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两种前路Hybrid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作者:唐步顺;颜程;张小克;刘奕兵;王超;魏冰

    目的:比较两种前路Hybrid技术治疗多节段(≥3)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4例多节段(≥3)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Smith-Robinson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ACDF)加保留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PWCF);B组,ACDF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其中A组男44例,女16例,年龄(60.43±7.52)岁;B组男46例,女18例,年龄(61.61±6.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时间A组13~28(23.0±12.1)个月,B组12~30(24.0±11.5)个月.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A组(P<0.05).共有3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A组14例,B组23例.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14/60),B组为35.94%(23/64),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均得到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3)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方式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相对于B组(ACDF+ACCF),A组(ACDF加PWCF)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针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

  • 单双侧椎间隙松解治疗下腰椎滑脱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廖旭昱;周雷杰;马维虎;韩金明;刘观燚;徐荣明

    目的:分析单双侧椎间隙松解治疗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5月手术治疗的4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单侧椎间隙松解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47~75 (59.3±6.4)岁;Meyerd-ing分级Ⅰ度9例,Ⅱ度7例,Ⅲ度2例.双侧椎间隙松解组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51~76 (58.2±5.7)岁;Mey-erding分级Ⅰ度11例,Ⅱ10例,Ⅲ度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临床指标.在X线和CT上测量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顶点前后位移距离5项放射学参数,并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2个月,41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2个月时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滑脱角、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顶点前后位移距离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术后滑脱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滑脱角、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顶点前后位移距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45、0.001).两组患者术后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增高,滑脱率较术前减少,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结论:单双侧椎间隙松解治疗腰椎滑脱,都能明显减少滑脱率,恢复椎间孔高度,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双侧组能更好的恢复滑脱角,增加椎间隙后缘高度,减少椎间孔顶点前后位移距离.尤其对于Ⅱ度或者Ⅱ度以上滑脱更为合适.

  •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邓洪利;高文杰;朱金文;王晓东;周劲松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镜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6例,女12例;年龄30~55(35.2±6.4)岁;L-3,46例,L4,5 22例,LS1 10例.使用德国Joimax GmbH公司椎间孔镜,局部麻醉,透视下双侧穿刺至病变节段的椎间孔外侧,应用4级扩张导管逐级完成椎间孔扩大成形,环锯逐级扩大椎间孔,双侧置入椎间孔镜,摘除突出髓核,直至神经根完全松解.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门诊复查、电话随访,分别比较术前、术后1、3、6、12个月的双下肢疼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应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6例患者手术顺利且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后1、3、6、12月的双下肢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3个月与术后6、12个月双下肢疼痛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与3个月、术后6个月与12个月双下肢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14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结论:运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从双侧摘除突出髓核的同时能够充分对神经根进行减压,可以有效应用于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 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健康人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分析

    作者:宋辉;高中洋;赵英杰;高正超;邱晓文;李浩鹏;贺西京

    目的:探讨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为临床及科研实践探索一种新的测量工具.方法:选择4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和“金标准”X线两种工具同时测量其颈椎侧屈活动度.运用散点图、皮尔森相关系数r评估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结果: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与X线测量出的颈椎侧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工具在测量右侧屈、左侧屈以及总侧屈活动度呈正相关,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85和0.90.结论: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好,可能作为一种新型测量工具用于临床及科研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实践中.

  •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许兵;王萧枫;叶小雨;杨益宇;王冠华;麻光喜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27例(145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表现、X线、CT、MRI明确责任椎体,其中95例(110椎)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KP组),男34例(42椎),女61例(68椎),年龄(73.92土7.14)岁,胸椎47节(Ts-T12),腰椎63节(L1-L5);另外的32例(35椎)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网袋组),男11例(12椎),女21例(23椎),年龄(71.56±7.89)岁,胸椎16节(Tg-T12),腰椎19节(L1-L5).观察患者术后3d疼痛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功能改善情况,并通过X线片观察骨水泥弥散及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并发症.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1.75±4.99) min,术后3d的VAS评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腰部ODI评分分别为(2.38±0.94)分、(19.54±2.36) mm、(18.16±2.65)mm和(25.19±5.49)分,各项目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1),与PK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的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的骨水泥均呈斑片状、团块状或少量弥散状分布,网袋组的渗漏率为2.86%(1/35),PKP组的渗漏率为16.36%(18/110),多为“拖尾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类似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能够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并且明显减少渗漏率,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 带骨膜的自体胫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Hepple Ⅲ-Ⅳ型距骨软骨损伤

