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CT及MRI表现

    作者:田萍;江凯;蔡志强;王咏涛;邓生德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23例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MRI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8 ~70岁,平均53.4岁.临床症状以脊柱区疼痛为主,少数伴周围神经症状.病程2周~3个月,平均9周.CT平扫9例,CT平扫及增强8例;21例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5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对病灶的部位、骨质改变、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进行观察,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病变部位及大小:颈椎1例,胸椎16例,腰椎2例,骶椎4例.肿块常较大,大的横断面73 mm×125 mm.病变类型:23例中15例表现为骨质破坏型,7例为软组织肿块型,无骨髓浸润型.CT及MRI表现:CT示11例伴“云雾”状改变,6例伴压缩性骨折,并伴“浮冰”样改变,伴“袖套”样改变9例;11例伴椎管狭窄;增强扫描明显强化.MRI示T1WI均为稍低信号,T2WI均为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增强后强化明显,椎管狭窄16例,伴“袖套”样改变13例;椎间隙均无明显狭窄.CT及MRI表现对照:CT对骨质破坏细节的显示明显优于MRI,但其对病灶范围及其周围结构是否受累的显示不及MRI,MRI显示病灶的范围往往大于CT.病理:23例均为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表现中“云雾”状、“浮冰”状骨质破坏及椎管内“袖套”样浸润对脊柱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脊柱 淋巴瘤 CT MRI
  • 铍针与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对重心指数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顾力军;张斌;李文华;唐燕;董福慧

    目的:观察铍针松解与针刀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对患者双足负重的影响.方法:将113例早中期KO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铍针组(38例)、针刀组(38例)和扶他林组(37例).其中铍针组男1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87±7.72)岁,采用铍针治疗,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针刀组男1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11±7.07)岁,采用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扶他林乳胶剂组男12例,女25例,平均年龄(57.62±8.08)岁,采用扶他林乳胶剂3~5 am涂抹膝关节疼痛部位,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另取正常人36例为正常组,男11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28±7.55)岁,不进行任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重力四格秤测量双足前后四点负重的方法来观察3组患者双足负重情况,测算重心到原点的距离d值,并以d值为观察指标,以JOA膝骨关节炎疗效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5例患者脱落,其中铍针组2例、针刀组2例、扶他林组1例.其余10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8~35 d,平均30 d,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与正常组d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d值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较治疗前d值均减小.参照JOA膝骨关节炎疗效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各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铍针松解、针刀松解及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早中期KOA患者后,治疗后重心更接近原点、负重情况得到改善.四格秤测试KOA患者治疗前后重心的变化简便易行.

  •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疗效评价

    作者:林正秋;叶秀芝;王伟良;朱国庆;谢秉局;刘良乐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并发大出血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6年2月诊治的65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病例按是否行血管栓塞治疗分为非栓塞组与栓塞组,其中非栓塞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21~64(39.2 ±5.7)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1~4.8 (2.2±0.4)h;根据AO/Tile分型,B型骨折12例,C型骨折21例;ISS评分25~42(37.7±7.5);休克指数评分1.7~2.4(2.1±0.3)分;以大量输血、补液为主.栓塞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2~65(38.1±4.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2~4.8(2.1±0.5)h;B型骨折14例,C型骨折18例;ISS评分26~43(38.9±4.5)分;休克指数评分1.6~2.4(2.2±0.2);在上述基础上加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和存活率,并记录栓塞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栓塞组造影发现损伤血管37支,患者在术后3h内出血得到控制,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栓塞组在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方面优于非栓塞组(P<0.00);栓塞组的存活率显著优于非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90,P=0.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P=0.04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止血精准高效、减少输血、输液量和休克发生率,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出血 栓塞
  •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孙启才;茹选良;夏燕飞;刘小利;宋柏杉;乔松;严世贵;王祥华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自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疾病的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59~87岁,平均71岁.其中3例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为股骨头坏死,12例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均有明显疼痛,行走能力受限.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2.3年.末次随访时,14例恢复自由行走,2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助行器协助行走,1例死亡.18例中,2例出现脱位,其中1例脱位患者于术后3个月因心肺疾病死亡,此外,有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术前Harris评分(41.7±1.4)分别与术后6个月(80.1±5.4)和末次随访(83.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2例.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 带蒂比目鱼肌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功林;甄平;陈克明;赵来绪;杨军林;周建华;薛钦义

