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不同年龄健康人群正常枕颈角度的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广州;刘浩;唐超;马立泰;杨毅;丁琛;王贝宇;陈华

    目的:通过颈椎X线片测量不同年龄人群正常枕颈角度变化.方法:选取150例不同年龄组健康体检者,男女各75例,年龄20~70(44.83±13.88)岁;共分为5个不同年龄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70岁),每个年龄组30例,每组男女各15例.拍摄150倒不同年龄组健康体检者包括头颅在内的颈椎中立位侧位X线片,测量McGregor线(硬腭后上缘与枕骨鳞部外板低点连线)与C2椎体下缘切线所成的夹角(occipitocervical angle,OCA)及C2椎体后缘连线与硬腭平行线相交所成的角(Takami's occipitocervical angle,TOCA),获得正常人群OCA及TOCA角影像学参数.将所得数据分别按男女组及不同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OCA及TOCA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5例不同年龄人群男性OCA角组平均为(14.71±3.09)°,75例不同年龄人群女性OCA角平均为(14.22±4.27)°;75例不同年龄人群男性TOCA角组平均为(90.50±4.63)°,女性组TOCA角平均为(90.57±6.67)°;不同性别组间OCA及TO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本组150例样本按照5个不同年龄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组间OCA及TO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研究发现OCA与TOCA角呈正相关(r=0.454,P<0.01).结论:该研究提供了西南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枕颈角度影像学数据,为枕颈融合术确定理想的固定角度提供参考.

  • 关节镜下双通道双根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吴国林;赵胜春;陈红卫;季向荣;陈超丽;朱江龙;黄民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双通道双根线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对21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双通道双根线固定,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7~45岁,平均29.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6 d,平均3.6 d.所有病例行关节镜探查,骨折复位,双通道双根线固定.术后3、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并通过X线片检查随访患者骨折愈合及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7~23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骨折骨性愈合,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膝关节活动范围0°~130°,无患肢功能障碍.患者术后3、6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93.52±7.10,95.95±6.34.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双通道双根线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可为胫骨髁间棘骨折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李利军;常峰;海涌;杨晋才;徐成;原杰;孙久强;王清华;丁胜强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从而对临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6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8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5例,女42例;年龄25~81岁,平均55.14岁;L3,4 8例,L4,5 61例,L5S1 18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经椎间孔入路进行减压手术.术前,术后3、6个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采用VAS、ODI进行评估,并采用MacNab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87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前及术后3、6个月,VAS评分(评分表按mm计算,总分为100分)分别为63.88±8.56、13.22±8.24、6.83±9.43;ODI评分为59.96±12.60、9.08±10.55、5.64±6.84,术后3、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41例,良30例,可7例,差9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如果适应证选择恰当可以达到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对于黄韧带肥厚或者合并一些骨化狭窄的患者,则不能充分减压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 经改良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

    作者:解冰;田竞;周大鹏;薛海鹏;杨超;张昊;田帅;王源伟;胡汉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10例后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31~54岁.根据俞光荣等提出的后Pilon骨折分型,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6例.所有患者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愈合及复位情况,并予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 (14.1±3.2)个月.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屈肌腱挛缩发生.术后根据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判定骨折复位,后踝解剖复位8例,复位良好2例.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时间12~16(13.2±1.8)周.术后1年根据AOFA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优8例,良2例.患者术后3~6(4.7±1.4)个月重返原工作岗位.结论:改良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临床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患者可以早期负重功能锻炼.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欧昌良;邹永根;罗成;周鑫;罗旭超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45例,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17~55岁,平均36岁.足背软组织缺损30例,足底软组织缺损15例.面积7 cm×10 cm~11 cm×18 cm,创面重度污染,均伴深层软组织外露.在急诊下行创面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处理,5~7 d创面清洁后,予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9 cm×12 cm~13 cm×21 cm,选择合适的方法修复皮瓣供区.结果:术后45例皮瓣全部愈合,无皮肤边缘坏死,无破溃感染.4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色泽良好,外形美观,弹性较好,质地柔软,无明显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可以有效控制创面软组织感染,切取皮瓣血供可靠,皮瓣可Ⅰ期修复,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作者:董文伟;毛海蛟;刘振新

