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houlder and Elbow(Electronic Edi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6-10-88324570
  • 国内刊号: 28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11-9338/R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应用LARS人工韧带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初步报告

    作者:陈爱民;鹿楠;叶添文;杨鹏;朱磊;李菁

    目的:评价通过 LARS人工韧带重建并加强喙锁韧带的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 LARS人工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治疗8例 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1~45岁;左肩3例,右肩5例。致伤原因:摔倒7例,车祸1例。临床评价采用Constant评分和 VAS评分。采用双侧肩锁关节的Zanca位片和患侧肩关节腋位片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24(5~40)个月的随访。8例肩锁关节脱位均获得复位,肩关节 Constant评分从术前的(59.3±6.9)分提高到(96.5±9.3)分(t=300,P<0.05)。VAS评分从术前的(5.4±1.3)分下降到(0.7±0.9)分(t=300,P <0.05)。术后 X 线片显示7例患者获得了解剖复位,有1例复位轻度丢失。发现2例喙锁韧带钙化,1例肩锁关节退变,未发现挤压螺钉周围骨溶解。结论应用 LARS人工韧带进行喙锁韧带重建可以为肩锁关节提供可靠的初期强度,并允许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使患者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并发症少。

  • 自体掌长肌移植重建喙锁韧带结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作者:罗吉伟;余斌;魏宽海;覃承诃;胡岩君

    目的:观察自体掌长肌移植重建喙锁韧带结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 Rockwood分型Ⅲ度以上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0例,以自体掌长肌移植重建喙锁韧带,强生带线锚钉固定维持锁骨于复位状态,观察疗效,包括 X 线片检查复位效果及 Roc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对30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12个月的患肢肩关节 Rockwood 评分,优25例(83.33%),良4例(13.33%),可1例(3.33%),差0例(0%),优良率96.7%。结论自体掌长肌移植重建喙锁韧带结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优良,可成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 肩关节前脱位的诊治体会

    作者:曹烈虎;章浩;张春才;翁蔚宗;李海航;宋绍军;纪方;苏佳灿

    目的:探讨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前的伤情评估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肩关节脱位患者5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喙突下脱位31例,盂下脱位20例,锁骨下脱位5例,伴有肱骨大结节骨折15例,肱骨头骨折1例,腋神经损伤3例,医源性肱骨近端骨折2例。结果所有患者在急诊室试行Hippocrates法进行手法复位,48例手法复位成功,8例手法复位失败,其中1例伴有肱骨大结节患者在手术室全麻手法复位,2例臂丛麻醉下手法复位,4例行切开复位,1例肱骨头骨折卡压者行切开复位。结论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前应对伤情进行充分的评估,要认真分析影像资料,进行准确的手法复位。若手法失败,避免造成医源性损伤,应进行进一步的影像检查,必要时在臂丛或全麻下复位,甚至切开复位,并对相关的并发症进行准确的判断,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发生。

  • Latarjet两种术式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伴重度骨缺损3~5年随访的比较研究

    作者:向明;杨国勇;陈杭;胡晓川;唐浩琛

    目的:研究 Latarj et手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伴重度骨缺损患者的疗效。方法结合三维CT扫描和肩关节镜对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肩盂前缘骨缺损和肱骨头后外侧的 Hill-Sachs损伤的范围和程度进行评估,如肩盂呈倒梨形(骨缺损大于肩盂宽度的25%)合并或伴有Engaging Hill-Sachs 损伤,即通过三角肌胸大肌入路运用 Latarjet技术进行重建,治疗伴有重度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37例。其中2006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喙突内旋90°转位术式,随访资料完整的共16例;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喙突平行转位术式,随访资料完整的共21例。男性23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6.5岁(17~46岁)。术前 Apprehension sign 均为阳性,平均脱位次数13.5次(8~28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不稳定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8.3个月(37~61个月),术后患肩制动2周后即在医师指导下按计划进行肩关节功能康复及力量恢复训练,术后6个月三维CT显示喙突平行转位组骨块均与肩胛颈愈合,而喙突内旋90°转位组有3例骨块未与肩胛颈愈合,两组喙突骨块愈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8,P <0.05)。喙突平行转位组手术前对终末次随访比较,前屈上举(152.5±22.6)°与(168.0±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8, P<0.05),平均体侧外旋(52.6±18.4)°与(44.9±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6,P >0.05),ASES评分80.7±16.7与92.2±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7,P<0.05),Constant-Murley评分78.6±10.1与91.6±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4,P<0.05),VAS不稳定评分平均6.0±1.4与4.3±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4,P <0.05);而喙突内旋90°转位组前屈上举(148.5±19.2)°与(170.0±1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0,P<0.05);平均体侧外旋(55.8±16.9)°与(40.6±1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 <0.05);ASES 评分81.4±14.7与92.4±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P <0.05),Constant-Murley 评分80.2±12.6与92.8±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8,P<0.05),VAS不稳定评分平均6.4±1.5与4.2±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0,P <0.05);至末次随访喙突平行转位组与喙突内旋90°转位组相比,无论前屈上举、平均体侧外旋、ASES 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或 VAS 不稳定评分,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终末复查时 X线片6例出现骨关节炎表现,其中喙突平行转位组有1例,喙突内旋90°转位5例,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度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肩关节镜下或开放铆钉重建修复 Bankart 损伤脱位复发率较高,风险大,微创治疗难以彻底治愈,多采用 Latarj et手术治疗,目前有喙突平行转位和喙突内旋90°转位两种术式,均能为该种类型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提供更好的静力稳定性,从而有效减少脱位的再发率;而喙突平行转位较喙突内旋90°转位固定强度相对较高、接触面积更大,愈合率相对较高,并且发生骨关节炎改变的几率相对较低。

