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중화류행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6450
  • 国内刊号: 11-23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lxbx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立明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河南省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陈方方;王岚;韩娟;王丽艳;何文生;郭巍;周建平;王璐

    目的 了解河南省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分析当地2006-2011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和HIV单阳家庭随访管理信息系统中HIV单阳家庭随访信息,每6个月随访一次,包括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人口学信息、原阳性配偶感染特征和抗病毒治疗情况,以及夫妻间性行为特征和社会支持情况,并检测阴性配偶的HIV血清阳转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的影响因素.结果 4813户HIV单阳家庭中,127例阴性配偶发生HIV抗体阳转,2006-2011年总HIV抗体阳转率为0.63/100人年,各年抗体阳转率为0.29/100人年~1.28/100人年,维持在1%左右.HIV阴性配偶受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下(RR=1.50,95%CI:1.02 ~ 2.21,P=0.04)、原阳性配偶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RR=3.16,95%CI:2.20 ~ 4.56,P<0.01)和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200 cell/μl (RR=2.11,95%CI:1.40~ 3.19,P<0.01)、近半年夫妻性生活中性行为频率≥4次/月(RR=4.27,95%CI:2.89~6.30,P<0.01)和从不使用安全套(RR=6.40,95%CI:3.67~11.17,P<0.01)以及近半年家庭未获得过经济支持和关怀救助(RR=4.75,95%CI:2.34~9.64,P<0.01)均是阴性配偶HIV抗体阳转的影响因素.结论 近年来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率趋于稳定,并较之前水平有所下降.随访中需加强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和依从性管理及夫妻性行为干预,宣传正确的安全套使用知识及搭建社会支持平台.

  • 围孕期增补叶酸与不良出生结局的队列研究

    作者:严双琴;徐叶清;苏普玉;曹慧;潘维君;陶芳标

    目的 探讨围孕期增补叶酸与子代不良出生结局的关联.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4家市级医疗卫生机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孕期保健的孕妇建立孕妇队列.随访期间收集孕妇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妊娠间隔、妊娠并发症、围孕期服用叶酸等情况.追踪随访分娩情况,包括新生儿体重、身长、出生头围、胸围等.共获得有效问卷和出生详细信息的活产单胎儿4448人,其中早产190人,小于胎龄儿147人,低出生体重104人.数据使用Dunnett-t检验、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围孕期规范增补叶酸,或单纯孕早期增补叶酸其子代出生体重、身长、头围等体格指标明显好于未增补者;控制初次建卡孕龄、孕妇年龄、文化程度、户籍、家庭人均月收入、孕前BMI、孕周、孕次、产次、妊娠间隔、既往不良孕育史、妊娠合并症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规范增补叶酸是不良出生结局的保护因素,可降低小于胎龄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的风险,其RR值(95%CI)分别为0.45(0.24~ 0.86)、0.52(0.32~0.87)、0.39(0.19~0.80).而单纯孕前增补、单纯孕早期增补和其他增补叶酸情况对早产、小于胎龄儿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影响.结论 围孕期增补叶酸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子代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

    关键词: 叶酸 出生结局 队列
  • 中国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作者:李慧;张晓曙;安婧

    目的 评价中国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和甲肝灭活疫苗(HepA-Ⅰ)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为甲肝暴发疫情疫苗应急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美国雅培(Abbott)公司生产的抗甲肝病毒抗体(抗-HAV)试剂筛查未感染HAV的6~9岁儿童.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种国产HepA-L和HepA-I,以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B-SCY)为阴性对照,GlaxoSmithKline Biologicals S.A.(GSK)生产的HepA-I为阳性对照,采取随机双盲方法观察接种疫苗后30 min及24、48、72 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美国Abbott Laboratories生产的HAVAB 2.0试剂,利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MEIA)检测1、2、4周以及12个月的HAV-IgG抗体水平.结果 各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接种部位疼痛、硬结等.国产HepA-L和HepA-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95%和15.25%,阳性对照组为16.80%,阴性对照组为25.6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2周后,国产HepA-L和HepA-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5.00%和94.59%;接种后第4周,抗体阳转率达到100%;接种2、4、12周时试验组、阳性对照组HAV-IgG抗体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接种12个月后,国产HepA-I组甲肝抗体水平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 国产HepA-L和HepA-I以及进口HepA-I安全性良好,均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 中国部分地区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合并HCV感染状况及其自然清除率调查

