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mn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那彦群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黄色肉芽肿性肾上腺炎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葛琛瑾;倪炯

    例1 女,64岁.2010年3月26日因腹痛4d,加重伴发热1d入院.体温38.6℃,伴恶心,无呕吐.查体:中腹脐偏右轻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WBC 9.5×109/I,N0.78.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平扫见右肾上腺稍高密度肿块,边界欠清;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诊断为右肾上腺血肿.MRI检查:平扫见有肾上腺3.9cm×4.9cm肿块,T1 WI呈等信号,T2WI信号不均匀,以等信号为主;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与邻近右肾上极分界不清;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壁厚薄不规则,强化明显;诊断为右肾上腺肿瘤伴出血.全麻下行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XGA.

    关键词:
  • 腹膜后巨大恶性副神经节瘤一例报告

    作者:朱可嘉;汪洋;孟令全;史本康

    患者,女,49岁.2013年6月4日因间歇性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15 d入院.高血压病史10年,高达160/100mmHg(1 mmHg =0.133kPa),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血压平稳;糖尿病史5年余,空腹血糖高达10 mmol/L.无腹部及会阴部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查体:血压115/62 mmHg,无阳性体征.B超检查:右肾积水.腹盆CT检查:右肾体积增大,右肾实质及皮质变薄,强化程度减低;右肾盂、肾盏扩张积水;右侧输尿管壁上段增厚,并见强化,输尿管上段前方可见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6.4 cm×4.7 cm,明显不均匀强化,与输尿管分界不清;腹膜后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并明显强化;考虑为输尿管癌不除外,右肾积水.膀胱镜检查:膀胱内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为输尿管占位.

    关键词:
  • 前列腺恶性孤立性纤维瘤一例报告

    作者:李海军;聂晓;戴西件;聂思;刘海军;彭德昌

    患者,59岁.2014年9月2日因排尿困难5个月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无尿痛、血尿.直肠指检:前列腺明显增大,中央沟消失,无压痛、触痛,质硬,表面光滑,指套无染血.血清PSA 1.38μg/L.CT检查:前列腺区见大小约11.5 cm×8.4cm×9.8 cm软组织肿瘤,密度均匀,边缘光整,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其内见粗大供血动脉,周围结构受压推移.MRI检查:前列腺肿瘤T1、T2均为等稍低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匀,见多发小斑片状高信号及粗大的流空血管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图1).前列腺波谱示Cho峰明显升高,Cit峰明显下降.影像检查综合诊断为前列腺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可能.前列腺12针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示前列腺右外上为纤维结缔组织,余11针为肿瘤性病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查:Vim(+++),CD34、Bcl(++),Ki-67(2%+).病理诊断考虑为SFT,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出院后1个月,患者排尿困难症状明显加重,再次入院诊断为前列腺恶性占位可能性大.

    关键词:
  • 肾血管球瘤一例报告

    作者:李鹏昊;张志宏;张涛;张昌文;杨宇明;徐勇

    患者,男,37岁.2013年10月28日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1周入院.无肉眼及镜下血尿,无外伤及手术史.B超检查:左肾盂可见5.3 cm ×4.8 cm中等回声,内可探及血流.CT检查:平扫见左肾窦扩张,其内密度增高,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增强后见左肾窦区病变呈不均匀强化,部分肾盂、肾盏受压.CT造影检查:左肾盂及中下盏受压.术前诊断为左肾恶性肿瘤.全麻下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左肾切除术.病理检查:大体标本于左肾窦靠近肾盂处可见一直径约4 cm肿物,切面散在灰白色,局部伴有坏死;镜下见左肾中部集团性洞穴状多发性血管扩张性病变,其周围可见多层次分化不成熟的上皮样细胞,上皮细胞与血管周围平滑肌组织有异性过渡表现(图1).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瘤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肌动蛋白(+),34βE-12、CD99、CD31、HMB45(黑素瘤特异性抗体)、CD34、CK7均(-).病理诊断为左肾血管球瘤.术后随访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关键词:
  • 腹膜后成熟畸胎瘤合并类癌一例报告

