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中华临床感染病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중화림상감염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2397
  • 国内刊号: 11-567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杭州市庆春路79号浙医一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李兰娟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阿德福韦酯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监测

    作者:丁丰;王志炜;孙芳;俞亚峰;王剑钢;周建康;沈华江

    目的 评估使用阿德福韦酯(ADV)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绍兴市立医院CHB患者355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ADV单药治疗(n=100)或ADV+拉米夫定(LAM)联合治疗(n=80).另一组给予恩替卡韦(ETV)治疗(n=175)作为对照组.5年治疗随访过程定期监测血清肌、尿β2-MG、尿RBP、尿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利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尿β2-MG和RBP变化的累积发生率.结果 在355例CHB患者中,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ADV单药治疗或ADV+LAM治疗组中,在第1、第2、第3、第4和第5年分别累计2、6、10、14和24例出现尿β2-MG的异常,在第1、第2、第3、第4和第5年分别累计有2、7、11、16和20例出现尿RBP的异常.其中有20例eGFR较基线下20%~30%,13例eGFR较基线下降30%~50%,2例eGFR较基线下降>50%.进一步分析表明,eGFR较基线水平下降≥30%与尿RBP和尿在β2-MG异常显著相关.ETV治疗组中血清肌酐和eGFR基本保持稳定,只有2例尿β2-MG异常和3例患者尿RBP异常,提示ETV安全性良好.结论 ADV在长期治疗CHB期间,尿β2-MG与尿RBP可作为早期肾损害的敏感生物标志物.ADV应避免作为CHB的一线治疗.

  • 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蛋白IN5部分的克隆、表达、鉴定及其对沙眼衣原体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郑蕾;刘原君;郭睿;周全;周文娇;刘全忠

    目的 探讨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蛋白IN5部分在Vp1抑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Vp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IN5环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ET28a/IN5,转化后诱导表达鉴定,收集纯化的IN5蛋白.将IN5蛋白、Vp1蛋白及各对照组作用于Ct培养过程中,48 h后碘染色及间接免疫荧光进行包涵体计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包涵体均数的差异,若各组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Bonferroni法对任两个均数进行比较,后计算IN5蛋白和Vp1蛋白对Ct的抑制率.结果 成功地诱导表达出Vp1蛋白的IN5部分,并发现在浓度均为53 μg/mL时,IN5蛋白对Ct的抑制率为52.42%,而Vp1的抑制率为78.04%.结论 IN5蛋白同样对Ct生长有抑制作用,但较Vp1弱,这为寻找Vp1蛋白抑制Ct生长的优势蛋白区域提供了初步探索的经验.

  • "全面二孩"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再妊娠妇女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程丽;杨小红;胡健女

    目的 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再妊娠妇女临床特点,为提高母婴围产期保健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杭州市西溪医院"全面二孩"实施前(91例,对照组)和实施后(82例,研究组)合并慢性HBV感染再生育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孕妇基本情况、妊娠合并症、产后并发症、分娩方式和围生儿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妇在高龄(年龄>35岁)(31.71%比16.48%,χ2=5.528),流产次数(3.2±0.3比1.3±0.4,t=5.723),距第1次分娩间隔[(57.8±21.4)个月比(40.4±16.6)个月,t=6.691)],本次辅助生殖率(14.63%比5.49%,χ2=4.066),肝功能异常比例(13.41%比4.40%,χ2=4.618),孕期抗病毒治疗比例(34.14%比19.78%,χ2=4.561)和HBV DNA载量≥105IU/mL比例(35.36%比20.88%,χ2=4.515)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妊娠期高血压(12.20%比3.30%)、妊娠期糖尿病(14.63%比5.49%)、前置胎盘(9.76%比2.20%)、胎盘植入(3.66%比0)、羊水过多(12.20%比3.30%)、胎儿窘迫(14.63%比5.49%)及早产(14.63%比5.49%)方面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4.066、4.524、3.838、4.914、4.066和4.066,P值均<0.05);研究组剖宫产(50.00%)、产后出血(14.63%)及产后贫血(19.51%)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5.16%、4.40%和8.79%,χ2=3.892、5.387和4.149,P值均<0.05).研究组低出生体质量儿(14.63%)、新生儿窒息(19.51%)及新生儿HBV感染率(15.85%)的发生率亦高于对照组(5.49%、6.59%和6.59%,χ2=4.066、6.486和3.883,P值均<0.05).结论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合并慢性HBV感染再生育孕妇临床特征更复杂,妊娠风险更大,应根据相应特点及策略加强孕期保健.

