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mn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那彦群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一例报告

    作者:吴小鹏;陈静;张力峰;邹建纲

    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临床上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60岁.因左侧腰部疼痛2d于2013年2月4日入院.查体:左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双肾B超检查:左肾不均质团块3.2 cm×2.5 cm,边界清,边缘光滑.CT扫描:左肾实质内见圆形等低密度影,境界清晰,边缘光滑;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密度欠均匀,静脉期强化低于正常肾实质.术前诊断为左肾癌.全麻下行后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关键词:
  • 盆腔孤立性纤维瘤一例报告

    作者:彭进强;姜涛;苏晓明;郑磊;李泉林;孙冬晨

    孤立性纤维瘤(SFT)是一种好发于组织浆膜层的肿瘤,胸膜常见,发生于盆腔的SFT罕见.2010年5月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3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占位1周于2010年5月26日入院.患者无明显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及肉眼血尿.近10年来大便次数增多,2 ~3次/d.B超检查:前列腺大小约90 mim×90 mm×76 mm,其内可见多个略低回声区,大小约32 mm×38 mm,考虑前列腺增大,不除外实性占位.泌尿系CT检查:盆腔内前列腺左后上方、乙状结肠左侧可见一椭圆形肿块影,边界清楚,大小约12 cm×7 cm,病灶密度不均匀,CT值12~44 HU,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乙状结肠及前列腺呈受挤压改变,左侧精囊显示不清,左侧膀胱精囊角变小,右侧精囊腺未见异常.

    关键词:
  • 原发性输尿管肉瘤样癌二例报告

    作者:付伟金;吴潇芸;刘德云;米华;颜海标;莫曾南;黄伟华

    输尿管癌以尿路上皮癌多见[1],原发性输尿管肉瘤样癌临床罕见[2].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诊治2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输尿管肉瘤样癌患者,占我院同期诊治输尿管癌的0.9%(2/218),现报告如下.例1 男,64岁.因左腰疼痛6个月余于2010年12月15日入院.B超检查提示左输尿管上段距左肾盂3 cm处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大小为3 cm×4 cm×2 cm.静脉尿路造影(IVU)示左肾、左输尿管不显影.CT平扫时左输尿管上段见一实质性肿物,3 cm×4 cm×2 cm,肿物内有钙化,增强扫描后肿物不均匀强化.术前诊断:左输尿管上段肿物待查,癌可能性大.行经腹全麻下左肾、左输尿管全长切除和左输尿管膀胱连接处袖套状切除术.大体标本示左输尿管上段肿物,切面灰黄色,呈鱼肉状,部分有坏死,质地坚硬.病理检查:光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呈片状弥漫性生长,肿瘤异形性明显,部分细胞坏死.

    关键词:
  • 肾盂上皮样血管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周玉华;马洪喜;王振宇;金美善

    患者,女,76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2个月,右侧腰腹部疼痛5 d于2011年7月11日入院.CT检查提示右肾及右输尿管积水.逆行泌尿系造影可见右输尿管上端管腔扩张,其内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右侧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临床诊断:右输尿管上段占位性病变.因患者年龄较大,且全身状态较差,经患者家属同意后全麻下行后腹腔镜下右肾及部分输尿管切除术,手术顺利,切除组织送病理.病理检查:送检肾体积8.8 cm×4.6 cm×3.3 cm,肾皮质厚0.7~1.2 cm.

    关键词:
  • 近端抗反流技术回肠代输尿管术后患者的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徐月敏;加藤靖朗;钱麟;徐庆康;张心如;谷宝军;陈嵘;冯超

