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脑血管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脑血管病(电子版)

中华脑血管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뇌혈관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1-9131/R
  • 国内刊号: 王峰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nxgbzz.yiigle.com
  • 曾用名: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颅内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应用

    作者:孙军;巴华君;陆川;陈献东;陈茂华;蔡建勇;林建虎;林震旦;林群

    目的 评价颅内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应用的操控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颅内支架治疗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5枚支架均成功释放,所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获致密栓塞21例,瘤颈残留8例,瘤体显影4例.获脑血管造影随访,共12例,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颅内支架应用于栓塞颅内动脉瘤过程中,操作性好,在保持载瘤动脉通畅的情况下,提高动脉瘤的治愈率,有效安全性高.

  • 支架置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相关血管形态改变

    作者:吴永发;黄清海;刘建民;许奕;洪波

    目的 血流动力学因素和颅内动脉瘤的转归密切相关,血流动力学因素和血管形态相互影响.研究支架置入对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血管形态改变,探讨支架相关血管形态变化对血流动力学因素和动脉瘤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间采用支架辅助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DSA资料.在支架置入前后的二维影像上,分别测量载瘤动脉流入段与流出段中轴线夹角,计算角度变化.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33例患者中在支架植入后均有明显的载瘤动脉几何形态学改变,支架相关血管角度增加5.5°~56.4°平均(20.7°±9.56°).结论 支架植入可以明显改变载瘤动脉形态,可能通过降低载瘤动脉曲率使局部血流动力学趋向生理水平,进而提高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

  • 头颅CT灌注成像对烟雾病行间接血流重建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戴冬伟;赵文元;许奕;洪波;黄清海;方亦斌;刘建民

    目的 研究探讨头颅CT灌注成像(CTP)技术对缺血型或出血型烟雾病(MMD)患者行间接血流重建术(indirect revascularisation)的总体疗效评价.方法 47例缺血性或出血卒中起病并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MMD患者,采用颅骨多点钻孔术(MBHT)、脑-颞肌贴敷术(EMS)、脑-颞肌-动脉贴敷术(EDAMS)、脑-硬脑膜-动脉贴敷术行间接血流重建术.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分别行头颅CT灌注成像检查,分别对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查分析,并对手术前后及随访的CBF、CBV、TT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MD患者术前与术后早期(1周)CTP各参数比较,额颞叶CBF、CBV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T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CTP与术后1周比较,额、颞叶rTTP、rCB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缺血型MMD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CT灌注成像作为一项快速简便的脑血流状况的检测技术,能反映脑微循环信息的功能成像,尤其是其TTP等时间参数对区分缺血程度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能显示早期细微的缺血变化,MMD间接血流重建术后侧支血管的形成和脑血流的改善远早于造影上新生血管的形成,可以解释间接血流重建术后早期在造影可见的吻合血管出现之前就出现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该检查有助于判断MMD脑缺血的部位和程度、选择手术侧别和手术方式,更为了解间接血流重建术后缺血程度是否改善提供较客观的评判依据.

  • 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豫娟;杨鹏飞;黄清海;邹超;陈洪高;刘建民

    目的 探讨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技术治疗的3例患者共3枚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多个关键词对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总结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有2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1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3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未发生手术相关永久并发症;7~12个月的临床随访,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临床症状加重.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共得到1篇相关文献,报道了1例患者采用了血管内治疗技术,未发生任何技术相关永久并发症.结论 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与颈内动脉闭塞关系密切,其血管内治疗技术上是可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于大宗病例的进一步评价.

  • 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作者:许璟;李吻;陈贤谊;将定尧;张建民

    目的 探讨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栓塞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意愿和病情情况,22例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别采用弹簧圈闭塞近端椎动脉1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15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5例(其中两个以上支架叠加4例),单纯双支架治疗1例.术后腰大池引流血性脑脊液,防治脑血管痉挛.结果 栓塞成功100%,无术中出血.1例有术后早期非动脉瘤性出血,2例有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1例高龄Ⅳ级患者放弃治疗出院.随访3~18个月,无再出血,无脑梗死.20例恢复良好,1例遗有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影像随访14例,3例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消失.11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的无再通,对侧椎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瘤不显影.结论 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应该尽早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介入方法 安全有效,应优先考虑保留载瘤动脉的治疗方式.

