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중화검험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2/R
  • 国内刊号: 韩锟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l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一例家系基因缺陷研究

    作者:王静;傅启华;李稻;戴菁;王学锋;丁秋兰;沈立松;王鸿利

    目的 分析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家系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对凝血因子基因(F11)进行基因缺陷研究.方法 通过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Ⅺ促凝活性(FⅪ:C)和FⅪ抗原(FⅪ:Ag)等进行临床表型诊断,应用PCR对先证者F11基因1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对先证者及其父母、100名健康对照者DNA相应区域进行PCR扩增,内切酶BssSI酶切,以排除基因多态性并确认突变位点.应用分析软件SignalP对信号肽切割点及位置进行预测.结果 先证者APTT为69.5 s,PT为12.3 s,FⅪ:C为2.6%,FⅪ:AS为2.5%,交叉反应物质(CRM)为阴性;健康对照组APTT为35 s,PT为13 s,FⅪ:C为100%,FⅪ:Ag为100%.测序发现,先证者F11基因外显子区共有4处与GenBank AY191837序列不同的位点,其中外显子2的G3733C杂合变异导致编码信号肽的氨基酸G-1R替换,该突变同时导入1个新的BssSI酶切位点.100名健康对照者的BssSI酶切结果排除了该变异为F11基因多态性.外显子8的C16642T杂合突变导致1个终止密码(Q263Term)产生.结论 F11基因G-1R和Q263Term双重杂合突变是导致先证者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

  • 肠球菌表面蛋白基因在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李湘燕;郑波;王珊;肖永红

    肠球菌属是寄居于人体口腔和肠道的正常菌群,但过去20年来逐渐成为重要的机会致病菌,并成为导致院内感染,诸如血流感染、尿路和外科术后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1].肠球菌还与多种置入医疗器械[2],如导尿管,静脉插管和人工心瓣膜[3]所引起的生物膜相关感染有关.肠球菌表面蛋白(esp)是一种大分子量的表面蛋白,esp基因在感染源性的粪肠球菌中分离率很高[4],并且由于它具有介导细菌黏附的功能而在粪肠球菌生物膜的研究中逐渐引起重视.

  • 靶向mecA基因纳米胶体金探针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的建立

    作者:夏云;何云燕;黎颖;张莉萍

    目的 用以纳米胶体金颗粒为载体的DNA探针杂交技术,建立快速、简便和特异的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方法.方法 以直径60 nm的胶体金纳米颗粒与巯基修饰的2条mecA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共价结合,制备成纳米胶体金探针.直接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组DNA,经超声破碎后与纳米胶体金探针进行液相杂交.杂交产物经高速离心后再用反向色谱反应盘检测有无胶体金颗粒沉淀产生.用该法和PCR扩增试验同时检测临床分离株的mecA基因,以PCR法为金标准,评价纳米胶体金探针液相杂交法的准确性.结果 在95株临床试验菌株中PCR法共检出71株MRSA,24株MSSA.在71株MRSA中,纳米胶体金探针杂交试验有69株为阳性,敏感度为97.2%,低检测限为4.72 fmol/L.而在24株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中,纳米胶体金探针杂交试验无一株阳性,特异度为100%.95株临床试验菌株中纳米胶体金探针杂交试验正确检出93株,准确度97.9%.结论 纳米胶体金探针杂交试验与PCR检测MRS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应用胶体金探针杂交技术检测MRSA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有望成为MRSA的快速诊断的新方法.

  • 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熊怡淞;周运恒;吴炜霖;张玲珍;梁艳;杨再兴;耿红莲;王皓;王爱华;荣光华;仲人前