    目的:探讨腓动脉为蒂逆行外侧半比目鱼肌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腓动脉为蒂逆行外侧半比目鱼肌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6~48岁,平均26.8岁.逆行外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至前足软组织缺损区,在肌瓣表面行Ⅰ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肌瓣修复前足后成活情况.结果:肌瓣全部成活,术后没有发生血管危象,其中1例受区术后发生轻微的表浅感染,1例发生肌瓣远端小的植皮坏死,经2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术后随访2.5~5.5年,平均3.5年.受区外形较好.踝关节功能按Cedell标准评定,良6例,可2例.结论:当局部带蒂皮瓣或肌瓣应用受限时,外侧半比目鱼肌瓣修复后肌瓣成活较满意,很适宜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 带胫骨隐神经复合组织皮瓣在小腿创伤性骨与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治伟;刘文静;查朱青;李彦丰;范会军

    目的:探讨带胫骨隐神经复合组织皮瓣在修复小腿创伤性骨与皮缺损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因外伤致小腿骨皮缺损患者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8~59岁,平均35.6岁.胫骨骨皮质缺损长度4~ 12 cm,宽2~2.5 cm;皮肤缺损范围8 cm ×3 cm~18 cm×11 cm,创面均有脓性渗出物.采用带胫骨隐神经复合组织皮瓣交腿移位和同侧移位方法,重建患肢胫骨支架连续性并修复创面.切取皮瓣范围9 cm ×4 cm~20 cm×12 cm,骨瓣长度为6~15cm,宽1.5~2.5 cm.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5个月骨瓣与受区胫骨愈合,平均4.7个月.23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30.3个月.13例均能负重行走,步态无明显异常,能从事原工作.术后按照Enneking等评价系统,优13例,良8例,差2例.结论:根据患肢具体情况采用带胫骨的隐神经复合皮瓣移植Ⅰ期修复胫骨及皮肤缺损,成功率高,对供区肢体损伤小,是修复小腿骨皮缺损的理想治疗方法.

  • 50Hz 1.8mT正弦交变电磁场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的影响研究

    作者:高玉海;周延峰;李少锋;李文苑;葸慧荣;杨芳芳;陈克明

    目的:探讨50 Hz 1.8 mT正弦交变电磁场(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对SD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将30只1月龄体重为(110±10)g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电磁场组,各15只.分别给予对照组50 Hz 0 mT和电磁场组50 Hz 1.8 mT强度正弦交变电磁场干预,1.5 h/d,每周称取体重1次,每天监测进食量变化,6周后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并用双能X骨密度检测全身骨密度,处死后检测股骨骨密度及椎体骨密度;ELISA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血清抗酒石酸性磷酸酶5b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剥离肝、肾、子宫称重,计算器官指数并做HE切片做常规病理学检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电磁场组大鼠各周体重、每日进食量未见明显变化;2、4周后全身骨密度无明显变化,6周后全身骨密度及离体股骨和椎骨骨密度显著增加;血清OC表达量显著增加,血清TRACP 5b表达量显著降低;子宫、肝脏、脾脏HE染色未见病变,脏器指数无异常.结论:50 Hz 1.8 mT正弦交变电磁场能通过提高骨形成降低骨吸收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提高青年大鼠的峰值骨密度,为临床电磁场预防骨质疏松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电磁场 骨密度 大鼠
  • Micro-CT评价唑来膦酸对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模型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连国;吴风晴;陈华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大鼠模型的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重250~300 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唑来膦酸组,每组10只.通过往大鼠右侧股骨置入钛钉和聚乙烯颗粒进行造模,术后3d假手术组、模型组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2ml/kg,唑来膦酸组皮下注射唑来磷酸0.1 mg/kg,每周1次,共8周.8周后取各组大鼠右侧股骨标本采用Micro-CT对大鼠股骨松质骨微结构进行扫描,应用三维重建处理和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得到图像及BMD、BV/TV、Tb.N、Tb.Th、SMI、BS/BV、Tb.Sp、Tb.Pf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Micro-CT三维成像显示,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密度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骨微结构破坏严重,骨小梁稀疏变细,连续性降低;唑来膦酸组与模型组比较,骨微结构又出现明显改善.对大鼠股骨微结构的Micro-CT参数进行分析,模型组大鼠股骨BMD (0.081 ±0.020)明显低于假手术组(0.160±0.018)及唑来膦酸组(0.125±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股骨BV/TV(10.563±1.070)低于假手术组(27.935±1.834)及唑来膦酸组(14.559±1.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股骨Tb.N (1.005±0.165)低于假手术组(2.058±0.108)及唑来膦酸组(1.515±0.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股骨Tb.Th (0.075±0.016)明显低于假手术组(0.158±0.016)及唑来膦酸组(0.124±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模型组大鼠股骨SMI(1.817±0.127)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104±0.120)及唑来膦酸组(1.547±0.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股骨BS/BV(35.784±1.650)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1.506±2.771)及唑来膦酸组(30.399±2.730);模型组大鼠股骨Tb.Sp(0.735±0.107)高于假手术组(0.423±0.057)及唑来膦酸组(0.577±0.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股骨Tb.Pf(9.088±1.283)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447±0.703)及唑来膦酸组(5.862±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唑来膦酸可以通过改变大鼠骨微结构达到抑制磨损颗粒诱发的骨溶解的作用,为使用唑类酸作为一种治疗性干预手段来防止假骨溶解提供了科学依据.

