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중화검험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2/R
  • 国内刊号: 韩锟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l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血清标志物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高春芳;叶伟民;徐玲玲;薛昌;屠晓卿;范烈英;孔宪涛

    目的 初步评价4项细胞外间质(ECM)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ol Ⅳ)、Ⅲ型胶原N端肽(PⅢNP)、层粘蛋白(LN)在肝硬化非创伤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RIA)检测HA、PⅢNP、LN,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ColⅣ,比较这4项指标与病理检查结果即组织学炎症、纤维化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HA、ColⅣ在炎症不同级及纤维化不同期的检测水平随炎症及纤维化的进展而逐渐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HA、ColⅣ与炎症及纤维化改变程度有较好相关性。PⅢN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炎症轻度、重度的变化,但在纤维化不同期差异无显著意义。LN在不同炎症及纤维化级期改变中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故不能反映炎症及纤维化性变化。结论 本研究中的4项ECM指标在肝硬化及炎症中的诊断价值以HA高,其次为ColⅣ,其中HA不仅能反映慢性肝病的纤维化性和炎症性改变,对监测炎症和纤维化进展亦有较高价值。

  • 同型半胱氨酸血脂与老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立华;毕艳;祁芸芸

    目的 比较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Vit B12)、血脂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As)程度的关系, 探讨其血浓度在预测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74名受试者以血管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血管, 按照血管狭窄程度分为A、 B、C、D 4组和正常对照组。取空腹静脉血, 测定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 (ApoB),脂蛋白(a)、[Lp(a)]、肌酐、血糖、叶酸、Vit B12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 Hcy水平升高; 正常及A、 B、 C、D组病人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0.2±3.6) μmol/L, (11.5±4.4) μmol/L,(17.9±4.5) μmol/L, (24.7±10.3) μmol/L, (41.4±22.3) μmol/L。经SNK检验, 各组与D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叶酸、 VitB12 水平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而降低, 但只有在A组与D组之间才存在统计学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P=0.035)和ApoAI(P=0.000)显著负相关。各危险因素与CAAs多元回归分析表明ApoAI与CAAs负相关,ApoB、 LP(a)、Hcy 与CAAs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尤以Hcy相关性显著(P=0.009)。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其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在评价和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时,Hcy 、ApoAI、ApoB、Lp(a)是敏感而可信的指标。

  • 酸性磷酸酶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

    作者:卢虹;吴兴中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筛选抗肿瘤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药物的方法。方法 以细胞浆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和细胞增殖之间具有紧密关系为依据,确定细胞数目与酸性磷酸酶活力之间的相关性,建立96孔板微量测定方法,同时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确定凋亡细胞与酸性磷酸酶的关系,并与噻唑兰(MTT)方法进行灵敏度的比较。结果 在2种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和CBRH-7919细胞)中,酸性磷酸酶的活力与细胞数目呈正比关系,在(0.5~7)×103细胞数范围内呈直线关系,二者相关系数(CV)达0.994;在佛波酯(TPA)刺激肝癌细胞1 h后,酸性磷酸酶的活力即显著上升。相反在三氧化二砷作用后,酸性磷酸酶的活力即显著下降,浓度越高,下降越显著。三氧化二砷作用Hep G2细胞24 h,凋亡细胞仅占3.98%,作用CBRH-7919细胞,在还没有出现凋亡时,酸性磷酸酶的活力即已显著下降。结论 检测细胞的酸性磷酸酶活力可作为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指标,此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大批量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 聚合酶链反应分子灯塔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作者:李国利;赵铭;庄玉辉;王巍;夏湘萱;徐淼;戴海峰;方翔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CR )分子灯塔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涂片镜检法、培养法及PCR分子灯塔法检测142份结核病患者痰标本,42份非结核呼吸系疾病患者痰标本。结果 涂片镜检法检测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结核菌阳性率为35.2%(50/142),培养法阳性率为35.9%(51/142), PCR分子灯塔法阳性率为44.4%(63/142)。用PCR分子灯塔法检测临床标本特异性为100%。结论 PCR 分子灯塔法是一种全新的PCR分子杂交模式,PCR扩增、荧光探针杂交、检测一体化,在单一管内完成,其简便、快速、防污染,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是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 常见肌酐测定方法中存在的干扰

