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后内外不同入路治疗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蒋曙;尹善青;郭晓山

    目的:探讨经后内侧和后外侧两种术式治疗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折患者25例。15例采用经后内侧切口入路拉力螺钉内固定(后内侧切口组),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1~67岁,平均(48.1±1.3)岁。按Denis-Weber AO骨折分型:A型5例, B型6例,C型4例。10例采用经后外侧切口拉力螺钉内固定(后外侧切口组),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3~64岁,平均(46.9±1.5)岁。Denis-Weber AO骨折分型:A型3例,B型5例,C型2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X线暴露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功能评价。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9个月,平均20.6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内侧入路治疗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折,可以在直视下显露和固定骨折块,具有手术耗时短、X线暴露次数少、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是值得选择的手术入路方式。

  • 潜行减压单侧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

    作者:张居适;胡松峰;李志龙

    目的:观察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6~71岁,平均61岁;病程6个月~6年。腰椎管狭窄症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潜行减压范围:单节段24例,双节段4例。左侧15例,右侧13例。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29分)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手术前后腰腿痛情况。结果:28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JOA、VAS评分(17.9±2.2、2.8±0.7)与术前(8.5±1.7、8.6±1.2)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28例患者椎间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采用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TLIF手术治疗单侧根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优点;能明显节省医疗费用,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 银质针和中药熏蒸治疗慢性腰痛前后椎旁软组织张力变化的对比分析

    作者:肖京;朱立国;金添;陈京锋;于杰;冯敏山

    目的:评价腰部软组织张力测定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治疗过程中作为疗效评价客观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选取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以1∶1的比例分为银质针与中药熏蒸组。银质针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8~55岁,平均(45.70±4.15)岁,采用银质针透热治疗;中药熏蒸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7~55岁,平均(43.03±5.86)岁,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力-位移距离(FDD)、能量吸收比(S)的变化,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积分(VAS)、罗兰德-莫里斯功能障碍量表(RMDQ)进行疗效评价。结果:①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个月银质针组VAS评分分别为4.77±0.78、1.99±1.08、2.55±0.94,中药熏蒸组分别为4.43±0.61、2.48±0.71、3.05±0.86。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银质针组较中药熏蒸组镇痛效果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个月时银质针组RMDQ分别为13.63±1.96、5.87±2.33、6.53±2.89;中药熏蒸组分别为13.40±2.01、6.90±2.31、9.23±2.87。组间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质针组与中药熏蒸组都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腰痛所引起的功能障碍,银质针的治疗效果更为持久。②治疗后1周及3个月随访时,银质针组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健侧多裂肌的FDD均明显增加(P<0.05);中药熏蒸组治疗后1周患侧和健侧多裂肌及竖脊肌的FDD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3个月时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FD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1周,银质针组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FDD增加更为明显(P<0.05),而健侧多裂肌及竖脊肌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银质针组患侧及健侧两组肌肉的FDD均明显较高(P>0.01)。③患侧多裂肌与竖脊肌的FDD差值与VAS及RMDQ差值存在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分别为0.517,0.811,0.746、0.625,P值分别为0.015,0.041,0.045、0.017。腰部软组织张力指标改善的变化趋势与症状、功能、生活质量改善的变化趋势一致,具有相关性。结论:软组织张力的测试可以有效地反映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腰部功能障碍的程度,提高慢性腰痛的疗效评价的客观性。

  • 椎体内部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发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刚;乐军;周辉;项东

    目的:探讨椎体内部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并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主要影响因素、渗漏途径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椎体转移瘤、椎体血管瘤接受椎体内部强化术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9例,女55例;年龄55~86岁,平均69.4岁。分析椎体内部强化术并发骨水泥渗漏的原因、类型、发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21例患者的26个椎体发生渗漏,椎体静脉途径、骨皮质途径是骨水泥渗漏的主要途径,渗漏以邻近椎间盘、椎体周围渗漏为主,且多数为无症状性渗漏。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椎体后凸成形术比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P<0.05),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时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高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P<0.05)。结论: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常见的并发症,术前仔细分析、术中严密监测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可减少其发生。

