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중화검험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2/R
  • 国内刊号: 韩锟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l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绿脓假单胞菌是单端双鞭毛菌的验证

    作者:谷海瀛

    绿脓假单胞菌(PA)是由Schroeter 在1872年首次报告[1],所有的文献均描述具有单端极鞭毛,第9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2]和第8版临床微生物学手册[ 3 ]也是这样记载的.本研究通过细菌鞭毛染色方法和透射电镜负染色证实,PA具有双鞭毛.

  • 遗传性双白蛋白血症四例先证患者分析

    作者:王小青;徐克;陈坚;徐献宗;刘慧敏;唐少华

    目的探讨分析4例遗传性双白蛋白血症的类型与临床关系及其双白蛋白分子结构特点.方法用家系调查、全自动电泳系统和氨基酸测序等方法,对4例遗传性双白蛋白血症患者及一家系中18例双白蛋白血症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遗传性双白蛋白血症群体发病频率为1/6 050,病例4后代发病率为46%(18/39),符合染色体显性遗传.4例患者双白蛋白血症类型均属As型(慢泳率), N-端氨基酸分析排除常见慢泳率型的基因型白蛋白原突变.结论 4例遗传性双白蛋白血症均为双白蛋白非白蛋白原突变所致的慢泳率型,各病例间未见明显一致的临床表现.

  • 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

    作者:李昕;步天栩;王金和;朱晓冬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观察比较131名脑卒中患者及与其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50名的ACE基因I/D多态性.在实验中插入特异引物进行二次PCR扩增,以避免纯合子DD基因型的误判.结果健康组对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基因型分布有差别 (χ2 = 13.87,P= 0.008),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DD基因型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相应频率 (χ2 = 9.21,P= 0.002;χ2 = 8.76,P= 0.003).健康对照组、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D等位基因频率有差别(χ2=14.23,P= 0.005),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相应频率 (χ2=11.17,P=0.001;χ2=10.87,P= 0.001).结论 ACE基因具有I/D多态性,脑卒中与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有一定相关性,是可能引发脑卒中的危险遗传因素.

  • 类胰蛋白酶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任华丽;张宏誉

    目的评价类胰蛋白酶(tryptase)测定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Unicap100测定变态反应科门诊不同疾病组35例患者血清类胰蛋白酶水平,以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并与血清总IgE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35例患者中,18例慢性荨麻疹缓解期患者,平均类胰蛋白酶水平(4.74±2.54) μg/L ;10例既往有明确过敏性休克病史者(4.86±2.55)μg/L ;7例严重全身过敏反应急性发作期(17.4±7.87)μg/L ;30名健康志愿者(4.36±1.67)μg/L ;严重全身过敏反应急性发作期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 0.01),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类胰蛋白酶水平与总IgE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结论血清类胰蛋白酶水平在严重全身过敏反应急性期升高,有辅助诊断的意义,但并非适用于所有过敏性疾病的诊断.

  • 串联重复信号放大系统检测HBV DNA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顾琳;彭晓谋;张宇峰;陈雪娟;李建国;黄仰甦;高志良

    目的探讨TRSE液相杂交法检测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用TRSE法、斑点杂交法、定性PCR法及荧光定量Taqman PCR法分别检测倍比稀释的标准HBV DNA质粒,比较其敏感性;再用355份血清标本对各个方法的敏感性、特异度、结果的符合率等做进一步的比较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法的敏感性高,达到1.33×104 copy/ml; 普通PCR法的敏感性为5.15 ×104copy/ml;TRSE法的敏感性为8.33 ×104copy/ml较斑点杂交法的6.25 ×105 copy/ml高.在HBsAg +HBeAg阳性组,TRES液相杂交法的阳性率与普通PCR法无差别;在HBsAg (+)/HBeAg (-)组, TRSE液相杂交法只与荧光定量Taqman PCR法有差别.结论 TRSE杂交法能够区分在HBeAg 阳性和阴性组HBV DNA复制的差别;它具有敏感性、特异度高,实用性强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HBV DNA检测方法.

