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戴斌;皋沛;董启榕;王玉梅;陈东;沈玉成;张兵;刘志东;李道龙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0例,女25例;年龄36~71(45.2±3.2)岁;病程1~12(4.5±1.8)个月.其中有35例患者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中(研究组),同期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中未系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手术方式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ACDF)38例,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减压术(单开门)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7、30 d和术后6、12个月分别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神经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14.3±1.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术前JOA评分、VA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3~8(5.54±1.54)h;术后住院天数3~12(5.62±1.59)d;对照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24~48(18.80±4.78)h;术后住院天数为7~17(9.85±1.9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7、30d的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6、12个月的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无神经功能恶化、血肿、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2周愈合;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外科康复理念运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 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L2-L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吴冠男;张世民;刘昱彰;马明;靳蛟;黎作旭;张兆杰

    目的:评价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窥镜下治疗L-L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特点、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15例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9~63岁,平均42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单侧下肢放射性神经痛,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均为单节段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节段:L4,58例,L3,44例,L2,33例.按Lee标准将移位的髓核位于椎管内位置分为4个局域:Ⅰ区2例,Ⅱ区3例,Ⅲ区5例,Ⅳ区5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VAS和JOA评分对患者腰腿痛和腰椎功能进行评定,末次随访采用MacNab功能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椎间盘突出物切除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根、硬膜囊损伤、术后出血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54.8 min.住院时间3~4 d,平均3d.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3个月,平均12.2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2±1.4、3.0±0.6、1.7±0.5.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8.76±3.32、23.61±2.14、24.82±3.43,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L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术中需做椎板成形,局麻下施术患者可能神经刺激反应敏感.

  • Bryan颈椎间盘置换在治疗颈椎病中对颈椎曲度和置换节段的影响

    作者:李晋玉;贾育松;郑晨颖;孙旗;陈江;白春晓;杜丽;马晟;徐林

    目的:探讨Bryan颈椎间盘置换在治疗颈椎病中对颈椎曲度和置换节段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的4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5岁;神经根型21例,脊髓型16例,混合型12例;单节段置换21例,双节段置换28例.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状况;通过颈椎正侧屈伸位X线测量分析手术前后颈椎生理前凸曲度,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曲度,置换及邻近节段活动度,FSU活动度变化;采用Odom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5~37.3个月,平均33.1个月.VAS、JOA、NDI评分术前分别为7.08±1.55、5.2±1.9、39.96±7.06,术后3个月分别为3.76±2.33、13.2±1.2、25.20±6.64,末次随访分别为2.80±1.50、14.3±1.6、24.24±7.89,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椎生理前凸曲度由术前的(10.64±4.26)°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3.68±4.56)°,FSU曲度由术前的(5.40±0.41)°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9.92±2.00)°(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活动度为(70.84±6.17)°、(60.00±6.58)°、(71.48±4.61)°,FSU活动度为(12.00±0.49)°、(9.36±0.26)°、(12.52±0.33)°,置换节段活动度为(10.48±0.67)°、(7.24±0.34)°、(9.28±0.36)°,置换上位节段活动度为(10.52±0.60)°、(8.60±0.30)°、(10.44±0.43)°,置换下位节段活动度为(8.48±0.40)°、(6.56±0.36)°、(9.60±0.39)°,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咽部不适、声音嘶哑5例,均于术后2周内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发现异位骨化1例,术后12个月发现假体移位1例.按照Odom评定标准,优20例,良27例,一般2例.结论: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不仅有良好临床疗效,同时重建了颈椎和FSU前凸曲度,保留了颈椎置换节段活动度,恢复了颈椎整体生物力学功能.

  •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起始节段对术后颈椎后凸的影响

    作者:周洋;滕红林;王靖;朱旻宇;李驰

    目的: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是否保留C2附着的肌肉韧带复合体,术后对颈椎后凸畸形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选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C3-C6单开门的患者40例(A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8.4±9.3)岁;采用C4-C6单开门+C3椎板减压患者40例(B组),从而保护C2附着的肌肉韧带复合体,男26例,女14例,年龄(66.8±8.4)岁.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观察颈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Cobb角、颈椎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31(26.5±3.4)个月.两组患者术前的VAS、JOA评分及颈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均得到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颈椎Cobb角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也都有明显改善,但B组的改善优于A组.结论:从C4开始单开门,保留C2附着的肌肉韧带复合体,能明显减少颈椎的后凸畸形.

