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중화류행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6450
  • 国内刊号: 11-23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lxbx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立明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藏族农村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范小静;王维华;刘如如;党少农;康轶君

    目的 了解藏族农村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6-2012年藏族农村孕妇采取入户访问获得其生育史,并进行随访直至获得本次妊娠结局.采用广义Poisson回归模型探索影响自然流产的因素,估计各研究因素的OR值及其95%CI.结果 共随访1 557名孕妇,总妊娠2 687次,总产次2 382次,发生自然流产171人204次;人工流产93人101次.自然流产妊娠比为7.6%,自然流产率为7.9%,发生自然流产的育龄妇女比例为11.0%.孕次是发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随着孕次增加,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增加,孕次超过3次时其风险大,Poisson回归分析OR=3.921 (95% CI:2.553 ~ 6.021),aOR=4.722(95%CI:2.834~7.866);随着产次的增加,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减少.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与怀孕年份有关,2009年后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较低,OR=0.419(95%CI:0.285~ 0.616),aOR=0.580(95%CI:0.380 ~ 0.885).并未发现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其自然流产的发生有显著关联.结论 藏族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率并不高于陕西等平原地区,加强孕产期保健、延长生育间隔和减少育龄妇女的妊娠次数有助于降低西藏地区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

    作者:何玥;文师吾;谭红专;周书进;郭亚伟;王莎亚;沈琳;柳祎;胡丽

    目的 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对低体重儿与巨大儿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 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湖南省浏阳市37个乡镇中随机抽取14个乡镇,收集2008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所有孕产妇孕期保健手册和分娩病历记录.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孕期血压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交互作用分析选择相加模型.结果 共获得有效数据6 102份.其中妊高症418例,发生率为6.9%;低体重儿166例(2.7%),巨大儿333例(5.5%).多因素研究显示妊高症、早产、孕前BMI< 18.5 kg/m2、孕期增重≥16 kg与新生儿体重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研究显示妊高症与早产对低体重儿存在较为明显的正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 =35.08,交互作用归因比(API) =0.435,交互作用指数(S)=1.7],妊高症与孕前消瘦(孕前BMI< 18.5 kg/m2)对低体重儿存在正交互作用(RERI=1.426,API=0.291,S=1.575),妊高症与孕期体重增加对胎儿出生体重无明显的交互作用.结论 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与妊高症、早产、孕前BMI、孕期体重的变化有关;且妊高症与早产及孕前BMI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还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 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成瘾者中HIV新发感染原因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王常合;柔克明;庞琳;罗巍;曹晓斌;何林;张欢;吴尊友

    目的 了解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的海洛因成瘾者治疗期间感染HIV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参加MMT海洛因成瘾者随访队列中,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1∶1匹配选择治疗期间感染和未感染HIV的海洛因成瘾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一般情况、毒品使用、性行为、服用美沙酮及心理状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与感染HIV相关的因素.结果 调查参加MMT的海洛因成瘾者108名,其中54人新感染HIV.男性76人,女性32人;汉族95人,其他民族13人;参加MMT前吸毒平均时间(12.1±5.0)年.感染HIV的54人中,33人通过注射吸毒感染,12人通过性行为感染,9人不确定感染途径.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参加MMT前吸毒时间长(≥10年,OR=20.9,95%CI:1.62 ~ 269.34,P=0.02)、近半年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OR=276.7,95%CI:5.65~ >999.99,P<0.01)会增加感染HIV的风险,治疗依从性好(≥0.5,OR=0.07,95%CI:0.42 ~ 0.87,P=0.04)、和家人住在一起(OR=0.002,95%CI:<0.001~0.94,P<0.01)会降低感染风险.结论 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仍然是参加MMT的海洛因成瘾者感染HIV的主要危险行为.增加对海洛因成瘾者的家庭社会支持,提高参加MMT的依从性,减少参加MMT期间注射吸毒行为可以降低HIV感染的风险.

