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중화검험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2/R
  • 国内刊号: 韩锟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l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临床实验室检测循环微小RNA中应关注的问题

    作者:唐古生;沈茜

    目前,已发现循环微小RNA( microRNA,miR)在体液中可稳定存在,其表达谱和表达量的变化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相关;因此,循环miR很有希望成为相关疾病下一代新的生物标志物.然而,至今在有关循环miR的临床研究中,始终存在使用标本来源不一致、检测方法多样、数据分析缺乏标准化等多种缺陷,因而导致研究数据重复性较差、结论不统一,很难真正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今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规范标本选择、改进检测试剂和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的数据分析和判读等进行标准化,以终实现临床实验室能够快速、简便、低成本的检测循环miR,辅助开展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 微小RNA作为疾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烨;向俊宇;侯晋;曹雪涛

    近年来,miRNA的功能研究及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的关系备受关注.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片段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端非翻译区相互作用,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广泛的作用于生长发育、衰老凋亡、肿瘤发生、免疫应答等各个生物学过程[1].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上千个miRNA基因,而且其数据库仍处于不断更新中.研究发现,miRNA在肿瘤、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疾病中存在表达失调,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病理分型、预后判断以及个体化治疗的生物标志分子.我们对miRNA作为疾病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及其在临床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何英;陆学东

    为满足临床日益增长的微生物鉴定需要,在不断提高微生物鉴定仪器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同时,微生物学家也试图寻找新的分离鉴定方法以满足临床需求.虽然这种探求从未停止,但目前在世界各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传统的鉴定方法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基于表型特征进行微生物鉴定的传统鉴定方法受外部条件影响较大,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获得鉴定结果,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求.虽然基于特定基因序列(如16SrRNA)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为临床微生物鉴定提供了一种灵敏、快速的鉴定手段,但技术复杂、费用高,不能满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常规鉴定需求.

  • 诱骗受体3在疾病检测中的进展

    作者:娄晓丽;梁冬雨;侯彦强

    DcR3又名TNFRSF6B/TR6/M68,其编码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20q13.3,是一种缺乏穿膜结构域的可溶性受体,DcR3编码长度为300个氨基酸(NCBI accession #NM_032945),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30 000的糖基化蛋白,有2个变异体DcR3v1( NCBI accession#AAM94173)和DcR3v2(NCBIaccession #AAM94172),分别编码74和139个氨基酸[1].DcR3能够中和3种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死亡因子(Fas)、LIGHT和TL1A]的生物学效应.现将其在疾病检测中的进展阐述如下.

  • 微小RNA在免疫系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保东;粱艳;杨再兴;仲人前

    miR作为一类内源性短序列[约21 ~25核苷酸(nt)]非编码的RNA,作用于基因的转录后水平,通过与mRNA的3’端非翻译区的特异性结合达到间接抑制翻译或直接降解mRNA的目的,进而参与调控机体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凋亡等生物学活动[1].近年研究发现,在免疫系统中,miR 对免疫细胞的生长、发育以及免疫功能的发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二者的具体关系尚未完全明确.我们对当前二者关系的研究阐述如下.

  • 甲状腺结节

    作者:卢桂芝

    甲状腺结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临床上甲状腺结节常与甲状腺肿大混淆,实际上两者常同时存在.甲状腺结节在不同检查方法中的表现不同,如触诊发现的甲状腺结节为甲状腺区域内触到的肿块,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的结节为甲状腺内局灶性回声异常的区域.两种检查方法对结节的发现有时不一致,例如查体时触到了甲状腺结节,但超声检查没有发现结节;查体时没有触到甲状腺结节,而超声检查发现结节;查体触到单个结节,但超声检查提示有多个结节.

