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骶髂关节紊乱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与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师宁宁;沈国权;何水勇;郭汝宝

    目的:研究骶髂关节紊乱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为慢性顽固性腰腿痛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认识理念和临床治疗途径.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研究1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例,男37例,女24例;年龄20~75岁;病程1~144个月.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男32例,女36例;年龄18~76岁;病程0.5 ~240个月.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症状与体征,以及腰椎与骨盆在X线片的表现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计算骶髂关节紊乱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危险度;单因素危险度估计对自变量进行筛选,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1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88例合并有骶髂关节紊乱,骶髂关节紊乱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之一(OR=4.61,P=0.00);61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47例合并骶髂关节紊乱,髂骨旋转移位引起的髂嵴不平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险因素(OR=1 1.27,P=0.00);68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41例合并骶髂关节紊乱,骶骨倾斜移位引起的腰骶角异常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险因素(OR=2.31,P=0.03).结论:骶髂关节紊乱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二联症,二者相互影响且有因果关系,任何一方的发生是另一方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共同存在于腰腿痛疾病中.

  • 自制克氏针钩固定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赵波;冉霞;张铭华;蒋电明;何超

    目的:探讨自制克氏针钩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应用自制克氏针钩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5~17岁,平均13.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10d,平均4.5 d.骨折移位根据Neer-Horwitz分型,Ⅲ型26例,Ⅳ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均行切开复位,复位满意后行自制克氏针钩固定.观测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放射学检查结果、上肢长度及肩关节活动度,并以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35例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1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84~99分,平均(94.2±4.8)分,优30例,良5例;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无骨骺早闭现象,无肢体短缩畸形.除外展外患侧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与正常侧肩关节相同(P>0.05).所有患者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结论:自制克氏针钩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

  • 超选动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长期疗效分析

    作者:童培建;叶福生;张善星;厉驹;刘新奇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超选动脉灌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接受超选动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62例78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男35例43髋,女27例35髋;年龄22~54岁,平均36.3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示ARCO Ⅰ期16髋,Ⅱ期52髋,Ⅲa期10髋;术前Harris评分为(64.94±8.12)分.分析患者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影像学变化,DSA血管变化.结果:患者术后随访9~13年,平均11年.共18髋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前ARCO Ⅰ、Ⅱ期共10髋行人工关节置换,Ⅲa期8髋行人工关节置换.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71.21±10.19)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DSA可见供应股骨头的血管有增粗、增多.结论:超选动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能有效治疗ARCO Ⅰ、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可使旋股内动脉及其分支有增粗、增多表现.

  • 手法整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陈坤壮;蔡立雄;张宏宁;郭跃明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5~11岁,平均(7.8±2.7)岁;采用传统“正骨十四法”手法整复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固定.对照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12岁,平均(7.2±3.0)岁;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观察和分析两组在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术后6个月Flynm临床功能评定结果.结果:对照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01±0.43)周,长于治疗组(4.29±0.29)周(t=7.49,P=0.00).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146.02±2.28)°,明显大于对照组(140.76±4.42)°(t=-5.67,P=0.00).术后6个月Flynn临床功能评定结果,对照组优7例,良16例,可4例,差l例;治疗组优21例,良9例,可2例(U=3.09,P=-0.002).结论:手法整复闭合穿针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能明显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 股骨上端骨髓水肿综合征的MRI表现特点

    作者:吴锡渊

    目的:分析股骨上端骨髓水肿综合征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股骨上端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男6例,女4例;年龄36~57岁,平均41.5岁;病史l周~3个月.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髋部疼痛9例,行走能力及髋关节活动受限7例;全部病例无明显外伤史,女性患者未在孕期.随访3~12个月,症状消失3个月复查MRI后结束随访.结果:MRI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骨髓水肿,累及股骨头、颈、粗隆间,10例13髋中骨髓水肿1级6髋,2级5髋,3级2髋.合并髋关节积液9髋,Ⅰ级积液6髋,Ⅱ级1髋,Ⅲ级2髋.治疗3~12个月后患者髋部疼痛症状消失,股骨内MRI信号恢复正常.结论:MRI有利于明确股骨上端骨髓水肿综合征的诊断、病变部位和范围.

