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중화검험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2/R
  • 国内刊号: 韩锟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l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应用FISH和IHC技术检测中国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状态及蛋白表达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作者:韩晓红;石远凯;马丽;吕铮;杨红鹰;姚嘉瑞;李坚;李博;秦燕

    目的 对比研究乳腺癌患者IHC检测c-erbB2蛋白表达和FISH检测HER-2/neu基因扩增情况,并探讨HER-2基因状态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全国73家中心参与的前瞻性研究.收集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乳腺癌患者标本3 249份,应用IHC和FISH两种方法分别检测3 249份乳腺癌患者手术的石蜡标本c-erbB2蛋白表达和HER-2基因扩增情况,并分析HER-2基因状态与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IHC检测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9%(1477/3149),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率为42.6%(1342/3149),其中IHC评分为3+和0分时,与FISH检测的一致性较高,分别为94.1%(892/948)和89.9%(660/734),而IHC 1+和2+组与FISH的一致性较低,分别为71.0%(514/725)和55.9%(415/742).同时,HER-2基因扩增与激素状态中雌激素与孕激素均阴性(r=0.45,P<0.01)、组织分级Ⅲ级(r=0.51,P<0.01)、淋巴结转移数目多于4枚(r=0.35,P<0.01)、临床分期Ⅲ/Ⅳ期(r=0.33,P<0.01)、肿瘤直径>2 cm(r=0.38,P<0.01)、绝经后(r=0.24,P<0.01)有相关性,与年龄(r=0.36,P=0.068)、CA125(r=0.11,P=0.722)、CA153(r=0.23,P=0.45)和CEA(r=0.22,P=0.074)表达情况、淋巴结转移(r=0.15,P=0.18)、肿瘤个数(r=0.21,P=0.056)及脉管瘤栓(r=0.12,P=0.133)无相关性.结论 FISH和IHC两种方法检测HER-2表达状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合实际情况包括费用仪器等限制,在IHC作为初筛的基础上,仍然推荐FISH作为检测HER-2基因扩增的标准方法.FISH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表达状态可为临床指导用药和预后评价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IRF7/KIAA154和STAT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

    作者:李萍;栾海霞;胡朝军;张蜀澜;李丽君;曾小峰;张奉春;李永哲

    目的 分析IRF7/KIAA1542(rs4963128,rs2246614)和STAT4 (rs7574865)基因多态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SLE易感性的关系,探讨这些基因多态性与SLE患者狼疮肾炎和自身抗体产生及各种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ALDI-TOF-MS基因分型法对748例SLE患者(SLE组)和750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关联分析.同时采用IIF法检测抗dsDNA抗体,采用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并分析这些抗体与SLE的关系.结果 在健康对照组中rs574865(STAT4)T/T、T/G、G/G基因型频率和T、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45.6%、45.0%、32.2%、67.8%,SLE组为17.0%、48.1%、34.9%,41.0%59.0%,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30,P<0.01).另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组中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而且在3个遗传模型(加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下基因型频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s4963128和rs2246614(IRF7/KIAA1542)2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SLE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9、5.32,P均>0.05),但rs2246614位点基因型频率在隐性遗传模型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s4963128位点基因型频率在3个遗传模型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症状分析结果显示,rs4963128(IRF7/KIAA1542)在狼疮肾炎组(OR=2.69,95% CI=1.89~3.82,P<0.01)、抗SSA抗体组(OR=0.61,95%C/=0.43~0.87,P<0.05)和抗SSB抗体组(OR=0.36,95% CI=0.23~0.56,P<0.01)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同时,rs2246614在关节症状阳性组与阴性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4,95% CI:1.06~1.69,P<0.05).结论 rs7574865(STAT4)与中国汉族人群SLE易感性相关.rs4963125,rs2246614(IRF7/KIAA1542)虽然与SLE易感性无明确相关性,但却与SLE患者的多种临床症状(如狼疮肾炎、关节症状)和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的产生有相关性.

