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중화검험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2/R
  • 国内刊号: 韩锟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l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其他学科的交流合作

    作者:潘柏申

    医学检验人员正在积极努力以多种形式加强与临床医师的联系,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其他学科的交流合作,努力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 离子特异性DNA酶在人体重金属含量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聂志扬;肖飞;郭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逐渐发现了多种具有特定生物催化功能的DNA分子,即DNA酶.离子特异性DNA酶是上述DNA中特殊的一类.该酶是具有离子结合特异性的DNA分子片段[1-5],这些片段和某种特定离子结合后可以被活化成为一种核酸内切酶,能够将与之序列互补的核酸链切断[6-9],因此被称为离子特异性DNA酶.目前在分子诊断中一般通过多种方法筛选得到目的离子特异性DNA酶,随后构建相应的离子特异性DNA酶生物传感器(探针)用于离子浓度的检测.

  • 190例遗传咨询者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临床表现分析

    作者:康文君;魏霞

    染色体检查对人类遗传病研究、诊断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我们对四川大学遗传医学研究所就诊的190例遗传咨询者的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核型和临床表现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为了解遗传咨询中的疾病类型和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提供数据.

  •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实验室质量控制

    作者:刘珊玲;王和

    唐氏综合征,也称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三体所表现出来的一组症状与体征.它的发病率居染色体异常疾病之首,也是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常见遗传性疾病,可导致中到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疾患.

  • 肺炎克雷伯菌药敏分析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杨朵;王占伟;郭宇;张正

    目的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分析及ESBL型别测定,为控制院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1-2007年分离的1 205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全自动药敏鉴定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3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PCR法检测ESBL基因型别,比较分析各种药物敏感率和基因型比率特征和差异.结果 2001-2007年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比例逐年增加:2001年为15.8% (40/253),2002年为20.9% (53/253),2003年为32.8% (42/128),2004年为32.8% (45/137),2005年为36.6% (60/164),2006年为45.3% (68/150),2007年为45.6% (73/160).ESBL阳性菌株中SHV基因检出比例大,2007年为83.6%(61/73).ESBL阳性菌株中CTX-M基因检出率逐年增加,2007年为54.8%(40/73).携带单一SHV基因菌株与同时携带SHV、CTX-M基因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及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26、32.03、29.65,P均<0.05);携带单一SHV基因菌株与同时携带SHV、TEM基因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及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7.01、9.93、11.01,P均<0.05);携带单一SHV基因菌株与同时携带SHV、OXA基因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及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有统计学差异 (χ2值分别为14.11、17.58、11.54,P均<0.05);携带CTX-M基因菌株与同时携带SHV、CTX-M基因菌株对头孢他啶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1,P<0.05);携带TEM基因菌株与同时携带SHV、TEM基因菌株对头孢他啶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逐年增加,以SHV型为主,携带CTX-M型ESBL基因菌株逐年增多.

  • 药物外排泵基因表达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关系的探讨

    作者:李桂莲;王撷秀;谢彤;巨韩芳;赵慧;穆成;赵德福

    目的 探讨MTB药物外排泵基因的表达与耐药表型、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型的关系.方法 从2007年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参比室库存菌株中选择对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联合或单一耐药的全部耐药MTB菌株45株及对以上4种药物全敏感的MTB菌株26株(全敏组).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oxyR-ahpC、ndh,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链霉素耐药相关基因rpsL、rrs和乙胺丁醇耐药相关基因embB、embC、embA的突变情况.提取菌株RNA后逆转录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药物外排泵基因Rv1410c、Rv2136c、Rv0783c和Rv1819c的表达量,并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分析药物外排泵基因表达量在不同菌株耐药表型、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型菌株中的差异.结果 Rv1410c表达量在耐链霉素组[(8.48±6.33)×10-5],耐异烟肼组[(8.43±6.38)×10-5],耐利福平组[(9.59±7.27)×10-5],耐多药组[(10.37±7.86)×10-5],耐异烟肼+链霉素组[(9.39±6.81)×10-5],均高于全敏组表达量[(5.67±3.2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2.20、2.29、2.34、2.43,P均<0.05).Rv2136c表达量在耐异烟肼组[(3.51±2.43)×10-5],耐多药组[(4.21±2.94)×10-5],耐异烟肼+链霉素组[(3.81±2.46)×10-5]均高于全敏组表达量[(2.50±1.4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3、2.22、2.28,P均<0.05).rpoB 531突变型菌株Rv0783c的表达量[(5.41±3.03)×10-6]高于野生型耐利福平菌株[(2.29±1.6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P<0.05).结论 Rv1410c和Rv2136c表达量高低与MTB对多种药物耐药有关,Rv0783c的高表达与利福平耐药株rpoB 531位密码子突变可能相关.

