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中华临床感染病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중화림상감염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2397
  • 国内刊号: 11-567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杭州市庆春路79号浙医一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李兰娟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贾磊;马燮峰;陆锦琪;蒋红钢;朱奕;刘宇婷;张玉琦;蔡莹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SSI )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吸烟史、预防用药情况、是否有腹部手术史、手术类型、术前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是否使用腹腔镜、是否使用吻合器、是否行联合脏器切除术、TNM分期、美国麻醉医生协会( ASA)评分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后S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773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144例发生SSI,SSI的发生率为18.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使用腹腔镜( OR=0.35,95%CI:0.15~0.79,P<0.05)、使用吻合器( OR=0.59,95%CI:0.39~0.88,P<0.05)是患者发生SSI的保护性因素;而糖尿病( OR=2.11,95%CI:1.25~3.58,P<0.01)、肝硬化(OR=2.12,95%CI:1.18~3.79,P<0.05)、ASA评分(3~4分)(OR=2.01,95%CI:1.20~3.58,P<0.01)、联合脏器切除(OR=2.17,95%CI:1.20~3.92,P<0.05)、吻合口瘘(OR=6.85,95%CI:3.01~15.63,P<0.01)是患者发生SSI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术后SSI的发生率较高,为减少SSI的发生,建议在手术中使用腹腔镜和吻合器。

  • 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欢欢;李海宁;郑萍;赵绍林;张春艳;张婷;霍娟;李伟;杨晋;吴惠毅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 mNAP)表达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病例中疑似血流感染而行血培养检查的患者298例,以同期医院体检中心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病原微生物学证实血流感染的诊断,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NAP,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 C反应蛋白(CR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NAP、PCT、CRP诊断血流感染的价值。结果298例患者中,根据病原微生物学证实血流感染109例,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43例,革兰阴性菌感染66例。血流感染患者组CRP、PCT、mNAP中位数分别为138.71 mg/L、7.04 ng/mL、13929 AB/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50 mg/L、0.12 ng/mL、1831 AB/c(U=5.00、48.50和65.01,P<0.01)。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mNAP为9598(6064~11643) AB/c,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16512(11654~22001) A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50.00,P<0.01)。 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mNAP、PCT 及CRP 诊断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7、0.962和0.901,佳切点分别为4578AB/c、0.90 ng/mL 和13.50 mg/L,敏感性分别为95.8%、93.0%和90.3%,特异性分别为97.8%、95.6%和85.5%。结论在mNAP、PCT、CRP三个指标中,mNAP诊断血流感染的效能高,可作为血流感染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 2010至2013年宁波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孙士芳;翁幸鐾;李超芬;邓在春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九医院从临床样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析菌株的临床分布,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所有数据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年共分离到细菌26544株,其中非重复的铜绿假单胞菌1757株,占病原菌总数的6.6%。175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622株(35.4%)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其次为呼吸科322株(18.3%)。痰样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见(1045/1757,59.5%),其次为尿液及前列腺液(148/1757,8.4%)、肺泡灌洗液(116/1757,6.6%)、伤口及脓液(237/1757,4.6%)等。四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不大,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但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 CRPA)的检出率在四年间呈上升趋势,占当年铜绿假单胞菌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5.8%、45.8%、44.5%和54.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广,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CRPA检出率高,应加强监测。

  • 大鼠巨噬细胞α7-乙酰胆碱受体介导的抗炎通路对内毒素所致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周舟;陈小梅;李富强;唐翠兰

