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中华临床感染病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중화림상감염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2397
  • 国内刊号: 11-567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杭州市庆春路79号浙医一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李兰娟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不同耐药程度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黏附水平差异性分析

    作者:陈妍妍;曹阳;刘双庆;宋巍;魏殿军

    目的 探讨不同耐药程度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黏附水平的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天津地区四家三级甲等医院尿液样本分离的非重复感染大肠埃希菌100株,结合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大肠埃希菌分为敏感组(50株)和耐药组(5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菌株I型菌毛fimH、fimA、fimB基因和P型菌毛papA、papB、papC、papGII基因及其相对表达量,采用酵母细胞黏附试验和红细胞凝血试验分别检测I型菌毛及P型菌毛的黏附能力.数据分析采用 χ2检验和t(Z)检验.结果 耐药组中papGII基因的检出率为42.0%,高于敏感组(1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8,P<0.05),fimH、fimA、fimB、papA、papB和papC基因在两组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敏感组中fimH、fimB和papC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耐药组(Z=3.427,t=5.182和8.120,P<0.05);黏附试验表明敏感组菌株I型菌毛的黏附能力(64.0%)高于耐药组(40.0%)(χ2=5.769,P<0.05).结论 耐药组I型菌毛的黏附能力下降与菌株的适应性代价有关,fim及pap基因簇编码的其他基因的转录和缺失可能对I型菌毛及P型菌毛的黏附功能产生影响.

  • PCR-荧光探针法在中国HCV常见基因型检测中的意义

    作者:吴涛;梁华芳;熊璐;王姣;郭晓磊;林锋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荧光探针法在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3月至6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66例慢性HCV感染者血清样本,采用逆转录巢式PCR扩增HCV的Core-E1(CE1)基因区域和测序、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基因亚型,并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HCV基因型进行检测.采用Kappa检验对两种方法测得的HCV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巢式PCR测序法共分型166例,其中1 b型66例(39.8%),2a型34例(20.5%),3a型16例(9.6%),3b型为27例(16.2%),6a型23例(13.9%);PCR-荧光探针法共分型166例,其中1 b型68例(41.0%),2a型34例(20.5%),3a型16例(9.6%),3b型25例(15.0%),6a型23例(13.9%).PCR-荧光探针法分型中的2例1 b型,测序法分型为3b型,两种方法检测一致率为98.7%(164/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2,P>0.05).结论

  • 杭州市2004至2014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生存分析

    作者:李西婷;罗艳;程洁;许珂;金洁;张兴亮;郑锦雷

    目的 分析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执行以来,杭州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生存情况.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治疗库中收集2004年至2014年符合研究条件的杭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2370例,对患者的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开始时间、WHO临床分期,感染途径及随访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的生存率和影响生存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70例研究对象中,总随访时间为3968.14人年,死亡57例,总病死率为1.44/100人年(57/3968.14).Kaplan-Meier法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第1年、第3年和第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是98.08%、96.20%和95.24%.总病死率从2006年的6.06/100人年下降到2014年的1.44/100人年.艾滋病相关疾病病死率从2009年的1.10/100人年下降到2014年的0.90/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CD4+T淋巴细胞200~349个/μL组的死亡风险是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组的0.466倍(95%CI 0.246~0.882);年龄在≥50岁组、40~<50岁组、30~<40岁组治疗患者的死亡风险是<30岁组患者的3.408倍(95%CI 1.365~8.506)、3.788倍(95%CI 1.645~8.718)和2.593倍(95%CI 1.139~5.905);基线WHO为Ⅲ期/Ⅳ期是Ⅰ期/Ⅱ期患者死亡风险的1.960倍(95%CI 1.117~3.439).结论 高龄、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基线WHO为Ⅲ期/Ⅳ期是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尽早抗病毒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 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小霞;高世成

