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

中华麻醉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중화마취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416
  • 国内刊号: 13-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4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罗爱伦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长时间机械通气对小鼠术后早期海马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畅;陈婷;张宗泽;邹玉凤;彭勉;王焱林

    目的:评价长时间机械通气对小鼠术后早期海马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8只,8~10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6):正常对照组( C组)、手术组( O组)和术后长时间机械通气组( MV组)。 O组和MV组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组术后吸入异氟醚麻醉6 h;MV组术后异氟醚麻醉下机械通气6 h。于机械通气结束后1、3 d时取8只小鼠,进行恐惧条件化实验,以评价认知功能,计算僵直时间比率;随后取静脉血样和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和海马IL?6、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O组机械通气结束后僵直时间比率降低,血浆和海马IL?6、TNF?α和IL?1β的水平升高(P<0.01);与O组比较, MV组机械通气结束后僵直时间比率降低,血浆和海马IL?6、TNF?α和IL?1β的水平升高( P<0.01)。结论长时间机械通气导致小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与诱发海马炎症反应有关。

  • 氯胺酮对大鼠神经元缺氧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廖明锋;陈堃;张志发;李璐;罗爱林;田玉科;王学仁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大鼠神经元缺氧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以5×105~1×106∕ml的密度接种于35 mm培养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1):对照组、缺氧组和氯胺酮组。缺氧组于培养液中通入90%N2+10%CO250 ml∕min缺氧5 min;氯胺酮组缺氧前1 h,于培养液中加入氯胺酮,终浓度为20μmol∕L,随后处理同缺氧组。各组处理结束后,采用台盼蓝染色,确定神经元死亡率;采用ATP生物发光法测ATP 含量;采用罗丹明123染色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Ψ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和氯胺酮组海马神经元死亡率升高,ATP含量和△Ψm降低(P<0.05);与缺氧组比较,氯胺酮组海马神经元死亡率降低,ATP含量和△Ψm升高(P<0.05)。结论氯胺酮减轻大鼠神经元缺氧性损伤的机制与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 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的影响

    作者:范婧婧;惠康丽;徐苗苗;蔡慎权;仲浩;操良斌;段满林;徐建国

    目的:评价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动力相关蛋白1( Drp 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2):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低温组(H组)。 I∕R组和H组采用经食道心脏起搏诱发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方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组于再灌注即刻体表降温,15 min之内将直肠温度降至32~34℃,采用自制变温箱维持6 h。于再灌注72 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处死取脑组织,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改变,并行正常椎体细胞计数,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计算神经元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Drp1和细胞色素c( Cyt c)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H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神经元凋亡率升高,正常椎体细胞计数降低,I∕R组海马组织Drp1和Cyt c的表达上调(P<0.05),H组Drp1和Cyt c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H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神经元凋亡率降低,正常椎体细胞计数升高,海马组织Drp1和Cyt c的表达下调( P<0.05)。结论低温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Drp1的表达有关。

  • Nrf2∕ARE信号通路在氢抑制LPS致巨噬细胞炎症因子释放中的作用

    作者:王志勇;陈红光;王露;于泳浩;谢克亮

    目的:评价NF?E2相关因子2( Nrf2)∕抗氧化反应序列原件( ARE)信号通路在氢抑制LPS致巨噬细胞炎症因子释放中的作用。方法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接种于6孔培养板(2×106个∕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 n=24):对照组( C组)、LPS组、富氢液+LPS组( LPS+H2组)和Nrf2小干扰RNA( siRNA)+ LPS+富氢液组( siRNA+LPS+H2组)。 LPS组加入LPS 1μg∕ml;LPS+H2组加入LPS 1μg∕ml,培养基更换为0.6 mmol∕L的富氢液培养基;siRNA+LPS+H2组将Nrf2?siRN成功转染至细胞后,继续培养24 h,加入LPS 1μg∕ml,培养基更换为0.6 mmol∕L的富氢液培养基。于孵育24 h时,收集上清液,采用比色法测定LDH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和IL?6的浓度;收集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 HO?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LPS组和siRNA+ LPS+H2组上清液 LDH活性、TNF?α、IL?1β、IL?6和HMGB1的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水平降低,HO?1表达上调, LPS组和LPS+H2组细胞Nrf2表达上调(P<0.05);与LPS组比较,LPS+H2组上清液LDH活性、TNF?α、IL?1β、IL?6和HMGB1的浓度降低,细胞增殖水平升高,Nrf2和HO?1的表达上调,siRNA+LPS+H2组细胞Nrf2和HO?1的表达下调(P<0.05);与LPS+H2比较,LPS+H2+siRNA组上清液LDH活性、TNF?α、IL?1β、IL?6和HMGB1的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水平降低,Nrf2和HO?1的表达下调( P<0.05)。结论氢抑制LPS致巨噬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机制与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 吸入氢气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