    目的 观察采用近端抗反流技术的回肠替代输尿管治疗长段输尿管狭窄或缺损患者的长期疗效. 方法 1997年1月至201 1年12月收治31例输尿管长段狭窄或缺损(15 ~ 25 cm)和3例输尿管中下段癌,切除输尿管范围从膀胱到距肿瘤上方5~~8 cm的输尿管.男23例,女11例.双侧19例,单侧15例.采用近端抗反流技术的回肠替代输尿管治疗.输尿管与回肠近端做端侧吻合,回肠两侧壁夹着输尿管固定在腰大肌上,固定段长4 cm左右,回肠远端与膀胱做端侧吻合.术后随访包括检测肾功能、电解质,肾、输尿管、膀胱超声和X线检查. 结果 34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0个月,平均67个月.术后6个月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肾积水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25例,改善9例;膀胱造影示无回肠输尿管反流;3例需长期口服碱性药物,以防离氯性酸中毒;3例输尿管癌中1例于术后3年死于肿瘤远处转移,余2例术后已分别随访11年和15年,无不适症状. 结论 回肠替代输尿管时采用回肠壁外隧道近端抗反流技术具有抗反流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输尿管长段狭窄或缺如的较好术式.

  • 物理振动排石机在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许长宝;王友志;褚校涵;郝斌;赵兴华;王晓甫

    目的 观察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物理振动排石机排石治疗的效果. 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经ESWL碎石治疗后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33例,按交替随机分组法分为物理振动排石组和自然排石组.物理振动排石组66例,ESWL术后采用物理振动排石机治疗,结石位于肾中上盏6例、肾盂13例、肾下盏16例、输尿管31例,结石直径10~ 15 mm;自然排石组67例,ESWL术后采用多饮水、增加运动量等自然排石方法,结石位于肾中上盏8例、肾盂17例、肾下盏15例、输尿管27例,结石直径10~ 15 m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大小及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排石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结果 物理振动排石组平均排石治疗次数2.6次,治疗当天排石率77% (51/66),1周结石排净率79%(52/66),肾下盏结石当天排石率81%(13/16),l周结石排净率88%(14/16);自然排石组治疗当天排石率45% (30/67),1周结石排净率49% (33/67),肾下盏结石当天排石率33%(5/15),1周结石排净率40%(6/1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 物理振动排石机可明显促进ESWL治疗后的结石排出,对肾下盏结石的排石与传统方法比较疗效尤为显著.物理振动排石机治疗安全无创,未发现不良反应.

  • 晚期肾上腺皮质癌术前辅助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连鹏鹄;张玉石;李汉忠

    目的 探讨米托坦对晚期肾上腺皮质癌术前辅助治疗的效果及意义. 方法 2008年7月及2012年1月2例晚期肾上腺皮质癌患者术前采用米托坦辅助治疗.例1,女,24岁,出现库欣症状1年,双下肢水肿1个月.CT检查于右侧肾上腺可见巨大实性占位,大小约10.0 cm×7.8 cm,内见钙化,周围结构受压,肿瘤局部与下腔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下腔静脉内可见可疑充盈缺损.行右肾上腺肿物穿刺活检,病理回报:少许肾上腺皮质组织.诊断考虑为右肾上腺皮质癌伴腔静脉瘤栓.口服米托坦治疗6个月.例2,女,42岁,左肾上腺腺瘤切除术后9年,出现库欣症状2年,发现左腹膜后及腹壁占位6个月.CT检查见腹膜后脾肾之间多发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可见融合,大截面积约8 cm× 12 cm,上下径约14 cm,内见点状钙化,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另见右侧膈肌前方结节影,明显强化;右侧前腹壁腹膜与肌层可见结节影,不均匀强化,诊断左肾上腺皮质癌伴多发转移.口服米托坦治疗5个月. 结果 服用药物后2例患者库欣症状均明显好转,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腹泻等,调整药物用量后缓解.复查CT见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体积均明显缩小.行手术切除肿瘤及转移灶,术后病理报告为肾上腺皮质癌.2例患者术后分别随访7、42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 米托坦对肾上腺皮质癌及其转移灶治疗效果确切,可使病灶明显缩小,库欣症状缓解,为外科治疗提供机会.

