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중화검험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2/R
  • 国内刊号: 韩锟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l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肌红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金和;简序;程佩兰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MYO)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早期诊断和溶栓再通效果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胸痛患者入院即刻血浆中的MYO、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并比较其在不同时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实施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观察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MYO的相关性.观察MYO在溶栓前后的变化.结果 入院即刻心梗组的MYO、cTnT、CK、CK-MB分别为(56±34)μg/L,(0.05±0.03)μg/L,(94±84)U/L,(17±13)U/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Q波心梗组(263±182)μg/L明显高于非Q波心梗组(165±102)μg/L,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MYO(56.48±33.59)μg/L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CK、CK-M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YO在胸痛发作8 h时敏感度高,特异度在发病24h内高于cTnT(P<0.01),与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YO和CK-MB的阳性预测值在发病24 h内均高于cTnT,阴性预测值在4 h MYO高于cTnT和CK-MB(P<0.01).冠状动脉造影多支病变组的MYO含量(167±72)μg/L高于单支和早期病变组(P<0.01),早期病变组与单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YO在溶栓术后在血浆中含量明显升高,酶峰出现在5.26 h,比CK、CK-MB明显提前(P<0.01).结论 MYO是一个灵敏、可靠的早期诊断ACS和监测溶栓疗效的指标,联合CK、CK-MB、cTnT测定更有意义.

  • 淋巴细胞HLA-A mRNA方法学建立及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传新;郑桂喜;邹雄;李晓丽;王金凤;刘敏;于修平

    目的 建立外周血淋巴细胞HLA-A mRNA的检测方法,探讨其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改良法提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一步法扩增HLA-A mR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采用Bandscan软件分析相对灰度值,半定量HLA-A的基因表达.结果 半定量HLA-A所得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54±0.21、0.34±0.27、0.22±0.16、0.95±0.19.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与肝癌组,肝硬化组与肝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与肝硬化组有下降趋势.结论 成功建立检测HLA-A基因的RT-PCR一步法,从基因转录水平上证实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A下调,且与相应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弱密切相关.

  •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基因易位

    作者:徐卫;李建勇;潘金兰;李丽;仇海荣;沈云锋;陈丽娟;薛永权

    目的 了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染色体14q32上IgH基因易位情况,探讨其与CLL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位于14q32上IgH基因两端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IGHC、IGHV和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70例初发的B细胞CLL(B-CLL)患者的间期细胞进行IgH基因易位重排情况的检测.结果 70例B-CLL中8例(11.4%)有IgH基因易位重排,其阳性细胞率为10.5%~53.0%之间,且IgH基因易位在不同性别、年龄和Binet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H基因异位在B-CLL中属易发事件,对B-CLL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FISH是一种在分析B-CLL中IgH基因易位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窦亚玲;李永哲;刘志肖;高学慧;王巧凤;倪安平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HBe(Anti-HBe)的相关性.方法 对450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酶免法(EIA)检测前S1抗原、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HBeAg、定量PCR内标法检测HBV-DNA.同时对用M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的72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也进行前S1抗原检测.结果 450例HBV-DNA阳性的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76.8%,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61.5%,其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在HBeAg阳性患者中为61.6%、在抗-HBe阳性患者中为61.5%.HBV-DNA阳性情况下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两组经x2检验,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 前S1抗原、HBeAg与HBV DNA符合率较高,前S1抗原与HBeAg无明确相关.对无条件检测HBVDNA而HBeAg阴性的血清,检测前S1抗原,可起到提示病毒是否复制的补充作用,如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对临床会更有意义.

