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半侧椎板截取回植与开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鹏;刘梦婷;张强;张博江;徐洪海

    目的:评价半侧椎板截取回植与开窗在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19例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5例,女54例;年龄40~59岁,平均49.6岁.其中58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开窗组),61例采用半侧椎板截取髓核摘除再回植(回植组),观察术中神经及硬膜囊损伤率、椎板愈合率、术后腰腿痛复发率,采用VAS及JOA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17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回植组、开窗组各失访1例.(1)回植组神经和硬膜囊损伤率(分别为3.33%和5.00%)与开窗组(分别为7.02%和8.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年回植组腰痛复发率为5.00%,低于开窗组的15.80%(P<0.05);(3)术后1年两组的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植组明显优于开窗组;(4)回植组CT显示椎板截骨部未达骨性愈合2例,椎板愈合率96.7%,未发现钛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半侧椎板截取回植手术设计更加合理,术野开阔既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又预防了硬膜粘连,减少了术后腰痛的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单侧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5年以上随访的疗效评价

    作者:王翀;应锦河;谢盼盼;吴晓光

    目的:评价单侧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5年以上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的2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4~68岁,平均52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通过影像学测量不同部位椎间隙高度,并评估末次随访时椎体间融合情况,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2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访5~8年,平均6.7年.VAS腰痛评分由术前的7.82±0.71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87±0.81(P<0.05),VAS腿痛评分由术前的8.42±1.24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2.23±1.62 (P<0.05).ODI由术前的(53.42±8.26)%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2.45±7.67)%(P<0.05).术后手术节段不同部位的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后3个月相比下降(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手术侧椎间隙高度与对侧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末次随访时手术对侧椎间隙高度丢失程度较大.末次随访时椎体间总融合率为95.8%.通过影像学检查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为45.8%,多裂肌纤维化发生率为8.3%.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cage移位及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单侧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5年以上随访疗效满意.但是单侧固定存在手术侧椎间隙高度的丢失及相邻节段退变等问题,需进一步临床研究去证实.

  •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C5神经根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作者:刘昱彰;张世民;董福慧

    目的:对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C5神经根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的手段.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颈前路减压及融合手术310例,对其中9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例;年龄51~84岁,平均64岁.内固定椎间融合手术节段:单节段为2例,双节段6例,3节段1例.单纯三角肌无力及疼痛麻木7例,三角肌及肱二头肌同时无力及疼痛麻木2例.肌力0级1例,1级3例,2级4例,3级1例.结果:9例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12个月,长为24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7例肌力恢复到4~5级.术后恢复时间与损伤程度成正比,术后肌力在2级以上的患者3周之内有明显改善.JOA评分术前10.89±1.89,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时8.92±1.91,末次随访时14.48±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内固定术后C5神经根损伤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不存在严重碾挫伤及离断伤,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恢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手术节段,操作准确轻柔,控制术中椎间隙撑开的幅度及椎体次全切的宽度等是预防此并发症的要素.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特点及术式选择

    作者:梁成民;崔西龙;于海洋;焦伟;翟云雷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评价其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26例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8~51岁,平均45.7岁;L1,24例,L2,39例,b,413例.术中对下关节突外缘至棘突根部距离,峡部外缘至棘突根部的距离,椎板下缘至椎间隙上缘距离,神经根起点至上一椎间盘下缘的垂直距离及神经根起点至相应椎弓根内下缘的距离进行测量.对于L1,2、k2,3椎间盘突出症及L2,4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5例)实施改良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L3,4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例)实施后路开窗减压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29分)评分法评估手术疗效,计算改善率,测量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椎间隙相对高度(R),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术中进行解剖学测量.术后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平均16个月,切口均愈合,JOA评分由术前10.13±1.49提高到25.21±2.13,改善率为79.9%.实施融合术患者无内固定失败,1例可能不融合,17例骨性融合,术前R为(0.231±0.056)mm,随访时(0.345±0.076) mm,较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增高(P<0.05);实施后路开窗减压术治疗患者,术前R为(0.243±0.036) mm,随访时(0.212±0.046) mm,术前及随访时椎间隙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节段性腰椎不稳及椎间盘突出复发.结论:L1.2、k2,3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解剖学特点,适合行改良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k3,4椎间盘突出症其解剖学及临床特点接近于下腰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应根据术前对腰椎稳定性的判断来选择手术方法.