    目的 探讨住院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的471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3例合并CMV感染,298例未感染CMV,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DS合并CM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73例合并CMV感染患者中,单纯CMV血症103例(59.54%);CMV终末器官疾病(EOD)70例(40.46%),其中以CMV肺炎(33例)、CMV视网膜炎(22例)多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传播途径、低CD4+T淋巴细胞数、首诊患者、合并结核病、肺孢子菌肺炎、住院时间长、败血症是AIDS合并CM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数<50个/μL[OR=3.897,95%可信区间(CI)2.354~6.453]、合并结核病(OR=4.619,95%CI 2.501~8.529)、肺孢子菌肺炎(OR=4.062,95%CI 2.345~7.038)和败血症(OR=2.553,95%CI 1.098~5.936)是AIDS合并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OR=0.559,95%CI:0.342~0.912)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住院AIDS患者CMV感染发病率较高,可引起多器官损害,临床上应尽可能避免危险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 成视网膜细胞瘤结合蛋白4对Sp1介导的HIV长末端重复序列转录作用研究

    作者:王娟;杨劲;杨宗兴;程林芳;吴南屏

    目的 研究成视网膜细胞瘤结合蛋白4(RBBP4)对于Sp1介导的HIV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的转录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脂质体共转染的方法,分别将RBBP4表达载体、Sp1表达载体与带荧光素酶标签的HIV启动子载体pHIV-LTR-Luc和Sp1位点突变载体pHIV-LTR-sp1-mut进行转染,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HIV LTR转录活性.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和凝胶迁移实验(EMSA)进一步研究RBBP4对Sp1在LTR上结合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RBBP4的转染剂量为500 ng时,Sp1介导激活的相对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值由62.5下降到16(t=14.52,P<0.01).HIV LTR上Sp1结合位点突变后,100、300和500 ng的RBBP4表达载体对HIV LTR介导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值的影响经双尾配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97、2.357和3.162,P值均>0.05).ChIP结果显示,当RBBP4在HIV LTR上的结合增加时,Sp1在HIV LTR上的结合量明显增加(t=11.93,P<0.01),RBBP4在HIV LTR上结合减少,Sp1在LTR上的结合明显减少(t=11.38,P<0.01).EMSA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ChIP结果中RBBP4对Sp1结合DNA的影响.结论 RBBP4可抑制Sp1介导HIV LTR的转录.

  • 2015年广东省抗病毒治疗失败艾滋病患者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兰芸;蔡卫平;李凌华;蔡晓莉;何艳;唐小平;胡凤玉;李俊彬;陈伟烈;李丽雅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15年抗病毒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患者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流行情况及特点.方法 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广东省艾滋病诊疗控制中心收治的广东省(除深圳)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且病毒载量>1000拷贝/mL患者的血浆样本.用实验室自建方法扩增获得612条HIV-1基因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基因亚型,提交美国斯坦福大学HIV-1耐药数据库获得与NNRTIs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分析NNRTIs耐药情况,相关耐药突变与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传播途径、抗HIV治疗方案和病毒基因型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612例病毒抑制失败患者中,与NNRTs相关的耐药突变位点以K103(26.80%)、Y181(14.71%)、V179(13.73%)、G190(11.44%)和V106(10.62%)为主.310例(50.65%)患者对NNRTIs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其中对奈韦拉平(NVP)的高度耐药率(49.51%)高于依非韦伦(EFV,43.14%)、依曲韦林(ETR,5.56%)和利匹韦林(RPV,1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96.3和198.0,P值<0.05);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耐药发生率低于<200个/μL患者(χ2=17.93,P<0.01);静脉注射毒品患者耐药发生率低于性传播患者(χ2=44.21,P<0.01);含NVP治疗方案的耐药发生率高于含EFV治疗方案人群(χ2=8.93,P<0.01);CRF01_AE型患者耐药发生率高于CRF07_BC和CRF08_BC型患者(χ2=8.46和8.47,P<0.01).结论 建议对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及静脉注射毒品人群加强随访和依从性教育,合并肝脏疾病患者应避免使用含NVP的治疗方案.