    目的:探讨大鼠巨噬细胞α7-乙酰胆碱受体(α7-AChR )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在内毒素所致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大鼠巨噬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对细胞纯度进行鉴定。采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 Western blot )鉴定大鼠巨噬细胞α7-AChR的表达特征。烟碱预处理原代分离培养的大鼠巨噬细胞后给予内毒素脂多糖(LPS)刺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原代培养巨噬细胞中p-NF-κB蛋白表达。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浓度烟碱下TNF-α的水平差异。结果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原代分离培养大鼠巨噬细胞膜上存在α7-AChR。给予烟碱预处理能显著降低LPS刺激后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浓度,在烟碱浓度为0、1、10、100μmol/L 时, TNF-α的浓度分别为(2123±86)、(1486±80)、(1316±83)和(1090±77) pg/mL,随着烟碱浓度的增加,TNF-α释放量减少(t=16.33、20.18和26.83,P<0.05)。同时,不同浓度的烟碱预处理后,巨噬细胞内的p-NF-κB水平明显下降。结论激活大鼠巨噬细胞α7-AChR可以抑制内毒素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其作用机制为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

  • 产 KPC 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及传播途径初探

    作者:刘婧娴;俞静;陈峰;刘瑛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初步探讨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传播途径。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上海新华医院临床样本中分离到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联合纸片扩散法( Kirby-Bauer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改良Hodge试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进行耐药表型筛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测序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KPC基因,并对产KPC酶的菌株进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 ERIC)-PCR分型及临床资料汇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77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71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其中69株携带KPC基因,经测序确定为KPC-2基因。 ERIC-PCR结果提示69株产KPC-2酶菌株均为同一克隆株。12个科室首例分离到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中,有7例在本院有转科记录,其中4例都曾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接受过治疗。结论上海新华医院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以产KPC-2酶为主,这些菌株可能通过转科患者在院内形成广泛的水平播散。

  • 温州地区2010至2014年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作者:项光早;陈伟军;熊国锋;徐时乐;张含霜

    目的: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脓液的病原菌资料。菌株鉴定使用Vitek32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变化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结果5年共分离出病原菌286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786株(62.4%),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84.74,P<0.01),主要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占72.5%(1295/1786),前两种菌株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83.75和24.74,P <0.01);革兰阳性球菌1078株(37.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占83.2%(897/1078)。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χ2=16.17、13.48和11.44, P <0.05),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χ2=16.54和16.63,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χ2=12.52、10.85和14.14,P<0.05)。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χ2=10.21,P<0.05),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5年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10.38,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和甲氧西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χ2=15.44和12.53,P<0.05),未发现有耐万古霉素菌株。溶血性链球菌对所有抗菌药物均保持敏感。结论温州市中心医院扁桃体周围脓肿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严峻。

  • 改良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病例的疗效

    作者:綦素霞;亓玉琴;咸会波;刘冠群;于云鹏;司君利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 Hp)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治疗方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经胃镜、组织学检查确诊的86例既往反复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分别采用常规四联疗法(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连续服药14 d)与改良四联疗法(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7 d,序贯给予兰索拉唑+胶体果胶铋+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7 d)治疗。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按方案治疗( PP)根除率和按意向治疗( ITT)根除率以及Hp复发率。结果观察组43例患者中42例完成疗程,42例全部根除成功,PP根除率为100.00%,ITT根除率为97.67%;对照组43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其中24例根除治疗成功,PP和ITT根除率均为55.81%;两组患者PP和ITT根除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90和21.11,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14.29%,6个月的复发率为20.0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83%和34.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和1.68,P>0.05)。结论改良四联疗法治疗抗Hp失败病例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艾滋病患者结肠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

    作者:肖艳华;罗红彬;肖冠英;易俊卿;陈厚志;吴丹丹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结肠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了解引起肠道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方法选择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0至2014年临床确诊艾滋病并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肠道症状的感染科住院患者310例。所有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获取活检样本,通过HE染色、特殊染色,包括六胺银( GMS)、高碘酸雪夫( PAS)、抗酸染色及巨细胞病毒( CMV)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分析结肠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确定艾滋病患者肠道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结果艾滋病患者肠道内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黏膜慢性炎症改变(93.9%),部分严重者黏膜上皮变性坏死,局部糜烂及溃疡形成。310例艾滋病患者中,139例(44.8%)检出病原体,其中CMV感染47例(15.2%),分枝杆菌感染36例(11.6%)、马尔尼菲青霉感染21例(6.8%),隐球菌感染10例(3.2%),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3例(1.0%),隐孢子虫感染2例(0.6%),其他未能确定类型的真菌及细菌感染共20例(6.5%)。结论艾滋病患者的肠道病变以肠道慢性炎症多见,肠镜黏膜活检病理检查能在一定程度上明确肠道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

