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内科

中华内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중화내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78-1426
  • 国内刊号: 11-2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emedicine.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海燕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功能及反流特点

    作者:高岩;尚占民;黄皖农;郝建宇

    目的 通过对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行高分辨食管内压力-阻抗联合测定(MII-HRM)及24h联合多通道腔内阻抗-pH( MII-pH)监测的结果分析,探讨此类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及胃食管反流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0年3-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19例GERD伴慢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II-HRM及24 h MII-pH监测系统测定上食管括约肌(UES)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蠕动功能、对液体和黏液性物质的传输功能、立位及卧位酸及非酸反流的次数、近端反流的次数、酸暴露时间、酸清除时间以及食团清除时间.以同期仅表现为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17例GERD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食管运动功能以及胃食管反流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仅表现为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相比,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的UES静息压力明显更低[(122.55 ±60.48)mm Hg比(86.37±41.35) mm Hg(1 mm Hg =0.133 kPa),P<0.05],食管体部异常蠕动的比例更高[(9.47±15.63)%比(22.16±17.45)%,P<0.05],食管体部对液体物质传输能力减低[(88.82±12.23)%比(71.68±23.06)%,P<0.05],卧位时酸及非酸反流次数及卧位近端非酸反流次数明显增多(P<0.05),卧位食团清除时间延长(P<0.05).结论 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GERD发病机制可能与单纯典型GERD不同,其与UES静息压力减低、卧位酸及非酸反流、近端反流的增多以及食管清除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3例临床分析

    作者:朴颖哲;李鹏;刘群;李文良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合理治疗方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3例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患者,其中男10例,女13例,中位年龄50岁.行腰穿检查者18例,检查出瘤细胞者4例.8例行开颅手术切除,15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4例行全颅放疗,6例行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联合化疗,13例行放疗联合化疗.分析其治疗、临床特点与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 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本系列患者中位生存期45.0个月,3年生存率56.5%.Log-Rank检验发现放疗联合化疗组(43.8和30.0个月)与化疗组(39.7和29.7个月)的总生存期及肿瘤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单纯放疗组(25.7和19.8个月,P值均<0.05);放疗联合化疗组的总生存期长于单纯化疗组(P<0.05),2组间肿瘤无进展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病理诊断仍是确诊的金标准,脑脊液检查发现瘤细胞者也可确诊.以全颅放疗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

  • 白塞综合征合并心脏血栓八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玲;葛瑛;刘正印;刘永太;李太生

    目的 通过分析白塞综合征合并心脏血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分析1990年1月至201 1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8例白塞综合征合并心脏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8例白塞综合征合并心脏血栓的患者占同期住院白塞综合征的1.2%( 8/667);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13 ~40岁,中位年龄28.5岁;心脏血栓多发生于右心内,常合并肺栓塞,抗心磷脂抗体均为阴性,ESR、C反应蛋白基本正常.8例患者中3例在诊治中曾被误诊(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肿瘤)或漏诊.2例患者接受了心脏取栓术,7例进行了抗凝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3例患者治疗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见血栓缩小并机化.2例患者手术取栓后复查未再发现心脏内血栓.2例患者虽经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1例患者接受规律随诊,临床情况稳定,但未复查超声心动图,血栓情况不详.结论 对男性青年患者出现心脏血栓等表现,尤其心脏血栓出现在右心时,应考虑白塞综合征的可能;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痤疮样皮疹、脓性丘疹等表现可帮助白塞综合征的诊断.

  • 慢性汞中毒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观察

    作者:丁岩;宋冉;李存江

    目的 分析慢性汞中毒对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以提高对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认识.方法 总结分析2006--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例慢性汞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慢性汞中毒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周围神经病变以及感觉异常(6/8例)、思维缓慢及精神异常(3/8例)、肢体无力萎缩(3/8例)、震颤(4/8例)、睡眠障碍(3/8例)等.结论 慢性汞中毒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鉴别.尽早诊治会减少患者痛苦.

