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중화검험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2/R
  • 国内刊号: 韩锟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l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及镜检筛选标准的制定

    作者:丛玉隆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为了解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方法学的标准化及规范化进程,本文阐述了自动化设备用于尿有形成分检查的"利"与"弊",提出了制定镜检筛选标准应遵循的准则.

  • 自身免疫性疾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垂文;李永哲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机体免疫效应细胞或免疫效应分子针对自身组织或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终导致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的炎症性疾病,其总体发病率占世界人口的3% ~5%.然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逐年上升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亦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正面临着巨大挑战.蛋白质组学作为新兴的生命科学之一,其在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预警、诊断分期、预后判断、新药研发及个性化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就蛋白质组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精氨酸代谢移动元件

    作者:张传领;刘庆中

    当前,MRSA不仅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也是社区感染的常见致病菌.CA-MRSA具有较强的毒力和致病性,可引起多种感染.目前,全球范围流行的CA-MRSA克隆主要为:出现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克隆,流行于澳大利亚、墨西哥、希腊和美国的西南太平洋/大洋洲克隆,流行于欧洲的欧洲克隆,流行于美国、中国台湾地区和越南的太平洋克隆及当前流行广泛、严重的USA300克隆[1].在美国很多地区,USA300占CA-MRSA的50%以上.2006年,经对USA300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一个新的获得性可移动元件--ACME,该元件被认为能够促进USA300的生存、生长和传播.笔者对ACME的结构、功能、起源和流行等相关情况阐述如下.

  • 有三种克隆免疫球蛋白的M蛋白血症一例

    作者:颜绵生;廖慧芳;冯品宁;高玲

    患者男,69岁.因双下肢乏力,颜面苍白9个月,加重4个月余于2010年4月2日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乏力,伴颜面部苍白,无出血、瘀点、瘀斑,无发热、寒战.无腹痛、腹泻,精神、胃纳、睡眠尚可.发病以来体重减轻约5 kg.有高血压,否认糖尿病、冠心病.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作者:卢一平

    PCA是严重影响男性健康的常见、多发肿瘤,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统计结果显示,每6位男性中就有1位将在其生命周期中被诊断为PCA[1].在我国PCA的发病率近年来也呈明显上升的态势.血清PSA检测自从1992年被美国FDA批准以来已成为筛查PCA常用的手段,并且已成为治疗、随访PCA必不可少的指标[2].本文拟对PSA的临床应用、影响因素以及今后的展望进行论述.

  • 北京地区2008-2010年水痘病原学监测

    作者:张铁钢;陈萌;陈超;索罗单;杨洁;卢丽;黄迎春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疱疹及结痂为主要临床特征,冬春季节好发于婴幼儿.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水痘病毒属,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基因全长约为125 000 bp,是目前小的疱疹病毒.

  •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epA的流行现状及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余华;李从荣;李艳;吴青

    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多集中在染色体介导的靶位耐药和膜耐药,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报道较罕见.目前,已报道的有3种,分别由qnr基因、氨基糖苷乙酰基转移酶基因aac(6′)-Ib-cr和qepA基因介导.对于qnr基因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我们已做了相关的前期研究工作[1].质粒介导的qepA基因已被认为是新的影响喹诺酮类耐药的分子机制[2],可通过外排泵机制介导细菌对亲水性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为了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耐喹诺酮类病原菌中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qepA流行现状及耐药特征,有效开展qepA基因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水平监测,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和耐药菌株的检测,以减少该类菌株的出现和流行,我们对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epA的流行现状及耐药机制进行了研究.

  • 中国14家教学医院2005-2008年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启文;王瑶;陈民钧;孙宏莉;胡云建;倪语星;俞云松;吴伟元;叶惠芬;季萍;任健康;孙自镛;童明庆;赵旺胜;刘勇;段琼;刘蓬蓬;王晶;王辉;谢秀丽;徐英春