    作者:程乾刚;王亚静;季晓燕;冯江;李阿利;林玲;陈华忠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 CHB )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临床上CHB 合并NAFLD的病例较为常见。肝细胞脂肪变可因肝窦受压以及继发的肝窦毛细血管化导致药物与含有病毒的肝细胞膜的接触面积减少,从而影响抗病毒疗效[1]。目前,关于不同程度脂肪肝对于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41例临床诊断为单纯 CHB 及合并NAFLD的患者恩替卡韦治疗96周的资料,通过对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定量等指标的统计,探讨不同程度NAFLD对抗HBV疗效的影响。

  • 合并与未合并颅内感染的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作者:孙武铭;马文江;陈燕飞

    隐球菌病已经发展成为人类一个主要的侵袭性真菌病[1],其中肺隐球菌病是常见的肺部真菌感染之一,其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合并颅内感染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病情复杂,病死率极高。有文献报道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病1年病死率可达41%[2]。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隐球菌性脑病患者在及时加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后,病死率仍高达26%[3]。本研究对128例经病原学确诊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比较了合并与未合并颅内感染的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肺支气管扩张合并盖尔森基兴奴卡菌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蕾;顾云峰;上官宗校;李克诚

    肺奴卡菌病是由奴卡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病,易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也可见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特别是有结构性肺疾病患者更易感染奴卡菌,但先前报道较少。近年来,国外报道肺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奴卡菌的发病率增加[1-2]。目前,国内肺支气管扩张合并奴卡菌感染的病例报道极少,本文报道一例肺支气管扩张合并盖尔森基兴奴卡菌感染,并结合近30年国内外肺支气管扩张合并奴卡菌感染的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奴卡菌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 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55例临床分析

    作者:傅淑霞;邢玲玲;段建召;陈亚坤;裴华颖;李绍梅

    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 Acute focal bacterial nephritis , AFBN)是一种肾实质非液化性急性局灶性化脓性炎症,介于急性肾盂肾炎和肾脓肿早期阶段,如能及时诊断并采用有效的抗菌药物长疗程治疗,临床可以治愈[1]。然而,该病极易被误诊为急性肾盂肾炎而按抗菌药物标准疗程治疗10~14 d[2],因疗程过短,容易导致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本研究对55例AFBN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和转归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引起同行重视,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

  •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丁明东;周大明;余文庆;叶军

    革兰阴性杆菌是临床呼吸科常见的病原菌,其致病的重要物质是脂多糖( LPS)。人类单核细胞表面表达CD14分子是LPS的受体,近年来研究显示,单核细胞按照 CD14和CD16的表达水平不同可分为三个亚群:单核细胞1型[经典型,CD14(++)CD16(-)CCR2(+),Mon1]、单核细胞2型[中间型,CD14(++)CD16(+)CCR2(+),Mon2]和单核细胞3型[非经典型, CD14(+) CD16(++) CCR2(-), Mon3],它们在炎症反应中起不同的作用[1-2]。本研究对34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不同单核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从而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提供新的依据。

  • 抗HBV治疗对患者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及白介素6和17水平的影响

    作者:金灵肖;程幸种;虞振平;殷骏锋;朱葵向;洪江浩

    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可导致病毒性肝炎,且易慢性化,并逐渐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1]。乙型肝炎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是宿主免疫应答及病毒持续存在共同作用的结果,细胞免疫应答是引起肝细胞病变的主要机制,而T淋巴细胞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2]。