    作者:安明晖;韩晓旭;刘静;吴昊;陈曦;陆林;徐俊杰;张旻;尚红

    目的 分析中国部分城市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SM)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自然清除能力.方法 以沈阳、北京、长沙和昆明市HIV确证阳性的MSM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及CD4+T细胞淋巴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肝脏相关生化指标等临床信息,并进行HCV抗体和HCV-RNA检测,并将HCV抗体阳性标本分为病毒自然清除(RNA-/Ab+)和慢性感染(RNA+/Ab+)两种感染状态.结果 在513例HIV阳性MSM中,检出HCV抗体阳性10例(阻性率为1.94%),其中4例HCV-RNA阳性(阳性率为0.77%),除1例HCV感染者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HCV核酸检测阴性外,共5例感染者能够自然清除HCV-RNA.HCV自然清除者相对于慢性感染(病毒血症)者具有较低的氨基转移酶水平和较高的CD4+T细胞淋巴细胞水平.结论 目前调查地区HIV阳性的MSM中HCV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仍需定期监测.

  • 成釉细胞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氟斑牙关系的研究

    作者:焦永卓;牟李红;王应雄;晏维;蒋苗

    目的 观察成釉细胞蛋白(AMBN)基因多态性在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人群中的分布,探讨AMBN基因多态性与氟斑牙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重庆市巫山、奉节县2个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抽取8~ 12岁氟斑牙患病儿童100例、成人30例作为病例组;分别抽取非氟斑牙患病8~ 12岁儿童100例、成人30例作为内对照组,另在渝北区(非病区)抽取50名儿童、30名成人作为外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3组人群AMBN基因7号外显子(538 540delGGA)、10号外显子(657A>G)和13号外显子(986C>T)位点基因型,观察并分析比较组间各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 病例及内、外对照组GGA/GGA基因频率分别为61.2%(74/121)、78.5%(102/130)和74.3%(52/70),GGA/-基因频率分别为24.0%(29/121)、15.4%(20/130)和22.9%(16/70),-/-(GGA完全缺失)基因频率分别为14.8%(18/121)、6.1%(8/130)和2.8%(2/70),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53,P=0.006);病例及内、外对照组AA基因频率分别为86.8%(105/121)、93.1%(121/130)和91.4%(64/70),AG基因频率分别为13.2%(16/121)、6.9%(9/130)和8.6%(6/7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2,P>0.05);病例及内、外对照组CC基因频率分别为81.0%(98/121)、90.0%(117/130)和87.1%(61/70);CT基因频率分别为19.0%(23/121)、10.0%(13/130)和12.9%(9/7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319,P>0.05).与两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GGA/GGA基因型频率降低(x2值分别为8.957、3.405,P值均<0.05),GGA完全缺失基因型频率增高(x2值分别为5.134、6.833,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携带-/-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氟中毒的风险增高(病例组与内、外对照组比较,OR值分别为2.7、5.9,P值均<0.05).与内对照组比较,病例组CT基因型频率增高(x2=4.139,P<0.05).病区携带C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氟中毒的风险增高(OR=2.1,P<0.05).结论 AMBN基因7号外显子538 540delGGA和13号外显子986C>T位点多态性可能是影响氟斑牙发病的易感性因素之一.

  • 童年期虐待和亲子分离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葛星;胡塔静;刘阳;张婉婉;余婷婷;汪耿夫;袁珊珊;方玉;苏普玉