  • 心肌特异表达基因p93在四种心血管疾病中血清水平的差异及其意义

    作者:郑晓静;刘冬青;时娜;曹慧青;田野;王来元;孟宪敏

    目的 研究心肌特异表达的新激酶基因p9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扩张性心肌病(DCM)、先天性心脏病(CHD)和风湿性心脏病(RHD)中的作用.方法 以杂交瘤技术制备p93单克隆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直接法检测正常人与上述4种疾病患者血清中p93的表达状况及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 成功制备了人p93单克隆抗体,效价达1:100 000;正常人及CAD、DCM、CHD、RHD患者血清中均有p93的表达;正常人血清水平对数值为2.32±0.19;4种疾病患者的p93血清水平(对数值分别为2.46±0.22,2.47±0.20,2.58±0.26,2.49±0.19)均高于正常人(P<0.05).其中CHD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CAD组(P<0.05).结论 p93基因与这4种疾病均有密切关系,以CHD尤为突出.推测该基因可能在上述各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机制亟待进一步探讨.

  • 孕酮调节白细胞介素12参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唐从峰;文芳;董新宇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目前诊断标准是:(1)临床过程表现为发病-缓解-复发的特点;(2)临床体征、诱发电位及影像检查证实有2个以上不同部位病变的证据;(3)脑脊液分析有脱髓鞘所致免疫学损害的证据[1].

  • 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pbp5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童乐艳;马立艳;许淑珍

    目的 研究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与β内酰胺酶、pbp5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用硝基噻吩(nitrocefin)法检测β内酰胺酶的产生,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bp5基因片段,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检测pbp5扩增片段的基因突变,测序确定突变的具体位点.结果 57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的屎肠球菌β内酰胺酶阴性;pbp5基因片段均有3至6个位点发生突变,485和499位点突变、466'位插入突变为常见.结论 pbp5基因突变在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

  • 鼠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研究与基因分型

    作者:陈晶;孙自镛;张振林

    目的 检测鼠伤寒沙门菌(STM)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分析.方法 收集2004年7月1日至10月31日武汉地区4所医院门诊腹泻患者的可疑稀便分离培养出STM 33株;琼脂稀释法测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抽提细菌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用于STM的靶位点;REP-PCR对33株STM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33株STM中有24株对环丙沙星产生较高耐药性(MIC 4~16μg/ml),24株耐药株中gyrA位点全都发生突变点,且双重突变占92%,parC位点发生突变率为91.6%;5株STM耐药株(MIC≥8μg/ml)parE和gyrB位点发现有碱基插入;基因分型达9种.结论 武汉地区社区内STM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严重,其主要机制是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特别是多个位点同时突变导致高水平耐药;提示有社区流行趋势.

  •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三类RNA病毒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邓兵;刘恩梅;王莉佳;黄英;陈坤华;杨锡强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病毒是主要病原体之一.为获得人类偏肺病毒(hMPV)、鼻病毒(hRV)、冠状病毒(COV)等,三类RNA病毒在重庆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的流行病学资料,我们建立了hMPV、hRV、COV等RNA PCR检测技术,并对本地区25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中提取的病毒RNA同时进行检测,部分样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产物进行核酸序列分析.

  • 重组人α1-微球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分泌性表达

    作者:谈春荣;徐国宾;夏铁安

    目的 获得可溶、稳定、高纯度的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为临床检测标准品、质控品制备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构建重组人毕赤酵母真核分泌表达质粒,并对重组α1-MG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和鉴定.应用PCR方法扩增重组人α1-MG pET-15b质粒,得到N端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6 × His-tag)的α1-MG融合基因,将该基因插入到真核酵母分泌表达质粒pPIC9中,筛选得到正确序列的重组分泌表达质粒pPIC9-MG、并转化毕赤酵母菌菌株GS115(Pichia pastoris GS115);用甲醇进行重组人α1-MG的诱导表达,摇瓶发酵,上清α1-MG含量测定;目的蛋白采用硫酸铵沉淀、一步亲和层析纯化并通过免疫学含量测定、PAGE电泳、Western blot以及生物质谱进行鉴定;初步进行稳定性观察.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人α1-MG真核酵母表达载体,核酸测序与预测一致,并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重组人α1-MG的分泌性表达,表达量可达73 mg/L,约占总蛋白的30%.经纯化及鉴定,得到了可溶性的、具有天然蛋白生物学活性的PAGE纯目的蛋白.结论 首次在毕赤酵母中实现重组人α1-MG的高效分泌性表达,表达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稳定性好、易纯化等优点.

