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手术和保守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疗效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车立新;依力哈尔·沙迪克;谢淑萍;程新平

    目的:比较手术和保守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1例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37 ~68岁,平均53.6岁.其中手术治疗19例(手术组),保守治疗22例(保守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后遗症等,并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疗效采用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系统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5 ~40个月,平均31个月.影像学提示植骨融合良好,未出现椎间盘炎复发.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1年及2年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1个月时手术组VAS及ODI优于保守治疗组(P<0.01),治疗后1年及2年时这2项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术后并发椎间盘炎,需积极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短期内手术疗效优于保守治疗,但长期随访显示保守治疗也可达到满意疗效.

  • 仰卧旋转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吕立江;王晓东;陆森伟;应晓明;翁军;谷海洋;胡静国

    目的:比较仰卧位左右旋转作用力和平面作用力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4例,男74例,女60例;年龄17~67岁,50岁以上33例;膨出型9例,突出型74例,游离型51例.1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采用牵引治疗仪持续牵引20 min后,用仰卧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仪20 min后,用平面用力推拿手法治疗.隔1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积分(包括腰部疼痛与不适、下肢疼痛与麻木、大小便的情况、直腿抬高的水平、下肢行走能力、工作生活情况),并按疗效标准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0.5~2个月,平均1.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和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大小便无力与会阴麻木的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69例中,良42例,可20例,差7例;对照组65例中,良20例,可25例,差20例.结论:仰卧位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疗效满意,但进行旋转手法操作时力量不宜过重,旋转次数也不宜过多.

  •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中复位程度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海鹏;孙天胜;李放;关凯;赵广民;单建林;张志成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过程中椎体复位程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7例(4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25例;年龄48~87岁,平均(72.4±12.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评估疼痛缓解情况,通过侧位X线片评估骨折椎体压缩及复位程度、椎体后凸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5.8±9.6)个月(12~47个月).术前患者VAS评分为(8.4±1.6)分,术后第2日VAS评分为(2.1±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未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6±0.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情况:术前椎体前缘和中央压缩程度分别为(72.0±10.6)%、(68.0±15.6)%,术后椎体前缘和中央压缩程度为(76.0±8.6)%、(73.0±6.1)%,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即使X线显示骨折椎体未获得满意的复位,疼痛症状仍然缓解满意,骨折复位程度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 上肢创伤骨折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深静脉血栓的意义

    作者:区锦燕;刘晓捷;周曙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术前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筛查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创伤致上肢桡尺以上骨折入院拟行切开复位术的1 200例患者,男833例,女367例;年龄20~87岁,平均(41.94±15.41)岁.所有患者入院时伤肢肿胀、疼痛,入院后立即对伤肢行夹板外固定等治疗.伤肢肿胀好转后3~10d,拟行骨折复位术前1d,行CDFI检查患者上肢静脉血管,了解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分析血栓发生与性别、年龄及骨折部位的关系,并对深静脉血栓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200例上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前经CDFI检查,证实并发DVT 9例,血栓发生率为0.75%.血栓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P<0.01);30岁以上年龄组有发生血栓的风险;肱骨段以上骨折患者血栓发生率远高于桡尺骨折;9例血栓患者1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1例合并糖尿病,7例无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结论:上肢创伤骨折有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对上肢创伤骨折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术前均应行CDFI筛查上肢DVT,对维护医疗安全、降低医疗纠纷及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 骨水泥注射量对胸腰段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并发再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陈惠国;陈锦平;梁海萍;孔庆舟;陈建宏;周烨;张喆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并发再骨折与骨水泥注射量的关系.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采用单侧经皮穿刺PKP术治疗的68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骨水泥注射量少于3 ml(平均2.5 ml)的患者30例(少量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60~91岁,平均(85.0±8.5)岁;骨水泥注射量大于4ml(平均4.5 ml)的患者38例(多量组),男15例,女23例;年龄60~93岁,平均(86.0±9.2)岁.观察2组随访期内并发椎体再次骨折的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5.1年,平均3.8年.少量组并发再次骨折13例(43.3%),其中强化椎体再骨折1例,上下邻节椎体骨折8例,远位节段椎体骨折4例;多量组并发再次骨折18例(47.3%),其中强化椎体再骨折2例,相邻椎体骨折10例,远位节段椎体骨折6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水泥注射量不是再次骨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发骨折主要与骨质疏松的疾病自然进展有关,注射量以略超过球囊容积为宜.