    作者:石凌波;林龙顺

    目的 探讨目前常见肌酐测定方法中存在的干扰。方法 以漂白土(fuller′s earth)吸附法为标准,对Jaffe′氏反应速率法、紫外法、比色法和电极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在所采用的8种干扰物(丙酮酸钠、α-酮戊二酸、胆红素、血红蛋白、肌酸、多巴胺、抗坏血酸、地塞米松)中,Jaffe′氏反应速率法受干扰物影响大,α-酮戊二酸(≥0.061 5 g/L)、抗坏血酸(≥0.82 mmol/L)、丙酮酸钠(≥0.186 mmol/L)对该法有正干扰,而胆红素(≥165.5 μmol/L)则有明显负干扰;紫外法基本不受干扰物影响;比色法不仅受肌酸(≥0.21 mmol/L)的正干扰,而且也受多巴胺(≥0.28 mmol/L)的负干扰;电极法仅受到肌酸(≥0.62 mmol/L)的正干扰。结论 紫外法是目前测定肌酐好的方法。

  • 结核分枝杆菌DNA指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王苏民;李卫民;刘枫春;刘宇红;张建源;田苗

    目的 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探讨北京及其他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的分布特征。方法 构建以IS6110为基础的结核菌DNA指纹图谱,应用MINTS软件进行处理,并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结核病人临床分离菌株成簇率的差别。结果 H37Rv、BCG两个标准菌株和62例结核病人临床分离菌株IS 6110 DNA指纹结果与国外同类报道一致;其中70%(44/62)的临床分离菌株IS6110 DNA指纹相似值在1.00~0.65之间;分组统计结果显示,男性组与女性组成簇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NA指纹技术对结核菌在株水平的鉴定具有特异、灵敏等优点,可应用于结核流行病学研究。研究表明,北京及其他地区结核菌临床分离菌株多数遗传关系较近,且在基因水平上相关程度较强;结核菌在男性人群中的传播频率可能较女性更高。

  • 可溶性尿激酶受体的免疫放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高维强;王兆钺;白霞;季顺东;苏健;周有宁;奚晓东;阮长耿

    目的 以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特异性地检测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以了解其生理水平及在病理状态下的改变。方法 应用2株抗人suPAR的单克隆抗体,用氯胺T法以125I标记其中一株单抗,建立suPAR双抗夹心IRMA,测定健康成人、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uPAR的水平,并比较健康成人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血浆suPAR的水平。结果 IRMA检测suPAR的小可测值为1.95 μg/L,单抗与重组人uPAR的亲和常数为4.75×109 mol/L,平均回收率为1.013,批内及批间CV分别为(6.40±2.57)%和(10.48±2.65)%。62名健康成人血清suPAR水平为(2.71±1.12) μg/L,21名健康成人血浆suPAR水平为(1.73±0.96) μg/L。与健康成人相比,24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suPAR水平增高,而47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uPAR水平则显著增高。PNH患者血浆suPAR水平也较健康成人增高。结论 suPAR以IRMA法检测敏感性、重复性好,准确性较高,恶性肿瘤患者和PNH患者血清(浆)suPAR水平明显增高。

  • 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的基因研究

    作者:胡忠义;王莉莉;靳安佳;王芳;景奉香

    目的 探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对12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利福平(rpoB)、链霉素(rpsL)和异烟肼(KatG)基因检测。结果 38株敏感株中,各有1株(2.6%)测出rpoB、rpsL和KatG突变;90株耐多药株中,分别有81株(90.0%)、71株(78.9%)和63株(70.0%)测出rpoB、rpsL和KatG突变;有77株(85.6%)同时测出2种以上耐药基因突变;10株耐其他药物株中,仅有1株测出KatG基因突变。结论 85.6%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存在2种以上耐药基因突变,且耐药基因突变率与耐药浓度有关。