    作者:周一鸣;董艾莉;王妍妍;张媛媛;于泳浩;谢克亮

    目的:评价吸入氢气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104只,6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 n=26):假手术组( S组)、假手术+氢气组( S+H2组)、脓毒症组( Sep组)和脓毒症+氢气组( Sep+H2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于术后1、6 h时S+H2组和Sep+H2组分别吸入2%氢气,时间均为1h。每组取20只小鼠,记录术后1、2、3、5、7d时生存情况;术后1d时每组取6只小鼠,采集颈总动脉血样,测定PaO2,计算氧合指数;然后取肺组织,行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离肺组织线粒体,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MMP ),采用萤光素?荧光酶发光法检测线粒体ATP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PGC?1α)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Sep组和Sep+H2组生存率、氧合指数、肺组织MMP和ATP含量降低,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肺组织PGC?1α表达上调( P<0.05);与Sep组比较,Sep+H2组生存率、氧合指数、肺组织MMP、ATP含量升高,肺组织PGC?1α表达上调,肺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 P<0.05)。结论吸入氢气可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与增强肺组织PGC?1α功能,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有关。

  • 优化麻醉管理策略预防普胸手术中病人心跳骤停发生的效果

    作者:吴德华;马静雅;朱宏伟;吴镜湘;徐美英

    本院自2012年1月1日起对所有普胸手术病人采用优化麻醉管理方案:常规心电图联合有创动脉压监测、建立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发生严重心动过缓( HR<40次∕min)时立即干预并及时心脏按压。查询2006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优化麻醉管理前)15212例病人的麻醉记录,查询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5日(优化麻醉管理后)17078例病人的麻醉记录,收集术中发生心跳骤停病人一般资料、心跳骤停发生的时间段、原因、抢救时间、抢救措施、复苏成功和预后的数据。优化麻醉管理前28例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发生率为0.184%,25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89%,其中3例因大出血诱发心跳骤停复苏失败;优化麻醉管理后17例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发生率为0.109%,无一例病人因大出血诱发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为100%;复苏成功的病人术后均预后良好。与优化麻醉管理前比较,优化麻醉管理后心跳骤停发生率降低(P=0.05),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优化麻醉管理后心跳骤停发生率降低程度为45%。综上所述,优化麻醉管理策略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普胸手术中病人心跳骤停发生。

  • JNK和p38 MAP K信号通路在吗啡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离体实验

    作者:申恒花;陈作雷;唐润栋;刘英志;褚海辰

    目的:评价c?Jun氨基末端激酶( 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MAPK)信号通路在吗啡后处理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180~240 g,采用Langendorff灌注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平衡灌注15 min后,取离体心脏52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3):对照组( C组) K?R液持续灌注105 min;缺血再灌注组( I∕R组)停止K?R液灌注造成全心缺血45 min,恢复K?R液灌注60 min;吗啡后处理组( MP组)缺血45 min,再灌注即刻灌注含3.0μmol∕L吗啡的 K?R液10 min,然后灌注K?R液50 min;吗啡后处理+茴香霉素组( MP+A组)缺血45 min,再灌注即刻灌注含3.0μmol∕L 吗啡和1.0μmol∕L 茴香霉素( JNK 和p38MAPK的激动剂)的K?R液10 min,然后灌注K?R液50 min。再灌注60 min时每组取8个心脏,测定心肌CK?MB释放量,观察心肌梗死情况,计算心肌梗死体积。再灌注20 min每组取5个心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磷酸化JNK( p?JNK)、磷酸化p38MAPK( p?p38MAPK)和细胞色素c ( Cyt c)的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I∕R组、MP组和MP+A组心肌梗死体积和心肌CK?MB释放量增加,心肌组织p?JNK、p?p38MAPK和Cyt c的表达上调,NAD+含量降低( P<0.05);与I∕R组比较,MP组和MP+A组心肌梗死体积和心肌CK?MB释放量减少,MP组心肌组织p?JNK、p?p38MAPK和Cyt c表达下调,NAD+含量升高( P<0.05);与MP组比较,MP+A组心肌梗死体积和心肌CK?MB释放量增加,心肌组织p?JNK、p?p38MAPK和Cyt c的表达上调,NAD+含量降低( P<0.05)。结论吗啡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抑制JNK和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全麻因素对患者口咽定居菌群生长的影响

