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脊源性类冠心病机制探讨及手法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俊杰;叶向宇;赵宝力;王红东;刘克新;卢克俭

    目的:探讨脊源性冠心病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67例,男76例,女91例;年龄17~72岁,平均45.36岁.颈椎病病程1周~12年,平均1年3.5个月.合并有冠心病病程1周~11年.单纯颈椎病引起冠心病症状者45例,单纯胸椎病变引起冠心病症状者33例,其余89例为颈椎及胸椎病变同时引起冠心病症状者.检查颈椎棘突偏歪情况:134例中C2偏歪者3例,C3偏歪者8例,C4偏歪者38例,C5偏歪者19例,C6偏歪者3例,C2、C5同时偏歪1例,C3、C4同时偏歪9例,C3、C5同时偏歪13例,C4、C5同时偏歪31例,C3、C6同时偏歪3例,另有6例无明显棘突偏歪.胸椎背部触诊122例中T1出现改变者6例,T2出现改变22例,T3出现改变41例,T4出现改变72例,T5出现改变40例.本组患者同时接受颈、胸椎手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自拟疗效标准,本组167例中,治愈63例,好转10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6%.结论:颈、胸椎病变可以导致类冠心病症状的出现,手法治疗疗效肯定.

  • 两种物理疗法对颈肩综合征222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秀芹;郑朱喜;盛敏

    目的:评价物理疗法对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4例,男21例,女93例;年龄41~68岁,平均54.21岁.对照组108例,男20例,女88例;年龄37~69岁,平均54.70岁.治疗组采用温热理疗床治疗8周,对照组采用场效应治疗仪并配合无针针灸按摩仪治疗8周.分别在筛选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8、36、48 d(治疗结束时)各观察记录1次,对比两组对脊柱周围软组织压痛、颈部活动度、颈部体征变化的改善.结果:两组颈部及脊柱周围软组织压痛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颈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活动度加大(P<0.05).结论:物理疗法对颈肩综合征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

  • 理疗床治疗脊柱源性腰腿痛的病例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乔晋琳;刘灿坤;陈裔英;沈红星

    目的:应用物理疗法治疗脊柱源性腰腿痛,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方法:237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9例,男24例,女95例;平均年龄53.85岁.对照组118例,男20例,女98例;平均年龄54.00岁.治疗组采用温热理疗床治疗,对照组采用场效应治疗仪配合无针针灸按摩仪治疗,2组均接受8个疗程治疗,每个疗程7 d,期间休息1d.分别在筛选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8、36、48 d(治疗结束时)各观察记录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脊柱两侧软组织压痛、胸腰段屈曲度及腰腿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腰腿痛症状、脊柱两侧软组织压痛及胸腰段屈曲度均有改善(P<0.05).两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上述症状与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物理疗法,恢复脊柱周围软组织生理平衡能有效治疗脊柱源性腰腿痛.

  • 远红外热像仪检测胶原酶盘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作者:方镇洙;柳硕柱

    目的:探讨用远红外热像技术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盘外注射胶原酶的疗效.方法:120例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80例,女40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注射前后用远红外热像仪(digital infrared thermographic imaging,DITI)检测双侧下肢温度差(△T)及分析热型图特点,并与常规疗效评价标准及放射线影像学(椎管造影、CT、MRI)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DITI检测热像△T值增减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成反比,DITI与临床症状符合率为88%;放射线影像学诊断符合率分别是椎管造影85%、CT 84%、MRI 86%,平均DITI敏感率为85.75%.结论:放射线影像技术准确地反映椎间盘突出病理结构情况,而远红外热像技术客观地反映椎间盘突出刺激靶神经根生理功能情况,两种技术均可从不同的角度评定疗效.