    目的 监测2005-2008年我国不同地区14家教学医院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2005-2008年从14家教学医院收集非重复的1 317株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其中2005年271株、2006年391株、2007年363株、2008年292株.菌株主要为社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即以呼吸道感染收治的门诊和急诊患者或入院48 h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菌株分离地区包括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及西北地区以及华东地区.患者按年龄分为成人组(≥18岁)、青少年组(6~17岁)和儿童组(≤5岁).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Etest法、琼脂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测定8类17种抗菌药物的MIC或抑菌圈直径,数据输入WHONET5.5软件分析敏感率、中介率、耐药率、MIC50、MIC90.结果 肺炎链球菌对利奈唑胺(100%)和氟喹诺酮类药物(95.2%~99.7%)保持了高的敏感率.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为73.8%~92.1%,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也有较高的敏感率,但逐年降低.3种二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较低(2008年为36.3%~38.4%).对于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 唑和四环素,菌株的敏感率均较低且逐年下降.PISP的比例在逐年增大,从2005年的4.4%上升至2008年的20.2%.华北地区的PNSP发生率较低(6.0%),而华中及西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PNSP发生率较高(30.1%和38.7%).成人组的PNSP发生率(15.7%)明显低于儿童组(33.0%),也低于青少年组(38.2%).结论 肺炎链球菌对利奈唑胺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在2005-2008年间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敏感性逐年降低,临床需慎用对肺炎链球菌活性较低的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 唑和四环素.

  • 非洲籍输入性基孔肯雅热一例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洪烨;郑夔;相大鹏;黄吉城;师永霞;戴俊;李小波;幸芦琴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和轻度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病毒是单股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1952年研究人员发现基孔肯雅热在坦桑尼亚流行,并从严重关节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基孔肯雅病毒.1956年,Ross[1]从急性期患者的血液及野外捕获的埃及伊蚊体内分离出基孔肯雅病毒.近年来,本病在东非海岸、印度洋岛屿、印度及东南亚地区流行,导致超过200 万人感染发病,且流行地区不断扩大,发病人数不断上升[2].

  • 综合医院临床分离丝状真菌结果及其意义分析

    作者:郑冰;应春妹;汪雅萍;张灏旻

    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器官移植术的开展、肿瘤放化疗的增多以及侵袭性操作的日益频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流行和一些慢性病住院时间延长等因素作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逐年增加[1],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据报道器官移植和恶性肿瘤患者中真菌感染的患病率高达20%~40%[2],而且往往是致命的感染.目前临床常规所分离的真菌除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酵母菌外由曲霉、毛霉、青霉、镰刀菌等丝状真菌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日益多见.本研究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送检的临床标本所分离出的丝状真菌的分布情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高危因素与丝状真菌感染的关系.

  •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检测临床常见KPC基因亚型

    作者:李刚;赵燕;魏取好;王艳艳;杜昕;蒋晓飞

    KPC是一种近年新出现的碳青霉烯酶,可以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内的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且仅轻微或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1].目前已经公开报道的亚型有KPC-2至KPC-11,但临床中流行的主要是产KPC-2或KPC-3的肺炎克雷伯菌[2],在国内报道的均为KPC-2型[3-6],本研究拟建立一种经济、快速、高通量的检测临床常见KPC基因亚型方法.