    目的 观察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lectin 1,Siglec-1,也称CD169)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CHD患者及38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4CD169双阳性细胞的表达率;生化常规测定所有入选者血脂水平;实时荧光相对定量逆转录(FQ-RT)-PCR方法检测入选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169 mRNA的含量.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D169在健康对照组及CHD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均无表达;CHD组单核细胞CD14CD169双阳性率为(12.7±2.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0.3)%,t=23.2,P<0.01];CHD组CD169 mRNA的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拷贝数(t=6.59,P<0.01),为健康对照组的3..倍;而CHD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的CD169阳性率[分别为(12.2±2.3)%和(13.4±2.5)%,t=1.87,P>0.05]和mRNA平均拷贝数(分别为健康对照组的3.64和2.79倍,t=0.98,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169组成性表达于特定组织巨噬细胞上,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并不表达,单核巨噬细胞受到炎症刺激时,CD169表达迅速上调.CD169蛋白及mRNA含量在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表达显著升高,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已发生巨噬细胞化,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CH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建立一种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HBVYMDD突变的方法

    作者:许彪;李晓东;刘志国;毛远丽;胡瑾华;王业东;徐东平

    目的 建立检测HBV YMDD变异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并与传统实时荧光PCR检测YMDD突变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103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提取血清HBVDNA.用实时荧光PCR检测YMDD突变;用巢式pcR扩增HBV逆转录酶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NTI软件比对结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DNA测序法检测的rt204位点突变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的YMDD突变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可有效检测低病毒载量标本(500拷贝/ml)和高病毒载量(1010拷贝/ml)标本,同时可以避免高病毒载量标本的抑制效应.与实时荧光PCR相比较,YIDD突变检测符合率为100%,YVDD突变检测符合率97.1%,YIDD与YVDD共生突变符合率76.2%(Kappa=0.853,P<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并可同时检出YMDD、YIDD和YVDD.

  • 食管癌患者多个染色体区域的杂合性缺失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铭;府伟灵;张晓莉;杨军民;马玲娟;杨新;张雪;夏梅

    目的 选择食管癌中遍布10个染色体区域的17个微卫星位标,进行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的微卫星杂合缺失(LOH)分析,并探讨这些位点的LOH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68份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鳞癌组织标本中,高分化鳞癌20份,中分化鳞癌30份,低分化鳞癌18份.采用PCR荧光测序法和凝胶电泳分别检测68例患者的鳞癌组织及匹配的外周血样本中17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状况;并比较分析LOH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68份标本中检出位点D8S261 LOH频率低(33.3%),检出位点D9S125 LOH频率高(85.2%),其中,12个位标LOH频率高于50.0%,3个(D3S1597、D3S1285、D9S125)高于75.0%;分化程度不一的肿瘤标本在位点D9S111与D13S153处的LOH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10.8,P均<0.05),位点D9S111处高分化的12份标本中发生缺失2份,中分化20份标本中发生缺失14份,低分化16份标本中发生缺失14份,位点D13S153处8份高分化标本中2份发生缺失,中分化的28份标本中12份发生缺失,低分化的12份标本中11份发生缺失;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肿瘤标本与未转移标本在位点D8S261处的LOH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P<0.05),位点D8S261处发生转移的14份标本中1份出现缺失,未转移的22份标本中12份出现缺失.结论 食管鳞癌中存在广泛、高频的LOH,位于高频缺失位点附近的基因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位点D9S111和D13S153处的缺失与食管癌的病理分级有显著的相关性,分化越差的标本在2位点处缺失频率倾向越高;位点D8S261处的缺失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反向相关,在该处发生缺失的标本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往往较低.

  • 上海地区五所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祎博;韩立中;褚海青;蒋燕群;孙阳;张泓;倪语星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从上海5所医院收集140株MRSA,采用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检测其耐药性;利用PCR方法检测MRSA的PVL基因和SCCmec型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MRSA做同源性分析并且将主要流行型别的39株MRSA进行spa分型.结果 140株MRSA对庆大霉素、磺胺甲嚼唑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8.6%(138/140)、98.6%(138/140)和97.9%(137/140);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10.7%(15/140);未发现对达托霉素、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菌株MRSA PvL均为阴性,以SCCmecⅢ为主,达45.7%(64/140);其他型别依次为SCCmecⅢ a 25.0%(35/140)、SCCmecⅢb 14.3%(20/140)、SCCmecⅢ10.7%(15/140).SCCmecⅣ少,占4.3%(6/140).PFGE图谱有16种类型(A~P型),以C型[30.7%(43/140)]、B型[13.6%(191140)]和Ⅰ型[10.7%(15/140)]为主;对主要流行克隆的39株MRSA进行spa分型,共得到t002[33.33%(13/39)]、t030[12.82%(5/39)]、t037[51.28%(20/39)]、t459[2.57%(1/39)]4种类型.结论 上海地区5所医院MRSA共有16种流行克隆株和4种spa型,其中PVL阴性、SCCmecⅢ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唑耐药的MRSA克隆可能是上海地区HA-MRSA主要流行克隆株,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HA-MRSA感染患者时,要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 机采血小板中白细胞碎片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蒋光明;张林杰;王保龙;叶书来;陈家萍;周建华;王敏;廖艳秋

