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

    作者:应小樟;郑琦;石仕元;汪翼凡;费俊;韩贵和;胡德新

    目的:探讨Ⅰ期行前路小切口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病椎置钉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治疗的82例腰椎结核患者,男50例,女32例;年龄17~84岁,平均50.5岁.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49例,行Ⅰ期前路小切口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术;B组33例,行Ⅰ期前路传统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术.对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Frankel分级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手术并发症、内植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8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3.7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时发现4例(A组3例,B组l例)前路手术对侧腰大肌脓肿增大,行二次手术排脓后治愈.余78例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切口疝、脑脊液漏、脊柱结核复发等发生.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3~7个月,平均4.6个月.术后肛门排气时间A组较B组早,术后VAS评分A组优于B组,两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ESR和Frankel分级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根据病椎的破坏程度采用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 内侧柱是否使用螺钉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郭秀武;樊健;袁锋

    目的:比较内侧柱是否使用螺钉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4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25例,女21例;年龄29~80岁,平均55.1岁.其中内侧柱使用螺钉支撑组(支撑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38~80岁,平均(55.8±11.8)岁;骨折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8例,3部分骨折10例,4部分骨折7例.内侧柱未使用螺钉支撑组(未支撑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9~79岁,平均(54.2±14.8)岁;Neer分型:2部分骨折6例,3部分骨折9例,4部分骨折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15.6个月.支撑组手术时间(1.6±0.4)h,未支撑组(1.5±0.4)h;支撑组骨折愈合时间(3.0±0.6)个月,未支撑组(3.1±0.6)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支撑组(89.7±4.9)优于未支撑组(8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撑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未支撑组4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内侧柱使用螺钉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功能恢复更满意.

  • 亚洲型股骨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多段粉碎骨折的中期随访研究

    作者:李浪;高峰;黄奇;李强;谢林;张斌

    目的:探讨采用亚洲型股骨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干多段粉碎骨折的中期随访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采用牵引床下微创复位、亚洲型股骨髓内钉固定治疗16例股骨干多段粉碎骨折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1~49岁,平均3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24 d,平均9.1d.根据AO分型:C1型6例,C2型2例,C3型8例.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行股骨全段X线片检查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4个月.手术时间88~112 min,平均90.7 min;术中出血量150~200 ml,平均188.75 ml;骨折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5.4个月.所有患者伤口甲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P=0.893>0.05),其中优10例,良5例,可1例.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P=0.876>0.05),其中优9例,良6例,差1例.结论:亚洲型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多段粉碎骨折可借助多种微创方式置入,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中期随访效果满意.16例患者的研究样本量较小,远期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 零切迹颈椎前路融合固定系统与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邵海宇;张骏;杨迪;陈锦平;黄亚增

    目的:比较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39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已采取的不同术式分为A,B两组,其中A组63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与Zero-P融合内固定;B组76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融合与钢板内固定.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JOA评分、Odom功能评级;采用电视透视吞咽研究(videofluorograph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估患者椎前软组织厚度;采用Bazaz吞咽困难分级评估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术后12个月时采用颈椎正侧位X线及CT检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采用MRI检查评估临近节段退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JOA评分、Odom评级及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Bazas评分)、椎体间融合率、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Odom功能评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吞咽困难发生率在术后第2天,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所有患者获植骨融合,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8例(12.7%)出现邻近节段退变,B组19例(25%)出现临近节段退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前者术后吞咽困难和临近节段退变发生率较低,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个性化截骨工具与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对照试验

    作者:余华晨;张宇;Paul Wong

    目的:比较个性化截骨工具与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将40例单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接受个性化截骨工具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个性化组),其中男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3±6.5)岁;左侧8例,右侧12例.另一组接受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传统组),其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6.8±7.3)岁;左侧9例,右侧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6个月HSS评分,以及手术前后下肢力线的变化.结果:个性化组和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9.3±4.7)min和(83.5±3.2)min;出血量分别为(287.1±24.9) ml和(363.4±47.2)ml.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组和传统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分别为84.8±3.2和84.2±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性化组和传统组术后下肢力线分别为(2.8±0.6)°和(2.8±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截骨工具辅助的TKA较传统TKA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但是术后膝关节功能、下肢力线改善与传统TKA手术没有差别.

