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mn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那彦群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前列腺体积与移行带体积变化的年龄差异

    作者:刘跃新;陈山;张光银;毕维棋;郑宇朋;乔庐东;张波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前列腺体积、移行带体积及移行带指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北京市某社区213例50~79岁男性,分为三个年龄段,采用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移行带体积,计算移行带指数,并对三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50岁~、60岁~、70~79岁三个年龄段例数分别为75、81、57例,前列腺总体积平均值分别为(23.82±8.83)ml、(29.16± 10.01)ml、(33.77±11.74)ml;移行带体积平均值分别为(1.52±1.19)ml、(3.60±3.66)ml、(7.25±7.02)ml;移行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10±0.12、0.13±0.11、0.20±0.11.统计分析显示三组间移行带体积及其指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前列腺总体积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带体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移行带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带指数反映了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带体积的变化差异.

  • 前列腺体积参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光银;陈山;刘跃新;毕维琪;郑宇鹏;乔庐东;张波

    目的探讨前列腺体积参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资料完整的BPH行开放性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 结果前列腺体积(67.8±33.9)ml,移行带体积(42.8±24.9)ml,移行带指数(0.6199±0.1400),前列腺症状评分(25.0±5.5),标本重(42.7±25.1)g,PSA(4.05±3.90)ng/ml.手术标本重量与前列腺体积(r=0.872 P< 0.001)、移行带体积(r=0.97 P<0.001)、移行带指数(r=0.449 P<0.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SA与前列腺体积(r=0.213 P=0.033)、移行带体积(r=0.224 P=0.017)、移行带指数(r=0.314 P= 0.036)呈正相关;IPSS与前列腺体积(r=0.010 P=0.725)无相关,与移行带体积(r=0.314 P= 0.036)、移行带指数(r=0.321 P=0.001)呈正相关.尿潴留与非尿潴留组:前列腺体积(P>0.0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移行带体积(P<0.05)、移行带指数(P<0.05)、PSA(P<0.01)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前列腺体积参数中移行带体积、移行带指数与临床症状、梗阻程度关系密切,能更好地反映BPH的严重程度;移行带体积能较好预测增生腺体的大小;随着移行带指数增高,尿潴留的危险性相应增加.

  • 自制改良双J管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志军;马建新;陈素娟;韩清江;史梦年

    目的拓宽输尿管内支架的应用范围,简化拔管方法. 方法自制改良双J管作皮下埋置型输尿管内支架,临床应用60例,留管时间4~12周,经皮肤小切口(0.5 cm)顺利拔管,不需膀胱镜操作. 结果 60例病人引流效果满意,皮下端固定牢靠,拔管时皮下端定位清楚. 结论皮下埋置型输尿管内支架引流效果满意,拔管简便,是理想的输尿管内支架.

    关键词: 输尿管 支架 双J管
  • 可控性膀胱术与回肠新膀胱术(附68例报告)

    作者:黄健;许可慰;林天歆;叶枫;郭正辉

    目的评价不同术式可控性膀胱术及回肠新膀胱术的疗效. 方法对68例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采用4种可控性尿流改道及回肠新膀胱术式,术后对患者控尿、导(排)尿,贮尿囊容积、内压,影像学及血生化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回肠套叠式输出道3例中有2例部分脱套致术后尿失禁,需再次手术;缩窄末端回肠式输出道44例控尿均良好,除1例插管困难外余均能用16~20 F尿管自行导尿.去管折叠式贮尿囊39例,其中回肠贮尿囊3例、结肠22例、回结肠14例,能达到低压贮尿囊要求,但早期有8例发生贮尿囊过度扩张,容量1 470~1 650 ml;去带结肠贮尿囊8例,容量430~600 ml,充盈压30~45 cm H2O(1 cm H2O=0.098 kPa),有蠕动波,术后早期有2例尿漏.回肠新膀胱21例,容量350~460 ml,充盈压12~20 cm H2O,日间尿失禁1例,夜间尿失禁2例,其余无尿失禁. 结论盲升结肠30 cm剖开对折成形可控性膀胱可满足低压贮尿囊要求,去带结肠贮尿囊由于易发生术后尿漏或粘连,内压较高,不够理想.缩窄末段回肠式输出道控尿效果好、内腔大、插管顺利、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回肠套叠输出道.回肠新膀胱术贮尿排尿功能良好,术后生活质量高,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 球形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附26例报告)

