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mn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那彦群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巨大肾癌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手术治疗一例报告

    作者:邓艳艳;王自英;尹雪艳;孙洋洋

    患者,女,41岁.2016年10月12日因全程无痛肉眼血尿4d入院.患者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无痛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发热等症状.查体:体温36.7℃,血压115/78 mmHg(1 mmHg =0.133 kPa);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双肺未闻及杂音;心率88次/min,律齐;左肾区叩击痛,右肾区无压痛、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4×109/L,血红蛋白78 g/L,血小板170×109/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4 500/μl.凝血试验各项指标均正常.泌尿系CTA检查:左肾下极占位,大小8.5 cm×10.0cm,考虑透明细胞癌.拟行腹腔镜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前1d查体发现双上肢多发散在出血点,复查凝血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59 s(参考值26 ~ 40 s),凝血酶原时间(PT)11s(参考值8.8~13.6 s).铁三项测定:铁蛋白317.5 ng/ml,血清铁41.6μmol/L.凝血因子全套检查:Ⅷ因子活性0.6%(参考值50%~150%),Ⅺ因子活性31.7%(参考值65% ~ 150%).APTT纠正试验示APTT不能纠正.结合患者无血友病家族史、无既往出血史,行血友病抑制物检测:Ⅷ因子抑制物1.7 BU/ml(参考值<0.6BU/ml).

    关键词:
  • 前列腺腺样囊性癌一例报告

    作者:黄艳华;刘夏天;章小龙

    患者,44岁.2015年12月2日因勃起困难3年入院.无尿频、尿急,无肉眼血尿,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查体:腹平软,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增大,质韧,中央沟消失.经腹超声检查:前列腺大小4.7 cm×3.6 cm×3.0 cm,前列腺右侧腺体见3.6 cm×3.1 cm偏强回声区,内回声不均,与周边组织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盆腔MR检查:前列腺右侧外周带信号不均匀,见团块影,大小约4.0cm×3.5 cm.tPSA 0.652 ng/ml,fPSA 0.082 ng/ml,fPSA/tPSA 0.126.尿常规:隐血(-),尿蛋白(-),尿白细胞(-).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基底细胞来源肿瘤(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34βE12(+),AR(-),Ki-67(-),P504s(-),P53(-),P63(+),PSA(-),PSAP(-).术前诊断:前列腺恶性肿瘤、2型糖尿病.全麻+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腹膜外腔广泛粘连,双侧闭孔神经旁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大小3.5 cm×2.5 cm×2.0 cm,切面呈灰白色,质韧;镜下见肿瘤组织呈大小不同的筛孔状结构,由肿瘤细胞条索状排列围绕形成囊样腔隙,囊内见黏液样物质,局部可见坏死(图1).诊断为前列腺基底细胞癌(腺样囊性癌)伴局灶坏死,累及前列腺被膜外纤维、脂肪组织,累及神经.术后随访3年,未行化疗等治疗,预后良好,无肿瘤复发、转移征象.

    关键词:
  •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合并尿路上皮癌一例报告

    作者:潘寿华;徐刚;章小龙;朱智荣;阎家骏

    患者,男,74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伴尿频、排尿困难1周于2017年8月4日入院.体检无特殊发现.B超检查示膀胱左侧壁2.1 cm×1.8 cm低回声团块,边界模糊.CT检查示膀胱左侧壁不规则软组织影,边界不清,增强后肿块强化明显.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左侧壁类圆形广基底肿块,大小约2.0 cm×2.0 cm,表面有出血,右侧壁见0.5 cm×0.5 cm菜花样广基底肿块.左、右侧壁肿块病理活检均疑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膀胱左侧壁肿块切面灰白色,镜下见长梭形细胞瘤样增生,胞质淡嗜酸性,核异形性不明显,可见核分裂象,间质水肿及黏液样变性,伴炎症细胞浸润,并可见扩张的小血管网.免疫组化染色检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平滑肌抗体(smooth antibody,SMA)、Vimentin、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uscle specific actin,MSA)阳性,CD34、S-100、Desmin均阴性,病理诊断: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膀胱右侧壁肿块病理诊断:高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恢良好,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1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随访1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关键词:
  • 肾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腹膜后复发一例报告