  • L-选择素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作者:韦叶生;农乐根;王俊利;潘国刚;蒙兰青;黄艳新

    IS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常见病,研究证实遗传基因在I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IS相关基因的定位和识别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 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

    作者:张春军;石晓鹏;邓峰美;钟华;杨建峰;王刚;王振焕;陈雄英;赵丹;何芳

    近年研究发现血浆HCY水平升高与EH有着密切的联系.CBS和MTHFR是HCY代谢过程中的2个关键酶,除营养因素外,CBS和MTHFR基因缺陷对血浆总HCY水平的影响[1]可间接导致EH,这已成为研究热点;而CBS作为HCY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当其缺陷时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目前,许多研究表明,CBS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关[2].目前,有关SNP与疾病的关联研究,除在SNP位点选择上注意了功能区(启动子和外显子)外,由于不同连锁标记间还存在LD.为增加基因分型的有效性,还需进行tSNP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 多重等位基因PCR检测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

    作者:郑静;杨爱芬;张婷;张琼敏;龚莎莎;彭光华;朱翌;管敏鑫

    目的 探讨多重等位基因PCR法同时检测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耳聋相关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A1555G和C1494T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3种基因型(野生型、A1555G突变型和C1494T突变型)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分别设计针对线粒体1555和1494位点野生型和突变型的特异性引物.用多重等位基因PCR技术同时检测A1555G和C1494T突变,并初步用于138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临床基因突变检测分析,后通过DNA测序法评估其准确性.结果 采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同时检测138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A1555G和C1494T突变的检出率为7.97%(11/138),其中,A1555G突变型10例,C1494T突变型1例;DNA测序分析检测突变型检出率为7.97%(11/138).2种方法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1.000,P<0.01).结论 多重等位基因PCR是一种简便、准确、有效的A1555G和C1494T突变检测方法,可用于鉴定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耳聋相关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从而有效预防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耳聋的发生.

  • 广州地区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ylori ureA和vacA s1基因及cagA基因亚型分布

    作者:李娟;周强;嘉红云;邓小燕;王方金;何蕴韶;吴晓蔓

    目的 分析研究广州地区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ylori ureA、vacA s1基因和cagA基因亚型(ABC、ABD、ABAB、AAD等)的分布状况及其与胃黏膜病理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27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分别来自病理组织学检测无病理改变者46例,慢性胃炎130例,消化性溃疡29例,萎缩性胃炎15例,胃癌7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ylori ureA基因、vacA s1基因,用PCR扩增cagA羧基端EPIYA基序所在区,然后测序确定其亚型.以保守基因ureA的存在判断H.pylori感染.结果 227例消化道疾病患者中,有50.7% (115/227)的患者H.pylori阳性,其中,vacA s1基因阳性91.3%(105/115),cagA基因阳性78.3%(90/115).4种cagA-EPIYA亚型分布为,ABC 17.8%(16/90)、ABD 78.9%(71/90)、AAD 2.2%(2/90)、ABAB 1.1%(1/90).无病理改变组中H.pylori 阳性32.6%(15/46),vacA s1基因阳性28.3%(13/46),cagA基因阳性26.1%(12/46);慢性胃炎组H.pylori 阳性48.5%(63/130),vacA s1基因阳性43.8%(57/130),cagA基因阳性36.2%(47/130);溃疡组H.pylori 阳性72.4%(21/29),vacA s1基因阳性65.5%(19/29),cagA基因阳性55.2%(16/29);萎缩性胃炎组H.pylori 阳性66.7%(10/15),vacA s1基因阳性66.7%(10/15),cagA基因阳性66.7%(10/15);胃癌组H.pylori阳性85.7%(6/7),vacA s1基因阳性85.7%(6/7),cagA基因阳性71.4%(5/7).H.pylori在不同胃黏膜病理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2;P<0.01),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组中H.pylori的分布明显高于无病理改变与炎症组(χ2=16.02;P<0.01).但在H.pylori阳性患者中,强毒力因子vacA s1基因(χ2=2.00;P=0.74)、cagA基因(χ2=3.44;P=0.49)及cagA-EPIYA亚型(χ2=3.66;P=0.45)在无病理改变、炎症、溃疡、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ylori的感染与胃黏膜病理改变显著相关,而广州地区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ylori高毒力亚型的强致病性并不明显,需扩大标本量,再细化疾病种类进一步分析高毒力H.pylori对胃肠道疾病发生的影响.

