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중화류행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6450
  • 国内刊号: 11-23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lxbx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立明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湖北省2010-2013年艾滋病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高梦婷;王棠;王科坤;李十月;燕虹

    目的 了解2010-2013年湖北省HIV/AIDS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2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后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结果的可视化.结果 2010-2013年湖北省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6 952例,累计报告病例数的全局Moran's1指数为0.266,P<0.05,表明2010-2013年湖北省HIV/AIDS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全局Moran'sI值在2010-2013年逐年增加,且P值均<0.05,说明2010-2013年湖北省HIV/AIDS全局空间聚集性呈上升趋势.局部相关自相关分析发现湖北省艾滋病“高高”聚集区主要位于武汉市,2010-2013年聚集区数目逐年增加,且从武汉市区向周边县区扩散.时空扫描分析显示武汉、黄石、鄂州、咸宁的19个区(县)为一级时空聚集区,时间跨度为2012-2013年,辐射半径为60.01km(LLR=625.14,RR=3.2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0-2013年湖北省HIV/AIDS空间变化具有规律性,全局空间聚集性逐年增强,“高高”聚集区从武汉市区逐年向周边区(县)扩散,武汉及其周边区(县)为湖北省近几年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区域.

  • 河南省2002-2013年HIV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作者:王奇;孙定勇;樊盼英;马彦民;马楠;司珩;李宁;王哲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02-2013年感染HIV孕产妇分娩婴儿的母婴传播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随访研究的方法,分别在婴儿满1、3、6、9、12、18月龄时进行随访,收集2002-2013年度孕产妇检测及感染HIV孕产妇所分娩婴儿的有关干预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妊娠分娩、抗病毒药物应用、婴儿存活及18月龄HIV检测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HIV母婴传播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对8 621 554名孕产妇进行了HIV抗体检测,发现阳性孕产妇共2 264人,检测阳性率0.03%,孕产妇HIV检测阳性率呈现逐年递减趋势(x2=4.871,P=0.027).所分娩的1 530名婴儿中,有1 384人存活且满18月龄,已死亡婴儿92人,失访54人.已经检测的满18月龄的l 384名婴儿中阳性60人,阴性1 324人,存活婴儿累计母婴传播率4.34%,校正累计母婴传播率6.33%.产妇孕早期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OR=0.26,95%CI:0.09~ 0.77),产妇及婴儿进行抗病毒药物阻断(OR=0.42,95%CI:0.21 ~ 0.82),婴儿采取人工喂养(OR=0.06,95%CI:0.02 ~ 0.21)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保护因素,产妇分娩过程采取侧切操作(OR=3.91,95%CI:1.74~8.80)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河南省孕产妇HIV检测阳性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并呈现逐年递减趋势,HIV的母婴传播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并完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措施.

  • 天津市2004-2014年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

    作者:柳忠泉;周宁;柏建芸;郭燕;于茂河

    目的 了解天津市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2004-2014年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天津市报告的全部HIV/AIDS,运用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时间及各年生存率,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方法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775例HIV/AIDS病例1年、3年、5年、10年、1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88%、86%、79%和79%;AIDS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HIV感染者(x2=107.622,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感染途径、病例来源、抗病毒治疗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均是影响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结论 早发现和早治疗能够明显降低HIV/AIDS的死亡风险,提高生存时间,应加强HIV/AIDS早发现和早治疗工作.

  • 济南市2013-2015年某综合医院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次与大气颗粒物PM10、PM2.5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

    作者:赵梦娇;耿兴义;崔亮亮;周敬文;张济

    目的 分析济南市大气颗粒物PM10、PM25日均浓度与当地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人次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2015年济南市空气污染数据、气象数据和某综合医院每日呼吸系统就诊数,采用基于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分析济南市大气颗粒物PM10、PM2.5日均浓度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人次间的关系,并考虑滞后效应和其他空气污染物的影响.结果 大气颗粒物PM10、PM2.5与呼吸系统就诊人次数存在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M10、PM2.5浓度上升10 μg/m3时,当天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次数分别增加0.36%(95%CI:0.30% ~ 0.43%)和0.50%(95%CI:0.30% ~ 0.70%);滞后6d的PM10、PM2.5浓度的健康效应强,超额危险度为0.65% (95%CI:0.58% ~0.71%)和0.54%(95%CI:0.42%~0.67%);当纳入NO2拟合多污染物模型时,大气颗粒物PM10浓度上升10 μg/m3时,当天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次数增加0.83%(95%CI:0.76%~0.91%).结论 济南城区大气颗粒物PM10、PM25污染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次间存在正相关,NO2污染浓度可增加其效应.