  • 闭合复位石膏托固定加石膏外牵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康宇翔;卫小春;李海明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石膏托固定加石膏外牵引疗法与手术治疗无神经血管合并症的儿童闭合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对151例儿童无神经血管损伤合并症的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均为GantlandⅢ型,其中男87例,女64例;年龄1~12岁,平均5.3岁.采用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76例(保守组),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75例(手术组).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锻炼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51例患儿均获随访,平均18.3个月(6~36个月).保守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锻炼时间明显短于手术组(P<0.001).两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丢失量及提携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Flynn等评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保守组优31例,良35例,可7例,差3例;手术组优27例,良30例,可17例,差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石膏托固定加石膏外牵引治疗无神经血管损伤合并症的儿童闭合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与手术治疗相当,骨折愈合时间短,便于早期锻炼肘关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 老年髋部骨折综合治疗模式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赵义荣;梁旭;杨铁毅;刘粤

    目的:对比老年髋部骨折综合治疗与传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前瞻性方法入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经筛选终综合治疗组148例,男62例,女86例;年龄60~88岁,平均(78.76±7.32)岁;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股骨颈骨折103例;Singh指数≥Ⅳ级74例,Singh指数<Ⅳ级74例;术前Harris评分39.90±2.28.传统治疗组146例,男60例,女86例;年龄66 ~96岁,平均(80.00±7.06)岁;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股骨颈骨折96例;Singh指数≥Ⅳ级75例,Singh指数<Ⅳ级71例;术前Har-ris评分40.10±2.8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周Singh指数≥Ⅳ级的发生率及DPD/Cr值、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及再骨折的发生率.结果:综合治疗组140例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0±1.85)个月;传统治疗组132例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75±0.79)个月.综合治疗组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术后12周DPD/Cr值及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t=1.326,3.870,7.657,2.290,P<0.05);而术后12周Singh指数≥Ⅳ级的发生率高于传统治疗组,术后12个月再骨折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组(x2=30.869,4.346,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综合治疗组较传统治疗组的抗骨质疏松效果理想,与康复科合作的综合治疗模式为进一步完善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参考.

  • 锁定钢板经皮外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骨折

    作者:赵巍;曹扬;施林军;李焘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经皮外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采用锁定钢板经皮外因定治疗儿童胫骨骨折8例,均为单侧;男6例,女2例;年龄4~10岁,平均7岁.开放性骨折5例按照Gustilo-Anderson分型:Ⅱ型1例,ⅢA型3例,ⅢB型1例;闭合性骨折3例按照AO分型:A3型2例,B2型1例.术后观察骨愈合情况及步态影响,采用Johner-Wruhs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未发生感染.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9个月;锁定钢板拆除时间4~7个月,平均4.3个月.7例带架行走后目测走态正常,另1例因胫前肌腱缺失,影响步态.对侧小腿内侧皮肤未见擦伤痕.8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个月~1年,依据Johner-Wruhs疗效评价标准,结果优7例,良1例.结论:锁定钢板经皮外固定操作简便,对于儿童胫骨骨折固定稳定可靠,术后功能恢复好,带钢板行走时步态影响较小,但LCP钢板置钉点固定,要求在安装前完成骨折的复位并确定置钉处有完好的皮肤覆盖.

  •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在腰椎有限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功林;甄平;陈克明;赵来绪;杨军林;周建华;薛钦义

    目的:总结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在腰椎有限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68例多平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45~80岁,平均56岁.神经根阻滞后64例为阳性患者进行了腰椎有限手术,另4例封闭后症状减轻不明显为阴性,难以确定手术平面或引起症状的神经根,放弃了手术治疗.术后采用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神经根阻滞操作过程顺利,未发生与神经根阻滞相关的并发症,术后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随访16~45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44例,良18例,差2例.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重点应放在压迫引起症状的部位,而对无症状的部位不做预防性减压操作.应用神经根阻滞能准确判断责任椎与疼痛源,提高腰椎有限手术的疗效.