  • 血管内栓塞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和术前影像学评估

    作者:陆川;陈献东;蔡建勇;陈茂华;巴华君;林建虎

    目的 总结46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探讨术前影像学分析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经血管内途径,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治疗,术中8例患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动脉瘤栓塞,2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结果 本组46例患者中,32例栓塞程度>95%,11例栓塞程度95%,2例栓塞程度90%,1例栓塞程度约80%.4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功能缺失.1例患者术后一侧大脑前动脉栓塞,1例术后呈植物生存状态.术后死亡2例.结论 通过术前的影像学评估分析来指导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避免了盲目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本组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动脉瘤效果满意.

  • 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干预颅内动脉瘤的时机探讨

    作者:白卫星;薛绛宇;赵同源;李天晓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患者介入手术干预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性SSAH患者178例,病情严重程度按Hunt-Hess分级法,将手术干预时间分为A组(≤3d),B组(3~14d)和C组(>14d),分析术前分级,手术时间、年龄、动脉瘤部位及栓塞方式等因素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感染、术中血栓形成、动脉夹层、栓子事件以及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等)的联系.结果 Hunt-Hess4级、辅助栓塞和非Willis环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高于分级更轻的患者;年龄、性别和介入手术干预时间不对并发症的发生构成影响.结论 介入干预颅内动脉瘤SSAH,条件许可时应及早进行.需特别重视需要应用辅助栓塞技术的病例以及Willis环以外的颅内动脉瘤,应对并发症.

  • 烟雾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吴一娜;宋超;赵文元;刘建民

    烟雾病(MMD)是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其属支进行性狭窄、闭塞及脑底出现异常扩张侧枝循环网所致的脑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此病发病年龄呈双峰型.成年患者经常表现为出血症状,而儿童多表现为短暂缺血发作或中风.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通过增加皮质血供来预防脑缺血损伤.本文就MMD的流行病特征、病因、病理及临床诊治方面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慢性血管源性脑缺血动物模型

    作者:伍强军;赵文元;刘建民

    慢性血管源性脑缺血疾病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该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有大鼠模型、小鼠模型和兔模型,可以用于低灌注所致慢性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学习记忆力减退以及神经细胞功能改变等的研究.本文综述上述模型的制作方法,分析这些制作方法 和模型的优缺点,并介绍慢性血管源性脑缺血的检测方法,探讨了各模型在临床慢性血管源性脑缺血疾病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脑缺血 动物模型
  • 核心蛋白多糖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徐远志;杨志刚;黄清海;洪波

    缺血性卒中(IS)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其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核心蛋白聚糖(DCN)是一种细胞外基质成份,大量研究发现DCN可以起到抗炎、抑制肿瘤生长、抗脏器纤维化等作用,近年来已成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从IS的早期和晚期两个方面阐述DCN通过抗MMPs家族、上调内皮细胞p21和p27(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表达及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等机制进而发挥抗炎、稳定粥样硬化斑块、调节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的脑保护作用.

  • 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断裂再狭窄一例

    作者:邹超;徐锦瑜;黄清海;杨鹏飞;刘建民

    患者男,58岁,因"基底动脉及左侧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后16个月"入院.2009年8月10日16时患者在安静状态下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2h后症状基本消失,仍感轻微头晕不适.2009年8月12日22时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言语含糊、复视、行走不稳伴左侧肢体无力,无抽搐大小便失禁,无声音嘶哑,无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 样本含量估计与检验效能分析(一)

    作者:胡良平;周诗国;关雪

    在2010年第6期的讲座中,我们介绍了试验设计的重复和均衡原则.重复原则关键在于正确估计样本含量,即指实验中拟包括的各组内重复实验次数之和.说到样本含量,我们不得不提到检验效能,正确估计样本含量的目的在于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的同时,提高检验效能(即假设检验能发现客观上存在的差别的能力);反之,若检验效能偏低,说明样本含量不足.本期我们将详细阐述样本含量估计和检验效能分析两方面的问题.

中华脑血管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4 01 0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