  •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PPE65蛋白的制备及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何秀云;黄香玉;郝娟;赵雅贞;马龙凤;葛林虎;庄玉辉

    目的 评价重组PPE65蛋白IgG抗体用于检测肺结核患者的价值.方法 将编码结核分枝杆菌PPE65蛋白的基因克隆到PET-28a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镍亲和层析和离子层析法纯化重组PPE65蛋白,透析复性和Lowry法测蛋白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144例肺结核患者、144名健康者、56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血清中抗重组PPE65蛋白和重组PstS1蛋白的IgG抗体水平.用ELISA检测144例肺结核患者和97名PPD皮试阴性健康人血清IgG结果绘制ROC曲线确定临界值.分析评价重组PPE65蛋白及其与重组PstS1蛋白联合检测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PPE65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表达,层析纯化获得纯度为95%的重组PPE65蛋白,复性后蛋白浓度为0.5 mg/ml.重组PPE65蛋白IgG抗体的ELISA检测临界值为0.64.重组PPE65蛋白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34.7%(50/144)、93.5%(187/200)、79.4%(50/63)、66.5%(187/281)、68.9%(237/344);重组PPE65蛋白和重组PstS1蛋白联合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59.0%(85/144)、91.0%(182/200)、82.5%(85/103)、75.5%(182/241)、77.6%(267/344).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PPE65蛋白可作为结核患者血清检测的蛋白抗原之一.PPE65蛋白和重组PstS1蛋白IgG抗体联合检测用于结核病诊断可提高敏感度.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人CXC趋化因子配体16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霞军;刘学庆;袁红萍;丁小军;李斌义;朱奋勇

    ACS包括UAP、NSTEMI和STEMI,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其病变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基础上的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人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 chemokine ligand16,CXCL16)是属于CXC趋化因子亚家族的重要成员,它以可溶性或跨膜表达2种形式存在,具有趋化因子、清道夫受体及黏附分子等3种分子的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2].可溶性CXCL16进入血液循环后其浓度稳定且可达1 μg/L以上,但血清CXCL16能否成为一种冠心病的无创诊断标志目前尚存在争议[1].Sheikine等[3]发现冠心病,包括ACS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CXCL16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3].但随后的研究却发现冠心病患者的血浆CXCL1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尤其是ACS患者[4-5].本研究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ACS患者血浆CXCL16水平,探讨血浆CXCL16水平与ACS之间的关系.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其相关硫醇物在全血中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何俊;班艳娜;唐秀芳;张晓清;丁敏

    目的 观察含EDTA的全血样本放置时间、保存温度以及不同稳定剂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其相关硫醇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含EDTA、EDTA-氟化钠(EDTA-NaF)、EDTA-3-Deazaadenosine(EDTA-3DA)的试管收集17名健康成人静脉血,置于碎冰上(0~4 ℃)或室温中(25 ℃)保存,放置0、3、6、24、48 h后分离血浆.用HPLC法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总半胱氨酸(total cysteine,tCys)、总半胱氨酰甘氨酸(total cysteinylglycine,tCysGly)、总谷胱甘肽(total glutathione,tGSH)浓度.设定全血样本0 h分离血浆所测硫醇物浓度为基础值.结果 EDTA管在室温中放置3、6、24、48 h,tHcy分别增加38.5%、64.2%、141.9%、225.4%;tCysGly、tGSH在3 h分别增加20.0%、37.9%,tCys则降低3.5%.EDTA管在碎冰上保存,各硫醇物浓度6 h内增加不超过5%.EDTA-3DA和EDTA-NaF管在室温放置3 h,与各自基础值相比,血浆tHcy、tCys、tCysGly、tGSH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DTA-3DA管:F值分别为0.01、0.94、0.09、0.01,P值均>0.05;EDTA-NaF管:F值分别为0.85、0.04、0.03、0.02,P值均>0.05).结论 EDTA抗凝血浆,所测tHcy及其相关硫醇物浓度呈时间、温度依赖性增加.血浆tHcy等硫醇物测定的分析前处理条件必须标准化.EDTA-3DA和EDTA-NaF管可使血浆tHcy、tCys、tCysGly、tGSH在室温中至少稳定3 h.