  • 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在皮肤缺损性断指中的应用

    作者:吴立志;顾仕林;郑有卯;王成;易利奇;李博文

    目的:探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在皮肤软组织缺损性断指再植中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13年3月,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肤缺损性创面,并再植25例(均为经非重要位置短缩再植后仍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指),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6~58岁,平均31.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45~210 min,平均105 min。完全离断15例,不完全离断10例。皮瓣切取范围3.5 cm×2.0 cm~4.5cm ×3.0 cm。血管采用端-端方法吻合。术后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24例成活,2例48 h内出现血管危象,其中1例予以抗痉挛并换药后缓解,后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再植手指坏死,予以残端修整。1例出现断指创口感染,经换药愈合。24例获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16.5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皮瓣及手指浅痛觉及触觉恢复,两点辨别觉为5.5~11 mm,平均7.4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优8例,良14例,差2例。结论:在单个合并皮肤软组织、血管缺损的复杂性断指再植中,应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可同时修复血管缺损及创面,可以避免过多的短缩患指,扩大了断指再植适应证,可以大程度的恢复患指的功能和外形。

  • 断掌再植45例临床分析

    作者:颜飞华;廖军;单平联;刘振峰;方锐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断掌再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行断掌再植术治疗断掌患者45例,其中男37例,女8例;年龄13~45岁,平均25岁。术后采用存活率、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断掌再植功能恢复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再植手术治疗断掌患者45例,共成活39例共121指,成活率为87%;4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5.5个月,平均11.5个月。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总分80.27±1.93,其中优27例,良8例,差4例。结论:严谨把握断掌再植手术的适应证,掌握断掌复杂性的特点以及局部解剖关系,术中做到清创彻底,残存组织利用充分,并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尽快、大程度地吻合动静脉,重建血液循环并使损伤的神经得到合理的修复是断掌再植成功的关键。

  • 损伤控制复苏在多发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付常国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严重骨折合并创伤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4例多发骨折合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1~48岁,平均(32.5±4.5)岁。术前应用小容量平衡盐液维持收缩压(80~90) mmHg。手术控制出血后快速足量液体复苏,并按照血浆∶悬浮红细胞=1 U∶2 U~1 U∶1 U的比例给予血浆。休克纠正后,维持液体轻度负平衡及电解质酸碱平衡,记录休克纠正前的平衡盐液用量及输血量,动态观察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DIC发病率及病死率等指标,延期骨折确定性手术。结果:4例入院后6~18 h抢救无效死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难治性休克2例)。20例在伤后2~6 h休克纠正。平衡盐液平均用量:(4259±268) ml,红细胞悬液(14±2) U,新鲜冰冻血浆(FFP)(800~1600) ml (FFP∶1 U=100 ml),平均(900±300) ml,血小板(PLT)4~6 U。监测凝血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异常。24 h内血乳酸值≤2 mmol/L。复苏成功率83.3%(20/24)。结论:实施DCR可明显提高严重骨折合并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液体复苏时应当及时补充FFP,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 三柱理论在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早期康复功能锻炼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董万涛;吕泽斌;宋敏

    目的:探讨“三柱理论”在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中的指导作用,并通过生物力学原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桡骨远端“三柱理论”指导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早期指导功能锻炼治疗47例Colles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40~76岁,平均(65.5±2.3)岁。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A型27例,其中A2型18例,A3型9例;C型20例,其中C1型10例,C2型6例,C3型4例。术后观察记录疼痛和肿胀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2周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对腕关节功能进行系统评价,并进行生物力学定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自觉疼痛缓解时间5~15 d,平均(7.6±2.2) d;手背肿胀消退时间6~13 d,平均(8.9±1.9) d,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3 d内出现张力性水泡,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12周Gartland-Werley评分,优25例,良18例,中4例。结论:Colles骨折在桡骨远端“三柱理论”指导下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可减缓疼痛和肿胀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恢复腕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合理的生物力学理念。