  • 外周血不同感染性指标在血流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杜利国;杨志清;许喜喜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指标在血流细菌感染早期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114例血流细菌感染患者(菌血症组)和247例非血流细菌感染患者(对照组),同时检测WBC、NEU%、CRP及PCT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WBC、NEU%、CRP及PCT在血流细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菌血症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31,t=0.9900,P>0.05).菌血症组和对照组WBC、NEU%、CRP和PCT水平比较应用Z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菌血症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间WBC、NEU%和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培养阳性为阳性标准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四项联合检测>PCT>CRP>NEU%>WBC, 四项联合检测面积大(0.834),PCT曲线下面积(0.827)与四项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大于CRP(0.721,Z=2.332,P<0.05)、NEU%(0.677,Z=3.355,P<0.01)及WBC(0.593,Z=3.786,P<0.01).结论 WBC、NEU%、CRP及PCT在血流感染中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PCT诊断价值较高,并且能够预测革兰阳性或阴性细菌感染.

  • 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继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江玲芝;汪明珊;王金柱;孙仁华;李茜

    目的 通过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继发血小板减少症(TP)的危险因素,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治疗的265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治疗措施,以及住院28 d生存结局.根据住院7 d是否发生TP分为TP组和非TP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继发TP的危险因素.结果 265例患者,112例发生TP,153例未发生TP;TP组28 d病死率为47.3%(53/112),非TP组为33.3%(51/153),两组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P<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引起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继发TP的危险因素为年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II评分、SOFA评分、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肝素抗凝、休克、使用利奈唑胺和血流感染(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OR=4.53,95%可信区间(CI)1.23~9.24,P<0.05]、接受CRRT(OR=5.24,95%CI 2.14~14.56,P<0.01)、肝素抗凝(OR=4.56,95%CI 2.13~8.46,P<0.01)、使用利奈唑胺(OR=2.35,95%CI 1.25~5.24,P<0.01)、休克(OR=2.15,95%CI 1.03~4.96,P<0.01)和血流感染(OR=4.26,95%CI .36~12.48,P<0.01)是引起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继发T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对于合并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同时给予干预措施预防TP的发生.

  •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与腹腔感染的关系

    作者:严万能;肖宁波;董金良;张英杰

    腹腔镜外科起源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经过百年发展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妇科、胸外科及泌尿外科等领域,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完成世界上第一例电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1-2].急性胆囊炎由于局部的炎性水肿与周围组织粘连及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等,手术难度较大,术中出血、胆道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较多,曾被列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绝对禁忌证.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开腹胆囊切除,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如何把握手术时机和预防腹腔感染又成为新的问题,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早期手术(发病72 h内)和延期手术(发病1周后)上存在较大分歧.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五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丁秀荣;于艳华;陈铭;王晨;康艳芳;娄金丽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大部分SBP是由肠道条件致病菌引起的,常见的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及肠球菌等.

  • 丹毒住院患者156例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卫平;孔智渊;王益

    丹毒,又称急性网状淋巴管炎,是皮肤和黏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感染,主要由A群β-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导致丹毒的发病原因很多,如手足癣、静脉炎、虫咬皮疹和皮肤破溃等,南方地区的丝虫病也可诱发丹毒,多见于炎夏暑湿季节,且多发于成年人[1],其主要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红肿热痛,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分界线,具有炎症蔓延迅速、治疗困难和极易复发等临床特点,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化脓性淋巴管炎、脓毒血症及败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若给予适当的处理其病死率可降低至1%以下[2].