  • 北京市部分餐馆就餐者膳食钠摄入水平的调查

    作者:赵南茜;梁宝婧;何平平;李立明;吕筠

    目的 分析北京市3家餐馆供应菜品的钠含量及就餐者人均点餐钠含量情况.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商业区内经营温州菜、鲁菜和云南菜的3家中餐馆,收集餐馆供应全部菜品的主、配料重量,计算每道菜品所含钠量值.收集3家餐馆一段时期内的顾客点餐流水单,计算人均点餐钠含量及超标情况.结果 3家餐馆供应的不同类型菜品中,热菜(1 728.6 mg;P25,P75:1 198.7,2 482.8)和汤羹类(2 101.5 mg;P25,P75:1 467.8,2 291.2)菜品的钠含量高,其次为凉菜(790.7 mg;P25,P75:128.1,1 472.9)和主食(802.9 mg;P25,P75:115.1,1 563.2),饮品(17.0 mg;P25,P75:2.0,19.5)钠含量低(P<0.05).在菜类菜品中,荤菜类(1 796.3 mg;P25,P75:1 303.9,2 670.3)的钠含量高于素菜类(1 105.5 mg;P25,P75:423.6,1 628.6)(P<0.001).在3家餐馆就餐的人员每桌次人均点餐钠含量为午餐2 325.6mg(P25,P75:1 700.7,3213.8)和晚餐2 542.5 mg(P25,P75:1 857.5,3 498.1).参照午餐960mg和晚餐720mg的推荐钠摄入量标准,97.5%桌次的人均点餐钠含量超过推荐的钠摄入量标准,76.5%的桌次达到推荐标准的2倍以上.结论 调查的3家餐馆供应各类菜品中以汤羹类和热菜的钠含量较高,就餐人员点餐的钠含量显著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摄入标准.

  • 云南省德宏州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血浆病毒载量及耐药研究

    作者:姚仕堂;杨锦;周琳;李艳玲;王继宝;高洁;许元武;杨文芹;李品银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HIV病毒抑制率及耐药突变情况.方法 对德宏州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入组、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年龄≥15岁的全部在治患者进行血浆HIV病毒载量(VL)检测及耐药相关基因位点突变监测.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共4 390例,其中3 964例(90.3%)参加了本研究,2 307例(58.2%)研究对象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50 cells/mm3以上.3 169例(79.9%)研究对象血浆VL低于检测下限.其中,瑞丽市、女性、年龄在45岁以上、已婚、异性传播、治疗时间>5年、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 cells/mm3的患者中血浆VL低于检测下限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2例(10.1%)患者血浆VL≥1 000 copy/ml,其中353例(87.8%)成功进行了耐药相关基因位点突变检测,并有198例(56.1%)检测发现耐药基因突变,以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为主,分别以M184V和K103N突变为常见.有12例(3.4%)患者存在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基因突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时间及初始治疗药物组合对耐药发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HIV抑制率较高,但在病毒抑制效果不好的患者中耐药比例较高,需继续加强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并及时做好血浆VL检测及耐药监测工作.

  • 成都市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程改平;戴婷婷;柳园;廖晓阳;刘健康;任长久;张晓玲

    目的 探讨成都市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847名成都市城乡居民,利用问卷调查居民一般情况及过去一年食物摄入情况,测量身高、体重,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在总人群和城乡居民中分别以因子分析提取膳食模式,并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中糖尿病患病率达23.2%,人口标化患病率为20.2%;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8.7%和11.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总人群中,与青年人比较,中年人(OR=2.337,95% CI:1.305~4.185)和老年人(OR=5.990,95% CI:3.389~ 10.586)有更高的糖尿病患病风险;职业为管理人员(OR=1.434,95%CI:1.000 ~ 2.057)和普通职员(OR=2.870,95%CI:1.653 ~ 4.980)较务农人员有更高的患病风险.城市居民中,中年人(OR=2.973,95%CI:1.101 ~ 8.031)和老年人(OR=5.972,95%CI:2.267 ~ 15.730)与青年人比较有更高的患病风险;职业为普通职员(OR=2.196,95%CI:1.213 ~ 3.975)较务农人员有更高的患病风险;在农村居民中,高能量高蛋白膳食模式者(OR=1.404,95%CI:1.113~ 1.772)有更高的糖尿病风险.结论 成都市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年龄、职业和膳食结构均对糖尿病有影响,且影响因素存在差异,营养改善工作应按照城乡人群特点区分.

