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中华临床感染病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중화림상감염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2397
  • 国内刊号: 11-567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杭州市庆春路79号浙医一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李兰娟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HBV基因B型感染者不同病程反转录酶区预存变异的研究

    作者:徐尧江;杨益大;张要栋;陈永刚;宋伟泉

    目的 比较不同病程阶段的慢性肝病患者HBV反转录酶区(RT)预存变异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 1年1月至2013年6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474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05例,肝硬化组153例和肝癌组116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采用PCR后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RT区变异,同时确定基因型.应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以HBV基因B型为主,共387例(81.6%),其中CHB组156例,肝硬化组124例,肝癌组107例.387例B基因型患者均存在核苷(酸)类药物耐药变异位点,HBV RT区rtS106C变异阳性率在CHB组(14.1%,22/156)和肝硬化组(14.5%,18/124)高于肝癌组(4.7%,5/107)患者(x2=6.126和6.207,P值均<0.05);rtD134E/G/N/S变异阳性率在CHB组(21.8%,34/156)和肝硬化组(20.2%,25/124)高于肝癌组(10.3%,11/107)(x2=5.933和4.263,P值均<0.05).HBV RT区rtD134E/G/N/S和rtS106C变异与HBeAg和性别有一定的关系,而与HBV DNA载量和年龄无关.CHB组(5.3%,157/2964)和肝硬化组(5.6%,132/2356)的HBV RT区A-B间域的变异频率高于肝癌组(3.5%,71/2033)(x2=9.018和11.018,P值均<0.01).结论 未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不同阶段慢性肝病患者均可能存在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相关变异.HBV RT区rtS106C和rtD 134E/G/N/S变异可能与不同阶段慢性肝病中严重免疫应答引起的活动性炎症坏死有关.HBV RT区的A-B间域变异可能与炎症坏死、免疫反应和肝纤维化进展有关.

  • 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肝脏纤维化进展与肝内免疫细胞分布

    作者:张敏;孙艳玲;苏海滨;向轶;高银杰;周双男;汤汝佳;张达利;贺希

    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肝脏纤维化进展情况及其与肝组织中免疫细胞分布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4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二医院34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58次肝脏穿刺(肝穿)组织和15份非移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行Metavir评分,同时对其中15例行2~4次肝穿的39份样本做CD4+、CD8+、CD20+、CD57+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x2检验和方差分析肝纤维化进展情况与病理特点、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分布的关系.结果 34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肝纤维化发展速度中位数为1/年,其中9例(26.47%)为快进展型,移植术后1年内肝纤维化发展速度>2(Metavir评分),其余25例(73.53%)慢进展型患者肝纤维化发展速度中位数为0.6/年.与非移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学改变相比,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肝脏病理改变以汇管区水肿、小叶间胆管损伤、界面炎、小叶内凋亡小体增多为特点,其中界面炎随肝纤维化加重而增多(x2=9.656,P=0.008).肝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表达量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多,NK细胞表达量则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减少.相同纤维化程度的快进展型与慢进展型患者,肝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部分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肝纤维化发展速度较快.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表达增多,NK细胞表达减少.

  • fimH基因对泌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型菌毛粘附功能影响的初步探讨

    作者:王剑飞;曹阳;魏殿军

    目的 研究fimH基因对泌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1型菌毛粘附功能的影响,比较1型菌毛粘附阳性与阴性菌株的基因变化.方法 对天津地区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非植入导尿管患者的尿液样本分离非重复感染大肠埃希菌171株进行研究,通过PCR检测fimH基因携带情况,酵母细胞粘附实验检测1型菌毛的粘附情况.针对fimH基因进行RT-PCR实验,消除转录对粘附作用的影响.采用常规x2检验和Yates校正x2检验比较fimH基因转录粘附阴性组与阳性组间fimH基因序列的改变.结果 天津地区UPEC菌株fimH基因携带率为83%,1型菌毛粘附率为57%,粘附阳性菌株均携带fimH基因.因fimH基因未转录导致粘附阴性的菌株占18%.第51位氨基酸位点粘附阳性组较阴性组更易发生突变(x2=6.64,P=0.010);第190位与第219位氨基酸位点于粘附阴性组各有6株菌和7株菌发生突变,而阳性组未见突变(x2=4.69和5.87,P值均<0.05);粘附阴性组其余23株菌株无法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解释其粘附阴性.结论 fimH基因的突变与缺失可以影响UPEC菌株1型菌毛粘附功能,除了转录调控外,还发现了可能引起1型菌毛粘附功能改变的3个关键位点;粘附过程中除fimH基因这一关键因素外,其他基因可能也会影响1型菌毛的粘附功能.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中白介素18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汤磊;郜玉峰;戴金津;李旭;邹桂舟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并行肝脏穿刺活检的CHB患者172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肝组织中IL-18的表达情况,检测患者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载量、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等.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肝组织中IL-18表达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L-18主要在肝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其在健康人群的肝细胞中多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而在CHB患者则以弱阳性表达为主.两者肝组织中IL-18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24,P<0.05).在CHB患者中,IL-18的表达随着患者ALT水平升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r =0.182,0.173和0.068,P<0.05),但与HBV DNA水平和HBeAg无相关性(r=-0.05和0.041,P>0.05).结论 CHB患者中,IL-18的表达强度与肝脏损伤程度及纤维化形成有关.