  • 湖南省1984-2015年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分析

    作者:李飞跃;谭红专;任光辉;姜琼;王慧岚

    目的 分析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趋势,为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通过绘制动态趋势图分析1984-2015年湖南省居民及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规律;运用时间回归分析模型对血吸虫感染率进行拟合,并预测感染率近期变化趋势.结果 1984-2015年湖南省居民及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呈整体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95.29%和95.16%.经直线回归模型拟合,该期间居民及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的实际值均处于预测值95%CI内;预计2016-2020年居民及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将继续下降.结论 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呈下降趋势.回归分析模型对血吸虫病疫情短期预测效果较好.

  • 广东省9个城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沈鸿程;黄澍杰;覃晓琳;赵培祯;蓝银苑;邹华春;欧江丽;陈磊;罗晓敏;郑和平;李艳;杨斌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genital Chlamydia trachomatis,GCT)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加强该人群GCT监测,为针对该人群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4-6月结合HIV监测哨点开展研究,选取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为调查对象,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及检测.结果 本次共纳入就诊者1 749例,平均年龄(39.53±14.36)岁,多数为已婚(73.87%,1 292/1 749)、广东籍(92.28%,1 614/1 749)、汉族(99.49%,1 740/1 749);GCT阳性率、HIV阳性率、梅毒阳性率、HCV阳性率、淋球菌阳性率、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6.06%(106/1 749)、0.46%(8/1 749)、3.43%(60/1 749)、0.45%(7/1 550)、2.74%(48/1 749)、7.89%(138/1 749).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GCT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注射吸毒(OR=13.98,95%CI:3.35~ 58.38)、与男性发生过肛交(OR=3.11,95%CI:1.45 ~ 6.71)、淋球菌阳性(OR=9.64,95%CI:5.09~ 18.24)、尿常规白细胞阳性(OR=1.96,95%CI:1.08 ~ 3.55).结论 广东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GCT感染率较高,该人群为性病艾滋病防控的高危人群,应针对不同地区的人群特点,实施精准干预.

  • 浙江省啮齿动物中温州病毒的基因组学分析

    作者:李鲲;林献丹;李明慧;王淼若;孙肖瑜;张永振

    目的 为了解国内发现的新型沙粒病毒(温州病毒)在温州地区啮齿类动物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RT-PCR方法分别对采集自温州(48份)及龙泉(156份)的啮齿动物样本筛查沙粒病毒.结果 在温州地区采集的5份啮齿动物样本中再次检测到温州病毒,阳性率为10.41%;但在龙泉地区采集的156份样本中均未发现温州病毒.分析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发现其中4株病毒与已知的温州病毒有很高的同源性;而编号为Wencheng-Rn-288病毒株的S和L节段与已知病毒同源性分别为87.5%和91.6%,在进化树上为一独立分支,为温州病毒的新亚型.结论 温州病毒在温州地区啮齿动物中有较高的流行率,且呈多样性.鉴于在柬埔寨已发现温州病毒能引起人呼吸道疾病,因此我国应加强温州病毒的监测.