  • 江苏省徐州市11~13岁青少年睡眠时间、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关系研究

    作者:陆青云;侯方丽;孙莹;张兆成;陶芳标

    目的 探讨青少年睡眠时间、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初中生睡眠时间、饮食模式、体力活动和视频时间等采用问卷调查,同时收集体格数据,分析睡眠时间和饮食模式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徐州市区初中男生超重率为23.5%,肥胖率为22.5%;女生超重率为18.1%,肥胖率为11.9%.男生睡眠不足(<8 h/d)为28.1%,女生睡眠不足为3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睡眠时间<7 h/d是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1.72(95%CI:1.08 ~ 2.74),而女生睡眠时间和超重/肥胖的关系不显著.调整了年龄、父母文化程度、自评家庭收入、体力活动、看视频时间及超重/肥胖变量后,男生睡眠时间<7 h/d者零食类食物摄入频次增加,OR=1.69(95%CI:1.10~2.73).结论 睡眠减少为初中男生超重/肥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男性青少年睡眠减少可导致零食类食物摄入增加.提示男生零食类食物摄入过多在睡眠减少和超重/肥胖关系中的联结作用.

  • 西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张海兰;闫永平;李恒新;李端;卫晓丽;郑海潮;赵鑫

    目的 了解西安市MSM感染HIV-1毒株亚型分布.方法 采集2010--2012年西安市确证的经男男同性传播的HIV感染者外周静脉血5 ml,抗凝后分离血浆,提取总RNA,利用巢式反转录PCR扩增HIV-1 gag和enw基因,利用Mega 5.2软件与国际参考序列进行拼接、比对、计算基因离散率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同时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行为学调查重点包括性行为特征、吸毒史、献血史等.结果 168份样本中,165例gag与env序列分型结果一致,分别为79例(47.0%)CRF01_AE、74例(44.0%)CRF07_BC、12例(7.1%)B亚型.3例gag与env序列分型结果不一致,分别为2例(1.2%)CRF01_AE/A1、1例(0.6%)CRF07_BC/CRF0 1_AE.结论 西安市MSM感染HIV-1毒株亚型主要为CRF01 _AE、CRF07_BC.

  • 中心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影响

    作者:刘秀荣;周艳茹;王建军;刘星;杨春伟;李俊娟;陈朔华;吴寿岭

    目的 探讨中心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2006-2007、2010-2011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8 306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队列,依据基线WC水平分为中心性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应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心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影响.平均随访38 ~ 53(48.05±3.09)个月.结果 (1)中心性肥胖组人群的平均年龄、BMI、SBP、DBP、脉压、FPG、TC、TG、LDL-C、UA水平均高于非肥胖组(P<0.01).(2)中心性肥胖组脑梗死总累积发生率高于非肥胖组(3.1%VS.1.6%,P<0.01);按性别分层后,男性中心性肥胖组仍高于非肥胖组(3.3%vs.1.7%,P<0.01).(3)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中心性肥胖为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R=2.07(95%CI:1.39 ~ 3.09).结论 中心性肥胖增加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风险.

