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mn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那彦群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后腹腔镜下取肾结合自体肾移植治疗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一例报告

    作者:杨军昌;董焱鑫;曾锐;高晓康;来明德;霍双进;李东;尼加提

    患者,男,28岁.2014年5月11日因“难控性血压升高4年余”收入我院心内科.患者4年前因反复头痛于外院就诊,发现血压升高,波动在160~220/100~140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非洛地平、厄贝沙坦等治疗,血压控制不佳.甲状腺功能、血生化检查均无异常.血浆肾素活性3.7 ng/(ml·h),血管紧张素Ⅰ 0.13 ng/ml,血管紧张素Ⅱ83.10 ng/ml,醛固酮10.31 ng/dl.肾动脉超声检查示左肾动脉起始处内径2.5 mm,右肾动脉起始处内径3.6 mm.肾上腺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双肾核素肾动态显像示左肾肾小球滤过率(GFR) 28.0 ml/min,右肾40.8 ml/min.肾动脉造影检查示左肾动脉近段95%狭窄,右肾动脉未见异常,于左肾动脉植入支架1枚.

    关键词:
  • 肾转移性胰腺小细胞癌一例报告

    作者:熊轶;张古田;戴黎阳;史炯;樊祥山;张士伟;甘卫东;李笑弓;郭宏骞

    患者,男,56岁.2014年4月14日因胰腺小细胞癌术后复查发现左肾肿瘤3周余入院.无明显阳性症状、体征.既往史:因胰腺小细胞癌行开放式胰体尾切除术+胃体部分切除术+脾脏切除术史6年,术后行化疗治疗;因肝转移行射频消融术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史3年.泌尿系CT检查:左肾上极大小约4.9 cm×4.4cm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瘤体主要由左肾动脉近背侧的分支供血,瘤体邻近的肾盂受压,显示欠佳.尿常规:潜血(-),白细胞(-).肾小球滤过率:左侧43.4 ml/min,右侧39.0ml/min.全麻下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肾上极背侧,突出表面,呈球形,大小约5 cm ×4 cm×4 cm,实性,有完整包膜.

    关键词:
  • 肾管状囊性癌一例报告

    作者:杨朝晖;章辉;孙刚;曹学全;范广民;王四玲;卢洪胜

    患者,男,39岁.2014年11月11日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入院.无血尿,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查体:双肾区无压痛及叩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区无隆起、无压痛,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睾丸、附睾未及异常.CT血管造影检查:左肾上极后缘可见大小约3.1 cm×2.2 cm类圆形低密度灶,无强化,边界清晰,余肾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肾盂、肾盏未见明显扩张,左肾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影,肾周间隙清晰,两侧肾动脉走形自然,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及瘤样扩张,后腹膜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诊断:左肾上极囊肿;左肾结石.

    关键词:
  • 肾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一例报告

    作者:谢智彬;付伟金;顾恺龙;吕佰豪;黄伟华;莫曾南

    患者,男,60岁.2013年11月12日因左腰背部疼痛1周入院.患者1周前在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背部疼痛,无血尿.泌尿系B超检查:左肾下极混合性回声团,大小约10cm×6 cm×5 cm.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泌尿系CT平扫及增强检查:左肾中下极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考虑左肾癌可能性大,余腹腔脏器未见异常.全麻下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左肾肿物切面呈囊性,内含鱼肉样坏死组织,黄色,肿瘤大小10 cm×6 cm×5 cm

    关键词:
  • 原发性输尿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报告

    作者:李云龙;文建国;陈涛;翟荣群;吴军卫;何翔飞

    患者,女,69岁.2013年6月10日因右下腹疼痛1个月入院.1个月前因右下腹部疼痛伴恶心于当地医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肾积水,右输尿管内异常低回声.CTU检查: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中段占位,移行细胞癌?未治疗.入院查体:右下腹疼痛,余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红细胞3.67×l012/L,血红蛋白106 g/L.尿常规:潜血(+),红细胞7.26/μl.全麻下行右侧输尿管镜活检术,镜下见右输尿管黏膜不光滑,输尿管下段可见大量絮状脓胎聚集,进镜至输尿管中下段,见输尿管腔内有一淡黄色柱状物,用活检钳取少量组织送病理检查.