  • 肾段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相关尸肾解剖研究

    作者:朱华;郑兵;茅家慧;潘晓东;顾栋华;陈建刚;陆明;张冰;钱麟

    目的 通过研究肾动脉、肾段动脉的解剖分布特点及其与肾门的关系,为临床开展肾段动脉阻断下肾部分切除术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2010年至2012年,选取成年尸肾解剖标本22对,对肾动脉和各段动脉及副肾动脉进行解剖分析,分别测量肾动脉一级分支处和二级分支处与肾门上下缘连线(A线)的距离,并行左右侧比较,观察副肾动脉出现率及其起源和支配情况.结果 肾动脉一级分支处距A线(l.0±0.7)cm,二级分支处距A线(0.4±0.3)cm,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级分支处在肾门A线外侧者占多数,为90.9%(40/44).二级分支处多数在A线外侧,占52.3%(23/44),位于A线内侧者36.4% (16/44).副肾动脉出现率31.8%(14/44),其中一支型13例、二支型1例,起自肾动脉11例,支配肾上极者13例. 结论 肾动脉呈节段性分布,肾段动脉与肾门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副肾动脉出现率较高,大部分支配肾上极,行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时应注意保护副肾动脉,避免不必要的肾单位损伤.

  • 新型倒刺缝线与普通缝线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徐维锋;李汉忠;张玉石;张学斌;纪志刚

    目的 评价新型自固定倒刺缝线QUILLTM SRS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同一术者完成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38~75岁.均为肾单发肿瘤,左侧37例,右侧26例,肿瘤大径1.5 ~ 4.5 cm.根据肾脏缝合器械和方法分为两组:第一组32例,采用普通可吸收缝线缝合肾实质及关闭切开的集合系统.内层缝合采用4-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打结.外层缝合采用0号可吸收缝线配合Hem-o-lok夹防止缝线回缩.第二组31例,采用新型自固定倒刺缝线QUILLTM SRS,缝合过程不需打结.内层缝合采用3-0 QUILLTM SRS连续缝合.外层缝合采用0号QUILLTM SRS缝线连续缝合,两端各夹一个Hem-o-lok夹.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肿瘤大小、左右侧、肿瘤R.E.N.A.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每例的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间数据. 结果 63例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或切除肾脏病例.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0.6±67.7)、(122.6±57.5) 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9±0.8)、(6.7±0.7)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脏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6.7±4.0)、(22.2±3.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第一组有1例术后出血,经介入肾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栓塞治愈,第二组无术后出血病例. 结论 新型QUILLTM SRS缝线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简化了操作,降低了手术难度.与传统肾脏缝合方法相比,明显缩短了肾脏热缺血时间.

  • 22055名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相关参数的年龄特异性分析

    作者:谢赣生;黄玉华;严春寅;浦金贤;李纲;欧阳骏;侯建全

    目的 明确我国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相关参数的年龄特异性正常参考值. 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11年11月我院体检中心22 055名≥40岁男性血清PSA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10岁为组距分成5组,记录总PSA(tPSA)、游离PSA(fPSA)、前列腺B超等结果,计算游离-总PSA比值(f/t)、PSA密度(PSAD)、PSA速率(PSAV).百分位数P95视为某参数的正常值上限,百分位数P5视为正常值下限. 结果 tPSA与年龄呈正相关(r=0.349,P<0.001).f/t与年龄呈负相关(r=-0.154,P<0.001),尽管各年龄组间f/t不尽相同(P< 0.001),然而各组P5均为0.18.<70岁和≥70岁者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95分别为0.09和0.15,与年龄呈正相关(r=0.263,P<0.01).<60岁与≥60岁PSA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95分别为0.21和0.58,与年龄呈正相关(r=0.130,P<0.01). 结论 PSA、PSAD、PSAV与年龄呈正相关,而f/t与年龄呈负相关.我国男性f/t的正常范围是0.18~ 1.00,对40岁以上者适用.<70岁和≥70岁男性PSAD正常值分别为<0.09和<0.15.<60岁和≥60岁男性PSAV正常值分别为<0.21和<0.58.