    作者:周荣祥;杨进益;张祥盛;刘忠国;迟玉友;尹洪山;薄学军;李冰

    目的探讨球形可控性回肠贮尿袋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采用末段回肠制成球形贮尿袋代膀胱的原位膀胱重建术. 结果 26例手术顺利,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21个月.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健康存活25例,1例术后17个月死于脑溢血.排尿可控率100%.术后12个月20例平均尿量585 ml/次,剩余尿量22 ml,大尿流率17.3 ml/s.膀胱测压18 例,平均半充盈、充盈和排尿压力分别为12 、17和53 cm H2O(1 cm H2O=0.098 kPa).病理切片示新膀胱粘膜变薄,粘膜腺体减少,绒毛消失,部分区域固有膜腺体消失,呈鳞状化生结构.PAS染色阳性、热休克蛋白(HSP)阳性,p53基因表达阴性. 结论球形可控性回肠贮尿袋代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好,对机体干扰轻、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原位膀胱重建的良好术式.

  • 改良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15例报告

    作者:肖亚军;邢毅飞;张齐钧;曾甫清

    目的提高膀胱肿瘤全膀胱切除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5例膀胱肿瘤患者行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并对术式进行改进. 结果 15例随访4~29个月,3个月后贮尿囊容量450~650 ml,平均550 ml,充盈状态下平均囊内压(11.4±4.3)cm H2O(1 cm H2O=0.098 kPa),贮尿囊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IVU示上尿路无积水和输尿管狭窄,排尿控制良好,插管容易. 结论改良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操作简单,贮尿囊容量大、内压低、自控排尿良好,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膀胱测压检查尿流率与自由尿流率比值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士良;杨勇;段继宏;潘柏年;那彦群;郭应禄

    目的探讨膀胱测压检查时尿流率与自由尿流率比值在诊断尿道狭窄中的意义. 方法对79例患者行自由尿流率及尿动力学检查,其中无膀胱出口梗阻(BOO)组37例,良性前列腺梗阻组27例,尿道狭窄组15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7例非梗阻患者自由大尿流率和测压检查大尿流率分别为(17.4±8.1)ml/s和(16.7±5.5)ml/s(P> 0.05);27例良性前列腺梗阻(BPO)患者分别为(9.4±3.4)ml/s和(8.5±2.7)ml/s(P> 0.05);而15例尿道狭窄患者为(11.0±4.5)ml/s和(5.0±2.8)ml/s(P< 0.001),即尿道狭窄患者测压检查的大尿流率仅为自由大尿流率的45%. 结论当尿动力学检查尿流率值明显低于自由尿流率值时应考虑尿道狭窄的可能.在判断梗阻时应结合参考自由尿流率.

    关键词: 尿动力学 尿道狭窄
  • 螺旋CT尿路三维重建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病变(附37例报告)

    作者:李振华;郭健飞;杨宏伟;王平;孔垂泽

    目的探讨螺旋CT尿路三维重建技术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37例上尿路梗阻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尿路三维重建,必要时行CT血管造影. 结果 37例均获明确诊断,其中输尿管癌8例,膀胱癌2例,输尿管结石9例,输尿管良性狭窄7例,先天异常7例,盆腔肿瘤4例, 除盆腔肿瘤外均行手术治疗证实诊断, 术中所见与螺旋CT扫描结果一致. 结论螺旋CT尿路三维重建具有三维成像、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侵袭性小等优点,可能成为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15年总结(附196例报告)

    作者:孙立安;王杭;王国民;刘宇军;张永康

    目的评价全膀胱切除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回肠膀胱术的远期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0年1月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19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膀胱肿瘤累及膀胱颈部或膀胱三角区者126例(64.3%),浸润性膀胱癌145例(74.0%),移行细胞癌183例(93.4%).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19例(9.7%),远期并发症10例(7.4%).135例随访1~15年,平均6.6年,5年生存率66.2%. 结论全膀胱切除是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治疗方法,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长期随访显示其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肝素排泄量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杰;吴宏飞;眭元庚;程双管;徐正铨;丁益

    目的探讨尿中肝素排泄量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新磷酸缓冲体系反极性毛细管电泳(RPCE)法测定9例健康者及1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肝素排泄量. 结果健康者尿中肝素排泄量为(2.37±1.06)μg/L;膀胱癌患者中9例Ta~T1者为(1.11±0.45)μg/L,10例T2~T4者为(0.41±0.13)μg/L.膀胱癌患者尿中肝素排泄量比健康者显著降低,其中T2~T4患者较Ta~T1者显著降低,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尿中肝素排泄水平降低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 供肾重量和受者体表面积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

    作者:付绍杰;于立新;王亦斌;杜传福;袁谦

    目的探讨供肾重量、受者体表面积及二者比值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 方法对53例肾移植手术患者供肾重量、受者体表面积及二者的比值与受者术后2~7 d血肌酐平均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供肾重量与术后2~7 d血肌酐平均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受者体表面积与术后血肌酐平均值呈正相关(P<0.01);供肾重量及受者体表面积的比值与术后血肌酐平均值呈负相关(P<0.01). 结论受者体表面积、供肾重量及受者体表面积的比值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应引起重视,体表面积较大的受者应尽量选择较重的供肾相配.

