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胫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和钢板螺钉固定的对比研究

    作者:黄鹏;唐佩福;姚琦;梁雨田;陶笙;张群;郭义柱;梁向党;王岩

    目的:对照回顾性分析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髓内钉组32例(35处骨折),根据AO分型,42A型11处,42B型18处,42C型6处;钢板组42例(45处骨折),42A型10处,42B型22处,42C型13处.平均伤后手术时间在髓内钉和钢板组分别为3 d和3.5 d.随访评估患者手术时间,活动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别.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8~26个月).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4 min,钢板螺钉组平均为93min.髓内钉组踝关节平均背屈度为13°(0°~20°),钢板组为11°(0°~20°);跖屈分别为41°(30°~50°),47°(30°~50°).愈合时间髓内钉组平均为3.3个月,钢板螺钉平均为3.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髓内钉固定有1例出现旋转畸形,钢板组有3例出现成角畸形,均为胫骨远端1/3骨折.结论:在治疗胫骨骨折方面,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都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 手法整复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照试验

    作者:张维斌;曹宇;孙永安;王春生;王莹;董世龙;任国忠;杨英昕;张敬中

    目的:探讨以手法整复为主的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986年1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腰椎问盘突出症11 128例,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5 760例,男2882例,女2 878例;年龄13~86岁.对照组5 368例,男2 688例,女2 680例;年龄20~85岁.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和各种理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手法整复治疗.以上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组治疗后评分平均为(2.13±1.46)分,对照组平均为(4.65±2.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愈率为47.28%,治疗组治愈率为73.44%,2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整复为主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改善腰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对比观察

    作者:刘红光;陈述祥;赵崇达;丁林坚;司徒坚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收集3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单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29例,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损伤3例.分为2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3~61岁;自体胭绳肌腱重建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7~57岁.用可吸收或钛挤压螺钉固定,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变化和Lysholm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8个月,所有病例无膝前区疼痛,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得到改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又韧带5例患者仍出现Lachman征阳性体征,其中1例产生严重的排斥反应.关节镜复查韧带完全吸收.2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 评分分别为平均(88.5±7.2)分和(93.2±8.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两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都有较好的疗效,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早期有更多的症状,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重建交叉韧带尽可能选用自体腘绳肌腱.

  • 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治疗青年颈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康甫;汪青春;叶勇光

    目的:探讨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对青年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和两种手法的疗效差异.方法:76例表现为椎基底动脉异常高流速状态的青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旋转扳法组(A组,38例)和穴位推拿组(B组,38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治疗手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手法前后椎基底动脉流速并观察流速改变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B组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及A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下降,两组间左侧椎动脉流速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周后:A、B两组中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流速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左右椎动脉流速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B组优于A组(19<0.05).结论:在主要表现为高流速状态改变的青年颈性眩晕患者的手法治疗中,穴位推拿对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较旋转扳法明显并可能具有比其更好的疗效.

  • 胫骨近端骨折T入路术式对膝关节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彭伟雄;张志;梁洁红

    目的:探讨T入路术式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113例胫骨近端骨折被随机分成2组:A组纵向弧形或S形等传统术式组62例,按Schatzker分类法:Ⅱ~Ⅵ型分别为25,10,16,6和5例;B组膝前髌骨下T形切口术式组共51例,Ⅱ~Ⅵ型分别为21,8,13,5和4例.术后通过SPSS 10.0数据处理软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的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下地时间)、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随访60例,时间12~24个月,平均(16.42±1.22)个月;B组随访50例,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0±1.52)个月.①手术时间:B组比A组平均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手术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下地时间):B组下地活动时间短于A组(P<0.01).⑤骨折骨性愈合时间:B组骨性愈合快(P<0.01).⑥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分,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8个月功能情况良好,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为优,B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A组(P<0.01).⑦术后并发症:A组关节粘连8例,关节僵硬3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B组关节粘连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两组比较,B组并发症少于A组(P<0.05).结论:膝前髌骨下T形切口术式内固定与纵向弧形、S形等传统术式比较有如下优点:术后瘢痕小,骨折临床愈合和骨性愈合时间短,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 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陈红卫;赵钢生;吴英勇;赵胜春;楼舒畅;赵品益

    目的:探讨手术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距骨颈骨折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22~72岁,平均38岁.所有骨折按Hawkins法分型,Ⅰ型6例,Ⅱ型18例,Ⅲ型4例.均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其中6例行急诊手术.结果:28例均获随访,时间1~7年,平均2.8年.按Hawkins疗效标准:优14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2%.术后出现距骨体坏死5例,Ⅱ型骨折3例,Ⅲ型骨折2例,其中2例因距骨体坏死、塌陷或疼痛性关节炎而行踝关节融合术;术后出现单纯踝关节炎3例;距骨下关节炎6例,其中2例合并踝关节炎;无伤口感染和踝关节内侧皮肤坏死.结论:手术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保护残存血运,解剖复位,稳定内固定可提高治疗效果.