    作者:郝运;王艳波;陶森;贾亚涛;陈岐辉

    患者,男,71岁.2017年8月29日因查体发现左侧腹部肿物15 d入院.患者7年前因高血压就诊,检查发现左肾肿瘤,行后腹腔镜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术后放疗2个月后未复查.查体:左腹部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7 cm×5 cm,质韧,表面光滑,活动性良好.腹部CT检查:腰3~5椎体水平左侧腹膜后腹主动脉下段及左侧髂总动脉旁见较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9.2 cm ×7.9 cm×10.0 cm,CT值43 ~ 62 HU,边界尚清;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动脉期病变内见多发纤细小血管影走行.术前诊断为左侧腹膜后肿物.全麻下行开放式左侧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与部分结肠分界不清,遂行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大体病理示肿物大小11.0 cm×10.0 cm ×7.0 cm,表面大部分光滑,部分区域已破裂,切面灰白色、细腻、实性、质软.肠管未见明确肿瘤累及.镜下观察,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束状或螺旋状,核分裂象约8/10 HPF.免疫组化染色检查:Bcl-2、CD99、STAT6、Vimentin、CD34(+)(图1),Ki-67(20%+).病理诊断为左腹膜后恶性SFT,结合病史考虑为肿瘤复发.患者术后未进行其他治疗,术后8个月复查腹部CT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关键词:
  • 膀胱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陈荣;宋立德;俞王海;何文桂;吕艳婷;詹建飞

    患者,男,27岁.2016年7月4日因反复全程肉眼血尿3d入院.尿色鲜红,有大量小血块,伴尿频、尿急、尿痛,感全身乏力,无腹痛、腹胀,无腰痛、腰胀,无发热、寒战.否认既往血尿病史.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尿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4×109/L,血红蛋白70 g/L.B超检查:膀胱内中等同声.肾CT平扫+增强+CTU检查:膀胱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血尿待查,膀胱肿瘤不除外,中度贫血,泌尿系感染.因反复全程肉眼血尿,色鲜红,保守治疗无效,急诊行膀胱镜检查+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镜检查:膀胱后壁见一大小约5 cm×6cm菜花样肿块,广基,表面有少量血块黏附.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膀胱肿瘤大小约4 cm×5 cm×6 cm,切面呈乳白色胶冻状,浸润膀胱壁全层.镜下观察:弥漫分布状的梭形细胞,胞质嗜酸性,核圆形、空亮,见核仁,未见核分裂象(图1).免疫组化染色检查:ALK(++)、S-100(+)、SMA(++)、Des(+)、Vim(+++)、CD21(+)、CD34(+)、CD35(+).病理诊断: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肿瘤浸润膀胱浆膜外纤维脂肪组织.术后诊断为膀胱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患者未行放化疗,随访2年未见膀胱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

    关键词:
  • 多西他赛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耐受剂量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胡林军;李长岭;寿建忠;田军;王栋;肖振东;肖泽均;毕新刚;管考鹏;白红松;谢成明;单兴利;卢德虎;敖翔;陈永海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耐受剂量,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5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5岁(47 ~ 80)岁.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50例,2分22例,3分3例.血红蛋白114 g/L(81~161)g/L.碱性磷酸酶(ALP) 133 U/L(37 ~2 154) U/L.PSA值92.3ng/ml(0.3 ~4 543.1)ng/ml.Gleason评分≤7分22例,≥8分40例,未评分8例.一线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平均14个月(2 ~ 96个月).患者均接受多西他赛+泼尼松化疗.根据实际接受的多西他赛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 65 mg/m2) 43例,中剂量组(65 ~70 mg/m2)21例和高剂量组(>70mg/m2)11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中位年龄分别为67岁(53 ~ 80岁)、66岁(56~78岁)、61岁(47 ~ 76岁);淋巴结转移例数分别为26、13、6例;内脏及其他部位转移例数分别为11、4、2例.低剂量组2例无骨转移,余73例合并骨转移.3组的Gleason评分分别为,低剂量组≤7分15例,≥8分22例,未评分6例;中剂量组≤7分4例,≥8分13例,未评分4例;高剂量组≤7分3例,≥8分5例,未评分3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合并疼痛患者例数分别为36、12、9例.3组间比较,低剂量组高龄患者相对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3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以及常见毒性判断标准(CTCAE-4)≥3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OS的因素.结果 本组75例中位化疗6个周期(2 ~14个周期),平均6.1个周期.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中位OS分别为24.1、18.5、23.5个月;中位PFS均为5.3个月,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9% (15/43)、38.1%(8/21)、45.5% (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OS与一线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P=0.008)、化疗前血红蛋白水平(P=0.013)、ECOG评分(P=0.018)、化疗前疼痛评分(P=0.011)、化疗周期数(P=0.001)相关,与患者年龄(P =0.953)、多西他赛剂量(P=0.086)、ALP(P=0.432)、化疗前血PSA值(P=0.231)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多数mCRPC患者能耐受的多西他赛剂量低于标准剂量,且低剂量多西他赛化疗的疗效与高剂量相似.在患者的耐受范围内,OS与多西他赛实际剂量无显著相关性.