  • 长臂光敏基因探针对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卫华;肖勇;符志军;肖红

    目的 研究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长臂光敏生物基因探针对浆膜腔积液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PCR特异扩增人型结核分枝杆菌(H37Rv)IS986基因序列245 bp片段,构建含该特异片段的重组质粒,以该重组质粒DNA为模板,用PCR扩增IS986产物制备长臂光敏生物素标记的基因探针,进行探针特异性检测。同时对65份胸腔积液标本进行基因扩增联合探针检测并与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PCR联合探针检测结果显示:该探针除了与人型、牛型、田鼠及非洲分枝杆菌有特异杂交信号外,与其他的分枝杆菌没有杂交反应。故此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65份临床胸腔积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其阳性检出率(46.66%)分别高于PCR(26.66%)、涂片(0%)及培养(13.33%)的检出率。结论 该基因探针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与目前涂片镜检、培养法、单纯PCR扩增相比均有明显优势,适用于临床检测,有推广价值。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及某些基因缺陷

    作者:庄一义;汪俊军;强红娟;李勇;刘小传;李露言;陈光辉

    目的 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水平、CETP D442G和I14A突变频率和基因突变者血脂异常的特点。方法 94例心肌梗死、110例脑卒中和335名健康人,应用ELISA测定 CETP浓度;合成14C胆固醇酯标记的含载脂蛋白AI的双盘状、双层颗粒作基质测定CETP活性;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CETP基因突变。 结果 心梗组、脑卒中组CETP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增高。心梗组、脑卒中组和健康人D442G检出率分别为3.5%、3.6%和5%; I14A检出率分别为1.2%、0.9%和1%,其中1名为健康人D442G纯合子。心梗、脑卒中患者两种CETP基因突变频率与健康人无差别。基因突变者CETP浓度和活性仅为非基因突变者1/3,并伴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甘油三酯降低。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CETP水平升高;CETP基因突变者有显著的脂蛋白异常。

  • 加强结核病实验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庄玉辉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20世纪40年代发明了抗结核药物,使结核病治疗进入化学药物治疗时代,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近10几年来,由于耐药,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与传播;艾滋病病毒(HIV)与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双重感染;高感染人群或高危人群的流动或移民以及对结核病控制放松等因素,全球结核病疫情急剧恶化,出现第3次回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每年有800万~1 000万新发病例,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是世界上结核发病率高的22个国家之一:全国约有4亿人受感染,肺结核患者约600万,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亡;结核病流行显示高患病率、高耐药率、低递降率等特点。WHO鉴于结核病疫情回升,于1993年4月23日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并将3月24日定为“世界结核病日”,呼吁全球紧急动员起来,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  长期以来,结核病实验室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主要有[1]涂片染色(抗酸、荧光)镜检、分离培养与菌型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等。这些技术有其优点,已经并将会为结核病的控制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1)涂片抗酸染色镜检与分离培养法检测临床标本的阳性率低,约25%~35%,还存在着大约65%~75%涂片阴性或培养阴性可疑结核病的诊断问题;(2)在分枝杆菌属内,除了典型分枝杆菌外,还有100多种非结核分枝杆菌,在临床标本中能够分离出的20多种分枝杆菌中,结核菌约占90%左右,培养约需3~8周,获得纯培养再做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那就更长了,严重滞后于临床诊治;(3)受物理、化学(药物)以及免疫因素的影响,结核菌发生变异(细胞壁缺陷型或称L型,耐药变异菌、持续菌或休眠菌等),用传统细菌学技术难以检测出,造成假阴性、漏诊。因此,近20年来, 国内外研究者在改进传统细菌学检验方法的基础上,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分析微生物学领域建立新的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的实验诊断方法。

  • 肺癌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于兰;吕同德;高福兴;邓芝云;张辉;董菊子;刘莉;吕国祯;高炜

