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X-Tube辅助下单侧神经根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健;张春

    目的:探讨扩张通道管系统(METRx X-Tube)辅助下单侧神经根减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应用X-Tube辅助行微创单侧经后路腰椎体间融合11例,单侧椎间盘突出伴椎间隙狭窄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3例.其中L4,5病变18例,L5S1病变11例.结果:29例手术时间平均145 min;术中出血平均350 ml.29例均获随访,时间5~19个月,平均9.8个月.VAS疼痛评分由术前(7.3±6.7)分降至术后1个月(2.3±0.8)分,末次随访(1.3±0.5)分;ODI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44.8±7.1)分降至术后1个月(16.3±5.7)分,末次随访(2.6±4.5)分;手术疗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19例、良7例、可3例.在随访时间超过9个月的25例患者中,有23例经X线及螺旋CT扫描结合二维重建显示椎间隙已经明显骨性融合,手术疗效良好.结论:X-Tube辅助下单侧神经根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临床上可行、实用的一种微创术式,适用于L2,3至L5S1节段病变的治疗,但由于X-Tube工作通道能提供的操作空间有限,手术视野小,所以术中的操作顺序以及术前的病例选择尤其重要.

  • 乌司他丁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康亚梅;葛叶盈;成建庆;陈跃波;袁娜;赵刘军;徐荣明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40例.乌司他丁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75.00±7.81)岁,体重(58.20±11.21) kg,在手术切皮前(1万 U/kg)、术后第l、2、3 天 5 000 U/kg 缓慢静脉注射乌司他丁;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72.80±7.25)岁,体重(55.60±7.50) kg,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前1 d和术后3 d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试,以术后MMSE评分下降大于或等于术前1个标准差评定为术后认知障碍.于术前(To)、术毕(T1)、术后3 h(T2)、1 d(T3)、 3 d(T4)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结果:对照组 10例发生认知障碍(25%),乌司他丁组 1例发生(2.5%),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MMSE评分分别为(25.2±2.1)、(22.6±2.5)分,T0~4 时S100β蛋白浓度分别为(0.041±0.012)、(0.125±0.031)、(0.178±0.036)、(0.142±0.038)、(0.048±0.015) μg/L;乌司他丁组手术前后MMSE评分分别为(25.9±2.4)、(24.8±2.1)分,T0~4 时S100蛋白浓度分别为(0.040±0.013)、(0.095±0.021)、(0.116±0.017)(0.087±0.019)、(0.043±0.012) μg/L.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3 d MMSE评分降低(P<0.05),T1~3时S100β蛋白浓度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术后3 d MMSE评分增加(P<0.05),T1~3时S100β蛋白浓度降低(P<0.05 ).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能一定程度的预防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

  • 早期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作者:刘吉鹏;张书钦;陈卫衡

    目的:研究早期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收治经临床与MRI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Ⅰ、Ⅱ期的患者91例.其中男32例,女59例;年龄21~60岁,平均(34.83±9.57)岁;单侧17例,双侧74例;激素性48例,酒精性35例,原因不明8例;病程2~12个月.分析其X 线、CT、MRI影像学表现,总结、归纳其变化特点并与髋关节类骨坏死疾病影像表现相鉴别.结果:91例股骨头坏死形态中均可见T1WI像上股骨头负重区线样低信号,T2WI像上为高信号的"双线征",但形态各有特点,线条样为36例(39.56%),椭圆形28例(30.77%),地图形14例(15.38%),楔形13例(14.29%).类骨坏死疾病包括原发性髋骨性关节炎、发育性髋关节炎、股骨头骨骺炎(扁平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强脊性髋关节炎、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股骨头骨髓水肿等,其X线也具有囊变、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变形等与股骨头坏死类似的表现,但MRI的表现则有各自的特点.结论:掌握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有利于与髋关节类骨坏死疾病相鉴别,早期明确诊断,制定不同的治疗措施.

  • A型肉毒素水电针腧穴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作者:邢时通;王丹;温晓红;武中庆;孙琦;张东伟;成逸;严冬;俞菲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BTX-A)水电针腧穴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脊髓损伤后出现肌痉挛的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平均45.4岁.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3组,A组13例,采用BTX-A水电针腧穴注射;B组13例,单纯注射BTX-A;C组12例,单纯电针刺激.治疗后第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改良Ashworth(MAS)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结果:治疗后第6个月时38例患者获得随访,治疗前3组患者MAS评分分别为(3.10±0.14),(3.20±0.17),(3.10±0.16)分,CSI评分分别为(14.10±0.14),(14.30±0.11),(14.20±0.12)分,两项评分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6个月时3组患者MAS评分分别为(1.10±0.16),(2.10±0.13),(2.00±0.14)分,CSI评分分别为(9.10±0.11),(12.10±0.14),(13.10±0.12)分,A组两项评分明显优于B、C组(P<0.05).结论:中医水电针、腧穴与BTX-A注射有机结合,互相弥补不足,能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可以安全、快速的减少肌痉挛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全新、效佳的方法.