  • 重组泡球蚴主要表面抗原在棘球蚴病免疫诊断中的效果

    作者:王昌源;张洪花;陈雅棠;李文桂;唐霓

    目的 研究非融合表达重组抗原用于棘球蚴病免疫诊断的效果.方法 将泡球蚴主要表面抗原基因编码序列克隆于原核非融合表达载体pQE30(+)并进行表达.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免疫印迹(WB)试验对重组抗原鉴定.亲和层析纯化重组抗原,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结果 SDS-PAGE及WB分析显示泡球蚴主要表面抗原基因在大肠埃希菌内得到了高效非融合表达.以此重组抗原进行ELISA试验,检测棘球蚴病68例,阳性率达97.1%,检测囊虫等其他感染性疾病80例及健康人血清20份,阴性符合率达98%.结论 泡球蚴主要表面抗原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了高效非融合表达,以该重组抗原建立的ELISA试验,对棘球蚴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属特异性.

  • 整合子介导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顾兵;童明庆;刘根焰;倪芳;赵旺胜;梅亚宁;文怡;魏源华;黄珮珺;潘世扬

    目的 研究整合子参与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纸片扩散法测定61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性;整合酶基因扩增法检测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并测序.结果 73.8%(45/61)的菌株Ⅰ类整合子阳性,2株大肠埃希菌Ⅱ类整合子阳性,未检测到Ⅲ类整合子;88.9%(40/45)的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阳性,扩增片段大小从150~2 800 bp不等,有1株Ⅱ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阳性,大小为2 200bp;整合子可变区含有编码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aadA1、aadA2、aadA5、aadB、aacA4、aac6'-Ib)、编码对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dfrA1、dfr2d、dfrⅤ、dfrⅫ、dfr17)、编码对氯霉素耐药的基因(cat、catB8、cmlA1-variant)、编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blaoxa10)和编码对链丝菌素耐药的基因(sat1).结论 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广泛存在,参与了这两种菌多重耐药的形成.

  • 幽门螺杆菌标准株NCTC11639 Cag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原性的鉴定

    作者:宁云山;李妍;龙敏;董文其;李明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1].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CagA基因并进行了表达,为CagA疫苗和诊断抗原的研究奠定基础.

  • 过敏性疾病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完善刻不容缓

    作者:许以平

    对目前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预测高危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以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疗效的一些实验室检测方法做分析.指出需通过循证医学尽快完善过敏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方法,以促进过敏性疾病诊疗工作的开展.

  • 过氧化物酶和苏丹黑B染色阴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作者:郝冀洪;刘永春;朱芸

    患者女,39岁,因食欲减退、呕吐伴乏力2个月,苍白10d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阴性,肝、脾未及.其他未见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36 g/L,白细胞5.7×109/L,血小板106×109/L.白细胞分类,原始细胞0.05,早幼粒细胞0.05,中幼粒细胞0.05,晚幼粒细胞0.08,杆状核粒细胞0.15,分叶核粒细胞0.16,嗜碱粒细胞0.02,单核细胞0.12,淋巴细胞0.3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粒细胞0.06,异常早幼粒细胞0.70,细胞大小不一,核形不规则,可见凹陷、折叠,核染色质较粗,核仁不明显.部分细胞核上可见空泡.胞质中充满粗大紫红色颗粒.

  • 鄂温克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初步调查

    作者:王海兰;刘艳;刘桂荣;隋献昌;堂吉斯;李殿斌;魏来

    鄂温克族是我国人口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共有鄂温克族30 505人,其中27 507人居住于呼伦贝尔市.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的习惯,鄂温克族人一般分为从事农业、从事牧业和从事驯鹿三种生活形式,后一种鄂温克族人后迁入城镇[1].