    关键词:
  • 氯胺酮相关性上尿路功能损害危险因素的初步分析

    作者:吴清晖;吴芃;王强;王俊鹏;陈杨;黄泽海;郑少斌

    目的 探讨长期滥用氯胺酮导致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7月确诊的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损害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男82例(79.6%),女21例(20.4%).年龄18 ~36岁,平均(23.9±3.6)岁.药物滥用时间0.3 ~9.2年,平均(3.4±2.1)年.LUTS病程1.0~84.0个月,平均(17.7±5.9)个月.根据诊断标准分为上尿路功能障碍组(39例)和上尿路功能正常组(64例),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食行为(吸食年限、吸食频率、平均吸食量、戒断时间)、LUTS病程、盆腔疼痛与尿急/尿频(PUF)评分、血液检测指标(WBC、ALT、AST、γ-GT)、排尿日记(日间排尿间隔时间、夜尿次数、平均尿量)、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峰值压力、尿流率、无抑制性收缩次数、顺应性)和影像学表现的差异.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氯胺酮相关性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上尿路功能障碍组与正常组相比,体质指数(t=2.127,P=0.043)、吸食频率(t=2.335,P=0.029)、戒断时间(t=3.451,P =0.003)、LUTS病程(t=2.289,P=0.036)、PUF评分(t=3.030,P=0.004)、γ-GT(t=2.697,P=0.012)、大膀胱测压容积(t=5.056,P<0.001)、大尿道闭合压(t=3.015,P=0.008)、膀胱顺应性(t=8.562,P<0.001)和膀胱挛缩影像学表现(x2=15.155,P<0.00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食频率(OR=1.279,P=0.038)、戒断时间(OR =0.394,P=0.028)、γ-GT(OR=1.007,P=0.032)、大膀胱测压容积(OR =0.775,P=0.011)和膀胱顺应性(OR=0.013,P=0.008)等是影响上尿路功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持续性频繁滥用药物、合并慢性淤积性胆管炎以及低容量低顺应性膀胱是氯胺酮相关性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 腹腔镜下左肾静脉狭窄环切开和血管外支架固定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绪龙;陈方敏;石家齐;李登宝;姜锡男;李海峰;杨昊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左肾静脉狭窄环切开和血管外支架固定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28 ~40岁,平均35岁.均伴长期血尿及腰痛,血尿病史6~72个月,其中3例合并蛋白尿.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肾静脉在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流速峰值为110 ~ 132 cm/s,平均121cm/s;左肾静脉肾门处流速峰值为18 ~ 25 cm/s,平均21 cm/s.CT造影检查:左肾静脉受压,狭窄段内径为1.2~2.5 mm,平均1.8 mm;左肾静脉扩张段大内径8.3 ~15.2 mm,平均10.1 mm;扩张段与狭窄段内径比值3.4 ~9.5.膀胱镜检查:3例左输尿管管口喷血.5例均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肾静脉周围狭窄环切开和外支架固定术,术中见下腔静脉-左肾静脉连接部周围纤维狭窄环形成.切开狭窄环,置入外支架长度3.5~4.5 cm,平均4.0 cm.结果 5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75 ~ 145 min,平均83 min.术中出血量50 ~120ml,平均65ml.5例的肉眼血尿症状于术后5~6d逐渐减轻,7~20 d完全消失.3例术前蛋白尿患者于术后2周尿蛋白转为阴性,随访8 ~ 24个月未见复发.术后3d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左肾静脉狭窄段内径3.8 ~5.6 mm,平均4.9mm;扩张段与狭窄段内径比值1.1 ~2.0,平均1.6;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血流峰速25 ~45 cm/s,平均34 cm/s.术后6个月CT血管造影检查: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已无受压表现,左肾静脉于肾门处大径为7.9~9.8 mm,于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的大径为6.0~8.8 mm.结论 胡桃夹综合征的病因除了左肾静脉受解剖结构挤压外,可能还与下腔静脉-左肾静脉流出端周围纤维狭窄环的形成有关.腹腔镜下下腔静脉-左肾静脉流出端周围纤维狭窄环切开和血管外支架固定术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一种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

