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术中下肢机械力线精确定位在胫骨高位截骨中的应用

    作者:胡月正;温宏;潘孝云;余华晨

    目的:评价术中精确定位下肢机械力线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作用.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0年7月,收治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7例(63膝),男24例,女33例;年龄34~68岁,平均52岁.均行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截骨术,并在术中运用精确定位下肢机械力线以获取良好截骨角度,分别于术后第3个月和终随访时拍摄双下肢全长位片,观测股胫角,并运用纽约特种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分)分别从疼痛、行走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方面评价疗效.结果:57例均获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6.7个月.所有患者截骨部位获得良好愈合,股胫角得到合理矫正,由术前(182.8±2.9)°改变到术后(167.6±2.5)°及末次随访时的(168.1±2.5)°(P<0.01),膝关节外翻恢复正常,术前膝内侧疼痛等症状消失.HSS评分由术前的69.5±7.1提高至术后的91.1±4.9及末次随访时的92.2±5.6(P<0.01).根据HSS评分标准,术后膝关节功能优43膝,良18膝,中2膝.结论:在胫骨高位内侧截骨手术中,即刻运用金属线精确定位下肢机械力线,能获得良好且个体化的股胫角矫正;该方法简单易行,精准有效.

  •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肌张力控制的队列研究

    作者:卢爱兰;张夏军;许美飞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脊髓损伤肌张力增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49例,女31例;年龄17~60岁,平均(34.12±6.61)岁;病程14~30 d,平均(20.16±5.08)d.按就诊顺序、是否愿意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在运动康复训练和巴氯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治疗压力为2ATA;治疗方案为:面罩吸氧20 min,休息5 min,反复3个循环为1次,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对照组40例,只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和巴氯芬药物治疗,疗程同治疗组.两组均按国际通用修订的Ashworth评分(modifiedashworth scale,MAS)方法分别于治疗3个疗程和6个疗程时对肌张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疗程时对肌张力的控制,治疗组有效5例,显效0例;对照组有效4例,显效0例.治疗6个疗程时对肌张力的控制,治疗组有效24例,显效5例;对照组有效14例,显效2例.3个疗程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6个疗程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HBO对脊髓损伤肌张力增高患者有治疗作用,可作为一种常规辅助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但需要足够的疗程.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传统脊柱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回顾分析

    作者:彭明;曹新峰;彭国栋;马晓程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传统脊柱前路手术治疗的4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胸腔镜辅助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9~76岁,平均41.4岁.传统手术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0 ~74岁,平均39.3岁.两组患者均行伤椎椎管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前路内固定术.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6~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伤椎椎管侵占率的下降值、Cobb角矫正度、Cobb角丢失度、ASIA评分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椎管侵占率的下降值、Cobb角的矫正度、Cobb角的丢失度、ASIA评分改善级数传统手术组分别为:(150.0±19.4) min、(970.0±72.0) ml、(35.5±6.4)%、(25.1±4.8)°、(1.0±0.7)°、(1.8±0.9)级;胸腔镜辅助组分别为(170.0±20.8)min、(650.0±65.4) ml、(33.2±8.0)%、(23.6±5.4)°、(1.1±0.8)°、(2.0±1.1)级.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伤椎椎管侵占率的下降值、Cobb角的矫正度、Cobb角的丢失度、ASIA评分改善级数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融合率均为100%.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传统脊柱前路手术相比,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疗效相似,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 颈椎退变对外伤性颈髓损伤的影响