  • 小切口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12例

    作者:吴伟;吴士洪

    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造成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臀肌挛缩症的发病与针刺造成的物理性损伤、药物引起的化学性刺激,尤其是含苯甲醇溶液的药物注射刺激等,导致无菌性肌纤维坏死,发展为肌肉纤维化及瘢痕挛缩有关,多发生于儿童时期,有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史,常因患儿家长发现步态改变,坐位双膝不能靠近而来就诊[1].手术治疗方法为切断挛缩组织进行松解[2].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早期手术切开复位治疗新鲜嵌顿性掌指关节脱位

    作者:王万宏;侯春林;谭晓毅;王颖

    目的:探讨嵌顿性掌指关节脱位的致伤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新鲜嵌顿性掌指关节脱位7例,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8~33岁,平均17岁.7例均为背侧脱位,食指3例,拇指2例,中指1例,小指1例,均为闭合复位失败予切开复位.术中均见致伤机制为"纽扣"式机制,掌骨头自关节囊掌侧薄弱部穿出,掌板嵌顿在掌骨头背侧.结果:7例随访3~42个月,均解剖复位,伸屈功能良好.结论:对嵌顿性掌指关节脱位若闭合复位失败,不应多作手法整复,应早期手术切开复住,以免导致功能障碍.

  • 持续抗生素灌洗和载药人工骨植骨联合皮瓣或肌皮瓣移植治疗难治性慢性骨髓炎

    作者:陈波;范顺武;李钧;舒正华

    慢性骨髓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程长且难以治愈,给患者精神上、经济上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如何在彻底控制感染的基础上达到临床治愈,一直是骨科医生探索的方向.随着医学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其治疗有了很大提高.2001年8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严重创伤术后伴有软组织缺损的难治性慢性骨髓炎13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改良小切口缝合治疗肱二头肌腱长头断裂

    作者:薛育芳;景文清;崔俊锋

    肱二头肌腱长头断裂在临床上不常见,常规手术方法是将长头远断端固定于喙突上,或在结节间沟内作一骨槽,将肌腱固定于骨槽内[1].1994年lO月至2006年10月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共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 碘伏灌注冲洗治疗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作者:李晖;武明霞;孙西虎;张继富;常炳营;葛明

    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骨关节化脓性感染31例,病灶采用碘伏(iodophors)溶液灌注冲洗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有限内固定和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管廷进;孙东升;张学坤;李兴学;李隆慧;蒋学金

    自2001年7月至2005年10月,应用有限内固定和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1例,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

  •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7例

    作者:魏乃强;殷富斗;张琳琳;耿景辉;盛伟超

    自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配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新鲜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3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Giebel髁钢板在伴发膝外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作者:唐立群;王伟

    股骨髁上内翻截骨术常用于治疗伴有膝外翻畸形的膝外侧室骨性关节炎.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股骨髁上内翻截骨Giebel内固定治疗因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的12例(13膝),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耻骨联合固定板治疗耻骨联合分离

    作者:黄儒收;贾怀海;杨光;陈德旗

    耻骨联合分离是常见的骨盆前环损伤,分离大于2.5 cm时应行手术复位内固定.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获国家专利的耻骨联合固定板(见图1,专利号ZL200520125386.5)治疗耻骨联合分离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旋前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徐叶青;占蓓蕾;何飞熊;魏宏达

    目的:探讨旋前、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6年7月,对42例旋前、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31例,女11例;年龄19~76岁,平均40.5岁.开放性损伤4例,闭和性损伤38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18例,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24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 h~27 d.内、外踝均采用标准内、外侧切口.如需行后踝骨折处理,则将内踝切口延长,同时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穴(Mortise)位X线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疗效根据梁军等改良Baird-Jackson的主客观及X线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踝关节活动范围、踝关节X线测量等.本组优20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5.7%.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但发生1例下胫腓骨三皮质固定螺钉断裂.结论: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并稳定踝关节的解剖关系,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 伸直位整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