  • 按摩足太阳膀胱经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张秀芬;俞杰;权伍成;李石良;乔晋琳;曾贵刚

    目的:探讨温热、按摩、挤压足太阳膀胱经对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受试者222例,其中治疗组113例,男20例,女93例;年龄41~68岁,平均53.6岁;病程6 d~30年;采用温热理疗床治疗.对照组109例,男21例,女88例;年龄37~69岁,平均54.4岁;病程4 d~31年;以场效应治疗仪配合无针针灸按摩仪进行治疗.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积分法比较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的差异.结果:222例经过3个月治疗随访,两种治疗方法对于缓解颈项痛、上肢痛、头痛、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度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在改善颈部活动度、缓解枕下及椎周软组织压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热理疗床通过连续按摩、挤压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相应腧穴,具有温经通络、解痉止痛的作用.

  • L5S1椎体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胡永胜;沙吾提江;马原

    目的:对L5S1椎体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组L5S1椎体结核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32.5岁.5例采用前路倒"八"字切口病灶清除手术,3例采用前路倒"八"字切口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手术,1例采用在CT引导下对病灶穿刺,经皮置管将抗结核药物局部灌洗及化疗,2例仅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保守治疗.结果:本组1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7年,平均18个月,抗痨治疗1~1.5年,患者全部治愈.8例腰部疼痛症状有明显减轻或消失,3例腰部仍有不同程度疼痛不适症状.3例自体髂骨植骨均愈合,融合时间平均5.2个月,但髂骨取骨处感到轻微疼痛不适,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对于L5S1椎体结核完善详细的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前路病灶清除或自体髂骨植骨对L5S1椎体结核的治疗效果肯定.

  • 颈部软组织状态对颈源性高血压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石良;杨光;张永旺;章瑛;张秀芬;乔晋琳;董福慧

    目的:探讨颈部软组织状态的改变对颈源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分组方法.治疗组107例,男32例,女75例;年龄40~69岁,平均56.89岁.对照组109例,男28例,女81例;年龄44~73岁,平均56.36岁.治疗组使用温热理疗床,以温热理疗头自受试者颈根部至脊椎T2部位沿两侧颈肌进行连续的上、下滚动按摩10 min;对照组使用场效应治疗仪与无针针灸按摩仪在肾俞、风池、曲池、外关、阳陵泉等穴位进行治疗.两组均为每日治疗1次,连续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无明显改变;两组颈部软组织压痛、颈部活动度及临床症状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单纯改变颈部软组织状态不足以对高血压产生直接的治疗作用,但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理疗床和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观察

    作者:郑朱喜;董福慧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45~64岁;对照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45~62岁.治疗组采用温热理疗床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疗4周.分别在筛选期(治疗前)及治疗后14、28 d(治疗结束时)各观察记录1次,对比两组肩部疼痛症状、肩关节功能及症状疗效的改善.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肩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P<0.05);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内旋活动角度均有明显增大(P<0.05).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4例,有效25例,无效7例;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于治疗组.结论:理疗床和手法对肩关节周围炎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功能障碍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

  • 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桑志成;董福慧

    目的:观察与评价两种物理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27~65岁,平均50.80岁.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3~60岁,平均41.37岁.治疗组采用温热理疗床治疗6周.对照组采用腹部推拿手法治疗6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咽痛,颈部僵直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肌肉疼痛,多发性关节疼痛,反复头痛,睡眠紊乱,劳累后肌痛等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疗效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于治疗组.结论:物理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

  • 刺激背腧穴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章瑛;董福慧

    目的:探讨刺激背腧穴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男60例,女120例,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87例).治疗组采用温热理疗床,对照组选用场效应治疗仪配合无针针灸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神疲乏力、咽干口燥、夜尿频多,腰膝酸冷、手足畏寒)和血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治疗组的神疲乏力、咽干口燥、夜尿频多改善明显(P<0.05);而腰膝酸冷、手足畏寒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餐后血糖变化: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刺激背腧穴能减轻Ⅱ型糖尿病的单项症状,降低餐后血糖,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是有效的.