    作者:沈志远;孙忠全

    患者,男,22岁.2008年6月25日因B超检查发现左肾门液性占位入院.曾因高血压就诊,无不适症状.查体未发现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左肾区一直径8.0 cm软组织肿块,内部密度不均,有钙化,周围见蛋壳样钙化.CT检查:左侧后腹膜一类圆形多房性囊灶,约7.5 cm ×6.0 cm ×6.0 cm大小,边缘呈分叶状,内部密度不均匀,大部分间隔和壁钙化,增强扫描无明显变化;囊液密度较高,CT值20 ~ 25 HU;相邻肾实质及肾静脉明显受压.术前诊断为左侧腹膜后占位.全麻下拟行左腹膜后占位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肾内侧,有包膜,呈囊实性,与左肾关系紧密,因无法将肿瘤与左肾分离故行肿瘤加左肾切除术.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肿瘤有包膜,黄白色,呈囊实性,大囊腔直径约9.0 cm,切开后可见淡黄色胶冻样物质;镜下观察可见骨、软骨、柱状上皮及类癌成分.病理诊断为成熟畸胎瘤合并类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5年未见肿瘤复发.

    关键词:
  • 腹膜后Castleman病误诊为肾癌一例报告

    作者:关迪;刘丹;闫伟;陈山

    患者,男,26岁.2014年12月15日因右腰痛10d入院.无发热、乏力、盗汗.查体:无贫血面容,躯干无皮肤破溃及色素沉着,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B超检查:右肾下极1.5 cm ×1.5 cm×1.3 cm大小、低回声外凸实性肿物,边界清楚,形态略欠规则,内见条形血流.CT检查:右肾下极外侧可见约1.8cm×1.6 cm×1.0cm大小的椭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向肾包膜外生长,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动脉期强化略弱于肾实质,动脉期-静脉期衰退缓慢,肾周脂肪层清晰,肾前及肾周筋膜无增厚.术前诊断:右肾下极结节,性质待定,肾癌不除外.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右肾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下极腹侧一圆形肿物突出明显,直径约1.5 cm,边界清,完整剜除肿物及部分肾周脂肪组织.

    关键词:
  • 膀胱尿路上皮癌伴巨细胞分化一例报告

    作者:李顺;赵庆利;黄世明;魏学斌;徐留玉;黄生亮;李青

    患者,女,75岁.2013年10月25日因尿频、尿急、尿痛1个月入院.无肉眼血尿,无腰腹部疼痛.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史.查体:双肾区未及包块,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耻骨上轻压痛,未及肿物.尿道外口无肿物,无分泌物.尿常规:红细胞20个/高倍视野.盆腔CT检查:膀胱内见多个软组织肿块,乳头样,呈宽基底与膀胱壁相连,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部分病灶邻近膀胱壁见轻度增厚,大者约0.8 cm×0.6cm,考虑为膀胱多发肿瘤,膀胱癌可能.术前诊断:膀胱肿瘤.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物电切术,术中见膀胱内多发乳头样肿物,基底广,无蒂.

    关键词:
  • 单中心95例三孔法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结果分析

    作者:刘茁;孟一森;虞巍;金杰;张骞

    目的 分析三孔法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ELRP)的学习曲线,探讨如何缩短三孔法ELRP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时间连续的9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5.9±7.7)岁,平均总前列腺特异抗原(15.4±12.7) μg/L,平均体质指数(24.8±3.2) kg/m2.本组95例均由同一术者行三孔法ELRP,根据手术顺序分为3组:A组32例(第1~32例),B组32例(第33 ~64例),C组31例(第65 ~ 95例).3组的年龄、体质指数、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临床分期、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手术例数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切缘情况、术后生化复发,以及术后3、6、12个月尿失禁发生率等围术期参数的相关性.分别比较A组与B、C组,以及A、B组与C组在围术期参数方面的差异.结果 本组95例平均手术时间(81.0±18.6) min.随着手术总例数增加,手术时间显著缩短(|r |=0.612,P<0.01).A、B、C各组内随着手术例数增加,手术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A组手术时间为(96.4±11.3) min,显著长于B、C组平均手术时间(73.2±16.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7.6±17.2) min,显著长于C组的(67.5±13.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5例的平均术中出血量(102.6±75.8) ml,随着手术例数增加,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rs| =0.677,P<0.01).A组内随着手术例数增加,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rs | =0.619,P<0.01).在B、C组内,手术例数的增加与术中出血量的变化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58.7±81.3) ml,显著多于B、C组平均出血量(74.1 ±54.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5.5±71.6) ml,显著多于C组的(55.3 ±61.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95例总体以及3组内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均与手术例数增加无显著相关性(P>0.05);随手术例数增加,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后生化复发率、术后尿失禁发生率等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师,经过约32例三孔法ELRP后,手术时间可以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经过约64例后,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可进一步降低.

