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mn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那彦群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膀胱软骨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张鹏;郝俊文;俞能旺;常征;李香铁

    患者,女,73岁.因头晕、乏力9年余,血尿3个月于2013年5月9日入院.血尿为淡红色,伴有血块,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 59 g/L;血肌酐812 μmol/L,尿素氮9.0 mmol/L.临床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血尿原因待查.全麻下行膀胱镜检查,见尿道光滑,未见异常新生物,进入膀胱后见膀胱左侧壁、三角区、后壁多发散在的水草样新生物,大直径约1 cm,双侧输尿管口未见喷血,其中膀胱右后壁可见一约2.0 cm×1.8 cm×1.8cm水草样肿物,其余各壁光滑,未见新生物.以等离子电切环将所有肿物切除,深至浅肌层,电切周围约1 cm范围的膀胱黏膜,创面彻底止血.切除物送病理检查.

    关键词:
  • 后尿道海绵状血管瘤一例报告

    作者:董德鑫;李汉忠;严维刚;纪志刚;王海;文进

    患者,男,23岁.因勃起后出现无痛肉眼血尿1个月于2013年7月入院.血尿为鲜红色,伴类圆形血块,无腰痛、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每次勃起后出现,排尿1~2次后血尿可自行缓解.查体:双肾区无隆起,无叩痛,沿两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区无充盈.直肠指诊:前列腺尖部可触及,中央沟存在,未及明显结节,无压痛,指套未染血.尿常规:红细胞200个/μl.尿沉渣:正常红细胞100%.血常规、肝肾功及凝血功能均正常.泌尿系B超检查:双肾、输尿管及膀胱未见明显异常.CTU检查:双侧精囊腺稍饱满,精阜位置可疑血管影.MR检查:前列腺增大,后尿道占位性病变,血运丰富,强化明显,考虑血管瘤可能.静脉麻醉下行膀胱尿道镜检查:膀胱黏膜光滑,膀胱内未见明显肿瘤及结石,双侧输尿管口清晰,喷尿清亮.精阜部位可见团状血管瘤,范围约1.5 cm×1.0 cm,远端尿道黏膜光滑.因患者未婚未育,其家属担心术后射精和生育问题,放弃手术治疗.

    关键词:
  • 马蹄肾合并嗜酸细胞瘤一例报告

    作者:胡海龙;王仁杰;杨宇明;陈涛;孙伟粽;梅荣;赵文鲁;吴长利

    患者,男,61岁.因左侧腹股沟坠痛1周,查体发现马蹄肾合并左肾占位5d于2012年9月24日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双肾下极向中线靠拢,于主动脉前融合,左肾中上部可见5.0 cm×3.6 cm中等回声结构,提示为马蹄肾合并左肾占位性病变.CT检查:双肾位置较低,下极可见融合,左肾中上部可见一不规则混杂密度灶,边缘欠清,向内推挤肾实质,大断面5.0 cm×3.8 cm,平扫CT值30~ 34 HU,强化扫描后肿物呈不均匀强化,皮质期CT值60~ 100 HU,分泌期CT值72~ 80 HU;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周围未见淋巴结肿大.CT血管造影检查:肾段腹主动脉从L1上缘平面起向前、向右扭曲下行,到L2下缘平面再向后、向左扭曲下行,发出两支动脉支配左肾,肾肿物血供主要来自优势动脉,血供丰富.临床诊断为马蹄肾合并肾癌.

    关键词:
  • 上尿路结石导致肾绞痛的急诊处理:南京地区现况调查

    作者:宁本翔;孙西钊;周乐卿;蒋燕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急诊外科医生和泌尿外科医生对肾绞痛的认知和诊治的现况.方法 2012年3-12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南京15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6所)的145位急诊外科和泌尿外科医生,内容包括:对肾绞痛的认知、诊断和治疗的选择决策.结果 在收回的133份有效问卷(占总数的91.7%)中,57.9%的医生将B超作为首要影像学检查;52.6%的医生认为解痉类药物是肾绞痛镇痛的首选药物,选择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的医生占29.3%;44.7%的医生对肾绞痛患者进行常规补液治疗,40.6%的医生常规使用抗生素.结论 被调查的医生对于肾绞痛的认知、诊断与治疗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进一步规范.