    目的:探讨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辩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9例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2~63岁.创面均位于足、踝部,并伴有骨、肌腱或血管神经外露,其中足部创面6例,踝部创面3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6.0 cm×13.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2.0 cm×3.0 cm~7.0 cm×15.0 cm.皮瓣供区均取腹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观察岛状皮瓣外观、质地、供区情况,根据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方法进行满意度评价,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9例患者术后皮瓣血液循环稳定,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均于术后2周Ⅰ期愈合.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18(8.0±2.3)个月.皮瓣全部Ⅰ期成活,蒂部平整,无臃肿及“猫耳”畸形,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游离植皮后创面平整,无明显瘢痕增生.9倒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为满意,AOFAS评分均为优.结论: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皮瓣薄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 切开复位经骨窗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

    作者:程亚博;杨顺

    目的:探讨切开掌侧经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切开掌侧经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8~36岁,平均26.3岁.骨折按AO/OTA分型为B4型.观察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12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价其疼痛缓解程度,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3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2个月.术后12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优10例,良2例,可1例.VAS评分为1.0±1.1,握力占健侧比率(88.2±2.7)%,掌倾角(12.2±3.8)°,尺偏角(19.3±5.4)°,腕关节屈伸活动度(118.1±2.3)°,前臂旋转活动度(158.0±13.0)°.术后无骨关节炎发生及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掌侧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中舟月关节面塌陷压缩型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离体兔脊柱运动节段压力退变模型的影响

    作者:展嘉文;朱立国;冯敏山;王尚全;张平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离体兔脊柱运动节段压力退变模型的影响.方法:将24只4~6月龄体重为2.5~3 kg的新西兰白兔,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合药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只,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取出脊柱运动节段各28个,均放入脊柱运动节段离体加载和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其中含药组与对照组培养液中分别含有10%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与10%无药血清,于培养前及培养后第3、7、14天,两组各取7个椎间盘分别进行组织形态学、蛋白多糖PAS/AB特染、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和Agg与Col2aI的Real-time PCR检测.结果:组织形态学检测示培养1周内含药组较对照组形态维持更好;PAS/AB检测示两组蛋白多糖含量均减少;免疫组化示含药组Ⅱ型胶原含量3d时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1周后虽明显降低,但仍较对照组显著(P<0.05);RT-PCR显示两组培养3d后Agg表达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P<0.01),两组7d与14 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d时Col2aI表达均明显上调,且含药组表达更加显著(P<0.01),7d后两组虽明显下降(P<0.05),但含药组比对照组仍表达显著(P<0.05),14d时两组表达水平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短期内能一定程度上延缓椎间盘退变,可能与该方改善循环、抑制炎性、调节细胞外基质有关,提示本方对椎间盘退变有早期防治作用.

  • 葛根素和白藜芦醇对青年大鼠峰值骨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葸慧荣;杨芳芳;高玉海;马慧萍;陈克明

    目的:比较葛根素、白藜芦醇单体与二者的复合药物对大鼠峰值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SPF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09.45~119.44 g,平均115.87 g,大鼠适应3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每日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葛根素组(PR组,每日灌胃15.4 mg/kg葛根素),白藜芦醇组(RES组,每日灌胃8.4 mg/kg白藜芦醇),复合药物组(P+R组,每日灌胃8.4 mg/kg白藜芦醇+15.4 mg/kg葛根素复合药).每7d监测1次大鼠体重,每月检测1次大鼠全身骨密度.3个月后处死全部大鼠.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和椎骨离体骨密度;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分析骨生物力学;采用VG染色分析骨形态计量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及用Micro-CT扫描仪扫描股骨微结构.结果:各组大鼠在实验期间的体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骨密度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其余3组股骨和椎骨骨密度均显著升高,且R+P组显著高于PR组和RES组.股骨三点弯曲和椎骨压缩试验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其余3组股骨和椎骨大载荷值均显著升高,且P+R组高于PR组和RES组,而各组间弹性模量值无统计学意义;股骨VG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其余3组骨小梁数目显著增加,分离度明显减低,且R+P组明显优于PR组和RES组,而各组间骨小梁厚度无显著变化.Micro-CT扫描重建图结果显示:与CON相比,其余3组股骨骨小梁结构紧密,数目较多,分离度小,连续性好,且R+P组显著优于RES和PR组:Micro-CT扫描指标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其余3组股骨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显著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pacing,Tb.Sp)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P组显著优于RES和PR组.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其余3组血清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水平均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含量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且P+R组显著高于PR组、RES组,而TRACP 5b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葛根素与白藜芦醇单体按1:1比例组合而成的复合药在提高青年大鼠峰值骨密度和骨质量,增强骨生物力学性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成熟,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方面的药效显著优于葛根素和白藜芦醇单体的作用,表明中药复方或复合药将作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新途径.