  • 抗反流回肠壁瓣膜成形联合输尿管拖入吻合技术在原位新膀胱术中的应用与疗效

    作者:朱再生;徐礼臻;罗荣利;刘全启;陈良佑;张春霆;杨庆;余谦;李瑞阳

    目的 探讨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中输尿管与储尿囊抗反流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对27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行抗反流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男23例,女4例.年龄41~77岁,平均61岁.27例均经膀胱镜活检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临床分期:T1~ T2N0M019例,T3N0M08例.均在全麻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带回肠输入段的抗反流新膀胱术.术中按标准方法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取回肠约48 cm构建新膀胱,其中10~12 cm为输入段,储尿囊与回肠输入段交界处2~3 cm缝合形成抗反流的回肠壁瓣膜.将双侧输尿管直接拖入回肠输入段内约1 cm,输尿管与回肠浆肌层双排缝合固定吻合.结果 本组2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0 ~ 450 min,平均320 min.术中出血量250~1 200 ml,平均400 ml.抗反流回肠壁瓣膜成形+储尿囊构建时间35 ~ 50 min,平均41 min.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44个月,平均21个月,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病例.术后3、6、12、24个月患者日间完全控尿率分别为66.7% (18/27)、75.0% (18/24)、95.7%(22/23)、100.0% (16/16);夜间完全控尿率分别为59.3%(16/27)、70.8% (17/24)、86.9%(20/23)、93.8%(15/16).22例术后6、12个月行尿动力学检查,大新膀胱容量分别为360、430 ml;高充盈膀胱压分别为17、14 cmH2O(1 cmH2O=0.098 kPa).结论 抗反流回肠壁瓣膜成形联合输尿管拖入吻合技术构建的原位新膀胱具有较好的功能效果,术中操作简易、快速、可靠,术后无输尿管反流和膀胱吻合口狭窄.

  • 改良膀胱颈重建术治疗括约肌功能障碍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月敏;谢弘;谷宝军;冯超;吕向国;郭辉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膀胱颈重建术治疗括约肌功能障碍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改良膀胱颈重建术治疗23例括约肌功能障碍性尿失禁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17 ~61岁,平均36岁.病因为外伤性骨盆骨折尿道断裂术后尿失禁19例,其他手术后尿失禁4例.尿失禁病史1~5年,平均2年.尿动力学检查示大尿道压21 ~ 43 cmH2O(1 cmH2O =0.098 kPa),平均34 cmH2O.23例均于全麻下行改良膀胱颈重建术,术中纵行切开膀胱,保留三角区膀胱颈到输尿管开口前宽2.0或2.5 cm的黏膜,将三角区其余部位以电凝方法去黏膜化.以14 ~ 16 F导尿管为支架,用2-0或3-0可吸收线将三角区肌肉组织做多层间断缝合形成新的膀胱颈和后尿道.在新建的后尿道和重建的膀胱颈上方连续缝合膀胱前壁,关闭膀胱.结果 本组23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达到完全控尿5例,其中2例术后排尿困难,经再次留置尿管2周后排尿通畅;达到社会控尿9例;控尿改善7例;失败2例.4例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大尿道压为52~ 72 cmH2O,平均64 cmH2O.结论 改良膀胱颈重建术是一种治疗括约肌功能障碍性尿失禁较好的术式,尤其是对男性外伤性尿道狭窄或其他手术后尿失禁较为适合.