    关键词: 汞中毒 神经系统
  • 高原心脏病心功能指数与B型利钠肽相关研究

    作者:李高元;刘争建;陈海军;张雪红;姜俊杰;胡安忠

    目的 通过观察高原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综合指数(Tei)和外周血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探讨右室Tei指数、NT-proBNP在高原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2010年在解放军第二十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4例高原心脏病患者进行超声指标Tei指数和NT-proBNP水平测定,并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根据超声心动图征象将高原心脏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与健康对照组(C组)相比,肺动脉收缩压[86.6 mm Hg比9.7 mm Hg(1 mum Hg =0.133kPa)]、右室Tei指数(0.90比0.33)均显著增高(P<0.05);B组C组相比,肺动脉收缩压(57.1比9.72) mm Hg、右室Tei指数(0.78比0.33)显著增高(P<0.05);A、B两组患者外周血NT-proBNP水平分别为(1246.8±512.6)ng/L、( 637.3±351.3) ng/L,均显著高于C组(98.6±21.7) ng/L水平,P<0.05.结论 右心室Tei指数和NT-proBNP浓度是反映右心整体功能的较敏感指标,两者对于诊断高原心脏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江苏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及其表型的关系

    作者:赵晓丹;沈方程;张红杰;沈秀云;王亚民;杨晓钟;屠惠明;邰雅宏;施瑞华

    目的 探讨江苏汉族人群中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及其表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17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 135例,克罗恩病(CD)43例]和134例健康对照,检测IL-23受体基因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 1805303、rs1343151、rs11465804、rs11209032、rs17375018、rs11465788)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UC、CD各临床表型的关联性.结果 rs 11805303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UC中为60.4%,高于对照组(50.4%),P=0.020.UC的基因-表型分析显示,rs1737501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炎活动性指数(UCDAI)即UC的严重程度相关,携带等位基因G的患者倾向于发生轻度UC.CD的基因-表型分析显示,rs17375018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诊断年龄≤25岁的CD患者中明显高于诊断年龄>25岁的患者(41.7%比22.0%,P=0.050,OR=2.532,95% CI0.988~6.494);rs11805303位点的基因型与CD的诊断年龄、病变范围有关联性(P值分别为0.039和0.044);rs 17375018位点的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肠外表现的几率较等位基因G携带者低(23.1%比46.7%,P=0.040,OR =2.917,95% CI1.027~8.283).结论 在江苏汉族人群中,rs11805303是UC的易感基因位点,同时rs11805303、rs1737501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UC、CD的临床表型有关联性.

  • 非综合征性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一例及基因诊断

    作者:薛胜利;陈艳;邱桥成;冯宇峰;戴兰;乔曼;吴德沛

    目的 探讨非综合征性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 NSVCN)1例患者的基因突变及诊断方法.方法 以1例NSVCN并进展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ELA2、HAX1、WASp和GFI1基因进行测序和突变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存在1种新型的复合型杂合性HAX1基因突变:c.430-1insG和c.655-9del5bp.结论 本研究探索了NSVCN的基因分子诊断方法,并发现了1种新型突变.

  • 短期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对比剂肾病预防作用的荟萃分析

    作者:周益;袁伟杰

    目的 探讨短期(2~7 d)大剂量(80 mg/d)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以“statins/statin/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contrast”和“nephropathy/nephrosis/nephrotoxicity/kidney failure”为关键词,查找1966年至2010年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Wiley InterScience、Scopus和Ovid数据库的RCT,无语言限制.2位评价者评价每一项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数据.结果5项RCT共计1009例患者被纳入研究.按血肌酐(SCr)水平进行分层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病(CKD)3 ~5期(GFR≤60 ml/min或SCr≥97.2 μmol/L)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后CIN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6.5%比对照组7.2%,RR =0.89),且入选研究没有异质性(I2=0%,P=0.79);CKD 1 ~2期(GFR >60 ml/min)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CIN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6%比对照组11.9%,RR =0.28),入选研究也无异质性(I2=0%,P =0.87).结论短期大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预防CKD 1~2期冠脉造影患者CIN的发生,而对CKD 3~5期的患者无显著预防作用.