    目的 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和流式细胞术(FCM)建立机采血小板(AP-PCs)中白细胞碎片(LFs)的定量检测方法,并探讨保存时间、是否过滤和PLT浓度等因素对LFs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合格献血者67名,各采集AP-PCs 1个治疗剂量,并尽快留取标本.然后将每份标本分成6份,其中1份用于血液分析仪检测,另外5份分别于采集后4 h内、24、48、72、96 h时,分别在过滤前后和离心前后等不同状态下进行4次DNA抽提.然后运用RQ-PCR对所抽提DNA中人类白蛋白基因进行定量测定,并换算成白细胞当量(WBCs/μl).完整白细胞用FCM进行计数.LFs含量通过从总DNA含量中减去游离DNA含和完整白细胞含量而算出,比较不同保存时间组和过滤前后组间LFs含量的差别.并按照PLT浓度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不同PLT浓度组间过滤前LFs含量的差别.同时对PLT浓度和LFs含量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AP-PCs标本中LFs含量均被成功检测.过滤前LFs含量在采集后4 h内、24、48、72、96 h分别为(31.4±17.6)、(47.5±25.3)、(100.7±53.5)、(89.5±47.2)和(16.1±7.8)WBCs/μl,过滤后分别为(16.9±8.7)、(24.3±12.2)、(83.1μ42.6)、(78.2±40.2)和(13.6±6.6)WBCs/μl,不同保存时间组间LFs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472.756,P<0.01).LFs含量在采集后48 h内呈上升趋势,此后逐渐下降,其峰值出现在血小板采集后48~72 h之间.过滤前后LFs含差值在4 h内、24、48、72、96 h分别为14.5、23.2、17.6、11.3和2.5 WBCs/μl,过滤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9.216,P<0.05),其差值在48 h内较大,随后逐渐减小.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LT浓度与LFs含量之间不呈相关关系,采集后4 h内、24、48、72、96 h相关系数rs分别为-0. 002、0. 015、0.027、0.042和0.037,P双侧均>0. 05.结论 RQ.PCR和FCM可用于AP-PCs中LFs的定量检测,AP-PCs中LFs含量受保存时间和过滤因素的影响,但不受PLT浓度的影响.

  • 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四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及其在血友病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闫梅;梁燕;范新萍;丁洁;肖白;刘敬忠

    目的 调查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内含子1、24、13和22中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rn repeat,STR)的多态性,建立单管四重荧光PCR方法以用于血友病A的基因诊断.方法 采用单管四重荧光PCR扩增220名无血缘关系女性FⅧ基因内含子1、24、13和22内的STR片段,用ABI310型基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片段长度,DNA测序检测二核苷酸重复数.用上述方法对96个血友病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结果 STR1、STR 24、STR13和STR22分别检出7、9、10和7种基因型;多态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s,PIC)分别为0.3789、0.4055、0.5239和0.4713;杂合度分别为34.55%(76/220)、38.18%(84/220)、49.55%(109/220)和43.64%(96/220).对96个血友病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STR1、STR24、STR13和STR22的单独可诊断率分别为38.54%(37/96)、38.54%(37/96)、54.17%(52/96)和42.71%(41/96),联合4个位点的可诊断率达79.17%(76/96).结论 采用单管四重荧光PCR同时检测4个STR位点,具有高效、简单快速的特点,是基因连锁分析进行血友病A基因诊断的有效方法.