  • 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作者:梅正峰;范顺武;赵凤东;王翀妍;刘军辉;单治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18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3~80岁,平均53.5岁;病程2 h~3 d。骨折按AO分型:A型4例,B型11例,C型3例。开放骨折6例(Gustilo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1例),闭合骨折12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8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2例发生局部皮肤坏死(其中1例骨外露),2例骨折延迟愈合(均为开放性骨折),1例钉道感染,均无螺钉松动及折断发生。按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10例,良6例,可2例。结论:锁定钢板外固定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 多光谱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在骨性关节炎模型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许世兵;单乐天;郭燕威;肖鲁伟;童培建

    目的:利用多光谱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动态观察和评价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取3月龄SD雄性大鼠15只(180±20) g,利用碘乙酸关节腔注射法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左膝关节腔注射碘乙酸50μl建立OA模型组,右膝关节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做为正常对照。分别于建模2、4周时进行X-ray活体成像观察,测算骨密度。4周后处死大鼠,取双侧关节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X线和组织病理学参考Kellgren-Lawrence和Collins进行分级。结果:OA模型造模成功,活体成像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出现关节面不平整、骨赘形成、关节变形、软骨缺损等典型骨性关节炎表型,并伴有股骨远端骨密度下降明显(P<0.01),胫骨近端骨密度下降不明显(P>0.05),病理学结果一致;2周后模型组膝关节接近Collins 1级、Kellgren-Lawrence 2级,4周后模型组膝关节接近Collins 4级、Kellgren-Lawrence 3级;对照组关节面平整,关节间隙正常,软骨未见明显缺损,Collins 及Kellgren-Lawrence 0级,股骨远段及胫骨近端骨密度正常。结论:多光谱小动物成像技术可用于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像学活体动态观察及骨密度检测,对骨性关节炎模型评价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河蚌提取物葡聚糖对软骨细胞Wnt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

    作者:韦宋谱;丁道芳;王学宗;庞坚;郑昱新;徐勤光;曹月龙;詹红生

    目的:探讨河蚌肉提取物葡聚糖HBP-A(anodonta glucan HBP-A)对体外软骨细胞Wnt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软骨细胞,添加IL-1β(10 ng/ml)诱导分化,分为空白组,IL-1β组,IL-1β+IWP-2(5μM,Wnt通路抑制剂)组,IL-1β+HBP-A(0.3 mg/ml)组,IL-1β+IWP-2+HBP-A共5组培养,提取各组细胞RNA和蛋白,采用Rt-PCR 检测各组细胞 Wnt-3a、β-catenin (24、48、72 h)及 MMP-13(72 h)的基因表达;采用 Western-blot 检测β-catenin、MMP-13、Sox-9和Coll-Ⅱ蛋白的表达水平(48 h)。结果:细胞经IL-1β诱导分化,Wnt-3a基因表达升高,β-catenin以及MMP-13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Sox-9和Coll-Ⅱ蛋白表达下调。添加HBP-A干预可以抑制IL-1β诱导下软骨细胞Wnt-3a基因的高表达、β-catenin以及MMP-13基因和蛋白的高表达,上调Sox-9和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IWP-2和HBP-A合用时,Wnt-3a、β-catenin基因以及β-catenin蛋白表达低,Sox-9蛋白表达高。结论:HBP-A可通过降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延缓软骨细胞分化,并且可与Wnt抑制剂协同调节Wnt-3a、β-catenin和Sox-9因子的表达。

  • 关节镜手术治疗肩峰下滑囊滑膜软骨瘤病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袁邦拓;曲峰;王江涛;申学振;肇刚;刘洋;朱娟丽;刘玉杰

    病例1
      患者,女,46岁,办公室职员,因“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1年”入院。患者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肩关节外展上举时疼痛、交锁,肩关节活动受限,1年来症状多次出现,无低热、盗汗、晨僵及多关节疼痛等症状。既往无肩关节外伤史。查体:右肩关节无明显肿胀,局部皮肤温度不高,无明显肌肉萎缩;右肩部大结节、冈上肌压痛;双侧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活动度正常对称,患肩体侧内旋时手背只能触及T12棘突,而健侧可触及肩胛间区;右肩、臂、手感觉正常,右臂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末梢血运良好;Neer 撞击征阳性, Hawkins撞击征阳性,Jobe征阳性。患侧肩关节UCLA[1]评分24分,Constant-Murley[2]评分77分。右肩正位片显示右侧肩峰下存在游离体(图1a);MRI示右肩袖损伤、肩峰下游离体(图1b)。门诊以“右肩袖损伤、肩峰下游离体”收入院。