  • 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24例临床研究

    作者:章璐;马丽;林冰;吴东海;王国春

    目的 评价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4例妊娠期间使用羟氯喹治疗SLE患者的疾病控制和新生儿安全情况,并对其子代进行随访.结果 24例患者中22例在妊娠期间持续应用羟氯喹治疗,21例患者SLE病情平稳,无复发.2例患者妊娠后停用羟氯喹,在妊娠中期出现SLE活动,增加糖皮质激素剂量并再度加用羟氯喹,SLE病情稳定至分娩和产后.3例患者诊断妊娠高血压,3例患者早产.副作用:2例患者在妊娠期加用羟氯喹后,分别出现一过性厌食和脱发,未予特殊治疗,症状大约持续3周后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不适及视野缺损症状.至目前为止,患者在我院眼科门诊定期复查视野及眼底均无异常发现.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身高、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心肺异常及生长发育异常.结论 羟氯喹对SLE妊娠期妇女及胎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应在妊娠期间持续使用.

  • 死腔分数导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气末正压选择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松桥;陈菁;黄英姿;郭凤梅;刘玲;杨毅

    目的 探讨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采用死腔分数法选择呼气末正压(PEEP)的可行性.方法 选23例机械通气的早期ARDS患者行持续肺膨胀手法充分肺复张,PEEP递减过程中分别采用小死腔分数法、大顺应性法、佳氧合法选择佳PEEP,观察不同方法选择的PEEP对患者氧合、解剖死腔容积(VD)/潮气容积(VT)、静态肺顺应性(CLst)和功能残气量(FRC)等的影响.结果 小死腔分数法[(10.1±2.8)cm H2O(1 cm H2O =0.098 kPa)]和大顺应性法[(11.3±2.5) cmH2O]选择的佳PEE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低于佳氧合法[(15.0±3.4) cm H2O,P<0.05].小死腔分数法选择PEEP机械通气时患者VD/VT(0.53±0.09)较基础状态(0.59±0.09)明显下降,但大顺应性法和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机械通气时VD/VT较基础状态未见明显变化.小死腔分数法选择的PEEP,其氧合指数明显低于佳氧合法[(288±123) mm Hg(1 mm Hg=0.133 kPa)比(356±119)mm Hg,P<0.05],与大顺应性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基础状态.小死腔分数法选择PEEP机械通气时气道平台压[(24±4) cm H2O]明显低于大氧合法[(31±9) cm H2O].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机械通气时的FRC明显高于小死腔分数法和大顺应性法.结论 采用小死腔分数法选择的佳PEEP,可改善ARDS患者氧合和CLst,减少死腔通气、降低气道平台压,是床边选择佳PEEP的可行方法.

  • 大肠癌521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郝俊莲;陈星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跃居常见恶性肿瘤的前5位.山西省大肠癌的发病情况、临床及病理特点鲜见大宗报道.本研究回顾性调查了山西省人民医院2005至2010年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了解其变化趋势.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发周围神经损害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徐敏;李存江;笪宇威;卢岩;王敏;刘璐;贾建平

    甲状腺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1-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并发腕管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或肌病较为常见,而甲亢合并周围神经病少有报道[4-6],活检病理资料更为少见.我们报告2例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甲亢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作者:周锦桃;孙异锋;刘朝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完全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不仅与外界有害气体、粉尘等环境因素有关,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本研究通过对可能涉及COPD发病的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 ADAM) 33基因中4个位点(T1、S1、Q-1、S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分析,探讨其多态性与COPD的关系,为COPD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蜂蜇致肾病综合征和膜性肾病一例

    作者:陈利明;丁小强;方艺;徐少伟;刘红;滕杰;吉俊

    蜂毒的主要活性成分蜂毒素具有溶血、抗凝血和致敏作用.群蜂蜇伤后数天至数周常可并发多脏器损害,以肾脏、心脏和肝脏损害多见.蜂毒肾损伤可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少数为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1];也可出现肾病综合征,病理以微小病变和系膜增生性肾炎为主[2-3],但膜性肾病未见报道,我院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

  • 伴有关节感染的Good综合征一例

    作者:李懿莎;蒋莹;左晓霞

    患者男,43岁.因反复发热3年余,左膝肿痛6个月,左下肢红肿4个月于2007年10月入院.患者于2004年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0℃,伴咳嗽,咳少量黄脓痰,当地医院诊断:鼻窦炎,予青霉素等治疗后症状反复.2006年12月症状加重,伴胸痛、气促,外院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性胸腔积液,纵隔占位性病变.予亚胺培南等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出院停用抗生素后再次出现发热.2006年12月肺部CT发现纵隔占位性病变.2007年3月行纵隔肿瘤探查术,病理检查:胸腺瘤AB型,术后仍反复发热.

