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术中自制临时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作者:张强;周勇刚;陈继营;刘明;张国强;柴伟;傅仰木;王秀丽;董晓燕;王岩

    目的:研究术中自制临时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性.方法:使用自制压模器术中制备临时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自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共使用此占位器治疗2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男10例10膝,女12例12膝,平均年龄59.6岁(33~75岁).初次置换到感染症状出现时间间隔平均6.7个月(1~14个月).临床症状,血象、血沉、C-反应蛋白等血液感染指标及膝关节穿刺涂片和培养用以明确假体周围感染,两期手术后均监测感染指标变化,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功能评价使用HSS评分系统.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占位器植入间隔时间为4.7个月(3~9个月),Ⅱ期术前感染控制率为100%.Ⅱ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9.8个月(10~64个月),无感染复发.Ⅰ期术后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5±5.9提高到65.8±7.5,Ⅱ期术后近随访时达平均88.7±5.1.9例对治疗结果满意,12例非常满意.结论:此方法制备的膝关节临时关节型占位器具有治疗期间保留较好关节功能、降低Ⅱ期手术难度、无须长期灌注及可靠的感染控制力等优点,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效果可靠.

  • 正常成人坐骨神经及其周围关系的高频超声研究

    作者:沈素红;吕海霞;鄂占森;柳展梅;张颖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正常成人坐骨神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60例共120条正常成人坐骨神经,男28例,女32例;年龄19~38岁,平均23.8岁.男女之间年龄、身高及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横断扫查及纵断扫查,必要时结合宽景成像.在臀线处、股后部中段、胭窝上缘分别测量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并在每个横断面上观察坐骨神经与周围肌群关系;在臀部显示坐骨神经横断面后探头旋转90°,显示坐骨神经长轴,沿长轴从上到下纵切,结合宽景成像可以显示坐骨神经纵轴及与周围肌群关系.以男女分组和左右分组,分别求得臀线处中部、股后部中段、胭窝上缘处各组坐骨神经横截面积的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频超声对本组60例受检者120条股部坐骨神经均可清晰显示,但对臀部坐骨神经显示率较低,约为31.4%(21/66).坐骨神经纵切面表现为条带状等回声或偏强回声,内可见数条平行偏强回声线,横断面呈边缘清楚的筛网状等回声或略强回声,可呈卵圆形、梯形、三角形及不规则形等,肌肉收缩时可见坐骨神经被动运动且形态可发生改变.28例男性56支坐骨神经与32例女性64支坐骨神经臀线处、股后部中段及胭窝上缘测得的横截面积,经统计学分析,男女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左右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坐骨神经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 松质骨螺钉与加压螺栓在微创钢板治疗跟骨骨折中应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王海红;王金;宋晓骞;王立庄;李博

    目的:探讨采用斯氏针撬拔复位,足跟外倒微创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80例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3~64岁,平均(39.1±11.7)岁;采用自断型加压螺栓钢板内固定.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1~67岁,平均(39.6±14.3)岁;应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钢板内固定.记录术中松质骨螺钉与加压螺栓进行固定的时间及手术的出血量,观察术后足底内侧神经的损伤例数,术后1年复查时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以及跟骨的宽度的矫正度数,1年后行内固定物取出,应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9~32个月,平均16个月.治疗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B(o)hler角及跟骨宽度恢复满意,减少了足内侧神经血管损伤,骨折愈合后易于取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螺纹松质骨螺钉替代自断型加压螺栓固定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相同,但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易于取出,避免了内侧神经血管的损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

    作者:董伊隆;蔡春元;姜刚毅;张雷;姜文辉;杨国敬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1月,对17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8~62岁,平均39.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日常生活摔倒受伤6例,运动创伤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8.5 d(2~14 d).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及Lysholm评分等评估患者手术疗效.结果:17例均荻随访,时间24~39个月,平均29.5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现胭窝动脉、胫神经或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2例膝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1例出现关节僵硬,术后6个月予以关节镜下松解,术后积极功能锻炼,术后膝关节屈曲20°缺失,伸直正常;3例有屈曲5°~10°缺失;1例有5°过伸受限.17例后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阴性.17例IKDC评分均达到或接近正常.IKDC总评分16例正常,1例接近正常.末次随访时IKDC主观评分为94.3 ±5.1,Lysholm评分为94.7±3.1.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肘前内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