  • 八项生化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评价

    作者:孙志强;毛远丽;陈小倩;刘立明;郭静霞;杨静

    目的了解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α-岩藻糖苷酶(AFU)、前白蛋白(PAB)、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ASTm)、谷氨酸脱氢酶(GLDH)、腺苷脱氨酶(ADA)、甲胎蛋白(AFP)八项指标在肝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74例各种肝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癌)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中八项新指标和11项常规肝功项目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急性肝炎时LAP、 ASTm 、GLDH、ADA和AFU均显著增高,AFU、LAP和ASTm的AUC分别为0.842,0.816和0.782,阳性率分别为84.2%、95%和80%;肝硬化时ADA、AFU和NAG均显著升高,PAB降低,ADA的AUC为0.689,阳性率为89.5%;重型肝炎时ADA和NAG显著升高,PAB和AFU降低,PAB和AFU的AUC均为0.861,阳性率分别为100%和52.1%;肝癌时LAP、AFU、AFP、NAG和ADA均显著升高,PAB下降, LAP和AFP的AUC分别为0.697和0.653,阳性率分别为74%和79.5%.结论在急性肝炎时AFU、LAP和ASTm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肝硬化时ADA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重型肝炎时PAB和AFU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肝癌时LAP和AFP应用价值较高.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 CD38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国家SARS防治紧急科技行动北京组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急性重症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38的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测定157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37例同期发生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及38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的百分率(CD4%)、CD4+T细胞CD38阳性率(CD38/CD4%)及CD38平均荧光强度(CD38MF)进行检测.结果 SARS病例CD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其CD38/CD4%及 CD4+T细胞CD38 MF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5);SARS重症患者CD38/CD4%及CD38MF显著低于轻症患,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 SARS轻症患者CD4%、CD38/CD4%及CD38MF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SARS临床诊断病例CD4%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38/CD4%及CD38MF显著低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 SARS患者 CD4+T细胞CD38的表达降低,降低的水平与SARS病情严重程度相关.CD4+T细胞CD38的表达在SARS诊断病例及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CD38的表达的检测有助于SARS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鉴别.

  • 2型糖尿病线粒体ND1基因3个新突变位点的分析

    作者:刘松梅;周新;李霞;秦汉;鲁敏翔;李东;古今刚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 tRNA Leu (UUR)基因和ND1基因点突变(np 3 243、3 316、3 394和3 593)与湖北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克隆和测序的分析方法,对1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10名健康对照进行筛选,并用DNAMAN、Primer、mfold和Antherprot软件对检出的突变位点进行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实验组检出3 316 (G→A)突变6例 (3.3%),3 394 (T→C)突变5例 (2.7%),3 593 (T→C)突变1例(0.5%),并发现3个尚未见报道的新突变位点:3 606(A→G)、3 618(T→C)和3 688(G→C),未检出3 243(A→G)突变;对照组只检出3 316 ( G→A)突变1例 (0.5%).两组间仅3 394 (T→C)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606 (A→G)和3 618 (T→C)突变分别为亮氨酸、苯丙氨酸的无意义突变,其二级结构均与野生型ND1相同;3 316 (G→A)突变(丙氨酸→苏氨酸),3 394 (T→C)突变(酪氨酸→组氨酸),3 593 (T→C)突变(缬氨酸→丙氨酸),3 688 (G→C)突变(丙氨酸→脯氨酸),均引起ND1基因DNA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改变,其中3 394(T→C)突变型变化显著.结论线粒体DNA ND1基因3 394 (T→C) 突变以及3 688 (G→C)突变伴随3 316(G→A)突变,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 酶联免疫法测定脂蛋白脂酶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严瑾;范春雷;唐利华;沃兴德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参与血浆脂蛋白代谢的一个关键酶,LPL基因突变,导致LPL缺乏或活性降低,均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脂蛋白代谢紊乱,动脉壁上的LP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1].LPL在体内分布广泛,研究不同组织细胞中LPL的表达有助于探索LPL生理功能及致病机理.然而LPL含量较低,难以用一般的化学法检测.Kimura等[2]曾用抗LPL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LPL,但未广泛应用.我国在应用免疫学方法测定LPL方面也未见有报道.为探寻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检测LPL的方法,制备了兔抗人和鸡抗人LPL多克隆抗体,拟建立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LPL的方法.

  • 肾移植术后血清细胞因子及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田亚平;谷峰;郭广宏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多种细胞因子和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以探索血清细胞因子在肾移植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访1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90 d内血液细胞因子及生化指标的变化,利用细胞因子芯片(英国,朗道公司)和evidence180全自动芯片分析仪(英国,朗道公司)测定血清12项细胞因子;利用日立7600DD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罗氏诊断公司试剂盒测定患者血清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血清细胞因子术后1~14 d变化较大,白介素(IL)-6、IL-8在术后第7天达高峰,分别为[(42.5 ± 42.8) ng/L和(343.5 ± 493.1) ng/L],而IL-2和IL-10在术后第14天高,分别为[(16.3 ± 5.7)ng/L和(16.6 ± 24.2)ng/L],然后逐渐降低.而术前呈降低趋势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反映肾脏功能的生化指标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血糖(Glu)和电解质、无机盐等在肾移植后逐渐恢复正常,血清LDH活性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93, P<0.05).结论肾移植后血液生化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参考范围,而血清细胞因子呈规律性变化,其变化与组织细胞损伤相关,对器官移植后的随访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 器官移植 细胞因子
  • 儿童肺炎链球菌分离株pbp2B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丁云芳;糜祖煌;张建华;陶云珍;秦玲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近年我国多中心研究发现,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所分离到的青霉素耐药SP(penicillin 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RSP)已占SP分离总数的10.0%~50.0%,并呈上升趋势[1,2].PRSP主要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编码基因突变所致[3、4].为了解我国耐青霉素SP菌PBPs基因的突变状况,我们对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28株分离自苏州地区患儿呼吸道的SP菌之PBP2B亚单位编码基因pbp2B进行了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PCR)扩增及其产物的全自动DNA序列测定.