  • 三种应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试剂的分析性能验证

    作者:国秀芝;邱玲;刘荔;寿玮龄;王亚静;任凤琴;张麟

    目的 对3种应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PETIA)检测血Cys C试剂进行分析性能验证,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方法 在OlympusAU270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上海景源、北京利德曼和北京九强公司生产的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PETIA)Cys C试剂(标为A、B、C)进行性能验证,参考CLSI EP6-A、EP15-A、EP7-P方案对3种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干扰因素(胆红素、血红蛋白、乳糜)进行评估,并与德灵颗粒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PENIA)试剂进行比对.参考CLSI C28-A2方案应用120名表观健康人血清对试剂A、B、C的参考范围进行验证,应用80例门诊患者血清检测结果评估试剂A、B、C与德灵PENIA 法Cys C试剂判定Cys C异常的一致率.结果 试剂A、B、C的批内CV分别为3.08%~3.20%、2.30%~4.15%和1.38%~1.53%,总CV分别为3.29%~3.44%、2.65%~5.18%和1.67%~1.69%,均小于试剂盒声明不精密度;试剂A、B、C的定量测定下限可分别达0.41、0.23、0.07 mg/L,基本满足检测要求;线性范围分别为0.22~7.26 mg/L (r=0.996),0.20~7.72 mg/L (r=0.999),0.20~7.62 mg/L (r=0.997),线性相关均良好.试验浓度内的3种干扰物(胆红素≤684 μmol/L、Hb≤9.7 g/L及乳糜浊度≤6 200 FTU)对试剂C无显著干扰(<±10%);胆红素≤684 μmol/L、Hb≤6.79 g/L及乳糜浊度≤6 200 FTU时,对试剂B无显著干扰;胆红素≤684 μmol/L、Hb≤4.85 g/L及乳糜浊度≤1 240 FTU时,对试剂A无显著干扰.对患者乳糜血清标本采用高速离心后,试剂A、B、C测定Cys C浓度较离心前的平均百分偏倚分别为-8.31%、1.52%、1.32%.试剂A、B、C结果与德灵PENIA法试剂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787X+0.492(R2=0.976)、Y=1.098X+0.137(R2=0.982)、Y=1.037X+0.249(R2=0.996).试剂A、B、C与德灵PENIA 法Cys C试剂判定Cys C异常的一致率分别为80%(Kappa=0.615,P=0.000)、100%(Kappa=1.000,P=0.000)、91.2%(Kappa=0.824,P=0.000);改用临床初步评估的参考范围后,试剂A判定符合率可提高至98.8%(Kappa=0.974,P=0.000).结论 应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3种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ys C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灵敏度,与德灵颗粒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相关良好;可满足临床测试要求.但抗干扰能力存在差异,部分试剂参考范围也有待进一步验证.

  • 苯丙酮尿症患儿四种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新突变分析

    作者:余伍忠;仇东辉;何江;邹红云;王瑞;杨柳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PKU患儿中PAH基因突变的分子分布情况,为该地区PKU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PCR结合测序技术对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就诊的新疆地区15例Phe浓度大于700 μmol/L,且年龄为2~10岁的PKU患儿进行PAH基因启动子区和13个外显子及其旁侧内含子区域的全序列分析.结果 用PCR分别扩增15例PKU患者PAH基因序列,然后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发现5′-Flanking -626G>A基因突变、5′-Flanking -480DelACT基因突变、S196fsX4基因突变和IVS8+1G>C 基因突变各1例,这4种PAH基因突变经逆向测序予以确认,证实其分别在调控区第626位核苷酸发生了G>A突变、在调控区第480位发生了ACT 3个核苷酸的缺失突变、在编码区第584位发生了核苷酸A的插入突变及在外显子8与内含子8交界处发生了核苷酸G>C突变.经查询PAH专业网站和国际PAH数据库(www.pahdb.mcgill.ca),确认这4种基因突变为PAH基因新突变.此外,携带这4种基因突变的4例患儿年龄在3~5岁,其Phe浓度在1 572~1 782 μmol/L之间,且均表现出智力低下、头发发黄、全身鼠臭味等典型的PKU临床症状.结论 5′-Flanking -626G>A、5′-Flanking -480DelACT、S196fsX4和IVS8+1G>C为典型PKU患儿中的4种PAH基因新突变,这4种PAH基因突变可改变PAH酶蛋白的三维结构,影响酶的催化活性,或限制酶蛋白翻译及表达.这些新突变基因的发现将对今后PKU基因诊断及科学研究积累有价值的资料.

  • 多重实时PCR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作者:肖克林;王辉林;麦光兴;马竞;江凡;张修发;熊礼宽;周华

    目的 调查不同宫颈病变组妇女生殖道13种高危型HPV(HR HPV)感染情况,分析HR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宫颈专科门诊患者350例,利用TCT技术检测其宫颈上皮细胞学状况,根据细胞学结果分组.采用多重实时PCR(mRT PCR)检测其生殖道HR HPV感染情况和病毒载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各组间HR HPV感染率,采用Kruskal-Wallis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HR HPV阳性者的病毒载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HR HPV阳性和阴性组的年龄分布情况.结果 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组、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ASCUS)组、鳞状上皮细胞低度病变(LSIL)组、鳞状上皮细胞高度病变(HSIL)组的HR HPV阳性例数分别为10例(3.4%)、7例(20.0%)、11例(78.6%)和6例(6/6).NILM组HR HPV阳性率低于ASCUS组、LSIL组,ASCUS组HR HPV阳性率低于L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43、107.69、14.76,P均<0.01);NILM组低于HSIL组、ASCUS组低于H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 1、0.000 4).NILM组、ASCUS组、LSIL组和HSIL组HR HPV阳性者的病毒载量分别为4.10 (3.38~6.27)、5.33 (3.63~6.66)、5.77 (4.01~7.01)和5.58 (4.19~5.85)(拷贝/ml,lg).将ASCUS组、LSIL组和HSIL组3组合并为宫颈细胞异常组,病毒载量为5.58(3.63~7.01)(拷贝/ml,lg)高于NI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3.0,P<0.05).HR HPV阳性组平均年龄36(21~56)岁,与阴性组[33(21~58)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 544,P>0.05).结论 HR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有关;HR HPV病毒载量高低与宫颈病变程度无相关性,但病毒载量越高,存在宫颈病变的可能性越大.HR HPV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年龄分布无差异.