  • 临床实验室微生物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叶晨;吴泉明

    随着检验医学近年来蓬勃发展,我省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逐渐为临床感染诊断和使用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1].福建省临床检验中心(以下简称"省临检中心")从1989年开始开展全省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微生物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在这期间省临检中心先后举办了多次的培训班和提高班,使全省从事医学微生物学检验的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质量控制意识得到提高.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微生物室间质量评价的合格率已达90%以上,但是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 四种方法调查长沙地区健康人尿有形成分参考值

    作者:夏运成;李江;李志兰;许向青;姜文玲;彭佑铭;刘伏友

    为规范尿沉渣检测方法,给临床提供可靠信息,建立适合本地区尿有形成分检测的参考范围,我们联合四种常用的尿有形成分检测方法,对514例健康人进行了调查.

  • 四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吴雨洁;李建勇;宋君红;郑文娟;仇海荣;张建富;朱广荣

    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FCI)在对细胞形态学无法肯定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急性混合细胞细胞白血病(BAL)、形态上易和M2混淆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我们在细胞形态学基础上以四色流式细胞术为平台,分析AML的免疫表型特点,并从检验角度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检验医学中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

    作者:潘柏申

    检验医学方面的临床应用指南正引起检验医学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简要论述了检验医学临床应用指南的主要应用价值、选题、编写的主要过程、主要内容和格式、应用建议的分类方法、评审和正式发布过程,以及定期修订等问题.

    关键词: 检验医学 指南
  • 超速离心-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清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作者:董军;国汉邦;王抒;李红霞;满永;张江涛;张传保;赵海舰;陈文祥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预期用作参考方法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准确测定方法.方法 血清与含2-巯基乙醇(ME)和脯氨酸的溴化钠溶液混合,使背景密度为1.063,超速离心分离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与含脯氨酸的溴化钠溶液混合,使背景密度为1.006,超速离心分离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两种脂蛋白组分胆固醇.结果 ME和脯氨酸可有效消除脂蛋白(a)对超速离心法分离HDL的影响;新方法测定HDLC和LDLC的总变异系数分别为0.96%~2.07%和0.65%~1.12%.结论 建立血清HDLC和LDLC准确测定方法,方法可靠、精密、简便,可望用作HDLC和LDLC测定参考方法.

  • 检验工作者应重视对试剂说明书的解读

    作者:于成勇;侯丽艳;李芳

    随着检验医学的迅猛发展和自动化仪器的广泛应用,商品化试剂盒已成为检验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许多实验室内试剂说明书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试剂的使用没能达到佳状态,给实际工作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产生错误的结果.

  • 检验科如何应对非法职业"医检"

    作者:施迎春;王锋;付庭芳

    所谓非法职业"医检"是指那些专门以化验单为幌子故意敲诈医院的不法分子.常用手段是先叫一个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的人以自己的名字到A医院做化验,得出全部阳性结果,然后自己又到B医院采血化验,得出全部阴性结果.后到A医院找检验科理论,谎称因第一次得知是某传染性疾病后已花费数千元,要求得到赔偿.此种现象已在全国各地医院检验科层出不穷,这应引起我们检验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研究对策.

  • 色谱技术及其相关知识

    作者:孙庆霞;张雯艳;丁家华

    色谱技术属于分离科学的范畴.分离科学中的各种分离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物理分离"和"化学分离"两大类."物理分离"是以被分离对象所具有的不同物理性质为依据,采用合适的物理手段进行分离,这类方法中常用的有:气体扩散法、离心分离法、色谱分离法、过滤、萃取、精馏等."化学分离"主要按被分离的对象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合适的化学过程使它们获得分离,这类方法常见的有:沉淀和共沉淀、制备衍生物法、离子交换法等.色谱技术是分析化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性改变,可以同时测定复杂混合物中的多组分,这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