  •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71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周麟玲;于军华;刘博;徐胜楠;郭清风;粘桂粒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是一种新发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初期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情复杂,进展较快,大多数病情较重,病死率高。本研究对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实验室确诊的7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实验室指标对该病病情分析、重症化趋势判断的价值,指导临床诊疗。

  • 侵袭性停乳链球菌感染二例

    作者:艾宇洁;陈念;李军;金柯

    病例1女,46岁,因“发热近2周”于2014年9月29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因宫颈癌在外院行子宫全切术,术后两次化疗序贯三次放疗,末次放疗期间出现发热及腹痛,当时诊断为“右侧盆壁淋巴管囊肿”,予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入住我院前2周,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5℃,畏寒,有头痛、恶心呕吐,伴右侧髂窝处胀感、疼痛,外院予“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5 d效果不佳。入院查体:体温38.7℃,右侧髂窝处可触及条索状肿大淋巴结,质韧,压痛明显,活动度差。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5.25×109/L,中性粒细胞0.880,血红蛋白( Hb )95 g/L,血小板( PLT )445×109/L;C-反应蛋白(CRP)101.00 mg/L;抗链球菌溶血素“O”1700.00 U/mL,动态复查高达1910.00 U/mL;腹部CT示右侧盆壁淋巴管囊肿病灶呈环形强化,提示淋巴管囊肿伴感染可能性大;入院第三天行CT引导下盆腔脓肿穿刺引流术,引流脓液约33 mL,脓液培养为停乳链球菌阳性。药敏试验示该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耐药,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肟、头孢唑啉及万古霉素敏感。诊断明确为盆腔脓肿,根据入院前头孢类抗菌药物抗感染疗效及药敏试验结果,予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内、腹痛消退,复查血常规、CRP恢复正常。因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出院后继续口服头孢呋辛抗链球菌治疗,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皮下组织新型隐球菌感染一例

    作者:吴庆;陈栎江;徐春泉;张雪青;余方友;周铁丽;郭海雷

    患者男,81岁,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15年前行肾移植手术,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 FK506)。患者在我院就诊前4个月用力后左下肢出现疼痛,程度较剧,伴皮肤发红,双下肢肿胀,遂反复多次至我院血管外科、骨伤科门诊就诊,予“草木犀流浸液片(消脱止-M)”等对症治疗后,疼痛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4年6月1日入住我院创伤外科。查体:体温36.8℃,脉博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4/70 mmHg (1 mmHg =0.133 kPa )。皮肤、黏膜无黄染,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左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肿胀明显,左小腿外侧可见约6 cm ×8 cm囊性包块,针刺引流出少许黄色脓性物质。 B超提示:慢性肌炎伴脓肿形成,肉芽肿待除外。取患者小腿脓腔内脓液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图1A)、瑞氏染色(图1B)、苏木精-伊红染色(图1C)都可见明显的真菌样孢子。为进一步确定病原体,进行墨汁染色(图1D),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荚膜。病原体鉴定及药敏结果:样本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和沙保弱琼脂平板,48 h未见明显生长,72 h两种培养皿中均可见约0.5 mm大小的菌落,6 d后在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可见2 mm大小的白色黏稠菌落(图2A),数量很少,在沙保弱琼脂平板上可见4 mm大小的白色、奶油状菌落(图2B)。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 2 Compact 及配套的酵母菌鉴定卡鉴定结果提示99%的概率为新型隐球菌。酵母样真菌药敏试剂盒的药敏结果:5-氟胞嘧啶≤4 mg/L,两性霉素≤0.5 mg/L,氟康唑≤1 mg/L,伊曲康唑≤0.125 mg/L,伏立康唑≤0.06 mg/L。取患者血液检测隐球菌荚膜抗原,结果为1∶1024,阳性。

  • 抗中枢神经系统HIV感染治疗面临的挑战与策略

    作者:张玉林;陈德喜;金荣华

    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ART)是目前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主要治疗措施。由于血-脑屏障( BBB )的阻隔,某些抗病毒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不能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使得这一部位成为病毒潜藏库。 BBB主要由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HBMVECs )及其之间的紧密连接形成,星形胶质细胞伪足也参与BBB形成。位于BBB及脑实质细胞上的特定转运蛋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外排。由此,人们探寻了纳米材料等一系列增加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降低药物神经毒性的措施。该文对上述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脑室腹膜分流术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乔潜林;张保朝