  • 无血管瘤的von Hippel-Lindau病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金雨;韩聪祥;林吓聪;胡志;于忠英;朱显钟;谢智明;许伟杰

    目的 探讨无血管瘤的von Hippel-Lindau (VHL)病的基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VH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2009年9月收治1例VHL患者(例1),男,30岁.实验室检查24 h尿香草扁桃酸:166.27 μmol/24 h.MRI检查示右肾上腺占位,考虑为嗜铬细胞瘤;右肾多发小囊肿;双侧附睾多发结节;胰腺多发囊肿.经充分术前准备后,全麻下行右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右肾多发肿物,术中冷冻病理检查诊断为右肾透明细胞癌,遂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右肾透明细胞癌.术后给予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因双侧附睾结节行双侧附睾结节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结合临床诊断为Ⅱ型VHL病.对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进行临床检查,发现其弟(例2)为双肾多发肿瘤、双肾囊肿、胰腺多发囊肿,因其右肾肿瘤为多发且较大,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左肾肿瘤较小,未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予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因例1为Ⅱ型VHL病,故例2诊断为Ⅱ型VHL病.抽取2例患者及例1患者儿子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3个外显子翻译区及剪接区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将所得突变类型与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比较.结果 2例患者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均无血管瘤,但均有多发性肾囊肿、肾肿瘤、胰腺多发性囊肿、双侧睾丸多发囊实性病变.3例基因测序均见VHL基因第452位核苷酸发生G→T突变,导致第78位编码氨基酸由天冬氨酸转变为丝氨酸,家系的基因突变位点均位于第1外显子,且均为点突变.结论 无血管瘤的VHL病可通过基因突变检测明确诊断;因为病变常为双侧性,治疗上在应尽量保留肾脏,对不具备保肾条件的患者可行根治性治疗.

  •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的前列腺癌数据库的构建和临床应用

    作者:高旭;王海峰;王燕;许传亮;孙颖浩

    目的 回顾总结前列腺癌数据库PC-Follow的构建、更新过程及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2008年9月至2014年12月为配合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随访及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首先基于Microsoft Access平台开发了2个版本的单机版PC-Follow临床数据库,此后为实现临床数据采集和多中心科研的统一管理,将PC-Follow升级为基于网络的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升级后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在院内对3 12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数据迁移,对数据库进行实境测试及压力测试.2015年1-4月,PC-Follow V3.0采用数据库托管形式试运行,并在全国招募12家泌尿外科中心参与数据库的使用培训及测试.结果 PC-Follow经2次升级并更改架构后,在保留原用户界面风格的基础上,录入、随访、科研支持等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增强,尤其是多中心、多层级账户权限的管理功能,满足了未来开展多中心临床科研的需求.网络版PC-Follow的数据导入模块成功地自动迁移了原单机版数据库内的所有数据,并通过单向数据传输平台方案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了在院电子数据的自动安全提取.网络版PC-Follow内所有数据由科室指定的管理员集中处理、分析,并以主诊组为单位实现数据自愿共享,在对院内3 124例患者资料的测试过程中表现稳定,对导入的数据表和字段的抽查结果显示全部数据均被准确、完整地迁移.全国多中心使用培训及测试结果显示,PC-Follow V3.0操作易上手,接受度好,各模块功能稳定,页面展示准确,响应速度符合预期.结论 多层级权限管理的网络版PC-Follow适用于前列腺癌多中心临床科研的辅助开展,单机版PC-Follow也可在条件有限的临床中心完成部分临床数据管理功能,其优势在于未来条件许可后,向网络版PC-Follow迁移数据的便捷性.