    关键词: 移植 肾功能
  • 阑尾与尿道吻合的回盲肠代膀胱手术远期疗效观察(附11例报告)

    作者:王绍勇;葛来增;徐祗顺;徐建平;辛保东;王孝成;马明

    目的评价阑尾与尿道吻合的回盲肠代膀胱手术远期疗效. 方法应用回盲肠作贮尿囊,阑尾代后尿道原位排尿的方法治疗膀胱肿瘤病人56例. 结果 11例病人术后获10年以上随访.其中白天完全自控排尿10例,夜间完全自控排尿8例.伴后尿道假性瓣膜2例,贮尿囊内继发结石1例,后尿道狭窄1例,无输尿管返流,无高氯性酸中毒.贮尿囊容量290~520 ml,平均388 ml,压力23~36 cm H2O(1 cm H2O=0.098 kPa),平均28 cm H2O.平均尿流率 9.6 ml/s. 结论阑尾与尿道吻合的回盲肠代膀胱术式具有贮尿囊内压低,容量大,可控性和原位排尿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 体外冲击波碎石致肾包膜下血肿二例报告

    作者:张唯力;杨光永;胡自力;徐光勇;刘川;乔天愚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目前已成为治疗尿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近年亦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报道,我科收治ESWL致肾包膜下血肿2例,报告如下.

  • 阴茎海绵体结核一例报告

    作者:张世革;丁毅;郑世广

    阴茎结核少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50岁.1999年4月曾行包皮环切术,术后2个月无意中发现阴茎根部背侧局部硬结,无疼痛等不适症状,排尿无影响,阴茎勃起时硬结处局部有紧箍感,影响勃起,曾用维生素E等药物治疗,硬结无变化.2001年2月就诊以"阴茎海绵体硬结症"住院.

  •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三例报告

    作者:金三宝;陈忠;撒应龙;蒋智铭

    2000年11月至2001年8月,我院收治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3例,报告如下.

  • 21-羟化酶缺乏症并肾上腺皮质癌一例报告

    作者:王剑松;赵庆华;陈戬;左毅刚;徐鸿毅

    21-羟化酶缺乏症临床少见,并发肾上腺皮质癌则十分罕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 阴茎闭合性白膜及海绵体破裂一例报告

    作者:臧守骞

    患者,27岁.已婚.阴茎勃起时手握阴茎猛向左折,突闻断裂声,并感阴茎剧痛,随之松软,继之迅速肿大,青紫变色,进行性加重.伤后6 h急诊入院.查体:阴茎肿大增粗并向左侧呈直角弯曲,松软状,长约12.5 cm,大周径 18.0 cm.除阴茎头及阴茎根部左侧 1.5 cm×1.5 cm皮色正常外,均呈暗紫色.

  • 原发性前列腺鳞癌一例报告

    作者:张宇曦;黄晓明;安康;张崇伦;刘鹏;段洪哲;韩斌;张艳萍;齐红杰

    原发性前列腺鳞癌临床少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71岁.进行性排尿困难6年,前列腺局部气囊扩张裂解术后持续血尿3个月,于2000年10月9日入院.查体:消瘦.直肠指检:前列腺Ⅱ°,中央沟消失,质较硬,触痛明显,表面欠光滑.

  • 肾移植术后感染94例报告

    作者:李有信;冯喆;高居忠

    我们对94例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原因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 原发性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五例报告

    作者:郭丰富;王广建;王健明;何相飞;张淑建;金光庭

    原发性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临床罕见.我们自1985年7月至2000年6月收治5例,均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2例报告

    作者:刘孝东;董强;龚志勇;卢一平;杨宇如

    1983年1月至2000年1月我们共收治肾上腺肿瘤患者492例,其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2例.报告如下.

  • 同期施行经尿道前列腺手术与腹股沟疝修补术23例报告

    作者:叶定伟;郎根强;孙颖浩;钱松溪

    1995至2000年,我科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或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与腹股沟疝修补术同期进行,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腹股沟疝患者23例.报告如下.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影响

    作者:居小兵;吴宏飞;程双管;眭元庚;华立新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EVP)是目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常用方法之一.我们观察了43例TUEVP术前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报告如下.