    作者:王朝集;聂小燕;黄鹤;谭晓红;蒲小燕

    人体定居菌群是诱发术后感染的主要菌群,全麻患者术后易发生感染的器官为肺,口咽定居菌群向肺部蔓延是导致全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细菌,因此明确全麻因素对口咽定居菌群的活力和优势菌群的影响,可为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有研究表明,麻醉药物可影响细菌生长[1],全麻药物产生的镇静、镇痛、肌松作用以及全麻后机体代谢、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气管插管术及控制呼吸导致机体的高氧状态,使全麻患者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口咽定居菌群生长的变化尚未定论,本研究拟探讨全麻因素对患者口咽定居菌群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
  • 不同麻醉方法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比较

    作者:高友光;林献忠;林财珠;曾凯;林博

    目的:比较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和异丙酚全凭静脉复合麻醉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行口腔?颌面肿瘤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77岁,体重43~78 kg,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简易智能量表( MMSE)评分≥25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0):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组( S组)和异丙酚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组( P 组)。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插管术。 S组麻醉诱导:吸入8%七氟醚(氧气流量8 L∕min),待BIS值达45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9 mg∕kg,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2%~3%。 P 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和舒芬太尼0.3μg∕kg,待BIS值达45后静脉输注罗库溴铵0.9 mg∕kg,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5μg∕m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5 ng∕ml。2组术中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04 mg∕kg维持肌松,术中维持BIS值40~60。分别于气管插管前( 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10 min(T3)、切皮即刻(T4)、舌根部操作或锯下颌骨时(T5)、术毕(T6)和术后第1天晨( T7)时取肘静脉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浓度;分别于T1~7和术后第3天晨( T8)时取肘静脉血样,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于术后7 d时行MMSE评分评估认知功能,MMSE评分<24分判定为POCD,记录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P组T4和T5时血浆肾上腺素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降低,T4~7时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 P<0.05),术后7 d时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虽然两种麻醉方法下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机率均较低,但是与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比较,异丙酚全凭静脉复合麻醉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更明显。

  • 围术期感染和手术应激诱发的炎症反应与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作者:周凌雪;陈畅;张宗泽;宋辉琼;陈婷;邹玉凤;王焱林

    目的:评价围术期感染和手术应激诱发的炎症反应与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44只,8~12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36):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感染组(I组)和感染+手术组(I+S组)。 S组行胫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I组从术前1 d开始每天于同一时点腹腔注射LPS 100μg∕kg,连续5 d;I+S组从术前1 d开始每天于同一时点腹腔注射LPS 100μg∕kg,连续5 d,手术当天注射LPS 2 h时行胫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后1和3d时进行条件性恐惧实验测定认知功能,计算僵直时间比率,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IL?1β的浓度,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IL?6、IL?1β和前列腺素E2的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I+S组术后1和3 d时僵直时间比率降低,海马组织IL?6、IL?1β和前列腺素E2的含量升高,S组术后1 d时血浆IL?6和IL?1β的浓度升高,术后3 d时血浆IL?1β浓度升高,I组和I+S组术后1和3 d时血浆IL?6和IL?1β的浓度升高(P<0.01),I组术后1和3 d时僵直时间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或I组比较,I+S组术后1和3 d时僵直时间比率降低,血浆IL?6和IL?1β的水平升高,海马组织IL?6、IL?1β和前列腺素E2的含量升高( P<0.01)。结论围术期感染和手术应激诱发的炎症反应可加重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对沙滩椅位胸腔镜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林峰;陈新忠;陈玲阳;王明仓

    目的:评价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对沙滩椅位胸腔镜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患者60例,年龄18~32岁,性别不限,BMI 19~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 n=30):对照组( C组)和高碳酸血症组( H组)。2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低水平PEEP (5 cmH2 O)的通气策略,维持PaCO235~45 mmHg;沙滩椅位后通过调节通气频率,H组维持PaCO245~55 mmHg。麻醉维持:靶控输注异丙酚,间断追加罗库溴铵和舒芬太尼,维持BIS值45~55。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气管插管后5 min、沙滩椅位5、10、15、20 min时采集桡动脉和颈静脉球部的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和颈静脉?动脉血乳酸浓度差。结果与C组比较,H组沙滩椅位期间PaCO2和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升高,动脉?颈静脉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降低(P<0.05);2组各时点颈静脉?动脉血乳酸浓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高碳酸血症有助于改善沙滩椅位胸腔镜手术患者脑氧代谢。

