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电子版)杂志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电子版)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rain Diseases and Rehabilitatin(Electronic Edition)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2095-123X
  • 国内刊号: 11-9309/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6-37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初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超声造影变化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作者:李斯颖;林永强;刘子凡;许治强;宋雪文;梁伟翔;梁艳玲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初发脑梗死颈动脉彩色超声造影变化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2例,使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进行简单随机化分组,脑梗死患者发病1个月内服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20 mg/d,32例;大剂量组:40 mg/d,30例,之后两组均维持剂量20 mg/d至6个月.根据英国牛津郡社区率中项目(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腔隙性梗死(16例)、完全前循环梗死(15例)、部分前循环(16例)和后循环梗死(15例)4个亚组,应用超声造影观察患者发病时及6个月后的颈动脉病变情况,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了解梗死后1、3及6个月患者的功能状态,使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发病时及梗死6个月后超声造影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右侧 =-0.627,P >0.05;t 左侧 =0.305,P >0.05);梗死后1、3个月的NIHSS差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514,P >0.05;t =1.468,P >0.05);梗死后6个月大剂量组NIHSS差值低于小剂组( t =2.008,P =0.049).结论 脑梗死发病1个月内服用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较长时间(6个月)时可改善脑梗死预后,但颈动脉彩色超声造影未能同时反映该临床变化.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和颅脑MRI表现分析

    作者:李文杰;王晓平

    目的 观察15例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的脑诱发电位、颅脑MRI改变.方法 对15例WD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对15例WD患者进行颅脑MRI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15例WD患者中,12例BAEP异常,临床有明显神经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Ⅲ、Ⅴ波波峰潜伏期(PL),Ⅲ~Ⅴ、Ⅰ~Ⅴ波峰间期(IPL)延长,临床无神经症状或症状较轻者,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Ⅰ、Ⅲ波PL,Ⅰ~Ⅲ波IPL延长;10例VEP异常,主要表现为P100 PL延长,其中3例为临床无明显神经症状者;12例SEP异常,主要表现为N20、P40 PL、N13-N20 IPL延长.(2)15例WD患者颅脑MRI有9例发现异常,病变分布为:壳核9例(60%),苍白球6例(40%),尾状核5例(33.3%),丘脑3例(20%),脑干4例(26.7%).病灶多表现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在高磁场MRI中部分病例病灶可在T1、T2加权出现高低混杂信号.(3)WD患者脑诱发电位的异常可能发生在临床神经症状及颅脑MRI改变之前.结论 脑诱发电位检查对神经系统症状前或轻症患者及WD脑干病变的诊断可能更具价值.脑诱发电位、颅脑MRI可反映脑部损害程度,二者与临床表现三者相结合可能提高WD的早期诊断率.

  • 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立芬;李遵清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为开展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于2010年12月在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系统治疗而痊愈出院的1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4例)和对照组(76例).干预组实施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自我管理模式,不给予任何形式的社区医疗护理干预.两组观察干预时间为1年,于干预前和干预第3、6、9、12个月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以及恶化率及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1)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PANSS、ADL、SDSS、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 = 0.32、0.88、0.21、0.30,P 均>0.05);(2)干预第12个月末,干预组PANSS总分(55.28±6.37)分、ADL总分(16.22±2.91)分、SDSS总分(4.38±0.71)分,恶化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6.67%和13.1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5.46±9.85)分、(21.53±3.84)分、(5.76±0.58)分、60.53%、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7.83、9.91、13.38,χ 2=32.75、19.76,P 均<0.01),干预组GQOLI-74评分(13.76±3.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83±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9.49,P <0.01);(3)干预组PANSS、ADL、SDSS和GQOLI-74等各量表干预差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8.23、2.98、5.48、9.83,P 均<0.01).结论 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管理模式能够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改善社会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

  •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

    作者:高会全;马学真;董桂芝;杜朝晖;梁晓玲;高才华;张岩;彭辉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联合放疗在乳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和威海四零四医院肿瘤中心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32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14例经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18例经其他化疗药物联合放疗治疗,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和毒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9个月,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组和放疗联合其他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64%和6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86个月和11.67个月,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 χ 2=0.020,P >0.05),生存期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 =0.081).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折制轻于其他药物联合放疗组( χ 2=4.773、4.114,P 均<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t =7.403,P <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乳腺癌脑转移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其他药物联合放疗方案轻.