    脑室腹膜分流术后,表皮葡萄球菌常在分流管表面粘附聚集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包裹细菌,可以保护其免受宿主的攻击。由于存在生物膜、抗菌药物耐药、中枢神经系统的血脑屏障等因素,脑室腹膜分流术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非常困难。此文对脑室腹膜分流术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与发生率、发病机制、治疗、预防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新疆地区布鲁菌病92例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

    作者:宋江美;林国帅;欧宁;葛白娟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以波浪热、多汗、骨关节炎、神经痛、肝脾肿大、睾丸肿痛为特征,亦可引起多器官或多系统病变,易转成慢性感染,抗菌药物需长疗程联合治疗[1-2]。新疆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之一,畜牧交易频繁,是导致本病流行的因素之一。近年来,新疆布鲁菌病发病人数逐年增长[3]。农牧民防病的知识不足,未及时治疗,治疗期间依从性差,常发生疾病慢性化亦复发[4-5]。本文分析了92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舒适护理的策略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布鲁菌病的临床诊疗和护理提供参考。

  • 浅谈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作者:王贵强;王艳

    1998年,英国剑桥大学的Cliff教授曾对21世纪的感染病学界做出这样的预言:“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迎接感染病的挑战,包括老的感染病引起的老问题,老的感染病引起的新问题,新的感染病引起的新的、也可以是老的问题”。近年来,多药耐药结核、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感染日渐增多,新型布尼亚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均应验着Cliff教授的预言。可见,不论时光如何斗转星移,感染性疾病就在我们身边,不容忽视。

  • 从 SARS 到 MERS:证据与展望

    作者:高海女;姚航平;杨仕贵;李兰娟

    2003年开始席卷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SARS )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这场疫情虽然仅历时8个月,却导致全球8000余人感染,700余人死亡,病死率约为10%[1]。导致这一疫情的病毒是一种跨物种感染人类的全新冠状病毒,人感染该病毒后可表现为发热以及呼吸系统症状,至今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与疫苗。2012年,沙特阿拉伯出现中东呼吸综合征(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 MERS )病例。截至2015年7月24日,该病已波及全球20多个国家,导致1374人感染,至少490例死亡,病死率约为35%[2]。2012至2015年,陆续有新增MERS病例出现。目前,韩国已成为除沙特阿拉伯之外患病人数多的国家,并出现四代病例,中国也有了第1例输入性MERS患者。从已有的资料和数据来看,与SARS 相比, MERS 的临床症状更重,病死率更高,在人群中持续存在,且仍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与疫苗。目前,关于MERS 的研究在病原学、动物溯源、传播机制和治疗药物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思路进行总结。1病原学概述

  • 托高土病毒属对人类致病的现状

    作者:马亦林

    2015年2月20日,美国卫生当局宣布发现一种新的致命性蜱传病毒--“波本病毒( Bourbon virus)”,经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鉴定为正黏病毒科托高土病毒属( Thogotovirus )的新种,这一发现引起了医学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1-2]。

  •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稿约

    作者: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感染病领域专业学术期刊,系国家统计源核心期刊,新影响因子为1.359。本刊主要报道感染病领域临床、预防和科研中领先的临床诊治经验以及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 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

    作者:李刚;赵梅;周晓燕;贾伟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耐药细菌的广泛传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我国史上严的有关抗菌药物的法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1]。法令颁布后,临床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变得更为重要,同时也促使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重要的是临床微生物室工作重心需要向检验前和检验后倾斜,加强与临床的沟通。本文对在检测前的临床样本采集与运送、检测过程及检测结果报告这几个环节中,应如何加强临床微生物室与临床的协作进行论述。

中华临床感染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