  • 改良椎板截骨回植与传统椎板截骨回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作者:段大鹏;卫文博;孙正明;徐洪海;刘宗智;弓立群;常彦海;李全义;马战胜;刘时璋

    目的:评价改良椎板截骨回植与传统椎板截骨回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的146例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传统椎板截骨回植组(传统组)77例,男42例,女35例,年龄(49.4±18.5)岁,突出节段L4,5 46例,L5S1 31例;改良椎板截骨回植组(改良组)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龄(49.8±17.9)岁;突出节段L4,5 40例,L5S1 29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神经及硬膜囊损伤率、术后椎板愈合率及腰腿痛复发率进行比较;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神经损伤率和硬膜囊损伤率分别为5.80%(4/69)和1.45%(1/69),传统组分别为16.9%(13/77)和9.09%(7/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椎间融合率和腰痛复发率改良组分别为91.3%(63/69)、8.70%(6/69),传统组分别为76.62%(59/77)、29.9%(23/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3年VAS评分较术前降低,而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2、3年改良组VAS评分均小于传统组(P<0.05),而JOA评分均大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椎板截骨回植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长期疗效(3年腰痛复发率、椎间融合率、VAS评分及JOA评分)方面优于目前传统椎板截骨回植术.

  • 结合K线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颈椎活动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亚楠;谢梦琦;轩安武;郭明明;李青松;马飞;王琪

    目的:结合K线(颈椎侧位X线片上C2及C7椎管中点的连线)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颈椎活动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后纵韧带骨化与K线的位置关系,患者被分为K线(+)组及K线(-)组.后纵韧带骨化病灶未超过K线称为K线(+),反之,后纵韧带骨化病灶越过K线称为K线(-).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并计算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后纵韧带骨化的侵占率(occupation ratio,OOR),颈椎生理曲度(cervical lordotic angles,CLA)和颈椎前凸值(cervical lordotic value,CLV).评估不同的K线分组中,CLV>0组和CLV≤0组之间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联系.结果:K线(+)组和K线(-)组患者的术前CLA分别为(14.7±9.6)°和(-6.4°±9.5)(P<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14.0±8.0)°和(-1.4±10.4)°(P<0.05);术前JOA评分分别为10.9±3.2和11.2±2.5(P>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14.2±1.8和12.6±2.2(P<0.05),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分别为(54.7±17.6)%和(25.5±15.7)%(P<0.05).K线(+)组中,术后3个月CLV>0组的患者29例,其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52.3±17.2)%,术后3个月CLV≤0组的患者4例,其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为(72.2±7.8)%,术后3个月CLV≤0组患者JOA改善率明显优于术后3个月CLV>0组(P<0.05).结论:无论患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分类为K线(+)或K线(-),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都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尤其K线(+)组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K线(+)组患者术后3个月CLV>0时,其JOA改善率较CLV≤0的患者差.

  • 前路分段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乔志刚;刘崇奇;李聪鹏;吴超;王晓磊

    目的:探讨前路分段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56.87±11.89)岁,病程(7.91±3.71)年,病变节段C3-C636例,C4-C76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4.58±12.56)岁,病程(8.03±3.52)年,病变节段C3-C6 34例,C4-C7 8例.对照组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行前路分段减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的JOA评分和融合节段Cobb角.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植骨融合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6、9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和融合节段Cobb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路分段减压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椎体切除少、减压彻底、术后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促进脊髓功能及椎体稳定性恢复.

  • 后外侧入路钢板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部皮肤损伤Pilon骨折

    作者:周华乔;陈金跃;邓伟;聂昌韦;胡国波;任相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钢板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部皮肤损伤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踝部皮肤有损伤的Pilon骨折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5~61(39.6±0.2)岁;采用后外侧为主的手术入路使用钢板固定,并辅助使用空心钉三维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踝部伤口及受伤时软组织挫擦伤愈合情况,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手术伤口及皮肤挤压擦伤均愈合.按照Burwell-Chamley标准,解剖复位22例,不满意2例,差1例.AOFAS踝-足评分为90.2±7.5,结果优20例,良3例,可2例.结论:后外侧入路钢板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部皮肤损伤Pilon骨折可以完全避开前内侧损伤的皮肤及软组织,骨折固定牢固,有效地避免了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坏死.