  •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单倍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韦叶生;蓝艳;罗斌;刘运广;蒙兰青;徐群清;解海源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IS相关基因的定位和识别已成为研究热点.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黏附分子,它可促进神经炎症反应,与血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脑卒中危险因素密切相关"[1-3].

  • 中国北方59个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家系中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王谦;曹东华;林长坤;崔婉婷;麻宏伟;武盈玉;金春莲

    目的 分析研究我国北方地区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分为杜克肌营养不良(DMD)和贝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的类型,断裂点的分布,并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MLPA)检测59个来自北方地区DMD(51例)及BMD(8例)家系的男性患者及其父母的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从59个DMD/BMD家系的59例DMD/BMD患者中,检测到33例外显子缺失,6例外显子重复和l例点突变;内含子44是常见的断裂点(n=13,33.3%),内含子50和45为第二位(n=11,28.2%)和第三位(n=8,20.5%).并发现2例为Leiden数据库中未报道的新发突变,即D,149的2个位点的重复突变(外显子3~7和外显子44)和D165的点突变[5208del(A)].1例患者为中国人群中未见报道的外显子22缺失.19例患者用MLPA方法未检测到突变.结论 缺失突变主要发生在外显子45~50的中央热区,重复突变主要发生在基因的5'端,内含子44是中国北方人群DMD基因缺失常见的断裂点.

  • 免疫检测干扰因素的分析、识别和对策

    作者:唐古生;吴豫;沈茜

    免疫检测法中能够改变被检测物浓度或改变被检物与相应检测抗体结合能力的物质,均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内源性干扰因素包括自身抗体、异嗜性抗体、人抗动物抗体及其他一些结合蛋白等.脂血、交叉反应、一些分析前变异、基质效应,甚至检测的设备不同,也可对免疫检测造成干扰.这些干扰可引起许多检测结果的假性升高或降低,包括激素、肿瘤标志、药物、肌钙蛋白和病原微生物的血清学检测等,进而影响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都应充分认识免疫检测中的干扰因素,并在出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征象不符时进行充分沟通,查找是否存在干扰因素,并采取适当方案重新检测,以得出正确结果.

  • 免疫监测研究与应用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者:仲人前

    免疫监测是免疫检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从细胞到生物分子等多种指标.在此重点讨论3个问题:首先,T淋巴细胞是所有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对其进行检测,对了解免疫相关疾病非常重要.在临床检验中应根据实验室条件(如流式细胞仪)和检测目的 (如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数量或功能)选择不同方法.其次,自身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指标;有些自身抗体甚至可预测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肿瘤患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有可能对肿瘤诊断、治疗肿瘤靶分子的筛选提供帮助.另外,检测细胞因子是了解疾病免疫学机制的重要途径;细胞因子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活动程度,但不具有器官或组织特异性;应加强细胞因子检测的质量控制,以提高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质量.

  • 肿瘤自身抗体谱监测对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意义

    作者:冉宇靓

    肿瘤血清标志在肿瘤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以往发现来自肿瘤细胞的多种分子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等已在肿瘤临床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它们在临床检验中的不理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却限制了其在肿瘤诊断中的进一步应用[1].过去人们对肿瘤体液免疫,尤其肿瘤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反应知之甚少.

  • 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快速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沛

    肽核酸(peptlde nucleic acid,PNA)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诊断新技术,既具有PNA探针杂交的高度专一性,又具备传统染色技术的简便性,可为传染性疾病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它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常规检验,能在短时间内为临床医生提供抗生素使用依据,具有传统微生物检验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就其在临床微生物快速鉴定领域应用作简要综述.

  • 从一例发热患者骨髓中分离出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

    作者:钟国梁

    患者男,33岁,因"发热1个月余伴眩晕及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于2008年7月收住大理州人民医院感染病科.入院前曾到2家医院治疗,未能明确诊断,具体治疗不详.住院体检:体温39℃、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肝、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脾脏触诊,剑下0.5cm可触及脾脏下缘,无牙龈出血、鼻衄及皮肤色素沉着.经抗炎、对症治疗无效后行骨髓穿刺检查.