  • 2010年CMSS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作者:王辉;赵春江;王占伟;倪语星;陈民钧;徐英春;俞云松;张莉滟;梅亚宁;褚云卓;胡志东;廖康;张晓兵;孙自镛;徐修礼;黄心宏;张菲菲;张冀霞;王启

    目的 监测2010年中国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0年9-12月全国13家教学医院的1 259株非重复的革兰阴性杆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等广谱抗菌药物的MIC.药敏结果判断采用CLSI 2011年M100-S21标准.结果 14种抗菌药物对845株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敏感性依次为美罗培南829株(98.1%)、阿米卡星794株(94.0%)、亚胺培南761株(9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39株(87.5%)、头孢吡肟701株(83.0%)、厄他培南696株(82.4%)、头孢哌酮/舒巴坦678株(80.3%)、黏菌素637株(75.4%)、头孢他啶591株(70.0%)、环丙沙星499株(59.1%)、头孢西丁463株(54.8%)、头孢曲松452株(53.5%)、头孢噻肟442株(52.3%)、米诺环素435株(51.5%).大肠埃希菌中ESBL的发生率为61.3% (106/173),高于肺炎克雷伯菌[41.2% (70/170)].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较好的敏感性,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黏菌素的敏感率均保持在90%以上,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柠檬酸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的敏感率都保持在80.0%以上.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黏菌素(98.4%,182株)、阿米卡星(85.9%,159株)、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0.0%,148株)、头孢他啶(79.5%,147株)、美罗培南(74.1%,137株)、环丙沙星(74.1%,137株)、头孢吡肟(73.5%,136株)、亚胺培南(71.9%,132株)和头孢哌酮/舒巴坦(70.8%,13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小于37.0%,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47.8%.97.8%(176株)的鲍曼不动杆菌对黏菌素敏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发生率分别为60.1%(108株)和18.9%(35株).结论 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仍保持高活性,但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显著增加.

  • 四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筛选金属酶方法的比较

    作者:胡燕燕;周宏伟;孙谦;蔡加昌;陈功祥;张嵘

    目的 以EDTA为金属酶抑制剂,比较4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金属酶筛选的效果.方法 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集产金属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30株(16株肠杆菌科细菌和14株非发酵菌)、产KPC肠杆菌科9株和产OXA鲍曼不动杆菌10株,用双纸片金属酶筛查试验分析IPM、MEM、PAN和ETP在加入EDTA前后抑菌环直径的变化.结果 当以抑菌环直径差值≥5 mm为假定判读标准时,PAN组的敏感度相对较高[66.7% (20/30)],其次为MEM组[63.3% (19/30)]和IPM组[60.0% (18/30)],ETP组差[43.3% (13/30)];当以抑菌环直径差值≥4 mm为假定判读标准时,MEM组和PAN组的敏感度达到80.0% (24/30).以抑菌环直径差值≥3 mm为假定判读标准时,IPM组和MEM组的敏感度达到90.0% (27/30),而PAN组和ETP组的敏感度为83.3% (25/30);在这3类假定判读标准下,4种抗生素的特异度均达到100%.用金属酶筛查试验筛选16株产金属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当以5 mm为假定判读标准时,PAN组的敏感度高[75.0% (12/16)];以4mm为假定判读标准时,PAN组的敏感度高达93.8% (15/16),远高于IPM组[75.0% (12/16)]、MEM组[68.8% (11/16)]和ETP组[68.8% (11/16)].结论 以EDTA为抑制剂的金属酶筛查试验,操作简便快捷,特异性高.不推荐使用ETP来筛查金属酶,对于革兰阴性杆菌的金属酶筛选可选择以≥4 mm为判读标准的MEM或PAN纸片;对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金属酶筛选试验可选择以≥4 mm为判读标准的PAN纸片;而对于非发酵菌的金属酶筛查试验,不推荐使用PAN.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RNA-202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霞;王旭东;申娴娟;吴信华;施维;祝文彩;刘振宗;鞠少卿