  • 中国五城市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朱琳;刘鸿雁;武继磊;裴丽君

    目的 了解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孕产期保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北京、南京、厦门、深圳和重庆5个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分析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分布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结果 5 399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4 037份来自经历妊娠的流动育龄妇女,其中参加过和未参加孕产期保健者分别占75.3%(3 041/4 037)和24.7%(996/4 037).初次产前检查时间与其受教育程度有关(P<0.05).孕产期保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产期保健在调查地区间存在差异(P<0.05),<30岁和30 ~ 39岁组参加孕产期保健的比例分别是≥40岁组的4.09倍(95%CI:3.11 ~ 5.39)和1.98倍(95%CI:1.61 ~ 2.43);高中及以上、初中文化程度的流动育龄妇女参加孕产期保健的比例分别是小学及以下者的5.47倍(95%CI:3.85 ~ 7.77)和2.86倍(95%CI:2.42~3.39);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参加孕产期保健比例是未婚流动妇女的2.36倍(95%CI:1.07~ 5.22);生育1胎和2胎者均比生育≥3胎的流动育龄妇女更可能参加孕产期保健,其OR值分别是3.36(95%CI:2.33~ 4.84)和1.61(95%CI:1.12 ~ 2.30);有婚育证明者参加孕产期保健比例是无婚育证明者的1.44倍(95%CI:1.21 ~ 1.71).结论 教育程度高、已婚、生育胎数少及有婚育证明对流动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改善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提高外来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水平,有助于预防和降低不良生殖健康结局的发生风险.

  •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时间和接种状况对预防HBV感染的影响

    作者:吴江南;周勇;黄丽芳;何爱华;郑金凤;张山鹰;严延生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是预防儿童HBV感染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往研究表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可有效降低儿童HBV感染风险,并促进儿童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和其他疫苗系列接种[1,2].但福建省目前尚无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时问和接种完成状况与预防HBV感染影响关系的报道,为此本研究利用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福建省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 泛病原体生物芯片技术快速检测不明原因腹泻患者病原体

    作者:张学慧;李杰;高翔;靳淼;阚飙;张鑫磊;张华;张亮;闫梅英

    泛微生物基因芯片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具有全面、快速、无偏向性等优点,目前国际上已有Virochip[1]、Greenechip[2]、MDA[3]等泛病原体芯片,国内也开发了EOPM(Easy Operating Pathogen Microarray)芯片[4],本研究利用EOPM基因芯片检测不明病原体感染的成年人腹泻样本.

  • 中国10省(自治区)农村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调查

    作者:谢胜男;王建敏;李能;蒋蔚蔚;杨森焙;李侠;凌子羽;张静

    目的 了解中国10省(自治区)农村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情况.方法 利用“2006年中国10省农村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选取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10%为超重,超过20%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利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结果 共纳入38 923名儿童,超重检出率为4.18%,男童的超重检出率高于女童(x2=4.343 6,P=0.037 1),3~岁组儿童超重检出率高(5.80%);肥胖检出率为1.21%,以轻度肥胖为主(0.78%),男、女童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9 0,P=0.532 8),其中6~岁组的肥胖检出率高(1.42%);10省(自治区)农村超重检出率为1.38%~ 7.62%,肥胖检出率为0.57% ~3.08%,其中吉林省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广西壮族自治区低.结论 中国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总检出率较低,3~4岁为农村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高发期,北部地区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 2012年上海市虹口区麻疹流行株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李淑华;汤显;钱晓华;袁政安;李崇山;杨彦基;于晓楠;龚向真

    目的 鉴定2012年上海市虹口区麻疹流行株基因型,了解2000-2012年上海市麻疹流行株基因特性.方法 采集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使用Vero-SLAM细胞分离麻疹病毒,使用RT-PCR扩增分离培养阳性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450 bp片段并测序,与GenBank中的部分流行株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麻疹病毒基因型,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4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7株,进化树分析显示,6株为H1基因型,1株为D8基因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8基因型为上海自2000年开展病毒监测以来的首次外来输入病毒.结论 2012年虹口区麻疹分离株与历年上海市麻疹流行株属于同一基因型,Hla亚型为优势流行株,首次出现D8基因型,为外来输入病毒.

  • 热带气旋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荀换苗;姜宝法;马伟

    热带气旋在带来充足降水的同时,也带来大风、暴雨和风暴潮,对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将增加[1].一、热带气旋的概念与分布1.概念: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天气系统.根据我国新的热带气旋等级标准,按底层中心附近大平均风速分为6个等级:热带低压(10.8~ 17.1 m/s)、热带风暴(17.2 ~ 24.4 m/s)、强热带风暴(24.5~ 32.6 m/s)、台风(32.7 ~ 41.4 rn/s)、强台风(41.5 ~ 50.9 m/s)和超强台风(≥51.0 m/s)[2].