  • HIV集合核酸检测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江华洲;沈圣;裴丽健;黄晓婕;吴昊;闫红梅;潘品良;蒋岩

    目的 评估集合核酸检测方法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的应用,探索适合该人群的HIV早期感染检测策略及应用该方法估算新发感染率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共采集4 856份2008年4月至2009 年9月我国黑龙江省(4 156份样品)和北京市(700份样品)MSM人群的样品.分别经三代ELISA、四代ELISA和WB检测后,HIV阴性样品进行集合核酸检测.样品集合采用三级集合策略.并计算和比较"三代ELISA检测+WB"、"四代ELISA检测+WB"、"三代ELISA检测+WB+集合核酸检测"和"四代ELISA检测+WB+集合核酸检测"的HIV检测阳性率.4 156份黑龙江省MSM人群样品中符合条件的WB确认阳性样品纳入BED-捕获酶联试验 (BED-CEIA),并应用BED方法和集合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新发感染率估算.结果 4 856份样品中共有143份被判定为HIV阳性,其中经三代和四代ELISA检测为阳性的样品均为130份,窗口期感染样品13份.常规ELISA检测加核酸检测能有效检测出MSM人群窗口期感染者;4种检测策略的HI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68%(95%CI 为2.22%~3.14%)、2.82%(95%CI 为2.35%~3.29%)、2.94%(95%CI 为2.46%~3.42%)和2.94%(95%CI 为2.46%~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4 3,P=0.836 4).4 156份黑龙江省样品中有88份纳入BED检测,41份样品被判为新近感染.应用BED检测方法和集合核酸检测方法估算的HIV发病率分别为2.36%(95%CI 为1.63%~3.08%)和2.92%(95%CI 为1.01%~4.83%).结论 HIV集合核酸检测技术能有效地筛查出窗口期感染者,可用于我国MSM人群窗口期检测.

  • 自动化尿液干化学和有形成分分析复检规则的制定和应用

    作者:陈雨;程闽;李薇;杜娟;李建英;吴卫;黄媛;李覃;崔巍

    目的 结合尿液干化学分析(简称干化学)和有形成分分析(简称尿流式),制定自动化尿常规分析的复检规则.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1 714份中段尿标本,其中1 300份用于建立复检规则,214份用于验证所建立的规则,另外200份健康体检者的标本用于建立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的参考范围.所有标本通过Siemens Bayer Clinitek 500型干化学分析仪、Sysmex 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及尿沉渣显微镜(简称尿沉渣)检测,进行RBC、WBC、PRO及CAST分析.针对自动化尿常规的不同检测方法,设计了4种复检方案:(1)方案1:单独使用干化学时RBC、WBC和PRO任何一项参数出现阳性者;(2)方案2:单独使用尿流式时RBC、WBC和CAST任何一项参数超出参考范围上限者;(3)方案3:联合使用2种方法检出的WBC结果不相符合,即同一项参数在一台仪器上检测为阳性或超出参考范围上限,在另一台仪器上检测为阴性或不超出参考范围上限,而RBC、PRO(对应尿流式的CAST)中任何一项参数在任何一台仪器上出现阳性或超出参考范围上限者;(4)方案4:联合使用2种方法检出的RBC、WBC、PRO(对应尿流式的CAST)结果不相符合者.通过Sysmex Laboman UriAccess Ver 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不同检测方法的自动化尿常规分析的复检规则.结果 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的参考范围:RBC为0~7.5个/μl(男)、0~15.9个/μl(女);WBC为0~11.6个/μl(男)、0~12.7个/μl(女);上皮细胞为0~6.5个/μl(男)、0~21.4个/μl(女);CAST为0~1.3个/μl.尿沉渣显微镜镜检结果显示,1 300份用于建立复检规则的标本中,阳性标本占47.46%(617/1 300),阴性标本占52.54%(683/1 300).在阳性标本中,RBC阳性者多,占60.13%(371/617),其次为CAST阳性者,占8.43%(52/617).4种方案的假阴性率(漏诊率)分别为8.38%(109/1 300)、4.69%(61/1 300)、0.62%(8/1 300)和0.54%(7/1 300);复检率分别为47.85%(622/1 300)、59.38%(772/1 300)、72.85%(947/1 300)及52.23%(679/1 300);方案4的漏诊病例中无1例血肌酐结果异常.采用214份临床标本对所建立的复检规则(方案4)进行验证,其漏诊率为0,复检率为53.74%(115/214).结论 方案4的漏诊率低,复检率也较低,且无严重肾功能异常者漏诊,是理想的复检方案.