    目的 建立SYBR Green Ⅰ FQ-PCR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202表达的方法,并初步探讨其检测MM的意义.方法 采用特异miR-202茎环引物逆转录后,用FQ-PCR对21例MM患者及20名健康人PBMC中miR-202表达水平做相对定量分析;结果用Mann-Whitney法进行两组间miR-202表达差异比较.此外,用1份1∶125稀释标本重复检测5次;及同一标本连续检测3d,每天检测1次,每次重复5管,根据循环阈值(Ct)计算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以评价所建方法的重复性.结果 FQ-PCR检测PBMC中miR-202的扩增曲线呈标准的S型,熔解曲线峰值单一,未见杂峰,显示其特异性较好.批内CV为1.2%,批间CV为3.2%,当标本miR-202浓度被稀释为12.8 pmol/μl时,仍可稳定地得到扩增曲线.FQ-PCR检测MM组中miR-202表达量为1.844(0.162 ~3.966),健康对照组表达量为0.014(0.007~0.221),MM组中miR-202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U=48.000,P<0.01).结论 FQ-PCR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的检测miR-202的方法,MM患者PBMC中miR-202表达升高,其可能参与MM的发生过程,并有可能成为MM诊断和治疗的新指标.

  • 探针熔解分析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突变的应用和评价

    作者:胡思玉;牛建军;权胜卯;黄建炜;李庆阁

    目的 评价PMA技术检测MTB对INH耐药突变的价值,调查INH耐药突变发生特征.方法 MTB标准株H37Rv来自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1株INH敏感株和1株katG S315TACC突变株来自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株含有已知INH耐药突变的结核耐药株来自深圳慢性病防治中心、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和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07份MTB临床分离株来自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厦门市第一医院和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6份MTB涂阳痰标本来自厦门市同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MTB标准株H37Rv、7株MTB INH耐药株和833份临床标本均采用厦门致善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热裂解法提取基因组DNA,1株INH敏感株和1株katG S315T ACC突变株采用AxyPrepTM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熔解曲线分析所检标本与野生型对照在katG315位密码子、inhA启动子区(- 17~-8位点)、ahpC启动子区(-44~-30以及-15 ~3位点)及inhA94位密码子的熔解温度(Tm值)差异判断标本是否发生INH耐药突变.3×105拷贝/反应的野生株和katG S315T ACC突变株以10倍梯度稀释至300拷贝/反应,分析PMA技术的灵敏度.用PMA技术检测7株含有已知INH耐药突变的结核耐药株,评价特异性,并就其中5种耐药突变进行重复性检验.测序验证PMA技术对833份标本INH耐药性的临床检测效能.结果 PMA技术从核酸提取到结果判断可在3小时内完成,在标准96孔实时PCR仪器上可同时检测46份标本.对野生株和katG S315T ACC突变株的灵敏度均为300拷贝/反应,能够同时区分9种INH耐药相关点突变或缺失,5种耐药突变的Tm值标准偏差均在0.5℃之内.检出的162份突变标本与测序验证结果均一致.临床标本验证突变率为19.4%( 162/833),在所检出的14种INH耐药突变katGS315T( AGC →ACC)、inhA启动子区- 15C→T和katG S315N (AGC→AAC)这3种突变占INH耐药突变标本的83.3%(135/162).结论 PMA技术可快速、灵敏、特异检测结核INH耐药突变.