  • SHA.LIN、S.T.O.N.E评分系统和Guy's分级法预测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清除率准确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彭国辉;李汉忠;李秉诚;张学斌;邓建华;冯元法;曹满超;许桂祥;马金

    目的 比较SHA.LIN、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和Guy's分级法预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3例行PCNL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1例,女52例.年龄24 ~78岁,平均54岁.体质指数16.4 ~33.2 kg/m2,平均24.2 kg/m2.术前血肌酐38 ~ 331 μmol/L,平均82 μmol/L.术前尿常规检查WBC阳性96例(78.0%),尿细菌培养阳性33例(26.8%).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评分:1分40例(32.5%),2分70例(56.9%),3分13例(10.6%).左肾结石69例(56.1%),右肾结石54例(43.9%).目标穿刺肾盏:上盏47例(38.2%),中盏76例(61.8%).由同一名医师利用术前泌尿系CT+三维重建,分别根据SHA.LIN、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和Guy's分级法对患者术前结石情况进行评分、分级,分析SHA.LIN、S.T.O.N.E评分和Guy's分级与结石清除情况、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数据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检测SHA.LIN、S.T.O.N.E评分系统和Guy's分级法预测结石清除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本组123例的手术时间50~160min,平均(87.4±25.8) min.估计失血量40 ~ 850 ml,平均(166.4±186.9) ml.总住院时间为7~30 d,平均(13.5±3.9)d;术后住院时间为4 ~25 d,平均(9.2±3.4)d.结石清除率为76.4% (94/123),33例(26.8%)出现术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组和残留组的SHA.LIN评分分别为8.2分和11.8分,S.T.O.N.E.评分分别为7.3分和8.6分,Guy's分级分别为2.4分和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LIN评分、S.T.O.N.E.评分和Guy's分级与术后结石清除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LIN评分与手术时间(P<0.05)、估计失血量(P<0.05)相关,S.T.O.N.E.评分和Guy's分级与手术时间(P<0.05)相关.SHA.LIN、S.T.O.N.E评分系统和Guy's分级法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924(95% CI0.874~0.975)、0.795 (95% CI0.698 ~0.891)和0.701 (95% CI0.592 ~0.811).S.T.O.N.E评分与Guy's分级的AU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SHA.LIN评分分别与S.T.O.N.E评分和Guy's分级法的AUC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A.LIN、S.T.O.N.E评分系统和Guy's分级法均能较准确预测PCNL的术后结石清除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SHA.LIN评分与S.T.O.N.E评分及Guy's分级相比预测能力更准确.

  • 膀胱黏膜腹侧镶嵌尿道成形术治疗次全尿道狭窄的疗效观察

    作者:郝川;赵振理;李承勇;李宇卓;顾勇

    目的 探讨膀胱黏膜腹侧镶嵌尿道成形术治疗次全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2005年8月至2013年7月采用游离膀胱黏膜腹侧镶嵌尿道成形术治疗次全尿道狭窄患者1 1例.年龄22~72岁,平均53岁.尿道狭窄长度12~18 cm,平均15 cm.取冠状沟环形切口,阴茎皮肤脱套至阴茎根部,显露阴茎段尿道.做会阴部倒Y形切口,显露尿道球部.纵行切开狭窄段尿道腹侧至正常尿道.切取宽1.5~2.0cm的膀胱黏膜与尿道创缘吻合,尿道内留置2根F 10多孔硅胶管,留置膀胱造瘘管.术后4周拔除尿道支架管,每3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期内主观排尿通畅,大尿流率≥15 ml/s,不需要尿道扩张等处理定义为手术成功.结果 本组11例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成功10例;1例于术后3个月发生尿道外口狭窄,经尿道扩张恢复正常排尿.结论 膀胱黏膜是可选择性尿道替代物,膀胱黏膜腹侧镶嵌尿道成形术可用于治疗次全尿道狭窄.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马蹄肾结石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丽珠;郭晓健;梁丽莉;郭应禄