    作者:何伟;钱宇;张军;徐国健;翁东;赵晓峰;谢明华

    目的:探讨颈椎退变因素对外伤性颈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24例无明显骨折脱位的颈髓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46~70岁,平均59.1岁.根据术前颈椎退变程度将其分为轻度退变组(6例),中度退变组(10例),重度退变组(8例).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比较患者术前神经功能损伤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用SF-36量表测定及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结果:2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12个月.轻、中、重度退变组术前JOA评分均值分别为12.1±1.5,10.3±1.8,7.3±1.0,术后3个月分别提高为16.3±1.0,15.3±1.4,13.0±2.3,JOA评分提示中远期神经功能改善率良好程度依次为轻度退变组(85.7%)>中度退变组(74.6%)>重度退变组(58.8%);SF-36量表8个维度测定提示术前生活质量良好程度依次轻度退变组>中度退变组>重度退变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良好程度依次为轻度退变组>中度退变组>重度退变组,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退变是外伤性颈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退变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两者关系在临床上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对掌屈尺偏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再认识

    作者:李刚建;任文杰;闵奇

    目的:探讨腕关节掌屈尺偏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腕关节掌屈尺偏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20例,男52例,女68例;年龄22~90岁,平均57.6岁;左侧41例,右侧69例,双侧10例.全部为新鲜闭合骨折.根据骨折移位畸形情况:Ⅰ型34例,Ⅱ型36例,Ⅲ型32例,Ⅳ型18例.结果:有移位的(Ⅱ-Ⅳ型)8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全部获得临床骨性愈合.根据Dienst腕关节评估标准评定:优59例,良12例,可10例,差5例.结论:腕关节掌屈尺偏位固定可以维持良好的Colles骨折整复后的固定位置,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 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早期闭合治疗及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预防

    作者:刘西纺;孙银娣;殷继超

    目的:评价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及早期对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预防.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13岁,平均7.5岁;伤后至就诊时间0.5h~6d,平均1.8d.伸直尺偏型20例,伸直桡偏型17例,屈曲型1例,均不伴神经动脉损伤.骨折早期,正确处理肿胀,采用手法复位、医用护肩配合上肢宽石膏托外固定,根据原始移位方向决定固定体位,定期拍X线片复查,发现再移位者,于术后1~2周内及时调整复位.平均4~6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石膏,指导肘关节功能锻炼.根据Dodgt疗效评价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38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1年,平均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采用Dodgt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14例,良19例,可4例,差1例.结论:对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医用护肩配合上肢宽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可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早期重视并正确处理肿胀,注意石膏固定角度,可有效预防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

  • 应用VSD治疗跟骨骨折术后伤口不愈合

    作者:刘刚;潘世鹏;陈新鹏

    目的:探讨清创VSD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伤口不愈合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跟骨骨折术后伤口缺血坏死、伤口不愈合的患者11例,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21~55岁,平均39岁;病程7~9周.利用手术清创的同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伤区灌注技术治疗,术后参考张铁良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标准评估疗效.结果:伤区经VSD封闭引流后自体植皮均顺利愈合.11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伤口无迟发感染及慢性骨髓炎发生.依据张铁良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评价标准: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跟骨骨折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联合VSD封闭引流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 骨碎补总黄酮对颅骨缺损修复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的影响

    作者:金合;李晋玉;俞兴;徐林

    目的:探讨中药骨碎补总黄酮(assemble flavone of rhizome drynaria,AFDR)在修复大鼠颅骨缺损过程中对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及肌酐、谷丙转氨酶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饲养1周后Excel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AFDR组),每组30只.用电动磨钻在大鼠左右颅骨钻孔建立颅骨缺损模型,右侧缺损可注射骨修复材料(injectable bone regeneration vomposite,IBRC).术后第1天AFDR组中药灌胃,对照组去离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2、4、8周采血,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磷、钙、肌酐、谷丙转氨酶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周时碱性磷酸酶AFDR组高于对照组,4周时血清钙、磷及钙磷乘积AFDR组高于对照组.血清谷丙转氨酶各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时血清肌酐AFDR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在大鼠颅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于2~4周可影响碱性磷酸酶及血清钙磷水平,对肝肾无毒性.