  • 颈前路椎体间不同融合固定手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毕大卫;郑琦;费骏;刘耀升;余涌杰;朱元;刘俊生;祖罡;莫斌

    目的:探讨3种不同颈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83例颈前路手术,男38例,女45例;年龄48~86岁,平均69岁.高融合椎间隙为C3,4,低为C7T1;单节段固定48例,双节段固定26例,3节段固定9例;椎体间自体植骨(Robingson植骨)融合固定(A组)46例,椎体间钛网植骨融合固定(Pyramesh)(B组)21例,颈椎间植骨融合器(BAK)固定(C组)16例.结果:83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术后JOA评分12~17分,平均16.1分,在5个月内评分不断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骨性愈合时间13~18周.结论:Robingson植骨对颈椎稳定性和骨性融合较可靠,但有增加手术切口和可能发生取骨区并发症的缺点,BAK椎体间融合固定手术的技术要求高,易发生融合器内陷椎间隙高度丢失,Pyramesh融合手术无前者缺陷,不但颈椎稳定性和骨性融合可靠,且手术适应证更广,操作安全简单,但经济费用较高.

  • 应用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35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新洁;徐占民

    自2004年3月-2005年4月应用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3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35例,其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35~70岁,平均56.7岁;病程1~8年,平均3.6年.其中有外伤史者8例.临床表现:①头痛症状多偏于一侧,可放散到同侧颈部、额部或眼周.

  • 经椎弓根后路内固定系统的临床运用

    作者:陈胜;张维;张强

    1995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经椎弓根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并退行性腰椎不稳、腰椎骨折、腰椎结核、肿瘤破坏致腰椎不稳共93例,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郭家斌;陈贵月;刘雪平;王鑫;刘辉;王学军;宁新创;程真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1]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常与椎间盘突出并钙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骨化等难鉴别.本院自2000年6月-2006年5月共手术治疗16例患者,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改良术式的临床应用

    作者:蔡军;倪家骧;孙海燕;武百山

    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镇痛术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慢性疼痛治疗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对于那些病程长、病情顽固的中老年患者,这种术式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作为一项微创手术,对手术的精度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这种手术术式进行了部分改良,报告如下.

  • 反复发作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张三斌;杨国庆;龚智贵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多见,部分患者因畏惧手术或经济妹拮据,未能及时规范治疗,致使病情反复发作,周而复始.我院自2000-2005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发作3年以上病例152例,经保守或手术治疗,疗效良好.现就治疗方法选择进行探讨.

  • 温热理疗治疗颈腰综合征235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禄堂

    目的:探讨温热理疗床治疗颈腰综合征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235例颈腰综合征患者,男47例,女188例;年龄35~65岁,平均48.5岁.采用温热理疗床先后在自动及手动模式下分别治疗20 min,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期间休息1 d,治疗6个疗程.结果:优52例,良101例,可65例,差17例.结论:温热理疗床治疗颈腰综合征的早期,无明显神经根、脊髓和马尾神经刺激和受压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 健康人群脊柱应力状态研究

    作者:王立东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棘突偏歪同时棘突旁压痛不对称的发生率,分析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别组棘突偏歪同时棘突旁压痛不对称发生率的差别.方法:对500例被调查者棘突偏歪合并棘突旁压痛进行检查,其中男268例,女232例;年龄26~54岁,平均39.6岁.按不同年龄段分组,26~34岁178例,35~44岁185例,45~54岁137例.采用三指触诊法结合棘突两侧压痛对比的方法.结果:被调查的500例均可查到棘突偏歪并棘突两侧压痛不对称,发生率100%.棘突偏歪合并棘突两侧压痛不对称发生的节段、数量、方向各不相同.不同年龄组棘突偏歪并棘突两侧压痛不对称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棘突偏歪并棘突两侧压痛不对称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被凋查人群脊柱两侧应力均不对称,脊柱应力不对称的节段、数量、方向有较大差异.不同年龄组脊柱两侧应力不对称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女性脊柱应力不对称明显高于男性.

  • 腰神经根受压变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庞清江;廖建中;方煌

    目的:探讨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变性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关系.方法:SD大鼠50只,参照Kawakami方法,显露左右侧L4-L6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左侧用4/0肠线于背根神经节头侧端结扎神经根(两道打两个结),线与神经根相距3 mm;自身右侧相应神经根作为对照.术后1、2、4、8、12周,分别取L4-L6神经根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借助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GF-β1表达程度.结果:术后1周神经根TGF-β1开始表达,术后2周趋明显,术后4周达高峰,其表达与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形成过程相一致.结论:TGF-β1参与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化形成过程,合理调控TGF-β1表达有望减轻受压神经根粘连、变性的程度.

