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冷敷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王燕;吴玉云;赵文琼;张薇;陈博;张旻;庞坚

    目的:探讨传统的休息、冷敷、加压与抬高患肢(RICE)干预与仅做休息、加压与抬高患肢(RCE)干预,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以明确冷敷治疗的临床中期效益.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集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89例,男30例,女59例;年龄18~60岁,平均36岁;受伤至就诊时间3~24 h,平均9h.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RICE干预组44例,RCE干预组45例,RICE组接受休息、冰敷、加压包扎与抬高患肢的干预,RCE组不接受冰敷但其他干预相同.主要疗效指标采用Karlsson评分,次要疗效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患者满意度视觉模拟量表.安全性观测指标包括不良事件的观察.结果:在损伤2周后,RICE组的Karlsson评分44.66±11.58,与RICE组46.67±8.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D0.05).治疗后,RICE组与RCE组的Karlsson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疼痛、疗效满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冷敷治疗并未能获得更大的终点效益,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冷敷影响了关节功能的恢复.

  • 钽金属垫块重建PaproskyⅢ型重度髋臼骨缺损的近期疗效研究

    作者:唐中尧;李鹏;茶晓锋

    目的:探讨钽金属垫块联合多孔钽杯翻修髋臼负重环骨缺损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分析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钽金属垫块联合多孔钽杯重建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的12例(12髋)患者,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45~78岁,平均64岁;病程3~32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Paprosky分类标准,均为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所有患者翻修术中均采用钽金属垫块进行骨缺损的修复,并结合使用大直径的生物型髋臼杯进行翻修.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1例(11髋)获得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25个月,1例患者因车祸死亡而失访.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时间2~6 h,平均3h,术中出血量300~1 600 ml,平均900 ml.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周围感染、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Harris评分由术前(46.25±8.99)分提高至术后的(83.75±6.7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0<0.05).本组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钽金属垫块适合于修复髋臼PaproskyⅢ型骨缺损,可修复各种类型的髋臼环缺损,结合颗粒性植骨填补内壁包容性缺损、嵌压于垫块与金属臼杯之间诱导骨长入,为治疗髋臼PaproskyⅢ型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潜行减压治疗上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周茂生;谢加兵;丁国正;王强;徐祝军;方超;杨民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PLC)的潜行减压治疗上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采用后路短节段复位固定和保留PLC的潜行减压治疗上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Denis B型)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6~64岁,平均45.7岁;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4倒,其他外伤2例;L1骨折14例,L2骨折9例;伴神经损害13例(ASIA评分D级).术后12~20个月(平均14.3个月)取出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并比较各时间点神经功能JOA评分和影像学动态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4个月.13例伴神经损害者术后3~6个月神经症状均完全恢复.术后1年和去除内固定后3个月JOA评分分别为20.63±0.92和20.38±1.06,较术后3个月的9.90±2.73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伤椎楔变角、局部Cobb角分别为(95.1±0.53)%、(2.78±1.36)°、(2.43±1.52)°,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去除内固定3个月后与术后1年JOA评分及影像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复位固定结合保留PLC的潜行减压治疗上腰椎爆裂性骨折创伤小,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维持脊柱稳定性,减轻术后腰背痛,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Ⅰ期修复重建的临床观察

    作者:邱俊钦;林任;林伟;黄显贵;熊国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Ⅰ期异体肌腱重建并结合关节外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脱位合并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48例膝关节脱位患者,排除腘血管损伤,采用关节镜下Ⅰ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并结合关节外微创技术修复膝关节韧带损伤.男38例,女10例;年龄20~59岁,平均35.6岁;左膝22例,右膝2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d~2周.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及后外侧复合体(PLC)损伤2例,ACL、PCL及MCL损伤36例,ACL、PCL及PLC损伤10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4例.比较术前及未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以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2±6.3)个月,患者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明显改善,Lysholm评分由术前40.3 ±4.1提高为随访时87.0±6.4.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Ⅰ期重建膝关节脱位并多韧带损伤,能较好地恢复关节稳定性,保留关节功能.术前训练指导及术后个体化康复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 正骨手法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颈椎病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常玉立;牟新;温建民