    作者:王红杰;张立强

    自1998至2006年,采用我院传统的伸直位手法整复,纸夹板结合厚棉压垫、厚棉衬垫外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 微创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作者:王晓波;王敦壮;马秉珺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采用微创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29~75岁;左侧骨折20例,右侧18例;外展型29例,内收型9例.其中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2例,肋骨骨折4例.受伤距手术时间3 h~7d.2治疗方法

  • 阔筋膜张肌髂骨瓣转移和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作者:郭峭峰;张春;张晓文;马苟平;俞华军;沈立锋;钟甫华

    2000年以来,应用带阔筋膜张肌髂骨瓣转移和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1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即时回缩效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利学;谭龙旺;李小群;孙智平;董博;吕正茂;贺太平

    为了揭示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在机制,客观、直观地反映射频热凝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髓核组织的回缩效应,自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采用射频热凝技术共治疗腰椎间务突出症患者86例,现选择资料齐全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总结如下.

  • 前下后上型齿突骨折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方弘伟;李建军;吴增晖;欧阳钧;钟世镇;林文录;蒋良俊;赵俊强;于继华;王向阳

    目的:评价前下后上型齿突骨折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收集20具新鲜成人上颈椎标本,分为3组,模拟齿突Ⅱ型骨折模型,骨折线为前下后上,截骨角度分别为0°6具,17°8具,25°6具,并进行齿突螺钉固定.进行旋入力矩、大轴向拔出力和刚度测试.结果:各组大螺钉旋入力矩、抗拔出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端错位程度随着截骨角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7°组平均移位1.61 mm,25°组平均移位2.88mm.抗扭转力矩随着截骨角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剪切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前下后上型骨折可使用齿突螺钉固定进行治疗.

  • 悬吊模拟失重及解悬吊对大鼠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

    作者:佟海英;胡素敏;周鹏;傅骞;李谨;高学敏;张建军

    目的:观察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及解悬吊后大鼠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尾部悬吊14d,解悬吊后继续饲养14d,空白组则正常饲养28d.实验第14天活体检测各组大鼠颅骨、T2椎体、L4椎体、骨盆、右侧桡尺骨和右侧股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实验第28天处死大鼠,检测右侧股骨及L4椎体BMD及生物力学强度.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第14天,模型组大鼠股骨、骨盆、腰椎BMD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1);颅骨、胸椎、桡尺骨BMD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第28天,模型组大鼠股骨、腰椎BMD和股骨大载荷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P<0.01).结论:大鼠尾部悬吊14d即可引起骨代谢的紊乱:承重骨骨矿盐大量丢失;即使解悬吊14d后承重骨BMD及力学强度也明显降低,表明骨代谢紊乱短期内不能恢复正常.

  • 鹿茸多肽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振华;冷向阳;高忠礼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应用于脊髓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75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手术组、15、10、5mg治疗组,每组15只.通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各治疗组分别注射15、10、5mg鹿茸多肽,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空白手术组造模后不予处理,给药7 d.观察其对脊髓损伤动物的动能测定及脊髓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15、10、5mg不同剂量鹿茸多肽给药7 d后,大鼠运动功能有所恢复,明显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治疗剂量增加,疗效增强.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显示不同剂量的鹿茸多肽治疗后,组织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尤以15mg治疗组恢复明显.结论:鹿茸多肽具有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 强骨饮对去卵巢大鼠腰椎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作者:史晓林;吴连国;徐建春

    目的:观察自拟强骨饮对骨质疏松症的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体重230~280 g.随机分为3组,强骨饮组(治疗组)、密钙息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20只.分别采取切除双侧卵巢方法进行骨质疏松造模,10周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治疗组用自拟强骨饮灌胃,每日1次,每次0.001 ml/kg;对照组用密钙息皮下注射,每日1次,每次0.72 U/kg.空白组,不做处理.在给药后45、90、135及180 d每组各取5只大鼠进行检测,先测量体重,然后空气栓塞处死,分离腰椎,获得腰椎样本,经切片等处理后,显微镜下作骨形态计量学检测(包括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结果:给药后135 d治疗组骨小梁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药后180d治疗组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骨体积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空白组相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骨体积分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强骨饮可以明显改善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可能是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生长,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抑制高骨转换趋势来实现的.