  • 上海市浦东新区注射吸毒者HCV的进化分析与正选择位点研究

    作者:王郁;吴红岩;赵希畅;朱渭萍;万千;陆一涵;姜庆五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注射吸毒者分离的HCV的基因分型,分析其病毒种群的增长演化过程与选择压力.方法 采集美沙酮门诊注射吸毒者血清200份,扩增HCV NS5B377-nt核苷酸片段.结合同期当地的志愿献血者、MSM、法定报告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病例的分离序列,使用BEAST软件包分析主要基因型的进化速率和种群演变过程.采用Datamonkey在线软件包对注射吸毒者分离序列分析选择压力,并与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DAA)结合位点进行比对.结果 美沙酮门诊注射吸毒者HCVRNA阳性检出率19.5%(39/200),其中基因分型分为3a亚型(14份)、3b亚型(13份)、1b亚型(7份)、6a亚型(4份)和6n亚型(1份).注射吸毒者分离序列与其他人群序列同源性均较高.进化分析表明,HCV 1b亚型的理论感染人数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增加且增速较快,3a与3b亚型则从90年代中期呈逐渐上升趋势.选择压力分析显示,注射吸毒者NS5B 377-nt片段确认有2个正选择位点,在7个DAA结合位点的突变率为2.2%.结论 HCV 3a和3b亚型是上海浦东注射吸毒者丙肝感染的主导基因型.而1b亚型在各人群中普遍分布,进化速率较快,其导致的感染数将持续上升.注射吸毒者HCV NS5B基因片段的DAA结合位点突变率低,预计药物结合效果较好.

  • 中国2014年9~22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的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政和;董彦会;宋逸;杨忠平;马军

    目的 探讨中国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h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选取问卷调查中体育锻炼时间等资料完整的9~22岁学生共220 159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10 039人,女生110 120人;将研究对象分为体育锻炼时间<1h和≥1h两组,分年龄、性别分析体育锻炼时间<1h的流行率,采用x2检验比较各年龄组男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h流行率的差异,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h的危险因素.结果 男生体育锻炼时间<1h的流行率为73.3%,其中以9岁组低(57.0%),18岁组高(82.5%);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h的流行率为79.1%,其中同样以9岁组低(60.1%),21岁组高(89.8%).总体而言,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h的流行率显著高于男生(P<0.001),各年龄组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h的流行率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男女生体育锻炼时间<1h的流行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趋势检验P<0.001).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女生[现患率风险比(PR)=1.05,95%CI:1.05 ~ 1.06)]、父母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PR=1.08,95%CI:1.07~ 1.09)、课业负担重(PR=1.13,95%CI.1.12~1.14)、做家庭作业时间长(PR=1.08,95%CI:1.07~ 1.08)、看电子屏幕时间长(PR=1.01,95%CI:1.00~ 1.01)和不喜欢上体育课(PR=1.11,95%CI:1.10 ~ 1.12)可能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h的危险因素,居住在乡村(PR=0.99,95%CI:0.98 ~ 0.99)、父母不支持参加体育锻炼(PR=0.99,95%CI:1.98~1.00)可能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h的保护因素,而看电视时间可能与体育锻炼时间<1h无关(P=0.226).结论 中国学生体育锻炼时间<1h的流行率较高,女性、父母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课业负担重、做家庭作业时间长、看电子屏幕时间长和不喜欢上体育课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 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HIV-1感染者基因亚型研究

    作者:邓月琴;李剑军;方宁烨;王斌;王江伟;梁淑家;沈智勇;蓝光华;张鸿满;吴兴华;陆华湘;葛宪民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的HIV-1感染者病毒基因亚型特征及传播规律.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城市和9个县(区)低档场所的嫖客(年龄≥50岁)与暗娼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进行HIV-1抗体筛查,对HIV-1抗体阳性者血浆进行pol区基因片段扩增和序列测定,对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鉴定毒株的基因亚型,分析毒株亚型分布特征及传播规律.结果 共招募4048例中老年嫖客和784例低档暗娼,共发现116例HIV-1抗体阳性,中老年嫖客与暗娼的HIV-1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103/4048)、1.7%(13/784),对其中84例HIV-1抗体阳性者进行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53例获得基因序列(中老年嫖客48例、暗娼5例).发现3种基因亚型,均为重组株,CRF0 I_AE占90.6% (48/53),CRF08_BC占7.5%(4/53),CRF07_ BC占1.9%(1/53).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48例CRF0I_AE流行毒株聚集成2个传播簇Cluster 1和2;4例CRF08 BC聚集成1个传播簇.在CRF01_AE Cluster 1中又形成4个亚簇C1-SC1、2、3、4,各亚簇对象来源于同一处或相邻低档场所、或与同一省道毗邻乡镇的低档场所.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仍以CRF01_AE为主,以同一处或相邻低档场所或毗邻乡镇呈小范围聚集,当地HIV-1阳性的中老年嫖客与暗娼可能是该人群易感者毒株快速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高输出地区成年人不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方案效果研究