  • 阿德福韦酯致Fanconi综合征一例

    作者:王东;任安;叶山东

    患者男,48岁.因“全身骨痛1年,加重伴行走困难1个月”于2010年7月28日入院.患者患慢性乙型肝炎20余年,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d达5年.入院体检:T 36.5℃,P 78次/min,呼吸平稳,BP 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生化:肌酐107 μmol/L,GFR 70ml?min-1?1.73 m-2,血钙2 22 mmol/L,磷0.46 ~0.50mmol/L,碱性磷酸酶179 IU/L,25-羟维生素D312.97 ng/ml,血糖正常.尿生化:尿糖3+,24h尿磷27 mmol,尿白蛋白89.9 mg/L,β2微球蛋白75.6mg/L.尿氨基酸检测示尿中乳酸和数种氨基酸(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聚谷氨酸)增高,并检出葡萄糖和丝氨酸/苏氨酸倒置,未见其他异常代谢产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PET-CT):全身骨骼氟脱氧葡萄糖(FDG)代谢欠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增高灶.全身骨核素显像提示全身弥漫性骨代谢异常(图1).

  • 以髋关节病变为主的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作者:周小莉;冷晓梅;曾小峰

    患者男,33岁.因反复多关节肿痛5年多,双髋疼痛8个月于2011年1月20日就诊.2005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腕关节、肘关节等多关节肿痛,伴晨僵,持续约半小时,在当地医院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间断服用中成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否认糖皮质激素用药史.8个月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双侧髋关节疼痛,伴髋关节各向活动受限,行走后加重.在当地医院查C反应蛋白(CRP) 88.6 mg/L,类风湿因子(RF) 28.7 IU/ml,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200 IU/ml,抗角蛋白抗体(AKA)(+)1:32;髋部CT:髋关节间隙狭窄,股骨头、髋臼囊性改变(图1).在当地医院诊断股骨头坏死,建议行髋关节置换术.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既往史:否认其他任何病史.家族史:父亲患RA.体检:一般情况可;左腕关节、左肘关节、双髋关节压痛,双髋关节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CRP 824 mg/L,ESR 76 mm/1h,RF 50.8 IU/ml,抗CCP抗体595 IU/ml,AKA(±),抗核周因子(APF)(+),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HLA-B27(+),HBV标注物(-),抗-HCV(-).PPD试验(-).

  • 异烟肼中毒致横纹肌溶解症一例

    作者:吕苏;高伟波;曹宝平;朱继红

    患者女,28岁.因家庭矛盾,口服异烟肼约7 g,出现双眼上翻和全身阵挛性抽搐1次,持续数分钟,2010年5月25日入我院.2009年7月曾于外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口服异烟肼、利福喷丁(具体用量不详)及中药(不详)治疗.体检:T 35℃,P 115次/min,R 33次/min,BP 144/94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不清,谵妄,心、肺、腹部无明显异常.

  • 表现为双肺弥漫囊状改变的肺腺癌一例

    作者:罗金梅;徐凯;黄慧;李霁

    患者男性,71岁.因咳嗽、胸痛1个月于2010年11月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少许黄痰伴胸膜炎样疼痛,无咯血、发热.胸部CT:双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发结节、囊状阴影,左侧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外院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双肺弥漫结节并空洞,部分见高代谢(标准摄取值1.8 ~4),考虑炎性病变.为进一步诊疗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精神、食欲欠佳,睡眠、二便正常,体重无变化.职业教师,长期接触粉笔尘40余年,吸烟50年,20支/d,未戒烟.余病史无特殊.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不大;无杵状指、发绀;左肩胛下角线第八肋间以下叩诊浊音,听诊闻及呼吸音减低,左肺听诊闻及少许湿罗音,右肺未见异常;心、腹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 利妥昔单抗治疗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作者:徐惠萍;齐文成;戚务芳