  • PLGA-[ASP-PEG]三嵌段基质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增殖及诱导成骨分化的研究

    作者:段智霞;郑启新;郭晓东;白玉;袁泉;陈顺广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co-glycolic acid,PLGA)一天冬氨酸(asparagic acid,ASP)-聚乙二醇(poly ethylene glycol,PEG)三嵌段多元共聚物上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情况.方法:在PLGA支架材料中引入PEG和含有多个功能位点的ASP,制成PLGA-[ASP-PEG]三嵌段高分子支架材料.将材料与MSCs复合培养,以未改性的PLGA支架材料作对照,通过沉淀法、MTT法和考马斯亮蓝法分别检测MSCs的黏附和增殖变化.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14d和28 d,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钙结节染色了解MSCs成骨分化情况.结果:MSCs在PLGA-[ASP-PEG]材料表面贴壁生长,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细胞黏附率检测显示,PLGA-[ASP-PEG]表面MSCs的黏附性能和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比色实验显示MSCs在PLGA-[ASP-PEG]三嵌段材料上培养20 d后,吸光度(A)值为1.336,约为对照组0.780的2倍.培养12 d时,PLGA-[ASP-PEG]材料组的细胞蛋白含量为66.44μg/孔,对照组为41.23μg/孔.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后,ALP染色和钙结节染色均为阳性,PLGA-[ASP-PEG]三嵌段材料及其降解产物不影响MSCs的成骨分化.结论:PLGA-[ASP-PEG]能促进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在骨基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并能较好地保持细胞的形态,对成骨分化无明显影响.

  • 双跟骨孤立性骨囊肿1例

    作者:滕宏伟;张劲松;房国军

    患者,女,44岁.因双足跟骨酸痛1年于2006年8月20口入院.无明显外伤史.患者1年前无诱因出现双足跟酸痛,劳累后加重,患者末在意.近2个月疼痛加重,故来诊.

  • 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组织研究进展

    作者:杨书丰;赵建宁

    无菌性松动是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限制了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近年来人们对假体周围的界膜组织作了大量的研究,界膜中存在大量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骨溶解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界膜组织的形成机制、组织细胞构成、与溶骨有关因子、免疫反应、转归等方面作一综述.了解界膜组织研究的新进展,将有助于临床更好地分析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进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 预混合磷酸钙骨水泥研究进展

    作者:张永东;尹玉姬;白人骁

    磷酸钙骨水泥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及可塑性被作为骨缺损重要的修复材料,其性能的改进研究仍然是生物医学骨组织工程领域的热点课题.预混合磷酸钙骨水泥较传统原位即时混合型磷酸钙骨水泥具有方便临床手术操作、节约手术时间、便于保存等优点,克服了即时混合不均匀、不充分的缺点,并能根据缺损部位形状不同而随意塑形,因而预混合磷酸钙骨水泥也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 手法治疗陈旧性前臂双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喻海泉;肖文凯

    前臂双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多见,占前臂骨折的一半以上,多见于青少年,中年人较少.多因间接暴力损伤,直接暴力、旋转力损伤少见.骨折后因诊断失误或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当造成陈旧性骨折.治疗此种骨折难度大,多主张手术切开折骨冉整复内固定治疗.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闭合手法折骨,再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前臂 骨折 正骨手法
  • Ⅲ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治疗策略

    作者:校佰平;李明;毛伟民;徐荣明;周龙;张经纬

    目的:探讨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的处理方法与技巧,总结外固定支架治疗、稳定骨折端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20例,男86例,女34例;年龄18~67岁,平均36.8岁.结果:120例中111例优良,或通过Ⅱ、Ⅲ期手术,软组织修复及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因感染、骨折复位不良,骨折不愈合;8例1期截肢.结论:对于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以外固定支架为主的治疗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术中良好的骨折复位、简单的内固定合并外固定支架为主的治疗,有利于日后软组织的修复及骨折愈合.

  •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与血沉的关系探讨

    作者:王睿;孔晓海;陈其义;梅宗贤;佟兴业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与血沉的关系.方法:采用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20~71岁,平均38.2岁.以术前血沉40 mm/h为界线分组:A组42例,手术前血沉≥40 mm/h;B组38例.手术前血沉<40mm/h.2组患者手术前后抗结核治疗程序一致,对2组患者手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0例均获随访,A组平均随访36个月,5例术后局部复发;B组平均随访32个月,4例术后局部复发.两组间的复发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血沉不是脊柱结核手术时机选择的主要观察指标.

  •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作者:邱勇

    随着脊柱外科的迅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或正在开展各类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但由于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柱,其解剖关系复杂,邻近有许多重要组织和器官,因此手术相关并发症并不少见,也不容忽视.