  • 肾移植患者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期间降钙素原升高不能预测感染

    作者:王红宇;蒋欣;焦宪法;张建东;董慧君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在诊断细菌和真菌感染以及指导用药方面是一个重要的炎症指标,比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更具特异性.PCT计数与感染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且PCT的下降提示抗感染治疗有效,提示预后良好[1].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常出现排斥反应而使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治疗.本研究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应用ATG后PCT的变化情况及临床价值.

  • 假丝酵母菌阳性的腹腔积液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侯天文;郑运周;曾倩;李玮;李亚娟;张然;刘艳丽;高鹏

    近十余年来,由于腹部外科手术、重症胰腺炎以及车祸等引起的腹部伤害导致临床腹膜炎患者增加[1],其腹腔积液中检测到肠道常见的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等,也常常检测到假丝酵母菌[2-3].但自腹膜炎患者腹腔积液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对于患者的致病意义仍存在争议.有的认为腹腔积液中培养出假丝酵母菌是致病菌,需立即启动抗真菌治疗;而有的认为腹腔积液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并非是致病菌,仅是宿主的疾病状态下,天然屏障破坏,黏膜假丝酵母菌由消化道移位至腹腔.

  • 多发结核治疗初期出现矛盾反应一例

    作者:彭湃澜;周翔禹

    患者女,16岁,因"腹胀伴发热、盗汗10余天"于2015年10月24日入院,既往有"便秘"病史.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肝脾肋缘下未及,腹壁柔韧感,脐周、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10月25日查血常规:白细胞(WBC)3.29×109/L,血红蛋白(Hb)98.9 g/L,红细胞沉降率(ESR)77 mm/1 h;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55.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7.8 U/L,总蛋白55.6 g/L,白蛋白(Alb)22.5 g/L,白蛋白/球蛋白(A/G)0.68;

  • 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结核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常蕴青;唐神结

    目前,结核病的免疫发病机制,结核分枝杆菌(MTB)疫苗的制备,潜伏MTB感染及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以及结核病严重程度的判断仍然是结核医学领域存在的难题.近年来,大量研究对结核病的免疫发病机制及新的诊疗靶点进行了探索,其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以其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受到了关注.该文就HMGB1与结核病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 铜绿假单胞菌及其生物膜与机体固有免疫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汪速飞;魏巍;余冰;倪明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在临床中可导致各种严重感染,这些感染往往伴有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其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治疗也很棘手.研究表明,PA形成生物膜后其基因型和表型发生改变,菌体聚集并分泌胞外基质,从而包裹免疫系统原先可识别的细菌成分以及抗原,进而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另外,生物膜PA可分泌各种毒力因子,阻碍固有免疫发挥效应.本文就PA生物膜所致慢性感染及其逃避机体固有免疫机制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 改良式闭式负压引流冲洗治疗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疗效分析及护理

    作者:王营;皇甫辉;韩瑞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严重致死性的软组织感染[1].临床工作中发现随着就诊患者的增加和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此类疾病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推荐治疗方法主要为尽快手术清除病灶,联合抗生素、高压氧治疗和创面护理等.术后治疗中,鉴于传统方法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术区填塞引流物和敞开换药,造成患者极大痛苦及增加术区再感染风险等弊端,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治疗中,并获得一定的认可,但其仍面临感染病灶愈合时间长和多间隙感染时引流不彻底等问题,我科通过以往经验,采用改良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术腔冲洗技术,对我院收治的26例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丙型肝炎耐药发生的机制及管理

    作者:黄建荣

    随着临床上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使用,治疗前耐药相关性突变(RAVs),即预存耐药越来越引起关注.预存耐药影响了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效果.明确各类DAAs预存耐药位点、检测具有临床意义的RAVs,以及应用高耐药屏障的药物方案被认为是目前切实可行的减少RAVs导致治疗失败的手段.

  • 新研发抗HBV药物的品种、特性及临床研究

    作者:马亦林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应用的抗HBV治疗药物主要为核苷(酸)类似物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两大类,这些药物仅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抑制病毒复制,不能清除病毒.因此,近年来医学研究者与多家医药企业积极研发抗HBV新药,已有多种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围绕HBV的生命周期与抗病毒药物的作用靶位,对抗HBV治疗药物的特性、安全性及临床试验等研究近况作一阐述.

中华临床感染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