  • 舒芬太尼对小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和修复的影响

    作者:李海波;孙义;周琪;曹剑;梁晓东;宋健楠;毕立伟;张析哲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对小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和修复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75只,体重18~22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15):周围神经损伤组(PNI组)、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舒芬太尼组(L组、M组和H组)和环孢素A组(C组),5组均建立小鼠单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L组、M组和H组造模后分别腹腔注射舒芬太尼2.5、5.0、10.0μg∕kg,C组给予环孢素A 50 mg∕kg,PNI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3 d。分别于术后4、8、12周时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记录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并计算其神经传导速度。于术后8周时处死5只小鼠,取吻合口上下0.5 cm坐骨神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髓鞘形态学,计算神经纤维的数量。结果与PNI组比较,M组、H组和C组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纤维数量增加(P<0.05),L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I组髓鞘排列严重不规则,空泡较多;L组髓鞘排列不规则,空泡较多;M组髓鞘排列大部分规则,偶有空泡;H组和C组髓鞘排列规则,未见空泡。结论舒芬太尼可促进小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和修复。

  • IL-1β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活化中的作用

    作者:陈建平;李航;张宇;赵晓龙;高翔;刘艳芳

    目的:评价IL?1β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活化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8只,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32):对照组(C组)、空白腺病毒载体组(rAd)组、shRNA腺病毒载体组(rAd∕shRNA)组、rAd∕shRNA+rAd∕IL?1β组。分别鞘内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空白腺病毒载体、shRNA腺病毒载体、rAd∕shRNA+IL?1β腺病毒载体5μl,鞘内注射后8 d时行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术。分别于鞘内注射前1 d( T0)、鞘内注射后1、2、3和5周( T1~4)时测定热缩足反应潜伏期( TWL)。各时点测定痛阈后随机取8只大鼠麻醉后处死,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损伤侧脊髓背角IL?1β和NMDA受体NR1亚基的丝氨酸896位点磷酸化蛋白( pNR1S89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rAd∕shRNA组T2~4时TWL延长,脊髓背角IL?1β和pNR1S896的表达下调(P<0.05),rAd组和rAd∕shRNA+rAd∕IL?1β组各时点上述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rAd组比较,rAd∕shRNA组T2~4时TWL延长,脊髓背角IL?1β及pNR1S896的表达下调( P<0.05),rAd∕shRNA+rAd∕IL?1β组各时点上述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rAd∕shRNA组比较,rAd∕shRNA+rAd∕IL?1β组T2~4时TWL缩短,脊髓背角IL?1β及pNR1S896的表达上调( P<0.05)。结论 IL?1β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的活化。

  • A型肉毒素预先给药对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激肽-1受体内化的影响

    作者:利雪阳;王云;郭瑞娟;赵玉洁;谢芳;时蓉;吴安石;岳云

    目的:评价鞘内或切口局部A型肉毒素预先给药对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激肽?1( NK?1)受体内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80~300 g,6~8周龄。实验Ⅰ取鞘内置管成功7 d后无神经损伤表现的大鼠27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9):对照组( C1组)、切口痛组( IP1组)和鞘内注射A型肉毒素组( BoNT∕A1组)。术前24 h时BoNT∕A1组鞘内注射A型肉毒素0.5 U(溶于10μl生理盐水中),IP1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实验Ⅱ取27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9):对照组( C2组)、切口痛组( IP2组)和切口局部注射A型肉毒素组( BoNT∕A2组)。术前24 h时,BoNT∕A2组于切口局部皮下及跖肌注射A型肉毒素2 U(溶于0.4 ml生理盐水中),IP2组于切口局部皮下及跖肌注射生理盐水0.4 ml。每组取6只大鼠,分别于给药前、术前、术后3 h、1、3、5和7 d时测定右后足累计疼痛评分( CPS)和机械缩足反应阈( MWT)。术后3 h时每组取3只大鼠,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脊髓背角NK?1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Ⅰ与C1组比较, IP1组术后3 h、1、3、5和7 d时CPS评分升高,术后3 h、1和3 d MWT降低,脊髓背角NK?1受体表达上调,BoNT∕A1组术后3 h、1、3和5 d 时CPS评分升高,术后3 h时 MWT降低(P<0.05),脊髓背角NK?1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1组比较,BoNT∕A1组术后3 h、1、3和5 d 时CPS评分降低,MWT升高,脊髓背角NK?1受体表达下调( P<0.05)。实验Ⅱ与C2组比较,IP2组术后3 h、1、3、5和7 d 时CPS评分升高,术后3 h、1、3和5 d 时MWT降低,脊髓背角NK?1受体表达上调, BoNT∕A2组术后3 h、1、3、5和7 d时CPS评分升高,术后3 h时MWT降低( P<0.05),脊髓背角NK?1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IP2组比较,BoNT∕A2组术后3 h、1、3和5 d时CPS评分降低,术后3 h、1和3 d 时MWT升高,脊髓背角NK?1受体表达下调( P<0.05)。结论鞘内或切口局部A型肉毒素预先给药可抑制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NK?1受体的内化。