  •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单个核细胞中TGF-β1的表达水平

    作者:丁荣梅;吕建新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GF-β1表达水平.方法构建TGF-β1质粒克隆,以T7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带有目的片断的cRNA作为标准品,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与模板互补的TaqMan-MGB探针建立荧光定量RT-PCR,检测PBMC中TGF-β1 mRNA含量,并对本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同时检测血浆TGF-β1水平.结果重组质粒测序证明插入的片断为TGF-β1特异性片断,荧光定量RT-PCR检测TGF-β1 mRNA的灵敏度达6.81拷贝,线性范围为6.81~6.81×108拷贝,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28%~2.27%和2.56%~2.61%,临床应用显示,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患者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BMC中TGF-β1 mRNA含量及血浆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P<0.05).结论荧光定量RT-PCR检测TGF-β1 mRNA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特点,为TGF-β1 mRNA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提供方法学依据.

  • 噬菌体宿主谱改变核酸分析研究

    作者:彭道荣;徐焰;熊鸿燕;张小宁;苏明权;孙怡群;郝晓柯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提取RNA噬菌体核酸的新方法,并通过核酸分析从基因水平了解宿主谱改变对噬菌体核酸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的聚乙二醇(PEG)沉淀-蛋白酶消化-酸性酚提取法、Tripure 提取法以及抗体沉淀-盐酸胍一步法3种方法分别提取大肠埃希菌f2噬菌体及其宽宿主谱株的R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其纯度.采用兼并引物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随机引物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聚合酶链反应(RAPD-PCR)比较分析噬菌体宿主谱改变前后其核酸序列组成的变化.结果抗体沉淀-盐酸胍一步法提取的噬菌体核酸具纯度高、条带完整等优点;f2噬菌体及其宽噬株均为6 000 bp左右的单链RNA噬菌体;两噬菌体基因cDNA扩增出的RAPD-DNA片段差异明显,其中26条为可区分的DNA带型;噬菌体f2 cDNA在450 bp附近出现重复性较好的扩增片段,而其宽噬株cDNA在相同条件下未出现扩增产物.结论抗体沉淀-盐酸胍一步法较其他两种RNA病毒核酸提取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应用价值的新的RNA噬菌体核酸的提取方法;宽宿主谱噬菌体的宿主特异性裂解效应已从基因水平发生了变化.

  •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体外培养条件的优化

    作者:韩亚萍;李军;刘源;章莉莉;黄祖瑚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DC在抗病毒、抗肿瘤免疫治疗中具独特作用,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已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HBV慢性发病机制与DC成熟状态,有着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优化培养条件,为开展DC抗病毒治疗进行理论探讨.

  • 咪喹莫特对致敏大鼠支气管旁淋巴结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吴巧珍;殷凯生;王祥

    目的研究免疫调节剂咪喹莫特对卵蛋白(OVA)致敏大鼠支气管旁淋巴结(PBLN)细胞培养体系中T辅助淋巴细胞(Th)亚群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PBLN细胞培养体系,并按不同浓度分为A~F组进行干预.在培养0、3、6、12、24、48 h后,各组分别取5孔细胞培养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细胞因子的蛋白质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沉淀中白细胞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在A组的各时间点PBLN细胞培养液中,仅可检测到少量IFN-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咪喹莫特浓度为1、10 μg/ml的E和F组与B组相比,IL-4及相关mRNA水平增加缓慢, IFN-γ水平增长迅速(均P<0.005).此作用从培养6 h开始,12 h达峰值,持续至24 h.在培养12~48 h时,C组IL-4表达与B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咪喹莫特对致敏大鼠PBLN细胞培养体系中Th亚群产生细胞因子的佳作用发生在12 h时,提示咪喹莫特可能在支气管哮喘等特异性疾病的迟发炎症反应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 应重视结核病的实验诊断