  • 国内不同类型下尿路感染患者尿路病原菌构成及药敏分析的多中心研究

    作者:乔庐东;陈山;杨勇;张凯;郑波;果宏峰;杨波;牛远杰;王毅

    目的 了解国内常见类型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尿路病原菌构成特点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尿路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方法 入选患者为2011年1-12月就诊于12家临床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的非发热性下尿路感染患者350例,其中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198例,反复发作性下尿路感染82例,需要药物治疗的复杂性下尿路感染患者70例.初次就诊时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做细菌培养.收集培养阳性患者的尿路病原菌统一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低抑菌浓度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判断不同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率,并对相应菌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测定.结果 本组350例中,198例尿培养阳性.终纳入研究17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6株(66.3%),革兰阳性菌59株(33.7%).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反复发作性下尿路感染和复杂性下尿路感染患者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比率分别为53.1%、50.0%和4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比率分别为49.0%、57.1%和60.0%;粪肠球菌比率分别为8.3%、4.8和13.5%.药敏结果显示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和复杂性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路病原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53.1%、47.6%和32.4%,对头孢地尼的敏感率分别为55.2%、38.1%和43.2%,对呋喃妥因的敏感率分别为87.5%、81.0%和75.7%,对磷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3.8%、85.7%和91.9%.结论 目前国内尿路感染病原菌呈现复杂化特点,各种类型下尿路感染患者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均较高,粪肠球菌比率升高,尤以复杂性下尿路感染为明显.不同类型下尿路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耐药率高,磷霉素氨丁三醇和呋喃妥因对尿标本分离的常见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推荐用于各类型下尿路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 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王超;李刚;魏万顷;宋华林;蒋宁;杨宇明;蔡启亮;牛远杰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5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患者(伴腺样分化组)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8例.年龄39~ 81岁,中位年龄67岁.首发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44例(83.0%),尿路刺激征5例(9.4%),排尿困难和体检发现膀胱占位各2例(3.8%).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 37例(69.8%),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11.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0例(18.9%).按照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选取就诊的53例单纯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男42例,女11例.年龄41 ~ 82岁,中位年龄65岁.首发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45例(84.9%),尿路刺激征1例和排尿困难各1例(1.9%),体检发现膀胱占位6例(11.3%).行TURBT 38例(71.7%),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11.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9例(17.0%).比较两组的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伴腺样分化组病理分期为pT1期28例(52.8%),pT2期18例(34.0%),pT3期5例(9.4%),pT4期2例(3.8%);对照组pTa期2例(3.8%),pT1期32例(60.4%),pT2期16例(30.2%),pT3期2例(3.8%),pT4期1例(1.9%).伴腺样分化组肿瘤分级为高级别51例,低级别2例;对照组高级别40例,低级别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腺样分化组术后中位随访23个月,复发14例,中位复发时间16个月,死亡2例;对照组术后中位随访24个月,复发6例,中位复发时间25个月,无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高,复发率高,应积极手术治疗并术后密切随访.

  • 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辅助腹腔镜下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三例报告

    作者:刘佛林;薛义军;邹晓峰;张国玺;肖日海;袁源湖;伍耿青;王晓宁;吴玉婷

    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我们采用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辅助腹腔镜下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3例,疗效满意.对象与方法 本组3例.均为已婚已育女性,自然分娩.年龄分别为28、32、37岁.体质指数分别为26.5、20.8、19.2 kg/m2.左侧2例,右侧1例.上组重复肾输尿管2例,下组重复肾输尿管1例.术前均行IVU、CT或MRI检查确诊.术前患侧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39.5、41.4、35.8ml/min;对侧肾功能无异常.均行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下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

    关键词:
  • 160W绿激光前列腺选择性光汽化术的初步体会

    作者:杨金辉;代光成;徐明;高鹏;孙晓飞;薛波新

    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应用160 W绿激光系统行经尿道前列腺选择性光汽化术(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152例,疗效满意.对象与方法 本组152例.年龄65 ~ 89岁,平均78岁,其中>85岁26例.合并高血压病106例,冠心病27例,脑梗死22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26例,2型糖尿病62例,其中24例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围手术期未停药).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48.3 ~ 135.5 ml,平均(67.2 ±7.7)ml,其中43例≥80.0 ml.血红蛋白122 ~153 g/L,平均(144 ± 17)g/L.

    关键词:
  • 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野;高旭;杨庆;孙颖浩

    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率高、病死率第2位的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嗜骨性转移特征,超过85%的前列腺癌患者死亡时伴有骨转移的发生.前列腺癌骨转移可伴有骨痛、瘫痪、贫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且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1-2].