  • 室温放置时间对血凝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蓓丽;郭玮;潘柏申

    PT、APTT、TT及Fib的检测被广泛用于出血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口服抗凝药的治疗监测及术前凝血功能的评估等.血凝检测具有其特殊性,即不是分析某种特定的物质,而是对一系列酶促反应终点时间的测定,因此其影响因素也就更为复杂,包括标本的采集、运输、离心、保存及检测方法等.

  • 一个罕见HLA-C等位基因间重组家系的遗传背景研究

    作者:邹红岩;羊婷婷;李桢

    目的 研究HLA-C等位基因座位上的交换重组,探讨HLA新等位基因产生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采集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父母以及2名哥哥的静脉血,采用AlleleSEQR HLA 测序分型试剂进行HLA-A、C、B、DRB1和DQB1共5个位点的高分辨基因分型;再采用Protrans S4 HLA单倍体测序技术分离2个HLA-C等位基因,以确定序列异常的1个C等位基因;进一步采用分子克隆和测序方法进行患者及父母HLA-C等位基因的全长单倍体序列分析.按遗传规律分析该家系的HLA 5个位点的连锁单倍型,同时将HLA-C等位基因全长序列经IMGT/HLA Database中的"BLAST"程序进行序列的对比,以确定C等位基因重组发生的精确位置.结果 经HLA测序及遗传家系分析,该家系中父亲的2条HLA连锁单倍型分别为a:A*0207-C*010201-B*550201-DRB1*090102-DQB1*030302与b:A*240201-C*120202-B*5201-DRB1*1502-DQB1*0601;母亲的分别为:c:A*300101-C*060201-B*130201-DRB1*0405-DQB1*0401与d:A*110101-C*070201-B*4001-DRB1*080302-DQB1*0601.患者的2名哥哥均分别正常遗传了父母的2条单倍体a、d及b、c.患者的2条单倍体分别为母源单倍体c及父源重组单倍体a/b,其中A*240201来自父亲的1条染色单体b,而B*550201-DRB1*090102-DQB1*030302则来自父亲的另1条染色单体a.对比患者携带的C未知新等位基因与父亲的1对C*010201 、C*120202等位基因的全长单倍体序列,推断父亲的2条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时,由于HLA-C等位基因的第273位至330位碱基区域之间发生了交换,重组后形成新的C等位基因及单倍型并遗传给了患者.该C新等位基因的全长序列已递交GenBank,并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0121.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1个罕见的中国汉族人群HLA-C基因座位上的基因重组家系,阐明了HLA-C*0121新等位基因及单倍型的产生来源,为更深入研究基因重组及HLA多态性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浙江地区汉族孕产妇D-二聚体参考区间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李帅;吕时铭;汤杰英

    目的 建立浙江地区汉族孕产妇D-二聚体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健康孕妇669名、健康产妇578名、发生静脉血栓或DIC孕产妇8例以及健康非孕产妇对照者80名.将健康孕产妇按孕周、产后不同时间及不同分娩方式分组:(1)≤13周组120名,14~20周组120名,21~27周组145名,28~34周组147名,≥35周组137名;(2)自然分娩后第1天组163名,自然分娩后第2天组121名;(3)剖宫产后第1天组166名,剖宫产后第2天组128名.将上述各组按年龄再分为<30岁组和≥30岁组.采集所有健康孕产妇柠檬酸钠抗凝静脉血1.8 ml,采用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浓度,确定相应的参考区间.孕产妇D-二聚体浓度为偏态分布数据,采用百分位数(P95)表示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参考区间评估8例患静脉血栓或DIC孕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以验证建立的参考区间的有效性.结果 年龄<30岁的孕妇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孕周≤13周、14~20周、21~27周、28~34周、≥35周的孕妇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25(0.17~0.37)、0.51(0.38~0.75)、0.75(0.57~1.10)、1.14(0.80~1.48)、1.60(1.14~1.89)、0.20(0.10~0.2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39.24,P<0.05);年龄≥30岁的孕妇组及健康对照组中,上述各组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28(0.14~0.38)、0.50(0.36~0.65)、0.83(0.59~1.41)、0.93(0.68~1.37)、1.47(1.22~1.84)、0.17(0.12~0.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7.75,P<0.05).年龄<30岁的产妇组中,自然分娩后第1天、自然分娩后第 2天、剖宫产后第1天、剖宫产后第2天产妇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2.45(1.51~3.77)、1.30(0.97~1.96)、2.68(1.52~3.74)、1.55(1.10~2.1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4.85,P<0.05);年龄≥30岁的产妇组中,上述各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2.20(1.33~3.54)、1.33(1.02~2.14)、2.27(1.66~3.17)、1.62(1.26~2.6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64,P<0.05).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孕周、产后不同时间、不同分娩方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该制定不同的参考区间.孕周≤13周、14~20周、21~27周、28~34周、≥35周的孕妇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分别为≤0.64 mg/L、≤1.54 mg/L、≤2.60 mg/L、≤3.01 mg/L、≤3.19 mg/L;自然分娩后第1天、自然分娩后第2天、剖宫产后第1天、剖宫产后第2天的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分别为≤7.83 mg/L、≤3.29 mg/L、≤9.95 mg/L、≤3.80 mg/L.采用上述参考区间评估8例患静脉血栓或DIC的孕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均为阳性结果.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并评估了浙江地区汉族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提高了D-二聚体检测在孕产妇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 中国人群中少见β地中海贫血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作者:黄革;黄小穗;罗宪玲;蒋文玲;李运雄;陈冬