  • 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抗原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金霞;栗占国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以皮肤、关节、血管及多系统损害为主或伴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该病的发生多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临床常见的这类疾病主要有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硬皮病(SSc)、炎性肌病、系统性血管炎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其特点是在体内能检测出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临床上通过检测自身抗体可帮助诊断疾病和判断预后,而寻找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抗原对进一步理解其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抗原和抗体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仅此主要对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抗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一致-简并杂交寡核苷酸引物设计用于未知病原微生物检测的进展

    作者:谢珊;李金明

    近年研究发现,暴发的"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及四川发生的猪链球菌感染等要么是已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家族中的新成员,要么是原来不感染人的动物病原体.因此,快速、及时、准确定性检测这些病原体,对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细胞内细胞因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视野

    作者:仲人前;杨再兴

    自身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的一种现象,其对一定条件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自稳性调节具重要意义.

  • 临床14 282份标本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胡朝军;李永哲;佟大伟;张蜀澜

    目的 探讨就诊人群中抗核抗体(ANA)、抗心肌抗体(HMA)、抗胃壁细胞抗体(PC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等自身抗体的阳性分布趋势,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与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4 282份临床血清标本中ANA、HMA、PCA、SMA、LKMA和AMA,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AMA-M2亚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这些自身抗体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ANA、HMA、PCA、SMA、LKMA、AMA和AMA-M2在14 282例就诊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41.23%、0.19%、3.26%、10.25%、0.11%、11.90%和6.96%.女性中ANA、AMA和AMA-M2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人群中ANA、PCA、SMA、AMA和AMA-M2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SMA为P<0.05,其余P<0.01).在系统性硬皮病(SSc)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ANA阳性率达94.6%和93.9%,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中SMA阳性率64.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中AMA和AMA-M2阳性率高,分别为83.2%、70.2%,但其他疾病中也有5.4%~22.6%和1.8%~12.9%不等的阳性率.结论 SLE、SSc、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和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中的主要阳性抗体为ANA,AIH患者主要为ANA和SMA阳性,PBC患者主要为ANA、AMA和AMA-M2阳性.但是,同一种自身抗体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如AMA可出现在AIH、SS和PM/DM中;一种AID可同时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如AIH患者可出现ANA、SMA、AMA和AMA-M2同时阳性.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综合分析,重视抗体滴度在AID诊疗中的作用,以避免片面根据某种自身抗体阳性所致的误诊.

  •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

    作者:王露楠;邓巍;李金明

    目的 评价全国临床实验室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能力.方法 每年进行2次室间质量评价,每次发放5支质评样本;要求各临床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并回报检测结果、所用检测方法、仪器和试剂资料;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各实验室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将结果反馈给各实验室.结果 70%以上的实验室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谱,2003-2005年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4.1%、93.0%和98.6%.对单一核型,包括均质型、颗粒型等检测结果符合率明显高于混合核型的检测.阳性样本,各实验室回报的滴度存在很大差异.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的实验室占90%以上,检测结果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抗双链DNA(抗dsDNA)抗体检测整体成绩均接近或超过90%.结论 抗核抗体的检测还有待于标准化.通过抗核抗体谱临床检验实验室间质量评价,可及时发现参评实验室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实验室不断提高检测质量.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BlyS、抗-BlyS及其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测定研究

    作者:虞伟;韦俐;冯丽;李晓军;武建国

    目的 研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抗-BlyS(BlyS-Ab)及其特异性免疫复合物(BLyS-IC)在各种自身免疫病(AID)患者中的检出水平及其在AID中的作用.方法 优化试验反应条件,建立检测BlyS、BlyS-Ab及BlyS-IC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法,并进行方法学考核和临床检测.结果 优化的ELISA对BlyS的低检出量可达0.4μg/L,在3.2~400.0μg/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BlyS-Ab精密度平均变异系数(CV)为7.4%,特异阻断抑制试验高抑制率达83.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AID及抗核抗体(ANA)阳性的其他内科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BlyS质量浓度、BlyS-Ab及BlyS-I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NA滴度与患者血清BlyS及BlyS-Ab水平呈平行升高趋势,但未发现BlyS水平与ANA某一特定荧光核型有相关关系.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血清BlyS、BlyS-Ab及BlyS-IC的ELISA测定法,该方法敏感、特异、可靠.在SLE、RA和MCTD等患者中均有高水平的BlyS,同时伴随ANA、BlyS-Ab及BlyS-IC的升高.BlyS-Ab和BlyS-IC可能有助于AID诊断,并对阐明AID发病机制有一定意义.