  • Siemens 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的制定及应用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制定组

    目的 建立Siemens 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的复检规则,并详细分析规则建立的必要环节,以期对其他医院建立合理的复检规则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北京协和医院30个临床科室的1223份血标本,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通过人工镜检法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形态学检查,参考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制定的"41条"规则,通过调整规则降低假阳性率,控制漏诊率,建立适合本医院的血细胞分析的复检规则,并通过301例血液病、肿瘤放化疗及感染等有阳性或假阳性倾向的病例验证规则的有效性.结果 根据"41条"规则,复检率高达37.9%(464/1223),假阳性率为23.3%(285/1223),漏诊率为1.9%(23/1223),无血液恶性肿瘤漏诊.假阳性病例中占据前8位的单条触发规则依次为:小红细胞、大红细胞、不均一性红细胞、核左移、WBC<4.0×109/L或>30.0×109/L、未成熟细胞、原始细胞和PLT<100.0×109/L或>1000.0×109/L.未成熟细胞和原始细胞是血液恶性肿瘤容易出现的提示,不能被删除;核左移与重度细菌性感染密切相关,与WBC具有部分相同的意义,不被首先考虑改变;删除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和不均一性细胞(+);WBC由<4.0×109/L降至<3.0×109/L;PLT由<100.0×109/L降至<80.0×109/L,由此,假阳性率降至17.5%(214/1223),复检率降至31.1%(380/1223),漏诊率略上升为2.9%(36/1223),无血液恶性肿瘤漏诊,从而形成本医院Siemens 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的复检规则,有效性验证的漏诊率为0.结论 "41条"规则适用于Siemens 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但复检率过高不被大型医院采用,优化后,规则的复检率和漏诊率具有临床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四个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作者:吴瑛婷;丁秋兰;戴菁;陆晔玲;奚晓东;王学锋;王鸿利

    目的 对4个遗传性PC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诊断和基因型分析.方法 分别用发色底物法和凝固法测定4个家系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血浆PC:A、TPS:A和FPS:A;PC:Ag和FPS:Ag的测定采用ELISA法.采用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PCR法扩增先证者PC和PS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结果 先证者1的PC:A为36%,PC:Ag 为57%,TPS:A为48%,FPS:A为18%,FPS:Ag为23.7%,基因分析显示其PC基因2号、7号和8号外显子分别存在L-34P、K150del和A209V 的杂合突变,其中L-34P和A209V来自父亲,K150del来自母亲;先证者2的PC:A为46%,PC:Ag为64.4%,TPS:A为36%,FPS:A为19.5%,FPS:Ag为20.9%,其PC基因的2号和7号外显子分别存在T66C的多态性和R147W的杂合突变,PS基因的14号外显子存在Tyr519stop的杂合突变,其中PC突变来自母亲,PS突变来自父亲.凝血酶生成试验显示先证者2及其父母的抗凝功能减弱,其中PS缺陷的先证者和其父亲的外源性活化蛋白C抑制凝血酶生成的能力下降,而其母亲没有明显变化.先证者3的PC:A为33%,PC:Ag为48.42%,其PC基因同时存在R147W和R178W突变;先证者4的PC:A为21%,PC:Ag为18.36%,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4是R178W和D255H的双杂合子.结论 遗传性PC缺陷症或PC、PS联合缺陷症是导致4例先证者出现静脉血栓的原因.杂合PC基因突变(L-34P、A209V、R147W、R178W和D255H)是导致4例先证者遗传性PC缺陷症的原因.

  • 天津地区住院腹泻患儿星状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型别分析

    作者:马慧;欧阳雅博;林书祥;管卫;王瑞雪;彭林;李君文

    目的 调查天津地区5岁以下住院的腹泻患儿HAstV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型特点.方法 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837份,用ELISA进行HAstV抗原检测,将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细胞培养,产生细胞病变(CPE)后,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测序确证.同时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HAst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3.0%(25/837),与轮状病毒共同感染者的检出率为0.7%(6/837);96%(24/25)的HAstV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患儿,其中小于6月龄的患儿占HAstV阳性标本的48%(12/25);HAstV感染主要集中在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与轮状病毒流行季节相似;21例接种的HAstV抗原阳性的标本中,由RT-PCR成功检出11例,经测序确证均为HAstV-1型.结论 HAstV是天津地区2008-2009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流行型别以HAstV-1型为主.