  • 推拿改善兔椎动脉型颈椎病血供时效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超;朱俊琛;熊应宗;马幸福;郑智文;聂勇;李迎春;苏毅

    目的:通过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模型,观察推拿改善推动脉血流量时效性的特点,以及基于NPY、ET-1探讨这种时效性的物质基础.方法:将50只6月龄体质量为(2.0±0.5) kg,雌雄各半的清洁级新西兰大耳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推拿10 min组、推拿20 min组和推拿30 min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均行注射硬化剂法制备CSA家兔模型,推拿10、20、30 min组行相应时长的推拿治疗,每日1次,连续10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使用PeriFlux 5000激光多普勒仪检测各组家兔椎动脉血流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NPY、ET-1含量.结果: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量变化方面比较:模型组(0.009±0.775) PU与推拿10 min组(5.117±0.712) P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推拿20 min组(11.634±0.999) PU、30 min组(11.831±0.992) P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10 min组与推拿20、30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20 min组与推拿30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NPY含量变化方面比较模型组(-0.327±0.863)pg/ml与推拿10 min组(24.518±6.027) 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推拿20 min组(46.141±8.196) pg/ml、推拿30 min组(47.091±10.699) 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10 min组与推拿20、30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推拿20 min组与推拿30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1含量变化方面比较模型组(0.300±1.109) pg/ml与推拿10 min组(3.283±13.385) 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推拿20 min组(36.701±8.928) pg/ml、推拿30 min组(37.719±7.320) 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10 min组与推拿20、30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推拿20 min组与推拿30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治疗CSA家兔需要达到20 min时才可以显著改善椎动脉血流量,但是继续延长推拿时间则无明显效果,推拿这种时效性特点的物质基础与血清中NPY和ET-1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 痛风石导致腰椎管狭窄症1例

    作者:唐超;廖烨晖;唐强;马飞;钟德君

    患者,男,26岁,因“腰骶部疼痛麻木不适7个月,加重伴间歇性跛行2个月”入院.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麻木,久坐或站立时加重,平卧休息可缓解,但长期保持一种姿势仍可出现腰骶部疼痛加重,疼痛无昼夜差异;不伴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及麻木,无夜间潮热盗汗,患者遂于我院及当地医院诊治,予以止痛药物口服、膏药外用等治疗,症状稍缓解.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麻木加重,伴双下肢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150 m左右;加重时疼痛延至右下肢小腿外侧至外踝放射;再次入我院门诊,腰椎CT提示L4-S1椎体附件破坏,疑似痛风或肿瘤.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腰椎附件破坏,怀疑肿瘤或炎症”收入院.自发病以来体重减轻5 kg,既往有痛风诊治经过.查体:BMI 29.5 kg/m2,全身多处散在皮下结节,质硬、边界欠清、压痛明显、活动度差、皮温稍高.

  • 快速成型导航模板辅助颈椎螺钉置入的研究进展

    作者:闻志靖;卢腾;高正超;刘俭涛;王一斌;梁辉;贺西京

    颈椎螺钉内固定技术凭借其高融合率、手术节段即刻固定及良好的矫形能力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解剖结构变异、椎弓根较细等原因,采用传统方法置钉难度较大,螺钉穿孔率较高,可引起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快速成型导航模板被报道应用于辅助颈椎螺钉置入,以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回顾及总结近20年来已发表关于导航模板辅助颈椎螺钉置入相关文献,系统介绍了导航模板的制作与使用方法、设计理念发展历程以及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现状.目前相关临床及尸体研究证实在颈椎手术中,使用快速成型导航模板辅助颈椎螺钉置入可降低螺钉穿孔率、术中电离辐射伤害及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但是不同设计类型的导航模板的具体临床疗效没有很高的总结.因此,更多比较不同设计类型导航模板准确性与安全性的尸体及临床试验急需进行,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导航模板进行手术.