    目的:探索正骨手法治疗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伴随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颈椎病患者3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0例,男84例,女76例,平均年龄(39.82±10.33)岁,平均血压(149.61±10.75)/(81.01±8.25)mmHg,NPQ评分24.61±8.14;对照组160例,男90例,女70例,平均年龄(41.37±9.42)岁,平均血压(151.48±11.32)/(79.65±9.32) mmHg,NPQ评分25.78±9.53.治疗组予颈椎屈顶旋锁定正骨手法治疗,每2日1次,连续20 d;对照组予坐位颈椎旋转复位法治疗,每2日1次,连续20d.于治疗前后测量血压及填写NPQ量表以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前及1个疗程结束后收缩压,治疗组分别为(149.61±10.75) mmHg和(129.67±12.26) mmHg,对照组分别为(151.48±11.32) mmHg和(132.02±11.73)mmHg,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治疗组分别为(81.01±8.25) mmHg和(78.15±10.34) mmHg,对照组分别为(79.65±9.32) mmHg和(76.89±9.79) mmHg,两组舒张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NPQ评分,治疗组分别为24.61±8.14和12.46±7.94,对照组分别为25.78±9.53和14.17±8.86,两组治疗后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颈椎病患者早期行正骨手法治疗效果显著,颈椎屈顶旋锁定正骨手法效果较传统坐位颈椎旋转复位法疗效更佳,更为安全.

  • 应用Ilizarov技术Ⅰ期修复伴有皮肤缺损的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

    作者:蒋守海;邱东新;董长红;徐明亮;郝亮;张冶;周立国;夏建军;彭爱民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Ⅰ期治疗伴有皮肤缺损的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Ilizarov技术Ⅰ期治疗伴有皮肤缺损的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44例,男35例,女9例;年龄18~70岁,平均42.5岁.骨缺损4~16 cm,皮肤缺损3 cm×4 cm~5 cm×16 cm.手术彻底扩创,切除感染骨段,微创截骨,安装可延长骨段的环形外固定架,应用Ilizarov骨延长技术,术后1周开始转动螺杆上的螺母,每日延长0.5~1.0 mm.观察创面、新生骨痂以及骨段会师后愈合状况,确定临床疗效.结果:4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1~36个月,平均18.5个月.截骨后骨缺损6~22 cm,平均11.5 cm;伤口愈合时间21~79 d,平均38d;骨缺损愈合时间8~15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病例治愈,无感染复发、再骨折及小腿短缩畸形等.结论:Ilizarov骨段延长技术Ⅰ期治疗伴有皮肤缺损的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手术创伤小,感染复发率低,可避免多次复杂手术,临床疗效肯定.

  •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叶锋;朱少兵;王晓;李英周;万蕾;杨永搏;陈圆升;李建文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对5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68~83岁,平均71.5岁.自行跌倒伤30例,车祸伤24例.根据Neer分型,一部分骨折3例,二部分骨折11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19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切复钢板内固定术,其中探查有46例肩袖损伤,行肩袖修复术;8例肩袖未损伤.术后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合并肩袖损伤的4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1个月.全部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腋神经损伤、螺钉松动、钢板断裂、肩关节脱位以及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参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88.60±5.12,其中优30例,良7例,可7例,差2例.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患者,采用钢板结合铆钉Ⅰ期修补肩袖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为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有利条件,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间断开窗技术在大面积跟腱外露创面修复中的使用体会

    作者:车永琦;赵建强;翟伟;王文亮;王军成;亢向辉

    目的:总结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间断开窗技术促进大面积跟腱外露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后植皮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跟腱大面积外露创面患者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7~65岁,平均43岁.重物擦挫伤致皮肤坏死4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皮肤坏死3例,车轮夹伤致皮肤坏死3例,糖尿病致皮肤坏死1例.跟腱外露面积6 cm×3 cm~14 cm×5 cm,均无跟腱断裂及骨质外露.清创后于跟腱表面以尖刀片和跟腱纵轴平行间断开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结果:所有创面经1个VSD周期(5~7 d)吸引后,均有丰富新鲜肉芽组织生成,Ⅱ期植皮后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皮片色泽良好,质地柔软,无破溃.术后3~4个月皮片下即有皮下脂肪生成,皮肤滑动满意,踝关节活动良好.无迟发型跟腱断裂发生.结论: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间断开窗技术修复大面积跟腱外露创面,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大程度减少患者行皮瓣修复创面所带来的副损伤.

  • 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稳定性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费骏;赖震;魏威;胡德新;余涌杰

    目的:评价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稳定性重建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6具新鲜成人下肢尸体标本,先后制成正常组、下胫腓联合损伤组(损伤组)、3皮质固定组、4皮质固定组和胫腓钩固定组5组,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模拟足运动中立位、跖屈位(30°)、背屈位(20°)、旋后外旋位等4种运动工况,测量踝关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结果:①损伤组,在4种运动工况下,踝关节的强度、刚度发生异常,与正常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②3皮质固定组、4皮质固定组和胫腓钩固定组,在4种不同运动工况下,踝关节的应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其生物力学指标均恢复或超过正常组水平;③3种固定组的刚度均超过正常组,但3组间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胫腓钩固定组更接近正常组.结论:下胫腓联合损伤利用1枚螺钉3皮质固定、4皮质固定和胫腓钩内固定,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应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有积极的有效的影响,重建后能恢复踝关节的正常稳定性.但是,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使腓骨的旋转活动受到限制,踝穴不能适应距骨的变化,易致螺钉断裂、创伤性关节炎.而采用胫腓钩固定比用螺钉3皮质或4皮固定更加符合生理要求,应力更加均匀,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 显微CT观察右归饮对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兴潮;宋才渊;吕帅洁;鲍航行;童培建;肖鲁伟