  • 基线CT灌注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延迟性缺血的研究

    作者:吴楠;陈伟建;王殊;童秋云;林怡;张辉;郭翔

    目的 探讨基线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age,SAH)延迟性缺血(delay cerebral ischemia,DCI)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54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基线和1周后CTP.计算优势出血侧与对侧各参数比值,即相对血容量(rCBV)、相对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感兴趣区(ROI)选基底节为中心的两层大脑前动脉分布区(ACA区)、中动脉分布区(MCA区)、后动脉分布区(PCA区)、基底节区及前、后分水岭区.结合复查CTP、CT平扫及神经功能临床评估确定DCI组和无DCI组,对两组基线、复查CTP分别行两样本 t 检验;对DCI组两次CTP行配对 t 检验;基线rCBF分为≤0.75、0.75<rCBF<0.85、≥0.85组,用χ 2检验分析组间DCI发生率差异,运用SPSS 16.0软件,P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运用MedCalc 9.6 2.0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DCI的理想基线rCBF、rMTT、rCBV值.结果 18例(18/54,33.3%)发生DCI,基线CTP比较,DCI组、无DCI组平均rCBF分别为0.78和1.01( t =6.63,P <0.01),rCBV分别为0.90和1.01( t =4.43,P <0.01),rMTT分别为1.24和0.96( t =5.29,P <0.01).DCI组复查较基线rCBF减低( t =3.18,P < 0.05)、rCBV减低( t =2.83,P <0.05)、rMTT无统计学差异( t =0.99,P =0.38).不同基线rCBF水平DCI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 χ 2=38.00,P <0.05).ROC分析:理想基线rCBF为0.84,预测DC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87.5%、90.62%,曲线下面积(AUC)为0.945(95% CI:0.824~0.992);rMTT为1.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00%、84.37%,AUC为0.844(95% CI:0.694~0.939);rCBV为0.9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00%、71.87%,AUC为0.781(95% CI:0.622~0.896).结论 在基线期采用CTP可以对存在DCI高风险的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早期识别.

  •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分型与双干型血管分支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殊;陈伟建;李瑞;段玉霞;童秋云;吴楠;林怡;郭翔;张辉

    目的 颅内动脉瘤(IA)好发于血管分叉部,提示血管形态学因素与IA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回顾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IA病例,探讨MCA分叉部IA分型与其分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头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诊断为MCA分叉部I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选取双干型MCA分叉部单发IA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证实者,符合条件的病例共64例66个IA(其中2例为双侧MCA分叉部IA).根据瘤颈的位置将分叉部IA分为经典型(C型)和偏侧型(D型).通过MSCTA后处理图像对IA进行分型,测量患侧MCA两分支起始处的管径、两侧分叉角及两分支间夹角,并计算两分支管径比及两侧分叉角比.将两型IA的分支管径比、两侧分叉角比及两分支间夹角的数值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 66个 IA中30个为C型IA,36个为D型IA.C型组:分支管径比平均值为1.33±0.35,两侧分叉角比平均值为1.28±0.28,分支夹角平均值为141.70°±19.91°,D型上述参数对应值为1.69±0.41、1.59±0.34、144.17°±18.00°.根据统计结果,两型IA的分支管径比、两侧分叉角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t =-3.856,P <0.001;t =-3.953,P <0.001),两分支间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529,P =0.599).D型组所有IA均发生于分叉角较小侧,且绝大部分发生于较细分支起始端(35/36).结论 MCA分叉部血管形态影响分叉部IA的生长部位.MCA分叉部IA中D型更为多见,当分叉部两分支管径及两侧分叉角相差较小时,倾向于发生C型IA,反之则多发生D型IA,并且D型IA倾向于发生在较小分支侧及较小分叉角侧.

  • B细胞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刘斌;王仕超;杨晓萍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本病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并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受损.

  • 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在脑脊液流体动力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作者:尚国松;范涛

    脑脊液主要是由脑室内的脉络组织分泌,自两侧脑室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再通过中脑导水管至第四脑室,由第四脑室下端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腔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透入到上矢状窦内,再回流入血液,脑脊液的产生和吸入保持动态平衡 [1].由于脑脊液流速较慢,流向不定且流动方式复杂,致使人们对其流体动力学研究多停留于实验动物学和有创性检查(颅内压监测、核素脑池造影等)等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cine 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C-MR)对慢速流体的敏感性及无创性,展开了对脑脊液流体动力学的研究.

  • 脑血流频谱原理分析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阮利江;黄伟

    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诊断中,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除了要观察血流速度、血流转流、侧支循环、血流方向和血管杂音等之外,还要特别注意频谱形态的变化,它经常包含着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分析频谱形态的改变及其形成原理,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脑血管病变的机制.