  • 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作者:顾良友;马鑫;张旭;李宏召;王保军;李新涛;高宇;范阳;黄庆波

    目的 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外科处理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经肾癌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Ⅰ级瘤栓11例,Ⅱ级瘤栓13例,Ⅲ级瘤栓6例,Ⅳ级瘤栓7例.术前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10例(27.03%),未转移27例(72.97%).结果 37例成功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32例(86.5%)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3~82个月).末次随访时18例死亡,37例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各级别瘤栓中位生存期分别为Ⅰ级瘤栓33个月,Ⅱ级瘤栓28个月,Ⅲ级瘤栓13个月,Ⅳ级瘤栓11个月.低级别瘤栓(肝静脉以下)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高级别瘤栓患者(肝静脉以上),P=0.013.单因素分析中,高级别瘤栓(P=0.013 3)、术前淋巴结或远处转移(P=0.005 6)、高Fuhrman分级(P<0.000 1)在统计学上是影响疾病特异性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独立的预后因素是瘤栓分级(P=0.0165)和Fuhrman分级(P=0.0107),而术前是否转移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积极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可以取得良好疗效.瘤栓分级和Fuhrman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

  • 巴利昔单抗在术前高sCD30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兴旺;王栋;吴卫真;杨顺良;王庆华;谭建明

    目的 探讨巴利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在降低术前高可溶性CD30(sCD30)肾移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120例术前sCD30水平>150 U/ml的肾移植受者入组,按2:1的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患者术前2h及术后4d分别静脉接受巴利昔单抗20 mg行免疫诱导治疗;对照组(40例):术前不接受生物制剂诱导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基础免疫抑制剂方案均为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两组患者均接受术后1年常规随访,记录患者肾功能状况和重要的临床不良事件,包括AR、肺部感染和移植肾失功等.结果 肾移植术后AR发生率:治疗组为17.5%(14/80),对照组为37.5% (1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术后移植肾1年存活率:治疗组为91.3% (73/80),对照组为85.0% (34/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肾移植受者对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的耐受性较好,并未出现明显诱导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巴利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前高sCD30肾移植受者术后AR的发生率.

  • 14例两性畸形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总结

    作者:薛文勇;齐进春;王晓路;杜蕾;黎玮;杨书文

    目的 总结两性畸形的外科手术疗效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4例各类型两性畸形患者的资料,其中女性假两性畸形4例,男性性别逆转综合征2例,男性假两性畸形3例,真两性畸形5例.年龄2~14岁,平均5岁.根据患者年龄、原发病、社会性别结合家长及患者意愿,进行性别选择及外科手术治疗,评估其长期治疗效果.结果 14例患者终矫治为女性10例(女性假两性畸形4例,男性假两性畸形1例,真两性畸形5例),男性4例(男性性别逆转综合征2例,男性假两性畸形2例).随访3~11年,矫治为女性者手术方法相对简单,第二性征发育完好、性功能满意.矫治为男性者阴茎及睾丸发育良好,4例中1例已经进入青春期,有正常的晨勃现象,其生育能力还需进一步观察.结论 对于外生殖器发育畸形的患儿应尽早诊治,合理选择性别并采取相应手术矫治,必要时辅以激素替代治疗,方法可行,疗效确切.