    患者女性,36岁.既往雷诺现象13年,9年前诊断双肺间质纤维化,外院给予口服泼尼松40 mg/d治疗,2个月后逐渐减量,约1年后停药.4年前患者开始出现血小板减少,低5×109/L,外院给予甲泼尼龙40 mg/d及人免疫球蛋白(20 g/d、5 d)治疗,血小板升至102×109/L后甲泼尼龙逐渐减量至l6 mg/d,加环孢素4mg?kg-1 ?d-1维持治疗3个月,此后甲泼尼龙继续减量至8 mg/d、环孢素减量至2 mg?kg-1?d-1维持治疗1年余.2年前患者病情稳定,停用所有药物.此后监测血小板,维持在(20~30)×109/L,未予治疗.入院前2个月,患者出现月经淋漓不尽,复查血小板6×109/L,外院先后给予甲泼尼龙500 mg/d冲击治疗3d,人免疫球蛋白20 g/d、3d,同时加环孢素5mg? kg-1?d-1,维持治疗1个月,效果不明显.再予甲泼尼龙1000mg/d冲击治疗3d,后减量至80 mg/d维持治疗l周,此后逐渐减至40 mg/d维持治疗,期间加环磷酰胺(600 mg/周)、雷公藤多甙(20 mg、3次/d)、长春新碱(2 mg)、达那唑(0.2g、2次/d)等治疗1个月,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控制月经,疗效均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体检:贫血貌,面具脸;双手指腊肠样肿胀;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帛裂音.

  •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与胰岛素抵抗——早期胰岛素治疗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分子机制

    作者:毕艳;朱大龙;翁建平

    脂毒性机制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受到关注[1].所谓“脂毒性(lipotoxicity)”是指过多的脂肪超过脂肪组织存储能力,由脂肪组织满溢到非脂肪组织(包括胰腺β细胞、骨骼肌、肝脏组织),导致异位沉积,使得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外周作用受损[2].减轻脂毒性的干预治疗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促进脂肪重新分布(由肝脏和骨骼肌转移入脂肪组织)以及促进脂肪酸氧化,降低细胞内脂质(intramuscular lipid,IMCL)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3-4].近年国内外研究发现,早期胰岛素治疗可以诱导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缓解、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水平[5-8],但具体分子机制并不清楚[9].

  • 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赵旋;许丹焰;杜建青;沈莉;赵婷婷;赵水平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在高血压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传统RAS阻滞剂可以降低血压,延缓心血管并发症进展,但阻断RAS时常伴存“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逃逸”现象[2].肾素抑制剂(renin inhibitors,RI)作为一种新型RAS阻滞剂,直接作用于RAS初始环节,可以从源头上阻断RAS[3].

  • 呼吸机相关气管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作者:梁志欣;陈良安

    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的重要支持手段,但其应用也会导致呼吸机相关感染的发生.有报道,机械通气患者肺炎的发生风险较非机械通气者可增加6~20倍[1].机械通气进入临床40余年来,医务工作者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当前VAP的治疗仍非常困难,其病死率目前仍高达20% ~ 50%,甚至更高[2-3].呼吸机相关气管支气管炎(VAT)是近年来提出的呼吸机相关感染新概念,为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新方向,但目前与VAT有关的许多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现就VAT的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以及抗感染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以提高对VAT的认识.

  •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停药后的复发与应对策略

    作者:张胜利;黄烽

    在过去的10年中,新的影像技术和治疗手段的应用,使风湿科医生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处理策略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虽然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和功能锻炼在AS的长期治疗中仍占至关重要的地位[1],但TNFα抑制剂的应用与普及可谓后来居上,已有数以万计的AS患者接受了其治疗,目前常用的有英夫利西单抗、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对多数传统方法治疗效果欠佳的AS患者,TNFα抑制剂能迅速控制关节滑膜炎症,减轻疼痛与僵硬,甚至延缓软骨和骨的破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另外,也有较好的远期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2].由于其价格昂贵,我国患者多难以承受长期治疗费用,且我国为结核和乙型肝炎的高发区,TNFα抑制剂长期应用后结核和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有可能上升.从治疗费用与安全性的考虑,当TNFα抑制剂诱导活动性AS获得缓解后,多会改用传统方法维持治疗,但停药后部分获得缓解的AS会在数周至数月内复发.因此,TNFα抑制剂停药后的复发及如何应对成为当前风湿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 重视重金属中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作者:李存江

    所谓重金属是密度在5 kg/dm3以上的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镉、铬和汞等;砷是非金属,但它的某些性质及毒性与重金属相似,人们也将其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经常可以在科普读物、报纸新闻、影视作品中看到关于重金属中毒的描述,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在日本发生的“痛痛病”和“水俣病”.