    作者:王甦民

    结核病已经出现了几千年,而结核病的致病菌直到1882年才被德国科学家柯霍发现.在此期间,结核病在全球蔓延,造成了无数人的死亡;即使在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被发现后的100多年里也有2亿多人死于结核病,迄今全球有1/3(约20亿)的人受到结核菌的感染,每年约1 000万新发病例,每年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 应加强我国结核病实验诊断研究的原创性和实用性

    作者:熊礼宽

    由于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的增多、艾滋病患者增加以及人口流动的加快,全世界结核病和非结核菌病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非结核病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与肺部感染(结核病、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极其相似;涂片发现抗酸杆菌与结核菌形态学上很难鉴别,但临床治疗差别较大,许多非结核菌病对抗结核药耐药率偏高或呈天然耐药性.若按结核病治疗,即使病人经长期规范化疗而疗效依然不佳,成为所谓"难治、复治"结核病人[1].因此,分枝杆菌的培养、菌种鉴定对结核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有效化疗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每年都有结核病研究的课题,耐多药结核病的快速检测也被作为国家"十五"攻关项目,但迄今我国结核病的实验诊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且多为重复他人实验,缺乏原创性和实用性.

  • 系统评价在血液学实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彭黎明

    随着临床血液学诊断的检验项目不断增多,临床医生面临着如何选择佳的实验项目用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又能对诊断价值不大的检验项目予以淘汰;同时又面临着如何解决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用于血液病的诊断,使医疗费用上涨,而与提高临床诊断效益不成比例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需运用循证实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 EBLM)的方法[1].EBLM按照循证医学(EBM)"以当前佳证据为基础"的原则,指导检验医学实践,并向临床决策(decision-making)提供有效检验的证据.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R),也称系统综述或回顾,它是通过评价获取佳证据的重要方法[2].

  • 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捷;胡晓舟

    1987年Bruins和Coney等发明了大气压离子化技术,由于该技术可在常温和常压下实现离子化过程,并对不易挥发、热不稳定性化合物,肽、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当时即引起世界性轰动.1989年第一台商业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TMS)随即问世.尽管现在色谱和质谱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的重要技术,但距临床检验应用仍有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色谱和质谱技术与自动化生化和免疫分析仪相比,操作技术条件要求高,出现的故障复杂有关.随着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改进,该技术将会在检验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阿萨希丝孢酵母菌致肺炎一例

    作者:王红旗;毛远丽;赵敏;李波;何江英

    患者,女,66岁,11月初自感乏力,12月17日尿黄如茶,按肝炎入当地传染病院,给予激素治疗.因病重于2003年12月26日以药物性肝炎转入我院.入院检查:T 37.5 ℃;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ALT 399 U/L;TBIL/DBIL 405/273.9 μmol/L.2004年1月16日体温骤升38.9℃,咳嗽,痰极少,不易咳出,口腔黏膜有白斑.血象WBC 3.5×109/L;N 0.85.X线:右下肺炎症不排除,右侧胸腔积液.诊断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真菌性口腔炎.

  • 从粪便中检出一株普顿沙门菌

    作者:李兰芳;许少洪;孙凤琪;曾爱芳

    我们于2004年11月从一例体检者的粪便中,分离出1株普顿沙门菌.该菌经形态、生化、O-I噬菌体裂解试验、血清学试验证实为沙门菌普顿血清型(Salmonella ser putten , 13, 23∶d∶l,w).

  • 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出基桑加尼沙门菌

    作者:周美容;李慧冰

    本室2004年9月,从一例外科伤口感染病人伤口分泌物中检出1株沙门菌,该菌经形态、生化、血清学证实为基桑加尼沙门菌(salmonella.kisangani).患者,男,74岁,2004年9月21日因右外踝处皮肤溃烂入院,当时右外踝处可见一皮肤溃烂区,可见肌腱骨质外露,少许渗出液.以无菌棉拭子采集分泌物后立即送达实验室进行病原菌培养.经抗感染及外科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 γδT细胞在抗结核感染中有哪些作用?

    作者:张明霞

    答: γδT细胞能早期活化是抗结核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并能识别αβT细胞不能识别的抗原与之作用互补.(1)通过分泌IL-2、TFN-γ(特别是IFN-γ能启动巨噬细胞抗菌机制)在感染初期完善Th1型免疫反应,使αβT细胞尽早发挥抗结核效应;(2)促进肉芽肿形成,γδT细胞在使巨噬细胞进入肉芽肿的有效移动中有一定作用;(3)不介导DTH,但它识别自身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可导致组织损伤;(4)通过穿孔素/颗粒酶途径和Fas/FasL途径能溶解Mtb感染的靶细胞;(5)参与调控NK细胞,使NK细胞快速活化参与免疫反应.