    目的 探讨在中国人群中发现的1个少见β地中海贫血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采用标准的血液学分析技术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红细胞参数,包括RBC、Hb、MCV、MCH、MCHC和RDW,进行表型诊断.利用SPIFE快速自动电泳分析系统检测其血红蛋白组分Hb A、Hb A2和Hb F.采用RDB技术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并进一步进行克隆测序及家系分析,明确突变位点.结果 先证者及其父亲红细胞参数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改变,MCV和MCH均降低,MCV分别为79.1 fl及63.1 fl,MCH为19.9 pg及20.9 pg;而先证者母亲的MCV及MCH均正常.先证者及其父亲Hb A2增加,分别为5.66%及5.60%,提示其为轻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进一步的基因分析表明,先证者在一个β珠蛋白基因同时发生CD41/42(-TTCT)和转录区+40~+43缺失突变,诊断为β41/42、CAP/βA基因型的轻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其父母基因型分别为β41/42、CAP/βA 和βA/βA.结论 先证者在一个β珠蛋白基因同时发生CD41/42(-TTCT)和转录区+40~+43缺失突变,β41/42、CAP/βA基因型的发现丰富了中国人群β珠蛋白基因突变研究数据,有助于β地中海贫血的起源和演变的研究.

  • 酶联免疫斑点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γ干扰素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杜凤娇;戈启萍;韦攀健;贾红彦;古淑香;张宗德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PEMC中CD+4T淋巴细胞分泌或产生IFN-γ的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分离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组)和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疾病对照组)PEMC,经克隆表达的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融合蛋白(简称"E/C")刺激后,用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细胞的斑点形成细胞(SFC)数量和流式细胞术(FCM)结合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检测产生IFN-γ细胞比率,并比较这2项指标在结核组和疾病对照组间的差异,同时评价2种方法检测IFN-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效能.结果 PEMC经E/C刺激后用ELISpot检测结核组SFC数量为205(125 ~450)SFC/5×104PEMC,疾病对照组为5(2~18)SFC/5×104PEMC,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00,P<0.01);FCM检测结核组CD+4T淋巴细胞产生IFN-γ细胞比率为3.27%(1.81%~7.34%),疾病对照组为0.12%(0.06%~0.46%),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5.00,P<0.01).ELISpot检测PEMC经E/C刺激后分泌IFN-γ的敏感度为92.5%(37/40)、特异度为80.0%(24/30)、阳性预测值为0.86、阴性预测值为0.89、阳性似然比为4.63和阴性似然比为0.09,准确性为87.1%;FCM检测经E/C刺激后产生IFN-γ的敏感度为87.5%(35/40)、特异度为90.0%(27/30)、阳性预测值为0.92、阴性预测值为0.84、阳性似然比为8.75和阴性似然比为0.14,准确性为88.6%.结论 经E/C刺激后,用FCM和ELISpot检测CD+4T淋巴细胞产生和分泌IFN-γ细胞的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且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辅助诊断价值.