  • 关节镜下经肌腱修补治疗关节侧肩袖部分损伤

    作者:汪滋民;李全;王一;沈锋;许国星;宋爽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肌腱修补治疗关节侧肩袖部分撕裂(PASTA)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下经肌腱原位修补技术,探查清理关节侧肩袖部分撕裂后,穿刺损伤部位并用PDS线标记,关节镜转换至肩峰下,清理肩峰下滑囊并行肩峰成形术,评估滑囊侧肩袖完整性,关节镜转换至盂肱关节,保留滑囊侧的冈上肌腱足印,穿冈上肌腱置入铆钉,过线缝合关节侧部分撕裂,肩峰下间隙打结固定,解剖重建肩袖足印。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共治疗12例PASTA患者,年龄29~72岁,平均(52.9±13.3)岁。结果手术治疗后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7.3)个月。依据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随访总分(89.7±5.6)分,与术前(49.8±9.8)分相比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P<0.0001);依据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随访总分(30.4±3.2)分,与术前(17.3±3.3)分相比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P <0.0001),优良率为91.7%。结论应用经肌腱原位修补技术具有大限度保留正常的肩袖组织,解剖重建肩袖足印,稳定的腱骨界面固定的优点,对于PASTA损伤是一种理想的修补技术。

  • NSAIDs及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骨、肌腱、韧带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小成;鲁谊;姜春岩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可通过降低环氧合酶活性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s)的合成,从而降低组织的炎症反应程度,并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其中,环氧合酶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换为PGs和相关化合物的限速酶。目前已知的环氧合酶有3种:COX-1、COX-2、COX-3。其中,COX-1属于“管家基因”,可在全身大部分组织中持续表达,调节生理性 PGs的合成;COX-2是“诱导型基因”,在人体大部分组织中为诱导性表达,常在炎症、创伤及疼痛情况下由促炎性因子诱导表达;而COX-3则是近年在狗和大鼠实验中发现,可能与吲哚美辛诱导的低温麻醉及痛觉缺失有关的一种COX的新亚型[1-2]。

  • 关节镜下Remplissage技术治疗 Hill-Sachs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华强;黄长明

    1890年Broca首先报道了肩关节前脱位后,肱骨头后上侧因撞击关节盂前缘,发生压缩性骨折,形成骨缺损。而后,1940年 Hill 和 Sachs 对这种损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在肩关节的前后位 X 线片上发现了该损伤的存在。因此,该损伤被命名为“Hill-Sachs 损伤”。此后,Hill-Sachs 损伤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多项研究显示,Hill-Sachs 损伤的发生率高,特别是对于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其发生率高达90%~100%[1-3]。Hill-Sachs 损伤是造成的肩关节不稳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如忽略 Hill-Sachs 损伤,而仅依靠单纯地修复关节盂唇的前缘来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术后的复发率高[4]。Palmer 等[5]认为当肩关节外旋、外展时重度的Hill-Sachs损伤会与关节盂前缘发生啮合而产生杠杆作用,致使肩关节再脱位,这是肩关节前脱位行单纯 Bankart修复术后复发率高的原因之一。Burkhart 等[6]将此现象进一步描述,提出了“啮合性 Hill-Sachs 损伤(emgaging Hill-Sachs lesion)”的概念,通过研究发现,关节盂前缘骨缺损合并有啮合性 Hill-Sachs 损伤的患者,如不行 Hill-Sachs 损伤的修复,其术后复发率高达100%。因此,他们建议对于啮合性Hill-Sachs损伤需行手术治疗。