  • 剪切波速与四种无创血清评分系统对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效果的比较

    作者:陈巍;翁彭剑;高国生;颜华东;毛达峰;祝成亮

    目的 研究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技术测量的肝脏剪切波速及四种常用纤维化评分[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Forns、S指数、FIB-4]无创评估慢性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ARFI技术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宁波市第二医院237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肝炎患者测量肝脏剪切波速,同时检测血清学指标,计算APRI、Forns、S指数和FIB-4四种评分.所有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按Scheuer系统标准分为S0~S4,≥S2者为明显肝纤维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剪切波速、四种常用纤维化评分单项及联合应用对明显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脏剪切波速值与肝纤维化分级(S)有较好的相关性(r =0.46,P<0.01).剪切波速和四种常用纤维化评分(APRI、Forns、S指数、FIB-4)诊断明显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8(0.696 ~0.821)、0.727(0.662~0.793)、0.777(0.717~0.836)、0.747(0.684 ~0.810)、0.737(0.673 ~0.802).对剪切波速和四种常用纤维化评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其AUC达到0.810.结论 基于ARFI技术的肝脏剪切波速对慢性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的预测有一定价值,与其他无创诊断指标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 外周血粒细胞、单核细胞CD64表达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立新;叶军;陈亚宝;彭海林;陈秀;刘玲;江爱桂;黄俊星

    目的 研究外周血粒细胞、单核细胞CD64表达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COPD急性发作期老年患者47例,根据痰微生物检查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27例)和非感染组(20例),另外选择22名同期体检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粒细胞、单核细胞CD64的表达,并观察其与C-反应蛋白(CRP)、粒细胞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COPD急性期细菌感染组患者粒细胞、单核细胞CD64表达和血浆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Q=3.451,4.323和4.077,P值均<0.05)和健康对照组(Q=4.983,4.611和7.069,P值均<0.05);而非细菌感染组只有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Q =2.678,P<0.05).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粒细胞、单核细胞CD64表达与粒细胞比例、CRP呈正相关(r=0.456,0.502和0.457,0.579,P值均<0.01).CRP、单核细胞CD64表达和粒细胞CD64表达诊断COPD急性发作期细菌感染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0.869和0.826.结论 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粒细胞、单核细胞CD64的表达明显增高,与炎症常用指标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RP关系密切,但敏感性较血浆CRP水平低.

  • 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体外敏感性检测的方法学评估

    作者:何翠娥;李妍淳;田彬;杨华;胡志东

    目的 评估不同药敏试验方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体外药敏结果.方法 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3月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5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49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Vitek-2法、MIC Test Strip(MTS)法及纸片扩散法分别测定替加环素对两种细菌的敏感性,并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参考方法,评估Vitek-2法、MTS法及纸片扩散法与参考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按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的判断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Vitek-2法和MTS法检测替加环素对CRAB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性分别为94.0%/91.8%,68.0%/91.8%和90.0%/91.8%.对于CRAB,Vitek-2法和MTS法与参考方法的基本一致率/分类一致率(EA/CA)分别为94.0%/72.0%和92.0%/90.0%,66.0% (33/50)的菌株Vitek-2法检测的MIC值比参考方法高1~2个稀释度,MTS法检测的MIC值存在32.0% (16/50)偏高及22.0% (11/50)偏低;对于肺炎克雷伯菌,Vitek-2法和MTS法与参考方法的EA/CA分别为95.9%/98.0%和83.7%/91.8%,36.7% (18/49)的菌株Vitek-2法检测的MIC值比参考方法低1~3个稀释度,79.6%(39/49)的菌株MTS检测的MIC值比参考方法低1~3个稀释度.Vitek-2法和MTS法检测两种细菌均未出现重大误差(VME)和大误差(ME).纸片扩散法与参考方法相比,对于CRAB,采用敏感/耐药(≥14 mm/≤10 mm)折点,CA为94.0%,高于Jones等推荐的折点(≥16 mm/≤12 mm,CA为82.0%);对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敏感/耐药(≥14 mm/≤10 mm)折点,CA为93.9%,高于FDA中肠杆菌的折点(≥19 mm/≤14 mm,CA为67.3%).结论 对于CRAB菌株,MTS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一致性较高,MIC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对于肺炎克雷伯菌,Vitek-2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一致性较高,MIC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偏低;纸片扩散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一致性较低,针对不同细菌其判定折点需进一步研究.

  • 球形肺炎三例诊疗分析

    作者:陈爱凤;蔡闯;徐俭朴

    球形肺炎是一种特殊形态类型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多见,成人仅不到1%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表现为球形肺炎[1].国内较多为影像学报道,对于多发性球形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相结合的报道较少见[2].现结合本院收治的3例年龄不同的球形肺炎患者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以提高对球形肺炎的认识.