    关键词:
  • 异硫氰酸荧光素-CSNRDARRC分子探针的荧光特性及其在体标记膀胱癌原位移植瘤的靶向性研究

    作者:闫三华;庞建智;杨晓峰;刘杰昊;张自强;张帆;罗俊茜

    目的 探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CSNRDARRC分子探针的荧光特性及其在体标记膀胱癌原位移植瘤的靶向性.方法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采用分光光度仪及分子成像仪对FITC-CSNRDARRC探针的荧光特性及稳定性进行体外检测,确定其在体标记肿瘤的佳浓度及成像时间窗.选取BALB-C系裸鼠30只,分成移植瘤组20只和正常组10只;其中正常组再分为结扎双侧输尿管组(A组)和未结扎输尿管组(B组),每组各5只.手术方法:建立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膀胱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建模2周后,30只裸鼠均经尾静脉注射佳浓度的FITC-CSNRDARRC分子探针0.2 ml,采用光学分子荧光成像仪分别检测注射后30 min以及1、2、4、12h裸鼠的心、肺、肝、脾、双肾、膀胱及膀胱癌原位移植瘤中的分子影像,并测量其平均灰度值.结果 FITC-CSNRDARRC探针220 μmol/L为佳注射浓度,循环4h为佳时间窗,光照和温度对FITC-CSNRDARRC探针的荧光信号强度影响不大.30只裸鼠经尾静脉注射FITC-CSNRDARRC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组织荧光信号逐渐增强,在4h时荧光信号强度达到强,1、2、3、4、5、6、8、12 h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74.22、76.20、80.11、89.38、83.29、85.10、81.22、83.01;正常组织荧光信号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注射4h时,A组除肝脏、胆囊有散在的荧光信号外,其余组织几乎看不到荧光信号;B组的胆囊和膀胱内可见较强的荧光信号.结论 体外FITC-CSNRDARRC分子探针的荧光特性受浓度的影响,在体标记肿瘤的佳浓度为220 μmol/L,成像理想时间窗为4h;体内FITC-CSNRDARRC分子探针能明显富集在肿瘤组织.

  • 前列腺癌中N-myc下游调节基因-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初步研究

    作者:乔鹏飞;刘冉录;徐勇;张志宏;陈晓博

    目的 检测前列腺癌中N-myc下游调节基因-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1,NDRG1)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对NDRG1基因在前列腺癌细胞mRNA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采用亚硫酸盐测序PCR法分别检测前列腺癌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前列腺癌细胞系(PC3、22RV1、LNCaP、DU145)和人正常前列腺细胞系RWPE-1中的NDRG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用10 μmol/L 5-氮杂胞苷分别作用于LNCaP和DU145细胞72 h后,噻唑盐法分析5-氮杂胞苷对LNCaP和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两种细胞系中NDRG1 mRNA的表达.结果 NDRG1基因在前列腺癌细胞系PC-3、22RV1、LNCaP和DU145中甲基化率分别为(24.8±3.3)%、(36.2±2.5)%、(48.6±2.8)%、(69.5±1.7)%,人正常前列腺细胞系RWPE-1甲基化率为(4.8±4.5)%;前列腺癌组织中为(48.6±5.3)%,BPH组织中为(4.3±2.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μmol/L5-氮杂胞苷处理LNCaP和DU145细胞72 h后,两种细胞中NDRG1基因发生了去甲基化,mRNA表达水平较处理前增强8~9倍,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0.05).结论 NDRG1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是其在前列腺癌中异常表达的原因之一,5-氮杂胞苷能逆转NDRG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调控该基因mRNA表达,并能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

  •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行腹腔镜手术的处理要点

    作者:马潞林;宋诗雨

    肾癌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 ~ 3%[1-3],病死率超过40%[4].肾癌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易向肾静脉系统的血管管腔内扩散,形成静脉癌栓.在所有肾癌患者中,4%~10%的病例癌栓延伸至肾静脉甚至下腔静脉,并有可能向近心端迁移直至右心房[5].各中心统计的结果显示,50% ~ 70%存在下腔静脉癌栓的肾癌患者可通过根治性肾切除术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获得较好的预后[6],若不能较好地处理癌栓,则对患者预后及生存率将有很大影响.术前评估患者肿瘤是否侵犯肾周脂肪、淋巴结或是否直接侵犯下腔静脉壁可以大致估计患者术后的疗效和复发风险.