  • MS-HRM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AKAP12基因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维薇;关明;李骥;胡婷婷;李敏;刘春芳;林勇;魏取好;吕元

    目的 探讨MS-HRM法定量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AKAP12基因甲基化程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MS-HRM法定量检测8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0名健康人外周血中AKAP1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并分析评价其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同时对MS-HRM法的重复性和与传统MSP法检测的灵敏度和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MS-HRM法从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测到38例(47.5%)AKAP12基因启动子区域不同程度的甲基化患者(甲基化1%~20%的24例,20%~60%的12例,60%~100%的2例),20名健康人中仅检测到甲基化<10%的2名.MS-HRM法检测AKAP12基因甲基化的灵敏度(1%)优于传统的MSP法(10%).AKAP12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13、1.70,P均>0.05),但与结直肠癌的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93、8.41,P均=0.01).结论 外周血MS-HRM定量检测AKAP12基因甲基化程度的方法比传统MSP法灵敏度更高,AKAP12基因甲基化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进展评估的分子指标.

  • 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差异蛋白分析中的应用及意义

    作者:赵晓琴;李晓军;赵建宁;庞小娟;陈芳芳;虞伟;罗冰

    目的 采用2-DE和质谱技术分析RA患者和创伤件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中FLS蛋白质组学的变化,寻找RA关节滑膜特异性自身抗原.方法 采用2-DE分离6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及3例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中FLS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和图像数据分析识别差异蛋白质点,并用MALDI-TOF-MS对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结果 RA患者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的FLS蛋白质通过2-DE检测,分别检出1 633、1 603个蛋白质点;对2组相互匹配的蛋白质点进行差异分析后,其中蛋白质差异量大于3倍的差异点共有92个,从中选取在RA患者FLS中表达上调的33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MS 鉴定分析,并与IPI和Swiss-Prot数据库进行比对,共鉴定出包括肿瘤型丙酮酸激酶、α-烯醇化酶、二硫键异构酶A3 前体、谷胱甘肽转移酶、泛素结合酶E2K、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二氢嘧啶酶样2、腺苷酸酶、转醛醇酶、乙酰基辅酶A异构酶、26S蛋白调节亚单位S6a、膜联蛋白A11、过氧化物还原酶1、人色氨酰tRNA合成酶、核纤层蛋白、肌间蛋白、核基质蛋白、肌动蛋白、T-复合物多肽1、葡萄糖调节蛋白75、αB-晶体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未知蛋白:如PSMFA和SELENBP1等30个与RA发病有关的蛋白.结论 RA患者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FLS间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有可能是构成RA关节滑膜的相关自身抗原,并可能在诱导RA自身免疫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

  • VanB表型-vanA基因型VRE分子特征及遗传背景研究

    作者:许宏涛;陈东科;肖飞;陶凤蓉;艾效曼;胡云建;李金明

    目的 探讨VanB表型-vanA基因型VRE耐药转座子结构、分子特征及遗传背景,并与VanA表型-vanA基因型VRE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基因型与表型不一致的形成机制.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临床标本中21株VRE菌株,用Etest法对10种抗生紊进行MIC测定,并通过PCR、序列测定、接合试验、耐药转座子结构、PFGE及MLST进行分子特征和遗传背景研究.结果 21株VRE均为vanA基因型,其中3株菌呈现VanB表型(万古霉素耐药,替考拉宁敏感);21株菌属于9个不同PFGE型,6个不同MIST型;多对引物对转座子的不同区域PCR扩增并进行序列拼接、比对,发现Tn1546结构中vanX、vanY的缺失及ISEfa4的插入与VanB表型-vanA基因型VRE菌株形成相关.结论 VanB表型-vanA基因型VRE菌株在国内较为罕见,Tn1546结构的改变与菌株的基因型与表型不一致相关.

  •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刘家云;徐修礼;孙惠平;龙铟;钱妙玲;张鹏亮;樊新;程晓东;马越云;苏明权;陈超扬;郝晓柯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位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92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异烟肼耐药基因katG、inhA、ahpC,链霉素耐药基因rrs、rpsL,乙胺丁醇耐药基因embB及喹诺酮耐药基因gyrA,SSCP筛选出突变序列,DNA测序分析突变性质.结果 59株利福平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检出率94.9%(56/59),以Ser450Trp突变多;90株异烟肼耐药株中,katG基因突变检出率38.9%(35/90),以Ser315Thr多,3株检出inhA基因突变,ahpC基因无突变检出;34株喹诺酮耐药株中gyrA基因突变检出率82.4%(28/34),主要为Asp94Gly,其次为Ala90Val;31株链霉素耐药株中,15株检出rrs突变,常见为A514C和A1041G,10株发生rpsL Lys88Arg突变,总的链霉素基因突变检出率为77.4%(24/31);31株乙胺丁醇耐药株中embB 基因突变检出率19.4%(6/31),主要为Met306Val.结论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以DNA测序为基础的基因突变分析能快速有效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rpoB、katG、gyrA、rrs、rpsL、embB 等耐药分子标识,显示了西安地区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突变特点,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导致ACS患者脂蛋白(a)和氧化脂蛋白(a)水平升高机制研究