    目的 探讨马蹄肾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2例马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9例.年龄19~71岁,平均42岁.左肾盂结石25例,右肾盂结石17例.结石直径0.4 ~3.7 cm,平均1.8 cm.42例均行ESWL治疗,治疗频率2000~2700次,平均2500次;治疗电压4~7 kV;碎石时间30 ~ 45 min,平均35 min.术后均采用俯卧位体位排石.结果 本组42例,ESWL治疗1、2、3、4次完全排出结石者分别为29、8、3、2例.碎石后首次排出结石时间3~10d.结石直径<1 cm者29例,25例治疗1次、4例治疗2次结石完全排出.结石直径1 ~2 cm者10例,4例治疗1次、4例治疗2次、2例治疗3次结石完全排出.结石直径>2 cm者3例,1例治疗3次、2例治疗4次结石完全排出.患者术中及术后无特殊不适,术后40例出现血尿,未做处理,1~3d后血尿症状消失.7例于术后1~3d出现肾绞痛,口服止痛药后症状减轻.结论 ESWL治疗马蹄肾结石安全、简便,术后采用俯卧位体位更利于结石排出.

  • 非肌层浸润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5年随访生存分析及其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邢云超;熊耕砚;方东;张雷;张争;蔡林;刘瑾;曹振朋;关豹

    目的 分析非肌层浸润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non-muscle invasive 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NMIUTUC)患者长期生存情况及其相关预后因素,并构建基于中国人群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53例NMIUTU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男100例,女153例.年龄25~ 90岁,平均67岁.肾盂癌127例,输尿管癌126例.多发肿瘤65例,单发肿瘤188例.肿瘤长径>5 cm者237例,≤5 cm者16例.乳头状肿瘤243例,非乳头状肿瘤10例.合并同侧肾积水147例.淋巴结转移6例.行腹腔镜手术162例,开放手术91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244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9例.结果 本组253例随访4 ~ 151个月,中位时间55个月.40例(15.8%)死于肿瘤,84例(33.2%)出现膀胱复发.淋巴结转移(P =0.046),原发灶位于肾盂(P =0.044),合并同侧肾积水(P =0.039),合并慢性肾脏病(P =0.008)和男性(P =0.034)为NMIUTUC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多发(P =0.018),合并同侧肾积水(P =0.035)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膀胱复发.构建的用于预测NMIUTUC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2.结论 NMIUTUC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生存良好,膀胱复发率与肌层浸润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相当,且复发较晚.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位于肾盂、合并同侧肾积水、合并慢性肾脏病和男性为术后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多发、合并同侧肾积水的患者更易膀胱复发.

  • 睾丸黏液腺癌的诊治方法

    作者:孙鹏;吴海啸;吴汉;朱德胜

    睾丸黏液腺癌罕见,我们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例睾丸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诊治方法.对象与方法 本组4例,年龄分别为69~ 82岁.均为发现阴囊肿物就诊,右侧3例,左侧1例.查体:睾丸稍增大,质硬,无触痛.1例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乳酸脱氢酶、PSA均正常.增强CT检查:睾丸及双侧附睾区域多发钙化致密影,考虑睾丸结核不除外,肿瘤不除外.1例行增强MR检查考虑右睾丸肿瘤可能性大,前列腺周围带右侧异常信号,建议穿刺活检;行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3+4分;行核素骨扫描检查示全身未见骨转移.