  • 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

    作者:汪宇;庞广兴;张海滨;刘先银;黎松波

    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25~56岁,平均35.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13d,平均5.9 d.桡骨头骨折按改良的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2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1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5个月,且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4周.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总分为78.2± 11.7,其中优2例,良7例,可1例,差1例.在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屈曲(108±21)°,伸直(12±8)°,旋前(66±13)°,旋后(28±18)°,其中有3例患者存在5°~8°内翻角,1例患者存在8°外翻角.结论: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恢复肘关节稳定,术后可早期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三重无袢Endobutton钢板联合Orthcord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夏明华;谢水华;吴军;张文庆;陈卫东;何建华;丁浩;胡前芹;王小鹏

    目的:探讨采用三重无袢Endobutton钢板联合Orthcord线手术方法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采用三重无袢Endobutton钢板联合Orthcord线方法治疗36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9~48岁,平均(26.41±14.05)岁;病程2~7 d.临床表现为患肩肿痛,外展活动受限,肩锁关节处压痛,琴键征阳性.术后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并采用肩锁关节脱位评分系统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结果:3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2.2±4.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全部患侧肩部疼痛消退,肩锁关节处无压痛,琴键征阴性.术后无再次脱位、钢板松动等发生.根据肩锁关节脱位评分系统:优31例,良5例.结论:三重无袢Endobutton钢板联合Orthcord线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时锁骨及喙突骨折风险更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

    作者:牛锋;傅强;杨昌杰;殷利民;刘华根;田涛;赖伟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采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治疗10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11~58岁,平均34.4岁;病程1~8个月,平均4.8个月.尺桡骨骨折术后感染4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3例,跟骨骨折术后感染2例,股骨骨折术后感染1例.10例中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8例,闭合性骨折术后感染2例.采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结合全身及局部抗生素使用,换药或植皮.观察感染创面控制愈合速度和时间、负压封闭引流敷料(VSD)更换次数及原感染灶有无复发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感染得到控制,伤口换药或植皮后愈合,无骨髓炎并发症发生,治疗时间29~45 d,平均38.4 d;更换VSD的次数1~4次,平均2.2次.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年,未见复发.结论: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感染能有效促进感染伤口的生长和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是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 套管定位针刀微创治疗弹响指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启锋;杨将;奚胜华

    目的:探讨套管定位针刀微创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采用自制的套管定位针刀微创治疗弹响指患者133例(145指),男37例(40指),女96例(105指);年龄18~71岁,平均51.8岁;病程1~19个月,平均8.2个月;拇指82指,示指12指,中指11指,环指36指,小指4指.根据Quinnell分级标准:Ⅲ级42指,Ⅳ级92指,V级11指.术中先将套管凹槽卡入肥厚腱鞘的远侧,再向近侧沿肌腱走行方向以小针刀铲割松解.观察创口愈合情况、有无指血管神经损伤和术后6个月患指疼痛及屈伸功能.结果:手术时间8~25 min,平均9.8 min.145患指均无创口红肿、渗液,无指血管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13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按照Quinnell分级标准,优123指,良15指,差7指.结论:套管定位针刀微创治疗弹响指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简单、疗效可靠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刀针 弹响指 微创
  •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