  • 腹腔镜下侵袭性膀胱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应用解剖及手术技巧

    作者:符伟军;史建国;蔡伟;陈光富;徐阿祥;宋涛;董隽;马鑫;李宏召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侵袭性膀胱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应用解剖及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 1年7月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3例患者的资料.男29例,女14例.年龄40~ 77岁,平均(58.9±10.0)岁.其中复发肿瘤19例;多发肿瘤11例;单发肿瘤位于三角区9例,右侧壁8例,左侧壁6例,底部7例,顶部2例.肿瘤大小1.0~7.5 cm,平均(3.0±1.4)cm.术前分期T2期28例,T3期10例,T4期5例.活检病理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20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22例,原位癌1例.结果 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按3个解剖界面分离:外侧面沿腰大肌表面的生殖股神经,远端至髂外动脉出盆腔处;内侧面以膀胱外侧闭锁的脐动脉,即呈圆索样的脐内侧韧带开始,向近端延续至髂内动脉分支——脐动脉及膀胱上动脉;前底面为内侧面与外侧面向前汇合至耻骨,沿着骨盆壁至盆底筋膜.4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全部手术时间180~510 min,平均(320±88) min.术中失血量50~1 500 ml,平均(342±291) ml,输血12例,输血量200~1 000 ml,平均(567±187) ml.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5.6个,淋巴结阳性率为7.0%(3/43).术后病理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乳头状癌12例,高级别尿路上皮乳头状癌9例,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2例.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者,出现并发症4例.术后36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4±9.5)个月,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8例,肿瘤无复发生存率为94.4%(34/36).结论 遵循开放手术原则及3个解剖界面,腹腔镜下侵袭性膀胱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技术上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失血少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 尿道修复术后尿道皮肤瘘的手术治疗:54例临床分析

    作者:傅强;徐月敏;金三宝;撒应龙;张炯;谢弘;崔仁杰

    目的 分析尿道皮肤瘘的大小、部位、数量与尿道皮肤瘘手术疗效的关系,探讨选择手术方式的参考依据,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4例因行尿道下裂修复术(34例)或尿道狭窄成形术(20例)等尿道手术后尿道瘘的病例资料,根据瘘口大小、位置、数目以及是否伴有尿道狭窄等因素,分别采用单纯缝合术、推移邻近皮瓣修补术、带蒂翻转阴茎皮瓣尿道成形术、口腔黏膜代尿道成形术进行修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54例患者中,一次治愈46例,手术成功率约85% (46/54).6例经二次手术治愈;另有2例二期手术失败后失访.54例患者中,冠状沟处、阴茎部、阴茎阴囊交界处、阴囊及会阴部尿道瘘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 (6/6)、84%(26/31)、86%(6/7)、80%(8/10);单个尿瘘及多个尿瘘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9%(40/45)、67%(6/9);小型尿瘘及大型尿瘘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9%(39/44)、70% (7/10).结论 根据尿道皮肤瘘修复原则,针对不同情况的瘘道及周围皮肤,对每例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来治疗尿道皮肤瘘,可减少患者的创伤,提高尿道瘘手术成功率.同时,用皮下组织及筋膜来构建中间防水层,能有效地降低尿道瘘修复手术的复发率.

  • 肾嫌色细胞癌33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林昆;张学峰;魏雪栋;袁和兴;侯建全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探讨该病的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3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资料.男13例,女20例;年龄19~76岁,平均55岁.病变位于左肾18例,右肾15例;33例术前行B超检查,30例行CT扫描,3例行MRI检查.结果 3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保留肾单位手术5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11例,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术中均未见肾门淋巴结肿大.肿瘤平均直径5.2 cm.病理分期:23例pT1N0M0,6例pT2N0M0,2例pT3N0M0,2例pT1N0M1.Fuhrman分级:Ⅰ级1例,Ⅱ级19例,Ⅲ级9例,Ⅳ级4例.26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无出现复发或因肿瘤导致死亡者.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肾细胞癌的一种少见类型,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肾嫌色细胞癌较少复发和转移,预后良好.

  • 泌尿外科术后肺栓塞的临床特点与诊断和防治策略

    作者:方克伟;刘晋宏;李海丹;何进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手术后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为泌尿外科手术后肺栓塞诊治和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35例泌尿外科手术后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肺栓塞的高危因素、致病原因、发生时间、发病规律、诊治流程、治疗转归等,总结泌尿外科手术后肺栓塞的临床特点.结果 35例术后肺栓塞患者年龄41~85岁(平均63岁).其中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25例,尿激酶溶栓治疗10例;死亡20例,其中15例患者在发病后2h内死亡.总结泌尿外科手术后肺栓塞的临床特点:①前列腺电切手术及肾癌手术术后易发生肺栓塞;②肺检塞的预见性差、误诊率高;③肺栓塞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④床旁心电图、床旁胸部X线片、D-二聚体是肺栓塞简单实用的诊断依据;⑤及时溶栓抗凝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⑥对高危患者进行恰当的术前、术后预防可以降低肺栓塞发生率.结论 泌尿外科手术后肺栓塞发病隐匿、病情危重,简化诊断步骤、缩短治疗时间、及时抗凝治疗并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干预,是降低泌尿外科手术后肺栓塞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有效策略.