    作者:刘占宗;曲家富;张波

    目的:探讨经带骨膜的自体胫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HeppleⅢ-Ⅳ型距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对25例HeppleⅢ-Ⅳ型距骨软骨损伤患者采用自体同侧胫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8~52(38.4±3.1)岁;左足8例,右足17例.根据Hepple分型,Ⅲ型9例,Ⅳ型16例.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与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及疼痛评分(VAS)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8(14.2±2.5)个月.术前AOFAS评分53.02±10.06、VAS评分8.02±1.14,与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88.04±7.45、VAS评分1.26±1.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OFAS评分,优16例,良6例,差3例.结论:采用带骨膜的自体胫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HeppleⅢ-Ⅳ型距骨软骨损伤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及改善踝关节功能.

  • 侧卧位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合并全身性疾病的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姜吉宏;李纯志;赵昌明;徐荣明

    目的:探讨侧卧位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合并全身疾病的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伴全身系统疾病高龄患者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70~86(77.5±3.5)岁,病程3周~6个月.通过侧卧位局麻下侧后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直腿抬高度数变化及Nakai标准评定手术效果,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JO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存的内科疾患未加重,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直腿抬高角度较术前改善明显.末次随访时,按照Nakai标准评定:优42例,良2例.末次随访VAS评分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采用患者容易耐受、呼吸循环影响小、便于观察处置的侧卧位局部麻醉实施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合并全身疾病的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安全可行,临床疗效确切.多学科协同合作围手术期控制好并存疾病对于此类患者早期康复至关重要.

  • 淫羊藿苷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任宪盛;丁巍;杨小玉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08只SPF级雄性3月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3组,每组36只.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即刻实验组给予淫羊藿苷(100 mg/kg)灌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术后1、2、3d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大鼠运动功能;术后72 h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PO、TNF-α、IL-1β的表达;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1-ondi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光镜观察脊髓损伤后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并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术后备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2、3d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对照组和实验组MPO活性和TNF-α、IL-13的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MPO、TNF-α、IL-1β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中AI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淫羊藿苷能够抑制脊髓损伤后的炎症、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效保护脊髓组织,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 脊柱微创术后椎旁肌缺血坏死2例

    作者:薛文;王栋;杨阳;王增平;刘林;钱耀文

    脊柱微创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是脊柱外科发展进程中的必然,其中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PPS),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以其微小的创伤和术后迅速的康复被推崇[1-2].我科自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采用PPS和通道辅助下MIS-TLIF完成246例患者,在取得满意疗效的同时,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了椎旁肌大范围的缺血坏死,在经过漫长治疗期,终获得了痊愈,现报告总结如下.

  •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隐性失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班正涛;刘汝专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疾病常用的术式之一,但术后隐性失血量大,占总失血量的1/3甚至1/2以上,如不注意监测与治疗,则易引起贫血、延长卧床时间,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本文就腰椎融合术后隐性失血可能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隐性出血量的计算、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使术者对进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隐性失血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有着重要意义.

  • 胸腰椎结核的器械内固定策略

    作者:梁强;石仕元;王自立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是困扰脊柱外科医生工作的一个难点,在本期的几篇文章中[1-4],作者对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方法和内固定方法做出了创新性的探索,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但存在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的缺点,仍需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关于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中内固定范围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共识或指南,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混乱.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结核 内固定
  • 导航模板辅助脊柱椎弓根内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内固定术手术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闻志靖;高正超;卢腾;王一斌;梁辉;贺西京

    目的:系统评价快速成型导航模板辅助脊柱椎弓根内固定术与传统通过解剖标志定位的内固定术的优良率与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7年6月前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5期)、Clinical Trial、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和维普(VIP)等中英文数据库,查找有关于导航模板辅助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与传统置入术临床疗效对比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分别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通过Cochrane Handbook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通过NOS量表对纳入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所得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2篇RCT、1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和4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计237例患者,置入椎弓根螺钉1 688枚,其中导航模板组898枚螺钉,传统手术组790枚螺钉.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航模板组与传统手术组在螺钉置入优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05,95%CI(3.13,8.16),P<0.00001];两组胸腰段手术时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27.19,95%CI(-38.21,-16.17),P<0.00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WMD=-100.82,95%CI(-182.26,-19.37),P=0.02].结论:导航模板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提高螺钉置入的优良率,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 后路经皮螺钉固定联合局部经皮内窥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脊柱结核