  • 后Pilon骨折应用后外侧入路治疗体会

    作者:贾少华;黄成龙;徐红伟;龚遂良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17例后Pilon骨折患者,均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超过20%,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9~59岁,平均43.4岁.致伤原因:11例坠落伤,4例车祸伤,2例运动损伤.根据俞光荣后方Pilon骨折的分型,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6例.观察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AOFAS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20.5个月.后外侧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21周,平均15.2周.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骨不连及骨折畸形等并发症.根据AOFAS评分标准,总分92.0±10.1,优14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后外侧入路能在直视下对后Pilon骨折块进行有效复位及可靠固定,操作安全、简单,是治疗后方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 先髋臼杯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侯卫坤;刘林;鲁超;彭侃;杨治;许珂;许鹏

    目的:探讨先髋臼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CroweⅡ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01年9月至2013年7月,采用先髋臼杯对18例(18髋)CroweⅡ型DDH患者行THR,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42~60岁,平均47.6岁;病程9~22年,平均13.5年.术前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肢体短缩,髋关节功能受限.术前1d及术后12个月分别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1周对髋臼假体覆盖率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术后18例(18髋)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感染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无需要手术翻修病例.术后1周X线片示髋臼假体覆盖率均大于80%.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2.67±5.06分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94.79±3.27 (t=-45.269,P<0.001).结论:对Crowe Ⅱ型DDH患者,采用先髋臼杯进行THR,可获得较高的髋臼假体覆盖率及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

  • 骨斑点症影像诊断(附1家族4代6例和散发3例报告)

    作者:于武江;方挺松;程林刚

    目的:分析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骨斑点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家族性病例6例,散发性病例3例.家族性病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10~63岁,平均28岁;1例临床表现为左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年,5例无临床症状.散发性病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25 ~44岁,平均33.7岁;3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随访6~12个月.观察9例患者的影像学结果.结果:6例家族性骨斑点症影像学表现为骨内多发边缘清晰、密度均匀的圆形、类圆形的致密结节,大小不一,发好于管状骨的干骺端、骨骺及腕骨、跗骨.3例散发性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表现与家族性病例相仿,6~12个月后复查X线片示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骨斑点症的典型影像学特征,如骨内多发斑点状致密灶,边界清楚,双侧基本对称,病灶位于骨端松质内,骨干通常不受累等,对疾病的正确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跖侧钢板重建糖尿病性夏科氏足跖跗关节脱位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海波;张超;刘彩龙;陈雷

    目的:探讨采用跖侧钢板重建糖尿病性夏科氏足跖跗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放置钢板于内侧跖跗关节跖侧重建7例(9足)糖尿病性夏科氏足的跖跗关节脱位患者,均为男性,其中单侧5例,双侧2例;年龄45~52岁,平均48岁;发现糖尿病病史6~15年.术后采用X线片和CT检查评估骨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创口Ⅰ期愈合.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及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及CT复查显示骨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6周.按照AOFAS评分,优6足,良2足,可1足.结论:采用跖侧钢板重建糖尿病性夏科氏足的跖跗关节,可使跖跗关节获得坚强的支撑,并取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

  • 丁桂凝胶贴膏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作者:朱力阳;马建;涂禾;曾南;向猛;王锐