  •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分析

    作者:王一;梁博;刘晓强;郭战军;刘雨;胡海龙;吴长利;孙光

    目的 分析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 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尿脱落细胞检查为阴性.术前行B超检查提示膀胱左侧壁有一约2.5 cm×3.5 cm中低回声团块,CT检查示膀胱左侧壁一隆起性中等密度肿物,未见盆腔淋巴结肿大影.膀胱镜检查发现一广基、单发隆起性肿物,大小约2.5 cm×3.5 cm,表面可见出血坏死灶,双侧输尿管口未累及.术前病理活检诊断为膀胱尿路上皮癌,侵及肌层,临床分期为T2bN0M0.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肿瘤标本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例术前诊断为膀胱尿路上皮癌,行膀胱全切除术加双侧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肿瘤细胞浸润膀胱黏膜及黏膜下层,并侵及肌层.特殊染色AB/PAS阳性.免疫组化染色提示EMA、CK(AE1/AE3)、CK7、CK18、CK20、CEA、CD138、β-hCG均为阳性,E-cadherin、CD45、CD38、S-100、HMB45、vimentin、desmin、SMA、myogenin、MyoD1、Syn及CgA均为阴性.术后给予规律全身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由于化疗不良反应而终止.随访18个月,患者死于肿瘤进展.结论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临床罕见,具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方面尚没有明确的指导治疗方案.

  • 血清CYFRA21-1检测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士星;许长宝;郝斌;杨萍

    目的 探讨血清CYFRA21-1检测在尿路上皮癌(UC)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对65例UC患者和61例非UC患者的血清CYFRA21-1进行检测,同时检测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65例UC患者中肾盂UC 9例,输尿管UC 4例,膀胱UC 52例 61例非UC患者中肾癌21例,BPH 20例,前列腺癌10例,泌尿系结石1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YFRA21-1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UC组血清CYFRA21-1含量(7.57± 12.76) μg/L,与对照组(2.58±0.97) μg/L和非UC组(2.75± 1.34)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非UC组的血清CYFRA21-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试剂盒说明标准,将血清CYFRA21-1含量>3.3 μg/L定为阳性值,对照组和非UC组假阳性率为10%~30%.UC组总阳性率为67.7%(44/65),其中低级别UC的阳性率50.0% (10/20),中级别62.5%(5/8),高级别78.3% (29/37),高级别组与中、低级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非肌层浸润性UC(Ta~T1)阳性率40.9%(9/22),与对照组的阳性率23.2%(10/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19,P>0.05).肌层浸润性UC(T2~T3)的阳性率78.6% (22/2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6,P<0.01),与局部晚期和转移组(>T3)阳性率86.7%(13/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7,P>0.05).结论 67.7%的UC患者血清CYFRA21-1含量升高,其升高程度和阳性率随着UC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对血清CYFRA21-1升高的UC患者,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判断疗效和预后.

  • AdVance经闭孔吊带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男性压力性尿失禁

    作者:许克新;夏秋翔

    压力性尿失禁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能的并发症.完整的括约肌功能需要健康的尿路上皮、尿道上皮下组织、功能完好且位于正常部位的平滑肌和骨骼肌,以及尿道膜部和骨盆底的支持.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相关的控尿机制可能受到干扰甚至破坏,这需要术后一段时间的恢复,但有些患者的控尿功能将无法恢复.