    作者:汪俊军;韩爱忠;宫剑宾;张春妮;李克

    目的 研究PCI治疗对ACS患者脂蛋白(a)[Lp(a)]、氧化脂蛋白(a)[ox-Lp(a)]水平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收集75例ACS患者PCI前、后、24 h、2 d、3 d和6个月后各时间点,以及29例未行PCI术的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血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Lp(a)、OX-Lp(a)、Lp(a)免疫复合物[Lp(a)-IC]和自身抗体水平;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病变程度.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PCI前、后不同时间点Lp(a)、ox-Lp(a)相对变化值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Lp(a)与ox-Lp(a)、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Lp(a)、ox-Lp(a)变化值间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PCI术后Lp(a)水平[233.10(152.86~328.79)mg/L]高于术前[202.05(106.15~271.4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经对数转换后分析,t=6.81,P<0.01);PCI术后ox-Lp(a)[19.05(10.98~31.80)mg/L]与术前[10.51(4.98~17.97)mg/L]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经对数转换后分析,t=13.22,P<0.01);PCI术后Lp(a)-IC[2.72(1.60~4.91)AU]与术前[2.11(1.04~3.97)AU]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经对数转换后分析,t=3.34,P<0.01);而PCI术后自身抗体(A=0.81±0.33)与术前(A=0.72±0.28)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1).PCI前(r=0.66,P<0.01)、后(r=0.62,P<0.01)ox-Lp(a)水平均与Lp(a)高度相关.PCI导致Lp(a)、ox-Lp(a)水平急速升高,24 h内快速下降,2~3 d内接近术前水平.Lp(a)、ox-Lp(a)变化值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对照组造影前后Lp(a)、ox-Lp(a)、Lp(a)-IC和Lp(a)自身抗体水平均无变化.结论 PCI导致ACS患者Lp(a)、ox-Lp(a)水平升高,其增加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 凝血因子Ⅴ及凝血因子Ⅷ联合缺陷患者四例的基因诊断

    作者:陆晔玲;王学锋;丁秋兰;戴菁;许冠群;黄丹丹;奚晓东;王鸿利

    目的 对4例FⅤ及FⅧ联合缺陷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诊断及分子发病机制研究.方法 测定先证者及家系成员APTT、PT、FⅧ:C及FⅤ:C等进行表型诊断;采用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先证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生成情况;Tiangen试剂盒法抽提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全血基因组DNA;平衡酚-乙醚法抽提羊水DNA;PCR扩增4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LMAN1基因及MCFD2基因,用末端标记双脱氧法检测核酸序列查找基因突变.结果 先证者1的APTT显著延长,为88.2 s,PT 延长至19.6 s,FⅧ:C降至24.2%,FⅤ:C为9.1%.先证者2与先证者3为亲姐妹,两人的APTF均明显延长,分别为71.6 s及74.6 s,PT分别延长至22.1 s及18.3 s,FⅧ:C均降低,分别为25%及19.6%,FⅤ:C分别降至7.6%及14.5%.先证者4的AFTT及PT均延长,分别为70.3 s及18.2 s,其FⅦ:C降至15.7%,FV:C降至9.4%,4例先证者的其余实验室表型检测指标均正常,临床诊断为FⅤ及FⅧ联合缺陷性疾病.对先证者1进行LMAN1及MCFD2基因直接测序,显示其LMAN1基因存在双杂合突变:突变1位于第8号外显子,为插入突变:nt912insA(X71661.1),导致第305位氨基酸发生移码突变,并在编码20个氨基酸后终止,其母亲该位点亦为杂合突变;先证者1的另一个杂合突变位于第11号外显子:nt1366C>CT(X71661.1),导致第456位精氨酸发生无义突变(p.Arg456X),其父亲及胎儿该位点均为杂合突变.先证者1及其父母的MCFD2基因测序均未发现突变.先证者2及3的LMAN1基因测序均未发现突变,MCFD2基因直接测序检测发现两者均在该基因的第4号外显子处存在1个纯合突变:nt411T>C(NM_139279),导致第136位异亮氨酸突变成苏氨酸(p.Ile136Thr).先证者2的女儿该位点为杂合突变.先证者4的LMAN1基因测序显示其在该基因的第5号外显子存在1个纯合突变:nt615C>T,导致第202位的精氨酸无义突变;其MCFD2基因测序未发现突变.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显示4例FⅤ及FⅧ联合缺陷患者的凝血酶生成潜力较健康对照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先证者1是由LMAN1基因的双杂合突变nt1366C>CT及nt912insA引起,突变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及母亲,对其母亲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发现胎儿为1名女性携带者,该胎儿遗传了其父亲的1个杂合突变nt1366C>CT.先证者2及3是由MCFD2基因上的纯合突变(nt411T>C,p.ne136Thr)所导致的.先证者2的女儿遗传了其母亲的一个杂合突变,为携带者.先证者4是由LMAN1基因的纯合无义突变(nt615C>T,p.Arg202X)所导致的.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基因突变位点诊断方法的建立