     为探讨人类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在肺癌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我们应用抗干扰素(IFN)-γ单抗及抗IL-4单抗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1],对肺癌患者大剂量rhIL-2治疗前后的Th亚群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清液中IFN-γ及IL-4含量进行了测定。  一、 材料及方法  1. 试剂:IFN-γ和IL-4单抗、依诺霉素(ionomycin)、十四烷酰佛醇乙酯(PMA)、莫能菌素(monensin)、皂素(saponin)均由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提供。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抗小鼠一碱性磷酸酶-FAST RED)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PMI1640(Gibco产品)。16孔培养板(Nuclon产品)。IFN-γ及IL-4采用ELISA定量检测法(加拿大YES生物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产品)。  2. 研究对象:健康对照组18例均来自我院无偿献血查体者,各项指标符合健康标准。其中男性7名、女性11名。12例肺癌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其中腺癌2例、鳞状细胞癌10例)。男性9例,女性3例。有5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了大剂量每日rhIL-2 106U输注治疗4周为1疗程[2]。

  • 阿萨希丝孢酵母菌鉴定

    作者:杨立宽;王北宁;胡京辉;要运红;杨蓉娅

      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为半知菌亚门隐球菌科真菌,由其引起的感染较少见,该菌既可以引起表浅部位感染又可导致深部侵袭性感染,患者的预后极差,阿萨希丝孢酵母菌是近年才由丝孢酵母属中新确定的一个种,目前我国由该菌引起的多发性感染尚未见报道,近期我科从皮肤科的1例患者体内连续多次多部位分离出1株酵母样真菌,经鉴定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20岁,因面部红斑9年,泛发性皮疹,高热1个月于2000年4月底入我院。在当地医院诊断“面部螨虫感染”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用雷公藤、强地松、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皮损逐渐蔓延波及躯干和四肢,形成大小不一的浸润性斑片,时有糜烂结痂,病情迁延不愈,今年3月患者高热持续不退。父母系表兄妹。入院查体,体温39.6℃,满月脸、精神差,左颈后及腹股沟淋巴结黄豆大小,口腔舌根部见灰白色假膜,颜面见弥漫性浸润性暗红色斑块,其上散在或群集米粒至黄豆大的结节,呈淡黄色、表面略发亮、互不融合,双面颊部红斑表面有灰褐色黏着性厚痂,颈后及胸背四肢可见红色钱币状或不整型的斑片,界清。心肺未见异常,肝于肋缘下4~5 cm,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 39.9×109/L,L 0.20,N 0.74,M 0.06,Hb 123 g/L,血小板计数520×109/L ,嗜酸细胞计数590×106/L,抗-HIV阴性,抗核抗体(ANA)阳性,抗核糖核蛋白抗体(nRNP)阳性,抗SS-A抗体阴性,抗sm抗体阳性,IgG、IgM均升高。B超见左肝内胆管扩张,肝弥漫性损害。骨髓穿刺为感染骨髓象。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及抗核抗体的检测

    作者:李一荣;吴健民;崔天盆

      目前多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免疫因素有关。我们对48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及31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 抗核抗体(ANA)以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标本: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血小板减少组)48例,为本院血液科及儿科患者,年龄5~65岁,血小板计数≤50×109/ml,无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病,正常对照为健康体检者(健康组)31名,分别采集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2.试剂: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和抗ENA抗体试剂均购于德国EUROIMMUN公司。  3.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首先将待测血清用标本稀释液1∶201稀释,与标准、质控血清同时加入包被的微孔中,经孵育洗涤后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体,孵育洗涤后加入显色剂,用酶标仪比色,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标本中抗心磷脂抗体的含量,标本中抗心磷脂抗体的含量>12 IU/ml为阳性。  4.抗核抗体的检测:同时采用猴肝片和Hep-2细胞作为抗原基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根据猴肝片和Hep-2细胞的细胞核能否产生特异性的荧光来判断标本中抗核抗体的有无,抗核抗体的滴度>1∶100为阳性。