  • 前列腺癌分级分组系统2级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降级的预测因素

    作者:陈韶展;陈少豪;李晓东;林婷婷;陈东宁;蔡海;黄金杯;魏勇;郑清水;薛学义;许宁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分级分组系统2级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降级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5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分级分组系统2级(Gleason评分3+4=7).年龄46~ 82岁,平均64.3岁.体重指数15.2~30.4 kg/m2,平均23.2 kg/m2.前列腺体积中位值48.9 ml(30.3 ~ 73.1ml).移行区体积中位值21.4 ml(13.5~ 31.2ml).移行区指数中位值0.46%(0.37%~0.58%).tPSA中位值9.65 ng/ml(4.13~18.68 ng/ml).fPSA中位值1.53 ng/ml(0.67 ~3.92 ng/ml).PSAD中位值0.18 ng/(ml·cm3) [0.09 ~0.50 ng/(ml·cm3)].临床T分期T1c期153例(60.7%),T2期78例(31.0%),L期21例(8.3%).包膜外侵犯58例(23.0%).精囊侵犯47例(18.7%).淋巴血管转移2例(0.8%).活检病理T分期T2期112例(“.4%),T3a期55例(21.8%),T3b期35例(13.9%),T4期50例(19.8%).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评分(PI-RADS)1、2、3、4、5分者分别为45例(17.9%)、36例(14.3%)、51例(20.2%)、68例(27.0%)和52例(20.6%).252例均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与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的差异将患者分为降级组和非降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病理降级的预测因素.结果 本研究252例中,降级组31例,非降级组221例,术后病理降级发生率为12.3%.降级组与非降级组的tPSA分别为7.00 ng/ml(2.62 ~ 9.40 ng/ml)和10.90 ng/ml (4.22 ~ 20.37 ng/ml),PSAD分别为0.11ng/(ml· cm3) [0.07 ~0.19 ng/(ml· cm3)]和0.19 ng/(ml· cm3)[0.09~0.56 ng/(ml· cm3)],PI-RADS评分1、2、3、4、5分的例数分别为11、15、4、1、0例和34、21、47、67、5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RADS评分(OR=0.364,95%CI0.253~0.522,P<0.01)是术后病理降级的独立影响因素.PI-RAD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PI-RADS评分为3分时诊断前列腺癌发生术后病理降级的准确性高.结论 术前PI-RADS评分是前列腺癌分级分组系统2级患者根治术后病理降级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PI-RADS评分越低术后发生病理降级的可能性越大.

  •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与观察等待治疗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的疗效比较

    作者:兰轲;杨文博;张晓威;胡浩;刘贵中;徐涛;白文俊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与观察等待治疗外伤所致的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high-flow priapism,HFP)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例外伤所致HFP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8 ~44岁,平均26.2岁.治疗前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瘘口周围低回声区长径为0.8~1.4 cm,平均1.14 cm.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2组.手术组4例采用局麻,在放射介入下行阴部内动脉超选择性明胶海绵血管栓塞术,术后1年复查阴茎彩多普勒超声.观察等待组2例采用冰袋局部冷敷治疗,每小时1次,每次15 min,每日10次,治疗持续3周,然后随访观察患者的勃起硬度.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将勃起硬度分为4个等级:Ⅰ级,阴茎胀大但不硬;Ⅱ级,阴茎有硬度,但不足以插入阴道;Ⅲ级,阴茎勃起可以插入阴道,但未达到完全坚挺;Ⅳ级,阴茎完全勃起并坚挺.观察等待组治疗后3周及1年复查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瘘口情况.随访中采用勃起功能国际指数5(IIEF-5)评估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勃起功能.结果 手术组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术后阴茎均疲软,未再出现阴茎异常勃起.6例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5 ~ 50个月).手术组术后1年复查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未见明显异常,IIEF-5评分分别为25、24、24、23分,术后性功能均恢复.观察等待组2例均有Ⅱ~Ⅲ级的阴茎持续勃起,IIEF-5评分分别为21分和19分,治疗后3周及1年复查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仍提示动静脉瘘存在.结论 与观察等待相比,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HFP的疗效确切,患者术后性功能恢复较好.