  • 肥胖相关遗传基因位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义艳;何耀;杨姗姗;刘淼;吴蕾;王建华

    肥胖既是独立疾病[1],又作为明确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多种癌症等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生及死亡风险紧密相关[2],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可预防性疾病负担主要来源之一.肥胖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我国一项双生子研究显示,测量肥胖以及体脂分布的相关指标BMI、WC以及WHR的遗传度分别为61%、75%和61%[4];近期一项包括88对双生子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人群BMI遗传度的差异范围为40%~90%[5];而另一项Meta分析显示肥胖的遗传度与人群年龄密切相关,20岁左右人群其BMI遗传度高(>79%)[6].为此本文对国内外肥胖相关性状的易感基因位点研究,尤其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进展进行综述.

  • 叶酸缺乏及其与HPV16感染的交互效应对宫颈癌变的影响

    作者:孙雪松;丁玲;陈芳;吴婷婷;王金桃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水平与宫颈癌变的关系以及叶酸缺乏和HPV16型感染在宫颈癌变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取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炎症(CI)患者8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患者5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Ⅲ)患者55例以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法检测HPV 16感染状况、微生物法测定血清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结果 随着宫颈癌变的进展,HPV16感染率升高(趋势x2=34.96,P<0.001),血清叶酸含量(趋势x2=42.17,P<0.001)和红细胞叶酸含量(趋势x2=31.39,P<0.001)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含量呈正相关(r=0.405,P<0.001).分组分析显示,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含量的OR和调整OR(aOR)值在CINⅡ/Ⅲ和SCC组均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在CIN Ⅰ组未显示相同趋势.血清叶酸缺乏与HPV16感染在CINⅡ/Ⅲ及SCC组中存在正相加作用,而红细胞叶酸缺乏与HPV16感染在CIN各组和SCC组中均存在正相加作用.结论 叶酸缺乏可增加宫颈癌变的发生风险,在宫颈癌变的过程中与HPV16感染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 青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颈动脉结构关系的研究

    作者:宋江宏;张源明;张超;荆伟;王丽霞;黄莎莎;王新国

    目的 探讨青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颈动脉结构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663例年龄在18~45(38.01±5.78)岁的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按每分钟静息心率水平分为3组:A组(<70次,n=163),B组(70次≤心率<80次,n=268),C组(≥80次,n=232).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内径,观察颈动脉血管壁斑块发生情况;对比各组颈动脉结构相关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1)3组患者入院时SBP、DB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DBP高于B组(P<0.05),C组SBP和DBP高于B组(P<0.01);(2)3组患者颈动脉结构比较,右侧颈动脉内径A组高于C组(P<0.05),左侧颈动脉内径A组高于B组(P<0.05),左侧颈动脉内径A组高于C组(P<0.05);(3)静息心率与入院SBP、DBP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2、0.118),而与左颈动脉内径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负相关(r=-0.89),与右侧颈动脉内径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甚密切(r=-0.075,P=0.068).结论 青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快可出现血压增高、颈动脉内径减少的趋势.

  • 877例髋部骨折患者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杨洋;林向进

    目的 分析髋部骨折患者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 调查杭州市2012年1-12月所有省市级医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髋部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和骨折诱因等相关数据.结果 共纳入研究髋部骨折患者877例,其中男性516例(58.84%),女性361例(41.16%);年龄(62.1±11.2)岁;髋部骨折患病率为10.0/10万,男性为11.2/10万,女性为8.8/10万,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1,P=0.033).髋部骨折患者数量居前3位的年龄段分别为71~ 82岁(344例,39.22%)、61~70岁(196例,22.35%)和51 ~ 60岁(185例,占21.09%).患者中股骨颈骨折显著多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423,P<0.001);男性发病构成比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2.816,P<0.001;f=13.773,P<0.001).造成髋部骨折前3位的因素分别为跌倒、坠落和车祸,其构成比分别为64.88%、20.07%和10.49%.结论 年龄是发生髋部骨折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群髋部骨折以股骨颈骨折为主,多以跌倒引发.