  • 缺乏可供吻合静脉的指尖离断再植方法选择

    作者:卫建民;孙军锁;焦小虎;景斗星;何伟;靳文阔;陈时高

    目的:探讨缺乏可供吻合静脉的指尖离断再植方法.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对86例104指指尖离断患者进行再植,其中男64例,女22例;年龄2~64岁,平均26岁.伤后至就诊时间30 min~12 h,断指缺血时间2.5~12 h,术前各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采用4种再植方法:①吻合双侧指固有动脉,指根部结扎一侧指固有动脉的断指再植,37指;②动-静脉转流方式的断指再植,27指;③只吻合指动脉的断指再植,24指;④去表皮囊袋法再植,16指.结果:86例104指,成活102指,伤指成活病例中75例(92指)获得随防,时间6~24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术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2例,良19例,差4例.结论:依据显微镜下清创所见离断指尖动脉损伤状况,选用不同的再植方式,有助于扩大指尖再植适应证,提高再植成功率.

  • 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作者:汪卫忠;张海明;韩雷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1~55岁,平均38.7岁;伤后至就诊时间1 h~10 d,平均3d.肩胛体骨折3例,肩胛颈及肩胛体骨折4例,肩胛颈及肩峰端骨折4例,关节盂及喙突部骨折2例,肩胛冈及喙突部骨折1例.1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采用Hardegger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1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根据Hardegger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9例,良3例,可2例.结论: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可重建肩关节稳定,促进关节功能早期康复,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 负压封闭引流在开放性足踝部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作者:黄雷;张锋;叶鹏翰;何贤峰;朱彦昭;阮永平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足踝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伴肌腱与骨外露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397例(412足)开放性足踝部骨折、脱位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技术治疗.其中男301例,女96例;年龄20~73岁,平均36岁.按AO软组织损伤分型:Ⅰ型74足,Ⅱ型211足,Ⅲ型108足,Ⅳ型19足.受伤至手术时间2~12h,平均5.6 h,平均治疗时间10个月(4~19个月).结果:141例创面Ⅰ期愈合,97例Ⅱ期缝合;103例行Ⅱ期全厚皮片植皮术,25例行游离皮瓣转移术.术后感染34例,因感染拆除钢板3例.14例因第1跖骨外露,行剔骨皮瓣覆盖创面.22例因足趾坏死截趾术,10例前足坏死行跖附关节离断术.术后创面渗血3例.30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3~20个月),创面愈合良好.结论:VSD技术治疗足踝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不能代替清创和皮瓣转移.

  • 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28例诊治体会

    作者:张勤忠;吴世良;费爽明;曹华;齐武林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3月至2011年7月治疗滑膜软骨瘤病患者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5~81岁,平均55.2岁;病程0.5~15年,平均5.6年.症状主要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分别采用膝关节开放手术(17例)和膝关节镜手术(10例)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表现及关节镜下的治疗效果.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对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7例获随访(1例失访),时间6~24个月.开放手术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1.89±6.81)分增加到术后的(67.73±7.62)分;关节镜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0.78±7.54)分增加到术后的(77.46±8.43)分.结论:关节镜手术无切口裂开、不愈合等危险,术后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是诊断和治疗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良好方法.