    关键词:
  • 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王道虎;莫承强;蒋双键;陈炜;陈凌武;陈俊星;丘少鹏

    目的 探讨根治性肾切除术+静脉癌栓取出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术前是否行肾动脉栓塞对围手术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例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7例.年龄16~75岁.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提示肾脏占位并静脉癌栓,肿瘤直径5.4~14.5cm.静脉癌栓分级:0级4例,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3例.根据术前是否行肾动脉栓塞分为栓塞组(5例)和非栓塞组(10例).栓塞组术前ld行肾动脉栓塞.两组均于全麻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静脉癌栓取出术.结果 本组15例均成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14例成功取出静脉癌栓,1例因肾静脉与主动脉粘连严重癌栓无法取出.平均手术时间(243.3±77.0)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 373.3±1440.9) ml,平均输血量(533.3±521.9)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7±5.2)d.围手术期未发生癌栓脱落栓塞等并发症.栓塞组与非栓塞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6 ~ 96个月.4例无瘤生存;2例分别于术后30、55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1例术前口服舒尼替尼6个月后行手术治疗,但术中癌栓无法切除,术后继续口服舒尼替尼治疗18个月,癌栓无进展,肿瘤无远处转移.结论 根治性肾切除术+静脉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术前行肾动脉栓塞不能显著降低围手术期出血等风险.

  • 左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沈柏华;谭付清;谢立平;汪朔;姜海;陈戈明;汪超军;茅叶青

    目的 探讨左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5例左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10例.年龄37~72岁,平均58岁.术前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明确癌栓的上、下极位置.下腔静脉癌栓分级:Ⅰ级9例(36%),Ⅱ级9例(36%),Ⅲ级4例(16%),Ⅳ级3例(12%).25例均于全麻下行根治性左肾切除+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术中根据癌栓的分级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Ⅱ级癌栓(肝下癌栓)在暴露并控制癌栓上、下方下腔静脉和右肾静脉后切开取栓;Ⅲ级癌栓(肝后癌栓)在肝胆外科协助下行背驮式肝脏游离术后充分游离肝后下腔静脉段,依次控制癌栓上、下方下腔静脉、右肾静脉和第一肝门后切开取栓;Ⅳ级癌栓(膈上癌栓)在心胸外科协助下,对癌栓未入右心房者采用胸腹联合切口,在胸腔内控制癌栓上方下腔静脉切开取栓,如癌栓进入右心房则需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取栓.结果 本组25例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所有癌栓均被完全清除;1例Ⅲ级癌栓术中发生肺动脉栓塞,联合心胸外科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取栓术抢救成功.手术时间130 ~ 300 min,平均180 min;术中失血量200~3000ml,平均500 ml.随访3~60个月,平均47个月.13例(52%)无瘤生存,3例(12%)复发转移带瘤生存,9例(36%)死于肝转移、肺转移和多器官衰竭.各级癌栓的5年生存例数分别为:Ⅰ级8例(50%),Ⅱ级6例(37%),Ⅲ级2例(13%),Ⅳ级0例.结论 左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仍是目前唯一可达到治愈的治疗方法,术中癌栓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时紧急行体外循环下取栓术是有效的处理方式.

  • 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及静脉癌栓取出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唐琦;王天昱;李学松;方冬;张崔建;张争;宋刚;宋毅;何志嵩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及静脉癌栓取出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例肾肿瘤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4例.年龄30~78岁,中位值55岁.7例因体检发现肾肿瘤,6例临床表现分别为血尿(4例)及腰痛(2例).伴肾静脉癌栓7例,下腔静脉癌栓6例.13例均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方式,肾静脉癌栓患者行完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及癌栓取出术;下腔静脉癌栓患者采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2例)或经后腹腔联合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4例).联合入路手术先于后腹腔镜下控制肾动脉、处理腰静脉及侧支循环血管,随后在经腹腔入路下完成下腔静脉癌栓取出.结果 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4 ~456 min,中位值195 min.肾静脉癌栓患者术中出血量50 ~150 ml,中位值50 ml.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出血量100 ~2 500 ml,中位值325ml.1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大径平均值(7.9±2.5) cm;肾透明细胞癌11例,嫌色细胞癌1例,骨肉瘤肾转移1例.术后随访时间2~22个月,中位值13个月,无死亡病例.2例分别于术后13、17个月发生双肺转移,1例于术后9个月发生腰椎转移.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及静脉癌栓取出术安全可行,且可达到良好的肿瘤控制效果.经后腹腔联合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结合两种入路的优势,方便术中操作.