  •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卡介苗灌注的近期疗效与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徐佩行;陆骁霖;沈益君;马春光;朱一平;戴波;叶定伟

    目的 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卡介苗(BCG)膀胱灌注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61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男121例(75.2%),女40例(24.8%).中位年龄65岁(60~71)岁,其中< 50岁17例(10.6%),50 ~ 59岁23例(14.3%),60~ 69岁72例(44.7%),≥70岁49例(30.4%).初发患者112例(69.6%),复发患者49例(30.4%).肿瘤单发56例(34.8%),多发105例(65.2%).肿瘤直径≤3 cm 106例(65.8%),>3 cm 55例(34.2%).43例(26.7%)伴原位癌.10例(6.2%)为尿路上皮癌伴变异类型.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7版TNM分期:Ta期25例(15.5%),T1期129例(80.1%),T1s期7例(4.3%).低级别癌8例(5%),高级别癌153例(95%).69例(42.9%)既往有灌注化疗史. 161例均于TURBT术后采用BCG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其中未行二次电切术直接灌注者43例,二次电切术后灌注者1 18例.灌注方案为BCG 120 mg溶于生理盐水50 ml,灌注后保留2h后排出体外.疗程为每周1次,共6次,然后每2周1次,共3次,然后每月1次共10次,总疗程持续1年.灌注期间,每3个月复查1次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每6 ~12个月复查1次腹、盆腔CT及胸部X线片.记录患者灌注后不良反应及随访数据,采用1年无复发生存率评估BCG灌注治疗的近期疗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预测膀胱癌患者BCG灌注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161例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7~22)个月,总体复发率为26.1%(42/161),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9.0%.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CG灌注失败与膀胱癌复发病史(P=0.006)、灌注化疗史(P=0.031)和灌注前二次电切史(P=0.007)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癌复发病史是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P=0.020).116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4%(65/161),其中1级不良反应占53.8%(35/65),2级不良反应占40.0%(26/65),3级不良反应占6.2% (4/65).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6例(3.7%)减量,1例(0.6%)停药.结论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行BCG膀胱灌注治疗的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膀胱癌复发病史是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

  • 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孙卫兵;刘志宇;李泉林;宋希双;孔祥波;王春喜;张奇夫;祝清国;李长福;徐万海;于广海;张诚;杨进益;宋天家;赵积烨;付启忠;王立新;丁全忠;蔡学辉;孔垂泽

    目的 探讨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效果,以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辅助BCG膀胱灌注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东北三省18家医院应用BCG膀胱灌注(诱导期持续6周,每周1次,120 mg/次,有或没有维持灌注)治疗的中、高危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106例中、高危NMIBC患者,男83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6.7岁.初发肿瘤73例(68.9%),复发肿瘤33例(31.1%).病理分期T1期86例(81.1%),Ta期20例(18.9%);合并原位癌6例(5.7%).均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辅助BCG膀胱灌注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分析无复发生存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患者基础上增加了被第一部分研究剔除,但符合BCG治疗标准且接受BCG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共276例因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应用BCG膀胱灌注治疗,男211例,女65例.平均年龄68.3岁.中、高危NMIBC 263例,肾盂/输尿管癌术后膀胱内再发中、高危NMIBC 8例,肾盂/输尿管癌同时合并中、高危NMIBC 5例.记录患者BCG灌注过程中停药原因及并发症情况.根据WHO药物毒副作用及分级标准,将BCG膀胱灌注后并发症分为4级.结果 第1部分106例,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9例(8.5%)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其中2例(1.9%)出现进展;97例无复发,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1.5%.BCG灌注治疗后,73例初发肿瘤者中4例(5.4%)复发,33例复发肿瘤者中5例(15.1%)再次复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复发病史(OR=3.214,95% CI0.804~12.845,P=0.099)是患者BCG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第2部分276例,177例(64.1%)发生并发症,其中11例(4.0%)为Ⅲ/Ⅳ级并发症,经过对症及抗结核治疗获得满意效果.36例(13.0%)中途停药,主要原因为:原发疾病复发或进展更换治疗方案12例(4.4%),出现Ⅲ/Ⅳ级并发症11例(4.0%),经济原因9例(3.3%).结论 NMIBC术后应用BCG膀胱灌注治疗可获得较高的1年无复发生存率,灌注相关的Ⅲ/Ⅳ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肿瘤复发病史是影响患者BCG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不离断尿道成形术对后尿道狭窄患者勃起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杨涛;谢弘;徐月敏;傅强;宋鲁杰;撒应龙;薛竞东;张鑫垚