  •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术的技术与经验

    作者:艾星;贾卓敏;孙玉成;郭岩杰;高峰;关亚伟;臧桐;孙凤岭;郑清友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54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术患者资料.男49例,女5例.年龄44~71岁.T2期22例,T3期27例,T4期5例.单发肿瘤40例.分析54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肿瘤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 结果 手术时间240~ 420 min,中位时间340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220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6d.无围手术期死亡.切缘阳性3例,术后均接受局部放疗.平均清除淋巴结数为10枚/人,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阳性4例,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给予辅助全身化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 (11/54).54例患者术后随访1.5 ~4.5年,平均2.9年,总生存率为79.6%(43/54),其中4例死于肿瘤转移,7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结论对于无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机会的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术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之一,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初期肿瘤根治效果好,局部切缘阳性患者还可接受局部补救性放疗.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不同质量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陈斌;郑嘉欣;张开颜;王惠强;刘荣福;叶友新;陈跃东;庄炫;李伟

    目的 比较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P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不同质量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对245例BP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TPKEP组123例,TURP组122例.将所有患者按术前前列腺质量分为3组,<40 g组67例、40~ 70 g组96例和>70 g组82例.比较3组患者按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分别对比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组织质量、术后并发症、大尿流率(Qmax)的改善、手术前后PSA变化等指标. 结果 <40 g组两种手术方式在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3个月随访主要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70 g组中,TPKEP组前列腺切除质量(36.2±12.5)g大于TURP组(30.2± 13.1) g(P<0.05),出血量(70.1± 10.4) ml少于TURP组(81.3±11.3) ml(P< 0.05),术后PSA下降水平(2.6±0.3)μg/L大于TURP组(2.1±0.6)μg/L(P<0.05).>70 g组两种手术方式围手术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主要指标中TPKEP组术后PSA下降程度(3.4±0.3)μg/L及Qmax增加程度(18.6±3.5) ml/s大于TURP组[PSA下降(2.3±0.7)μg/L,Qmax增加(16.6±3.4) ml/s] (P<0.05),其余方面(IPSS、残余尿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TPKEP组输血率(3例)低于TURP组(12例),但是假性尿失禁(17例)发生率高于TURP组(6例)(P<0.05).结论 TPKEP能够更快更彻底地切除增生前列腺腺体,术中出血少,安全性好,对于大体积的前列腺患者TPKEP具有较明显优势.TPKEP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在小前列腺组并不优于TURP,对于中等大小前列腺患者二者疗效相当.

  • 软性膀胱镜下二期尿道会师术的初步经验

    作者:刘宁;黄广林;李贵忠;满立波;何峰;王海;王建伟

    应用软性膀胱镜对后尿道损伤患者进行尿道会师术术式简单、创伤小、并发症低、效果良好,是治疗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损伤的首选术式之一["引.但是,此术式仅一期用于急诊患者,二期应用于非急诊情况未见文献报道.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我们对3例因伤情危重而暂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的患者试行了软性膀胱镜下二期尿道会师术,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本组3例,年龄分别为19、26、35岁.患者均因车祸伤导致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均伴有失血性休克急诊来院.患者均不能自主排尿并有尿潴留.直肠指检可触及前列腺尖部上移,前列腺窝有浮动感,试插导尿管不能进入膀胱.即刻急诊抢救,处理休克和外伤,并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引流尿液.患者一般情况稳定,血红蛋白分别为92、112、95 g/L,骨盆及内脏复合伤得到妥善处理后,试行软镜下二期尿道会师术.2例患者于伤后第7天进行,1例于伤后第8天进行.

    关键词:
  • 后腹腔镜下改良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初步经验

    作者:欧臻宇;祖雄兵;齐琳;陈敏丰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是肾积水的常见原因之一.开放离断式肾盂成形术(Anderon-Hynes术,简称A-H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UPJO的金标准[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已被大多数泌尿外科医生接受,广泛应用于UPJO的治疗[2-3].然而,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对术者腹腔镜下相关操作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腹腔镜下缝合与打结.为了降低手术难度,2008年9至2010年3月,我们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4],对腹腔镜下A-H肾盂成形术进行了技术改良,对46例UPJO患者实施后腹腔镜下改良A-H肾盂成形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女性下尿路症状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陈敏

    女性下尿路症状(LUTS)和尿失禁临床常见,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男性LUTS有比较详细的研究,目前国内外LUTS诊疗指南均针对男性.女性LUTS研究相对较少.笔者认为,与男性相比:①女性没有前列腺;②女性由于怀孕、生产造成盆底脱垂,对排尿功能影响很大,很多尿频、尿急与之有关;③女性下尿路感染极常见,由此造成的LUTS较男性常见;④目前人们逐步认识到女性排尿机制较男性复杂.逼尿肌收缩的传统概念已经被替代,各种研究表明女性排尿通过多种机制,包括腹部用力加盆底松弛、有或者没有逼尿肌收缩[2].因此,有必要对女性LUTS做系统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和笔者的经验,就女性LUTS研究现状及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关键词:
  • 舒尼替尼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进展