  • 经皮锁定接骨板固定结合四肢洗方熏洗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作者:夏永法;王喜波;刘武斌

    目的:观察四肢洗方在改善胫骨远端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将49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41.3±13.2)岁;骨折AO分型:A型13例,B型9例,C型2例.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38.2±10.9)岁;AO分型:A型12例,B型10例,C型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经皮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组切口愈合后予四肢洗方熏洗,配合关节功能锻炼;对照组则常规功能锻炼.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切口感染、皮瓣坏死、骨和钢板外露等情况.4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8.6个月.采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评价,治疗组优7例,良12例,中5例;对照组优5例,良7例,中10例,差3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四肢洗方有助于改善胫骨远端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

  • 创伤性腓骨肌腱滑脱的诊治体会

    作者:柯银涛

    创伤性腓骨肌腱滑脱非临床上常见病,易被很我医生忽略,未行适当治疗,至晚期形成习惯性腓骨肌腱滑脱,需手术治疗.2004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治此类患者6例,均属晚期,行手术治疗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 外固定架治疗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临床报道

    作者:王卫明;陈维华;曹烈虎;马玉海;王志伟;王思成;苏佳灿

    目的:研究外固定架治疗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对7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55~85岁,平均71岁.研究其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疗效追踪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2.5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5周.随访期内无感染及松动发生,1例皮肤钉道口延迟愈合.根据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膝关节术前评分 (60.6±16.0)分,术后评分(77.6±11.6)分,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67,P<0.05);其中,优2例,良4,可1例.结论:应用外固定治疗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特别对于身体条件较差、不能耐受手术高龄患者是一种较适合的治疗方法.

  • 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志军;黄燎原;应江炜;徐荣明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约70%为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通过保守治疗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常会造成骨折的畸形愈合;现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切开复位钢权螺钉内固定虽然可以获得较好固定,但术后存在一定比例的软组织并发症[1].

  • 髌骨旁小切口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21例

    作者:苏士乐;刘浩;章宏志;尹华斌

    胫骨髁间隆突骨的为关节内骨折,临床常见,自2004年12月至2008年6月采用髌骨旁小切口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2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伴跖骨骨折

    作者:张龙君;陈建良;郑晓东;许勇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损伤伴跖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注意点.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跖跗关节损伤伴跖骨骨折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1~56岁,平均38.1岁.跖跗关节损伤分型:单纯内侧柱损伤2例,内侧柱伴中间柱损伤5例,外侧柱伴中间柱损伤3例,三柱损伤9例.跖骨骨折:跖骨干骨折8例,颈部骨折7例,跖骨基底部骨折19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或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切口均I期愈合,未见皮肤坏死等情况.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2周.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12.8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前足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患者平均AOFAS评分为(84.500±8.553)分,其中优4例,良9例,一般3例,差3例.患者平均术后6.4个月恢复日常生活.3例患者存在轻度骨关节炎表现.结论:无论采用何种固定方式,尽量达到解剖复位重建足弓,恢复维持足部内外侧纵弓和横弓形态是治疗关键.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重建足弓,保证足受力点支架完整性,避免了因足底受力不均而引起的疼痛和破行.跖跗关节和跖骨的解剖复位对足部功能的恢复同样重要.

  • 手术治疗肘部尺神经卡压综合征

    作者:孙建华;刘翠法;韩森东

    肘部尺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尺神经在尺神经沟内的一种进行性慢性损害,亦称肘管综合征、迟发性尺神经炎,其发病率在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仅次于腕管综合征,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1-2].

  • 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景灵勇;刘观燚;胡勇;张飞;阮永平;徐荣明

    目的:探讨陈旧性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26例,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6岁.按Letourne-Judet分型,后壁9例,横形3例,横形加后壁7例,后柱加后壁2例,T形2例,双柱3例.术前经骨盆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分型后,均采用手术治疗;伤后23~141 d手术,平均36.4 d.分别采用前、后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显露并复位,AO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26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32.4个月.26例患者Matta评分:疼痛(5.04±1.04)分,活动度(5.23±0.76)分,行走情况(4.92±1.16)分,总分(5.06±0.99)分;其中,优6例,良10例,中6例,差4例.术后出现的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股骨头坏死1例,感染1例,异位骨化6例.结论:对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治疗要准确地进行术后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正确的复位固定方法,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外科手术
  • 卧式复位与铸模结合"8"字绷带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作者:庞祖才;杨升平;许汉权;陈永韶;李永军

    近几年来,锁骨骨折的手术率越为越高,并不断有文献指出锁骨骨折手法整复"8"字绷带固定等传统疗法复位困难、冶疗时间工、效果差,主张积极采取手术治疗[1].