  • 稳健Poisson和log-binomial的GEE模型应用于非独立数据的研究

    作者:周舒冬;郜艳晖;李丽霞;张敏;杨翌;陈跃

    探讨流行病学资料中非独立数据的RR/患病率比(PR)的合适估计方法.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和实例分析观察稳健Poisson-GEE和log-binomial-GEE模型的适用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og-binomial-GEE模型与稳健Poisson-GEE模型的收敛率基本均为100%,两模型估计各参数的平均值均与真值接近;在类内聚集性变小或类别数增加时,两模型估计各参数的95%CI覆盖率均有所提高;稳健Poisson-GEE模型对参数估计的稳健性较好,应用到实例时可正确评价暴露对结局的影响.稳健Poisson和log-binomial的GEE模型很少存在收敛问题,且有较高的准确率,可用于流行病学资料中非独立数据的RR/PR值估计.

  • 我国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挑战

    作者:何耀

    1.肥胖的定义和标准:学术界对机体脂肪过多或肥胖的利弊争论多年,直到198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才达成共识,认为已有大量证据表明:肥胖对健康和长寿具有不良作用,其定义为机体以脂肪形式贮存过多的能量[1].1997年WHO也将肥胖明确定为一种疾病[2],并推荐其分类标准(WHO标准):BMI≥25 kg/m2为超重、BMI≥30 kg/m2为肥胖;男性WC≥102 cm、女性WC≥88 cm为中心性(腹型)肥胖[3].“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分类标准(中国标准):BMI≥24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男性WC≥90 cm、女性WC≥80 cm为中心性肥胖[4].

  •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在我国艾滋病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吴静;汪宁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1],截至2011年底,我国HIV/AIDS估计人数已达78万[2],艾滋病流行甚至改变了某些地区的人口学特征[3].观察性研究及干预性研究已部分验证了预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4],但这类研究存在着费用昂贵、实施困难等问题.因此,采用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评价不同强度、不同干预措施对HIV/AIDS流行趋势的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相比之下,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能够通过理论模型构建、拟合HIV在人群中的流行动态或在个体内的传染过程,可以弥补实际调查的不足,进行流行预测,评价干预效果等.根据模型构建时考虑HIV在人群间传播还是在个体内传染,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分为:病原体在人群间的传播(人群动力学模型)及病原体、其侵入机体后激活的细胞及因子在个体内的动态变化(感染动力学模型).本文拟分析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在我国艾滋病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艾滋病 动力学模型
  • 广州市社区人群流感抗体水平与人际接触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郭健安;江朝强;谭丽究;Justin Lessler;Jonathan M.Read;朱华晨;管轶;Derek AT.Cummings;S.Riley

    目的 探讨广州市社区人群流感抗体水平与人际接触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Google数码地图随机抽取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研究点,受检者接受问卷调查并抽取静脉血检测甲型流感(H3N2、H1Nl)抗体.结果 (1)Google数码地图随机选取50个点中符合研究入选条件40个(856户家庭2 801人)作为研究对象,实际参加1 821人(65.0%),乡村和市区人群分别占77.3%(1 407/1 821)和22.7%(414/1 821),以18~59岁年龄段为主,其次为≥60岁老年人,2~17岁组比例低;(2)愿意提供血样者占78.1%(1 423/1 821),H3N2和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与年龄密切相关,以2~17岁年龄组高;(3)受检人群间皮肤或近距离人际接触频率甚高,每天接触≥10人者高达49.8% ~ 72.6%,无零接触者,且以6~17岁组比例高;相对于工作日,休息日接触人数较少.结论 广州地区社区人群H3N2和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以及人际间近距离接触频率均与年龄有关.

  • 对国家卫生实验室网络规划及其建设的思考

    作者:李晶;刘波;王子军

    实验室是具备一定条件且能进行实验活动的设施[1].国家卫生实验室包括国家、省(市)、县多级实验室.近年面对各种新发和再发传染性疾病、食品和环境污染、生化恐怖威胁等事件,各实验室认识到整合多领域、多级别实验室的资源,形成高效的实验室网络是应对各种新挑战的重要策略[2.3].通常网络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对象及其相互联系[4].实验室网络则是按既定的职责分工、遵循一定的管理体系、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的多个实验室的集合.本文分析国内外卫生领域相关实验室网络的发展及其作用和我国实验室网络的现状,为我国卫生实验室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思路.