    关键词:
  • 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化疗现状

    作者:李航;邱敏;马潞林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世界范围内第6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1].按肿瘤的进展程度,将其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两种.对于局限性MIBC,根治性膀胱全切加盆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是标准的治疗方式[2].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MIBC在仅行手术切除膀胱并盆腔淋巴结清扫后,器官局限性且淋巴结阴性者5年总体生存率可达80%以上,但若发生膀胱壁外浸润则将大幅降低至40%~50%,若发生淋巴结转移则降至15%~30%[2-3].这种生存率的降低是由于肿瘤的高复发和高转移风险,且远处转移明显多于局部复发,提示复发可能大多与微小转移灶有关[2].

    关键词:
  • CPPs-BDI-1-载丝裂霉素白蛋白纳米微球的构建及其体外内化人膀胱癌细胞潜能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云龙;周洁;王启辉;严春寅

    目的 分析CPPs-BDI-1-载丝裂霉素(MMC)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的构建及其体外对人膀胱癌细胞转染的潜在能力,为后续实验构建靶向膀胱癌的新型药物传送系统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制备穿膜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TAT-EGFP、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载丝裂霉素微球(MMC-NS),采用异型双功能连接剂SPDP耦联构建纳米微球三联体CPPs-BDI-1-MMC-NS.应用构建的纳米微球三联体体外转染人膀胱癌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对人膀胱癌细胞的内化潜能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应用异型双功能连接剂SPDP成功耦联穿膜肽、BDI-1、载MMC白蛋白纳米微球制成三联体CPPs-BDI-1-MMC-NS,纳米微球直径300 nm,可携带化疗药物.实验证实微球三联体具有很强的肿瘤细胞靶向性和穿膜活性,可以高效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结论 制备的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靶向膀胱癌的药物传送系统;发现肿瘤细胞膜表面微绒毛与载MMC白蛋白纳米微球三联体内化细胞内部相关,且微球内化入肿瘤细胞后微绒毛消失.

  • 替西罗莫司与顺铂联合应用对膀胱癌增殖的影响

    作者:陈业刚;王建民;杨拓;刘晓强;孙光

    目的 分析替西罗莫司(CCI-779)与顺铂(DDP)联合应用对膀胱癌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协同作用机制.方法 2011年3-10月,采用噻唑蓝法检测CCI-779、DDP及CCI-779联合DDP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24细胞p-mTOR、p-p70S6K、p21蛋白的表达;制作小鼠膀胱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检测CCI-779、DDP及CCI-779联合DDP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体外实验中,CCI-779、DDP单用能够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明显增加对T24细胞的抑制作用;75 nmol/L浓度时,CCI-779及DDP对T24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7.01%、38.89%,而二者联合应用抑制率为85.56%,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p-mTOR、p-p70S6K、p21蛋白的表达在CCI-779及CCI-779与DDP联合治疗组中明显低于DDP单独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在CCI-779与DDP联合治疗组中的表达低于单独CCI-779治疗组(P<0.05).在体内实验中,降低DDP使用剂量后与CCI-779联合应用,较单独使用CCI-779或DDP能够明显地抑制肿瘤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减少DDP单独作用时的不良反应.结论 CCI-779与DDP联合应用,能够增加DDP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治疗作用,二者起协同作用;CCI-779与DDP联合应用,能够增加裸鼠移植瘤对DDP化疗的敏感性,其机制是通过mTOR抑制剂对细胞周期蛋白p21的抑制作用而实现.

  • 泛素特异肽酶22基因通过Myc调控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作者:吕磊;章传华;袁敬东;汪良;蒋国松;曾甫清