    作者:郑贤义;吉兆华;郭致文;刘义文;邵中军;闫永平

    目的 比较成年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4种接种方案的免疫学效果.方法 通过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来自甘肃省农村人口流动性高的地区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及天祝藏族自治县HBsAg、抗-HBs和抗-HBc均阴性的成年人分别采用4种方案(A:10 μg“0-1-6”方案;B:20 μg“两点一次”方案;C:10 μg“0-1-2”方案;D:10 μg“两点一次”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分别于接种第一针后的第8个月和第3年收集血样,通过ELISA及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使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各方案间的免疫学差异;使用Wilcoxon's signed rank test及Kruskal-WaillisH test比较抗-HBs的平均抗体滴度(GMT)变化差异.结果 共有1 621名16~60岁合格的志愿者参与了此次研究.方案A及C的疫苗接种完成率分别为53.97%及79.82%.方案C的全程接种完成率明显高于方案A(P<0.05).第1年,方案A、B、C及D的血清保护性抗体阳转率(标准化率)分别为89.21%、54.88%、92.11%及41.63%;以方案A作为金标准,方案B、C及D分别与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随访结束,在方案A、B、C及D中,保护性抗体的GMT(IU/L)分别由第1年的179.2、51.6、277.1及10.1,下降到第3年的61.3、21.2、31.8及6.0,各免疫方案内比较,抗体滴度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不同方案间比较,抗体滴度变化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和接种次针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相关.结论 方案C(10 μg“0-1-2”方案)对调查地区的成年人具有血清保护性抗体阳转率高、免疫持久性好、接种周期短及完成全程接种率高的优势,尤其适合于人口流动性高的农村地区.

  • 陕西省新报告HIV阳性嫖客的新发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胡婷;常文辉;张梦妍

    目的 了解陕西省新报告HIV抗体阳性嫖客新发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新发现报告的现住址为陕西省且经核查后明确感染途径为“商业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确证前高危异性性行为和样本来源等相关信息以及血液样本,应用HIV-1捕获酶联免疫法(BED-CEIA)进行检测,计算新发感染比例并研究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陕西省新报告212名HIV抗体阳性嫖客,新发感染比例为25.5%(42/165),确诊前HIV抗体检测率为6.6%(14/212).HIV抗体阳性嫖客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比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更可能是长期感染(aOR=0.28,95%CI:0.08 ~ 0.93);与其他就诊者/性病门诊就诊者检测相比,术前/受血前检测(aOR=3.14,95%CI:1.06~9.30)和无偿献血人员检测(aOR=4.19,95%CI:1.01 ~ 17.42)更容易发现HIV新发感染者;与确证前仅在西安和/或外省发生商业异性性行为相比,在省内其他城市发生商业异性性行为的更可能是长期感染(aOR=0.19,95%CI:0.07~ 0.57);与确证前有临时异性性伴的相比,无临时异性性伴的更可能是新发感染(aOR=9.03,95%CI:3.00~27.18),P值均<0.05.结论 陕西省HIV抗体阳性嫖客新发感染比例处于较高水平,确诊前HIV抗体检测率低,文化程度、样本来源、确证前商业异性性行为发生地点、确证前有无临时性伴是HIV阳性嫖客新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提示陕西省嫖客尤其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艾滋病疫情不容乐观,针对该人群特征应加大行为干预及检测发现力度.