  • 正常人自然行走负重步态遥测分析

    作者:钟红刚;徐社教;王萱;王德龙;王永志;张万强;董福慧

    目的:定量研究正常人群自然行走过程脊柱及四肢运动的平衡和协调性质,建立脊柱与四肢损伤诊疗的新方法和提供正常步态基础数据.方法:13例受试者,男7例,女6例;年龄25~58岁,平均(37.5±12.3)岁;均为健康人.采用刚性测力板挠性连接的步态鞋(专利号:ZL 200520142238.4),通过2.4GHz频段跳频通讯多路遥测,获得正常人自然行走过程中左右两足负重力-时间关系曲线,并分析前足和后足负重力-时间积分百分率等参数.结果:得到13例正常负重步态测试结果.将各部位负重力-时间关系曲线对时间积分,得到负重时间积分值.左后足负重时间积分占总负重时间积分百分率23.78%±2.38%,左前足负重时间积分百分率26.88%±2.93%;右后足负重时间积分占总负重时间积分百分率22.04%±3.54%,右前足负重时间积分百分率27.09%±2.79%;左足负重时间积分占总负重时间积分百分率50.70%±2.33%,右足负重时间积分占总负重时间积分百分率49.20%±2.33%.结论:正常人负重步态左右侧平衡及前脚掌和后跟负重协调.所述各项参数对不同正常个体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所述负重步态遥测分析设备和方法简便实用,在运动系统科研和临床诊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脊柱 四肢 步态 遥测术
  • 单穴电针治愈儿童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报告

    作者:黄仕荣;石印玉

    患儿,女性,11岁,在校学生,从事业余舞蹈练习4年余,发病前曾有反复多次的腰部扭伤史.2006年9月14日复因"跳舞时扭伤致双侧腰腿痛,站立行走困难2周"而就诊.双侧腰腿痛剧烈(VAS疼痛测量尺评分10分),且腿痛重于腰痛,疼痛无明显时间规律性,卧床可稍缓,咳嗽、喷嚏时则加重.患儿身高158 cm,体重40 kg,发育正常,全身情况好.

  • 腰椎及手指痛风性破坏影像学改变1例

    作者:蔡军;倪家骧;王琦;孙海燕

    男性患者,85岁,因"顽固性腰痛、活动受限4年余"入院.入院查体见:患者神清,卧位,翻身活动中度受限,行走时呈疼痛性制动,行走距离不超过10 m,呈"驼背"畸形,脊柱前屈30°,过伸0°,下腰部叩痛.双侧指(趾)间关节及掌指(趾)关节处可见多处不规则隆起的结节,大约1 cm×2 cm,部分结节呈轻度红肿,皮下可见白色团块状物质.

  • 颈性类冠心病研究现状

    作者:李俊杰;赵宝力;叶向宇;王红东;刘克新;卢克俭

    颈椎病变可以引起类冠心病症状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通过回顾我们多年来治疗颈性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结合相关文献检索,对颈性类冠心病发病机制的解剖学基础、生理病理基础等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颈性类冠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法.

  • 经皮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祥文;邵增务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在1986年首次被Choy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在90年代引进我国,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不破坏脊柱稳定性、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采用及广大患者的欢迎.本文就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一综述.