    作者:郁婷婷;王剑;余永国;黄晓东;沈永年;傅启华

    目的 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SNP位点分析和T-A克隆技术,建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基因突变位点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21-羟化酶缺乏症(21-OHD)患者33例和17α-羟化酶缺乏症(17-OHD)患者2例及所有患者父母的外周血标本,以及105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根据CYP21A2基因与其假基因间的基因序列差异设计高特异性的PCR引物,扩增CYP21A2基因全长,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SNP位点分析以及PCR产物T-A克隆分析检测CYP21A2基因突变.采用PCR扩增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CYP17A1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 应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对所有患者的基因突变进行诊断.33例21-OHD患者中,共发现13种不同形式的CYP21A2基因突变,其中IVS2-13A/C>G、p. I172N和融合基因分别占32%(21/66)、27%(18/66)和15%(10/66).91% CYP21A2基因突变源自于相应的假基因.2例17-OHD患者分别为CYP17A1基因IVS4-6A>G纯合突变及CYP17A1基因p.487_489del纯合突变.所有患者基因突变均来自父母.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出基因突变.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基因突变位点的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确诊依据.

  • 四株临床分离百日咳鲍特菌主要抗原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赵建宏;张柳;孙素菊;徐颖华;李继红;时东彦;刘晓雷;宋文杰;王鑫;魏红莲;张庶民

    目的 了解石家庄地区分离的百日咳鲍特菌4种抗原基因百日咳毒素S1亚单位(ptxS1)、外膜蛋白(Prn)、凝集素2(Fim2)和凝集素3(Fim3)的基因特征.方法 收集4株临床分离的百日咳鲍特菌,这4株菌于2002年分离自河北石家庄地区.分别对这4株茵的ptxS1、Prn、Fim2、Fim3主要抗原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我国的百日咳鲍特菌疫苗生产株抗原基因序列以及GenBank中收录的百日咳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序列分析显示,新近分离的4株菌的S1基因亚型与我国疫苗生产菌株不同,均为A亚型,发现3种Prn基因亚型和3种Fim3基因亚型,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我国疫苗生产菌株同源性均在99%以上.基因进化树显示与其他菌株的同源性也较高.结论 我国的临床分离菌株与疫苗生产菌株的主要抗原基因序列存在一定变异,为百日咳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疫苗的研制积累理论依据.