    作者:张川;张作君;赵明;牛素玲;许海燕;夏凯;杨林平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手术治疗入路和合并损伤的处理.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9 ~49岁,平均32.6岁;左侧3例,右侧3例;优势侧4例,非优势侧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O'Driscoll尺骨冠状突骨折分型均为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2亚型或3亚型,均采用肘前内侧切口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劈开指浅屈肌入路行微型接骨板固定,其中3例行冠状突固定后肘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检查可见肱桡间隙增宽,表现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桡侧副韧带未进行探查修复.术后石膏固定2周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表现出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者石膏固定4周.术后随访记录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和稳定情况,肘关节力量和手部握力,根据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总体功能.结果:6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7.5~13个月,平均9.3个月.患侧肘部和手部力量均同健侧,肘关节平均屈曲(129.0±6.5)°(120°~135°),平均伸直(4.0±4.2)o(0°~10°),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旋前(84.0±6.5)°(75°~90°),平均旋后(89.0±7.1)°(80°~100°),1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感觉症状并于半年后恢复,所有患者未出现肘关节疼痛、不稳定,改良An和Morrey 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结论: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可采用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间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伴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者可适度延长制动时间.

  • 掌侧和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陈昌红;周荣魁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对背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10年10月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病例47例.男21例,女26例;年龄39~73岁.所有患者分为2组:采用掌侧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A组)32例,锁定钢板27例,普通“T”形钢板5例,其中4例联合应用背侧克氏针内固定;采用背侧钢板内固定(B组)15例,其中锁定钢板7例,普通“T”形钢板8例.术后从腕关节功能、X线评分及并发症等方面对掌侧和背侧钢板2种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掌侧和背侧钢板固定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均明显改善;2组术后1周与术后半年比较,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均无明显丢失.术后A组正中神经牵拉伤1例,切口感染1例,肌腱粘连2例;B组切口红肿感染1例,肌腱粘连1例,拇长伸肌腱刺激3例;掌侧钢板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背侧钢板内固定.腕关节功能评价:A组优1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B组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掌侧钢板内固定与背侧钢板内固定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而肌腱损害等并发症较背侧钢板固定更少.

  • 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修复腘窝部瘢痕挛缩

    作者:郑鑫;安洪宾;陈滔;王海宝

    目的:探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治疗腘窝部瘢痕挛缩的临床疗效,为腘窝区瘢痕挛缩寻找佳的手术方式.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动脉皮瓣修复腘窝瘢痕挛缩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4~58岁,平均33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6.5个月;右膝关节8例,左膝关节3例;交通伤5例,热压伤3例,烧伤3例.采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局部转移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大20.0 cm×8.0 cm,小7.0 cm×4.0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3例远端血运差,局部色素沉着,表皮坏死脱痂.术后随访5个月~2年,膝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皮瓣外形良好,皮肤松紧度适中.结论: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实用性好,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胭窝区瘢痕挛缩是较为理想的皮瓣选择.