  • 2010年我国≥60岁老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特征

    作者:张梅;姜勇;李镒冲;王丽敏;赵文华

    目的 了解我国≥60岁老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收集的相关信息,将项目中所有年龄≥60岁的19 882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按性别及年龄、城乡、地区、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分组分别计算BMI均值、百分位数、超重率和肥胖率.结果 我国≥60岁老年人平均BMI为23.8±3.6 kg/m2;超重率为32.1%,男、女性分别为31.0%和33.3%(x2=15.23,P<0.05),城市和农村分别为38.3%和29.1%(x2=29.05,P<0.05);肥胖率为12.4%,男、女性分别为9.3%和15.3%(x2=152.75,P<0.05),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6.5%和10.3%(x2=20.67,P<0.05).随教育水平升高,老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上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经济收入较高老年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的老年人群,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WHO对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我国≥60岁老年人中超重者(25 kg/m2≤BMI<30 kg/m2)比例为29.3%,肥胖者(BMI≥30 kg/m2)比例为5.3%.结论 2010年我国≥60岁老年人中,有接近一半的人体重超过正常标准.老年人平均BMI、超重率及肥胖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随教育程度及家庭平均经济收入增加而上升.

  • 城市学龄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贵民;苏忠剑;刘军廷;闫银坤;孟玲慧;程红;米杰

    目的 了解儿童体力活动现状,分析其对超重/肥胖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抽取北京市某学校295名9~13岁学生并完成临床健康评估和计步器7d体力活动监测,同时使用问卷调查学校营养午餐食用情况、近半年体力活动情况及膳食习惯.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MI、WHtR、体脂百分比(FMP)与体力活动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力活动相关指标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 15.5%的男生和13.1%的女生每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达到60 rmin.超重/肥胖儿童每日静态活动时间、每日总能量消耗(含基础代谢)和体力活动消耗能量高于体重正常组.WHtR、FMP和BMI均与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呈负相关关系;学生上下学乘私家车日均增加1h,WHtR、FMP分别上升0.01和2.06个单位.每日静态活动时间增加1h,FMP则升高0.89个单位.BMI与膳食中的叶类蔬菜(菠菜、白菜等)呈负相关关系,每周平均食用叶类蔬菜频率增加1次,BMI下降0.10个单位.控制性别、肥胖家族史后,静态活动时间≥120 min/d是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城市学龄儿童每天的体力活动量较低,减少静态活动时间和增加体力活动以消耗能量,可预防和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 2004-2013年北京市学龄儿童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的流行趋势

    作者:闫银坤;侯冬青;段佳丽;赵小元;孙颖;黄贵民;苏忠剑;程红;孟玲慧

    目的 分析近10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流行趋势.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04-2013年3次现况调查,年龄7~17岁.2004年和2013年调查为一般人群,2007年调查为肥胖人群.3个人群均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对肥胖儿童健康评估,项目包括血压、FPG和血脂四项(TC、TG、LDL-C、HDL-C)及黑棘皮症检测.其中2次调查还加测2项肝酶学指标(ALT、AST)和肝脏B超(检查脂肪肝).结果 北京市7~17岁儿童重度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从2004年1.86%上升至2013年的4.17%,年增长率为0.26%;肥胖人群中重度肥胖的比例从2004年的18.92%上升至2013年的25.15%.调整年龄、性别后,近10年肥胖儿童中IFG、血脂异常、高TG血症及高HDL-C血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均P<0.05).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和性别,重度肥胖儿童高血压、血脂异常、高TG 血症及和黑棘皮症的患病率均高于轻中度肥胖儿童(均P<0.05),3次调查重度肥胖儿童代谢异常个数≥2的比例高于轻中度肥胖儿童.结论 2004-2013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呈不断上升趋势.