  • 虚拟膀胱镜膀胱壁厚度彩色描记检测膀胱肿瘤

    作者:

  • BCG灌注治疗表浅性膀胱癌:随访10年以上无肿瘤进展和存活情况

    作者:

  • 进一步重视尿流改道和膀胱重建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晓雄

    尿流改道和膀胱重建是膀胱癌治疗中膀胱全切术后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没有肿瘤复发和转移,尿流改道和膀胱重建方式将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是否有肾损害以及患者能否早期接受全膀胱切除治疗.全世界的泌尿外科医师都在对此进行不断创新和改进.

  • 钙粘附分子和CD44v6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作者:许励;徐文娟;汤琪乐;茹国庆

    目的探讨钙粘附分子E-cadherin(E-CD)和CD44v6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 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9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CD和CD44v6的表达. 结果 E-CD和CD44v6阳性率分别为:Ⅰ级86.7%(26/30),80.0%(24/30);Ⅱ级52.8%(19/36),69.4%(25/36);Ⅲ级26.7%(8/30),33.3%(10/30).E-CD和CD44v6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分期,复发及生存率显著相关(P<0.01). 结论 E-CD和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 Smad4在膀胱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孔垂泽;杨绍波;刘贤奎;张祥华;竹中生昌;刘同才;张铭铮;孙志熙

    目的探讨Smad4在膀胱癌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羟丁基亚基硝胺(BBN)诱导大鼠膀胱癌组织Smad4表达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Smad4在增生膀胱粘膜中阳性表达率为24%(5/21),膀胱癌组织中为53%(17/32),P<0.05.G1阳性表达率35%(7/20),G2 83%(10/12),P<0.05.Ta阳性表达率36%(8/22),T1 90%(9/10),P<0.05,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随BBN作用时间延长膀胱癌组织Smad4阳性表达率升高. 结论 Smad4与大鼠膀胱癌形成有关,随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增高阳性表达率升高.

    关键词: 膀胱肿瘤 Smad4
  • 膀胱癌转化生长因子β1过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欣;刘岩雪;陈华;畅继武;张莉;李文录;马腾骧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GFβ1蛋白及mRNA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SP法检测74例膀胱癌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QRT-PCR方法检测43例膀胱癌TGFβ1 mRNA转录水平. 结果膀胱癌TGFβ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9.2%,T2~T4浸润性膀胱癌TGFβ1过表达率为83.8%,明显高于Ta~T1表浅性膀胱癌(33.3%),P<0.05;复发转移组30例中TGFβ1过表达29例,而无瘤存活组44例中过表达30例,P<0.005;膀胱癌组织TGFβ1 mR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结论 TGFβ1过表达与膀胱癌浸润生长方式和预后等有密切关系,可能成为评价膀胱癌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 半胱氨酸蛋白酶32在丝裂霉素C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赵长林;徐惠绵;刘佳;祁荣;郭丽;孔垂泽;李宏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32(caspase-3)在丝裂霉素C(MMC)诱导膀胱癌EJ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FCM)研究EJ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分析caspase-3抗体对低剂量MMC诱导EJ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TUNEL法显示MMC组EJ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凋亡指数(62.9±2.2)%,较caspase-3抗体加MMC组(4.9±0.3)%和空白组(2.7±0.7)%显著增高(P<0.001).FCM检测结果明,MMC主要诱导G0/G1期细胞凋亡而出现凋亡峰,凋亡率26.06%;caspase-3抗体能特异性抑制MMC诱导EJ细胞凋亡,凋亡率仅为4.65%. 结论低剂量MMC对caspase-3的活化在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中有重要作用.

  • M受体及其亚型与脊髓横断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新;宋波;金锡御;李益人;熊恩庆;张煦伟

    目的探讨M受体亚型与逼尿肌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于L1~2平面横断大鼠脊髓,3周后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和体外肌条拉力试验. 结果实验组为低顺应性和不稳定膀胱,在一定张力下逼尿肌有自发性收缩产生.实验组体外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4.797±0.257次/min)及收缩力较对照组(3.227±0.173次/min)升高.阿托品(4.846±0.187次/min)、4-DAMP( 4.696±0.247次/min)和methoctramin(4.719±0.200次/min)对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无影响.卡巴可能使自发性收缩频率(6.316±0.409次/min)和收缩力增加,阿托品(5.304±0.095次/min)和4-DAMP(5.046±0.089次/min)可部分抑制这种作用,methoctramin(6.684±0.077次/min)作用不明显. 结论逼尿肌自律性不依赖M受体及其亚型,肌源性因素是逼尿肌反射亢进产生的重要原因.M3受体亚型能进一步增加逼尿肌自律性和收缩力.

    关键词: 尿动力学 动物 实验
中华泌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