  • 改良通用茎环引物筛查和定量检测微小RNA方法的建立

    作者:陈必成;王斯璐;白永恒;杨云秀;蔡勇;夏鹏;郑少玲;杨亦荣

    目的 建立可同时筛选和定量检测成熟型miR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改良通用茎环引物,在其茎环尾端引入8个随机碱基片段,用于成熟型miR逆转录,以建立SYBR Green PCR筛选和定量检测miR的方法(简称“改良通用茎环引物miR法”).同时,采用10倍梯度稀释的miR-155标准品cDNA(1~109拷贝/μl)评价其灵敏度;采用熔解曲线评价其检测miR-155的特异性;通过对2×105、2×106、2×107拷贝/μl的miR-155标准品cDNA分别进行批内20次重复实验,以其循环阈值(Ct)的变异系数(CV)评价其精密度;并与传统茎环法进行比较,计算实验所用时间和引物成本.然后,采用改良通用茎环引物miR法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0、16、24、48、72 h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内miR进行筛选(87个靶miR,经PubMed检索可能与免疫功能相关),并用以进行miR定量检测分析.结果 建立的改良通用茎环引物法的低检测限为103拷贝/μl的miR-155 cDNA标准品;熔解曲线于80℃呈单峰,证实为针对miR-155的特异性扩增;其批内重复实验的精密度为CV<2.5%.优化后的通用引物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较,节约引物约75%(1 917 bp比7 851 bp),节省逆转录时间约120min(85 min比205 min).用改良通用茎环引物法筛选T淋巴细胞中87个miR,85个miR在PHA刺激前、后的Ct无变化,而miR-150和miR-155表达量在T淋巴细胞激活前后分别发生超过10倍下降(72 h)和8倍的升高(48 h),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3,P=0.043;Z=-2.032,P=0.042).结论 建立的改良通用茎环引物miR法具有快速、重复性好、灵敏、节约引物用量和实验时间的优点,可用于T淋巴细胞的miR筛查和定量检测.

  • 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微小RNA-21方法的建立及对乳腺癌诊断的初步应用

    作者:李雪峰;徐建军;张青云

    目的 建立一种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21方法,并初步探讨其对乳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Trizol试剂提取血清总RNA.用茎环引物将miR-16(作为miR-21内参基因)与miR-21分别逆转录成相应cDNA.再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对cDNA进行扩增、检测.然后,通过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分析试验的准确性;通过熔解曲线评价试验的特异性;通过标准曲线的R2评估试验的精确性;通过批内和批间差异计算试验的稳定性.另外,用自建方法检测33例乳腺癌患者、18例乳腺良性疾病和49名健康人群血清miR-21和miR-16水平,并根据乳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中miR-21相对表达量确定临界值,以评价其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通过PCR退火与延伸在温度和时间上的优化,本试验所建立方法SNR≥99.36%;熔解曲线为单峰;标准曲线R3=0.994 8;批内CV< 1.5%,批间CV< 4%.以miR-16为内参,用自建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组、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miR-2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83±18.18、20.86±10.11和9.33±4.44,经Kruskal Wallis检验,3组间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2,P<0.001),且健康对照组与乳腺癌组、健康对照组与良性疾病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8、-4.42,P均≤0.01),而乳腺癌组与良性疾病组血清miR-21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P=0.608).以miR-21相对表达量18.32为临界值,其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51.5%(17/33),特异度为93.9%(46/49).结论 建立了一种较敏感、特异、稳定的SYBR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21方法,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可能有一定价值.

  • 血清MMP9和MPO及sCD40L识别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初步研究

    作者:井娜;吕滨;康金锁;张春玲;鲁锦国;张丽;陈雄彪;侯志辉;陈曦;丛祥凤

    目的 探讨MMP9、MPO及sCD40L在识别冠状动脉斑块性质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8年4月至2010年1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胸痛患者118例,根据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将CT值<130 Hu的患者入选为非钙化斑块组(71例),CT值≥130 Hu的患者入选为钙化斑块组(47例).选取9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MMP9、MPO及sCD40L水平,并比较其在各组中水平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标志物诊断非钙化斑块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非钙化斑块组血清MMP9、MPO、sCD40L水平分别为(762.25±368.71)、[844.10(582.00~ 1220.70)]、(9.37±3.15) μg/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42.70±178.53)、[426.35(283.20~592.00)]、(6.55±2.96) μg/L及钙化斑块组的(483.12±219.09)、[469.00(302.45~723.55)]、(7.24±2.86)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分别为F =42.47,H=50.28,F=17.94,P均<0.01).MMP9、MPO及sCD40L识别非钙化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0.792、0.751,当识别非钙化斑块的临界值分别为510.13、537.82、7.05 μg/L时,其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0%、80%和80%,特异度分别为80%、67%和55%.结论 血清MMP9、MPO和sCD40L水平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