  • 替莫唑胺对胶质瘤U251干细胞liv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李根华;郭强;韩光魁;杨冬旭;冯嵩;于喜贞;颜世清;靳峰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TMZ)对胶质瘤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liv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使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培养胶质瘤U251干细胞,使用不同药物浓度(0、25、50、100、200、400 μmol/L)的TMZ在不同时间点(24 h、48 h、72 h)干预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RT-PCR技术测定TMZ干预前后livin和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CCK-8检测TMZ干预后细胞增殖变化趋势.结果 U251干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低于U251细胞.U251干细胞livin及TNF-α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U251细胞(livin mRNA:t =11.206,P =0.000;TNF-α mRNA:t =16.462,P <0.05),相同时间不同浓度TMZ能抑制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livin基因的表达,并随着TMZ浓度增加,抑制效应增强(U251细胞:t =-8.899、-19.049、-28.280、-29.651、-32.459,P 均<0.05;U251干细胞:t =-15.899、-24.180、-25.652、-43.395、-43,128,P 均<0.05);相同干预时间内低浓度的TMZ诱导TNF-α表达增多(U251细胞:t =10.134、14.428、7.873,P 均<0.05;U251干细胞:t = 4.292,P <0.05),但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诱导作用降低,TNF-α表达量降低(U251细胞:t = -8.958,-22.488,P 均<0.05;U251干细胞:t =-11.006、-11.145、-11.596,P =0.000).400 μmol/L TM2干预下,随着干预时间延长,TMZ对U251及其干细胞的中livin基因表达抑制加强(U251细胞:t = -21.406 、-25.825、-25.964,P =0.000;U251干细胞:t =-18.238、-21.441、-22.886,P =0.000),而TNF-α mRNA表达抑制作用减弱(U251细胞 t =-26.924、-20.677、-14.253,P =0.000,U251干细胞:t =-47.291、-20.204、-18.394,P =0.000),表达量呈现增加趋势.结论 TMZ能降低livin和TNF-α mRNA的表达,启动抗凋亡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增殖;但TMZ降低胶质瘤U251细胞livin和TNF-α mRNA的表达量比胶质瘤干细胞低,表现为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程度远强于U251干细胞,这可能是肿瘤耐药的机制.

  • 纳米粒介导ROCK-Ⅱ-siRNA基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体内研究

    作者:温小军;刘云云;胡竞扬;刘中霖

    目的 探讨海马内注射PEG-PEI/ROCK-Ⅱ-siRNA纳米复合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SAMP8)学习、记忆、认知及海马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的影响.方法 6月龄SAMP8 15只小鼠分为治疗组(8只)及阴性对照组(7只),另选5只SAMPR1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给予PEG-PEI/ROCK-Ⅱ-siRNA,N/P=50、阴性对照组给予PEG-PEI/ROCK-Ⅱ-Scr,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均为海马注射,3 d给药1次,给药5次.30 d后各组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hAT的表达.结果 PEG-PEI/ROCK-Ⅱ-siRNA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定位航行试验潜伏期显著缩短[第1天:(37.02±3.30)s vs.(40.68±3.59)s,t =2.77,P <0.01;第3天(23.00±2.70)s vs.(31.35±1.80)s,t =3.35,P <0.01],穿越目的 象限区域次数明显增加(4.50±1.68 vs.2.41±0.76,t =1.97,P =0.096),目的 象限停留距离比值(0.66±0.25 vs.0.34±0.05,t =2.49,P <0.05)及时间比值(0.57±0.13 vs.0.30±0.04,t =3.95,P <0.01)都较阴性对照组提高,海马组织ChAT活性也增加(CA1区阳性率0.32±0.08 vs.0.17±0.01,t =25.21,P <0.01;CA3区阳性率 0.32± 0.02 vs.0.16±0.01,t =17.91,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orris水迷宫结果及海马组织ChAT活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脑内注射PEG-PEI/ROCK-Ⅱ-siRNA纳米复合物能提高SAMP8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这种作用可能通过增加海马组织ChAT含量而得以实现.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新技术

    作者:穆士卿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文献报道,成人尸检颅内动脉瘤的阳性率达1%~8%;临床上颅内动脉瘤的破裂率约为 9/100 000 ,占脑血管意外中的第三位,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r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SAH发生后早期的死亡率可达40%,再次出血死亡率可高达 60%~ 70% [1-2],出血所造成的脑血管痉挛可引发严重的后遗症,如颅神经麻痹、偏瘫、失语、植物生存状态等,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随着各种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宗病例研究表明 [3],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方法,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6%左右.但是,宽颈动脉瘤中只有15%可获完全闭塞,远远低于窄颈的颅内动脉瘤 [4].目前球囊辅助技术、双微导管技术、支架辅助技术及密网支架技术等使复杂颅内动脉瘤如宽颈、梭形及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迈上了新台阶.

  • 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术防治脑卒中

    作者:马翊竑;李峰;张海东

    目前,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术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totid endarterectomy,CEA)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易等优点,提供了一种可替代血管外科手术的新选择,但疗效尚待确认,减少并发症的方法仍在不断探索中.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2017 01 02
2016 01 02 0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