  • 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离出的一株大芬戈尔德菌及文献复习

    作者:耿冲;王启;陈宏斌;王辉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2 岁,双膝关节疼痛多年,于 2015年 3 月在河南当地医院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右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左膝关节自术后 20 d开始出现窦道,迁延不愈,并持续伴有异常渗出.2015 年 4 月再次入院行"左膝关节清创术",术后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约 1 周,伤口愈合.此后左膝关节持续肿胀,并伴有持续疼痛,需长期口服止痛药物,但再未出现窦道及异常渗出.2016 年 5 月 5 日,左膝关节肿胀加重,在河南当地医院输注"克林霉素"约 1 周,肿胀消退.

  • 非结核分枝杆菌71株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崔岩飞;范大鹏;杨盛娅;孙丽芳;盛云峰;朱敏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外的一大类分枝杆菌.目前已发现 NTM种类超过150 种,致病性菌种有 50 余种.近年来,NTM感染呈快速增多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 ].

  • 髋关节放线菌感染报道一例

    作者:朱博;郑琦;石仕元;金阳辉;应小樟;张丽娟

    患者男,48岁,因“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1个月,加重1周”,拟“右髋关节感染?”于2016年1月19日收治于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髋部疼痛不适,右髋关节活动受限,遂即前往富阳当地某医院就诊,予非甾体类药物消炎止痛治疗,疼痛明显缓解,1 周前右髋部疼痛复发,活动明显受限,且右髋部出现一个肿块,遂前往杭州市某医院就诊.

  • 常用毒品对树突细胞功能和HIV感染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许利军;黄凡

    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可以捕获黏膜感染部位的HIV并携带至引流淋巴结,促进CD4+T淋巴细胞感染,DC-SIGN(CD209)在这一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吸食毒品会增加HIV感染机会,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和可卡因是吸毒者常用的毒品,毒品作用于相应受体促使下游信号通路激活,调控DC-SIGN表达,削弱了免疫细胞对HIV的抑制功能,从而在多个环节促进HIV感染.考虑到不同毒品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复杂影响,该文重点对常用毒品、DCs和HIV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特别是对信号通路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海燕;童海江;崔大伟;陈瑜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源性流感病毒,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并短时间内在我国迅速蔓延,感染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引起人们的担忧和恐慌,并引发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对患者体内分离的H7N9病毒基因分析显示,该病毒与人类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唾液酸 α-2,6型受体的亲和力较高.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散发病例仍时有报道,冬春季相对高发.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及病毒基因特征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评价

    作者:孙映雪;郭伟;姜尧尧

    感染性休克临床上又称脓毒性休克[1 ],其病理机制是由于微生物及其毒素产物进入全身循环系统,导致血液中细胞因子及内源性介质水平明显增高,作用于全身各靶器官组织,导致全身血液灌注降低,并伴随高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进而造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功能障碍,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 -2].由于休克进展迅速且病情较重,是引起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一直是临床难点及关注的课题.液体复苏是目前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重要手段,临床研究证实[3],液体复苏有助于改善机体血液动力学,提高各重要器官组织的血流灌注,同时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发生.临床相关研究发现[4],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DGT)旨在对患者进行检测、评估后,采取靶向治疗方案,为早期治疗赢得时间,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5].但研究发现,EDGT 各项检测和治疗措施的开展对护理要求较高,护理治疗可一定程度决定 EDGT 的疗效.本研究我们对针对性护理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 HIV感染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影响

    作者:孙建军;卢洪洲

    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生发中心为B细胞发育提供辅助.HIV感染会破坏宿主淋巴滤泡结构,进而影响Tfh的数量和功能,终导致B细胞功能失调.这一系列病理改变的同时,HIV能潜伏在Tfh内逃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清除;同时,Tfh为HIV复制提供场所.终,HIV会导致被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破坏、高 γ球蛋白血症以及记忆性B细胞减少.

  •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一版)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是由甲型 H7N9 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导致死亡.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

    作者:马亦林

    近年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已获得突破性进展,至今已有12种DAAs口服新药及3种联合治疗方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本文就DAAs研究现状,包括药物名称、作用靶点、治疗方案、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作一介绍.

中华临床感染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