    目的 探讨不离断尿道成形术(non-transecting urethroplasty,NTU)在后尿道狭窄治疗中对勃起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9月采用NTU治疗的62例后尿道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19 ~ 50岁,平均34.7岁.病因为骨盆骨折致后尿道狭窄53例,医源性后尿道狭窄9例.术前均行尿道造影及尿道镜检查证实狭窄位于后尿道精阜前,狭窄段长0.5~2.5 cm,平均2.1 cm.伤后时间3个月~2年,平均6.4个月.所有患者既往无尿道成形术史.术前血清性激素水平正常,未服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或停用>2周.术前国际勃起功能(IIEF-5)评分均≥12分,夜间勃起功能检查(NPT)示夜间勃起次数均≥2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NTU组(仅行NTU术)43例和耻骨下缘凿除[患者因狭窄位置较深,术中先行耻骨下缘凿除(IP)]+NTU组19例.NTU组和IP+ NTU组术前的夜间勃起次数分别为(2.7±0.7)次和(2.3±0.6)次,佳勃起持续时间分别为(16.4±3.5)min和(15.6±2.4) min,阴茎头部佳勃起硬度分别为(31.2±4.7)%和(29.8±3.0)%,IIEF-5评分分别为(19.7±1.9)分和(17.3±1.6)分,Qmax分别为(8.7±4.0)ml/s和(8.4 ±4.4) ml/s.所有手术均采用全麻,患者取截石位.作会阴倒“Y”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球海绵体肌,分离出球部和阴囊部尿道、膜部尿道的背侧和两侧,在狭窄段尿道前背侧切开正常尿道1.5 cm,彻底切除尿道周围的瘢痕组织;用4-0可吸收线无张力横行缝合扩大尿道腔.结果术后随访12 ~ 36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12个月NTU组夜间勃起次数(3.0±1.0)次(t=-1.46,P>0.05),佳勃起持续时间(16.4 ±3.8)min(t =0.18,P>0.05),阴茎头部佳勃起硬度(30.8±3.5)%(=0.58,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IEF-5评分(20.4±2.1)分(t=-2.11,P<0.05),Qmax (25.5±4.7) ml/s(t=-17.30,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IP+ NTU组夜间勃起次数(1.6±1.0)次(t=3.37,P<0.05),佳勃起持续时间(14.5 ±2.4)min(t =2.13,P<0.05),阴茎头部佳勃起硬度(25.6±7.1)%(t=2.58,P<0.05),Qmax(23.1±3.5)ml/s(t=--12.35,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IEF-5评分(16.5±2.1)分(t=1.76,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中3例复发尿道狭窄,手术成功率为95.2% (59/62).结论 采用NTU处理狭窄长度≤2.5 cm后尿道狭窄时可达到传统手术的效果,术中可减轻尿道海绵体血管及神经损伤,对患者勃起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婴儿肾积水的初步经验

    作者:刘德鸿;周辉霞;马立飞;曹华林;周晓光;陶天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婴儿肾积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总结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8月收治的31例小婴儿(年龄≤6个月)肾积水患儿的病例资料.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龄(3.5±0.7)个月(8 d~6个月),其中≤2个月7例.平均体重(6.7±1.2)kg,低体重仅3.3 kg.肾积水位于左侧22例,右侧9例.B超检查示患侧肾盂前后径为(4.01±0.56)cm.年龄>2个月患儿的利尿性肾核素扫描示分肾功能为(37.1±3.2)%.全麻,患儿取健侧卧位,患侧抬高50°~70°.目镜直视下分别于脐部、脐下正中Pfannenstiel线上建立机器人镜头孔与1号臂操作孔,在脐上正中1号臂操作孔对称点建立机器人2号臂操作孔,于1号臂操作孔健侧外3~4 cm的Pfannenstiel线上建立3 mm的辅助孔.术中先暴露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并裁剪肾盂,于后外侧纵行切开输尿管,于肾盂低点吻合肾盂输尿管.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等数据.结果 本组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未中转传统腹腔镜或开放手术,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08 min,估计术中出血量平均9.5 ml,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平均3.2h,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1.2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2d.术后病理检查:以尿路上皮可见平滑肌增生肥大和纤维组织为特征,同时伴有尿路上皮黏膜组织慢性炎症.术后随访时间3~8个月.Clavien 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为22.6%(7/31),其中腰痛1例,血尿1例,尿漏2例,泌尿系感染3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无ClavienⅢ~Ⅳ级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B超示患侧肾盂前后径为(1.58±0.41)cm,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利尿性肾核素扫描示肾盂输尿管无梗阻;年龄>2个月患儿的分肾功能为(39.2±3.5)%,较术前轻度上升(P>0.05).结论 在手术医生技术能力,以及麻醉、监护和管理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小婴儿严重肾积水可作为临床探索性手术适应证.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婴儿肾积水安全可行,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采用改良的隐匿切口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具有操作空间大、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和出血量的监测研究