    作者:薛文;管晓鹂;王增平;刘林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18~55岁,平均39.8岁.对股骨颈骨折的愈合率及短缩情况进行了记录观察,并按Harris评价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54例均获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1.3个月.骨折愈合率94.4%,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1个月.骨折愈合的51例患者,股骨颈短缩中位数0,8 mim,平均(0.48±0.46) mm.随访期间无感染、内固定物移位、脱出等并发症.按Harris标准评价:优40例,良9例,可2例,差3例.结论:闭合复位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固定可靠,有效避免了股骨颈短缩,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是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痛风结晶致胸椎管狭窄症1例

    作者:卫成军;王文岳;谢利民;于潼

    患者,男,42岁,因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周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疼痛,并伴双下肢麻木、无力.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胸椎MRI示:T2-T7椎管内、脊髓背侧、硬膜外脂肪层内见多个长T1、长及短T2结节影,呈串珠样排列,椎管不同程度狭窄,并向前推压硬膜囊及脊髓.诊断为胸椎管狭窄症,予甘露醇脱水、神经营养、镇痛等对症治疗后背部疼痛无明显缓解,双下肢无力加重,无法站立、行走,小便不能自解,需尿管排尿;左膝、踝、拇趾关节红肿、剧痛.

  • 手术治疗膝关节巨大痛风石1例

    作者:王俊龙;王学宗;卫晓恩;谈绎文;郑昱新;张旻;刘印文

    患者,男,43岁.因发现左膝关节肿块4年,左下肢活动受限半年余入院.患者既往有大量饮酒史.2006至2012年,左膝红肿疼痛间歇性发作,每年2次,曾在外院诊断为痛风,期间不规则服用碳酸氢钠片及苯溴马隆片,症状缓解,近几年未发作.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左膝内上方出现一鹌鹑蛋大小的肿块,无明显疼痛,未予特殊处理,后肿块逐渐增大,至2013年发现肿块大小增至约5 cm×5 cm.2014年7月偶然发现左下肢稍有无力感,尤以下蹲、上下楼梯时明显,未予以足够重视.现患者左膝外侧肿块明显,无明显肿痛,左侧股四头肌略萎缩,下蹲等活动略有受限.

  • Toll样受体及炎症小体在无菌性松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刘乃澄;赵建宁

    无菌性松动是导致关节置换术失败的常见的原因,磨损微粒诱导的骨溶解在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磨损微粒产生后被假体周围的细胞吞噬,释放各种促炎因子和化学物质,抑制成骨细胞并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溶解.然而对于磨损微粒识别并激活细胞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目前研究发现磨损微粒能激活Toll样受体和炎症小体,引起促炎因子的释放导致骨溶解的形成,提示Toll样受体及炎症小体可能参与了无菌性松动的发病过程.但是,对于Toll样受体是如何被激活,以及TLR信号通路与下游信号通路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等问题,目前仍未得到明确的解释.未来进一步探讨不同材料的磨损微粒激活Toll样受体和炎症小体的机制以及目前的临床药物能否针对Toll样受体或炎症小体发挥治疗作用等将有助于阐明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

  • 肘关节三联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厚兆军;王栓科

    肘关节三联征是一种复杂的肘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可达到同心圆复位、肘关节稳定,桡骨及冠突骨折块较小可保守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若需手术治疗,必须修复桡骨头骨折及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可以采用单一外侧入路也可以联合前内侧入路.MorryⅠ型和Ⅱ型冠状突骨折是否需固定,是否附加外固定支架固定及同时修复内侧副韧带损伤仍存在争议.