  •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伴硬膜外脓肿形成1例

    作者:陈广林;冯婷婷;徐世涛;王进强;谭磊;王景彦;马勇;黄桂成

    患者,男,43岁,农民,因双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2d入院.患者3~4个月前出现间断性发热,高达40℃并有胸背部及双侧胁肋部疼痛,在村卫生室静滴抗生素治疗(具体不详)发热得以控制.入院前2d晨起突然出现左下肢麻木无力,伴小便费力.入院前1d出现右下肢麻木无力,并出现小便困难.入院时症见:胸背部疼痛,并伴有双下肢麻木无力,小便费力.既往体健,从事养殖屠宰业.查体:躯干自剑突以远皮肤1感觉减退.双侧鞍区皮肤感觉减退,肛门括约肌松弛,双下肢皮肤感觉麻木.双上肢感觉肌力未及异常.髂腰肌肌力:左侧1级右侧3级.股四头肌肌力:左侧1级右侧3级.胫前肌肌力:左侧1级右侧3级.拇背伸肌力:左侧2级右侧32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Hoffman征(-),Babinski征(+),双侧踝阵挛(+),髌阵挛(-).

  • 大龄桡骨可塑性弯曲1例

    作者:廖家新;刘晓峰

    患者,男,18岁.因外伤致左手、左前臂肿痛,活动受限2h入院.患者入院前2h工作时不慎被机器绞伤左上肢,当即感左手、左前臂疼痛,活动受限,病程中无肢体麻木.刻下症:左前臂及左手肿胀畸形,左腕关节旋转受限.至我院门诊就诊,行X线片检查示(图1a,1b):左尺骨骨折,左桡骨可塑性弯曲,左第1掌骨、第5指骨近节骨折.门诊以“左尺骨骨折,左桡骨可塑性弯曲,左第1掌骨、第5指骨近节骨折”收住入院.既往无外伤史.入院查体:左前臂肿胀畸形明显,压痛、叩击痛明显.左手第1、5指肿胀明显,功能活动受限.左上肢皮肤感觉存在,左手指活动正常.CT示(图1c,1d):左手第1掌骨、第5指骨近节骨折,左尺骨骨折,左桡骨可塑性弯曲.入院诊断:左第1掌骨、第5指骨近节骨折,左尺骨骨折,左桡骨可塑性弯曲.治疗方法:尺骨骨折行保守治疗,左桡骨可塑性弯曲行手法整复效果不佳,未行其他干预措施,3个月后复诊,前臂旋转明显受限,旋后40°,旋前50°(图1e,1f).

  • 食管型颈椎病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作者:谭浩林;罗程;张润;王知青;应航;金红婷;童培建;刘晋闽

    食管型颈椎病发病率较低,临床易误诊、漏诊,其病理基础主要与骨赘对食管、气管的压迫及周围炎症反应有关.该病的诊断不难,特别是动态食管钡餐造影在诊断方面的应用,不仅能显示颈椎退变的程度及骨赘的形态,而且还能清晰地观察食管及咽部受压的部位及程度.近年来,食管型颈椎病的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普遍认为该病早期应首选保守治疗,可缓解病情但难于根治;越来越多的学者偏向于手术治疗该病,手术切除骨赘解除食管压迫,术后症状多能明显改善.然而,术后缺乏长期随访,其远期疗效缺乏有力支撑,且不同治疗方法、手术路径间缺乏对照研究.