  • 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黏弹性补充治疗踝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畅;施新革;刘玉杰;王志刚;魏民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黏弹性补充对踝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保守治疗无效,踝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30例,行踝关节镜治疗,术后按计划行踝关节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平均随访(2.5±0.6)年,2例失访.男19例,女9例;年龄28~56岁,平均(40.0±5.9)岁.排除先天发育异常;创伤引起的骨折畸形愈合;曾经发生过感染;以往有关节镜手术史;半年内行关节内皮质激素注射史;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及严重内科病;妊娠;除外类风湿、痛风、结核等疾病所致关节炎.由同一术者对关节软骨损伤用Outerbridge分级,对患者在局麻下行关节镜下滑膜清除,软骨修整,骨赘磨削.所有病例未实施微骨折术,术后按治疗计划行踝关节腔透明质酸钠注射.术后采用Ogilvie-Harris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根据Ogilvie-Harris标准,本组优10例,良14例,一般3例,差1例.主观疼痛评分(VAS)由术前7.5±1.3改善至术后2.4±2.3(P=0.00);踝背伸活动度(ROM-D)术前(27.0±7.3)°,术后(29.0±5.6)°,无显著改善(P=0.26);Tegner运动水平评分术前2.7±1.3,术后5.6±2.2,评分提高(P=0.00).结论:推荐在治疗踝退行性骨关节病时应用关节镜下滑膜清除,骨赘磨削,软骨修整术和术后按计划行关节内透明质酸钠注射.

  • 骶髂关节紊乱在X线片上的表现形式和临床意义

    作者:师宁宁;沈国权;何水勇;郭汝宝

    目的:研究骶髂关节紊乱在X线片上的表现形式和临床意义,为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选取104例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龄18~81岁,平均(45.39±1.30)岁;病程1~144个月,平均(12.64±2.19)个月.拍摄患者的骨盆平片104张,腰椎侧位片97张.在腰椎侧位片测量骶骨的水平角(腰骶角),骨盆平片上测量两侧髂嵴的垂直距离(髂嵴差),髋骨内侧缘与外侧缘之间的距离(髋骨宽),骶嵴连线与垂直轴线的夹角(骶嵴左右偏移度).结果:两侧髂嵴差的均值为(10.34±0.73) mm,髋骨宽度差的均值为(6.73±1.01) mm;髂嵴差的均值较大(P<0.01),髋骨不等宽出现的频率较高(P<0.01).腰骶角异常的均值是(7.29±1.86)°,骶嵴左右偏移度的均值是(3.18±0.47)°;腰骶角异常的均值较大(P<0.01),骶嵴左右偏移的频率较高(P<0.01).结论:骶髂关节紊乱可分为髂骨紊乱和骶骨紊乱,髂骨是旋转移位,可分为前后旋转和内外旋转移位,内外旋转频率高,前后旋转幅度大;骶骨是倾斜紊乱,可分为前后倾斜和左右倾斜移位,左右倾斜频率高,前后倾斜角度大.

  • 关节置换术后精神及意识异常与不完全型脑型脂肪栓塞

    作者:姚利兵;王丰爱;杨建安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轻度意识与精神异常与不完全型脑型脂肪栓塞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不完全型脑型脂肪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6~82岁,平均56.8岁.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头坏死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强制性脊柱炎髋强直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在进行人工关节置换(股骨头置换3例,全髋关节置换7例,膝关节表面置换2例)手术后发生精神及行为异常、生命体征变化、颅脑磁共振检查的异常,对患者的精神及行为、生命体征、颅脑磁共振表现进行连续监测.结果:12例术后出现精神及意识轻度障碍,NIHSS评分平均1.92±3.78,在排除其他因素后确诊与关节置换术后不完全型脑型脂肪栓塞有关.在经过扩容,脱水剂及神经保护药物,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激素保护及抗生素治疗后均在24~72 h后意识逐渐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正常,随访NIHSS评分均为0分,无后遗症.结论:关节置换术后不完全型脑型脂肪栓塞是造成患者轻度意识及精神状态的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经常被临床医师误诊或忽视.