  • 氯吡格雷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小板受体活化的特征

    作者:李健;丛玉隆;董蔚;王成彬;张华巍;孙志军;杨丽;王海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受体抑制与总活性短期改变的特征.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32例,在服用100 mg/d阿司匹林的同时,分别在服用氯吡格雷前、300 mg负荷剂量后10 h和36 h(维持剂量75 mg)分3次采血检测.用AA和ADP作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率,使用血栓弹力图仪配套试剂盒中的高岭土(Kaolin)试剂、AA、ADP和ActivatorF((R)) 检测并计算血小板INH;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上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VASP磷酸化水平(以PRI表示),分别了解血小板分泌活性和P2Y12受体被抑制的情况.比较各指标在服药前后的动态变化趋势,并评价其在反映血小板受体活化功能水平的价值.结果 ADP诱导的血小板INH在服药前为(11.5±9.3)%,服药后10 h升至(42.5±29.1)%,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5,P<0.05),服药后36 h降至(20.4±13.1)%,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78,P>0.05);由AA诱导的血小板INH服药前为(56.6±36.6)%,服药后10 h升至(83.0±27.3)%,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86,P>0.05),服药后36 h升至(85.4±20.8)%,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8,P>0.05);表明300 mg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ADP诱导作用的抑制在36 h内未能稳定.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服药前为(53.7±14.1)%,服药后10 h降至(49.2+22.8)%,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6,P>0.05),服药后36 h降至(40.7±12.8)%,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8,P<0.05);由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服药前为(34.3±18.1)%,服药后10 h降至(17.4±13.1)%,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4,P<0.05),服药后36 h降至(14.6±5.1)%,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2,P<0.05).PRI在服药前为(78.6±22.3)%,服药后10 h降至(70.7±9.4)%,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4,P>0.05),服药后36 h降至(59.6±28.0)%,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0,P<0.05),说明氯吡格雷在36 h内尚未对ADP受体形成有力的抑制效果.CD62p在服药前为(7.5±1.4)%,服药后10 h降至(4.2±1.1)%,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27,P<0.05),服药后36 h降至(4.3±0.2)%,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08,P>0.05).CD62p反映的分泌活性所受抑制比较明显.相比而言,环氧化酶-1途径所受的抑制更为显著,而P2Y12受体所受抑制却因方法差异而不尽相同.结论 从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抑制下显著减低,ADP受体直到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后36 h才出现显著抑制.全血中血小板功能反映了血小板与其他成分交互作用下的总活性,10 h内效果不明显.

  • 调节高致病力CA-MRSA α-毒素表达的基因筛选及功能研究

    作者:李敏;胡锦辉;李茹;张心菊;阮斐诒;吕元

    目的 从CA-MILSA全基因组水平筛选出除域值感知(quorum sensing)基因系统以外对α-毒素表达有明显调节作用的基因,并研究其调节机制.方法 使用本实验室构建并已申请国家专利的真核转座酶为基础的转座系统构建CA-MKSA转座子,并随机插入突变文库.通过用5%羊血平板筛选出与野生株相比溶血明显改变的克隆,接着用定量RT-PCR以及WB等实验筛选出α-毒素表达明显下降的突变菌株,运用随机引物反向PCB和测序等方法鉴定出突变基因.通过基因互补表达实验、小鼠菌血症与皮肤脓肿模型实验以及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对目标基因以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在CA-MRSA中建立了一个库容量约为104个克隆的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库,终筛选出25株α-毒素表达明显下降的突变菌株.CA-MRSA野生株溶血直径平均为212 mm,而其中AraC转录调节子突变株(AraC-)几乎无溶血,当将AraC基因互补回突变株(AraC-pT181araC)后,其溶血直径平均为197 mm,部分恢复到野生株溶血水平.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与CA-MRSA野生株(PSMα为257.30±37.33,agr为115.60±0.81,α-毒素为3.23±0.21)相比,在AraC-中α-毒素、PSMα以及agr表达均明显下调(α-毒素1.09±0.01:t=10.18,P<0.01;PSMα 34.85±2.15:t=5.95,P<0.05;agr 35.19±1.72:t=42.33,P<0.01).小鼠菌血症模型实验结果为CA-MRSA野生株与AraC-((x)±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34,P<0.01).AraC-p1F181araC中PSMα、agr、α-毒素(hla)表达(分别为PSMα:180.10±15.29,agr:101.50±8.96,α-毒素:2.59±0.26)均部分恢复到野生株表达水平,与CA-MRSA野生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Mα:t=1.914,P>0.05;agr:t=1.563,P>0.05;α-毒素:t=1.923,P>0.05).CIpP在MaC-(0.21±0.01)和AraC-pT181araC(0.17±0.03)中的表达与CA-MRSA野生株(0.20±0.0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5,P>0.05和t=0.851,P>0.05).小鼠皮肤脓肿模型结果显示,CA-MRSA野生株接种的小鼠皮肤表面脓肿面积为(136.5±21.45)mm2,AraC-接种的小鼠皮肤表面脓肿面积(55.69±13.81)mm2,CA-MRSA野生株与AraC-小鼠皮肤脓肿模型实验存在显著差异(t=3.169,P<0.05).结论 AraC转录调节子在CA-MRSA中通过调节重要的毒力因子如PSMα、agr以及α-毒素的表达来调节CA-MRSA的毒力,从而影响其致病力.