  • 如何提高抗酸杆菌在痰标本中的检出率?

    作者:张明霞

    答:首先注意标本的留取好留清晨用力自支气管深部咳出的第一口痰,防止唾液混入;制片时应挑取痰中干酪样物或脓性或带血的痰涂片;固定时不可过度以防细菌焦化;染色时根据涂片的厚薄延长或缩短染色或脱色的时间;镜检阴性时需检完全片;有条件好使用集菌涂片法.

  • 结核分枝杆菌有质粒吗?

    作者:张明霞

    答:目前结核分枝杆菌没有发现质粒.在分枝杆菌方面已检测带有质粒的分枝杆菌有胞内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瘰疬分枝杆菌、偶然分枝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

  • 何谓Etest法?它用于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有哪些优点?

    作者:张明霞

    答:Etest法是根据琼脂扩散法原理,将不同浓度的药条贴于种有细菌的培养基表面,药物扩散形成浓度梯度,作用细菌后产生抑菌环,其他缘于药条的切点即为该药对该菌的低抑菌浓度.Etest法是定量检测,结果准确,快速;操作简便,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可用于联合药敏试验;易于标准化操作和质量控制等.

  • 何谓MIC?分枝杆菌药敏试验为什么要测定MIC?

    作者:张明霞

    答: MIC是在一定培养时间内可抑制99%以上的菌生长的低药物浓度.目前,由于临床上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和非结核菌感染的增多,常规抗结核药敏试验方法已不适用于它们,而且一些新的抗结核药物也无药物是否敏感的判断标准,在采用某一药物治疗前,好先进行此药物MIC测定,以便于临床用药.

  • 分枝杆菌MIC测定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作者:张明霞

    答: 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中必须注意菌液的浓度、培养基的制备和限定培养时间,不同的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药物变化程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MIC,好采用液体培养基.

  • 为什么要对分枝杆菌进行鉴定?怎样快速从临床标本中直接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

    作者:张明霞

    答: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极其相似,两者形态学上难鉴别,但临床治疗差别大,许多非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天然耐药,常规化疗效果不佳,因此,目前分枝杆菌的鉴定对结核病诊断、鉴别诊断和有效化疗有重要意义.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融解曲线分析在α-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敬忠;闫梅;王立荣;王战勇;周艳;肖白

    目的建立自动化、高通量、准确快速检测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的技术.方法运用SYBR-Green1和ABI 7000热循环仪分别进行3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SYBR-Q-PCR),同时进行融解曲线(D.C)和Tm值分析,根据特定Tm值对应的D.C峰值判定基因型,即以该峰值≥Cut off 值定为PCR结果阳性.将PCR产物重组到T-载体,筛选到含正确扩增片段的克隆,以梯度稀释重组质粒DNA为模板,进行SYBR-Q-PCR得出标准曲线.从而定量未知标本.结果优化了3个SYBR-Q-PCR反应的引物及其浓度,热循环条件等.检测--SEA等位基因的PCR产物长800 bp,Tm=82.5℃±1℃.αα等位基因的PCR产物长206 bp,Tm=83.0℃±1℃.非--SEA等位基因的PCR产物长436 bp,Tm=84.0℃±1℃.重组质粒拷贝数在1至105范围内,其对数值与CT值均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检测技术的灵敏度较常规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高出16倍以上.联合运用3个SYBR-Q-PCR反应可以为--SEA缺失携带者、缺失型HbH病、非缺失型HbH 病、α-地贫2纯合子、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做出基因诊断,并可用于产前诊断.结论该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荧光标记探针、成本低、易质控、防污染、高通量等优点,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肾脏的损伤性诊断

    作者:欧阳涓;姜傥

    肾脏疾病早期常缺乏明显、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在肾脏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肾脏病的研究深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指标、新方法层出不穷.然而这些方法的本质无外乎针对肾脏组织损伤的评估及对肾脏的病因学进行诊断这两大方面.

  • 结核病实验诊断进展

    作者:张秀珍;胡云建;陈东科

    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60亿人口中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有2 000万人有结核病.每年有800万新的结核病例出现.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大于300万[1].我国结核病疫情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全国约有5.5亿人感染结核病菌,约450万人患结核病,200万人是开放性结核病,每年因结核死亡的人数达13万[1].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结核病的误诊率可达24.1%,提高结核病的实验诊断率可帮助医生确立诊断.