  • 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诱导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陈昱;练克俭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包含脊髓组织原发损伤和一系列组织代谢障碍所致的继发性损伤,其治疗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之一.本文对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作用、诱导因素和防治途径作一综述.1 细胞凋亡在脊髓损伤中的重要作用

  • 整脊疗法为主治疗颈椎病

    作者:苑子乐

    颈椎病是由于颈部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周围神经、血管或脊髓等邻近组织而引起的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笔者采用整脊疗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手法调整脊椎解除腰膝腿足疼痛

    作者:雷永平;王遵来;弥颖琪;王永锋

    腰腿膝足疼痛患者临床上比较多见,其病因比较复杂,治疗方法也比较多样:如药物、理疗、小针刀、推拿、针灸、药物导入、熏蒸及各种手术治疗等.通过这些方法的治疗,疼痛得到控制或消失,但是复发率比较高,往往在短时间内复发甚至比初发更重,使患者烦燥、苦恼.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三多"侧旋转调整法,"三多"即多靶点、多部位、多关节.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手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作者:郝学茂;张志伟;王钲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方法治疗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56例,男22例,女34例;年龄19~65岁,平均46岁.采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19~60岁,平均44岁,采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8岁,采用单纯牵引治疗.对两组病例的头痛程度、压痛程度、治疗效果进行观测对比,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机制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头痛程度、压痛程度、治疗效果各项观测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按照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指导原则的疗效判定标准评定.实验组:临床痊愈22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临床痊愈13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8.6%.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偏头痛疗效显著,治疗机制科学,方法简捷,易于推广.

  • 亚健康与脊柱相关疾病

    作者:蔡静怡;李金学;李世君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生活条件和疾病谱的改变,对亚健康状态与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已逐渐引起现代医学界的关注,正确认识亚健康状态与脊柱相关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表现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本质及其相关性.本文在解析亚健康与脊柱相关疾病发病因素和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亚健康与脊柱相关疾病的内在联系,探讨早期干预亚健康状态对防治脊柱相关疾病的重要性.

  • 脊柱应力异常与部分相关病症调查分析

    作者:王立东

    临床实践证实,脊柱应力异常不仅可以脊柱应力异常不仅可引起疼痛、麻木和运动障碍等脊神经病症,还可引起神经、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等许多内脏病症,如:头痛、头晕、血压波动、胸闷气短、胸痛、心律失常、胃痛、胃胀、胁肋痛、腹痛、腹泻等几十种病症[1-2].但由于该类疾病的病因与发病规律比较复杂,客观指标少,难以量化,在诊断与治疗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是凭借医生的经验,有经验的医生,往往可以通过触诊,了解脊柱应力状态,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脊柱相关疾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作者:董福慧

    脊柱相关疾病是在中医脏腑、表里和气血经络相关的理论基础上,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总结,运用现代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力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进行研究的一类疾病,是从脊柱力学观点出发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一门科学.

  • 帕金森病误诊为颈椎病原因分析

    作者:何本祥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由于其好发年龄与颈椎病相同,早期临床表现酷似颈椎病,且患者首诊大多在骨科门诊就诊,因此骨科医师容易将其误诊为颈椎病.现将近5年来初诊为颈椎病,后确诊为PD或PD联合颈椎病的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减少误诊.

  • 脊髓急性水肿灶误诊为软化灶1例报告

    作者:刘益善;郭伟

    患者,男,53岁,因间断性颈部不适伴左上肢及左下肢麻木无力20 d于2006年4月23日入院.患者于20 d前乘车长途颠簸后出现颈部疼痛不适,头晕、恶心,无呕吐,双肩部酸痛,呈间断性发作,逐渐出现左上肢及左下肢麻木无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在当地医院检查MRI发现:C4,5,C6,7椎间盘突出伴C4,5水平椎管狭窄,脊髓见点片状长T2信号(见图1).

  • 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家兔血清CK和LDH含量观察

    作者:武震;刘晓化;张军;唐东昕;孙树椿

    研究证实,肌肉损伤或慢性疼痛可以引起血清中一些与骨骼肌有关的酶的变化,这种酶活力的变化可以作为骨骼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及细胞损伤的标志[1-2].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可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和骨骼肌微细损伤及适应与恢复的敏感生化指标[3].乳酸脱氢酶(LDH)广泛存在于各组织器官中.

  • 脊柱活动度测量仪的研制及应用

    作者:王德龙

    脊柱活动度对于脊柱相关疾病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无论对于医生还是患者,脊柱活动度的量化都是一个可比较的数值,既可以表述患者的患病状况、分型类别,也可以说明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证明治疗的效果.1 脊柱活动度测量仪的设计制作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