  • 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机制

    作者:遆云帆;王瑞;赵建宁

    破骨细胞是一种巨大的多核细胞,起源于单核巨噬细胞/单核系造血前体细胞,在骨吸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异常可导致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等许多疾病,因此破骨细胞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靶点之一。目前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研究较多,但对破骨细胞如何识别、降解骨组织方面的研究较少。骨盐被认为是破骨细胞识别的重要成分,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骨基质不是破骨细胞激活的必需成分,玻连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也能使破骨细胞出现骨吸收的特有形态,玻连蛋白对破骨细胞的激活有重要的作用。此外,近的研究证明骨基质降解产物的吞入和分泌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的保持有重要意义。这些分子机制的研究可能为骨骼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后路寰椎后弓螺钉内固定研究进展

    作者:李国庆;马维虎;刘观燚

    寰椎后弓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提出,为治疗枕颈部不稳提供了新的补救方法。许多文献报道了寰椎后弓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初步显示了其置钉点易暴露、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尤其在侧块被肿瘤、炎症、创伤等破坏无法使用寰枢关节螺钉、寰椎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时补救固定。但如果外科医生术中操作不当,则可引起医源性骨折、椎动脉及颈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寰椎后弓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

  • 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

    作者:郗海涛;黄海晶;辛景义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的复位方法。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用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65~86岁,平均77岁;病程1 h~1 d。患者呈方肩畸形,Dugus征阳性,X线片示肩关节前脱位。术后采用Dugus位固定,3周后去除外固定行患肩功能锻炼。按肩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患者均1次复位成功,25例获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术后未出现再次脱位。按肩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22例,良2例,中1例。结论: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具有简便、易行、痛苦小、可避免医源性损伤等优点,适合推广。

  • 胫骨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

    作者:王军强

    胫骨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长骨骨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创伤机制多种多样。胫骨骨折通常伴有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关系到出现并发症和不良治疗结果的风险概率。胫骨骨折可根据骨折发生部位分为干骺端骨折、骨干骨折、近端骨折、远端骨折或多节段骨折;按照OTA-AO 分型,胫骨骨折为42型,进一步可分为A型(简单骨折)、B型(楔形骨折)和C型(复杂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包括[1]:①开放骨折;②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骨皮质周缘连续性破坏达到50%)或不稳定骨折;③胫腓骨不同水平的螺旋形骨折、复位难以维持;④腓骨完整的胫骨骨折;⑤合并同侧肢体或相邻关节的多发骨折;⑥难以用石膏或支具维持复位的骨折。随着骨折生物学固定治疗理念的推广,骨折复位技术的进步,内固定物设计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于以小的手术侵袭,尽量达到符合生理状态骨折愈合的微创手术治疗胫骨骨折。与传统手术比较,微创手术在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技术方面有许多不同,而且随着微创手术开展的日益增多,与之伴发的并发症也增多,如何正确掌握胫骨骨折的微创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 广告目次

    作者:

    关键词: 广告
  • 颈复康颗粒和腰痛宁胶囊临床研究与应用征文通知

    作者:

  •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名单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骨伤 委员会
  • 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新技术学习班通知

    作者:

    由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主办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新技术学习班”[项目编号:2014-04-07-007(国)],将于2014年9月25日至27日在宁波举行。我院已成功举办九届脊柱外科学习班,并不断总结往届学习班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经验,努力打造品牌学术会议。

  •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科和风湿科进修招生通知

    作者:

  • 本刊关于“通讯作者”有关事宜的声明

    作者:《中国骨伤》杂志社

    关键词: 通讯作者
  • 《中国骨伤》杂志正式启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通知

    作者:《中国骨伤》杂志社

  • 在线浏览《中国骨伤》杂志全文的通知

    作者:《中国骨伤》杂志社

    关键词: 在线浏览 中国 骨伤
  • 《中国骨伤》杂志2014年重点专题征稿通知

    作者:《中国骨伤》杂志社

    关键词: 中国 骨伤 征稿
  • 本刊关于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等现象的处理声明