    目的 探讨童年期母婴分离和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安徽省霍邱县3所乡镇普通初级中学1417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使用自编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攻击行为、童年期亲子分离和遭受虐待以及其他一般情况等.结果 男生躯体攻击因子分(2.52±0.78)高于女生(2.29±0.79),而女生在愤怒因子分(2.60±0.82)和敌意因子分(2.58±0.80)高于男生(2.41±0.75、2.47±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类型攻击行为因子分及总分均随年级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P值均<0.001).初次与母亲分离的不同年龄段初中生,在言语攻击因子分、敌意因子分和攻击行为总因子分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次与父亲分离的不同年龄段初中生,在敌意因子分和攻击行为总因子分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次与父母同时分离的不同年龄段初中生,在愤怒因子分、敌意因子分和攻击行为总因子分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表现为年龄越小攻击行为的各因子得分越高.童年期遭受各种类型反复虐待的初中生其各种类型攻击行为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无相同类型的反复虐待者,其中大部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童年期亲子分离时间较早以及遭受反复虐待是其青春期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

  • 江苏省常州市男男性行为者婚姻状况及其对艾滋病高危行为和感染率的影响

    作者:郭燕丽;周建波;郝超;还锡萍;史太平;王金塔;甄森;尹跃平

    目的 了解常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婚姻分布状况,分析婚姻对该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及HIV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定向抽样(“滚雪球”)法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HIV感染高危行为等信息,并采集血液和尿液样本进行HIV、梅毒、淋球菌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 有效调查的655名MSM中,在婚比例为37.4%.在婚组(245人)通常在浴池、桑拿等场所寻找性伴(61.6%),非在婚组(410人)主要通过酒吧/茶吧(33.6%)和互联网(31.1%)寻找性伴.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者,在婚组(50.8%)低于非在婚组(73.3%)(P<0.001);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性关系者,在婚组(68.9%)明显高于和非在婚组(33.2%)(P<0.001),OR=4.454(95%CI:3.168~6.261).近一次同性肛交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在婚组和非在婚组分别为71.0%和77.6%(P=0.152);近一次与异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在婚组(44.0%)明显低于非在婚组(70.4%)(P<0.001),OR=0.331 (95%CI:0.205~0.535).性交易中,在婚组主要是“买”性(66.7%),而非在婚组主要是“卖”性(63.2%)(P<0.05),OR=3.429(95%CI:1.255~9.366).近一年吸食过毒品的比例,非在婚组(3.3%)高于在婚组(0.8%)(P<0.05).在婚组和非在婚组HIV感染率均为8.6%,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7.1%、12.3%,淋球菌阳性率分别为1.6%、2.4%,生殖道沙眼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3%、9.0%(P值均>0.05).结论 婚姻对MSM高危行为的制约作用有限,应根据MSM婚姻状况的特点,制定多种形式的干预措施.

  • 一起人畜炭疽疫情的现场处置及消毒效果评价

    作者:姚光海;王丹;郭军;韦小瑜;曾正;田克诚;邹志霆;唐光鹏

    2010年11月4日贯州省望谟县某村发生人间皮肤炭疽流行.为查找流行原因,分析感染途径及来源并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及评价疫源地消毒效果,于11月5-7日开展本次调查.1.对象与方法:拟定炭疽病例个案调查表,根据病例定义走访病家,并到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和中医院访谈病例和查看病案资料,按炭疽病例个案调查表收集资料.走访发生病死牛住户,收集登记密切接触者相关信息.病例定义为2010年9月22日至11月7日该村村民中所有出现皮肤炭疽临床表现[按炭疽诊断标准(WS 283-2008)]的患者.密切接触者定义为2010年9月22日至11月7日凡参与该村病死牛搬运、剖剐、洗切加工及食用病死牛的人员.采集病死畜残余物和病死畜剖剐地消毒前后的土壤标本(耙开表层土约5~10 cm,每点采集1~3份,采集约500 g)培养分离炭疽杆菌.

  • 凉山彝族聚居区育龄妇女HIV/AIDS感染横断面研究

    作者:杨爱辉;俄木阿呷;周艺彪;聂世姣;周海群;宋秀霞;戎俊英;沙小珍;姜庆五

    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是我国目前艾滋病疫情严重的地区之一[1].近年来,随着艾滋病性传播比例上升[2],女性HIV感染者数量不断增多.由于凉山州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仍有很多女性尚未认识到HIV感染的危害或因感染HIV未及时被发现,成为新的传染源,导致配偶胜伴以及后代的感染.为了解凉山州彝族聚居区育龄妇女HIV感染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开展HIV/AIDS横断面调查.1.对象与方法:根据当地疫情,在凉山州昭觉县艾滋病高流行区(人群感染率≥2%)和低流行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作为研究现场,以15~ 49岁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昭觉县共包括46乡1镇,其中18个乡镇已知全人群感染率≥2%,29个乡镇<2%.