  • 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与疗效评价

    作者:朱丽珍;刘良乐;蔡春元;杨国敬;张力成;朱其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的外科术式选择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10年8月,回顾性分析72例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26~62岁,平均35.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3 h.按Tile骨盆骨折分类:A型8例,B型45例,C型19例.35例尿道部分断裂患者中,30例行导尿术,5例行Ⅰ期尿道断端吻合术联合膀胱造瘘术;37例尿道完全断裂患者中,25例行早期尿道会师术,12例行单纯膀胱造瘘术.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失禁、阳瘘及尿道狭窄的评估和比较.结果: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0年,平均7.7年.膀胱造瘘术患者尿道狭窄、阳痿和尿失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期尿道断端吻合术者和早期行尿道会师术者(P<0.05);导尿术患者尿道狭窄、阳痿、尿失禁的发生率均远低于其余3组(P<0.05).结论:对于后尿道部分断裂患者,导尿术或Ⅰ期尿道断端吻合术应首先考虑;而对于后尿道完全断裂患者,早期尿道会师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改良穿针并外张力带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张川;张作君;赵明;昌中孝

    目的:探讨改良穿针并外张力带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采用肘外侧切口、改良穿针(内外髁交叉并外髁辅助穿针)并外侧外张力带固定(交叉针尾相互钩绕)法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79例,其中男47例,女32例;年龄2.5~14岁,平均8.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h~8d.记录手术前后肘关节活动度及提携角,按照Flynn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61例获得随访(18例失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3.5个月.根据Flynn评定标准:优53例,良7例,可1例.结论:采用外侧小切口复位后行改良穿针并外侧外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 下胫腓前韧带撕裂对胫距关节面生物力学的影响

    作者:黄云鹏;王滨;李靖年;马岩;李胜

    目的:探讨下胫腓前韧带撕裂后,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压力与其分布的面积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下胫腓前韧带撕裂提供依据.方法:取6具成人新鲜踝关节标本,男4具,女2具;年龄25~60岁,平均44.6岁.将踝关节标本去除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保留踝关节囊、内外侧韧带及下胫腓联合韧带.用特制夹具将踝关节固定于中立位,分别用压敏片测量在700 N轴向负荷下,每个下胫腓前韧带完整的踝关节(控制组)与下胫腓前韧带撕裂的踝关节(断裂组)距骨滑车上关节面的平均压强、压强峰值及应力分布面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控制组与断裂组应力分布面积分别为(367.8±54.0) mm2和(386.0±53.7) mm2;压强分别为(1.40±0.12) MPa和(1.70±0.35) MPa;压强峰值分别为(2.60±0.33) MPa和(3.20±0.32) MPa.从实验结果看,下胫腓前韧带断裂后,应力分布面积变化不显著(t=0.021,P=0.983),应力分布发生改变,应力集中区域向后外侧转移,平均压强(t=4.140,P=0.020)及压强峰值增加(t=3.169,P=0.010).结论:下胫腓前韧带断裂时,距骨外旋,其滑车上关节面平均压强、压强峰值及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应该手术治疗,恢复其正常解剖关系.

  • 骨水泥表面粗糙度对诱导膜组织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柳海晓;徐华梓;张宇;胡刚;沈跃;程小杰;彭磊

    目的:探讨周围组织和骨水泥表面粗糙度两因素对诱导膜组织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表面光滑和粗糙的两种骨水泥分别植入兔子桡骨缺损、肌肉内和皮下,在体内形成诱导膜.6周后取诱导膜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获取诱导膜组织学图片,并在图片自动分析软件中对诱导膜的厚度、面积、细胞密度、细胞外基质密度、微血管密度进行定量评估.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评价周围组织和骨水泥表面粗糙度2个因素对诱导膜各个参数的影响.结果:组织学观察两种骨水泥在3个部位均能形成诱导膜.诱导膜组织学特性在桡骨缺损、肌肉内和皮下3个部位有所差异:差异表现在膜厚度、面积及微血管密度3个参数的不同(P=0.000,P=0.000,P=0.000);而细胞密度和细胞外基质密度2个参数无明显差异(P=0.734,P=0.638).表面粗糙度不同的骨水泥在相同组织内诱导形成的膜具有相似的组织学特性,其5个组织学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506,P=0.185,P=0.883,P=0.093,P=0.918).结论:周围组织对形成的诱导膜组织学特性有明显的影响,而骨水泥表面粗糙度对诱导膜组织学特性的影响并不明显.组织中的纤维细胞数量、血供、机械张力及微动环境可能是影响诱导膜组织学特性的因素.