  • 尿干化学与流式细胞术联合用于尿液有形成分镜检筛选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马骏龙;丛玉隆;陆玉静;王成彬;刘培培;张永强;凌励

    目的 制定针对UF-1000i尿液分析流水线(由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和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仪组成)自动化检测结果的尿液镜检复检规则.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尿液常规标本共2 839份.首先利用UF-1000i尿液分析流水线对2 839份尿液标本进行有形成分分析(包括RBC、WBC、CAST)和干化学检测(包括ERY、LEU、PRO).每份标本在尿液分析流水线上检测完毕后由选定的2名主管检验师采用双盲法做显微镜镜检计数,以2名主管检验师检测结果的均值作为镜检结果.以镜检结果为判断标准,采用UriAccess3.0软件对2 839份尿液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检规则的设置和调试,计算复检规则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漏诊率)及复检率.再选择299份尿液标本对该复检规则进行临床有效性验证,终通过漏诊率与复检率的结果来评判所制定的复检规则的可行性.结果 采用UriAccess3.0软件,根据2 839份尿液标本的6项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检规则的设置和调试,筛选出37条需要复检的规则和27条无需复检的规则.以镜检结果为标准,该复检规则的符合率为81.11%(2 311/2 839),真阳性率为40.51%(1 150/2 839),假阳性率为16.17%(459/2 839),真阴性率为41.00%(1 164/2 839),假阴性率(漏诊率)为2.43%(69/2 839),复检率为18.28%(519/2 839).将制定的复检规则输入UriAccess3.0软件,选取299份尿液标本进行复检规则的验证,其验证结果符合率为82.27%(246/299),真阳性率为36.12%(108/299),假阳性率为16.39%(49/299),真阴性率为46.15%(138/299),假阴性率(漏诊率)1.34%(4/299),复检率为19.06%(57/299).对其中的4份假阴性标本进行分析,均为非泌尿科和肾病科患者,且RBC、WBC镜检结果均在3~8个/HP范围内,对严重肾功能异常患者不会造成漏诊.结论 针对UF-1000i尿液分析流水线制定的复检规则能够有效地筛选出真正需要镜检确认的异常标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检验质量.

  • 尿液常规分析结果自动审核模块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郑善銮;郝晓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LIS的普遍运用[1],医院检验科分析仪器的检测数据得到安全、灵活的管理.检验自动化仪器一般本身附有数据管理软件,在LIS中可根据需要设置数据的管理模式和规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检验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条形码的应用,简化了检验流程,极大限度地减少了标本传递中的差错[2].然而,目前LIS只是简单地接收样本的基本信息和检测数据,或者进行简单的判断,远不能满足临床审核要求,尤其是无论报告是否需要复查,审核人员都需逐条审核后才可发出报告,既费时,又费力.为此,本研究设计开发了尿液分析结果自动审核模块,并将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沉渣分析仪的检测数据信息与LIS中的样本信息融合,按照自定义规则进行智能化审核.