  • FOB介入治疗中央气道阻塞患者自制呼吸回路接头用于间歇正压通气的效果

    作者:曹新顺;余剑波;董树安;宫丽荣;李志刚;黄景陶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 FOB)介入治疗中央气道阻塞患者自制呼吸回路接头用于间歇正压通气( IPPV)的效果。方法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FOB介入治疗的中央气道阻塞患者62例,年龄60~80岁,BMI 20~26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Ⅲ或Ⅳ级,MRC呼吸困难量表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 n=31):HFJV组和IPPV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术后, IPPV组接自制呼吸回路接头,再连接麻醉机实施IPPV,调整通气参数,维持PETCO235~45 mmHg;HFJV组采用高频喷射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手术开始后10 min、20 min、30 min、40 min、手术结束时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H值、PaO2和PaCO2,记录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未见低氧血症发生;HFJV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为74%,重度高碳酸血症发生率为10%;IPPV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为16%,均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与HFJV组比较,IPPV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降低,手术开始后10 min 至手术结束时pH值和PaO2升高,PaCO2降低( P<0.05)。结论对于FOB介入治疗中央气道阻塞患者,自制呼吸回路接头用于IPPV的效果优于高频喷射通气。

  • 经鼻咽导管高频喷射通气用于OSAHS患者胃镜检查术辅助通气的效果

    作者:田海涛;黄宇光;王士雷;尤培军;侯景栋;李海鸥

    目的:探讨经鼻咽导管高频喷射通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HS)患者胃镜检查术辅助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胃镜检查术的OSAHS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体重65~99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暂停低通气指数20~40次∕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置入内径6.0~7.0 mm的鼻咽导管,经鼻咽导管吸氧气4 L∕min。试验组置入内径为4.0 mm的鼻咽导管,并接高频喷射呼吸机,吸呼比1.0︰1.5,间歇性喷射频率150次∕min,喷射峰压0.4 kPa,潮气量180 ml。均采用异丙酚维持麻醉。记录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麻醉诱导前和通气期间PETCO2峰值及术中提下颌和面罩加压通气和导管置入后鼻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低氧血症发生率、通气期间PETCO2峰值及术中提下颌、面罩加压通气和鼻出血发生率降低( P<0.05)。结论经鼻咽导管高频喷射通气可安全有效地用于OSAHS患者胃镜检查术的辅助通气。

  • 加温SLIP A喉罩预防高龄患者喉罩置入术有关咽喉损伤的效果

    作者:金新强;周海燕;钱坤莲

    喉罩作为一种声门上通气装置,广泛用于临床。 SLIPA喉罩的外形结构有不同形状的突起,与咽喉解剖结构吻合,气道密封效果好,且无需充气,其材料的韧度针对中青年患者设计,由硬质塑料制成,易于置入,是中青年患者常用的气道管理工具[1?5]。而高龄患者口腔粘膜变薄,弹力纤维减少,组织脆性增加,口腔粘膜松弛,结缔组织增殖,且咽喉部粘膜损伤后不易修复,因此喉罩置入术时应该尽量减轻高龄患者咽喉损伤。加温对 SPISA喉罩的性能无影响,仅降低其韧度,本研究拟评价加温SLIPA喉罩预防老龄患者喉罩置入术有关咽喉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 手术患者侧卧位时监测四肢无创血压的准确性

    作者:高万露;汪小海;徐鑫;柴茂

    目的:评价手术患者侧卧位时监测四肢无创血压的准确性。方法择期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0例,年龄24~64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20~27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双上、下肢分别选取合适的袖带行无创血压测定,于麻醉诱导后5 min(T0)、侧卧位后10 min(T1)、手术开始30、60、90 min( T2~4)、术毕改为平卧位后10 min( T5)时测定无创血压,记录有创动脉血压。结果与健侧上肢比较,T1~4时患侧上肢SBP和DBP降低,健侧下肢T0~5时SBP升高( P<0.05);健侧上肢SBP比患侧上肢SBP高(23±9) mmHg,DBP高(23±8) mmHg,侧卧位时健侧下肢比上肢SBP高(34±12) mmHg。与健侧下肢比较,T0~5时患侧下肢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健侧下肢无创SBP、DBP分别与有创动脉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患者侧卧位时健侧上肢血压显著高于患侧上肢,双下肢血压无差别;健侧下肢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无差别。