  • 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自报牙龈出血与2型糖尿病患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麒;李志新;阳扬;王春晓;王丽敏;王临虹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人自报经常牙龈出血与2型糖尿病(T2DM)患病相关性.方法 利用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描述性分析成年人中经常牙龈出血者的人口学及主要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多因素分析经常牙龈出血与主要慢性疾病患病的相关性,进而分析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与牙龈出血频率交互作用对T2DM患病的影响.结果 93 647名调查对象以汉族为主占87.4%(81 872/93 647),女性调查对象经常牙龈出血的比例高于男性,分别为63.6%(2 020/3 178)和36.4%(1 158/3 178);经常牙龈出血人群中初中文化程度者所占比例高为30.1%.在45 ~ 60岁人群中有12.8%(2 839/22 179)无牙龈出血但患T2DM,15.6%(163/1 044)经常牙龈出血且患T2DM,经常牙龈出血与患T2DM相关(OR=1.29,95%CI:1.08 ~ 1.54,P< 0.005),年龄和经常牙龈出血对T2DM患病有交互作用(P<0.005);30 316名男性无牙龈出血者中有3 638例患T2DM,与之相比,经常牙龈出血者患T2DM(152/1 143)的风险高1.30倍(95%CI:1.08 ~ 1.56,P=0.005);在高血压人群中,与无牙龈出血者T2DM患病率(4 817/26 467)相比,经常牙龈出血者患T2DM的患病率高(211%,220/1 043),OR=1.25(95%CI:1.07~ 1.46,P=0.006),且高血压和牙龈出血频率与T2DM患病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 经常牙龈出血与T2DM患病有相关性,且与年龄、患高血压有交互作用;男性并且经常牙龈出血同样与T2DM患病相关.

  •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HIV感染的注射吸毒者未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现况调查

    作者:唐仁海;叶润华;杨跃诚;姚仕堂;王继宝;张荣明;罗玲芳;吴正龙;龙玉存;尹棉松;何纳;段松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HIV感染的注射吸毒者(IDUs)未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14年12月德宏州现存活的经注射吸毒传播的HIV/AIDS数据并开展专题调查,分析未参加MMT的比例及相关因素,并对其未参加MMT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德宏州应参加MMT的HIV感染的IDUs共987例,以男性、35~ 44岁、农民为主,分别占94.6%(934/987)、53.0%(523/987)、77.2%(762/987),未参加MMT的比例为60.0%(592/9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66,95%CI:1.21~5.87)、景颇族(OR=3.05,95%CI:1.97 ~ 4.71)等是未参加MMT的危险因素;非农民职业(OR=0.46,95%CI:0.31~ 0.70)、傣族(OR=0.53,95%CI:0.36~0.79)、确证感染时间≥10年(OR=0.60,95%CI:0.45 ~ 0.81)等是未参加MMT的保护因素.未参加MMT的原因包括路程远289人(48.8%)、怕暴露124人(20.9%)、不能坚持每天服药59人(10.0%)、担心副作用47人(7.9%)、其他73人(12.3%).结论 德宏州HIV感染的IDUs中未参加MMT的比例高,女性、农民、景颇族、文化程度低、确证感染时间短等均是未参加MMT的影响因素,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HIV感染的IDUs的MMT入组率.

  • 阴道乳杆菌与早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一宁;熊海燕;郑英杰

    阴道乳杆菌为健康育龄女性阴道优势菌.该菌缺乏将导致女性发生一系列不良症状;对妊娠期女性则可能产生不良的妊娠结局,如早产等.本文综述了孕妇阴道乳杆菌与早产关系的研究进展,为降低早产率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海滨;杨丽;俞敏;钟节鸣;胡如英

    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健康睡眠在国外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国内的关注较少.通过文献复习,从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两个方面概述了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生、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介绍了睡眠时间影响糖尿病的可能机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依据,为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 孕早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孕晚期空腹血糖水平关联的队列研究

    作者:张蕴伟;高慧;黄锟;许媛媛;盛杰;陶芳标

    目的 分析孕妇孕早期邻苯二甲酸酯(PAE)暴露与孕晚期FPG水平的关联及患妊娠糖尿病(GDM)的风险.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的3 474名孕妇为研究对象,于孕早、中、晚期分别随访,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记录临床相关信息;收集孕妇晨尿样本,运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HPLC-MS/MS)检测尿液样本中7种PAE代谢物浓度;在孕早、晚期测定FPG,在孕中期进行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尿PAE代谢物与孕晚期FPG间的关联性,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孕早期PAE暴露水平与孕晚期患GDM的风险.结果 GDM检出率为12.8%;孕早期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MP)、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邻苯二甲酸单苄酯(MBz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羟基己基)酯(MEHHP)暴露水平与孕晚期FPG呈正相关(P<0.05),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酮基己基)酯(MEOHP)暴露水平与孕晚期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P<0.05).孕早期MEHHP暴露增加正常组和GDM组FPG水平,MMP、MEP、MBP、MBzP、MEHP和MEOHP暴露只影响正常组的FPG水平,对GDM组的FPG水平无影响.孕早期MMP和MBP暴露增加孕晚期患GDM的风险,MEOHP暴露降低孕晚期患GDM的风险.结论 孕早期PAE暴露与孕晚期FPG水平存在关联,不同种类PAE代谢物与孕晚期FPG水平关联性存在差异,PAE代谢物对正常孕妇FPG水平的影响较GDM孕妇更为显著.不同种类PAE代谢物可能增高或降低孕妇孕晚期患GDM的风险性.