  • HIV/AIDS患者B7-H1的表达特点及与疾病进展关系研究

    作者:孙国全;张子宁;刘静;姜拥军;王亚男;韩晓旭;尚红

    目的 研究HIV/AIDS患者外周血mDC及不同亚群T淋巴细胞B7-H1及PD-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探讨B7-H1及PD-1信号通路在HI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艾滋病研究所红丝带门诊3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无症状HIV组、AIDS组)及20名健康对照组抗凝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mDC及不同亚群T淋巴细胞表面B7-H1及配体PD-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mDC、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B7-H1表达水平(均值分别为15.21、20.63、13.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平均值分别为0.38、4.91、3.26),配体PD-1在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平均值分别为17.91、19.2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值分别为10.6、8.71).HIV/AIDS患者B7-H1及配体表达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负相关(mDC+B7-H1+:r=-0.647,P<0.01;CD+4B7-H1+:r=-0.489,P=0.002;CD+8B7-H1+:r=-0.372,P=0.026;CD+4PD-1+:r=-0.374,P=0.025;CD+8PD-1+:r=-0.455,P=0.005),与病毒载量(平均2.9E+06)显著正相关(mDC+B7-H1+:r=0.662,P<0.01;CD+4B7-H1+:r=0.426,P=0.01;CD+8B7-H1+:r=0.531,P=0.001;CD+4PD-1+:r=0.362,P=0.03;CD+8PD-1+:r=0.380,P=0.022).结论 HIV/AIDS患者不同病程外周血mDC、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7-H1及配体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高水平共刺激信号通路B7-H1/PD-1可能为导致疾病进展的原因之一.

  • 反复发热进行性贫血

    作者:胡蕊;孙洁;郝冀洪;李顺义;李刚

    病历摘要患儿女,2岁,石家庄市某县人.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有轻微咳嗽,体温高38.5 ℃,口服退热药物(具体不详)可降至正常,3~4 d后再次反复发热.当地查血常规提示贫血(具体不详,未见化验单),给予口服铁剂治疗,效果欠佳.

  • 吗啡对HIV-1在MT2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复制的影响

    作者:梁冰玉;李敬云;庄道民;苏齐鉴;刘思扬;蒋俊俊;肖信;岑平;陈晖;梁浩

    目的 附测定双抗体夹心法检测p24抗原表达.用Student-t检验或方差分析(ANOVA)比较不同细胞处理组间p24抗原表达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吗啡处理组比对照组的p24抗原表达增加或减少倍数的变化趋势.结果 HIV-1感染MT2细胞后第3、4、5和6天,3个浓度的吗啡处理的(1)组的p24抗原表达[第3天:(4.44±0.30)、(5.59±0.25)和(4.60±0.24) ng/ml;第4天:(24.30±2.66)、(31.73±1.17)和(26.02±0.37) ng/ml;第5天:(56.30±1.26)、(81.77±2.49)和(63.66±2.57) ng/ml;第6天:(150.70±8.97)、(243.09±8.93)和(173.72±7.73) ng/ml]均高于(4)组[第3~6天分别为(1.93±0.05)、(8.03±0.09)、(15.30±0.91)、(41.01±0.8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t值分别为14.15、24.74和19.14,P均<0.01;第4天:t值分别为10.59、34.92和81.2,P均<0.01;第5天:t值分别为45.83、43.51和30.07,P均<0.01;第6天:t值分别为20.09、39.02和29.55,P均<0.01).3个浓度的吗啡处理的(1)组的p24抗原表达比(4)组增加的倍数,随HIV-1感染MT2细胞的时间的延长具有上升的趋势,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842.18,P<0.01).HIV-1感染巨噬细胞组后第4、6、8和10天,3个浓度的吗啡处理的(5)组的p24抗原表达[第4天:(0.68±0.15)、(0.87±0.41)和(0.75±0.09) ng/ml;第6天:(1.64±0.57)、(2.07±0.12)和(1.75±0.17) ng/ml;第8天:(6.31±0.17)、(8.81±0.34)和(7.19±0.11) ng/ml;第10天:(32.30±17.55)、(50.74±17.55)和(39.74±0.56) ng/ml]均高于(8)组[第4、6、8、10天分别为(0.60±0.01)、(1.16±0.07)、(3.84±0.45)、(17.55±0.8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4天:t值分别为7.27、11.06和3.02,P均<0.05;第6天:t值分别为8.93、11.3和5.45,P均<0.01;第8天:t值分别为8.83、15.11和12.42,P均<0.01;第10天:t值分别为13.65、17.84和36.69,P均<0.01).3个浓度的吗啡处理的(5)组的p24抗原表达比(8)组增加的倍数,随HIV-1感染时间的延长具有上升的趋势,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58,P<0.01).结论 吗啡能够促进HIV-1在MT2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复制,并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吗啡促进HIV-1复制的作用可被纳洛酮阻断.

中华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