  •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功林;章鸣

    肩胛骨骨折相对少见,多因高能量创伤致肩背部遭受直接暴力所致.常伴有合并伤,高达80%~95%,应注意检查臂丛神经、血管以及同侧肢体损伤.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肩关节无痛性有效的肩关节活动功能.移位性关节孟骨折、肩部悬吊复合体联合损伤、浮肩损伤以及移位性肩胛颈骨折均应行手术治疗,内固定必须牢固可靠,能耐受早期肩关节活动.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后患者应坚持肩关节活动至骨折牢固愈合.

  • 《中国骨伤》2008年第4期继续教育试题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骨伤 继续教育
  • 《中国骨伤》杂志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错误辨析(3)

    作者:葛毅;胡良平;周诗国;柳伟伟

    本文对<中国骨伤>杂志2006年与2007年的第3期所载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类文章进行了仔细阅读,针对论文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就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辨析,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为读者在提高科研工作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1实验设计方面典型错误案例辨析

  • 胸椎侧凸后路凸侧胸廓成形术后胸腔并发症及其预防

    作者:朱泽章;邱勇;王斌;俞杨;钱邦平;朱锋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后路凸侧胸廓成形术的胸腔并发症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9月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和凸侧胸廓成形术,并有完整资料的胸椎侧凸患者5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7例,女381例;年龄12~38岁,平均16.1岁.术前剃刀背畸形16°~50°,平均35°.结果:凸侧胸廓成形的肋骨切除数平均4.1根.术后剃刀背畸形2°~17°,平均7°.1例(0.2%)术后呼吸困难需间歇性吸氧,29例(5.3%)术中发生壁层胸膜穿孔,其中5例术后胸腔积液,3例气胸.6例(1.1%)患者术中并无明显胸膜穿孔,但术后出现术侧胸腔积液.结论:提高手术技巧,术后严密监测呼吸状态,早期积极处理,可减少凸侧胸廓成形术后胸腔并发症的发生.

  • 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并发症分析

    作者:徐荣明;孙韶华;马维虎;刘观焱;顾勇杰;黄雷;应江炜;蒋伟宇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法: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86例,男21例,女65例;年龄8~22岁,平均17.8岁.侧凸按Lenke分型,1型33例,2型10例,3型18例,4型5例,5型10例,6型10例.Risser征0~Ⅰ度5例,Ⅱ~Ⅲ度20例,Ⅳ~Ⅴ度61例.术前患者冠状位主侧凸Cobb角45°~85°,平均Cobb角60.35°,采用TSRH等钉棒系统进行全脊柱椎弓根螺钉三维矫形、融合固定技术.对手术后矫形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2h,平均出血1 0130ml(800~2400ml),共置椎弓根螺钉924枚,术后平均Cobb角18.46°.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40个月.平均20.5个月.86例患者中,1例脊髓损伤;25枚螺钉偏位;2例神经根损伤;1例胸膜损伤;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3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躯体失平衡;1例交界性后凸;3例内固定松动;2例假关节形成;1例曲轴现象;2例平腰畸形.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有很多种并发症,正确的诊治方案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腰椎滑脱术后失效翻修初步探讨

    作者:陆建华;张烽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术后失效的原因、翻修对策及疗效.方法:8例腰椎滑脱术后失效翻修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42~71岁,平均54岁.其中椎弓根螺钉断裂6例,椎间融合器塌陷、椎弓根螺钉断裂1例,骨质疏松、内植物松动1例.临床症状有畸形、局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翻修行后路减压、复位,椎体间、后外侧植骨,经椎弓根加粗和(或)加长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翻修术后患者原有症状基本缓解,手术总优良率87.5%.无术后感染并发症,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技术性原因是造成腰椎滑脱术后失效的主要原因.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加椎体间、后外侧植骨融合术不失为有效翻修方法之一,手术操作规范是翻修疗效满意的关键.

  • 腰椎滑脱内固定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作者:刘栋;沈忆新;郝剑

    目的:回顾腰椎滑脱症经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2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65例经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滑脱症病例的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男55例,女110例;年龄15~75岁,平均53.6岁.单节段滑脱161例,双节段滑脱4例.Ⅰ度滑脱150例(90.9%),Ⅱ度滑脱15例(9.1%).结果:165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滑脱节段保持解剖复位,外侧植骨融合好.术中并发症5例次(3.0%),其中硬脊膜撕裂4例次,神经根损伤1例次;术后并发症18例次(10.9%),其中脑脊液漏3例次,切口感染1例次,切1:2血肿2例次,一过性下肢神经症状5例次,内固定失败1例次,植骨不愈合6例次.结论:腰椎滑脱症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的发生与掌握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并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