    目的:用显微CT观察右归饮对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5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激素组(A组)10只、右归饮组(B组)10只和正常对照组(C组)5只.A组和B组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2d后,每周臀肌注射2次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持续6周;B组大鼠同时每日用中药右归饮灌胃,持续8周;C组不做任何处理.第10周处死25只大鼠,用显微CT扫描鼠离体股骨头,观察右归饮对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作用.结果:A、B两组相比,BMD、BV/TV、Tb.N、Tb.Th、Tb.Sp、BS/TV、D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S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两组相比,BMD、BV/TV、Tb.N、Tb.Th、Tb.SP、BS/TV、DA、S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BMD、BV/TV、Tb.N、Tb.Th、Tb.Sp、BS/TV、DA指标可以观察出右归饮对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马耳他布鲁菌感染性脊柱炎1例

    作者:万超;晋大祥

    患者,女,55岁,因腰痛1月余于2014年4月2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无明显双下肢的放射痛及麻木感,经休息后症状未明显好转.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行CT检查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当地医院给予物理治疗后症状未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入院症见: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体格检查:体温38.6℃,呼吸20次/min,血压139/62 mmHg,心率100次/min,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脊柱专科检查:L4,5棘突及椎旁肌肉压痛阳性、叩击痛阳性,棘突旁按压不诱发双下肢的放射痛及麻木感,腰椎屈伸、侧屈、旋转活动明显受限.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感觉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示:血液分析:白细胞总数7.61×109/L,淋巴细胞总数1.11×109/L,红细胞总数3.51×1012/L,血小板262×109/L;降钙素原0.35 ng/ml;血沉75 mm/h;CRP53.5 mg/L;细菌培养提示马耳他布鲁氏菌感染;MRI检查提示:L4,5椎体及椎间隙T1像为低信号,T2像为高信号,考虑感染可能(图1a,1b).

  • 同种异体骨移植钢缆固定修复膝关节置换胫骨平台缺损1例

    作者:杨光;杨晓迪;王刚;杨晨;谷贵山

    患者,女,47岁,因左侧膝关节疼痛4年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膝关节间断性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好转,无夜间疼痛,未予特殊治疗.4年来疼痛逐渐加重并出现活动受限.查体:跛行步态,左侧膝关节内翻畸形,左膝关节轻度肿胀,左侧膝关节内侧间隙压痛阳性,左侧膝关节活动范围为:伸直0°,屈曲90°.左下肢肌力V级.患者既往无膝关节外伤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血沉26 mm/L,C-反应蛋白5 mg/L.影像学检查:左膝关节正侧位及三维CT重建示(图1a-1c)左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左侧胫骨内侧平台骨质不连续,局部骨质欠规整.入院诊断为左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左侧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考虑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中可以测得胫骨缺损深度为3.5 cm,笔者采取左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做好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法的设计.

  •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运动力学对线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张国栋;杨晨;杨光;齐欣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运动力学对线是一种新兴的截骨对线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通过运动力学对线,TKA术后膝关节更接近正常膝关节,从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功能评分,不会增加假体早期失败的概率.但可能会增加髌骨-股骨关节应力,导致髌骨轨迹不良,增加磨损.本文总结了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运动力学对线定义、基本原理、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不足,指导TKA术中截骨对线方案的选择.

  • 异种骨治疗骨缺损的瓶颈及发展趋势

    作者:李保亮;刘雷;赵文博;栾富均;李沁

    异种骨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制备方法较为简单等优势,利用其修复骨缺损当前研究热点.单纯异种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临床过程较长,效果差强人意,主要困扰为置入体内后的成骨和血管化.将细胞及细胞因子与异种骨材料组成重组异种骨,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其血管化可加速其与体内骨融合,具有达到自体骨修复骨缺损临床效果的发展前景.

  • 重视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爱民

    胫骨上端膨大而形成两个髁,称为胫骨平台.内侧平台的关节面较外侧大,内侧髁和关节面比外侧髁坚固,加上存在7°生理外翻角,因此外侧平台的骨折较常见.胫骨平台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2%,在老年人骨折中高达8%[1].以车祸伤多见,压砸伤和高处坠落伤次之,单髁骨折约占60%,外侧平台骨折约占90%,双髁骨折约占30%~35%[2].高能量损伤的胫骨平台骨折常合并半月板和前交叉韧带损伤[3].正确诊断和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愈后十分重要.