  • 骨骼系统多发罗道病1例

    作者:邱雷雨;陈培友

    患者,男,50岁,左大腿近端酸胀不适感1个月入院.患者自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近端酸胀不适,行走后症状加重.查体:左大腿上部轻度深压痛,无局部红肿及下肢麻木感,Feber及Thomas征阴性.

  • 神经营养素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贾治伟;张宝库;阮狄克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慢性腰痛常见的类型,然而,其疼痛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营养素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神经营养素在椎间盘、脊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等疼痛传递通路中的作用,对其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调控神经营养素及其受体来改变疼痛信息传递,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围手术期镇痛在骨科手术中的新进展

    作者:李剑;翁文杰

    骨科手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而且直接影响术后早期康复和活动.有效的围手术期疼痛处理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阶段的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其目的是作用于疼痛产生的多个平面、立体化多方面镇痛,强化镇痛效果,减少单一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本文就骨科围术期个体化多模式镇痛概念、疼痛的评估方式、各种常用的治疗方式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足蹬法治疗肩关节脱位致医源性肱骨解剖颈骨折4例

    作者:严红勇;霍森

    门诊采用徒手足蹬法治疗肩关节脱位,价格低,疗效快,广受患者欢迎.但如果应用不当,就会导致医源性并发症.自1997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徒手足蹬法治疗151例肩关节脱位,其中4例发生医源性的肱骨解剖颈骨折,采用足蹬法治疗.

  • 注重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唐康来

    踝关节不稳指踝关节内外侧及下胫腓联合等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受损,导致踝关节频繁内翻或外翻性损伤所引发的踝关节长期慢性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以及功能障碍,也称为踝关节不稳综合征.

  • 正常国人下胫腓关节微动特点

    作者:刘庆军;林斌;徐亚玉;郭志民

    目的:通过对正常国人下胫腓关节在踝关节不同运动范围内的微动进行分析,从而明确下胫腓关节在三维方向上的微动特点和具体微动范围.方法:健康志愿者12名,男9例,女3例;年龄19~37岁,平均(26.5±0.5)岁.在下胫腓关节的内踝和外踝高点附近分别安装1个激光照相扫描仪的探测端子,通过3D-激光扫描仪扫描踝关节在背屈、背伸、内翻、外翻等不同位置下2个端子的位置相对变化,通过计算机计算出2个端子在X、Y、Z轴(X轴代表冠状面与Z轴垂直轴,Y轴代表矢状面与Z轴垂直轴,Z轴代表胫骨的长轴)上的位移与腓骨相对胫骨的旋转情况.结果:随着踝关节在背屈、背伸、内翻、外翻等不同位置下运动幅度的增大,下胫腓关节的微动幅度大部分逐渐增加,X轴、Y轴和Z轴大位移分别为(1.04±0.12)mm、(1.70±0.16) mm和-(0.87±0.10)mm.结论:通过3D-激光扫描仪扫描下胫腓关节基本明确了下胫腓关节的X轴、Y轴和Z轴在踝关节做各种运动时的具体位移,此方法可较好地测量下胫腓关节的运动情况.同时,这一技术和结果可被用于进一步研究病理性下胫腓关节运动的改变,为研制符合下胫腓关节运动特点的内固定物提供基础的生物力学数据.