  • 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法鉴定人乳头瘤病毒型别

    作者:华亮;仇东辉;余伍忠;周常文;张宇红;刘丽

     为了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分型方法,我们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Saiki等[1]提出的反向点杂交(RDB)技术结合起来,对HPV进行型别鉴定,现报告如下。  一、 材料及方法  1. 标本来源:30份宫颈癌组织标本,选自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为1995年1月~1997年12月部分存档活检及手术切除的蜡块标本。  2. 菌种及试剂:内含HPV全基因组的4种PUC19质粒:HPV6B、11、16和18 及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SSO),通用引物序列为:GP5 5′-TTTGTTACTGGTAGATAC-3′,GP6 5′-GAAAAATAA-ACTGTAAATCA-3′(GP5的5′端由生物素标记),可同时扩增HPV 6B,11,16和18,扩增片段长度为150 bp,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所提供(表1)。

  • 采用NCCLS M27-A方案微量法检测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王文莉;郑玮清;李若瑜;王端礼;万哲;王晓红

     为了解我国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观察氟康唑耐药株对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是否存在交叉耐药[1],本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1997年公布的M27-A方案的微量稀释法测定了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对80株念珠菌的MIC值。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菌株:本试验所采用的菌株及其来源如下:受试菌株为80株念珠菌,包括: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47株(临床分离株40株、ATCC模式株2株和5株氟康唑耐药株)、近平滑念珠菌 (C. parapsilosis)9株(临床分离株7株、ATCC模式株1株和1株标准株)、热带念珠菌(C. tropicalis) 5株(均为临床株)、克柔念珠菌(C. krusei) 4株(临床分离株2株、ATCC模式株1株和1株标准株)、 光滑念珠菌(C. glabrata)5株(临床分离株4株、ATCC模式株1株)、乳酒念珠菌(C. keyfr) 4株(临床分离株3株、ATCC模式株1株)和季也蒙念珠菌(C. guiliermondii)2株(均为临床株)、葡萄牙念珠菌(C. lusitaniae)2株(1株临床株和1株ATCC模式株)、产朊念珠菌(C. utilis)2株(临床分离株1株、ATCC模式株1株)。其中模式株系北京医科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保存株;标准株系日本千叶大学真菌医学研究中心(IFM)赠送;耐药株系比利时Janssen制药公司提供。

  • 肌酐酶法试剂盒在OLYMPUS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应用

    作者:张军力;王育明;周银锁;李克

      临床实验室肌酐测定方法从早的全血肌酐碱性苦味酸法(Jaffe)到血清肌酐苦味酸比色法[1],又发展为同一原理的速率法[2]。我们对Jaffe氏反应原理的肌酐速率法和肌酐酶法在OLYMPUS-AU600 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测定结果做了分析比较。  一、材料和方法  1.试剂:(1)上海长征康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肌酐酶法试剂盒,批号 D80315及苦味酸速率法试剂盒,批号:60110。(2)肌酐标准液浓度为440 μmol/L,由长征康仁公司生产批号:35940。血清标本:来源于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院患者。  仪器:日本OLYMPUS-AU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肌酐酶法(PATE):波长 340 nm,温度37℃,双试剂,样品:试剂1∶试剂2为20∶200∶40。启动试剂3 min后加入,反应时间3.9 min到6.3 min,读取吸光度变化。肌酐苦味酸速率法(FIXED),波长520 nm,温度37℃,单试剂,样品:试剂为20∶200。反应时间,54 s至126 s,读取吸光度变化。标准type 4点定标,浓度分别为110、220、330、440 μmol/L,公式:X=AY2+BY+C。  二、结果  1.线性试验:将高值肌酐血清(H)与正常混合血清(L)按下表比例混合测定血清肌酐,测定结果见表1。