  • 用萋尼染色液和贝索染色液痰涂片抗酸染色效果比较

    作者:桂晓虹;江兰珍;蒋雪惠;王世雄

    为了验证贝索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液的染色效果,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痰标本的检测质量及检出率,本研究收集临床肺结核病人痰标本229份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效果比较.

  • 不同检测系统和样品稀释液对环孢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顾志冬;施新明;陆秋涯;樊绮诗

    目的比较TDX系统与AXSYM系统检测环孢素的结果,评估不同样品稀释液对超过线性范围的标本进行稀释后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在TDX和AXSYM系统上检测100例不同浓度的临床标本,对比检测结果.用全血、蛋白磷酸缓冲液、自制样品稀释液和0点定标液对50例超过AXSYM线性范围的临床标本进行稀释,对比检测结果. 结果 TDX系统与AXSYM系统检测环孢素的结果相差显著,按不同浓度范围对两系统检测结果求出了换算公式.以全血、蛋白磷酸缓冲液作为样品稀释液和以0点定标液作为稀释液的标本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自制样品稀释液和0点定标液检测结果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DX与AXSYM系统检测环孢素结果间的换算公式有助于临床了解方法改变后检测结果的差异,自制样品稀释液可取代0点定标液用于样品稀释.

  • 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室诊断进展

    作者:仲人前;耿红莲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自从Donath 与Landsteiner提出此概念以来,许多疾病相继被列为AID.虽然不同的AID各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但其常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患者的血清中常可以检测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或能与自身组织成分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2)病变部位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3)血清免疫球蛋白高于正常水平;(4)将患病的动物或患者血清或致敏淋巴细胞转移到正常动物,常可复制出相应AID的动物模型;(5)AID常呈现遗传倾向,部分与人白细胞抗原(HLA)尤其是与D/DR基因位点相关,并多发于女性;(6)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有一定疗效.

  • 量子点标记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莉华;马印图;王全立

    量子点(QDs)又称半导体纳米微晶体,是一种由Ⅱ~Ⅵ族或Ⅲ~Ⅴ族元素组成的约 2~20 nm的纳米晶粒,具有可调节和对称的发射光谱、光化学稳定性好、激发光谱宽且连续、粒度的不同发射光的颜色也不同等特点,可用于多种标记物的同时检测,极大地促进了荧光标记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1,2].该技术具有当前体外和体内标记所没有的独特优势,根据特定的检测对象,可选择合适的生物分子进行修饰,也可修饰抗体检测抗原,或修饰配体定位受体,或修饰探针DNA检测目标DNA等,在生物医学的超痕量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性的噬菌体检测技术研究

    作者:胡忠义;李建农;靳安佳;张莹蓉;王洁;崔振玲;翁心华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 链霉素耐药性的噬菌体快速检测技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分枝杆菌噬菌体感染结核菌建立链霉素耐药性的噬菌体检测技术,并对佳测定条件进行探讨;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38株世界卫生组织药敏质控株和372株临床分离株链霉素耐药性测定,并与绝对浓度法和Bactec 960药敏结果比较,对不符合菌株进行低抑菌浓度(MIC)和rpsL耐药基因检测.结果链霉素终浓度5 μg /ml作用24 h、噬菌体108噬菌体形成单位/ml感染60 min、杀毒剂5%室温作用5 min为选择的检测条件.噬菌体法检测38株药敏质控株结果完全符合.372株临床分离株链霉素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如以绝对浓度法药敏结果为判断标准,则本法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91.0%、阳性预测值为81.7%、阴性预测值为98.9%、准确性为92.9%;如以Bactec 960药敏结果为判断标准,则本法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4.6%、阴性预测值为98.5%、准确性为97.1%.有22株噬菌体法药敏结果与常规药敏试验结果不符,其中的11株噬菌体法检测结果与MIC 和rpsL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结论噬菌体法检测链霉素耐药性快速、简便,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结核菌链霉素耐药性的快速检测方法.

  • 应用等位基因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315位点突变

    作者:金嘉琳;张文宏;翁心华;陈澍;邵凌云

    目的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MAS-PCR)方法, 检测katG基因315位点的突变.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的katG序列, 分别设计出3条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采用MAS-PCR技术, 检测katG基因315位点的突变以间接判断对异烟肼的耐药性.同时与常用的RFLP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对临床分离异烟肼敏感株(30株)及异烟肼耐药株(54株)分别采用MAS-PCR和PCR-RFLP方法同时进行扩增, 敏感株均未见有突变.MAS-PCR对耐药株的检出率为88.9%(48/54).对于RFLP方法无法检出的S315N类型的突变亦能检出.结论 MAS-PCR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快速、经济、操作简便.