  • Evans和Chrisman-Snook术式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的生物力学比较

    作者:周一飞;卢晓郎;赖红燕;左海强;叶超;洪建军

    目的:测试Evans和Chrisman-Snook术式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的术后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采集18具冰冻下肢标本,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39.3±11.2)岁,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Evans术式组(B组)和Chrisman-Snook术式组(C组),每组6只标本.解冻后在B、C组中切断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造成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并采用Evans术式和Chrisman-Snook术式重建外侧副韧带,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侧方应力加载下的位移情况.结果:①胫距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显示B组对外侧副韧带损伤修复后位移大于A、C组(P<0.000 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距下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显示B组术后位移大于A、C组(P<0.000 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造成踝关节不稳,在其修复术式中Chrisman-Snook术式比Evans术式在重建踝关节术后初期稳定性上优于Evans术式,Chrisman-Snook术式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 记忆合金弓齿钉处理踝关节骨折中的下胫腓联合分离

    作者:王攀峰;许硕贵;张猛;张春才;付青格;刘欣伟;章云童;汤洋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采用记忆合金弓齿钉固定治疗的24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19~71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Lauge-Hansen分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按照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获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9.2周.术后AOFAS评分为(87.50±13.16)分.1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临床疗效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记忆合金弓齿钉处理踝关节骨折并发的下胫腓联合分离,不仅能保留踝关节及下胫腓联合的生理活动,且负重前无须常规取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

    作者:许桦;马海涛;毕大卫;王辉;朱元;杨育生

    目的:探讨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07年至2010年治疗9例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男7例,女2例;年龄29~51岁,平均40岁.所有患者Ⅰ期急诊清创后钢板内固定腓骨,外固定支架跨踝关节固定胫骨,待小腿内侧植皮成活后拆除外固定架,Ⅱ期采用Ⅰ期腓骨切口经腓骨前方入路固定胫骨.早期行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37个月,平均21个月.9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4周,均无钢板断裂及螺钉松动.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优3例,良4例,中2例.结论: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治疗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复位质量高,可早期恢复踝关节功能,提高疗效.

  • 四步正踝法治疗Ⅱ度以上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齐越峰;陈福林;鲍树仁;李承环;赵兴玮;刘式明;陈文学;李晔;王芃

    目的:探讨四步正踝手法复位治疗Ⅱ度以上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其复位机制.方法:自2005年至2008年治疗95例新鲜Ⅱ度以上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分手法组和手术组.其中手法组43例,男11例,女32例;平均年龄(44.95±12.65)岁;骨折分度:Ⅱ度2例,Ⅲ度11例,Ⅳ度30例.手术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平均年龄(39.96±13.28)岁;骨折分度:Ⅱ度6例,Ⅲ度18例,Ⅳ度28例.手法组采用四步正踝法闭合复位、硬纸夹板外固定;手术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治疗前后、治疗后2个月时通过X线片检查评估骨折对位情况;骨折治疗后6个月后通过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评价疗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95例均获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手术组3例出现伤口并发症,手法组无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手法组,优19例,良20例,可4例;手术组,优30例,良20例,可2例.2组在骨折对位情况、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度骨折手术治疗疗效优于手法治疗(P<0.05).结论:四步正踝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简便安全、疗效可靠,Ⅳ度骨折建议早期闭合复位,必要时手术治疗.

  • 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失败后钢板再固定疗效观察

    作者:杨成贵;季卫锋;马镇川

    目的:观察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失败后钢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8月至2011年10月对15例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失败后的患者行钢板固定,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40~65岁,平均56岁;左足10例,右足5例.术中螺钉予以拆除,行钢板固定,术后予石膏外固定.采用AOFAS评分系统从疼痛、行走功能、踝关节对线等方面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AOFAS计分,X线片评估术后融合情况.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4个月~4年,平均2年.切口均Ⅰ期愈合.踝关节无疼痛,无神经血管损伤,无感染和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术后AOFAS评分中客观项目均较术前改善,总分由术前的(36.86±8.32)分提高到术后的(85.09±4.65)分(t=-26.366,P=0.000).结论: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失败后钢板固定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成功率高,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恢复良好.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