  • 老年髋部手术后谵妄发病率的Meta分析

    作者:邬耀军;庞清江;刘江涛;曹帅;胡月明

    目的: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老年髋部手术术后谵妄的发病率.方法: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Pubmed数据库有关老年髋部手术术后谵妄发病率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制定文献摘录表;采用Stata-12.0进行Meta分析.计算,以检验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当I2>50%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按照年龄阶段、谵妄评估量表及文献统计区域进行亚组分析.各文献采用Begg方法检验发表偏倚.结果:终纳入21篇文献.加权合并的老年髋部手术术后谵妄发病率为17%[95%CI(16%,18%)].其中纳入的5篇文献中髋部择期手术术后谵妄发病率与髋部急诊手术相比明显降低[OR=0.32,95%CI (22%,45%)].小于80岁与大于80岁的谵妄发病率分别为21%[95%CI(19%,23%)]和21%[95%CI(19%,24%)];CAM与其他评定量表的谵妄发病率分别为23%[95%CI(21%,26%)]和19% [95%CI(17%,21%)];亚洲区域与欧美区域的谵妄发病率分别为17% [95%CI(15%,20%)]和23%[95%CI(21%,25%)].Begg方法检验未见明显发表偏倚(P<0.05).结论:老年髋部术后谵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于急诊术后.为了利于老年术后谵妄发病率的评估、降低异质性及可能的发表偏倚,需要制定更标准化的研究方法.

  • 经内侧微创复位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凌志丹;王剑锋;宋海波;顾豪杰

    目的:探讨采用特制金属棒经胫骨内侧微创复位植骨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采用特制金属棒经胫骨内侧微创复位植骨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64~73岁,平均(69.75±1.22)岁;摔伤16例,车祸伤2例.观察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术后末次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8例手术时间平均(45.32±1.58) min,手术切口长度平均(5.21±0.65)cm.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骨折复位满意.18例均获随访,时间10~13个月,平均(11.50±1.35)个月.膝关节HSS评分总分86.51±2.71,其中优12例,良4例,中2例.3例为轻度骨关节炎.结论:采用特制金属棒经胫骨内侧微创复位植骨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既将手术的创伤降到小,又能保证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同时能有效避免复位后的再丢失,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内外侧接骨板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SchatzkerⅣ-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李楠;李刚;关涛

    目的:探讨双切口联合内外侧接骨板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SchamkeⅣ-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内外侧接骨板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SchamkeⅣ-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9~54岁,平均37.4岁;左侧14例,右侧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h~9d,平均3.5 d.按照Schatzker分型:Ⅳ型8例,Ⅴ型16例,Ⅵ型8例;Oestern闭合骨折分型:Ⅰ型5例,Ⅱ型19例,Ⅲ型7例,Ⅳ型1例.观察其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Lysholm评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术后32例获得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4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Lysholm评分进行评价,总分88.91±8.41;优20例,良9例,差3例.1例术后伤口感染胫骨外露,经换药及皮瓣转移后愈合.12~18个月取出内固定,无骨折不愈合.结论:双切口联合内外侧接骨板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SchatzkeⅣ-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暴露清楚、固定牢靠、术中血运损伤较小以及愈合条件良好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

  • 排钉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道振;赵志坚;陈坤峰;徐继胜

    目的:探讨排钉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3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1例;年龄17~65岁,平均43.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0d,平均5.8 d.所有患者采用L形或T形骨板排状螺钉内固定结合植骨方法治疗.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疗效.测量比较患者术后3d与术后1年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及股胫角.结果:3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2.2±0.6)h,术中出血量平均(310.5±36.2) ml,住院时间平均(14.8±2.7)d.36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2个月.36例患者术后3d与术后1年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及股胫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疗效:优18例,良13例,中4例,差1例.结论:采用排钉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有效预防关节面二次塌陷,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目的,效果满意.

  • 木筏克氏针技术在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张兴州;俞伟忠;李云峰;刘延辉

    目的:总结木筏克氏针技术在塌陷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锁定钢板结合木筏克氏针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22~56岁,平均44.2岁.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Ⅱ型6例,Ⅲ型8例,Ⅳ型4例,Ⅴ型22例,Ⅵ型5例.所有患者给予2~5根克氏针内固定.有骨缺损者给予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5个月完全负重.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Rasmussen临床和放射评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Rasmussen临床和放射评分方法,临床评分23.58±6.33,放射评分14.00±6.33.4例患者有严重骨质疏松,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关节面塌陷,5例患者出现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结论:木筏克氏针、解剖钢板内固定技术可有效固定并支撑平台塌陷及小关节面碎骨块,增大支撑表面积,降低术后复位丢失率.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