  • 两种DNA探针杂交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

    作者:张灵霞;庄玉辉;杨华卫;李邦印;夏湘萱

      我们比较了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基因组DNA及其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并对结核病人痰标本进行了检测。  一、材料和方法  1.菌种来源:24种分枝杆菌来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1种非分枝杆菌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研究所。  2.标本收集:90份痰标本来自本院结核科住院病人,经X线检查、临床表现确诊。30份非结核病人痰标本来自本院呼吸科、肿瘤科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住院病人。  3.标本DNA提取:采用本室研制的标本前处理试剂盒。  4.引物:引物a:根据文献[1]报道设计。扩增产物为350 bp,5′-GAAGTCGTAACAAGC,5′-CAAGGCATCCACCAT;引物b:根据引物a扩增产物测序结果,选择碱基差异性设计,扩增产物为250 bp,5′-CGGCAGCGTATCCATTGATG,5′-CACGAAAACGCCCCAACTG。  5.PCR扩增:引物a扩增参数:94℃,1 min;45℃,3 min;72℃,1 min;循环30次,后72℃延伸10 min。引物b扩增参数:94℃,1 min;61℃,1 min;72℃,1 min;循环30次,后72℃延伸10 min。扩增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灯下观察结果。

  • 分子灯塔技术及其在基因检测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洪源;成军;杨守纯

      分子灯塔(Molecular beacons)是近年兴起的利用核酸杂交技术对核酸分子进行检测的新技术,由纽约市公共健康研究协会的Tyagi等[1]于1996年首先建立。因其在与核酸分子互补结合之后荧光素便能开始发光,故称为“分子灯塔”。它的建立为研究核酸分子的组成、含量及对PCR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提供了快速、特异、方便的新方法,在基因检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现试就其构成、原理、热力学特性、优缺点及在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一、分子灯塔的构成、原理及热力学特性  分子灯塔是具有“发夹”样结构的单链寡核苷酸探针,一般为含20~30个核苷酸的2部分组成:环状部分及茎部。环状部分为单链核酸,与目标链形成特异的互补结合,茎部的2条核苷酸链互补,形成双链分子,大多含有5对碱基。茎部的末端分别与荧光素(5′端)和淬火物质(3′端)结合,淬火物质大多为4-4′二甲氮基苯偶氮苯甲酸,荧光素和淬火物质因研究目的不同可自行设计。茎部的双链互补结构使末端的荧光素和淬火物质紧靠在一起,因荧光素共振能量转移[2]作用而使荧光被吸收,这样荧光素就不能发光。当分子灯塔的环状部分与目标链特异性结合时,所形成的杂交分子比茎部双链结构更稳定,它的刚性使茎部双链分子分离,也就使荧光素和淬火物质相分离,通过自发构型重组作用,在室温下就可使荧光素发光得以恢复,通过荧光仪或合适配置的显微镜可观察到。在分子灯塔与目标链结合的过程中,因环境温度的不同,存在着3种不同的状态:在低温时与目标链结合,即为结合态,当温度升高至42℃时,分子灯塔与目标链的复合物变性,成为“发夹”样结构,导致荧光强度的下降。当温度升高至54℃时,出现茎部结构的变性,分子灯塔成为松散的随机卷曲状态,荧光强度上升。相比之下,如果分子灯塔与目标链有一个核苷酸不能互补,则解链温度要相应地下降约14℃[3]。