    关键词: 体位 血压测定
  • 产科手术回收式自体输血安全性的考量

    作者:杨谦梓;熊利泽

    1818年英国James Blundell收集产后出血患者的带血纱布,用生理盐水洗涤后进行回输[1],这是有史记载以来第1次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 IOCS ),迄今已近200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之后,自体血回输相关技术和安全性不断提高,在移植外科、心脏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妇科等手术中的应用也趋于成熟,但源于产科的这项技术却在产科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饱受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回收的自体血可能混有羊水,理论上会引起羊水栓塞和胎儿红细胞对母体的同种免疫,这种顾虑一直掣肘着自体血回输在产科的应用。

    关键词:
  • 产科麻醉及分娩镇痛大有可为

    作者:姚尚龙;伍静

    产科麻醉及分娩镇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现代麻醉学的开端。早在1846年Wilian Thomas Morton首次成功公开演示乙醚麻醉完成下颌肿瘤切除术之前,英国的妇产科医生James Young Simpson于1842年至1846年期间即采用乙醚麻醉来缓解分娩疼痛。1847年, Simpson医生又尝试采用氯仿进行分娩镇痛。经典的病例莫过于他在1853年为当时的Victoria女皇采用氯仿麻醉实施分娩镇痛,生下王子Beatrice。1880年, Klikovicz 将吸入 N2 O 用于分娩镇痛。继乙醚麻醉之后,氯仿和N2 O在分娩镇痛中的成功运用,奠定了吸入麻醉的地位。1938年,硬膜外麻醉被首次用于分娩镇痛。1988年,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技术被首次用于分娩镇痛。之后,以椎管内分娩镇痛为标志的产科麻醉在产科领域掀开了崭新的篇章,这是人类生育文明和优生医学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

    关键词:
  • 硫酸镁对子痫前期患者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

    作者:黄东升;徐峰;周大春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子痫前期患者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经阴道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70例,年龄23~3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体重63~81 kg,单胎、头位、初产妇,无椎管内阻滞禁忌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5):硫酸镁组和对照组。硫酸镁组宫缩规律且宫口开至3 cm后静脉输注硫酸镁50 mg∕kg,容量30 ml,时间15 min,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给药完毕后进行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罗哌卡因初始浓度0.15%,若镇痛有效( VAS评分≤1分),则下一例选择相邻低一级浓度;若镇痛无效,则下一例选择相邻高一级浓度。相邻浓度比值0.9。计算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 EC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硫酸镁组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EC50为0.066%,95%CI为0.062%~0.071%。对照组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EC50为0.078%,95%CI为0.072%~0.085%。硫酸镁组罗哌卡因EC50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硫酸镁可增强子痫前期患者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应。

  • 异丙酚对剖宫产子代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姚滢;夏建华;郭锋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剖宫产子代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SD 大鼠24只,孕龄20 d,体重230~27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6):对照组( C组)、异丙酚2.0 mg∕kg组( P2组)、异丙酚4.0 mg∕kg组(P4组)和异丙酚8.0 mg∕kg组(P8组)。 P2组、P4组和P8组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异丙酚,翻正反射消失30 min时行剖宫产术,C组于相应时点采用脱颈法处死孕鼠,然后立即取出子代大鼠,并给予充分吸氧,迅速处死,经心脏采血样,测定血浆谷丙转氨酶( 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取肝脏组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与C组比较,P2组、P4组和P8组子代大鼠血浆 ALT和AST浓度升高(P<0.05);与P2组比较,P4组和P8组子代大鼠血浆ALT和AST浓度升高(P<0.01);与P4组比较,P8组子代大鼠血浆ALT和AST浓度升高(P<0.01)。 P2组、P4组和P8组子代大鼠肝组织发生明显病理学损伤,且损伤程度依次加重。结论异丙酚可诱导剖宫产子代大鼠肝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

  • 妊娠因素对患者T线与脊柱对应位置的影响:多中心、大样本、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孙天宇;徐铭军;康凯;车向明;赵国胜;王雷;曲元;王心怡;李俊