    目的:观察丁桂凝胶贴膏对不同动物模型的镇痛抗炎作用,探讨其镇痛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4~5周龄,体重18~22 g的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基质对照组、扶他林软膏组、丁桂凝胶贴膏高剂量组、丁桂凝胶贴膏等效剂量组和丁桂活络膏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与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相应造模部位连续贴敷给药7d,每日1次,基质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空白基质凝胶贴膏.分别于末次给药后30、60、90、120 min测定其痛阈值.采用热板法实验予末次给药后在小鼠右后足跖部皮下注射5%甲醛溶液20μl,观察Ⅰ、Ⅱ相疼痛期内小鼠舔右后足的累计时间,并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1、TNF-α含量.采用耳肿胀法抗炎实验测量小鼠左右耳片重量的差值.结果:热板法实验中90 min时,丁桂凝胶贴膏等效剂量组痛阈值为(24.87±14.67)s,模型组痛阈值为(15.28±8.23) s;120min时,高剂量组痛阈值为(26.33±15.45)s,模型组痛阈值为(15.31±5.02);丁桂凝胶贴膏两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相疼痛期,累积舔足时间丁桂凝胶贴膏高剂量组为(66.70±22.83)s,模型组为(101.80±33.65)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相疼痛期的累积舔足时间模型组为(109.50±36.78)s,丁桂凝胶贴膏高剂量组为(51.30±43.60)s,等效剂量组为(64.00±47.27)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IL-1含量为(28.70±8.24) ng/L,丁桂凝胶贴膏高剂量组为(13.33±2.20) ng/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TNF-α含量为(93.60±23.65) ng/L,丁桂凝胶贴膏高剂量组为(63.21±10.54)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效剂量组为(72.69±16.26)ng/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耳肿胀度为(5.73±0.80) mg,丁桂凝胶贴膏高剂量组为(5.42±0.68)mg,等效剂量组为(4.98±1.52) mg,两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消肿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丁桂凝胶贴膏能明显提高热板法实验中的痛阈值,能明显减少甲醛实验中的累积舔足时间,能降低二甲苯实验中的耳肿胀度,但不明显;而其对疼痛的缓解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中的IL-1及TNF-α水平来实现的.

    关键词: 镇痛 消炎 消肿 小鼠
  • 掌骨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

    作者:段文江;陈建民;张智长;董扬

    患者,女,52岁.因右手第5掌骨处肿痛1年加重1周入院.2014年1月患者右手第5掌骨受到明确的外伤压砸,未就诊和处理,此后右手第5掌骨反复性轻度胀痛.1周前明显加重,无发热、游走性关节疼痛、晨僵等症状.平素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正常.入院查体:右手背第5掌骨处略肿胀,不红,皮温不高,无色素沉着,无静脉怒张,压痛明显,右手第5掌指间关节活动受限伴疼痛,指间关节活动正常,末梢血运好,皮肤感觉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餐前血糖9.2 mmol/L,碱性磷酸酶104.5 U/L,白细胞5.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9%,血沉10 mm/h,C-反应蛋白2.68 mg/L,尿素氮4.56 mmol/L,肌酐53.3 μmol/L.

    关键词: 掌骨 骨折 肌疾病
  • 多发内生软骨瘤病1例

    作者:张笑瑄;郭梓恒;赵文川;季晓风

    患者,男,43岁,主因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10年加重1个月人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程度轻微,活动后略加重,后疼痛逐渐加重并出现右下肢活动障碍,自服止痛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缓解疼痛,尚未影响正常生活,未予特殊治疗.1个月前,右膝关节疼痛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外伤及手术史,入院查体:患者右下肢全长80 cm,较左下肢短缩7 cm,右胫骨结节处前凸畸形,右膝关节内外侧压痛明显,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0°~120°,右膝关节内外侧应力试验均为阳性,足背动脉搏动尚可.右膝关节正侧位及右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右侧股骨下端中央可见卵圆形低密度影,右侧胫骨上下段及股骨下段、股骨粗隆呈不规则膨胀改变,髓腔内骨质密度不均,斑片状钙化影,边界不清,邻近骨皮质变薄,右股骨下段及胫骨下段局部骨皮质破坏.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图1a,1b).

  • 腰骶部多裂肌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威烨;王宽;元唯安;詹红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既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多关注对椎间盘局部的治疗,如手术疗法及其他介入治疗等,但术后并发症及高复发率一直是相关专业领域内的难点问题.随着脊柱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的发展,对腰突症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研究者们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和转归与局部肌肉等软组织密不可分.而作为脊旁深层肌肉,多裂肌对腰椎椎体节段间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其功能的异常可使腰椎的稳定性降低,而腰椎的慢性疾病也可导致多裂肌的萎缩.