  • 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应用研究

    作者:卢志明;崔相法;邵松;陈国健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严重免疫功能异常[1]和多系统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因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发生率高达25%~80%.S100B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脑组织损伤后进入脑脊液,经血脑屏障入血循环.血清S100B蛋白、NSE检测已用于脑损伤[2]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及预后观察,但鲜见用于NPSLE诊断.本研究探讨血清S100B蛋白和NSE检测对NPSLE诊断的价值.

  • 蛋白酶3抗原的提取纯化及鉴定

    作者:朱爱萍;胡学芳;李小峰;王彩虹;侯云霞;吕志勤;张琳;郭存九

    蛋白酶3(PR3)是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主要靶抗原之一,抗PR3抗体检测对韦格纳肉芽肿(WG)的诊断治疗、判断活动程度和复发具重要意义[1-3].常规方法从大量血白细胞中提取天然PR3,但血标本来源困难、纯化难度大、成本高,因其他微量自身抗原的存在限制其广泛开展.本研究用血液分离血小板后废弃的富含中性粒细胞白膜,摸索一种高纯度、高产量中性粒细胞分离及PR3抗原提取纯化方法,并为抗PR3抗体检测及相关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 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

    作者:《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

    温州医学院是浙江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其前身为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由原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原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粉尘螨2组变应原方法的建立

    作者:练玉银;刘志刚;吉坤美;王广伟;刘晓宇

    尘螨是常见、主要的过敏性疾病变应原[1].螨体中主要的致敏成分是1组和2组变应原(Der 1、Der 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是检测尘螨变应原含量应用广泛的方法,但国内定量检测尘螨变应原的方法学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用重组粉尘螨2组Der f 2(rDer f 2),制备免疫血清,建立一种以辣根过氧化物酶系统为基础的双抗体夹心ELISA,以快速检测Derf 2,现报告如下.

  • 变应性哮喘鼠脾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的表达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日明;张彩骥;崔天盆;吴健民

    目的 研究卵清蛋白诱导的变应性哮喘(简称哮喘)模型鼠脾脏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TLR)中TLR2和TLR4 mRNA的表达与该组织内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分泌的细胞因子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TLR2和TLR4 mRNA与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管家基因(hypoxanthin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gene,HPRT)cDNA的荧光域值循环数(Ct),分别记为Ct2、Ct4和CtH,计算Ct2、Ct4与CtH的比值(Ct2/CtH、Ct4/CtH)为标本的TLR2和TLR4在mRNA水平上的相对表达量.进一步采用双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随后将单克隆抗体和高尔基体转运阻断剂结合,检测CD4+T淋巴细胞胞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哮喘组小鼠Ct2/C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6±0.0404,1.35±0.11,P<0.01),哮喘组TLR2 mRNA表达下调;对照组与哮喘组小鼠Ct4/C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98±0.06,1.01±0.04,P>0.05);对照组与哮喘组小鼠IFN-γ和IL-4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N-γ分别为(20.83±1.32)%,(31.78±2.54)%;IL-4分别为(2.04±0.24)%,(5.91±0.83)%,P<0.05和P<0.01],哮喘组脾脏CD4+T淋巴细胞IFN-γ和IL-4分泌增加.对照组与哮喘组小鼠IFN-γ/IL-4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30±1.05,3.58±0.39,P<0.05).结论 变应性哮喘模型鼠脾脏巨噬细胞TLR4 mRNA的表达无变化,但TLR2 mRNA的表达下调;在哮喘模型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IFN-γ/IL-4比值降低.TLR2 mRNA表达的下调与IFN-γ和IL-4分泌的变化存在相关性,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华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