  • 免疫功能正常者肺部隐球菌病四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盛美玲;楼亚波;王红岗;何建斌;王瑞权

    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部组织,常发生于恶性肿瘤、白血病或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化疗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发生隐球菌感染的临床报道相对较少,其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常常不典型,容易引起误诊和漏诊.我们回顾了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免疫功能正常者患肺部隐球菌病4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

  • HIV感染与非HIV感染患者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点比较

    作者:关家龙;李粤平;蔡卫平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可引起人类感染,大多经呼吸道吸入,在肺部引起轻度炎症,或隐性传染,亦可由破损皮肤及肠道传人.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向全身播散,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HIV感染、肝硬化、糖尿病、实体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类风湿性疾病、皮质激素的使用和慢性肾脏疾病等¨].在未知或没有免疫抑制的人群中,也会发生隐球菌感染[2].在HIV感染高流行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高,且预后差.艾滋病患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病死率为9% ~ 55%,非HIV感染者病死率为15% ~44%[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对临床医师来说仍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比较分析我院非HIV感染与HIV感染患者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积累经验.

  •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颅内感染一例

    作者:伦鹏;吴泽玉;陈兵

  •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救治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一例

    作者:吴涛;蔡笃运;符健;林锋

    患者女,28岁,妊娠25周,因发热、咳嗽4d,于2013年1月11日入院.患者1月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8.3℃,伴干咳、流涕、咽痛.在当地医院门诊就诊,拟诊"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1d,效果欠佳;口服中成药治疗3d,仍反复发热,体温升至39.5℃,遂转来我院.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8.5℃,脉搏108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94/54 mm Hg(1mm Hg =0.133 kPa),急性面容,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左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入院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宫内妊娠25周.查血常规:白细胞5.0×109/L,中性粒细胞0.83,血红蛋白86 g/L,血小板185×109/L.产科彩超:宫内妊娠相当于25周.患者因妊娠不同意拍胸片,予吸氧、头孢美唑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

  • 脑型疟疾合并失语一例

    作者:李艳;张尔康

    患者男,36岁,因间断性发热、意识障碍伴失语26 d于2012年12月29日就诊于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患者26 d前在赤道几内亚务工期间曾患恶性疟疾,予青蒿琥酯针治疗.2012年12月初回国后再次出现高热4次、呈稽留热型,伴明显关节酸痛,自服退热药物后大汗,于12月13日出现神志不清、失语及血压下降,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ICU,查血涂片见恶性疟原虫阳性,诊断为脑型恶性疟疾,予青蒿琥酯针静脉注射抗疟及其他支持、对症处理后,神志转清,两日后言语自如,期间曾复查血涂片疟原虫阴性,于12月26日出院.12月29日下午,复现失语症状,急被送来本院,持续失语.查体:体温39℃,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表情淡漠,目光游离,运动性失语,无口角歪斜,前臂皮肤见多处蚊虫叮咬疤痕,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右侧上下肢肌力分别为Ⅲ级、Ⅳ级,肌张力下降,左侧肢体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无肌肉萎缩及不自主运动,克氏征、布氏征及巴氏征均阴性.

  • 内质网应激在慢性HBV感染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潘高峰;李旭;郜玉峰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是一种细胞的自我防御机制,适度的ERS能促进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的降解,对细胞存活起保护作用,但持续的ERS则会引起细胞不可逆损伤甚至细胞凋亡.大量研究证实,持续的HBV复制和表达可触发ERS,ERS与HBV感染后肝脏非可控性炎症的发生发展和恶性转化密切相关,但确切的调控机制尚未阐明1-2.进一步阐明ERS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将对肝脏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ERS在慢性HBV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策略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菁菁;姚军;李兰娟

    乙型肝炎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0亿人感染或曾经感染过HBV,主要来自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约3.5亿为HBV慢性感染者,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的患者约有100万人[1].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率较高,据调查显示[2],我国每年因治疗HBV感染所花费的金额高达6000亿元,这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而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实用也是有效的方法.2002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适龄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减少了约2000万[3],这也说明了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普遍让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还不能实现.因此,研究乙型肝炎疫苗成人的免疫策略,提高免疫接种成功率,是今后乙型肝炎预防工作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成人乙型肝炎预防研究提供参考.

  • 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与护理

    作者:林浙兵;吴碎秋;朱铮铮

    脓毒血症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全身剧烈炎症反应,常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重症脓毒血症病死率可高达25%以上[1-2].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能够有效清除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调节患者免疫紊乱,纠正内环境,改善病情[3].在血液净化过程中,严密的床边观察、细心的护理是治疗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ICU 17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进行CBP,现将治疗和相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基于药物和靶蛋白互作网络的抗幽门螺杆菌常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作者:杨天敢;乐敏;黎宏章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种类和数量多.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是严重的,常见的有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死亡,而根除幽门螺杆菌须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多为三联疗法),因此其不良反应须引起重视.本研究以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的5种抗生素为例,通过对公共蛋白质数据库和药物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构建药物和靶蛋白的互作网络,探讨多种抗生素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期使三联疗法发挥大抗菌效能.

中华临床感染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