  • 补肾活血方对大鼠膝骨关节炎滑膜细胞β-catenin、MMP-7的影响

    作者:袁琴;阚卫兵;宋朋飞;赵婧;于为国;王拥军

    目的:观察Wnt经典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在大鼠膝骨关节炎滑膜细胞胞核中的表达,并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大鼠膝骨关节炎(OA)膝关节滑膜细胞胞核中β-catenin和滑膜细胞MMP-7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Hulth法建立大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正常滑膜细胞与OA滑膜细胞.将所培养滑膜细胞分为正常组、OA模型组和补肾活血方组,用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作用OA滑膜细胞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细胞中MMP-7、胞核β3-catenin的蛋白表达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中MMP-7表达变化.结果:OA滑膜细胞培养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A滑膜细胞中MMP-7、胞核β-catenin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滑膜细胞,补肾活血方对OA滑膜细胞中MMP-7、胞核β-catenin表达有明显下调作用;ELISA结果显示OA滑膜细胞上清液中MMP-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滑膜细胞上清液,补肾活血方对其有明显下调作用.结论:①β-catenin在OA滑膜细胞胞核中表达升高,表明Wnt经典信号通路在大鼠膝骨关节炎滑膜中是激活的.②MMP-7在OA滑膜细胞和上清液中表达升高,印证了MMP-7是Wnt/β 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基因.③滑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MMP-7的表达升高可能是导致关节软骨降解,促进骨性关节炎形成的机制之一.④补肾活血方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是其抑制软骨降解,促进软骨修复,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之一.

  • 经典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肾虚证研究

    作者:许兵;刘慧;金红婷;方剑利;肖鲁伟;童培建

    目的:观察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制备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生理状态,脏器湿重及血清学指标,以验证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肾虚证表现,为中医药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采用补肾治本的原则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模型组麻醉后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麻醉后行假手术处理,正常组进行麻醉处理.饲养3个月进行股骨的病理组织观察及骨密度检测,确认造模成功后进行大鼠的一般情况观察及生理状态的量化检测.麻醉下处死大鼠,用电子天平称垂体、肾、肾上腺和子宫的湿重,采用ELISA法进行ACTH、E2、T3、T4的血清学检测.结果: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出现体毛稀疏无光泽、畏寒倦卧、群聚角落、精神萎靡、眼睛黯淡、眼球运动慢、反应迟钝、活动迟缓、食欲下降、身体肥胖、嗜睡、大便略稀、小便清长等一系列肾虚证的表现;活动度、肛温及进食量均低于假手术组与正常组;血清ACTH、E2、T3、T4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与正常组;肾上腺、肾、子宫的湿重均低于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结论:采用经典的骨质疏松症造模方法即双侧卵巢切除术制备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具有肾虚的器质性及功能性变化表现,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存在肾虚病机,具有肾虚的临床表现.

  • 髌骨软骨母细胞瘤1例

    作者:张晓东;李叔强;杨晨;冯卫;刘朋伟;张伟

    患者,男,17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酸痛,右侧股四头肌萎缩,并伴有行走乏力,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行右下肢股四头肌肌电图检查,考虑为股神经损害,给予药物“弥可保”营养神经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1年3月 4日就诊并入院患者无明确外伤史.查体:双下肢等长,右侧股四头肌萎缩,右侧髌骨上10cm处周径较左侧短缩5 cm,右膝关节无内、外翻畸形,未见明显肿胀,触之皮温略高,右膝关节浮髌试验阴性,髌骨摩擦试验阴性,髌骨压痛阳性,无半月板及韧带损伤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右膝关节侧位X线片示右侧髌骨内一类圆形溶骨性病灶(图1a).