    关键词:
  • 腹腔镜下与开放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及长期肿瘤控制效果比较

    作者:尚攀峰;岳中瑾;侯子珍;吴恭瑾;包军胜;翟振兴;杨立;王志平;王家吉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已广泛开展.我们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156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中行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患者的疗效.对象与方法 156例患者,男133例,女23例.年龄28 ~ 76岁,平均(60.8±10.8)岁.术前均经膀胱镜活检诊断为尿路上皮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腹腔镜组)48例,男43例,女5例,年龄(60.9±9.7)岁;开放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开放组)108例,男90例,女18例,年龄(60.7±11.0)岁,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 分期手术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探讨

    作者:范志强;刘中华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男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 ~ 8/1000人[1].近年来因环境内分泌的作用,发达国家的尿道下裂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2].根据阴茎下弯矫正后新尿道口的位置将尿道下裂分为:前型(阴茎头型,冠状沟型和冠状沟下型);中间型(阴茎远段型,阴茎中段型和阴茎近段型);后型(阴茎阴囊型,阴囊型和会阴型)[3],后型尿道下裂即重度尿道下裂.手术是治愈尿道下裂唯一有效的方法,手术矫正通常包括5个步骤:阴茎矫直,尿道成形,尿道口及阴茎头成形,阴囊成形和用皮瓣覆盖缺损皮肤.治疗尿道下裂的术式繁多,手术效果各有不同,且尿道下裂的临床诊疗涉及小儿外科、整形外科和泌尿外科,随着对该领域研究的进展,对于不同的尿道下裂类型,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修复,特别是对于重度尿道下裂,是分期还是一期完成手术的争论从未停止.本文就近年来对分期手术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探讨及治疗策略做一综述.

    关键词:
  • 骶上脊髓损伤后排尿反射通路重组及相关神经递质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赵霞;廖利民;陈国庆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85%的颈髓损伤患者会出现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neurogenic detrusor overactivity,NDO)和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detrusor-sphincter dyssynergia,DSD);胸髓损伤患者中几乎都出现NDO,其中90%同时出现DSD;30%的腰髓损伤患者会出现NDO和DSD[1].这些下尿路功能障碍导致尿失禁、反复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及上尿路功能损害乃至肾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仍无非常有效的方法解决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近年来,很多学者尝试通过改变脊髓损伤后排尿反射中某些神经递质的量来改善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DO)及DSD,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本文对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
  • Polo样激酶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BI2536对肾癌细胞株A498增殖的影响

    作者:刘耀雷;秦书娟;王继征

    目的 探讨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在肾透明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PLK1抑制剂BI2536对肾透明细胞癌A498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2例肾癌根治手术标本(肾癌组).男7例,女5例.年龄41~68岁,平均49岁.肿瘤均为单发,左肾癌5例,右肾癌7例,肿瘤大径2.1~5.3 cm,无局部及远处转移.所有患者术前未行放、化疗,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透明细胞癌.同时收集距离肿瘤2 cm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病理检查证实无癌变.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测定0、20、40、60 μg,/L的PLK1抑制剂BI2536作用于肾透明细胞癌A498细胞48 h后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 PLK1在肾癌组和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74±0.2和0.2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浓度0、20、40、60 μg/L BI2536作用48 h后,阻滞于G2/M期的A49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0.28±0.47)%、(14.35 ±0.85)%、(20.49±0.78)%、(23.90±0.54)%,随着BI2536浓度的增加,阻滞于G2/M期的A498细胞比例增多(P<0.05).结论 PLK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PLK1抑制剂BI2536能够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

  • 肾母细胞瘤瘤体中差异性炎症因子的鉴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郭飞;张俊杰;孙俊锋;胡集祎;余捷凯;郑树;王家祥