  • 深圳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监测疫情趋势分析

    作者:谭卫国;杨应周;罗道泉;吴清芳;张玉华;罗育希

    目的监测耐药肺结核的流行情况和趋势,评价本市结核病控制效果.方法按WHO/IUAT<结核病耐药指南>的要求对新登记的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进行耐药肺结核监测,所选例数不低于全年登记的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的40%.结果监测涂片阳性病例2 250例,涂片培养均阳性者2 168例;平均耐药率为34.9%,链霉素耐药高,达24.1%;耐多药率为5.5%,耐药病人主要集中在青壮年.结论本市结核耐药水平较高,明显受到外来人口的影响,全市推行DOTS策略,是降低区域耐药结核的重要措施.

  •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靳安佳;王洁;胡忠义;董惠贤;景玲杰;吴杰;崔振玲;翁心华

    结核病乃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其实验室快速诊断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内容之一.噬菌体生物扩增方法(PhaB)是近年来建立的一种细菌学快速诊断新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灵敏、价廉的优点,非常适合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这类生长缓慢细菌的快速诊断[1].我们在建立PhaB快速检测结核菌方法学[2]基础上,将其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并与涂片、培养和PCR结果进行比较.对结果不符的标本或培养阳性菌株,采用Gene-Probe方法进行鉴定,以评价PhaB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IS611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郭艳玲;王甦民;李传友;刘洋

    目的评价IS611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IS6110-RFLP)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技术(spoligotyping)两种方法在结核病流行病学上的应用,探讨我国各地区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特点.方法收集15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别应用IS6110-RFLP 和Spoligotyping两种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1)IS6110-RFLP的分辨力大于spoligotyping分型. (2)将本次试验结果与国际spoligotype 数据库进行比较.结果有14个类型属于共有类型,其中类型1为流行的类型,分布广泛,即所说的北京基因型.(3)广东地区与其他地区成簇率和北京基因型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东地区成簇率和北京基因型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其他地区.结论同时应用IS6110-RFLP分型和Spoligotyping两种方法进行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非常有效,在中国不同地区的菌株具有不同的特点.

  • 免疫色谱法抗-MPB64单克隆抗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菌群方法学评价

    作者:张嵘;蒋颜;陈功祥;严文卫

    目的用免疫色谱法抗-MPB64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和诊断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群的方法学评价.方法共收集20株临床标本分离菌株、11株参考菌株和1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应用免疫色谱法检测在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并和传统鉴定方法、实时荧光探针定量PCR法 (FQ-PCR)作比较研究.结果用免疫色谱法检测1株标准菌株为阳性,检测11株参考菌株发现用该法能完全区分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 对20株临床分离的标本用免疫色谱检出11株结核菌菌群,检出率为55%;用传统鉴定方法检出10株,其中未能检出的一株为混合菌感染;用FQ-PCR法检出10株,其中未能检出的一株为牛结核菌.免疫色谱法能检测到的低菌浓度为105CFU/ml.免疫色谱法、FQ-PCR法和传统鉴定方法的平均耗时分别为15min,1~2 d和30 d.结论免疫色谱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敏感和特异性鉴别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 肺结核合并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炎林;袁保东;肖勇;胡明;王娅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发病机理.方法回顾分析18例已确诊的肺结核并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 18例中均为浸润性肺结核,其中13例为陈旧性肺结核,5例为涂阳肺结核;18例中霍奇金淋巴瘤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肺结核在淋巴瘤之前有16例,淋巴瘤在肺结核之前有2例;无结核病和淋巴瘤同时发现的病例.淋巴瘤病人可以患肺结核,可能与淋巴瘤放化疗后导致机体免疫紊乱,从而引起结核的发生.结论在结核病的高发地区,结核病和淋巴瘤可同时存在同一病人,及时行必要的有创检查获得组织病理标本有利于早期诊断.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Th1/Th2失衡的研究

    作者:赵琼;沈毅弘;周建英

    目的探讨Th1、Th2在菌阳肺结核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菌阳肺结核患者、HIV感染并发肺结核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Th2的表达水平.结果菌阳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表达水平(31.22±9.80)%、(9.78±3.09)%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43.77±10.78)%、(25.26±4.73)%,细胞内Th2表达水平(18.65±3.4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15±2.60)%;重度肺结核患者细胞内Th2表达水平(21.70±2.67)%显著高于轻中度肺结核患者(14.87±1.66)%、(17.48±2.06)%,而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肺结核患者;HI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2表达水平(21.88±3.71)%、(8.79±2.28)%低于未感染HIV的菌阳肺结核患者(31.22±9.80)%、(18.65±3.49)%,而细胞内Th1表达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9±2.65)%、(9.78±3.09)%,但均低于健康对照者(25.21±4.73)%,而细胞内Th2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菌阳肺结核患者存在细胞内Th1反应减弱, Th2反应增强,且这种改变随病情严重度增加而更显著;HI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则细胞内Th1反应减弱,Th2反应未见增强.