  • 经产道感染B群链球菌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孙自镛

    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一种B溶血链球菌,分娩时经生殖道感染,可能导致婴儿败血症、脑膜炎或肺炎.据统计,GBS是美国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第1位死因.20世纪70年代病死率高达50%.1996年,美国CDC会同美国妇科和产科学会、儿科学会联合发布了围产期B群链球菌疾病的预防指南,并于2002年重新修订.该指南建议,普遍开展围产期GBS筛查,并治疗GBS携带者.指南实施后,经产道的GBS感染率明显降低,婴儿GBS感染死亡人数减少,孕妇羊膜炎和子宫内膜炎预防工作逐步改进.

  • 利用戊型肝炎病毒开放读码框架2截短多肽降低抗戊型肝炎病毒IgM检测中的假阳性

    作者:毕永春;潘金顺;庄辉;孙静;吴超;唐勤;周乙华

    目的 研究用戊型肝炎病毒4型(HEV4-)开放读码框架(ORF)2主要免疫表位截短多肽排除抗-HEV IgM检测中发生假阳性的可行性.方法 用重组HEV-4 ORF2蛋白主要抗原决定簇多肽(459~607位氨基酸)及其截短多肽(472~607位氨基酸)为抗原分别包被ELISA板,用间接ELISA法分别检测35份HEV RNA阳性患者血清、69份健康人血清和117份可疑阳性血清标本的抗-HEV ISM,并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确认,逆转录(RT)-PCR检测HEV RNA加以比较.结果 WB检测结果显示,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HEV ISM仅与459~607多肽二聚体反应,而不与其单体及472~607多肽反应.间接ELISA法检测35份HEV RNA阳性患者血清抗-HEV IgM均能与459~607多肽反应,而不与472~607多肽反应;69名健康人血清与2种多肽都不反应.117份可疑阳性血清中,5份能同时与2种多肽反应,但450 nm吸光度(A450)值之差小于0.5.WB检测这5份血清抗-HEV IgM均阴性;RT-PCR检测HEV RNA为阴性,说明这5份血清为非特异性吸附引起的假阳性.结论 ORF2 459~607多肽可有效检测抗-HEV ISM,根据血清与2种多肽反应的A450差异,能有效排除因非特异性吸附导致的抗-HEV IgM假阳性.

  • 发热、白细胞增高、肝大、巨脾

    作者:史敏;王彩云;李顺义;杨敬慈;杜行严;姚丽

    病历摘要患者男,13岁,主因"发烧、腹痛10余天"于2007年8月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既往史:患者于2004年5月因腹部膨隆半年入院检查,肝脾大,WBC 148.9×109/L,PLT 1135×109/L.外周血涂片原始粒细胞、幼稚粒细胞稍多,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多见.

  • HIV 1型B/C重组病毒感染者Nef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

    作者:刘宏伟;洪坤学;马军;袁霖;刘沙;陈健平;张远志;阮玉华;王哲;邵一鸣

    目的 研究中国主要流行的HIV 1型(HIV-1)B/C重组毒株感染者Nef蛋白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特征.方法 队列收集19例感染时间<1年和40例感染时间>3年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通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其针对HIV-1 B/C重组毒株Nef重叠多肽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结果 15例感染时间<1年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产生Nef特异性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反应,主要识别氨基酸位置为Nef 83至135内的EVA7081.1、EVA7081.5、EVAT081.6、EVA7081.48共4条多肽;29例(75.2%)感染时间>3年的感染者产生Nef特异性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反应,主要识别氨基酸位置为Nef 63至101内的EVA7081.43、EVA7081.44、EVA7081.45、EVA7081.47、EVA7081.48、EVA7081.49共6条多肽.感染时间<1年的感染者平均反应强度为284.13 SFC/106PBMC,感染时间>3年的感染者平均反应强度为152.44 SFC/106PBMC,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91.000,P=0.002).结论 HIV-1 B/C重组病毒感染者在感染时间<1年和>3年时机体均识别HIV-1 Nef的中心区域,其产生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强度随疾病的进展逐渐减小.