    目的 利用蛋白组学技术研究肾母细胞瘤瘤体存在的差异性炎症因子,分析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及血管侵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肾母细胞瘤患儿的瘤体(瘤体组)40例,肿瘤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2例,Ⅲ期13例,Ⅳ期9例;预后良好型37例,预后不良型3例;淋巴结转移17例,无淋巴结转移23例;血管侵犯9例,无血管侵犯31例.同时收集肿瘤近端(距肿瘤边缘1 cm)肾组织35例、肿瘤远端(距肿瘤边缘5 cm)肾组织25例.通过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3组间的差异性蛋白峰,对瘤体中存在的高表达蛋白峰通过固相萃取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纯化,胶内酶解后的肽段混合物置入色谱串联质谱,根据氨基酸序列鉴定目标蛋白身份.根据瘤体中炎症蛋白峰的表达强度,在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及血管侵犯各组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高表达的蛋白峰中,m/z12138和m/z13462分别被鉴定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两者在瘤体组的表达量(1437.8±997.3和1730.4±1147.8)高于肿瘤近端肾组织(952.6±591.2和1031.1±1120.8)及肿瘤远端肾组织(315.4±296.5和114.7±118.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瘤体组中m/z12138和m/z13462的表达量按不同病理特征分组进行比较:临床分期Ⅰ期(678.8±189.0和746.2±238.7),Ⅱ期(664.0±202.0和1180.7±404.9),Ⅲ期(1524.7±407.9和2160.4±1252.3),Ⅳ期(2850.2±861.2和2498.4±1290.5);预后良好型(1271.7±809.2和1553.3±991.4),预后不良型(3487.2±166.2和3915.1±507.3);淋巴结转移组(2207.1±961.7和2569.5±1285.2),无淋巴结转移组(869.2±474.6和1110.2±433.6);血管侵犯组(2850.2±861.2和2498.4±1290.5),无血管侵犯组(1027.8±521.3和1507.5±1019.9),各病理特征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炎症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高表达于肾母细胞瘤瘤体中,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具有相关性.

  • 药物对家兔睾丸扭转复位后睾丸成活率的影响

    作者:王富军;董俊强;王浦;苑登强;耿怀振

    目的 观察药物对家兔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后睾丸血流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选取雄性家兔36只,月龄10 ~ 14个月.体重1.8~2.4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8只.建立睾丸扭转模型:纵行切开左侧阴囊,游离左侧睾丸,将睾丸逆时针扭转720°,9h后手术复位,睾丸颜色均较暗,温盐水热敷后睾丸颜色均无明显好转,切开睾丸白膜后均无新鲜血液流出,均保留睾丸并固定.实验组联合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 ml/kg,耳缘静脉注射,1次/d)、罂粟碱(1.5 mg/kg,肌肉注射,3次/d)、低分子肝素钠(200 IU/kg,皮下注射,1次/d),共5d;应用青霉素(4万U/kg,肌肉注射,1次/d),共7d.对照组仅应用青霉素预防切口感染,用法、用量同实验组.在睾丸扭转复位术后第7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睾丸血运,根据血流信号分为0、1、2、3级,2、3级定义为睾丸成活;手术切开阴囊,观察睾丸颜色红润、质韧,切开白膜后有新鲜血液流出定义为睾丸成活.结果 实验组睾丸血运0级4例,1级3例,2级4例,3级7例;对照组0级9例,1级2例,2级4例,3级3例.手术探查观察实验组11例睾丸成活,对照组7例成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罂粟碱、低分子肝素钠可促进睾丸扭转复位后的血运恢复,提高睾丸的成活率.

  •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膀胱颈对术后控尿功能恢复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刘欣健;文建国;王庆伟;王焱;万有栋;杨琨琨;翟荣群

    目的 系统评价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膀胱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膀胱颈和不保留膀胱颈的对比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7月.由2名评价员共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对两种术式对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手术切缘阳性率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病例对照研究和2篇随机对照研究.共包括3 391例患者,其中2篇随机对照研究包含277例患者,12篇观察性研究包含3 114例患者(保留膀胱颈组1 985例,未保留膀胱颈组1 129例).对12篇病例对照研究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保留膀胱颈组与未保留膀胱颈组比较,手术切缘阳性率[OR=0.92,95% CI0.71 ~ 1.19,P=0.52],以及术后6个月[OR=1.49,95% CI0.97 ~2.29,P=0.07]、12个月[OR =0.99,95%CI0.70~1.39,P=0.93]的控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保留膀胱颈组术后1个月[OR =2.88,95%CI1.80 ~4.60,P <0.05]、3~4个月[OR =2.32,95%CI1.42 ~ 3.80,P<0.05]的控尿率明显高于未保留膀胱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膀胱颈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控尿功能的恢复,且不增加手术切缘阳性率.