  • 2001-2010年北京城市社区老年人群体重变迁及其危险因素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义艳;何耀;姜斌;王建华;吴蕾;刘淼;杨姗姗;孙冬玲;李小鹰

    目的 分析2001-2010年北京市城区老年人超重、肥胖率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 分析数据来自课题组对北京市万寿路社区≥60岁老年人2001年(2 277人)和2010年(2 102人)进行的两次横断面调查.结果 2001年男女性年龄调整BMI(kg/m2)均值分别为25.3(95%CI:25.1 ~ 25.5)和25.8(95%CI:25.5~25.9),2010年分别为25.0(95%CI:24.8 ~ 25.1)和25.0(95%CI:24.7~25.1),男女性BMI均值均呈下降趋势(P<0.05).年龄标化后,按WHO标准,10年间超重(BMI≥25 kg/m2)率男性由48.3%下降为44.5%,女性由46.3%下降为39.9%;肥胖率(BMI≥30 kg/m2)男性由5.4%下降至4.9%,女性由11.6%下降至7.3%,其中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下降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而男性均不显著;按中国标准,10年间超重(BMI≥24 kg/m2)率男性由47.9%下降为47.2%,女性由44.9%下降为41.0%;肥胖率(BMI≥28 kg/m2)男性由19.2%下降至15.5%,女性由24.2%下降为18.0%,其中男性超重率下降不显著(P>0.05),女性有统计学意义,两性别人群肥胖率下降幅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男性.两次调查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均与超重或肥胖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0年间人群中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体重变化有一定影响.结论 10年间研究人群的BMI及超重和肥胖现患率均呈下降;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仍是老年人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其健康生活方式对降低超重和肥胖率有重要作用.

  • 我国35~74岁成人肥胖发病率及其可控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

    作者:李建新;樊森;李莹;陈纪春;曹杰;黄建凤;赵连成;刘小清;俞玲

    目的 了解我国成人肥胖的发病率,并探讨肥胖相关可控危险因素.方法 以1998年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和2000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的27 020名35 ~ 74岁成人的调查作为基线,进行平均7.9年的前瞻性随访,收集肥胖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指标;以BMI (kg/m2) 24.0~27.9作为超重,≥28.0作为肥胖,分别计算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年龄、南北方、城乡等基线相关因素后,计算各危险因素对于肥胖发病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我国35 ~ 74岁成人肥胖年发病率为6.97‰,女性(7.74‰)高于男性(6.10‰),北方(9.29‰)高于南方(5.10‰),农村(7.28‰)高于城市(6.52‰),超重年发病率为24.83‰.多因素调整后,与高中(12年教育)以下学历人群相比,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肥胖发病风险降低18%;中等收入人群肥胖发病相对风险是低收入人群的1.28倍;与从事中-重度体力工作人员相比,从事轻度体力工作和非在岗(家务劳动和退休)人员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2%和63%;常饮牛奶和食用中等量水果,分别可以降低38%和19%的肥胖发病,而食用较多红肉可增加肥胖发病风险,常饮花茶者肥胖发病相对风险是不饮茶者的1.34倍.结论 我国35~ 74岁成人肥胖发病率达6.97‰.为了预防与控制肥胖流行,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鼓励喝牛奶,适量食用水果,减少红肉的摄入和花茶的饮用,尤其是在低学历和中等收入人群中.

  • 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现况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分析

    作者:王增武;郝光;王馨;陈祚;张林峰;郭敏;田野;邵澜;朱曼璐

    目的 了解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状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状况.方法 2009-2010年对全国12个研究人群各抽取35~64岁调查对象1 000人,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实际入选11 623人,终有效数据10 340人.利用该资料计算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并分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状况.肥胖的定义依据“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的标准.结果 我国35~64岁中年人群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轻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32.2%,重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城市人群高于农村,北方地区高于南方(P<0.05).肥胖人群中同时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3种危险因素的比例是正常体重人群的4.5倍,重度中心性肥胖人群是正常体重人群的5.1倍.结论 我国中年人群超过一半为体重超重/肥胖者,且肥胖伴随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很高,亟待采取相应干预策略.

中华流行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