    作者:许楠健;陈云琳;蒋伟宇;马维虎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螺钉固定联合局部经皮内窥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脊柱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9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4例,女5例;年龄60~73(66.2±4.0)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已被确诊为脊柱结核,有脓肿、死骨形成但无窦道、神经症状,无开放手术指征.19例患者术前均进行了3周或以上的正规4联药物抗结核治疗.均采用后路经皮螺钉固定联合局部经皮内窥镜下病灶清除术.记录手术前后腰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病变节段的矢状面Cobb角,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点以上参数变化.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中未改变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为(153.2±14.0) min.除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其余患者术后2周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26(19.6±3.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5.9±1.1)分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8±0.9)分(P<0.05).ODI由术前的(80.9±4.0)%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66.4±5.4)%(P<0.05).病变节段的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30.8±5.5)°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5.9±2.5)°(P<0.05).ESR由术前的(79.6±14.4) mm/h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32.0±8.1)mm/h (P<0.05).CRP由术前的(56.9±9.5)mg/L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20.4±4.6) mg/L(P<0.05).结论: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并发症较多,全身基础条件较差,后路经皮螺钉固定联合局部经皮内窥镜下病灶清除术能减少创伤,并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术前经皮置管引流治疗腰椎结核合并腰大肌脓肿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赖震;石仕元;费骏;韩贵和;胡胜平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探讨术前经皮置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36患者纳入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A组入院后立即行腰大肌脓肿术前经皮置管引流,B组腰大肌脓肿无特殊处理,两组患者经3周抗结核治疗后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B组2例患者因复查ESR和CRP无降低需暂缓手术而排除,终两组共34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4~73(42.5±10.2)岁;B组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3~75(42.3±9.8)岁.两组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椎体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前路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前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VAS评分、Cobb角、ESR、CRP变化及窦道形成情况.结果:3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3个月.至末次随访,均未见混合感染、结核复发及椎弓根螺钉松动、退钉发生.A组平均手术时间、前路手术出血量和前路切口长度少于B组(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低于B组(P<0.05).ESR、CRP改善程度在抗结核3周、术后1周A组优于B组(P<0.05),术后1、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窦道形成1例,B组窦道形成5例,两组患者窦道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及Cobb角均有所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脊髓神经损伤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经皮置管引流是治疗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安全可行的方法,能增加术前抗结核效果,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中推荐应用.

  • 皮质骨轨迹螺钉技术在老年腰椎结核中的应用

    作者:应小樟;石仕元;郑琦;朱博;金阳辉;郑铭锋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结核Ⅰ期行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技术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支撑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CBT螺钉技术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治疗的22例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73.3±7.1)岁.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6例,E级9例.对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红细胞沉降率(ESR)、Frankel分级进行分析,并观察手术并发症、内植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8.7±4.6)个月.有2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现前路手术对侧腰大肌脓肿增大,行B超定位下置管引流后治愈.余20例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及脊柱结核复发.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5例,E级14例.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17.68±3.86)°减少至(4.77±2.47)°;VAS评分由术前的(6.95±2.26)分减少至末次随访时的(2.18±1.59)分;ESR由术前的(47.14±20.85) mm/h降至末次随访的(16.77±11.42) mm/h.X线、CT检查均提示已骨性愈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9±1.2)个月.结论:采用Ⅰ期皮质骨轨迹螺钉技术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支撑植骨治疗老年腰椎结核是较为有效、安全的方法.

  • 经皮内镜下病灶清除灌洗引流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老年腰椎结核

    作者:沈健;郑琦;汪翼凡;应小樟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病灶清除灌洗引流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老年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和优势.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经皮内镜下病灶清除灌洗引流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32例老年腰椎结核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19例;年龄62~85岁,平均75岁;病变节段Cobb角13°~21°,平均(16.52±3.20)°.结核病灶累及节段:L1-L21例,L3-L3 4例,L3-L4 15例,L4-I5 10例,L5-S1 2例.比较手术前后的Cobb角、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ASIA分级,评价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结核复发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3例术前伴巨大椎旁腰大肌脓肿的患者,术后灌洗引流管口出现窦道,术后3个月内愈合.其余29例均为I期痊愈,无窦道形成.术后2周~3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没有出现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VAS评分由术前的(6.77±1.23)分改善为术后1周的(4.71±0.69)分;Cobb角由术前的(16.52±3.20)°改善为术后1周的(4.24±1.22)°.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或结核复发.末次随访ESR、CRP正常,ASIA分级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皮内镜下病灶清除灌洗引流联合后路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腰椎结核简单、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