  •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及雌二醇受体β野生型mRNA的表达水平

    作者:张海莹;刘占东;胡朝军;张洋;冯雪;包书萌;张拥波;王得新;李永哲

    目的 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及雌二醇受体p野生型(ERβwt)mRNA表达及其与CFS的发病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FQ-RT)-PCR检测63例CFS患者、50例其他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5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s中TGF-β1 mRNA和ERβwt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CFS患者TGF-β1 mRNA表达水平(△Ct=3.27±0.5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t=4.37±1.00,t=7.02,P<0.01)和疾病对照组(△Ct=4.54±1.05,t=8.11,P<0.01).CFS患者ERβwt mRNA表达水平(△Ct=9.34±0.92)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t=7.10±0.48,t=15.47,P<0.01)与疾病对照组(△Ct=7.12±0.47,t=15.44,P<0.01);结论CFS患者TGF-β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和疾病对照组;CFS患者ERβwt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和疾病对照组,TGF-β1 mRNA和ERβwt mRNA的表达可能参与了CFS的发病过程.

  • 循环心肌肌钙蛋白Ⅰ自身抗体对五种常用肌钙蛋白Ⅰ检测系统负性干扰分析

    作者:吴豫;赵伟国;唐古生;沈茜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自身抗体阳性的血清对临床常用的5个cTnI检测系统的负性干扰情况.方法 从121份AMI患者血清中筛查出13份cTnI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分别在5个cTnI检测系统上进行cTnI浓度和回收率的测定.结果 13份cTnI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血清在各cTnI检测系统测定时,会出现测定值不同程度的假性降低,甚至假阴性.各检测系统中、低回收率各不相同,Access-2上出现cTnI低回收的血清1份;Architect i2000(Abbott)上出现cTnI中、低回收的血清各1份;Axsym(Abbott)上出现cTnI中、低回收的血清分别为2份和1份;Dimension X Pand(Dade Behfing)上出现cTnI中、低回收的血清分别是3份和2份;Vidas(Biomerieux)上出现cTnI中、低回收的血清分别是1份和4份.血清自身抗体水平(A450)与自身抗体对cTnI测定的负性干扰程度相关,血清cTnI自身抗体A450值和cTnI回收率之间的R2在Access-2、Architect i2000(Abbott)、Axsym(Abbott)、Dimension X Pand(DMe Behring)、Vidas(Biomerieux)上分别为0.841(P<0.01)、0.808(P<0.01)、0.772(P<0.01)、0.707(P<0.01)和0.424(P<0.05).结论 cTnI自身抗体对常用cTnI检测系统均出现较显著负性干扰,影响了临床对cTnI检测结果的判断.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洋;李永哲;冯雪;包书萌;胡朝军;佟大伟;张蜀澜;张奉春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96例PBC患者,10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和49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线粒体(AMA)-M2亚型抗体、抗3E(BPO)抗体、抗Sp100抗体、抗旱幼粒细胞性白血病(PML)抗体、抗gp210抗体、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体、抗肝特异性胞质抗体-1(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结果 96例PBC患者中AMA-M2、抗3E(BPO)抗体、抗Sp100抗体、抗PML抗体、抗gp210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0%、84.4%、32.3%、28.1%、35.4%,而以上5种自身抗体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3.0%、9.0%、3.0%、2.0%、1.0%;AMA-M2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76.0%,特异度达87.0%;抗3E(BPO)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84.4%,特异度达91.0%;抗Sp100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32.3%,特异度达97.0%;抗PML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28.1%,特异度达98.%;抗gp210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35.4%,特异度达99.0%,未检测到抗LKM-1抗体、抗LC-1抗体及抗SLA/LP抗体;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抗体阴性患者(χ2 =11.17,P<0.01).结论 PBC患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谱检测对PBC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 HBV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肽五聚体在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韩亚萍;李军;万玉峰;刘波;金柯;曹阳;刘源;黄祖瑚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肽五聚体(Pentamer)复合物是目前检测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eytotoxicT lymphocytes,CTL)为敏感而特异的方法之一,正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作为临床感染转归的预测指标.但由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特异性CTL的数量非常低,对于如何确定特异性CTL频数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中华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