  • 中国2010年糖尿病疾病负担

    作者:李镒冲;刘晓婷;胡楠;姜勇;赵文华

    目的 了解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现状.方法 利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和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估计2010年中国糖尿病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并分析其在不同人群和地区间的差异.结果 2010年中国居民糖尿病每千人DALY值为19.12人年,其中男性(18.30人年)略低于女性(19.97人年).DALY的年龄分布呈倒“U”形,主要集中在15~79岁居民,其中45~ 60岁人群高(30.39人年);DALY的城乡分布以城市(17.83人年)高于农村(17.03人年),并以东部(22.28人年)、中部(19.62人年)、西部(15.34人年)地区依次递减.结论 目前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已相当严重,且劳动力人群负担较高,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区分布不公平性.

  • 中国9省区成年居民膳食模式研究

    作者:张继国;张兵;王惠君;王志宏;杜文雯;苏畅;张伋;翟凤英

    目的 分析中国9省区成年居民的膳食模式.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选取2009年调查中18~ 70岁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询问法收集膳食资料.结果 中国9省区成年男性居民有“稻米猪肉”、“水果蛋类”、“牛羊肉禽肉”和“小吃豆类”4种膳食模式,女性居民有“稻米猪肉”、“水果奶类”和“薯类杂粮”3种膳食模式.城乡地区是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男性4种膳食模式:β=-0.153 24、-0.153 24、0.376 62、0.148 10,P<0.01;女性3种膳食模式:β=-0.139 43、0.222 00、-0.308 36,P<0.01).结论 中国9省区成年居民膳食模式存在性别差异.“稻米猪肉”模式是成年居民的主要膳食模式.

  • 中国2008-2011年流动人群艾滋病疫情分析

    作者:秦倩倩;王璐;丁正伟;王丽艳;黑发欣;李培龙;陈方方

    目的 分析近年来中国流动人群艾滋病疫情及相关特征.方法 收集2008-2011年艾滋病病例报告中流动病例数据信息.利用2012年1月1日下载的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截至2011年12月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定时数据库,采用SPSS15.0和Excel 2007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中国报告流动HIV/AIDS呈上升趋势,报告例数占当年报告总例数的比例亦有上升,即从2008年的10.2%增加至2011年的18.2%.其中以性传播为主要途径,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流动人群HIV/AIDS的流动方向是从疫情较高的中西部流向东部地区.结论 2008-2011年中国流动人群HIV/AIDS报告例数有所上升,其中部分人群有商业性行为等危险行为,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该人群的新发感染.

  •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发现一组gyrA、parC、qnrS基因新变异型

    作者:朱健铭;姜如金;孔海深;张嵘;吕火祥;孙长贵;黄支密

    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和湖州市6所医院共47株MDR-KPN,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编码基因gyrA、arC和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ac(6')-Ⅰ b-cr、qepA].结果 47株MDR-KPN中检出43株(91.5%)gyrA突变、40株(85.1%)parC突变、3株(6.4%)qnrB2、1株(2.1%)qnrB4、8株(17.0%)qnrS1、5株(10.6%) qnrS4、2株(4.3%)aac(6')-Ⅰ b-cr,发现5株gyrA基因新的变异型(GenBank登录号:JN811952、JN811953、JN811954、JN811955、JN811956),5株parC基因新的变异型(GenBank登录号:JN817432、JN817433、JN817434、JN817435、JN817436),qnrS4为首次发现的qnrS变异型(GenBank登录号:JN836269).结论 本组菌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主要与gyrA和parC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有义突变相关,部分菌株可检出qnrB2、qnrB4、qnrS1、qnrS4、aac(6')-Ⅰ b-cr等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出qnrS4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 浙江省2009年随访HIV/AIDS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张佳峰;潘晓红;丁晓贝;陈琳;郭志宏;徐云;黄晶晶