  • 儿童前臂骨折术后尺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原因分析

    作者:杜胜虎;杨杰;黄祥祥;冯永增;郭晓山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术后出现尺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可能原因.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对弹性髓内钉治疗闭合性儿童前臂双骨折术后出现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男性;年龄3~14岁,平均9.4岁;骨折均累及尺桡骨干中1/3,其中2例患者既往曾有相同部位骨折史.高能量损伤3例,摔伤2例.其中4例患者予行切开复位,l例行闭合复位.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并采用Daruwalla及Price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9个月,平均11.4个月.4例出现尺骨延迟愈合,1例出现不愈合.其中3例单纯取出内固定继续保守治疗,2例予更换固定方式继续治疗,所有骨折达到骨性愈合,未发生钉道感染或皮肤激惹等并发症.根据Daruwalla及Price评定标准,优3例,良2例.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进行该手术时需严格遵循手术操作规范,把握适应证,同时需要根据具体病例情况,有选择地应用,避免术后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 蛇床子素与金雀异黄酮对大鼠峰值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成魁;葛宝丰;甄平;陈克明;马小妮;周建;宋鹏;马慧萍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OST)与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大鼠峰值骨密度与骨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36只1月龄SD雌性大鼠(125±3)g分为3组:对照组(CON,等体积蒸馏水,n=12),蛇床子素组(OST,9 mg· kg-1d-1i.g.,n=12),金雀异黄酮组(GEN,10 mg· kg-1d-1 i.g.;n=12).每周监测体重,每月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全身骨密度.3个月后处死所有动物,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抗酒石酸性磷酸酶5b(Tartaric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含量,用DEXA测定股骨骨密度,用μCT分析股骨组织微结构,树脂包埋不脱钙骨组织切片技术做胫骨骨形态分析,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股骨生物力学,称量心、肝、胃、肾、肾上腺和子宫湿重,计算器官指数,并做常规病理学检测.结果:大鼠的体重、器官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观察未见异常发生;第1、2个月全身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第3个月后OST组全身骨密度显著高于CON组、GEN组,上述3组中股骨骨密度与全身骨密度的变化呈相同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OST组、GEN组血清OC水平升高,而与CON组、GEN组相比,OST组的TRACP 5b含量下降(P<0.05);OST组的骨体积百分率、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高于CON组,但骨小梁分离度和模型系数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OST组与GEN组的上述指标虽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值OST组高于GEN组;OST组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高于CON组、GEN组,但骨小梁分离度低于CON组、GEN组;OST组股骨大载荷、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OST组与GEN组虽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值OST组高于GEN组.结论:口服蛇床予素能有效提高大鼠峰值骨量,从而为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新思路.

  • 前屈位不同角度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汪芳俊;魏威;廖胜辉;任宏宇;范炳华

    目的:分析不同牵引角度加载在颈椎曲度变直的模型上得到的数据,为临床牵引治疗颈椎病提供实验依据和临床建议.方法:选取颈椎曲度变直患者采集CT数据(女性,43岁),采用专用生物力学有限元软件构建完整的颈椎全节段模型,包括使用实际解剖位置构建的颈椎韧带、肌肉组织;进行有限元模型的验证后,用0°、前屈5°、10°、15°、20°、25°进行牵引,观察椎间孔、关节突、钩锥关节、椎间盘的间距变化,以及髓核和基质的应力变化.结果:当牵引角度为前屈0°~15°时,椎间孔、钩椎关节、后关节突之间的间距加大,椎间盘的拉应力适宜,压应力较小,比较符合临床治疗要求.结论:建议牵引治疗颈椎病时采取前屈位0°~15°.

  • 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测定在骨关节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文晓;单方军;金红婷;王萍儿;肖鲁伟;童培建

    骨关节炎是在复杂的生物学和力学因素共同作用下,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软骨下骨三者合成与降解失衡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病因和病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对Ⅱ型胶原所组成三螺旋结构的降解和破坏被认为是OA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MMP-13抑制剂的研究将会为OA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联合拇指皮肤牵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24例

    作者:洪海斌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侧端3 cm范围以内的骨折,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绝大多数可用保守方法治疗.自2009年至2012年笔者采用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固定联合拇指皮肤牵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4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男10例,女14例;年龄24~ 80岁;左侧11例,右侧13例;伤后就诊时间1h~2d;伸直型20例,屈曲型4例.粉碎性16例,骨折波及关节而4例.经X线正位片测量桡骨茎突与尺骨关节面间距离[1]1.1~5.3 mm.在治疗前后和解除外固定后均行X线片检查.诊断标准[2]:①背侧粉碎范围超出掌背侧距离的50%;②干骺端掌侧骨质粉碎,原始X线片背倾角≥20°;③原始X线片骨折横向移位≥10 mm;④原始X线片桡骨缩短≥5 mm;⑤关节内粉碎骨折;⑥合并尺骨骨折;⑦严重骨质疏松.依据以上标准,本组均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要点