  • 椎间盘退变生物学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家耀;卢旭华

    椎间盘退变所致的颈肩腰腿痛严重影响许多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侧重于缓解疼痛症状或神经受压症状,而无法阻止椎间盘退变的进程,导致疾病具有高复发率.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广泛研究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方法,即通过生物分子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等方法来修复和重塑椎间盘,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椎间盘退变的问题,而上述方法大多处于动物实验或体外实验阶段,临床应用尚存在诸多挑战.

  •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治疗的一些看法

    作者:周英杰;柴旭斌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混乱,笔者复习文献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体会,提出将脊髓型颈椎病依据责任节段区分为:单节段,双节段(连续型、跳跃型)和多节段(≥3节段);强调责任节段数目的确定是诊断的前提,也是手术减压范围的关键,应依靠临床、影像和电生理3个方面综合分析,仅靠影像学行预防性减压不可取,应避免手术范围扩大化.有关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仍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研究的热点、焦点,目前尚没有治疗标准及相应的指南.笔者认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倡个体化,手术的方式遵循能简勿繁原则,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后前联合减压,同时前后路固定更是多余.

  •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许硕贵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区域的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占髋部骨折的31%~51%,全身骨折的1.4%,多见于老年人群,常因骨质疏松基础上的摔伤所致[1-2].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对老年人来讲,长期卧床可能出现以肺部为主的并发症,导致死亡风险可能要高于手术治疗;另外一个就是髓外固定为主到髓内固定为主.

    关键词: 股骨 骨折 外科手术
  • 骨替代物加强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吴剑彬;杨雷;周飞亚;冯永增

    目的:系统评价骨替代物加强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或主题词和关键词)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考克兰数据库(Cochrane databases)、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起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5年8月.收集骨替代物加强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和准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术后再移位、再手术率、并发症(感染和骨折不连)、功能结果、生活质量评分和肌肉力量作为结局指标.计数资料采用风险差异及95%可信区间,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和95%可信区间.当同一计量资料在不同的研究中被不同标准评估时,采用其标准均值差及95%可信区间.按照考克兰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6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替代物加强内固定组术后较少发生再移位[SMD=-0.75,95%CI(-1.03,-0.47)],并可获得更好的功能[SMD=0.40,95%CI(0.20,-0.59)].两组患者再手术率[RD=0.02,95%CI(-0.05,-0.09)]、术后1周疼痛[SMD=-1.79,95%CI(-13.55,-9.96)]、术后6~8周疼痛[SMD=-7.24,95%CI(-20.07,-5.59)]、术后12周疼痛[MD=-0.32,95%CI(-4.19,-3.55)],肌力[MD=1.25,95%CI(-6.98,-9.48)]、骨折不愈合[RD=0.02,95%CI(-0.01,-0.05)]、术后感染[MD=0.01,95%CI(-0.03,-0.04)]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单纯内固定治疗相比,采用骨替代物加强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术后较少发生再移位,且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 远端固定型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中期随访疗效分析

    作者:张占丰;闵继康;钟建明;王丹

    目的:探讨远端固定型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4年3月,对收治的5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远端固定型假体治疗,其中男15例,女43例;年龄75~87岁,平均83.2岁.根据Evans分型,Ⅰc型39例,Ⅰd型19例.所有患者术前评估手术风险,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9例.对不同年龄段、不同Evans分型、远端固定假体类型、辅助固定方式的患者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其髋关节功能.结果:56例获得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21.6个月.根据Harris评分,优5例,良38例,中13例,总分(83.51±6.40)分.75~80岁组Harris评分88.64±2.35,>80岁组Harris评分81.64±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ans Ⅰ c型组Harris评分83.64±6.53,Evans Ⅰ d型组Harris评分83.11±6.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张力带组Harris评分83.63±6.15,不使用张力带组Harris评分82.41±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远端固定型假体组Harris评分83.34±6.43,股骨矩重建型远端固定型假体组Harris评分83.92±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例术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再脱位,接受手术切开复位.2例出现股骨近端骨溶解,无明显症状,采取保守治疗.结论: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年龄>80岁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差,骨折类型、是否使用张力带固定骨折、远端固定假体类型对术后功能无明显影响,同时股骨近端骨溶解是值得重视的并发症.