  • 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拉力螺钉治疗髌骨纵形骨折

    作者:刘欣伟;付青格;许硕贵;张春才;王攀峰;苏佳灿;曹烈虎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但纵形骨折属于特殊类型的髌骨骨折,临床上少见[1],容易误诊、漏诊[2],其治疗原则是保留髌骨、解剖复位、有效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髌股关节炎的发生.

  • 持续局部丹参和肝素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

    作者:王昌兴;沈建国;姜滔;吴建民;董黎强;王伟东

    目的:探讨股骨头局部持续丹参和肝素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2004年4月至2007年6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3~61岁,平均39.2岁.按照Ficat分期标准,Ⅱ期18例,Ⅲ期13例,Ⅳ期11例.采用持续局部丹参和肝素灌注治疗,在透视下将静脉导管置入股骨头部,用丹参和肝素局部持续灌注15 d.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造影评级,在术前及术后3、6和12个月分别进行Harris评分,结果使用统计软件SPSS 13.0作统计学处理,比较各型术后的Harris评分和造影评级.结果:42例均获随访,时间32~68个月,平均42.7个月.18例Ⅱ期患者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88.43±3.41)分,术后6个月(94.37±3.47)分,术后12个月(92.84±4.29)分,较术前(78.23±3.47)分提高.13例Ⅲ期患者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82.94±3.31)分,术后6个月(88.60±2.31)分,术后12个月(86.09±3.17)分,较术前(66.11±4.50)分提高.11例Ⅳ期患者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61.31±4.06)分,术后6个月(59.23±7.31)分,较术前(50.16±2.35)分提高;术后12个月(54.62±8.2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期患者的股骨头静脉造影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股骨头静脉造影评级提高;Ⅳ期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持续局部丹参和肝素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损伤小、疗效好的优点,适用于早期(Ⅱ、Ⅲ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以及尚不愿手术的Ⅳ期患者的姑息治疗.

  • 腕关节腱鞘滑膜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作者:陈培友;邱雷雨;王叶军;石乃昌;许健

    目的:探讨腕关节腱鞘滑膜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腕关节腱鞘滑膜结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48、67、76岁.3例均行X线摄片,其中2例行CT扫描,1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腕关节掌侧软组织肿块,界欠清.3例均无明确骨质疏松及骨质破坏改变.1例软组织内示点状钙化灶.MRI上表现为包埋屈肌腱囊性肿块,于腕管处受压呈"8"字或葫芦形.其内示多发米仁大小异常信号( T1等低信号,T2呈略高信号),部分内部示小点状高信号.增强扫描滑膜明显增厚强化,腱鞘内游离体未见明确强化.结论:腕关节腱鞘滑膜结核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MRI较X线片及CT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大鼠破裂型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建立及突出物重吸收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锦涛;姜宏;王拥军;徐坤林;张志刚;李红卫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模型.方法:取20只体重(300±20) g的3月龄远交群(SD)雄性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手术切除尾椎椎间盘,埋植在硬膜外;动物30 d后处死,取埋植髓核组织,进行HE染色,流式细胞仪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对照组,将线团埋植在背部肌肉内,30 d后处死作实验对照.结果:实验组30 d后的TNF-ɑ、VEGF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实验组的Th、B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破裂型椎间盘突出模型能够很好的揭示破裂型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提供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 颈椎"椎骨错缝"三维有限元模型创建方法的研究

    作者:张明才;吕思哲;詹红生;顾力栩;石印玉;王翔;黄仕荣

    目的:"椎骨错缝"是颈椎病临床发病的主要病理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手法临床干预靶点.结合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探讨颈椎"椎骨错缝"可视化模型的创建方法.方法:选取颈椎病患者,通过颈椎动静态触诊和X线判定发生"椎骨错缝"的患者1例(男性,28岁,身高176 cm,体重69 kg),CT扫描C1-C7(层厚0.75 mm),基于CT数据,应用特定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椎骨错缝"节段(C4-6)进行三维有限元模型创建.结果:重建出的颈椎"椎骨错缝"三维模型证实,参照相邻椎体序列,C5椎体发生明显的三维空间位置异常,空间位移是向下平移0.9 mm,绕X轴顺时针旋转4.5°,呈现后仰式错缝,并能对错缝导致关节异常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结论:本研究提出的颈椎"椎骨错缝"的建模思路与方法可靠,为后期手法矫正"椎骨错缝"的机制分析奠定基础.