  • 两种CD+4T淋巴细胞流式测定方法结果比较

    作者:宁铁林;程绍辉

    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维持机体免疫状态的功能,定期观察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了解疾病进展,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然而在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过程中,由于实验室之间采用的荧光抗体组合及相应的圈门方式不同,可能会导致试验结果缺乏可比性[2],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在此,我们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现更名为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批准的EP9-A2<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学比对及偏倚估计>指南[3],对目前常用的两种CD+4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测定方法进行比较,以期为艾滋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2010年全国性病实验室淋球菌分离鉴定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作者:戴秀芹;尹跃平;彭锐锐;袁柳凤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据新全国性病疫情监测报告显示,虽然2009年淋病的发病率比2008年下降了7.34%,但是淋病的发病率仍排在性病第3位.实验室的正确鉴定可提高淋病的诊断水平,从而避免临床漏诊或误诊,对预防和控制淋病的传播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基因重组人铁蛋白轻链质控品的制备与评价

    作者:赵瑾;尹利民;张曼

    目的 构建人铁蛋白轻链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评价与探讨能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过表达的人铁蛋白轻链所制备的基因rFL质控品的均匀性、稳定性和精密度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T-PCR从人新鲜全血总RNA克隆铁蛋白轻链(ferritin L)基因,构建亚克隆质粒pGM-T/ferritin L;用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pET-30a/ferritin L转化E.coli 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rFL表达;采用SDS-PAGE对rFL进行鉴定,用WB分析其抗原性,ACCESS免疫分析仪测定其浓度.同时,采用随机数表从制备的rFL质控品中抽取15支,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质控品的均匀性;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质控品的稳定性,再根据评价结果计算均匀性和稳定性的不确定度,然后进行精密度评价.结果 构建的铁蛋白轻链原核表达体系经测序显示,扩增的ferritin L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的ferritin L编码序列(NM_000146.3)一致;PCR扩增出与ferritin L DNA的527 bp相符的片段;用IPTG诱导表达后,可得到表达量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 000的rFL,WB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用ACCESS测定rFL稀释1 000倍后的浓度为(1 115.84±38.38) ng/ml.均匀性评价结果显示,高低2个浓度基因rFL质控品样本内和样本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浓度和低浓度基因rFL质控品的F值分别为2.336、0.730,P均>0.05).稳定性结果表明,质控品样本随贮存时间(5个半月)变化的线性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5,P>0.05).精密度评价为高浓度基因rFL质控品批内CV为2.06%,批间CV为2.12%,日间CV为0%,总CV为2.96%;低浓度基因rFL质控品批内CV为2.03%,批间CV为2.08%,日间CV为0%,总CV为2.90%.结论 基因rFL质控品的均匀性、稳定性及精密度符合临床检测要求,可成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蛋白质控品,同时也为铁蛋白混合质控品的制备提供了原料.

  • 反复发热全身皮疹白细胞持续性减低

    作者:李建虎;童向民;常志娟;麦文渊;滕晓东;金洁

    病历摘要患者男,72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在39 ℃以上,畏寒,轻微咳嗽,痰少,无咽痛流涕,无腹痛腹胀,无尿频尿急,无乏力盗汗.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1.5×109/L,Hb 132 g/L,PLT 100×109/L;骨髓穿刺示粒系增生低下;CT示两肺支气管肺炎表现.给予青霉素类、左氧氟沙星抗炎治疗(具体不详),体温仍反复升高;后又出现全身皮疹,无瘙痒,抗过敏治疗后皮疹无消退.为进一步诊治,患者于2010年5月5日收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基于MRM-MS技术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研究的前景

    作者:韩冰;王立顺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兴起,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发展迅速,但筛选出的海量候选标志物却极少进入临床应用.近几年,基于MRM-MS技术的方法和策略凭借其低成本、耗时短、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等优势引起了国内外检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MRM-MS的技术,特别是SISCAPA技术,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将逐步发展成为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研究的快车道.本文分析了当前生物标志物研究领域的瓶颈,系统阐述了MRM-MS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近年来该技术在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研究领域的主要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 血药浓度监测在儿童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刘霞;赵燕;程跃武;穆薇薇;孙鑫;李春明;张福杰

    目的 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在儿童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3-10月河南省上蔡县CDC诊治的87例患儿连续3次随访的治疗相关信息及261份血浆标本,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血浆中抗病毒药物浓度.对治疗方案、患儿年龄、性别、父母情况、治疗经历和治疗时间等可能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血药浓度是否低于LLTR 1000 ng/ml为标准判断患者是否漏服药物,发现28份标本血药浓度

中华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