  •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

    作者: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过去10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血脂干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证实,积极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而降胆固醇达标被视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虽然确凿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地位,合理应用此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在接受了较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其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另有一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这已成为提高血脂达标率的重要羁绊.中围第二次血脂治疗现状调研结果显示,高危、极高危心血管病患者LDL-C达标率仅为31%和22%,这一现状提示我们应采取更多的有效手段对胆固醇水平进行干预,以期给患者带来尽可能多的临床益处.降胆固醇新药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问世为降低胆固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 第409例——舌及右面部麻木9个月,加重伴视物模糊2月余

    作者:丁岩;朴月善

    病历摘要患者男,43岁.因舌及右面部麻木9个月,加重伴视物模糊2月余于2010年12月17日收住院.患者于入院前9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舌及右面部麻木,痛觉减退,咀嚼费力,无其他不适,在当地行针灸治疗效果欠佳.半年前出现头昏,久站或劳累后明显,伴右侧肢体无力,行走时向右歪斜,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到外院诊治,具体不详.3个月前自觉上述症状有所加重,在外院行头颅CT及MRI提示“颅内多发囊性病灶”,腰穿压力不详,自诉生化、常规、免疫相关榆查以及囊虫抗体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脑囊虫病”,给予吡喹酮正规疗程驱虫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曾出现头痛,无恶心、呕吐,上述症状无改善.2个月前,患者自觉症状进行性加重,行走困难,需人搀扶,并出现视物模糊、视物成双,无头痛,无恶心、呕吐,到我院进一步诊治.整个病程中无发热、无抽搐及意识丧失,尿、粪无异常,体重变化不明显.既往史、个人史、传染病史、家族史无特殊.否认食米猪肉史,否认便绦虫节片史.体榆:BP 120/80 mm Hg(1 mm Hg =0.133 kPa),R20 次/min,T 36.5℃,HR 79 次/min.

  • 脊柱关节病国际研讨会暨国际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协会上海会议纪要

    作者:徐沪济

    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主办的脊柱关节病国际研讨会暨国际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协会上海会议于2011年3月11-13日在上海召开,第二军医大学刘振全校长、长征医院郑兴东院长、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张奉春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本次会议全面聚焦脊柱关节病及其相关领域,以深度研讨脊柱关节病诊疗新理论和新技术为主题,围绕脊柱关节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免疫机制探讨、核磁共振等诊断技术的运用,以及生物制剂治疗的新进展进行探讨,并就强直性脊柱炎(AS)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新进展进行专题报告.

  • 关注脊柱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

    作者:邓小虎;黄烽

    脊柱关节炎( SpA)是一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具有特定的病理生理、临床、影像学和遗传学特征,主要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反应性关节炎( ReA)、炎性肠病性关节炎(arthropath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银屑病关节炎(PsA)、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和幼年脊柱关节炎,整体人群患病率为0.5%~1.9%[1].这类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炎性腰背痛、以下肢关节为主的非对称性的寡关节炎、附着点炎以及特殊器官受累如前葡萄膜炎、银屑病皮疹、慢性炎性肠病、主动脉根部病变和心脏传导异常.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药物,特别是生物制剂的出现,SpA的治疗有了迅速的发展,TNFα抑制剂对SpA的脊柱炎和外周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对葡萄膜炎、银屑病皮疹及炎症性肠病( IBD)也有肯定的疗效.但近10年的临床经验也发现,不同的TNFα抑制剂在治疗SpA时,不同的临床表现对治疗的反应并不完全相同,其大的差异体现在关节外表现和并发症上[2].现着重介绍SpA患者关节外表现及临床治疗选择,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的认识疾病全貌,并使患者获益更大.

中华内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