    作者:马俊海;范宁;鲁骋洲;桂惠明;张耘新;吴恭瑾;常宏;秦泽;岳中瑾;米军;杨立;田俊强;尚攀峰;董治龙;王志平

    目的 探讨内腔镜手术监测仪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 RP)术中监测冲洗液吸收量和出血量的效果.方法 2013年1-6月采用自主研制的内腔镜手术监测仪,在体外模拟TURP术中测量冲洗液吸收量和出血量.内腔镜手术监测仪采用压力传感器监测术中冲洗液的出入量,采用光电探头依据光电转换原理监测流出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根据流出液体积及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推算出术中出血量,后依据冲洗液的出入量、术中出血量和患者尿量,计算冲洗液吸收量=(冲洗液流入量-冲洗液流出量)+术中出血量+尿量.术中可将监测仪设置为冲洗液吸收量≥1 000 ml或出血量≥300 ml时发出蜂鸣报警声,以起到预警作用.体外实验采用5%甘露醇溶液持续性灌洗,灌洗过程中随机抽取5次冲洗液,每次100 ml,共500 ml,记录每次抽取冲洗液时内腔镜手术监测仪显示的冲洗液模拟吸收量.在灌洗过程中,随机在模拟人体体腔的容器内滴入5次人全血,每次5 ml,共25 ml,记录内腔镜监测仪显示的模拟出血量.以上过程重复3次,观察监测仪测量值与实际数值的差异.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前瞻性纳入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纳入标准:年龄≥50岁;经腹壁B超检查测量前列腺体积≥60 ml;大尿流率≤15 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8分.在内腔镜监测仪监测下行TURP,比较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血清离子浓度、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变化.根据手术时间分为< 60 min组和≥60 min组,比较两组的冲洗液吸收量和出血量.结果 模拟试验中,5次抽取冲洗液后的模拟吸收量分别为(100.60±2.07) ml、(201.00 ±3.39)ml、(302.00±4.67) ml、(403.60±4.39) ml和(502.40±7.57) ml,5次滴入人全血后的模拟出血量分别为(5.06±0.11)ml、(10.10±0.16)ml、(15.04±0.15)ml、(20.06±0.11)ml和(25.10±0.16)ml,模拟吸收量和出血量与实际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平均年龄(69.9±6.7)岁,前列腺体积(62.4±28.5)ml.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4.46±2.49)%和(92.39±2.77)% (P <0.01),平均血清钠离子浓度分别为(141.05±2.52) mmol/L和(138.06±4.27) mmol/L(P< 0.01),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43.50±13.43) g/L和(137.04±14.25) g/L(P <0.01),平均红细胞比容分别为(42.05±4.09)%和(137.04±14.25)% (P <0.01),平均心率分别为(77.9±7.6)次/min和(77.9±6.9)次/min(P>0.05),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0.32±9.75) mmHg(1 mmHg=0.133 kPa)和(91.07±8.96) mmHg(P >0.05),平均血清钾离子浓度分别为(4.13±0.53)mmol/L和(4.09±0.37) mmol/L(P>0.05).<60 min组和≥60 min组的平均冲洗液吸收量分别为(401.83±279.23)ml和(885.25±367.68) ml(P<0.01),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4.10±47.47) ml和(158.40±65.22) ml(P<0.01).TURP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血生化和血液学指标比较有差异,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和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自主研制的内腔镜手术监测仪满足了精准监测的要求,术中可为术者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并设置报警阈值,尤其是对于预计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 术前预测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临床因素分析