  • 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刘成龙;郭亭;高杰;赵建宁

    目的;通过对39例糖尿病合并慢性骨髓炎治疗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至2011年收治的39例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1~81岁,平均4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表现,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其中,25例术前有窦道形成.术前均常规行引流液培养、X线及CT检查.27例行清创Ⅰ期植骨外固定术,12例行清创术,术后均联合抗生素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量结果、术前术后穿刺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35例出现血沉增快,治疗后32例转阴;治疗前25例血常规异常,治疗后23例转阴;术前36例C-反应蛋白升高,治疗后33例转阴.治疗后病灶脓液培养均为阴性.39例中,临床治愈33例,4个月至4年内复发6例.结论:在常规慢性骨髓炎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并积极治疗糖尿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

    关键词: 糖尿病 骨髓炎 血沉
  • 前内侧面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黄洪斌;季向荣;范顺武;鲍丰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前内侧面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内固定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前内侧面冠突骨折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9~74岁,平均37.8岁.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肘后正中切口,游离皮瓣后在外侧暴露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及关节囊,采用不可吸收线缝合法或锚钉技术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根据术前三维重建图像上骨折情况及分型,分别选择3个不同的手术入路,暴露前内侧面冠状突骨折,采用微型钢板及螺钉固定.用MEPS(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和Broberg &Morrey评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7例获得随访,时间l~6年,平均38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6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肘关节没有明显疼痛及不稳定.MEPS评分82~100分,平均(95.4±4.6)分;Broberg & Morrey评分75~100分,平均(92.3±5.8)分.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可使前内侧面冠状突骨折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是治疗前内侧面尺骨冠突骨折的有效方法.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吴锡渊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漏诊原因,旨在进一步减低漏诊率和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99例123髋经MRI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6例,女43例;年龄21~84岁,平均53岁.髋区疼痛,伴屈曲、内收、外展、内旋髋关节功能受限,部分患者出现跛行.病史1周~2年.结果:99例123髋中,X线漏诊46例52髋,漏诊率42.27%,其中0期100.00%,Ⅰ期100.00%,Ⅱ期83.67%,Ⅲ期18.18%,Ⅳ期0.00%,Ⅴ期0.00%,X线分期与漏诊率呈负相关.漏诊的主要原因是阅片不细致和“抓大放小”,其次为临床病史缺乏和X线投照质量低.结论:相应的临床病史和综合、细致地阅片是减低漏诊率的关键.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漏诊 X线
  • 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孙启才;王祥华;宋柏杉;朱芳兵;严世贵

    目的:探讨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30例36髋,其中6例双侧,24例单侧.采用S-ROM假体结合股骨转子下横断截骨短缩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假体在真臼水平或接近于真臼水平植入.对临床结果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进行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片进行观察.结果:30例中早期死亡l例(双髋),失访2例(2髋),余27例32髋获得随访,时间7~84个月,平均48个月.2髋分别于术后12、18个月随访时仍可见骨折线,下肢行走无异常,术后未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1.7±3.7改善至术后89.1±2.9.无假体松动或位置不当需要翻修的病例.影像学复查显示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所有施行臼侧植骨及股骨截骨的患者植骨及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患髋无痛,Trendelenburg征阴性,均无须使用行走辅助工具.结论:对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良好的真臼暴露、加深髋臼、股骨短缩、斜行截骨及使用SROM组配式股骨柄假体假体能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 金刚健骨片调节整合素β1和αvβ3表达水平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少锋;李玲慧;陈青;姚共和;邓博;向剑锋;聂颖;罗振华;郭彦涛

    目的:通过对去势大鼠整合素表达水平的观察,揭示金刚健骨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10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福善美组(FSM)、金刚健骨片组(JGJG)、骨松宝颗粒组(GSB)、模型组(OVX)、假手术组(SHAM).治疗组及模型组行卵巢摘除术,假手术组切除相同重量的肠系膜.统一饲养13周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分别以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3周,JGJG组每只大鼠每天给药0.13g,GSB组每只每天给药0.86 g,FSM组每只每天给药0.28 mg,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以生理盐水替代.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出骨组织,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整合素αvβ3及β1表达水平.结果: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股骨密度、整合素β1均较OVX组有明显提高;治疗组整合素αvβ3明显低于OVX组.结论:金刚健骨片能显著提高去势大鼠的股骨密度、整合素β1的表达水平,并可降低整合素αvβ3的阳性表达率,从而干预成骨-破骨细胞偶联,达到治疗目的.