    目的 分析2009年浙江省随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浙江省各地市为单位随机抽样确定303例研究对象,收集个案信息、采集样本并提取基因组DNA,用巢式PCR扩增gag基因片段,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序列成功获得率为74.3%(225/303).存在7种亚型,分别为CRF01_ AE (58.7%)、CRF07_ BC(13.8%)、CRF08_BC(9.8%)、B'(15.1%)、C(1.8%)、G(0.4%)和未定义BC重组(新型独特重组型,0.4%).HIV BLAST分析显示,毒株同源性高的报告地涉及国内辽宁、广西、云南、河南等10个省(区)和泰国、越南、印度、南非和利比亚5个国家.CRF01 AE系统进化树分为4簇,同性传播感染者序列聚集于簇l,但与异性传播感染者混合并存.结论 浙江省HIV毒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以流行重组型占显著优势,存在新型独特重组型和新型别,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感染者呈交叉渗透趋势.

  • 北京地区福氏志贺菌Xv新亚型毒力基因与致病力研究

    作者:苏文莉;陈琛;王中强;李婧;何湘;孙走南;杨益;刘京梅;邱少富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福氏志贺菌Xv新亚型生化特征、毒力基因与致病力.方法 对分离自北京地区的61株福氏Xv新亚型志贺菌采用API生化板条鉴定,血清分型采用玻片凝集法,应用PCR技术检测其ipaH、sen、virF和ial毒力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了解分型特征,以鼠肺切片检测其致病力.结果 61株福氏Xv志贺菌只发酵葡萄糖、甘露醇、密二糖和阿拉伯糖;血清凝集抗原结构式为(Ⅳ:7,8);ipaH、sen、virF和ial,毒力基因携带率分别为100%、81.97%、75.41%和80.30%;全部菌株PFGE分型可分为25种带型,鼠肺切片显示呈炎性改变.结论 福氏Xv志贺菌毒力基因携带率高,表现出遗传多态性,具有侵袭力.

  • 北京地区2006-2010年女性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分子特征研究

    作者:叶景荣;苏雪丽;余双庆;辛若雷;郝明强;卢红艳;冯霞;贺雄;曾毅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女性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分子特征.方法 随机采集2006-2010年北京地区新发现女性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标本100份,分离血浆,提取病毒RNA,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病毒gag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 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北京地区女性HIV-1感染者存在Al(1)、A2(1)、B(3)、B'(23)、C(8)、G(2)、H(1)、CRF01_AE(18)、CRF02_AG(3)、CRF06_cpx(1)、CRF07 BC(14)、CRF08_BC (4)和B'/C(3) 13种亚型,其比例分别为1.22%、1.22%、3.66%、28.05%、9.76%、2.44%、1.22%、21.95%、3.66%、1.22%、17.07%、4.88%和3.66%,B'、CRF01_AE和CRF07 BC为主要亚型,6种少见亚型(A1、A2、G、H、CRF02_AG和CRF06_cpx)合计占11.0%.结论 北京地区女性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遗传多样性高于男性,B'亚型比例高,少见亚型比例也较高.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8-2009年HIV-1流行毒株基因型及其分布

    作者:刘伟;梁淑家;杨进业;李剑军;王斌;陈立力;李林;刘永健;李敬云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目前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型及其分布.方法 收集广西地区13个市294名2008-2009年新诊断的HIV感染者血浆标本和背景信息,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传播(86.1%).采用RT-PCR法分别扩增HIV-1 gag、pol全长基因(分别为1584 bp和3147 bp)及env基因的C2V3片段(558 bp),序列编辑后用Genotyping及Mega 5.03工具确定病毒的基因型,用Simplot和Recombinant HIV-1 Drawing Tool软件进行病毒基因的重组分析.结果 获得全长gag基因序列270条、全长pol基因序列246条、env基因C2V3区序列223条,确定272例标本的基因型.CRF01 AE占的比例高(77.6%),其次为CRF08_BC (10.7%)和CRF07 BC(7.4%),有4例B(B')亚型、1例G亚型,还有7例未知重组型.性别、民族间病毒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株新型重组毒株有6株以C RF01_AE为母株,嵌入B和/(或)C的片段,还有1株为CRF07_BC和CRF08 BC的二代重组.结论 广西地区目前流行的HIV-1毒株以CRF01 AE为主,并出现以CRF01_AE为母株嵌入其他毒株基因片段的新型重组毒株,呈现基因组结构复杂化趋势.