  • 贝叶斯log-binomial回归方法评估患病率比的研究

    作者:高文龙;林和;刘小宁;任晓卫;李娟生;申希平;朱素玲

    探讨贝叶斯log-binomial回归估计患病率比的方法及应用.以看护人识别腹泻危险症状与婴幼儿腹泻求医关系为实例,利用Openbugs软件拟合贝叶斯log-binomial回归模型估计看护人识别腹泻危险症状与婴幼儿腹泻求医关系的患病率比(prevalence ratio,PR).看护人能识别腹泻危险症状可提高大约13%的求医概率.贝叶斯log-binomial回归3个模型均收敛,估计的PR值(95%CI)分别为1.130 (1.005~ 1.265)、1.128 (1.001 ~ 1.264)、1.132(1.004~ 1.267);常规log-binomial回归模型1和模型2收敛,估计的PR值(95%CI)分别为1.130(1.055 ~ 1.206)和1126(1.051~1.203),但模型3不收敛,用复制方法估计PR值(95%CI)为1.125(1.051 ~ 1.200).贝叶斯log-binomial回归3个模型PR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虽与常规log-binomial回归稍有差异,但整体一致性较好.贝叶斯log-binomial回归能有效地估计PR,模型不收敛问题少,与常规log-binomial回归相比在应用上更有优势.

  • 应重视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急性健康风险评估与适应研究

    作者:施小明

    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环境和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重要威胁.如何评估其造成的健康风险,如何减缓风险、提高公众适应成为极为急迫的研究课题.本期“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与健康”栏目的论文围绕急性健康风险评估和适应,在研究设计、分析方法、指标的选择和构建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且丰富的信息,体现了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研究的多中心、区域化及多污染物综合急性效应研究的前沿概念,但研究中所涉及的城市数量和类型仍然有限.今后应进一步扩大精细化的多中心、多区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区域性预测预警和加强适应性研究.

  • 中国空气污染与不良出生结局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鹏飞;张翼;班婕;李湉湉;施小明

    目的 对中国空气污染与不良出生结局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通过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NKI)、PubMed、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2016年6月30日前发表的中国人群空气污染物暴露与不良出生结局相关文献,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对纳入的2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中国孕产妇妊娠期间空气动力学直径≤10 μm的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总悬浮颗粒物(TSP)暴露可能增加低出生体重发病风险;妊娠期间暴露PM10、SO2、NO2可能增加早产发病风险;妊娠期间暴露SO2、NO2、臭氧(O3)、PM10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脏缺陷及其他出生缺陷发病风险.结论 中国孕产妇妊娠期间空气污染物暴露可能增加不良出生结局发病风险,需进一步开展研究探讨其相关性.

  • 治理校园欺凌刻不容缓

    作者:赵一菊;王声湧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校园欺凌具有重复性和隐秘性,给受害者造成心理、躯体伤害,甚至影响人格发展.应该把防治校园欺凌作为政府行为来落实,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与预案;明确学校与教师在服务和管理学生行为上的作用与法律责任,帮助老师掌握早期发现和干预校园欺凌的方法;开展学生品德、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让学生依法律己,也懂得依法保护自己,掌握识别危险和规避危险的基本技能;鼓励非政府组织的反欺凌救助机构与网站,学校应设专人专线接听学生求救电话或信息,及时取证和处置可疑的欺凌事件.