  • 力学测量在评估颈痛及手法治疗领域的应用

    作者:王宽;邓真;王辉昊;牛文鑫;詹红生

    手法是治疗颈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短期缓解颈痛症状上有一定优势.近年来,运用不同类型的力学传感器及影像学设备配合计算机软件,研究人员发现了颈痛患者与正常人在颈椎活动方面的区别,分析了手法作用于颈椎的运动学、力量大小及相关结构应力应变等力学参数.对于这些生物力学问题的研究揭示了颈痛所导致的活动功能异常,反映了颈椎调整手法的安全性,并解释了患者颈椎的异常应力以及手法的调整作用.相对而言,这些研究与临床的结合度较低,而对组织内部应力应变的分析也较为有限,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认识颈痛、规范化手法治疗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颈痛 手法 骨科 力学
  • 椎体加强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常太

    椎体压缩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通常由骨质疏松症、椎体肿瘤或脊柱外伤等原因造成,其正逐渐成为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临床上骨质疏松症乃是VCF常见的病因.据文献报道,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VCF的发病率约为20%,而绝经后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16%[1].全美每年约有70万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其中1/3以上的患者会出现慢性的腰背部疼痛[2].此外,该类患者还将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脊柱后凸畸形并终导致活动能力下降、肺功能障碍以及精神障碍.

  • 《中国骨伤》杂志2016年第7期继续教育试题

    作者:

    关键词:
  • 三种术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胡春华;李清平;王春;刘清平;龙亨国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带侧孔椎弓根钌钉道骨水泥强化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经皮空心带侧孔椎弓根钉钉道骨水泥强化组(A组)、PVP组(B组)和PKP组(C组),每组30例.术前、术后1d、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定;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责任椎的椎体压缩率、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留有轻度腰背痛;B组残留中度腰背痛7例,重度腰背痛4例,术后椎体再骨折2例;C组残留中度腰背痛5例,重度腰背痛3例,术后椎体再骨折4例.术后3组VAS评分、责任椎的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d、3个月、1年各项目A组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个月、1年各项目在A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与C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和PKP对OVCF患者术后即刻止痛效果较经皮空心带侧孔椎弓根钉钉道骨水泥强化术明显,但PVP、PKP患者术后随访均残留不同程度腰背痛;经皮空心带侧孔椎弓根钉钉道骨水泥强化术在恢复责任椎前缘高度和矫正椎体后凸畸形、减少术后残余腰背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经皮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何少奇;汤呈宣;唐小君;黄益奖;张维浩

    目的:探讨经皮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采用经皮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3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60~73岁,平均65.6岁.32例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其中T114例,T129例,L116例,L23例.比较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体后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65.7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25.2 ml.切口均Ⅰ期愈合,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0.6个月.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术前的(49.70±5.89)%恢复至术后2d的(6.00±2.10)%,末次随访时的(6.06±1.57)%;椎体后缘压缩率由术前的(17.36±4.11)%恢复至术后2d的(5.48±1.65)%,末次随访时的(5.68±1.82)%;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13.34±3.56)°矫正至术后2d的(2.86±0.95)°,末次随访时的(3.04±0.94)°;椎管占位率由术前的(22.77±5.83)%恢复至术后2d的(5.02±1.93)%,末次随访时的(5.15±1.93)%;VAS评分由术前的6.84±0.88恢复至术后2d的1.94±0.72,末次随访时的1.63±0.83;ODI由术前的(77.50±5.10)%恢复至术后2d的(17.94±4.82)%,末次随访时的(15.63±5.19)%.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病例未发现内固定失效及腰背部顽固性疼痛症状.结论:经皮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可恢复伤椎高度、改善椎管占位、矫正后凸畸形,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 微创保守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成本效果评估

    作者:陈琛;李大伟;王琦;徐小文;马远征;李祯;邹伟龙

    目的:评价保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成本-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5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保守组(51例)、PVP组(50例)、PKP组(51例).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1年内的平均医疗成本(C)及患者VAS评分达到“治愈”(VAS评分≤2分)或“好转”(VAS评分3~8分)标准时的治疗效果(E),则C/E值表示不同标准下患者的成本-效果.结果:保守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15 d,平均(14.0±0.6)d,PVP组及PKP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5 d,平均(3.4±0.6)d.住院期间以“治愈”为评价标准时,保守组、PVP组、PKP组的成本-效果分别为RMB 1 253.88、935.75、983.99元,PVP组优于PKP组,PKP组优于保守组;以“好转”为评价标准时,3组成本-效果分别为RMB 97.80、449.16、501.84元,保守组优于PVP组,PVP组优于PKP组.出院后以“治愈”为评价标准,3组成本-效果分别为RMB 3 834.05、1 878.41、1 916.11元;PVP组优于PKP组,PKP组优于保守组.结论:住院期间,如以“治愈”为评价标准,PVP为佳选择;若仅以“好转”为评价标准,保守为佳选择;出院后PVP为佳选择.