  • MHC五聚体方法检测基因疫苗体外诱导的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作者:李绵洋;朱平;王成彬;王红霞;潘玉玲;丛玉隆;达万明

    目的 探讨MHC五聚体方法检测在体外用抗B细胞淋巴瘤基因疫苗(简称基因疫苗)刺激PBMC生成抗原特异性CTL的效率.方法 用于细胞培养的4份血液标本来自2例B淋巴细胞肿瘤患者(1例为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另1例为毛细胞白血病患者)和2名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上述标本中PBMC受基因疫苗刺激后CTL生成情况.PBMC贴壁培养获得DC前体,在重组细胞因子GM-CSF和IL4的支持下诱导培养DC,采用基因枪方法将基因疫苗质粒导入DC,RT-PCB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IgHV1-GM-CSF mRNA的转录,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GM-CSF的表达,并验证转染是否获得有效表达.转染后的DC再与从PBMC中获得的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抗原特异性的CTL;共进行2次DC刺激,共计培养24 d,分别在培养前、培养第7天、第17天及第24天收获培养细胞,培养分为转染基因疫苗组和转染对照质粒组,流式细胞术分析培养细胞中CD3+ CD8+细胞亚群的水平;用针对基因疫苗抗原肽抗原表位的MHC五聚体荧光抗体检测CTL产生水平.结果 基因枪颗粒轰击方法转染DC后,RT-PCR结果显示转染得到了表达;转染基因疫苗组的DC中GM-CSF含量为(28±6)ng/106个细胞,而转染对照质粒组的DC中GM-CSF含量为(10±3)ng/106个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1,P<0.01).分析培养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D3+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增加,转染对照质粒组在培养前、培养第7天、第17天和第24天的比例分别为(34.24±2.72)%,(46.06±3.08)%,(65.34±4.26)%,(73.86±4.85)%,而在转染基因疫苗组,其比例分别为(32.28±2.08)%,(45.32±3.81)%,(63.37±4.21)%,(75.01±3.20)%.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培养不同时间点的CD3+CD8+细胞亚群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培养时间=176.966,P<0.01),但转染因素本身对其产生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转染因素=0.657,P>0.05).MHC五聚体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基因疫苗组的DC能够诱导针对该表位的抗原特异性CTL产生,CTL水平随着DC的刺激逐渐增高;在培养第24天,健康对照者高获得2.03%的CTL,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CTL达4.36%,而毛细胞白血病患者为3.89%.结论 MHC五聚体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基因疫苗诱导的抗原特异性CTL;该方法对于抗肿瘤细胞免疫的检测、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及早期预后判定可能是一项有前景的临床检验方法.