  •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葛超荣;林瑞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核病疫情重新上升,成为严重危害公共卫生的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其中约有5 000万人感染耐药结核菌[1]。因此对结核菌耐药机制和耐药性检测的研究意义重大。结核菌的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用药引起的结核菌内抗结核药物作用靶基因突变所致[2]。目前检测结核菌耐药性的方法有表型检测和基因型检测两大类。  一、结核菌的耐药机制  染色体基因变异是结核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结核菌95%以上的基因变异是直接由于抗结核药物引起[2]。细菌可以通过染色体自身突变或者外源遗传因子如质粒或转座子而获得耐药性,但迄今为止结核菌中尚未发现质粒和转座子介导的耐药[2]。Musser等经大量研究发现大约12种基因突变和结核菌的耐药性有关。已确定主要为基因突变引起耐药性的抗结核药有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吡秦酰胺(PZA)、乙胺丁醇(EMB)、喹诺酮类等。  1.RFP通过和结核菌中D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结合来抑制转录过程,导致细胞死亡[3]。96%RFP耐药菌株的产生是因为编码该酶β亚基的rpoB基因发生改变所致。这些改变主要是集中在rpoB中的81个碱基区域(利福平耐药决定区)内的各种突变,也有少量碱基插入或缺失,共35种,其中43%为531-Ser错义突变,此位点突变常见;36%为526-His错义突变。rpoB基因中513、526、531位点突变导致RFP高度耐药(MIC>32 μg/ml),尤以513位点突变产生的耐药性高;514、521、533位点突变导致RFP低度耐药(MIC<12.5 μg/ml)[4]。已知rpoB基因的9种突变同时和结核菌对利福布丁(refabutine)、利福喷丁(refapentine)等的耐药有关[3]。  2.INH被结核菌内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由katG基因编码)激活,作用于enoyl-ACP还原酶(由inhA基因编码),抑制杆菌酸和细胞壁合成。结核菌耐INH的机制比较复杂,katG基因的突变、部分缺失是主要机制,该基因的完全缺失在INH耐药株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导致高度耐药[5]。多数文献都对KatG基因中315位AGC突变成ACC及463位CGG突变成CTG作了报道,认为这两个突变和耐药性关系密切[6]。但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R463/L突变无意义[7]。inhA、katA、ahpC等基因和结核菌对INH的耐药关系正在研究之中,近又提出kasA可能是一个耐药相关基因[8]。InhA 突变也对乙硫异烟胺1314th(ETH 1314th)耐药[3]。

  • 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朱立华;徐国宾;杨宏云

      近半个世纪以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发达国家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群中死亡的首要原因。As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及阳性家族史等。近年来,关于同型半胱氨酸与As的关系受到很多关注和研究。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e)]与外周血管、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疾病存在相关性,同型半胱氨酸已成为AS的一个研究热点。  一、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存在形式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e)]包括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同型胱氨酸(homocystine)和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复合物。H(e)的还原形式含巯基,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及半胱氨酸;氧化形式含二硫基,包括同型胱氨酸及胱氨酸。H(e)水平正常者,还原形式仅占2%,而当H(e)水平增高时,其还原形式可增至10%~20%。  正常人每日产生H(e)20 mmol,运至血浆仅为10 μmol。H(e)约有70%~80%在血中以二硫化物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如Hcy与蛋白的复合物,同型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与其他有硫化作用的复合物形成异型二聚体等。白蛋白是Hcy的主要载体。只有约1%以游离形式存在于循环中。取血后,即使立即冷冻血浆,游离的Hcy仍继续与蛋白结合。此时虽游离型Hcy下降,但总Hcy含量恒定。由于红细胞是产生Hcy的主要场所,在血液离体放置的时间内红细胞仍不断产生Hcy释放入血,故血清Hcy水平比立即分离的血浆中略高。一般认为以测定血浆标本为好。血浆或血清内Hcy非常稳定,冰冻保存10年后浓度亦不发生明显变化。

  • 问:超高倍镜下形态学检查可以确定衣原体、支原体吗?

    作者:

    答:不能。以沙眼衣原体为例,目前确定其感染的“金标准”是用单层的敏感细胞进行分离培养,EIA或金标法快速检查沙眼衣原体抗原等与“金标准”对比过后可以应用,但应了解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用形态学(包括电子显微镜)来区分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仍不可能。支原体是细胞壁缺陷型微生物,因此无固定外形而呈高度多形性。基本形态有球形、双球形及丝状,有时可呈棒状、星状、环状、哑铃状等,超高倍显微镜下见到如此多变的形态,将无从决定其是否是支原体,更不能确定是何种支原体了。