  • 肾癌合并右心房内癌栓的手术治疗及随访

    作者:马潞林;庞林涛;王国良;张树栋;田晓军;黄毅

    目的 总结肾癌合并右心房内癌栓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以及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例肾癌合并右心房内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0 ~64岁.均以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均经B超、CT、MR及食道超声检查确诊为肾癌合并右心房内癌栓.3例均联合肝胆外科、心脏外科在全麻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及下腔静脉+心房内癌栓取出术.取肋缘下+胸部正中切口.首先游离肾,结扎肾动脉,游离下腔静脉.肝胆外科辅助游离肝脏,充分暴露肝上和肝下的下腔静脉,游离门静脉和肝动脉.心脏外科辅助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及取出心房内癌栓.然后将肾和下腔静脉内癌栓取出.结果 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下腔静脉及心房内癌栓均顺利取出.手术时间480~589 min,体外循环时间40~ 110 min,术中出血量1 200~4 400 ml,输血量1 800 ~3 200 ml.1例于术后第17日因难治性败血症、呼吸衰竭、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于术后5个月发现肾上腺、肺及脑转移,并于术后7个月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1例术后随访1年,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肾癌合并右心房内癌栓患者的整体预后较差,根治性肾切除术+癌栓取出术安全、有效,是唯一有可能治愈的方法.

  • 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国良;马潞林;毕海;侯小飞;赵磊;张树栋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例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0 ~ 69岁.体质指数21.6 ~ 30.9 kg/m2.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4例,腰痛1例,体检发现1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右肾占位4例,左肾占位2例,肿瘤大径为4.0~10.6 cm.癌栓分级:Ⅰ级3例,Ⅱ级3例,其中Ⅱ级癌栓长度为4.0~4.2 cm.6例均采用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右肾占位者采用单纯后腹腔镜方式处理肾动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左肾占位者采用后腹腔镜处理肾动脉,联合经腹腹腔镜处理下腔静脉癌栓.结果 本组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癌栓脱落.手术时间224 ~ 873 min.术中失血量200~5 000 ml,4例输血,输悬浮红细胞400~2 800 ml.其中1例左肾癌合并Ⅱ级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73 min,术中失血量5000 ml,输悬浮红细胞2 800 ml.术后住院时间7~14d.病理诊断均为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Ⅱ~Ⅲ级.6例术后均采用靶向药物治疗.随访6~ 48个月,6例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右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以及左肾细胞癌合并Ⅰ级下腔静脉癌栓安全、可行;对于左肾细胞癌合并Ⅱ级下腔静脉癌栓,完全腹腔镜手术需要更长的学习曲线.

  • 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治和疗效

    作者:李振华;于秀月;孔垂泽

    目的 探讨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1例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0例.年龄38~79岁,平均57岁.肿瘤位于右肾29例,左肾2例.癌栓分级:Ⅰ级20例,Ⅱ级8例,Ⅲ级3例.31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20例采用患侧肋下斜切口,10例采用经腹直肌切口,1例采用腹部反“L”形切口.其中3例术前行靶向药物治疗.结果 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30例,Fuhrman分级Ⅱ级17例、Ⅲ级8例、Ⅳ级5例;嫌色细胞癌1例.5例伴肾门淋巴结转移.16例术后行靶向药物治疗,其中索拉非尼10例、舒尼替尼6例;6例予自体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31例术后随访4~60个月,中位生存期44个月.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52%和39%.癌栓分级Ⅰ/Ⅱ级和Ⅲ级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1.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Fuhrman分级Ⅱ级和Ⅲ/Ⅳ级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4.1%和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局部淋巴结有转移者和无转移者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0.0%和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手术治疗可使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长期生存.术后总体生存率可能与癌栓分级、Fuhrman分级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关.

中华泌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