  • 盂肱关节骨性缺损对肩关节前向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张尧;何耀华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大的关节。肱骨头较大而盂唇窝较小,使肩关节具有较大活动度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在创伤引起的肩关节前向脱位中,Bankart 损伤是导致肩关节前向不稳常见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盂唇前下盂肱韧带复合体损伤。由于肩关节反复前向脱位,导致肩胛盂前下盂唇骨缺损或肱骨头压缩性骨折,进一步加剧了肩关节前向不稳的程度[1-2]。Griffith等[3]研究证实,在初次创伤性肩关节前向不稳中,肩胛盂骨缺损发生率达41%,而在复发性不稳中,该损伤的发生率高达86%。因此,肩关节前向不稳在合并肩关节骨缺损时,单纯修复软组织很难取得良好效果。但合并骨缺损的肩关节前向不稳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笔者将从骨缺损对肩关节前向稳定性影响、骨缺损的类型、骨缺损的评估及骨缺损的治疗等方面对影响肩关节稳定的盂肱关节骨性缺损作一综述。

  • 成人肱骨远端复杂骨折内固定治疗进展

    作者:禹宝庆;周成欢;胡健;吴佳俊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包括肱骨髁上、髁间和单纯累及内外髁的骨折,由于肱骨远端特异的解剖形态,部分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处理起来相对棘手,临床上争议较多。笔者着重对手术入路、固定策略进行述评。
      一、流行病学
      肱骨远端骨折成人患者相对较少,占所有骨折的2%,肱骨骨折的1/3[1]。Robinson 等[2]报道肱骨远端骨折在成人中每年发病率约为5.7/10万。男性发病率高峰在12~19岁,往往是高能量损伤,开放性骨折比例高,常合并其他损伤。而女性发病率高峰在80岁以上,常为低能量损伤,与骨质疏松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后者发生率逐年递增。

  • 现代人工肩关节置换进展与展望

    作者:唐康来;施又兴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逐渐成为现代肩关节外科治疗的核心之一,为治疗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盂肱关节骨关节炎、肱骨头坏死、盂肱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肩袖性关节病等肩部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肩关节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越来越满意[1-2]。

  • 肘关节“三联征”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蒋协远;查晔军

    桡骨头骨折、冠状突骨折,同时合并肘关节后脱位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肘部损伤,由于其预后差,常可导致复发性脱位、半脱位、关节退变、异位骨化和肘僵硬等并发症,1996年,Hotchkiss[1]将其命名为“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国内习惯性称为肘关节“可怕三联征”或“恐怖三联征”。但随着对肘关节解剖和生物力学等方面的深入认识,也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治疗和康复策略,明显改善了此种复杂损伤的预后;所谓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恐怖”,继续使用“恐怖三联征”这一名称只会让医患双方望而却步,因而建议将此种复杂损伤的中文名称直接命名为肘关节“三联征”。

  • 保守治疗肱骨近端外科颈骨折一例及文献回顾

    作者:吴晓明;蔡伟平;汪方;高堪达;王秋根

    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仅次于髋关节骨折和腕关节骨折[1]。国内文献报道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5%[2],国外报道为4%~5%,占肩胛带骨折80%左右[3]。随着人口老龄化,有学者预计至2030年发病人数将增加3倍,5%左右的65岁老年女性在其余生将经历肱骨近端骨折[4]。随着发病人群年龄的增高,骨折严重性也随之增加。1970年 Neer 统计了300例(平均年龄55.6岁)患者,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占85%[5],2012年 Roux等[2]报道325例(平均年龄70岁)这一比例下降到42%[2]。对无移位或仅有轻微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的疗效确切,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然而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或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能否通过保守治疗的方法尽可能的恢复患肩功能?通过对1例移位的肱骨近端外科颈骨折(AO 11-A3)保守治疗过程的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来探讨保守治疗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 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

    作者:付中国;张堃

    肩胛骨骨折的发生率较低,约占肩部骨折的3%~5%,占全身骨折的0.5%~1.0%,多为高能量创伤所致。本讲座以一个临床实例来介绍 Judet 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步骤和方法。
      Judet入路是由法国外科医生 Robert Judet于1964年提出的[1]。Judet入路可以显露肩胛骨的后方大部分结构[2-3]。因此,Judet入路的适应证为肩胛盂后上方骨折,盂窝骨折,肩胛颈骨折,肩胛冈骨折和肩胛体上方、外方骨折及部分肩峰骨折者,尤其对于合并肩胛盂的复杂、多处骨折更为适宜。以下介绍Judet入路的手术步骤:患者男性,39岁,因“高处坠落致左肩背部肿痛,活动受限20余天”入院。查体:左肩背部压痛及叩击痛阳性,可扪及骨折断端突起,肩关节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疼痛剧烈。X线片及三维 CT重建结果如图1、2所示。诊断为左肩胛骨骨折(Goss VC型)。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