  • 经腹膜外途径与经腹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比较分析

    作者:夏丹;王平;秦杰;景泰乐;叶孙益;汪朔

    目的 比较经腹膜外途径与经腹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165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时间顺序,早期79例行采用经腹途径,平均年龄(66.9±6.2)岁,平均体质指数(23.4±2.9) kg/m2,前列腺重量(33.8±16.7)g;后期86例采用经腹膜外途径,平均年龄(66.9±6.2)岁,平均体质指数(24.2±2.5)kg/m2,前列腺重量(36.5±20.7)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PSA值和Gleaso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改行其他术式.经腹组和经腹膜外组的总体手术时间分别为(218.1±54.4)min和(180.2±47.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外组和经腹组的装机时间分别为(21.5±7.1)min和(19.5±5.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和经腹膜外组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22.4±71.O)ml和(140.4±90.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排便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和经腹膜外组发生淋巴漏患者分别为19例(24.1%)和4例(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发生1例肠系膜扭转和1例吻合口迟发性出血.两组的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后3个月内无生化复发率、拔除导尿管即刻控尿率和术后3个月控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腹途径比较,经腹膜外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在近期肿瘤控制情况和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方面相似,但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

  • 磁共振靶向前列腺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研究

    作者:张志鹏;刘明;陈敏;李春媚;王鑫;王萱;万奔;朱生才;王建业

    目的 比较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与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hrasonography,TRUS)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76例患者资料,其中35例行MR引导下经直肠靶向前列腺穿刺(MR组),141例接受TRUS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TRUS组).对MR显像结果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2种穿刺方式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及血清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整体诊断阳性率为48.3%,MR组(57.1%)略高于TRUS组(4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前列腺癌患者检出比例在MR组(60.0%)略高于TRUS组(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PSA<10 ng/ml的患者中,高级别前列腺癌患者检出比例在MR组(75.0%)高于TRUS组(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PSA< 10 ng/ml患者,高级别前列腺癌在MR引导下经直肠靶向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检出率高于TRUS引导穿刺;MR引导下经直肠靶向前列腺穿刺活检可有效诊断高危前列腺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过度诊断及过度治疗.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前列腺受肿瘤累及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梦强;江绍钦;蔡伟忠;江玮;郑松;李永生;许恩赐

    目的 探讨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的膀胱癌患者中膀胱癌累及前列腺与膀胱癌合并偶发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11月123例行RC的男性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年龄31 ~ 78岁,平均60岁.肿瘤位于膀胱颈和三角区50例.多发膀胱癌61例.膀胱肿瘤>5cm者32例.高级别膀胱癌55例.pT分期:pTx期2例,pTa期9例,pT1期40例,pT2期39例,pT3期19例,pT4期14例.pN分期:pN0期107例,pN1期5例,pN2期11例.腹腔镜手术84例,开放手术39例.分析膀胱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位置、数量、肿瘤分级分期同膀胱癌累及前列腺及膀胱癌合并偶发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 本组123例中,23例(18.7%)为膀胱癌累及前列腺或膀胱癌偶发前列腺癌,其中膀胱癌累及前列腺患者14例(11.4%)、偶发前列腺癌患者11例(8.9%).膀胱癌累及前列腺的危险因素为多发病灶(OR=9.79,P=0.032)、癌位于膀胱颈和三角区(OR=17.13,P=0.013)、高pT分期(OR=26.70,P<0.001).11例偶发前列腺癌患者中,Gleason评分≥7分3例(27.3%),≤6分8例(72.7%);前列腺癌浸润包膜外组织2例(18.2%).其中3例为有临床意义的偶发前列腺癌.膀胱癌合并偶发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为高龄(P =0.003).结论 RC患者前列腺受肿瘤累及的危险因素为高龄、膀胱癌位于膀胱颈和三角区、多发病灶及高pT分期.

中华泌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