  • 对胸腰段骨折治疗策略的若干思考

    作者:余文超;袁文

    胸腰段骨折是脊柱骨折脱位中常见的类型,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严重可影响脊髓神经功能,约有50%的椎体骨折和40%的脊髓损伤发生于T11-L2节段[1].胸腰段骨折的治疗已有上百年历史,但对于其佳治疗策略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如选择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手术入路的选择;后路手术是长节段固定还是短节段固定[2]等.笔者针对这些焦点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 单双侧伤椎置钉与不置钉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徐强;赵清华;赵志慧;邱勇;刘臻;朱泽章

    目的:比较单侧伤椎置钉、双侧伤椎置钉与伤椎不置钉3种置钉方式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7例,其中男45例,女22例,年龄13~63岁,平均42.5岁.根据伤椎置钉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26例,不采用伤椎置钉;B组19例,采用单侧伤椎置钉;C组22例,采用双侧伤椎置钉.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预后等各项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6个月.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伤椎矢状面后凸Cobb角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的矢状面后凸Cobb角及其复位丢失角度均明显大于B、C两组(P<0.05).B、C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伤椎置钉与伤椎不置钉相比,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可以明显降低中远期的复位丢失角度,减少迟发性后凸畸形发生的概率,手术操作安全可靠,可获得满意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疗效.

  • 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

    作者:邵荣学;陈宝英;周辉;潘浩;乐军;陈惠国;杨贺杰;胡庆丰;全仁夫

    目的:评价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2~56(42.4±8.6)岁.22例患者术前均采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化充气复位仪体外复位,然后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进行评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5年,平均18个月.22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及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82±0.85,3.09±0.92,1.05±0.72;ODI评分为84.2±11.2,46.3±9.0,12.2±4.3;后凸Cobb角为(16.3±5.4)°,(3.7±2.2)°,(5.5±2.6)°;椎体前缘高度为(59.5±7.8)%,(86.9±6.0)%,(83.5±5.5)%.VAS评分和ODI评分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两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复位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镇痛下三维整复支具外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陈华;李宇卫;姜宏;沈晓峰;陆斌杰;张志刚

    目的:比较镇痛下三维整复支具外固定与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探讨简单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8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骨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维整复支具外固定组(治疗组)和常规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26~68 (52.8±11.3)岁;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26~64(50.6±8.8)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压缩度、脊柱后凸角度及腰痛VAS评分的变化.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组随访时间5~37(16.1±8.8)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5~29(17.3±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矫正及腰痛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总体疗效相近,但三维整复配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无须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势.

  • 新型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植骨在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程;阙伊辰;宋西正;晏怡果;陈洋;王文军

    目的:探讨脊柱新型外固定器在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8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9~55岁,平均(37.5±10.3)岁.依据骨折AO分型,均为A型骨折,其中T10,11 2例,T11,123例,T12L19例,L1,24例,L2,35例,L3,44例,L4,51例.28例均行脊柱新型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情况,影像学观察手术前后、外固定拆除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变化、骨愈合情况,依据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8例手术顺利,均获得随访,时间13~32个月,平均(24.5±3.5)个月.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VAS评分与术后3d、外固定器拆除前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与术后3d及外固定器拆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则呈现逐降下降的趋势.术后2例出现螺钉松动,1例钉道感染,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脊柱新型外固定器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成形与结合伤椎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蒋伟宇;马维虎;赵华国;胡旭栋;陈云琳;许楠健;阮超越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27例(A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54~68(61.01±5.41)岁;新版AO分型,A3型16例,A4型11例.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25例(B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5~66 (59.28±6.12)岁;新版AO分型,A3型18例,A4型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5(12.4±2.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分别为5.2±0.5、1.2±0.2、0.8±0.1,B组分别为5.0±0.6、2.5±0.4、1.3±0.2;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分别为(49.4±6.8)%、(94.5±1.2)%、(94.1±3.7)%,B组分别为(48.2±7.0)%、(94.3±4.1)%、(90.0±2.3)%;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分别为(20.4±5.2)°、(2.5±1.8)°、(4.4±1.7)°,B组分别为(19.8±6.8)°、(2.4±1.7)°、(7.0±1.2)°.两组术前与末次随访上述3项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A组的VAS评分均较B组低(P<0.05);A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在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1例内固定失败,B组出现4例内固定失败.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比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固定更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维持术后伤椎高度和矢状位排列,减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