  • 联合应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和尿蛋白定性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初步评价

    作者:贾克刚;王晶;王丽萍

    目的 探讨eGFR和尿蛋白定性联合应用对行PCI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3年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将1 005例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依据eGFR和尿蛋白定性结果分成4组:A组:eGFR< 60 ml/min,尿蛋白阴性,34例;B组:eGFR< 60 ml/min,尿蛋白阳性,34例;C组:eGFR≥60 ml/min,尿蛋白阴性,797例;D组:eGFR ≥60 ml/min,尿蛋白阳性,140例.检测患者的血清肌酐和尿蛋白水平,比较分析4组间性别、年龄、吸烟、体重指数、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有无心梗病史等基本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0 d~3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用对数秩和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结果 校正体重指数、吸烟、年龄、性别、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有无心梗病史等危险因素后,在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3年内,蛋白尿与发生心脏事件的RR为2.006( 95% CI:1.020~3.947,P<0.05);PCI与发生心脏事件的RR为3.375(95% CI:2.106 ~5.410,P<0.05).B组患者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59%、2.94%、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74,P<0.05).A、B、c、D4组患者术后第1年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89%、20.59%、4.0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050,P<0.01),且B组患者术后第1年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20、14.520,P均<0.01).A、B、C、D4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91.2%、73.5%、91.6%、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50,P<0.01).结论 对于鉴定和治疗高心脏事件发生率的行PCI术患者,eGFR和尿蛋白定性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工具.

  • 不同来源抗体在HBsAg中和确认试验中的应用

    作者:韩振格;郄中宏;黄丽丽;赵兰静

    在HBV感染检测中HBsAg是重要的血清学标志物之一.同时血清中检出HBsAg是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国外检测HBsAg试剂盒均提出,测定结果有反应性的标本应做中和试验,排除可能的假阳性结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建议必要时,应采用中和试验进行确认[1].通过以往研究,我们在原有HBsAg检测试剂盒的基础上,加入中和抗体试剂,建立了HBsAg中和确认试验方法[2].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现对3种不同来源中和抗体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中和抗体在HBsAg中和确认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h17和CD4+CDhigh25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陈凤英;刘晓丽;蔡军

    目的 探讨SLE患者外周血Th17及CD4+ CDhigh25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1、TGF-β和IL-10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9-2010年河南省人民医院56例SLE患者(非活动期26例、活动期30例)及28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7及CD4+ CDhigh25 Treg细胞水平;采用QRT-PCR检测RORγt mRNA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血浆IL-17、IL-21、TGF-β和IL-10水平,并分析其与SLE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为(3.44±0.9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42±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P=0.000).SLE患者组外周血CD4+CDhigh25Treg细胞水平为(1.32±0.57)%,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07±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34).SLE患者的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为(0.219±0.063),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087±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P=0.000);而SLE患者的Foxp3+ mRNA表达水平为(0.063±0.045),低于健康对照组的(0.128±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P=0.000).SLE患者组IL-17、IL-21、IL-10水平分别为122.4(60.5~188.3)、167.2(128.7 ~871.4)、51.3(20.9 ~123.7)ng/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7.1(18.1 ~86.2)、31.0(31.0~424.5)、33.5(16.4~54.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83、4.54、1.87,P均<0.05),TGF-β水平为31.0(31.0 ~168.6) ng/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59.8(63.4~389.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7,P<0.05).SLE患者血浆IL-17水平与Th17细胞水平、SLEDAI积分、抗dsDNA抗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21、0.581、0.512,P<0.05),与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r=-0.543,P<0.05).CD4+ CDhigh25Treg细胞与SLEDAI积分呈负相关(r=- 0.423,P<0.05),与补体C3水平呈正相关(r=0.511,P<0.05).结论 SLE患者Th17细胞数量增高,CD4+ CDhigh25 Treg细胞数量减少,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紊乱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 血清游离κ、λ轻链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评价的意义