    作者:《中国骨伤》杂志社

    关键词: 一稿两投 两用 处理
  • 本刊关于作者姓名排序的声明

    作者:《中国骨伤》杂志社

    关键词: 作者姓名 排序
  • 胫前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黄海;张喜才;史伯玮;潘华;许丽江;左海强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手术入路方式。方法:2008年8月至2012年10月,采用胫前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175例,男112例,女63例;年龄60~83岁,平均71.3岁。其中采用胫前减张切口结合LCP治疗89例,男62例,女27例;年龄(71.8±6.4)岁。采用胫骨远端内侧小切口经皮LCP治疗86例,男58例,女28例;年龄(70.3±6.7)岁。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消肿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患肢AOF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胫前减张切口结合LCP治疗组与胫骨远端内侧小切口经皮LCP治疗组的术前消肿治疗时间分别为(5.6±1.3) d、(9.7±2.1) 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2±1.4)个月、(5.4±1.9)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分别为3例、1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胫前减张切口结合LCP治疗组AOFAS评分为89.0±9.7,胫骨远端内侧小切口经皮LCP治疗组87.9±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前减张切口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疗效满意。

  • 不同手术时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远侧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李强;陈恩良;陈荣良;蒋大权

    目的:比较损伤早期与延期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 MIPPO)治疗胫骨远侧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MIPPO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远侧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6例。根据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期手术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1~57岁,平均(39.0±17.8)岁;在损伤早期即实施MIPPO手术;其中Tscherne软组织损伤Ⅰ级18例,Ⅱ级12例,Ⅲ级例1例。延期手术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24~55岁,平均(39.5±15.2)岁;延期接受MIPPO手术;其中Tscherne软组织损伤Ⅰ级6例,Ⅱ级26例,Ⅲ级3例。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Lowa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的功能疗效,采用正侧位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维持及对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早期手术组随访(13.5±3.5)个月,延期手术组随访(15.2±3.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2,P=0.064)。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手术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延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与延期手术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5±2.8)个月和(6.2±3.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8,P=0.342);两组末次随访时Lowa踝关节评分分别为87.6±6.8和89.6±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P=0.182)。早期手术组中术后2例发生腓骨切口周围浅表炎症反应;延期手术组中术后1例胫骨切口周围浅表炎症反应,另有1例术后4个月时发生切口深部迟发性感染,两组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和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900)。结论:对于术前软组织损伤较轻的TscherneⅠ、Ⅱ级胫骨远侧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实施损伤早期MIPPO技术治疗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可实现与延期MIPPO技术相当的临床效果。

  • 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术式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李敬;陈雷;周凯;林垂聪

    目的:比较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术式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分别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改良组)与传统联合入路胫骨前内侧钢板内固定(传统组)治疗45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12例、Ⅱ型26例、Ⅲ型7例。其中改良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3~47岁,平均(36.3±7.2)岁。传统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5~45岁,平均(33.8±6.4)岁。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并采用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7个月。传统组手术时间(74.7±9.9) min、术中出血量(94.4±10.4) ml与改良组手术时间(73.7±10.0) min、术中出血量(100.8±12.1)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切口术后并发症优于传统组(χ2=4.078,P<0.05);改良组术后AOFAS评分(86.1±9.4)优于传统组(72.7±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7,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具有术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较少的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选择之一。

  • 手法复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60例

    作者:郝博川;谢克波;熊琳宵;张雷;张君松;张杰;郑移兵;张立强;鲍树仁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至2011年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6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4~70岁,平均(41.22±2.06)岁。按AO骨折分型:A1型5例,A2型22例,A3型21例,C1型12例。术后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痂出现时间、骨愈合时间,并采用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Ⅰ期愈合58例,胫骨远端切口感染2例。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2.34±5.66) min;术中出血30~150 ml,平均(80.57±5.59) ml;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4~12周,平均(8.24±2.06)周;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0±1.13)个月。根据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功能:优40例,良18例,中2例。结论:采用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能更好地保护骨折部位的血供,同时取得更小微创切口条件下的可靠骨折固定,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佳选择之一。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