    作者:付伟金;黄伟华;莫曾南

    舒尼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1-3],具有双重抗肿瘤效应,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舒尼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5].近年国外应用舒尼替尼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获得初步成功[6-7],现就舒尼替尼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一、舒尼替尼简介及作用机制舒尼替尼一方面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另一方面抑制多种细胞激酶和受体,包括RAF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2、-3(VEGFR-1、VEGFR-2、VEGFR-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及β(PDGFR-α、PDGFR-β),KIT和FLT-3等,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具有双重抗肿瘤效应.

    关键词:
  • 莱菔子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慧玲;戴国平;姚华

    目的 观察莱菔子素(SFN)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活性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作用,初步探讨SFN预防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性. 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11月,用SFN处理DU145前列腺癌细胞株,噻唑蓝比色法检测SFN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经1%O2模拟肿瘤细胞缺氧环境.采用蛋白质印迹法等方法观察SFN对HIF-1α活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的影响. 结果SFN对DU145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时间越长,抑制增殖作用越明显.20μmol/L以上组作用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50%.SFN对1%O2诱导的HIF-1α表达和VEGF活性具有抑制作用,10 μmol/L SFN作用24 h即显现出对HIF-1α表达的抑制作用,20 μmol/L SFN作用12h开始显现出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过氧化物酶协同了SFN对HIF-1α的抑制作用. 结论 SFN能抑制DU145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HIF-1α活化,可以作为前列腺癌化学预防的候选化合物之一.

  • 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贾增胜;李令勋;殷德俊

    目的 探讨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390 g左右的Wistar雄性大鼠12只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行去势术,术后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0.25 mg/d,连续30 d)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对照组大鼠饲养30 d后同实验组一起处理.建模成功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 CD25T淋巴细胞群比例和CD+8CD-28T淋巴细胞群比例的变化.结果实验组CD+4 CD+25T淋巴细胞群比例(7.90±1.74)%与对照组(11.63±1.36)%相比明显下降(P<O.01).实验组CD+8CD-28T淋巴细胞群比例(17.18±2.83)%与对照组(24.64±4.76)%相比也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外周血中CD+4 CD+25T淋巴细胞群比例和CD+8CD-28T淋巴细胞群比例的变化可能为调节性T淋巴细胞参与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致病机制提供证据.

  • 大自由尿流率和残余尿在良性前列腺增生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宏飞;王东文;曹晓明

    目的 探讨大自由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测定在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对膀胱排尿功能影响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6-12月61例BPH患者作为BPH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分别用大自由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来评估膀胱排尿功能,并对BPH组患者的大自由尿流率和残余尿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BPH组大自由尿流率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8(7)ml/s,对照组为21(4)ml/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090,P=0.007).BPH组残余尿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60(90) ml,对照组为9(4) 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718,P=0.005).BPH组大自由尿流率与残余尿量之间存在负相关(r=-0.366,P=0.009). 结论 利用大自由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来判断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对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无张力经阴道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心理变化研究

    作者:李欣;王建龙;张耀光;韩莹;万奔;王建业

    目的 探讨无张力经阴道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手术前后心理变化状况. 方法 对我院泌尿外科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56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接受TVT-O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评分(ICIQ-SF)、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I-QOL)、lh尿垫试验、手术疗效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记录相关数据. 结果 5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时,主观满意率94.6%(53/56),客观有效率91.1% (51/56),未见尿失禁复发.术前ICIQ-SF为(15.9-3.2)分,术后(8.6±2.7)分(t=6.02,P=0.01);术前I-QOL(40.3±18.9)分,术后(87.6±l1.2)分(t=6.81,P=0.01);术前1 h尿垫试验漏尿量(26.7±7.1)g,术后(5.2±2.5)g(t=7.13,P=O.00);术前SAS评分(59.3±8.3)分,术后(42.6±4.6)分(t=9.15,P=0.01);术前SDS评分(57.2±5.6)分,术后(40.2±3.4)分(t=8.63,P=0.0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未见严重及长期并发症. 结论 TVT-O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