    目的:探讨妊娠因素对患者两侧髂嵴高点连线(T线)与脊柱对应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产科及妇科住院患者,ASA 分级Ⅰ或Ⅱ级,分为妊娠组( P组)和非妊娠组( NP 组)。患者取侧卧位,背部与手术床呈垂直位,双手抱膝使双下肢股骨线与脊柱呈约90°角。确定两侧髂嵴高点,用钢丝硬膜外导管做一连线即T线,再沿上侧(非卧侧)髂嵴高点做与地面的垂线即T′线,行超声检查,记录T线、T′线与棘突和棘突间隙的对应位置。结果完成病例共计1763例,P 组905例,NP组858例。与NP组比较,P组T线位于L3棘突和 L3,4棘突间隙的比率升高( P<0.05)。与T′线比较,P组T线位于L2,3棘突间隙、L3棘突的比率降低,位于L4棘突、L4,5棘突间隙、L5棘突的比率升高,NP组T线位于L3棘突和 L2,3、L3,4棘突间隙的比率降低,位于L4棘突和L4,5棘突间隙的比率升高( P<0.01)。结论妊娠患者T线与脊柱对应位置高于非妊娠患者。

    关键词: 妊娠 髂骨 解剖学
  •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单独或混合用药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韩斌;徐铭军;张明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单独或混合用药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3~35岁,身高155~170 cm,在出现子宫规律收缩,进入第一产程后进行分娩镇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30):罗哌卡因组( R组)、舒芬太尼组( S组)和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组( RS组)。经L3,4行连续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 R 组注入首剂量罗哌卡因(0.6 mg∕ml )5 ml,随后连接电子镇痛泵,输注0.2 mg∕ml罗哌卡因;S组注入首剂量舒芬太尼(1.6μg∕ml)5 ml,随后连接电子镇痛泵,输注0.2μg∕ml舒芬太尼;RS组注入首剂量罗哌卡因0.3 mg∕ml +舒芬太尼0.8μg∕ml混合液5 ml,随后连接电子镇痛泵输注0.1 mg∕ml罗哌卡因+0.1μg∕ml舒芬太尼。3组镇痛泵参数设置:背景输注剂量5 ml∕h,锁定时间15 min,PCA剂量5 ml,总容量100 ml。3组注入首剂量后30 min时连接镇痛泵,产后2 h停药。维持VAS评分≤3分。于镇痛前、注入首剂量后5、10和30 min时记录VAS评分。于镇痛前、镇痛0~30 min、30~60 min、90~120 min时段和第二产程记录宫缩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产妇恶心呕吐、瘙痒、侧切、器械助产、剖宫产、硬脊膜穿刺后头痛的发生情况和缩宫素的使用情况。出生后1、5、10 min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3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时Apgar评分均≥7分。与镇痛前比较,R组镇痛0~30 min时宫缩间隔时间延长,持续时间缩短(P<0.05),S组和RS组镇痛各时段宫缩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R组比较,S组和RS组注入首剂量后5、10 min时VAS评分升高,镇痛0~30 min时宫缩间隔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S组瘙痒发生率升高(P<0.05或0.01);与S组比较,RS组瘙痒发生率降低(P<0.01),各时点VAS评分、各时段宫缩间隔时间和宫缩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优于两者单独应用。

  • 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分娩镇痛硬膜外置管术成功几率的影响

    作者:张瑶;徐世琴;沈晓凤;朱运河;李彩娟

    目的:探讨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分娩镇痛硬膜外置管术成功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2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45岁,体重指数<3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00):普通导管组(Ⅰ组)和加强型导管组(Ⅱ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2组分别置入相应硬膜外导管。发生置管困难、导管误入血管或置管时异感即为硬膜外置管术失败。记录硬膜外置管术失败发生情况。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硬膜外置管术失败率降低(P<0.05)。结论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可提高分娩镇痛硬膜外置管术的成功几率。

  • 颈部巨大包块胎儿分娩期子宫外产时治疗的麻醉处理1例

    作者:罗东;周容;罗林丽

    产妇,33岁,瘢痕子宫,胎儿淋巴水囊瘤,37+2周宫内孕活胎待产。生命体征平稳,各器官、系统功能检查未见异常。B超示:胎儿右侧颈胸部分隔状囊实性占位,大小8.6 cm ×7.2 cm×8.1 cm,团块突向体表。 MRI检查示:胎儿右侧颈胸部皮下软组织内囊性占位病变,病变大小约6.8 cm×5.7 cm×8.8 cm,紧邻鼻咽旁气道,肿块与颈内静脉紧密相贴,咽腔气道显示不清,喉部以下气道通畅,左右径约0.3~0.4 cm,从喉到气管分叉处约4.5 cm。拟在全麻下行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和胎儿分娩期子宫外产时治疗( EXIT)。