  • Siglec-1在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及分泌趋化因子中的作用

    作者:熊怡淞;李畅;孙懿;仲人前

    目的 研究ox-LDL刺激对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和原代小鼠骨髓巨噬细胞Siglec-1表达的影响,及M-CSF促进巨噬细胞Siglec-1高表达或小干扰RNA(si-RNP,)靶向抑制Siglec-1表达特点,并观察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和分泌趋化因子的变化,以探讨Siglec-1在巨噬细胞参与AS中的作用.方法 用铜氧化法制备ox-LDL,根据预实验结果,选取ox-LDL 100μg/ml作为刺激物,在含巨噬细胞溶液中加入不同类型si-RNA或不同浓度M-CSF后,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仅加巨噬细胞)、ox-LDL 100μg/ml组、ox-LDL 100 μg/ml+Si-RNA 25092 ng/ml组、ox-LDL 100μg/ml+si-RNA 36182 ng/ml组、ox-LDL 100 μg/ml+M-CSF 5 ng/ml组和ox-LDL 100μg/ml+M-CSF 10 ng/ml 组].分别用si-RNA转染巨噬细胞抑制Siglec-1表达,M-CSF刺激促进巨噬细胞Siglec-1表达,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iglec-1抑制或表达增强效果.再用ox-LDL刺激48 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MIP-1 alpha、MCP-1和IL-8的浓度(每组3复孔),以观察巨噬细胞活化情况;油红0染色观察Siglec-1抑制或表达增强后对巨噬细胞吞噬脂质颗粒的影响(每组3复孔).结果 巨噬细胞经si-RNA转染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si-RNA能有效转染巨噬细胞,转染效率约90%;荧光定量PCR检测si-RNA的结果显示,当si-RNA 2509和si-RNA,3618在佳转染浓度(40 pmol/L)时,对Siglec-1抑制率分别为0.54±0.11和0.52±0.16;比正常对照组(1.00±0.24)高(t值分别为5.227、4.992,P均<0.01).M-CSF 10.g/ml刺激48 h后Siglec-1 mRNA表达增加约4倍(4.16±1.25比1.00±0.24,t=7.448,P<0.01).si-RNA 3618干扰Siglec-1后,MCP-1、MIP-1alpha和NIP-23个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的分泌分别为(359.28±47.80)pg/ml、(33.76±14.28)ng/ml、(7.87±1.55)ng/ml,比单纯加ox-LDL 100μg/ml组明显降低[分别为(577.89±35.95)pg/ml、(69.17±11.82)ng/ml、(12.28±1.19)ng/ml,P分别<0.001、0.05、0.01];而加M-CSF 10 ng/ml组可明显促进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分泌[分别为(672.89±43.80)pg/ml、(101.31±24.17)ng/ml、(14.81±0.54)ng/ml],比单纯加ox-LDL 100μg/ml组明显升高(P均<0.05).同时,单纯加ox-LDL100μg/ml组可见部分细胞吞噬ox-LDL,胞内出现红色颗粒,巨噬细胞转变为泡沫细胞,M-CSF10 ng/ml和5 ng/ml组可见大量红色脂肪颗粒充满巨噬细胞胞浆,导致大量泡沫细胞形成,而si-RNA 2509和Si-RNA3618组巨噬细胞内红色脂肪颗粒比单纯加ox-LDL 100μg/ml组少,且泡沫细胞形成少.结论 Siglec-1有可能作为潜在脂质吞噬受体,参与巨噬细胞吞噬脂质演变成泡沫细胞,并激活巨噬细胞,分泌MIP-1 alpha、MCP-1和IL-8等趋化因子,诱导更多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化,从而参与粥样斑块中的炎症反应.靶向抑制Siglec-1可降低巨噬细胞脂质吞噬和分泌趋化因子能力,也有可能成为潜在治疗或延缓AS发展的新靶点.

  •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瑞锋;魏来

    近10年来,CHB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上市的治疗药物分为干扰素和NA两大类.前者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后者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等.

  •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比色检测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研究

    作者:吴文鹤;陈勇;蒋璐茜;崔晓阳;聂小博;张杰;吕建新

    目的 结合纳米技术,构建一种可以快速比色检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方法 对已有的适配体序列进行截短设计,将截短后的适配体通过酰胺化反应修饰到PDA纳米囊泡的表面,实现生物传感器的组装.利用适配体与LPS间特异性结合和结合后引起PDA纳米囊泡的颜色变化和比色响应值(CR)改变来定性或定量检测溶液中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PDA纳米囊泡与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之间的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成功获得具有结合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功能的适配体截短序列;成功构建可以快速比色检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并经透射电镜证实.其不需要特殊仪器,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仅需30 min;灵敏度较高,检出限为105 CFU/ml,线性范围为105~108CFU/ml;稳定性高,对106 CFU/ml菌液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08%;特异性强,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0111的检测的特异性为100%.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实现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快速比色检测.

  • 第六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中国检验医学中青年论坛阳普优秀论文奖评选活动会议纪要

    作者: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六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中国检验医学中青年论坛阳普优秀论文奖评选活动"于2010年3月31日至4月3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 共同耕耘迎接挑战

    作者:《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

    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六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中国检验医学中青年论坛阳普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于2010年4月2日在广州圆满闭幕.

中华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