  • 多水平模型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邢健男;钱莎莎;王璐

    流行病学研究是通过目标人群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获得真实结果以分析和提供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其中的关键在于数据质量、方法正确以及偏倚的大小.流病学家在研究时往往得到具有层次结构特征(hierarchical structure)的数据[1],也称多水平数据,即若干单位聚集在不同水平的数据.其特征为同一群体内的个体由于社会背景、生活习俗等相同而具有相似性,即反应变量在个体内的分布不具有独立性,不同群体间可能差异较大,因此在特定空间范围内有聚集性(clustering).例如调查中学生吸烟行为的研究中,学生嵌套于班级,此时学生为一水平,班级为二水平,反应变量可能由于在学生水平间不独立从而发生在班级水平上聚集的现象.

  • 互联网搜索数据与流感预警

    作者:李锐;王增亮;张志杰;高杰;姜庆五

    流感监测预警是其预防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国长期以来重要的研究领域.目前对人群流感的监测主要依赖传统监测手段,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协作,其中由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流感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是根据各地区情况和哨点医院的选择原则设定的监测哨点,而流感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网络又是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具备资质的流感实验室组成.整个流感监测体系已较为完善,但仍有不足:首先由于获取数据的方式是"定时抽样,每周汇总",必然存在数据结果相对滞后;其次该监测手段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各实验室检测和逐级上报的过程亦显繁琐;后,该监测手段获取的数据来源单一,无其他来源数据的比对修正.

  • 职业暴露与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英宇;王红阳;张蕾

    目的 分析职业暴露人群肺癌发生及其特征.方法 对唐山市2110名有从事石棉、煤焦油、烟尘、重金属、橡胶等相关职业且年龄≥20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工作年限、吸烟史和吸烟程度),另外收集378例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其中有职业暴露史149例,将其一般情况、肺外病变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病理类型、伴随疾病和肿瘤转移情况等与其他职业患者比较.结果 在2110名有职业暴露的研究对象中,肺癌患者共621例(29.4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显示,年龄、吸烟年限、吸烟程度以及从事职业暴露的工作年限均为肺癌患病的重要因素(P<0.01).两组患者在肺外病变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和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影像学表现为阻塞性肺气肿,职业暴露组(36.91%)高于其他职业组(1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为鳞癌的概率,职业暴露组(36.24%)高于其他职业组(28.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肿瘤胸膜转移,职业暴露组(14.09%)也高于其他职业组(7.42%)(P<0.05).结论 职业暴露人群中吸烟程度重、年长者和职业暴露年限高者肺癌的发生率高,临床影像学表现多为阻塞性肺气肿,病理类型以鳞癌和后期肿瘤胸膜转移为多见.

  • 气温变化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数量的相关分析

    作者:夏文芳;唐其柱;于胜波;崔红营;秦牧;刘韬;孔彬;赵庆彦;黄鹤

    目的 探讨气温变化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SHF)住院患者例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湖北地区12家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期间住院心衰患者48 964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月份患者入院风险.结果 (1)与月平均住院人数(391.71人次/月)相比,1-12月分别增加18.71%、13.84%、-21.90%、-34.62%、-21.97%、-3.81%、-2.04%、10.13%、-17.13%、-0.85%、21.54%和42.70%.(2)女性患者1、2和12月与8月相比住院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09(0.96~ 1.23)、0.98(0.84~1.10)和0.96(0.84~1.08),P值均>0.05],而男性患者同期相比住院风险显著降低[OR值及其95%CI分别为0.61 (0.54~0.69)、0.80(0.68 ~ 0.92)和0.73(0.64~0.83),P值均<0.01].(3)气温降低对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风湿性瓣膜病的CSHF患者,其入院风险更大,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则相反.(4)气温变化对不同职业患者入院风险存在差异.结论 CSHF患者入院风险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与年均气温相差越大的月份,患者入院风险相对越高,且入院风险的影响在不同性别、病因和职业存在差异.