  • 北京市女性护士下尿路症状和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及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

    作者:赫崇军;张春芳;海艇;于路平;王起;古博文;郝一昌;李清;徐涛

    目的 调查北京女性护士下尿路症状(LUTS)和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患病情况及其职业紧张状况,探讨工作压力和职业紧张对LUTS和OAB的影响. 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对整群抽取的北京市三家综合性医院所有在岗≥1年的女性护士进行问卷调查.1135名受调查护士完整填写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排尿相关个人习惯、下尿路相关症状的问卷和职业紧张量表(OSI-R).计算女性护士中LUTS(包括尿急、尿频、夜尿、急迫性尿失禁等)和OAB的患病率和职业压力情况.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调查人群与中国职业女性常模的职业紧张得分,并比较患OAB与未患OAB护士的职业紧张得分.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体质指数(BMI)、生育史和盆腔手术史的影响,评估OSI-R各分量表得分与各LUTS症状和OAB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070份,参与者年龄为(30±8)岁,范围为19~58岁.OAB患病率为27.57%(295例,95% CI为24.89% ~ 30.25%).患至少一种LUTS者占89.63%(959例,95% CI为87.80%~91.45%),尿急为64.39%(689例,95% CI为61.52%~ 67.26%),尿频为27.10%(290例,95% CI为24.44% ~ 29.77%),夜尿为17.85%(191例,95% CI为15.59%~ 20.18%),急迫性尿失禁为21.03%(225例,95% CI为18.59%~23.47%).所调查人群OSI-R的职业紧张和精神压力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中国职业女性常模,相应的应对资源各分量表得分均低于中国职业女性常模.患OAB护士大多数职业紧张和精神压力分量表得分高于未患OAB者,应对资源方面得分与未患OAB护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BMI、生育史和盆腔手术史的影响后,OSI-R分量表得分均显示与至少一项LUTS或OAB相关,但是仅能在10%以内增加或降低LUTS或OAB的风险. 结论 女性护士中OAB及其他LUTS患病率均高于普通女性人群.女性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高于普通职业女性.职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与OAB及其他LUTS患病情况呈正相关.

  • 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作者:汪司右;张淑静

    目的 探讨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3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年龄(54.9±9.7)岁;病程(74.1±45.6)个月;大尿道关闭压(63.7±15.9)cm H2O(1 cm H2O=0.098 kPa),尿道功能长度(2.34±0.72) cm,膀胱颈移动度(1.23±0.76) cm.于双侧骶骨边缘旁(平骶四孔)和尾骨尖旁建立了4个针刺点,采用长针(针灸针)深刺并加以电刺激(连续波,频率2.5 Hz,强度45 ~ 55 mA,1 h/次)直接兴奋阴部神经.刺激疗法的同时,同步显示超声B模式下盆底肌肉运动和M模式下盆底肌运动曲线、阴道压变化曲线及盆底肌电波. 结果 当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正确实施时,患者有盆底肌以尿道为中心有节律地向头部方向强烈收缩的感觉;同步检测显示超声B模式下盆底肌头尾方向运动,M模式下盆底肌运动曲线(振幅1 mm左右,n=31;4例患者M曲线不明显),锯齿状阴道压变化曲线[变化幅度(2.61±1.29)cm H2O,n=34]和盆底肌电波[波幅(23.9±25.3) μV,n=34].当停止电刺激,减弱电刺激或针尖后退离开原处1~2 cm时,盆底肌运动及其运动曲线和锯齿状阴道压变化曲线消失.35例患者治疗前尿失禁问卷积分为(12.9±2.9)分,经(27.5±11.9)次治疗后,降至(3.5±3.3)分(P<0.01).25例治疗结束时症状改善≥50%的患者随访24~ 72个月,平均50个月,19例患者症状改善仍≥50%,包括10例症状消失. 结论 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能通过收缩盆底肌,模拟盆底肌锻炼来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中华泌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