  • 自制三维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复合型髋臼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辉;毕大卫;胡钢锋;祖罡;韩雷

    目的:根据髋臼解剖特点,研制一种三维解剖锁定钢板固定除后壁及后柱的复合型髋臼骨折,尤其是包括四方区移位的复合型髋臼骨折,并探讨其优缺点.方法:通过对40具成人骨盆及5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的测量、试验,测量弓状线弓耻线弧长和弧度、髋臼中心至弓状线的距离等解剖数据,设计出三维解剖锁定钢板,经髂腹股沟入路或者联合Stoppa入路固定复合型髋臼骨折.结果:弓状线弧长:男(54.12±5.42) mm,女(58.24±6.60) mm.弧度:男(64.26±10.28)°,女(60.32±12.26)°.弓耻弧长:男(122.21±8.02) mm,女(126.52±7.84) mm.弓耻弧度:男(66.24±13.10)°,女(63.25±12.10)°.髋臼中心至弓状线的距离:男(18.6±2.2) mm,女(18.9±2.5) mm.由髂腹股沟入路或者联合Stoppa入路对非后壁及后柱的复合型髋臼骨折,包括四方区移位的髋臼骨折施行三维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及固定可靠.结论:采用自制三维解剖锁定钢板固定非后壁及后柱的复合型髋白骨折能解决既往常规内固定难以解决的一些复合型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更加精准、可靠、稳定,且手术创伤小,开拓髋臼骨折内固定的新思路.

  • 牵张应力环境下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程婉;汤小康;应航;李敏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形变量的牵张应力环境下,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制备血清后,将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及空白对照血清分别作用于2组成骨细胞24 h,然后采用频率0.5 Hz、形变量分别为6%和12%的牵张应力,对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组及空白血清对照组的成骨细胞进行力学加载,分别于12、24 h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MTT检测(检测受力后各组成骨细胞增殖的情况),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在牵张应力环境下以0.5 Hz的频率牵拉成骨细胞24 h,6%与12%的形变量均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其中12%的形变量作用优于6%的形变量.②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短时间刺激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成骨细胞尚未见促进增殖分化作用.结论:牵张应力环境能促进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短时间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作用对成骨细胞影响不明显.

  • 化脓性胸椎炎伴硬膜外脓肿突发截瘫1例

    作者:王刚祥;徐宏宇;竺湘江;王赟;王志刚;周海东

    患者,女,70岁,因"腰背痛伴发热40 d,加重7d"入院.40 d前出现高热、咳嗽、咳痰,无胸痛,有腰背部持续性酸痛,休息后无缓解,下肢无麻木、疼痛感,活动可.胸部CT示:肺部感染.X线片检查示:T12椎体楔形改变(见图1a).诊断为"T12压缩性椎体骨折和肺部感染",予头孢曲松针静滴,口服骨化三醇片,体温在38.0~38.5℃,咳嗽、咳痰减少,腰背痛未见明显缓解.出院后继续口服骨化三醇片和阿奇霉素片.

  • 关节软骨损伤和缺损修复策略

    作者:潘育松;丁国新;王静

    关节软骨的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由于关节软骨自身修复能力有限,采用关节镜下清创术、软骨移植、软骨细胞移植、组织工程技术及凝胶类关节软骨修复材料是目前对关节软骨损伤进行修复的主要手段.本文对目前用于关节软骨损伤和缺损修复的主要策略及各类修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评述.关节镜下清创术对早期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软骨及软骨细胞移植对小面积软骨缺损修复效果较为理想;组织工程技术是目前对关节软骨损伤和缺损修复的一个热点方向,但存在支架材料与软骨缺损区整合不紧密等问题;凝胶类关节软骨修复材料具有与自然关节软骨相似的力学和生物摩擦学特性,但其生物活性及与自然关节软骨间的结合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实现材料生物活性、生物力学性能和生物摩擦学性能功能一体化是凝胶类关节软骨修复材料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 拇趾外翻X线片观测指标及应用进展