    作者:叶芸;李苏亮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早期诊断及准确评价疾病活动性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活动期RA患者中血清游离κ、λ轻链明显升高,对RA疗效评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2].但应用血清游离κ、λ轻链评价RA疾病活动度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对活动期和稳定期RA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游离κ、λ轻链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游离κ、λ轻链在评价RA疾病活动度中的价值.

  • 二级标准检测系统计数血小板的质量保证与应用

    作者:陆红;李臣宾;谷小林;彭明婷

    目的 评价二级标准检测系统测定血小板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以确认新鲜血定值结果的准确和可靠程度.方法 参照美国CLSI文件EP9-A2,将二级标准检测系统与参考方法的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比对,评价40份静脉血标本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偏倚;将NCCL和日本参考实验室的二级标准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用二级标准检测系统对36份正常新鲜血标本进行定值,将其作为校准物,用于常规实验室36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结果 二级标准检测系统与参考方法检测结果分布范围分别为(108 ~326)×109/L和(110~327)×109/L,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93,偏倚分布范围为-3.8%~3.4%.2009-2010年NCCL检测质控品的结果分布范围为(185 ~203)×109/L,日本参考实验室检测质控品的结果分布范围为(185~ 198)×109/L,比对数据的CV分别为2.0%~3.0%和2.6% ~3.4%,比对数据的偏倚分布范围为-1.4%~3.7%;验证结果符合要求的20台血细胞分析仪的偏倚分布范围为-2.6%~2.1%,其余需要校准的16台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前后的偏倚由3.4% ~ 12.6%降至0% ~2.8%.结论 参考实验室间的结果比对保证了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二级标准检测系统定值的新鲜血作为校准物用于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是可行的.

  • 持续高热肝脾肿大丘疹

    作者:胡波;刘抗援;王建中;屈晨雪;王银平

    病历摘要患儿女,2岁.因间断发热20d,发现皮肤出血点18 d入院.患儿1个月前出现高热,体温39.5℃,背部散在针尖样出血点,无其他不适.患儿曾于外院查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0.20,PLT稍低,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无好转,随后回原籍治疗.2009年5月18日入住解放军某医院,入院前体检:ALT 149 U/L,AST 149 U/L,LDH839 U/L,BUN、Cr、CK、CK-MB正常;乙肝病毒抗体、丙肝病毒抗体、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均阴性,EBV-IgM抗体弱阳性;流感病毒B抗体阳性,流感病毒A、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均阴性.骨髓细胞学检查:粒系、红系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考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性大.患儿既往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其他慢性疾病史.为进一步诊治,患儿于2009年5月28日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

  • 广东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邹丽容;周杰;管大伟;张欣;倪汉忠;黄平;武婕;李晖;柯昌文

    目的 调查广东省2009年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监测流感流行株的变异趋势.方法 2009年4-12月,对广东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收集患者鼻咽拭子,用MDCK细胞或者鸡胚,分离得到流感毒株221株.利用神经氨酸酶化学荧光抑制实验检测毒株对奥司他韦的IC50,筛选出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敏感性下降的毒株.同时选取68株病毒,对NA基因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A基因上与耐药有关的氨基酸位点及其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分离到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221株全部对奥司他韦敏感,IC50中位数为0.24 nmol/L,小值为0.02 nmol/L,大值为1.66 nmol/L.NA测序结果也没有发现导致耐药的突变位点.进化分析表明,广东省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基因与全球流行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9.5%~100.0%之间.结论 奥司他韦对广东地区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效,可以继续用来预防和治疗流感患者.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基因变化不大.

中华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