  • 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的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俞海明;李毅中;姚学东;林金矿;潘源城;庄华烽;王培文

    目的:探讨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的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对19例患者20个椎体的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Kümmell痛)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65~87岁,平均(73.45±5.62)岁.按Li分期:Ⅱ期3例,Ⅲ期不伴神经功能损害13例14个椎体,Ⅲ期伴脊髓损害3例.规定术中体位复位满意者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体位复位不满意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观察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7个椎体行PVP,13个椎体行PKP,Ⅲ期3例合并脊髓损害者均同时联合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随访10~48个月,平均21.2个月.共发生4个无症状骨水泥渗漏,其中PVP组1个(1/7),PKP组3个(3/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PVP组骨水泥灌注量(6.40±术后3d和术前比较椎体高度恢复(31.71±11.35)%,后凸畸形纠正(9.79±4.64)°,PKP组分别为(5.46±0.94) ml,1.09) ml、(24.77±8.51)%、(8.15±2.97)o,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患者腰背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减压内固定术患者神经功能均由术前Frankel D级恢复至E级.结论:根据Li分期结合术中体位复位情况对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患者进行个体化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术中体位复位不良可能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

  • 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作者:田观明;韩雷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55-72岁,平均62.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8h~9d,平均4.5 d.依据Denis分型:压缩型35例,爆裂型13例.骨折部位:Tn 9椎,T12 15椎,L1 14椎,L2 7椎,L3椎.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椎体矢状面指数(SI)随访期间内固定失败情况及后凸畸形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2.5个月.手术时间60~140m 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为75 ml.术前、术后3d及术后1年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6.4±2.6)%、(91.2±1.6)%、(86.9±3.2)%;局部后凸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6.6±3.2)°、(6.2±1.0)°、(6.8±1.5)°;SI分别为(51.6±4.2)%、(90.2±5.9)%、(88.7±4.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acle,VAS)分别为7.6±1.2、2.8±1.9、1.1±0.4.术后3d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神经功能损坏、内固定失败及后凸畸形再发.结论: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创伤小,同时可有效恢复脊柱正常生理负荷传导,防止内固定失败和椎体再发后凸畸形.

  • 椎体内部强化术后术椎塌陷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乐军;董刚;周辉;项东

    目的:探讨椎体内部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术椎塌陷的发生率、独立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经椎体内部强化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5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5例,女89例,年龄57~90岁,平均(76.20±9.35)岁.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5.43±6.81)个月,术后随访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部分患者接受MRI检查.分析与术椎塌陷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方式(PVP或PKP)、骨质疏松程度T评分、术椎节段水平、是否合并椎体骨坏死、术椎骨水泥填充模式、术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并将可能的危险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术椎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周期内共发现29例发生术椎塌陷,术椎塌陷的发生率为18.8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OR=0.171,P=0.010),骨质疏松程度T评分(OR=0.242,P=0.024),是否合并椎体骨坏死(OR=12.225,P=0.003),术椎骨水泥填充模式(OR=10.461,P=0.000)以及术椎前缘高度恢复率(OR=0.316,P=0.019)是影响术椎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椎体内部强化术后术椎塌陷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手术方式、骨质疏松程度T评分、是否合并椎体骨坏死、术椎骨水泥填充模式、术椎前缘高度恢复率是影响术椎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严格筛选患者,术中注重骨水泥的对称性均匀分布,术后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可降低术后术椎塌陷的发生率.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