    作者:龚浩;桑志成

    X线测量是拇外翻畸形重要的诊断和评价依据之一,选择正确的摄片方式和测量指标对拇外翻畸形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对拇外翻病因病理研究的深入,有关该病的X线测量方法和指标也日新月异.摄片的方法包括在负重与非负重状态下拍摄足的正位、侧位、斜位及籽骨轴位片.测量指标的选择也多种多样,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籽骨位置的测量等,可作为术前畸形程度及术后疗效的评估.本文基于对国内外有关拇外翻X线测量的新研究,对其测量方法及应用进行概述.

  • 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选择

    作者:王玉琨;蒋协远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常见损伤类型,发病高峰出现在4~8岁[1],易出现肘内翻后遗症.本骨折属于肘部的严重损伤,尤其对于移位显著病例,常并发神经损伤,甚至发生血管功能障碍,导致出现更为严重的间室综合征,处理不当可造成Volkmann挛缩,形成终身病废.因此,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尽早予以麻醉下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并辅以长臂石膏后托固定肘关节于屈曲80°~90°位.

  • 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 Ⅱ型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吴立功;杨世斌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 Ⅱ型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及固定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10例,男76例,女34例;年龄2~13岁,平均7岁;伸直型98例,屈曲型12例;GartlandⅡ型32例,GartlandⅢ型78例;伴有远折端旋转移位37例.分别在血肿内、臂丛及氯胺酮麻醉下,握持患肢的上臂及前臂对抗牵引,牵引数分钟后行手法闭合复位,经C形臂X线透视示骨折复位满意后用石膏托固定,对不稳定性骨折复位后经皮桡侧穿入1~2枚克氏针内固定再加石膏外固定.术后3~4周摄X线片,拆除石膏并拔出克氏针,开始康复锻炼.结果:110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儿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6.9周.无一例出现肘内翻畸形、血管神经损伤或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按Flynn标准评定疗效:优74例,良26例,可10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并对不稳定性骨折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较好的方法.

  • 外后侧小切口交叉针联合前臂旋后位石膏托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罗世兴;董桂甫;陆春;兰天露

    目的:评估外后侧小切口交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62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男38例,女24例,年龄2~14岁,平均6.8岁.致伤原因均为跌伤,均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5~20 h.采用外后侧小切口、交叉克氏针张力钢丝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于屈肘90°、前臂旋后、掌心向上位.术后10~12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摘除克氏针及钢丝.分析相关临床指标和Flynn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50 min,平均45 min.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病例无针尾部穿出切口造成的钉道感染,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异位骨化,骨折全部愈合.60例患儿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按Flynn标准:优48例,良9例,差3例.其中差的3例为轻度肘内翻,内翻角均约6.,功能不受影响.结论:外后侧小切口交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显露清楚、固定牢靠的优点,可有效预防肘内翻的发生,是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移位程度与Baumann角关系的分析研究

    作者:樊燕华;汤小康;童培建

    目的:应用Excel软件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桡尺侧移位值和Baumann角进行数值拟合分析,得出相关数据曲线,以期用于指导临床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间就诊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病例56例(年龄3~14岁;男34例,女22例;桡偏型15例,尺偏型41例).采用数据测量工具MB-Ruler,测量各病例X线片骨折的移位值及Baumann角,将数值录入于Excel,分别对56组骨折的移位值和Baumann角,以及15组桡偏型、41组尺偏型数值行拟合分析,并对所得数据曲线进行分析.结果:用2种方式进行拟合所得出结果相近,即尺偏切线斜率>桡偏切线斜率;当桡偏系数<-0.18,尺偏系数>0.50时,Baumann角有反向改变的趋势,即Baumann角变化范围在65.70°~96.77°;当尺偏系数≥0.15时,Baumann角≥82°.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尺偏移位对Baumann角的影响大于桡偏移位,当尺偏系数≥0.15时应注重纠正,预防肘内翻发生.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