    作者:梁晓军;赵宏谋

    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发生率约11.5/100,000,约占成人跗骨骨折的60%,8.5% ~12%为开放性,约10%合并脊柱骨折[1].跟骨骨折多数为轴向暴力所致,且多为高能量损伤,以关节内骨折多见,多数存在关节面压缩及移位.新鲜跟骨骨折的有效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内外固定技术和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使跟骨骨折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而治疗时机、手术指征、切口选择、是否植骨等问题目前仍有争议[2].为获得满意疗效,医师需要对跟骨的解剖结构及功能、跟骨骨折的损伤类型特征、复位方法及复位要求、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治疗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和非选择性COX-1和COX-2抑制剂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Meta分析

    作者:徐步国;薛德挺;王祥华;严世贵

    目的:比较选择性环加氧酶-2(COX-2)抑制剂和传统的非选择性NSAIDs药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异位骨化(HO)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科学引文索引等数据库,收集选择性COX-2抑制剂和非选择性COX-1和COX-2抑制剂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随机临床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有效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tata 10.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在不同Brooker分期的异位骨化发生率.结果:共纳入4个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8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异位骨化总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71~1.64,P=-0.73),重度异位骨化发病率(BrookerⅡ,Ⅲ)(RR=0.83,95%CI:0.48~1.42,P=0.49)和任意Brooker分型的HO,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整个研究中,16例接受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的患者(4.4%)因胃肠道反应终止治疗;而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中10例患者(2.7%)因胃肠道反应终止治疗.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非选择性NSAIDs药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同样有效.考虑到非选择性NSAIDs药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 经跗骨窦间隙克氏针加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林聪祥;施正阳;许裔敏;杨蒙;王家林;陈肖健;张伟;支绍信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间隙入路克氏针加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微创克氏针加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及人工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39岁;左足8例,右足12例.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8例,Ⅲ型10例,Ⅳ型2例.结果:20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B(o)hler角由术前的(17.75±4.22)°增大到术后的(26.85±7.37)°(t=4.308,P=-0.000).Gissane角由术前的(137.05±24.91)°减小到术后的(113.75±13.17)°(t=7.083,P=-0.000).术后3个月AOFAS功能评分85.50±7.99,优5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结论:微创克氏针加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操作简单,术后固定可靠,易于取出,费用低,并发症少,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良好选择,但要把握适应证.

  • 分期手术应用带抗生素的人工骨植骨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

    作者:曾林如;汤样华;徐灿达;岳振双;张治金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及应用负载万古霉素的人工骨植骨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13例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3~66岁,平均35.2岁;均为急诊入院患者.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2例,Ⅲ型7例,Ⅳ型4例.软组织损伤Gustilo-Anderson分型:Ⅱ型8例,ⅢA型2例,ⅢB型2例,ⅢC型1例.Ⅰ期清创缝合或VSD术、延期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含抗生素人工骨植骨术.术后根据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开放性伤口经创口换药修复等方法均顺利愈合,跟骨外侧切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0周,平均16.2周.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0.0±7.4)(55~95分).结论:对于开放性跟骨骨折,通过合理临床评估,分期手术,应用带抗生素的人工骨植骨能够降低术后的创口感染发生率以及促进骨折愈合.

  • 改良小L形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距下关节炎

    作者:李毅;赵宏谋;梁晓军;刘诚;赵恺;杨杰

    目的:观察改良跟腱旁后外侧小“L”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距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应用改良小“L”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22例跟骨骨折伴距下关节炎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22~49岁,平均35.3岁.病程11~32个月,平均21个月.根据Stephens-Sanders分型,Ⅱ型16例,Ⅲ型6例.通过改良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患足功能进行评估,比较改善程度.结果:1例出现皮缘坏死,无感染、螺钉断裂、植骨吸收及距骨坏死等情况发生.术后21例获随访,时间18~46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4个月融合处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改良AOFAS评分由术前32~65分(平均50.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66~92分(平均8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小“L”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并发距下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临床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矫正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病理改变,恢复足部外形并改善后足功能.

  • 手法整复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60例

    作者:郝博川;谢克波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治疗Sanders Ⅰ-Ⅳ型跟骨骨折患者53例(60足);男45例,女8例;年龄18~65岁,平均(33.5±1.54)岁;病程0.5 h~7 d.采用手法复位,并以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前患足肿痛、活动受限明显,部分患足外观宽扁畸形,影像学检查见跟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治疗后采用Cre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12个月随访,按照Cre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13足,良34足,可11足,差2足.结论:Sanders Ⅰ-Ⅳ型跟骨骨折手法治疗临床疗效佳,手法复位既简便又经济,可大限度恢复跟骨功能,减少并发症,利于足踝功能尽早康复.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