    关键词:
  • 混合舒芬太尼时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量效关系

    作者:肖飞;徐文平;刘林;常向阳;张引法;王立中

    目的:确定混合舒芬太尼时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50):布比卡因4 mg组( B4组)、布比卡因6 mg组( B6组)、布比卡因8 mg组( B8组)及布比卡因10 mg组( B10组)。4组分别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4、6、8及10 mg,均混合舒芬太尼2.5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5 ml。麻醉有效定义为蛛网膜下腔注药后10 min时,针刺法评估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达T6,且无需硬膜外追加利多卡因。采用Probit概率单位法计算混合舒芬太尼时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 ED50)和95%有效剂量( ED95)及其95%可信区间( CI)。结果混合舒芬太尼时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的ED50(95%CI)及ED95(95%CI)分别为5.67(5.20~6.10) mg和8.82(8.14~9.87) mg。结论混合舒芬太尼2.5μg时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的ED50及ED95分别为5.67和8.82 mg。

  • 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二次剖宫产术麻醉处理1例

    作者:李浩;刁敏;马玉姗;林雪梅

    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是由于胚胎期椎体结构发育异常而导致的脊柱向侧方弯曲(冠状面Cobb角≥10°),发病率约为1‰[1]。该畸形出生后即发病,随着青春期的发育,脊柱侧凸畸形逐渐加重,甚至影响心肺发育,导致心肺功能异常。妊娠合并脊柱侧凸患者,由于妊娠导致的生理改变及脊柱畸形本身带来的影响,患者在妊娠晚期更容易发生呼吸循环衰竭,严重威胁胎儿及孕妇安全。本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和瘢痕子宫,麻醉风险较高。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
  • 糖尿病孕鼠七氟醚麻醉对子代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欢;杜海亮;裴凌

    目的:探讨糖尿病孕鼠七氟醚麻醉对子代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雌鼠40只,雄鼠5只,体重200~250 g,孕7 d时随机取20只孕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取未制备模型的孕20 d大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0):七氟醚组( S组)和对照组( C组);取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孕20 d大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0):七氟醚组( DS组)和对照组( DC组)。 DS组和S组孕鼠放入自制麻醉箱吸入2%七氟醚2 h。于子代大鼠出生6周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处死后取海马和皮质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p?ERCB)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DC组子代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 P<0.05);与DC组比较,DS组子代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逃避潜伏期延长( P<0.01);与S组比较,DS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 P<0.05),海马区及皮质区p?CREB染色较浅,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七氟醚麻醉可加重糖尿病孕鼠子代的认知功能障碍,机制与抑制CREB磷酸化有关。

  • 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

    作者:苏仙;曲元

    目的:探讨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 IEB)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85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37~42孕周),ASA分级Ⅰ或Ⅱ级,BMI<3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IEB组(n=42)和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n=43)。2组镇痛药均使用0.08%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 IEB组参数设置:脉冲频率1次∕h,剂量6 ml,注药速率400 ml∕h,PCA剂量6 ml,锁定时间30 min。 CEI组参数设置:背景输注速率6 ml∕h, PCA剂量6 ml,锁定时间30 min。维持数字评定量表评分≤5分,若效果不满意,单次追加镇痛泵药液5~10 ml。记录镇痛药单位时间用量、首次PCA时间及下肢麻木、运动阻滞、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记录产妇对分娩镇痛的满意度评分、产程以及分娩方式。结果与CEI组比较,IEB组首次PCA时间延长,产妇满意度评分升高,下肢麻木发生率降低( P<0.05),镇痛药单位时间用量、运动阻滞、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娩方式构成比和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IEB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优于连续硬膜外输注法。

  • 剖宫产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严海雅;吴云;叶松;蔡晓雷;周春波;甘果

    本院从2011年5月至2016年4月实施剖宫产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IOCS):术中术野回收血量≥800 ml,产妇出血后Hb≤100 g∕L时进行自体血离心、浓缩、洗涤、白细胞滤器过滤后回输。5年内剖宫产术中实施IOCS 1085例。对于实施IOCS的产妇,异体红细胞免除率82.95%(900例),血浆使用率41.66%(452例),血小板使用率3.32%(36例),术中和住院期间均未见自体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综上所述,IOCS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剖宫产术中血液保护。

    关键词: 剖宫产术 输血 自体
中华麻醉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