  • 解剖型锁定钢板及Gamma钉治疗伴有外侧壁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胡云根;韩雷;方伟利;金波

    目的:比较解剖型锁定钢板与Gamma钉治疗伴有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和Gamma钉内固定治疗伴有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AO 31A2.2-3.3)且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44例.其中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32~83岁,平均56.5岁.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6~87岁,平均60.4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总失血量(术中+隐性失血)、住院天数,术后疗效采用PPMS (Parker Palmer mobility score,PPMS)及HSS(Harris hip score,HH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Gamma钉组手术时间低于解剖锁定钢板组;解剖锁定钢板组失血量(术中+隐性失血)及术中透视次数少于Gamma钉组;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首次完全负重时间解剖锁定钢板组较Gamma钉组延长;末次随访时Gamma钉组PPMS评分(7.50±1.78)与解剖锁定钢板组(6.82±1.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41,P=0.132);Gamma钉组HHS评分(83.25±11.18)与锁定钢板组(86.14±12.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3,P=-0.243);Gamma钉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解剖型锁定钢板组.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伴有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可避免外侧壁再次损伤,尤其对骨折严重粉碎、髓内钉操作困难患者,同Gamma钉相比术后髋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Gamma钉,不应强调过早负重.

  • 早期整体治疗模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顾杰;康信勇;徐洪伟;李永甫;张斌;郭剑;贺振年

    目的:探讨早期整体治疗模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是否接受早期整体治疗模式治疗分为两组,其中采用早期整体治疗模式治疗的34例患者为ETC模式组,男14例,女20例;年龄70~86岁,平均(74.88±4.38)岁;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13例,Ⅳ型11例,Ⅴ型1例.采用传统创伤骨科治疗模式治疗的72例患者为传统模式组,男35例,女37例;年龄70~85岁,平均(74.46±3.63)岁;Evans分型:Ⅰ型8例,Ⅱ型13例,Ⅲ型25例,Ⅳ型25例,Ⅴ型1例.所有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术后1年死亡例数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ETC模式组随访12~18个月,平均(13.29±1.51)个月;传统模式组随访12~16个月,平均(12.93±1.1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8,P=0.174);ETC模式组死亡2例,传统模式组死亡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39,P=0.318);ETC模式组住院期间3例出现并发症,传统模式组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32,P=0.010);ETC模式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分别为(2.03±0.67)d、(15.41±2.87)d、(3.62±0.74)d,传统模式组分别为(4.17±1.59)d、(20.11±4.24)d、(5.35±1.2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C模式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2.32±4.56)与传统模式组(79.24±5.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3,P=0.006).结论:早期整体治疗模式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新兴诊疗模式,可缩短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 局麻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人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增平;刘林;薛文;周慧茹;宋玉鑫;才礼杨;程显堂;钱耀文

    目的:探讨局麻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人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局麻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老年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9~88岁,平均75.2岁.均为外伤所致.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3例,Ⅴ型2例.术前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6例,Ⅳ级4例.观察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患者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3.1个月.l例慢阻肺患者术后4个月非手术原因死亡,其余患者骨折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6个月.术后无髋内翻、下肢静脉血栓及针道松动等并发症.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6 min,术中失血量(35.00±8.46) ml,均未输血.术后第2、3天发生肺部感染和针道感染1例,经积极抗感染和换药后好转,余患者平均术后4.2 d下地;所有患者平均住院10.6 d.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总分83.42±3.27;优3例,良5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局麻下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人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的手术方式.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