  • 重庆和哈尔滨市极端温度对糖尿病所致生命损失年的影响

    作者:李永红;罗书全;兰莉;金明贵;杨超;和晋渝;李泓冰;李成橙;程义斌;金银龙

    目的 了解重庆和哈尔滨市极端高温和低温与糖尿病引起的生命损失年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重庆市(2011-2013年)和哈尔滨市(2008-2010年)的气象和糖尿病死亡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极端高温和低温对糖尿病引起的生命损失年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以相对危险度(RR)表示.结果 在重庆市,冷效应对生命损失年的影响滞后4d、持续3 d(lag4~6),大RR值为1.304(95%CI:1.033~1.647),出现在低温发生后第5天(lag5);热效应滞后1d,其RR值为1.321(95%CI:1.061 ~ 1.646).在哈尔滨市,极端低温对生命损失年的影响滞后4d、持续7 d(lag4 ~ 10),大RR直为1.309(95%CI:1.088~1.575),出现在低温发生后第6天(lag6);热效应滞后1d、持续4 d(lag1~4),大RR值为1.460(95%CI:1.114~ 1.915),出现在高温后第2天(lag2).重庆市冷效应和热效应的单位风险分别为43.7%(P=0.005 5)和18.0%(P=0.000 2),哈尔滨市冷效应和热效应的单位风险分别为15.0%(P=0.000 8)和29.5%(P=0.001 2).结论 重庆和哈尔滨市极端高温和低温都可增加糖尿病引起的生命损失年.极端温度对糖尿病的影响应纳入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

  • 广州市中心城区不同通勤方式PM2.5暴露水平研究

    作者:吕晓娟;李志浩;李杏;曾韦霖;杨攀;林巧绚;郑敬严;杜晓龙;古羽舟;赵永谦;谢润生;刘涛;林华亮;马文军

    目的 了解广州市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乘地铁4种通勤方式大气PM2.5暴露水平.方法 于2015年1-12月,采用美国TSI公司生产的SidePak AM510个体粉尘仪在每个月第2周的周一、周三、周五、周日,每天分早(07:00-09:00)、中(11:00-13:00)、晚(17:00-19:00)3个时段,进行不同通勤方式空气动力学直径≤2.5 μm的颗粒物(PM25)暴露监测,每隔1 min记录1次数据.结果 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乘地铁4种通勤方式得到的有效样本量依次为284、281、278和280个.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和乘地铁PM2.5暴露浓度M分别为38.4、38.6、23.3和24.1 μg/m3,均与同期监测点的暴露浓度呈正相关(rs>0.8,P<0.01).4种通勤方式PM2 5暴露浓度均以夏季低,冬季高.考虑暴露时间和呼吸速率,4种通勤方式单程暴露量的M由高到低依次为骑自行车21.0μg、步行20.1 μg、乘公交5.1 μg、乘地铁2.6 μg.4种通勤方式单程暴露量季节及时段的变化趋势与暴露浓度一致.结论 步行、骑自行车PM25的暴露浓度高于乘公交和地铁.4种通勤方式的单程暴露PM2.5量依次为骑自行车>步行>乘公交>乘地铁.

  • 中国7个城市大气PM2.5对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急性效应研究

    作者:梁锐明;殷鹏;王黎君;李镒冲;刘江美;刘韫宁;由金玲;齐金雷;周脉耕

    目的 探讨中国7个城市大气中粒径≤2.5 μm的颗粒物(PM2.5)对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急性效应.方法 收集石家庄、哈尔滨、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和西安7个城市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PM25日均浓度数据、同期每日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和气象监测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半泊松分布连接的方法,控制长期和季节趋势、气象因素及“星期几效应”的影响,在分城市水平和多城市水平分析中国7个城市大气PM2.5日均浓度和每日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大气PM2.5和心血管疾病日死亡率的关联强度在不同城市间差异较大,广州市效应强.在7个城市平均水平上,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能引起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0.315%(95%CI:0.133%~ 0.497%).PM25的效应从lag0到lag2递减,lag01时强.在双污染物模型中,调整SO2或NO2之后,各城市PM2.5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均有所降低,且合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提示PM2.5可能不具有独立的健康效应.分层分析结果显示,PM2.5对男性每日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影响的效应值高于女性,其浓度每升高10 μg/m3对应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百分比分别为0.371% (95%CI:0.141%~0.600%)、0.199% (95%CI:0.077%~0.321%).随着年龄的增长,PM2.5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逐渐增强.PM2.5对文化程度较低居民影响高于文化程度较高者.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死亡地点的健康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2.5与心血管疾病死亡关系的暴露-反应关系非线性无阈值,高污染物浓度相对于低污染浓度时曲线更为平坦.结论 大气PM2.s浓度升高可导致人群每日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