  •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并发习惯性髋关节脱位1例

    作者:李伟强;郭跃明;汪启筹;马洪;郭剑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CIPA)又称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障碍(HSAN)Ⅳ型,是一种罕见病[1-2].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首先由Dearbom(1932年)报道.国外报道了近40例,国内报道20余例,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包括痛觉和温度觉、无汗、智力低下、发热、多发性骨折和感染[3].

  • 全肘关节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滕宏伟;房国军;陈远;王晶

    患者,男性,29岁.右肘关节发现肿物8年,近2年自觉肿物缓慢生长,近3个月出现胀痛,于2008年10月2日入院.该患者干活劳累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伴有功能障碍.查体:右肘关节肿胀,关节周围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肿物,质硬、活动度差,压痛不明显,肘关节屈伸时,肿物大小有改变.

  • 颈椎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应用和进展

    作者:魏威;毕大卫;郑琦;祖罡

    有限元分析法(FEA)是一种在工程学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初应用于模拟并且解决各种工程力学、热学、电磁学等物理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由无数个质点组成并且由无限个自由度连续体近似为有限个单元所组成的集体.后来逐渐将有限元方法应用于骨科生物力学的研究,建立了早的颈椎有限元模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突飞猛进,有限元法在颈椎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利用日益广泛与深入.

  • 高海拔地区脊椎小关节紊乱的手法康复治疗

    作者:宋其良;宋娟;何贵强

    高原是指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脊椎小关节紊乱(以下简称小关节紊乱)发病率相当高.本病表现复杂、多样化,并缺乏特异性,再加上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或警惕性不高,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较长时间不能得到正确的诊治或被误诊误治,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质量.

  • 规范操作与合理选择内植物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赵建宁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多见于女性,发生年龄相对于股骨颈骨折稍高,多由于老年人肌肉协调能力差,当失云平衡时容易向侧方倾倒,加上骨质疏松容易造成股骨转子间骨折.

  • 《中国骨伤》2010年第5期继续教育试题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骨伤 继续教育
  • 合并冠状面骨折的股骨转子间严重粉碎性骨折外科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甄平;刘兴炎;高明暄;田琦

    目的:探讨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及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合并冠状面骨折的股骨转子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手术特点.方法: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57例合并冠状面骨折的股骨转子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分成两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固定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8岁;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36例,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1岁.两组的骨折按照AO分类均为股骨转子间A3型骨折.术后髋关节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57例获得随访,时间5个月~9年3个月,平均4.8年;骨折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2.8周.Harris评分结果显示:解剖钢板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梯形加压钢板组(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解剖钢板组明显高于梯形加压钢板组(P<0.01);畸形及关节活动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冠状面骨折的股骨转子间严重粉碎性骨折因转子外侧部骨皮质完整性受到破坏,以此为力学支点进行穿钉固定的多种内固定物应用受限制,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和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周中;熊进;江宁;谢林;黄海涛;陶永飞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原因.方法:总结分析1998年12月至2007年12月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78例,男42例,女36例;年龄26~85岁,平均62岁.入院距受伤时间1~49 h,平均4 h.按Evans-Jensen骨折分类标准,ⅠA型4例,ⅠB型24例,ⅡA型13例,ⅡB型22例,Ⅲ型11例,Ⅳ型反斜形骨折4例.按AO标准操作要求进行动力髋螺钉固定,术后凡出现股骨头切割、尾钉退出、髋内翻、螺钉松动、加压钉滑出套筒、大转子骨折移位均属失败,对其中失败的12例进行分类、归纳,分别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个月~7年,平均36个月.12例失败,其中加压钉切割股骨头颈4例、髋内翻1例、加压钉滑出套筒2例、螺钉松动2例、尾钉外移2例、大转子骨折移位1例.结论:DHS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适应证的选择、患者骨骼的质量、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

  • 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包倪荣;赵建宁;周利武;曾晓峰;郭亭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按Evans分型法:Ⅲ型29例,Ⅳ型26例,Ⅴ型7例.研究分析系统和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9例出院后通过门诊获得随访,时间24~70个月,平均33个月.围手术期发生全身系统并发症19例,在院期间无死亡,院外死亡5例.手术局部相关并发症9例,包括大腿痛3例,医源性骨折1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髋关节脱位2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无假体松动、假体周围感染、异位骨化或神经血管损伤.结论: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适于80岁以上患者,因此在围手术期应尽可能纠正全身各器官及系统功能异常,保留小转子并重建股骨距对改善假体周围生物力学及减少局部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孙建峰;李治斌;申杨勇;韩斌;邓磊;顾敏琪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09年1月微创LC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70~102岁,平均78.6岁.受伤到手术时间3~8 d,平均4.5 d.结果: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50~150 ml,平均70 ml.住院期间死亡1例.25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2周,平均10.4周.按照黄公怡等的评价标准:优20例,良4例,差1例.结论:微创LC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方法简单、固定稳定、出血少等优点,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手术方法.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