  • 髂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作者:苏日力格;冯卫;刘旭;宋亚;徐哲;刘建国

    患者,男,24岁,因右髋关节疼痛3个月入院.患者自诉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关节疼痛,疼痛呈锐性,沿右大腿后侧向膝关节放射痛,间断性发作,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拍片后考虑“右髂骨骨肿瘤”,因症状较轻,患者未接受系统治疗.近3个月患者自觉疼痛逐渐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6年5月收住我院.入院查体:右侧髋关节周围皮肤无发红,局部无肿胀,皮温正常.

  • 全脊柱整块切除技术在脊柱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王增平;刘林;薛文;宋玉鑫;钱耀文

    全脊柱整块切除技术是一种将脊柱肿瘤及其卫星病灶所在的间室整块切除的手术方式.既往研究表明,该术式能够降低脊柱肿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但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尚不统一,而脊柱肿瘤外科分期与预期寿命评分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其手术的适应证更加明确.但是,由于该手术具有出血多、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难以广泛的开展手术,而对TES技术的不断改良、内窥镜的应用以及3D打印人工椎体的出现,使得手术不断走向成熟.

  • 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研究进展

    作者:韩雷;全仁夫;胡云根;方伟利;金波;许世超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而较为严重的创伤,前路手术可直视下保证椎管得到彻底减压,同时前柱承载着脊柱主要的载荷分布,而前路手术能实现前柱的骨性融合并重建脊柱前柱的高度,故前路手术仍是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方法.随着脊柱钉棒系统的应用,临床上大多采用后路开放手术治疗,但前路内固定因具有独到的优势,单纯后路并非能取代.本文综述总结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手术适应证选择、前路内固定器械、植骨方法及技术要点,以期为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更佳确切的证据.

  • 髌股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张中兴;许峰;杨小龙

    髌股关节炎是常见的膝关节疾病之一,目前髌股关节炎的诊治尚无明确的临床共识,保守治疗仅对于早期、单一的疾病阶段有一定的价值,随着对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进步和手术技术的改进,微创和关节置换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早期曾采用的胫骨结节截骨、髌骨切除等技术目前已少见临床应用.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患者的年龄、经济能力、术后膝关节功能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关节镜下的软组织平衡和去神经化对于软骨损伤Ⅰ-Ⅲ级的老年患者是较为合适的术式,而软骨损伤Ⅳ级的老年患者,关节置换的效果更理想,早期争论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否存在过度医疗,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进,髌股关节置换术满足了单一髌股关节退变的置换需求.由于软骨移植技术的手术难度大,加之髌股关节的解剖特性,目前髌股关节炎的软骨移植应用报道较少,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软骨移植技术将会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医疗费用、推迟关节置换时间的一种很好的选择方案.

  • 微创技术治疗跟骨骨折进展

    作者:苗旭东

    跟骨骨折发病率占跗骨骨折发病率的60%,全身骨折的2%[1].不及时或治疗方法选择错误常导致患足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致残率可高达30%.传统的“L”形经外侧扩大入路切复内固定术一直被视为治疗移位跟骨骨折的首选方法,但这一方法常会发生术后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和内植物外露等诸多并发症[2],极大地影响了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如何大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成了足踝创伤外科医生们积极探索的目标和动力.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和理念运用到各类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并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这些微创技术方法做一简要阐述.