  • 宁波市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及臭氧对人群心肌梗死死亡的急性效应研究

    作者:钱旭君;李国星;贺天锋;李辉;黄婧;许国章;郭新彪;励丽

    目的 探讨宁波市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及臭氧(O3)对人群心肌梗死(心梗)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宁波市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每日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同期气象监测数据及死因监测数据资料,控制时间长期趋势、气象因素及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采用广义相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宁波市CO及O3日均浓度分别为0.90 (0.02~3.31) mg/m3及82.78(4~ 236) μg/m3,心梗死亡共5 388例,日均死亡3例.单污染物模型显示滞后第6天CO日均浓度每升高0.1 mg/m3造成总人群心梗死亡风险增加1.06%(95%CI:0.29%~1.93%).≥65岁人群风险增加1.26%(95%CI:0.28%~2.24%),但对<65岁人群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男性人群影响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女性人群风险增加1.77% (95 %CI:0.44%~3.13%).O3对死亡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宁波市CO浓度变化与人群心梗死亡风险增加相关,未发现O3浓度变化与心梗死亡风险的关联.

  • 中国5个城市2013-2015年空气质量健康指数模拟研究

    作者:王文韬;孙庆华;覃健;李湉湉;施小明

    目的 纳入PM2.5、O3两种空气污染物,构建广州、上海、西安、北京、沈阳市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并探讨其在中国应用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方法 利用Meta分析方法,提取中国空气PM2.5、O3与总死亡的暴露-反应系数、各城市日均死亡数、以及2013-2015年各城市PM2.5、O3日均值浓度,构建适用于5个城市的双污染物AQHI,分析5个城市空气污染健康风险等级分布特征,并与PM2.5、O3各单污染浓度的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5个城市中,PM2.5广州市平均浓度低、北京市高,分别为46 μg/m3、82 μg/m3;O3平均浓度西安市低、上海市高,分别为45 μg/m3、72 μg/m3.5个城市PM25均在冬季浓度高,O3夏季浓度低.AQHI健康风险提示5个城市以低、中风险为主,其中高风险频率北京市夏季高,为5.69%,极高风险西安市冬季高,频率为1.63%.结论 构建的AQHI纳入了中国2种典型空气污染物PM25和O3,该指数应用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

  • 中国66个县/区日温差对人群死亡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作者:赵永谦;王黎君;罗圆;殷鹏;黄正京;刘涛;林华亮;肖建鹏;李杏;曾韦霖;马文军;周脉耕

    目的 了解中国不同城市日温差对居民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中国66个县/区日温差与居民日死亡数的关系,利用Meta分析方法整合不同县/区的结果.在调整季节、年龄、性别和死亡地影响后,以累计超额危险度(CER)为指标,分析极端日温差对死亡的影响.结果 研究共收集1 260 913例死亡信息,北部、中部和南部县/区的日均死亡人数分别为6.1、9.7和10.7人,日温差均值为11.1、8.0及8.2℃.在全国范围内,日温差与居民死亡存在非线性关系,其暴露-反应曲线呈J形,即极高日温差存在显著死亡风险(大CER=3.6%,95%CI:1.9%~5.3%),而极低日温差的死亡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极高日温差对人群的死亡风险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对中部县/区人群的影响(CER=5.1%,95%CI:2.4%~ 7.9%)大于南部(CER=4.5%,95%CI:1.7% ~ 7.3%),在冬春季的效应高于夏秋季;老年人(≥75岁)为极高日温差的脆弱人群.结论 极端日温差对人群的死亡风险存在时空异质性,不同县/区的极高日温差均对居民死亡风险造成影响.对中部的影响高于南部和北部,冬春季的影响强于夏秋季,对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影响大,应因时因地制定政策保护脆弱人群.

中华流行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