    目的 研究非对称小干扰RNA(asymmetric structure of interfering RNA,aiRNA)沉默泛素特异肽酶22(ubiquitin specficpeptidase 22,USP22)基因对膀胱癌EJ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我们设计并合成USP22 aiRNA及阴性对照aiRNA(NC-aiRNA) USP22 aiRNA序列结构包括长度分别为15 bp和21 bp的正义链和反义链,将此aiRNA命名为USP22 aiRNA(15/21),利用脂质体转染膀胱癌EJ细胞.实验分3组:对照组、NC-aiRNA组和USP22 aiRNA(15/21)组转染后48 h,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USP22、Myc、cyclin D1和cyclin E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EJ细胞的增殖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Myc启动子活性 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分析沉默USP22基因后转录因子Sp1与Myc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转染USP22 aiRNA(15/21) 48 h后EJ细胞中的USP22、Myc、cyclin D1和cyclin 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了(87.4±5.2)%和(91.2±7.3)%、(69.2±4.3)%和(61.0±6.6)%、(78.5±4.1)和(67.4± 5.5)%、(81.0±5.5)%和(78.3±4.0)%(P<0.05).MTT结果显示,USP22aiRNA(15/21)组EJ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在24、48、72和96h4个时间点的细胞生长活性分别为(85.4±5.7)%、(71.3±8.4)%、(52.5±6.7)%和(45.8±6.4)%(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USP22 aiRNA(15/21)组Myc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下调(65.5±4.2)%(P<0.05).ChIP结果进一步显示,沉默USP22抑制了转录因子Sp1与Myc启动子的结合,USP22 aiRNA(15/21)组Sp1与Myc启动子的结合能力相比对照组下调了(48.0±3.2)%(P<0.05).结论 USP22 aiRNA(15/21)可能通过抑制Myc基因启动子与转录因子Sp1的结合,下调Myc的表达,从而抑制膀胱癌EJ细胞的增殖.

  • B7-H4在膀胱癌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建波;刘修恒;陈晖

    目的 探讨B7-H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酶联免疫反应检测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确诊的30例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sB7-H4蛋白的含量,以正常人和膀胱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sB7-H4含量为对照.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检测30例膀胱癌新鲜组织中B7-H4 mRNA相对表达量,以癌旁组织和膀胱良性组织为对照.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70例膀胱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标本中B7-H4的表达水平.结果 sB7-H4蛋白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45.25±8.93)μg/L]明显高于膀胱良性肿瘤患者[(34.41 ±6.91) μg/L]和正常人群(31.20±6.28) μg/L(P<0.01).B7-H4 mRNA在30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膀胱良性肿瘤组织(P<0.01).70例膀胱癌组织中B7-H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其中77%为高表达,明显高于膀胱良性肿瘤组织(P<0.01).B7-H4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TNM分期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无关(P>0.05).B7-H4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B7-H4在膀胱癌组织表达状态与膀胱癌的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反映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 干扰素调节因子3及其可变剪接体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森;喻希;葛鹏;林健

    目的 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及其4种可变剪接体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rizol法提取正常尿路上皮原代细胞、769-P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EJ膀胱癌细胞株3种细胞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诊治的24例膀胱癌患者的膀胱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总RNA,采用RT-PCR技术对IRF-3及其4种可变剪接体(IRF-3a、-3c、-3d、-3e)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组织IRF-3 cDNA开放阅读框架进行测序,检测突变点,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正常尿路上皮中IRF-3d未见表达,IRF-3e的表达较769-P、EJ细胞株的表达弱.48例病理标本中,IRF-3、-3a广泛表达,-3a的表达水平与膀胱肿瘤的分期相关(P=0.01);-3d、-3e呈现出肿瘤特异性表达趋势(P<0.05);-3c在膀胱肿瘤中表达也较正常组织广泛,但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IRF-3突变点检测发现有2种氨基酸的变异引起该分子蛋白二级结构发生变化.结论 IRF-3在正常及肿瘤组织中普遍存在表达,但其可变剪接体尤其是IRF-3d、-3e与膀胱肿瘤的发生相关,-3a的表达水平还与膀胱肿瘤的分期相关.

  • M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作者:M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编写组

    M受体拮抗剂作为一种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有效治疗药物,通过拮抗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1].为使临床医生充分了解并合理使用M受体拮抗剂,此共识将针对M受体拮抗剂用于OAB治疗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推荐意见,并且对于M受体拮抗剂在一些特定OAB患者中的应用(包括适应证、禁忌证和使用剂量等)发表推荐意见.本共识制定的目的是对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CUCS)制定的2011版《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治疗指南》中未能详尽说明的问题提供补充和参考.随着将来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本共识的内容也将进行相应的更新和补充修改.

    关键词:
中华泌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