    作者:王成路;金露;薛波新

    目的 探讨可用于术前预判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11月收治的9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2例,女34例.年龄24 ~ 78岁,平均(54.5±12.7)岁.伴高血压病35例,糖尿病9例,肾盂积水85例.既往同侧结石病史24例.肾区叩击痛阳性11例、弱阳性64例、阴性2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9例、中段结石19例、下段结石28例.结石横径为(7.75±2.68) mm;结石大横截面积为(36.12 ± 24.43) mm2;结石体积为(304.06±303.39) mm3;结石CT值为(755.75 ±318.05)HU.CT检查测量结石处输尿管壁大厚度(UWTmax)为(3.18±1.13)mm.96例均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根据结石是否嵌顿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数据的差异,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嵌顿性结石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ROC曲线并分析独立预测因素的佳界值,分析该界值预测结石嵌顿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并根据该界值分组,比较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 本组9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清石率为93.8% (90/96).嵌顿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3.4±12.3)岁;伴高血压病20例,糖尿病4例,肾积水40例;既往同侧结石病史14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19例、中段9例、下段12例;UWTmax(4.15 ±0.94)mm;结石CT值(847.66±282.39) HU;结石横径(8.67 ±2.28) mm,结石大横截面积(43.83 ± 23.65) mm2,结石体积(386.20±296.60) mm3;肾区叩击痛阳性8例、弱阳性27例、阴性5例.非嵌顿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48.7±12.7)岁;伴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5例,肾积水50例;既往同侧结石病史10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30例、中段10例、下段16例;UWTmax(2.58 ±0.76) mm;结石CT值(698.65±325.50) HU;结石横径(7.17 ±2.75)mm,结石大横截面积(31.14 ±23.64) mm2,结石体积(253.04±296.29) mm3;肾区叩击痛阳性3例、弱阳性37例、阴性1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UWTmax、高血压病史、既往同侧结石病史、结石CT值、肾积水、结石横径、结石大横截面积、结石体积、肾区叩击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WTmax为术前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40,P<0.001).ROC曲线预测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UWTmax界值为3.26 mm,其预测结石嵌顿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87.5%.根据UWTmax界值将患者分为厚壁组(≥3.26 mm) 40例和非厚壁组(<3.26 mm)56例,两组输尿管发生水肿、息肉、狭窄的例数分别为31例和18例、12例和4例、15例和7例,术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7.5% (35/40)和98.2%(5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石处UWTmax可用于术前预测输尿管嵌顿性结石,且UWTmax≥3.26 mm的患者输尿管结石发生嵌顿,以及输尿管发生水肿、息肉、狭窄的概率更高,术后结石清除率更低.

  • 预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文贤;刘彬;于磊;林晓杰;刘勇;陈强

    目的 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69例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58例,女111例.平均年龄67岁(37~86岁).肿瘤位于左侧144例,右侧125例.肾盂癌157例,输尿管癌112例.肿瘤直径>3 cm 163例.合并肾盂积水185例.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2.0 109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60 ml/(min·1.73 m2) 62例.纤维蛋白原≥3.2 g/L129例.269例均行患侧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多发肿瘤28例;无蒂状肿瘤86例;≥pT3期143例;脉管淋巴侵犯(LVI)35例;高级别肿瘤(G3) 18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无局部复发生存率(IRFS)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分别分为局部复发低、中、高危组及远处转移低、中、高危组,比较各组间1、3、5年1RFS和dMFS的差异.结果 本组269例平均随访43.7个月(4.4~131.8个月).30例发生局部复发,中位间歇期为19.4个月(4.3~71.3个月);35例发生远处转移,中位间歇期为17.7个月(4.1~51.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蒂状肿瘤(P=0.041)、肿瘤多灶(P =0.027)、输尿管肿瘤(P=0.001)、LVI(P< 0.001)、≥pT3期(P <0.001)、eGFR< 60 ml/(min· 1.73 m2)(P=0.009)、纤维蛋白原≥3.2 g/L(P <0.001)与IRFS密切相关;高级别肿瘤(G3) (P =0.012)、无蒂状肿瘤(P<0.001)、LVI(P <0.001)、合并肾盂积水(P =0.046)、NLR≥2.0(P =0.002)与dMFS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尿管肿瘤(HR=4.835,95% CI1.792~13.044,P=0.002)、LVI(HR =5.037,95% CI2.183~ 11.230,P<0.001)、≥pT3期(HR=2.987,95% CI1.078~8.283,P=0.035)、纤维蛋白原≥3.2 g/L(HR =4.281,95% CI1.454~ 12.603,P=0.008)是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无蒂状肿瘤(HR =6.097,95% CI 2.536~14.660,P <0.001)、LVI(HR =4.191,95%CI 2.035~8.633,P <0.001)、NLR≥2.0(HR =2.741,95%CI1.128~6.657,P=0.026)是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局部复发低危组1、3、5年IRFS分别为99.0%、96.8%、95.0%;中危组分别为94.5%、91.2%、87.6%;高危组分别为77.8%、58.8%、58.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远处转移低危组1、3、5年dMFS分别为98.4%、97.6%、96.0%;中危组分别为88.0%、73.8%、71.8%;高危组分别为63.7%、42.9%、28.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输尿管肿瘤、≥pT3期、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影响UTUC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蒂状肿瘤、LVI、NLR升高是影响UTUC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危险分层模型对高危患者的判断具有意义.