  • 人工椎体的发展与应用

    作者:刘俭涛;张峰;高正超;牛斌斌;李宇欢;贺西京

    人工椎体在治疗脊柱肿瘤、结核、骨折等疾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人工椎体种类繁多、各有利弊,总体分为融合型与可动型2类,融合型根据高度能否调节及自稳性强弱分为支撑固定型、可调固定型、自固定型3三类,自固定型又因轴套螺纹旋转结构有高度能否调节之分;可动型因球窝关节或镂空结构等可动装置的存在代替了椎间盘的功能,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脊柱的活动度.人工椎体的制作材料目前包括金属、陶瓷、生物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多种材料,金属以钛合金为主导,至今已发展至第3代,但仍存在表面生物活性不佳等缺陷;陶瓷以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磁性生物陶瓷、多晶氧化铝陶瓷等为代表,但是存在着加工复杂、力学性能参差不齐等缺陷;生物材料主要以异种骨为主,其结构与性能与人体骨为接近,但是存在韧性低、制作复杂等缺陷;高分子复合材料因生物学特性总体分为生物降解型与非降解型,分别以聚乙交酯与聚乙烯为代表,各有利弊.假体的设计及制作材料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尚难以完全满足脊柱内置物的苛刻要求,有待进一步优化.3D打印技术使假体复杂结构的加工以及个体化定制成为可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等缺陷有待克服.虽然人工椎体在治疗脊柱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但不乏假体松动、移位的报道,加之评价标准不统一,随访时间短,其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人工关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表面改性对生物摩擦学性能影响现状

    作者:丁洁;潘育松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人工关节的摩擦磨损是导致人工关节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表面改性方法的机理,采用多种改性方法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减摩抗磨性能得到了提高,同时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能未造成损害;在工艺上,表面改性方法的工艺条件易于控制,操作简单.但是,辐射交联反应时间过长,材料会氧化脆裂;表面接枝的单体自身均聚严重;离子注入方法的注入层很薄,容易被破坏,仍需要进一步改善.为优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人工替换关节耐磨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目前,对该材料研究主要在耐磨性、关节面磨屑问题、强度等方面,同时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也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跟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武勇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左右,也是致残率很高的骨折之一[1].早期伤口处理、长期疼痛、创伤后关节炎、再手术等都是跟骨骨折常见的问题.跟骨骨折的治疗很有挑战性,也有很多争议.近年来微创治疗跟骨骨折有增加的趋势,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外科手术
  • 经微创跗骨窦切口入路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比较治疗跟骨骨折的Meta分析

    作者:吴旻昊;孙文超;闫飞飞;侯志强;冯帆;蔡林

    目的:比较微创跗骨窦切口入路(minimally invasive sinus tarsal appproach,MISTA)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conventional L-shaped lateral approach,CLSLA)两种术式治疗跟骨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VIP、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MISTA和CLSLA治疗跟骨骨折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RCT or NOT 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3月.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人独立进行RCT或非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和4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共4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外侧L形入路相比,跗骨窦入路的手术时间较短[MD=-5.41,95%CI (-6.71,-4.12),P<0.00 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OR--0.10,95%CI (0.05,0.21),P<0.00 001];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优于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MD=3.09,95%CI(1.72,4.46),P<0.00 001].传统外侧L形入路术后B(o)hler角优于跗骨窦入路[MD=-0.80,95%CI(-1.45,-0.14),P<0.05].而两种切口入路在术后Gissane角[MD--0.35,95%CI (-0.77,1.47),P>0.05]及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MD=2.12,95%CI(-0.71,4.95),P>0.05]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跗骨窦入路与传统外侧L形入路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上疗效相当,但跗骨窦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的优势.由于原始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建议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谨慎选择手术入路.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Meta分析
  • 经皮撬拨配合有限切开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陈华;李宇卫;姜宏;张志刚;陆斌杰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配合有限切开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集53例单侧闭合跟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闭合撬拨配合有限切开植骨(治疗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治疗.治疗组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15~82(44.7±14.2)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7例,Ⅲ型16例;对照组20例,均为男性,年龄25~62(42.2±11.3)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8例,Ⅲ型1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住院时间、术前等待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Maryland评分进行足部功能评价.结果: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组随访时间8~40(19.9±7.2)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2~40(21.7±7.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前等待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两组Maryland评分分别为90.45±5.76和89.10±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拔复位配合有限切开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

  • 跗骨窦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

    作者:戴锋;俞鹏飞;姜宏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撬拔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撬拔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2例,均为单足,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20~65(41.73±12.46)岁.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的变化,术后12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8~36(27.05±4.92)个月;患者骨折均正常愈合,愈合时间(10.73±1.24)周.B(o)hler角由术前的(11.36±5.92)°恢复到术后的(33.36±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issane角术前(99.23±8.61)°与术后(114.64±6.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跟骨宽度由术前(46.59±1.40) mm恢复至术后3个月的(42.15±0.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2个月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95.05±6.86,优16例,良5例,差1例.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及骨髓炎发生.结论:跗骨窦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跟距后关节面暴露充分、易于取出、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跗骨窦小切口术中需仔细操作辨认,保护腓肠神经、肌腱.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