  • 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菌体抗原及分泌抗原分析

    作者:陆学东;张银辉;张小艳;杨来智

    目的对比分析人型结核枝杆菌(结核菌)H37Rv株固体培养菌、液体培养菌及分泌蛋白中抗原成分的差异,寻找结核菌的主要免疫抗原.方法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免疫印迹技术及单克隆抗体技术分析人型结核菌H37Rv株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及其分泌蛋白中的抗原成分.结果固体培养菌与液体培养菌具有基本一致的多肽抗原成分,其主要成分分子量为79 000、64 000、54 000、50 000、28 000~38 000、23 000等,而分泌蛋白差异稍大,其主要成分分子量为66 000、63 000~65 000、55 000、42 000、32 000~34 000、24 000、16 000等.单克隆抗体进一步证明66 000、55 000、16 000为分泌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菌体主要免疫原有79 000、54 000、38 000~50 000、28 000蛋白成分,而分泌蛋白主要免疫原为分子量66 000、55 000~64 000、30 000~34 000、24 000、16 000成分.结论人型结核菌H37Rv株菌体蛋白和分泌蛋白具有不同的主要免疫原,将有助于认识H37Rv株的总体蛋白组成及寻找与结核病相关的特异性抗原成分.

  •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菌群鉴定快速荧光法的研究

    作者:施旭东;刘正华;吴晓渊;王雷

    目的建立一种经济、快速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药敏和菌群鉴定的方法.方法用我们研制的快速荧光检测法(本法)与传统的改良罗氏法(L-J法),对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菌株,同期进行培养、药敏试验和菌群鉴定的对照研究,验证本法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特性,确定药敏和菌群鉴定的药物适应用浓度.结果本法培养比L-J法检出时间平均提前19.13 d,且阳性率高.药敏试验和菌群鉴定中各药物浓度确定为INH 0.1 μg/ml、RFP 1 μg/ml、EB 2 μg/ml、AMK 2 μg/ml、LVFX 2 μg/ml、PNB 200 μg/ml和TCH 2.5 μg/ml; 7~10 d可获结果,比L-J法缩短18~21 d.结论本法明显缩短了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药敏和菌群鉴定的时间,提高培养阳性率;经济、实用,适合在基层单位推广.

  • 贝索企业致力于服务中国结核病防治事业

    作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痨病联合会(IUATLD)针对发展中国家所制定的技术指南,痰涂片抗酸菌镜检是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惟一实验技术手段.据此,贝索(BaSO)公司凭借多年的研究经验结合痰涂片镜检的要求,开发及推出了相关配套试剂.包括4种:(1)贝索结核菌染色液试剂盒:本试剂盒采用改良Z-N染液配方,利用特殊的渗透剂使染液中的复红能快速穿透结核菌表层特殊的屏障,使被染结核菌等抗酸类菌能较快被着色.并改进脱色液配方,使脱色时间缩短.具有染色快、脱色时间短、菌体色彩鲜明、对比较强、背景清晰等优点.该试剂盒能较长时间保存,并有多个包装规格,可较好的满足临床需求.

  • 复星诊断在抗结核领域成绩斐然

    作者:

    复星佰珞由复星医学和美国BIOLOG公司合资组建,致力于临床微生物诊断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新推出的复星佰珞半自动微生物检测和药敏系统,可以对2000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进行鉴定及相应的抗生素敏感试验,产品推出后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关注.

  •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更名为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作者:彭黎明;周林涛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NCCLS)为全球检验医学的标准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使该机构发挥更大作用,从2005年1月1日NCCLS已正式更名为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1].为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CLSI,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开始用于临床常规基因诊断

    作者:朱平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问世20年来,已经成为致病基因分析的重要手段.但是,多年来PCR一直很难直接用于临床疾病的常规诊断,其原因主要是PCR常规实验中存在的污染问题难以解决.常规PCR是将样品和实验反应剂加入小试管进行基因扩增,PCR后汲取反应产物行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电泳,用PCR产物是否出现特异性条带来判断样本中有无疾病中发生变异的基因片段.尽管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很难避免试管中的PCR产物飞散于实验室,污染下一次检测的结果,导致出现假阳性,影响疾病诊断.长期进行PCR的许多实验室都有污染造成试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常规PCR的另一缺陷是PCR产物不易定量.

中华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