  • 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选择

    作者:查晔军;蒋协远;公茂琪

    老年患者肱骨远端骨折常因骨质疏松而致关节面严重粉碎,治疗十分困难由于全肘关节置换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对于活动量较大的成年人,内固定仍是主要的选择,但是对于老年患者,究竟应该选择内固定还是进行全肘关节置换,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在过去几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处理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主要进展包括双钢板固定的提出、三维CT重建的广泛应用、对更复杂的关节面剪切骨折的认识、平行钢板技术的理解、关节周围解剖钢板的应用以及全肘关节置换术的选择性应用本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对老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选择做一综述.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波;庞清江;章海均;袁义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红蛋白的下降程度与观察到的出血明显不符,这是由于隐性失血存在的缘故.隐性失血影响患者伤口的愈合,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延长了康复锻炼的时间,严重影响术后疗效.因此,有效地预防隐性失血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分析了性别、年龄、身高与体重、止血带、手术时间与手术创伤、术后抗凝、单双膝置换、自体血回输等因素对隐性失血的影响,为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

  • 折顶回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78例

    作者:付静;马绪巍;黄常福;赵英焕;李铭

    桡骨远端骨折为上肢常见骨折.我科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采用折顶回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8例,其中男26例,女52例;年龄24~83岁,平均58.5岁.其中 Colles骨折68例,Smith骨折9例,Barton骨折1例(向掌侧移位).摔跌伤71例,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伤3例;右侧 41例,左侧 34例,双侧3例.受伤时间 30 min~10 d.

    关键词: 桡骨 骨折 正骨手法
  • 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作者:徐荣明;廖旭昱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是较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我国颈椎病患病率为3.8%~17.5%[1],保守治疗无效者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颈前路、颈后路及前后路联合等.随着各种内固定材料的发展,颈椎病的手术方式也有了不断革新.本文就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发展趋势作一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颈椎病诊疗水平的总体提高.

  • 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顾勇杰;胡勇;马维虎;徐荣明;赵红勇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4~75岁,平均(57.2±6.7)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5例.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65.5±35.6) min;术中出血量为(325.0±75.1) ml.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7.3±3.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3±1.1;术后6个月为14.7±2.1(t=4.12,P<0.05),JOA改善率为(64.5±10.2)%.术后随访X线片及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术前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为(9.0±1.5)mm,术后6个月为(14.3±2.0) mm(t=7.61,P<0.05),椎管扩大率为(67.6±11.8)%.结论: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应用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在抬起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 显微镜下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宋红浦;郭峭峰;张晓文;张春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3月,在显微镜辅助下经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32~71岁,平均51.5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2.5个月.手术操作:在显微镜下应用高速磨钻等工具进行减压操作,脊髓充分减压后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加内固定.对手术前后JOA颈椎病评分进行比较并评价其疗效.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个月.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JOA评分由术前9.26±1.72增加至术后的13.64±1.38 (t=2.452,P=0.000).根据JOA评分评定疗效:优12例,良7例,一般2例.结论: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具有操作精细、减压充分等优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

  • 颈前路术中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袁健东;陈鑫;刘彩龙;张帆

    目的:分析颈前路术中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41~72岁,平均(58.83±8.01)岁;病史5~48个月,平均(14.09±8.54)个月.手术方法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术中予以双侧钩椎关节切除减压.分析内容为围手术期指标(包括住院天数、失血量、手术时间),影像学改变(包括椎体高度、前凸角和术后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情况(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2个月.患者的住院天数、失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4.42±0.25)d、(195.51±23.67) ml、(145.52±28.29) min.椎体高度术前、术后1年分别为(5.19±0.03) cm和(5.37±0.29)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凸角从术前(1.53±0.03)°增加到术后1年的(7.78±0.66)°(P<0.01),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96.5%.术前JOA评分为8.69±2.13,术后1年随访时提高到15.58±2.45(P<0.001).根据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0例,良28例,可7例,差1例.结论:颈前路术中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手术安全、可行,适用于伴有根管狭窄和钩椎关节骨赘增生的颈椎病患者.