  • 彻底与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农家隆;隆振学;陆春先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病灶彻底清除术与病灶非彻底清除术对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和万方7个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彻底与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的随机对照试验与非随机对照试验(RCT or non-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7月17日.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分级.对两种清除术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愈时间、化疗时间、脊柱畸形矫正角度、椎间界面融合时间、术后ESR及CRP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5篇RCT,4篇NON-RCT,共1 302例患者.与病灶非彻底清除术比较,病灶彻底清除术有更低的复发率[OR=0.14,95%CI (0.08,0.22),P<0.000 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OR=0.18,95%CI(0.12,0.27),P<0.00001],治愈时间[MD=-4.80,95%CI(-5.14,-4.45),P<0.000 01]与化疗时间[MD=-5.25,95%CI(-5.64,-4.86),P<0.000 01]更短,术后脊柱畸形能矫正的角度更大[MD=4.88,95%CI(3.55,6.27),P<0.000 01],术后的ESR[MD =-8.74,95%CI(-11.99,-5.49),P<0.000 01]及CRP[MD =-4.75,95% CI(-8.61 ~-0.88),P=0.02]更低.但是两组在椎间界面骨性融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9,95%CI(-0.50,0.12),P=0.23].结论:病灶彻底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与非彻底清除术相比,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且能明显缩短化疗时间及治愈时间,患者术后康复得更快.选择哪种手术方式主要根据患者的适应证,但是在相同适应证的情况下病灶彻底清除术应该被推荐.

  • 撑开器双向撑开辅助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桑庆华;哈秀民;姜佩瑜;张晓光;李东亮;张世虎

    目的:探讨撑开器双向撑开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撑开器双向撑开辅助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11例(13足)跟骨骨折,全部为男性,年龄24~57岁,平均36.4岁.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5足.术后观察切口情况、骨折愈合情况、B(o)hler角、Gissane角及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骨折愈合,无切口感染或切口不愈合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跟骨B(o)hler角由术前的(9.6±7.3)°恢复至术后1年的(20.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跟骨Gissane角由术前的(92.7±8.5)°恢复至术后1年的(12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Maryland足部评分为88.79±8.25,优11足,良2足.结论:撑开器双向撑开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可以有效固定骨折,减少切口并发症,术后随访影像及功能满意,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

    作者:杨彬;王德成;张兴国;王忠伟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2~68(42.3±12.7)岁;根据Sanders分型,Ⅲ型23例,Ⅳ型12例.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改变情况,并于术后12个月时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0(14.5±2.0)个月.切口长度4.0~5.5(4.7±0.4) cm.1例切口浅表感染,2例切口延迟愈合,腓肠神经损伤1例,随访无钢板外露、松动,无骨折复位丢失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14 ~28(15.4±4.7)d,骨折愈合时间8~14(9.8±1.9)周.B(o)hler角由术前的(9.81±14.28)°恢复至术后3d的(26.35±11.04)°、术后12个月的(25.96±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sane角由术前的(122.54±16.79)°恢复至术后3d的(120.85±11.88)°、术后12个月的(120.62±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ryland评分由术前的12.66±4.10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92.20±7.82,其中优32例,良2例,可1例.结论: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切口小,软组织损伤程度低,并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与固定,是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与异体骨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许文斌;徐义春;姚辉;侯刚;赵慧清;吕璐璐

    目的:比较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与异体骨植骨联合跟骨锁定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48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于跟骨体部残留的缺损处进行植骨,根据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和异体骨组.其中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22~52(34.46±7.33)岁;SandersⅡ型8例,Ⅲ型11例,Ⅳ型9例.异体骨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24~55(36.40±7.93)岁;SandersⅡ型6例,Ⅲ型7例,Ⅳ型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并发症,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B(o)hler角变化情况,并采用Maryland评分对术后12个月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并获得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各自B(o)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骨组术后5例出现伤口并发症,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2例发生切口边缘坏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8,P>0.05).结论:对于跟骨骨折使用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法效果良好,与异体骨相比,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作为植骨材料应用于跟骨骨折效果相当,但无排斥反应,可减少相关并发症,临床上值得推广.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