  • 运用SIQR模型模拟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的隔离防控效果

    作者:陈田木;刘如春

    采用动力学模型评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暴发疫情中隔离效果.结合AHC和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建立学校AHC暴发的易感-染病-移出(SIR)模型,由此再加入隔离措施,建立控制学校AHC暴发的易感-染病-隔离-移出(SIQR)模型,并以2011年长沙市某校AHC暴发疫情为例,评估AHC暴发学校隔离的防控作用.在无干预情况下,学校AHC暴发疫情的基本繁殖数(λ0)为6.80,疫情传播速度非常快,若不采取干预措施,在23 d内,几乎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均发病,累计发病738例,罹患率高达99.73%,疫情将在9月11日达到发病高峰,当日的新发病例数将达到126例.不同时间采取不同力度的隔离措施,防控效果不同,越早采取隔离措施、隔离力度越大,发病高峰越低、累计罹患率(TAR)越小,暴发疫情控制效果越好.在第6天采取δ=0.9措施时,累计患病数已经降至132例,此时TAR=17.84%.在AHC暴发疫情处置中,隔离可作为一项主要的防控措施.

  •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Ⅷ.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生物学研究基础理念

    作者:方喜业;刘起勇;许磊;周冬生;崔玉军;董兴齐;张荣祖;谷少华;叶财德

    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划分是认识和防制鼠疫的基础性工作.鼠疫生物地理群落(鼠疫自然疫源地)由生态地理景观型、宿主、媒介、鼠疫菌基因组型四要素组成,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是影响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先前发表的系列论文,整合对鼠疫自然疫源地各要素的研究成果,集中论述鼠疫自然疫源地划分和认识中的若干重要理念,为鼠疫和其他人畜共患病的防疫和监控提供理论创新.

  • 中国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率分析

    作者:刘姣;吕冰;颜艳

    目的 了解国内文献报道的结核分枝杆菌(MTB)和艾滋病病毒(HIV)双重感染率.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0-2012年有关MTB/HIV双重感染率的研究文献,摘录有关信息,采用广义倒方差模型估计双重感染率,并对性别、样本来源和地区进行亚组分析,使用观察性研究质量评价准则STROBE声明评价文献质量,利用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质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39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68 286人,利用广义倒方差模型估计结核病患者中HIV双重感染率为0.86% (95%CI:0.80%~ 0.93%).亚组分析显示,MTB/HIV双重感染率男性(1.53%)高于女性(0.5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高发地区(0.91%)高于低发地区(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V/AIDS中结核双重感染率为14.44%(95%CI:13.62%~15.30%).亚组分析显示,MTB/HIV双重感染率医院来源(28.64%)高于社会人群(4.74%),西部(15.79%)高于中部(13.88%)及东部地区(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中在删除了符合条目数少的文献后,Meta分析的结果与原结果接近.结论 中国MTB/HIV双重感染率较高.

  • 中国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

    作者:苏迎盈;刘慧鑫;汪宁

    目的 分析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的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1994年以来中国医院知识库(CHKD)、1998年以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以及PubMed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方法,收集国内HCV基因分型的相关文献.相同HCV亚型分别按地区、研究时间、人群分组,并进行简单数量合并,计算百分比.结果 共纳入文献140篇(共168条记录).不同地区HCV基因型存在差异,其中北方地区基因型较单一,以1b和2a型为主;南方地区HCV基因型种类较多,以1b型为主,2a、3a、3b及6a型各自占较大比例.早期HCV基因型较单一,随着时间推移,1b及2a亚型逐渐减少,而3a、3b及6a亚型逐年增加,亚型类型逐年增多.有偿献血人群1b、2a亚型所占比例较高;吸毒人群HCV基因亚型较多,3型(3a、3b亚型)及6a亚型所占比例较大,且有逐渐向普通人群扩散趋势.结论 中国流行广泛的HCV基因亚型为1b及2a,且分布地区差异较大,并随时间的推移,基因型分布产生较大变化.

中华流行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