  • 颈脊髓受压程度与椎间隙及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许金海;莫文;叶洁;马俊明;万宏波;童正一;徐华

    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程度与性别、年龄、椎间隙及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的模型.方法:选取颈椎病患者120例,按照脊髓受压程度分为4组,在颈椎矢状位MRI T2WI成像上测量颈脊髓受压比例,椎间盘后凸顶点脊髓矢状径(a)、延髓与桥脑交界处矢状径(M),计算a/M值来评估颈脊髓受压程度;在颈椎X线侧位片上测量相应节段椎间隙前后柱高度、椎间隙夹角以及颈椎曲度(颈椎曲度采用Borden's测量法和C2-7 Cobb角双线法);采用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上述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的模型.结果:①各测量值随着颈脊髓受压加重而逐渐减小,椎间隙前高、椎间隙角度、a/M比值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比值与椎间隙前高呈正相关(R=0.296,P<0.001);a/M比值与弧弦距(颈椎曲度)呈正相关(R=0.241,P<0.001);a/M比值与颈脊髓受压比例呈负相关(R=-0.821,P<0.001);两种颈椎曲度测量法弧弦距与C2-7 Cobb角成正相关(R=0.840,P<0.001).③经多元线性回归获得a/M比值的预测方程,其F=8.959,R=0.434,P<0.001,其中椎间隙前高、年龄和颈椎曲是颈脊髓受压的影响因素.结论:a/M比值可作为临床评价脊髓受压程度的标准;通过颈椎X线片的颈椎间隙、颈椎曲度的变化对颈脊髓受压程度的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下颈椎棘突椎板螺钉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华杰;徐荣明;李启运;刘观燚;马维虎;孙韶华

    目的:探讨下颈椎棘突椎板螺钉技术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6月,采用下颈椎棘突椎板螺钉技术治疗颈椎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4~78岁,平均56岁;其中前方椎间盘退变突出合并退变性椎管狭窄者6例,后纵韧带骨化伴骨赘形成者5例,颈椎外伤性失稳伴脊髓损伤1例.对患者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神经功能(依照JOA评定),术后并发症,颈椎各节段矢状径比例、屈伸活动范围及矢状序列的改变(利用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结果:手术时间1.5~2 h,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450~800 ml,平均580 ml.术后出现上肢疼痛1例,脑脊液漏1例.12例均获随访,时间1~2年,平均21.8个月.JOA评分术前为(9.5±1.8)分,术后为(13.6±2.4)分(P<0.01).术后CT、MRI显示颈椎管矢状径比例增加(P<0.01).颈椎屈伸活动范围、前凸比例由术前的(40.0±10.0)°、(65.0±12.0)%降至术后的(15.0±5.0)°、(42.0±8.0)%(P<0.01).结论:下颈椎棘突椎板螺钉技术应用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治疗颈椎病能取得满意疗效,相对安全、操作简单,并且具有较强内固定、可防止再关门.

  • 手法治疗颈椎病意外事件分析与预防策略思考

    作者:王辉昊;詹红生;张明才;陈博;郭凯

    目的:回顾手法治疗颈椎病发生意外事件的病例,分析手法治疗的风险和收益.方法:检索1979年至2011年3月期间中文期刊数据库关于手法治疗颈椎病发生意外的临床病例报告、文献综述等.统计意外事件资料,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共40篇文献,150例病例符合纳入标准.意外事件共156例(如果1例患者同时存在骨折和脱位,则计为2例意外事件),常见的是晕厥占28.85% (45例);颈髓轻度损伤或压迫占21.79%(34例);神经根损伤占15.38%(24例);无效或症状加重占7.05%(11例);颈椎骨折占7.05%(11例);脱位或半脱位占3.85%(6例);软组织损伤1.92%(3例);严重意外事件包括瘫痪、死亡和脑血管意外病例占14.70%(22例),其中54.55%(12例)存在其他原发疾病.意外损伤手法类型包括:旋转复位法占42.00%(63例);强刺激按揉穴位引起的占28.00% (42例).终结局:66.67%(100例)恢复或基本恢复,14.00%(21例)好转或改善;2.67%(4例)恶化或加重;3.33%(5例)死亡.结论:医师使用手法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和明确诊断,并对治疗术式的潜在风险与收益进行评估.排除禁忌和潜在风险、规范评价标准和准入资格,提高安全认识与风险评估、加强手法意外事件的监测,可将意外事件发生率降至低.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