  • 经直肠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前列腺外周带低回声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薛念余;程跃;张盛敏;王国耀;胡贝

    本文对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的97个前列腺外周带低回声结节行经直肠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进行比较.探讨SWE技术在前列腺外周带低回声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显示,恶性组的SWE弹性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以SWE弹性值> 36 kPa作为前列腺癌的判断标准时,其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81.3%.SWE技术能准确鉴别前列腺外周带低回声结节良恶性,在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同时,可减少不必要的穿刺.

    关键词:
  • 麻醉镇痛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苏瑞;严泽军;程跃;马琪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其操作过程需要麻醉镇痛逐渐成为共识.目前已有多种麻醉镇痛方法被应用于临床.本文从常用的麻醉镇痛方法、不同方法效果比较、各方法联合应用研究以及新型镇痛方法的应用等方面对麻醉镇痛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 乳头状肾细胞癌不同分型间的差异及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丁振山;马潞林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肾癌的第二大亚型,并不罕见,但其与透明细胞癌有一定的差别.根据不同的标准又将其分为不同的分型,主要类型包括乳头状肾细胞癌1型和乳头状肾细胞癌2型,此两型在临床、病理、影像、预后等方面都有一些差异.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对两者在这些方面的共性及差异进行总结综述.

    关键词:
  • 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研究新进展

    作者:徐嘉雯;孙亮;程亮

    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由一大类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原发性前列腺肿瘤组成,多见于去势治疗抵抗的前列腺癌患者中,常伴有TMPRSS2-ERG基因的融合及AURKA等基因的扩增.由于大部分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侵袭性强且预后差,因此应引起临床及病理医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将对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起源、关键分子改变及形态学谱系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 ADP-核糖基化因子6抑制剂对真菌感染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沈思魁;黄燚;贾文文;冯师健;李虹

    目的 探讨ADP-核糖基化因子6抑制剂对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8年2月将30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未感染组(5只)、氟康唑组(5只)、ADP-核糖基化因子6抑制剂组(10只)(简称抑制剂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简称对照组).氟康唑组、抑制剂组和对照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1×105 CFU白色念珠菌建立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模型,未感染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h后抑制剂组注射1.032 mg ADP-核糖基化因子6抑制剂,氟康唑组注射51 μg氟康唑,对照组注射与抑制剂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后24h根据体征及症状对小鼠进行脓毒症严重程度临床评分,用Jaffe检测法及酶偶联速率法测定小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用HE染色法制作病理切片后,根据每张切片中肾皮质组织损伤的面积对肾组织进行病理评分.结果 未感染组临床评分、血清肌酐、尿素氮和病理评分分别为0分、(0.98±0.38) μmol/L、(9.77±0.36)mmol/L、(0.88±0.30)分,氟康唑组分别为(0.80±0.84)分、(1.09±0.51) μ.mol/L、(9.64±0.17)mmol/L、(1.22±0.270)分,抑制剂组分别为(2.8±1.32)分、(1.43±0.50)μmol/L、(12.05±1.20)mmol/L、(2.04±0.55)分,对照组分别为(5.20±1.87)分、(2.96±1.55) μmol/L、(13.94±1.94)mmol/L、(2.67±0.55)分.未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成功;抑制剂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P-核糖基化因子6抑制剂能减轻小鼠真菌感染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的程度.

  •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扬帆前行

    作者:孙颖浩

    时光飞逝,转眼已到戊戌岁末.在全国喜迎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也走过了38度春秋.回望过去,我们在吴阶平院士、马腾骧教授、虞颂庭教授、马永江教授、郭应禄院士、梅骅教授等老师前辈的带领下,在国内外同道的支持下,在编辑部同仁的努力下,集八方成果,纳百家之言,忠实地记录着中国泌尿外科学界的学术成果,深刻见证了我国泌尿外科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迁.在此,谨向多年来辛勤工作的编委和审稿专家,以及为本刊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各位同仁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关键词:
中华泌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