  • 不合格采样及送检导致生化指标波动原因的探讨

    作者:韩靖云;张秀珍

     当病人生化检测结果与前一次结果差距超过病情变化程度,或生化检测结果与医生诊断不符时,医生无法解释,常会说“化验室结果有波动或不准确”。这一现象在各医院并不少见。我们认为上述说法不够正确,因为引起结果波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病人个体的问题、化验室仪器误差、操作员个体误差和采样送检是否正确等[1]。其中采样送检是否合格是主要原因之一,下面我们从4个方面来说明由于采样送检不规范所引起的情况,旨在与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和护士共同努力为临床提供佳,可信的化验报告。  一、材料与方法  1.仪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标本来源:临床送检标本,在不合格采集及送检时的结果与重新送检合格标本的结果比较。  二、结果  1.葡萄糖盐水输液,同侧采血和异侧(正常)采血的生化检测结果差异:表1为我院某病房的病人2次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当在输液同侧采血时, 对肌酐、尿酸、血糖、钾、钠、氯、尿素氮7项指标均有-30%~200%以上的波动,对血糖和氯的波动尤为明显。见表1。

  • 组织胞浆菌病一例

    作者:宋绍业;黄翠波;农少云;张帮献;陈丽阳

     我院于1999年7月收治一女患者,64岁,农民,以发热入院。经骨髓培养诊断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患者自4月下旬出现无明显诱因发热,以下午和晚上为甚,伴乏力、头昏、纳差,无腹痛,腹泻。经检查:肝脾淋巴结肿大,口腔无溃疡,全身出血点,肺部有阴影。经抗炎、抗疟治疗均无效。实验室检查:WBC 1.9×109/L,RBC 2.58×1012/L,Hb 64 g/L,PLT 13×109/L,结核抗体(+),血培养(-),骨髓涂片可见细胞内和细胞外酵母样真菌。  骨髓涂片:取患者骨髓涂片,经固定,瑞氏染色,显微镜下可见大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胞浆内可见数个至数10个酵母孢子,经瑞氏染色,胞核呈紫色,粗颗粒状偏于一边,胞浆淡天蓝色,3~5 μm,卵圆形,一端稍尖,一端稍圆,有些荚膜明显。当细胞内荚膜组织胞浆菌孢子较多时,在镜下很象洋葱的横切面,分层明显。  培养:取患者骨髓分别接种于沙氏斜面培养基,普通血平板,脑心浸汁葡萄糖血斜面,胱氨酸葡萄糖血斜面,用透明胶封口,一组置25℃培养,一组置35℃培养。在25℃孵育组:普通血平板10 d可见不规则的、湿润的匍匐生长的菌丝型菌落,脑心浸汁葡萄糖血斜面,胱氨酸葡萄糖血斜面一个月长出菌落。在35℃孵育组:普通血平板5~10 d长出菌丝型菌落;脑心浸汁葡萄糖血斜面和胱氨酸葡萄糖血斜面1个月可见圆形、光滑、凸起、湿润的酵母样菌落。取酵母型菌落涂片,除见酵母型孢子外还有少许细长分隔菌丝。孢子3~5 μm,卵圆形,可见少许有荚膜的芽生孢子。凡培养长出的菌丝或酵母型菌落再接种到沙氏斜面,置25℃培养开始呈白色棉花状菌落,后渐变为淡灰黄色且长出典型齿轮状厚壁孢子。

  • 马肠链球菌引起脑脓肿一例

    作者:卢青虎;李克勤;其布热

      2000年3月,我们从脑脊液中分离出一株马肠链球菌, 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42岁,汉族,因头痛,恶心,呕吐两周,发热1周,前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9℃,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3/68 mm Hg。神志清楚,头颅无畸形,头皮无异常。头部CT扫描示:左额叶深部可见一囊性肿物影,周围水肿明显。初步诊断为脑脓肿,收住院。血象:WBC 26.8×109/L, RBC 4.33×1012/L, Hb 146 g/L,PLT 608×109/L,N 0.86,L 0.14。脑脊液常规检查:颜色淡黄,透明度,混浊似脓汁,WBC 760个/μl,RBC 2 240个/μl,N 0.90,L 0.10。3 月16日和3月20日两次行脑脊液穿刺做细菌培养, 均分离出马肠链球菌。用头孢他啶100 mg治疗有效。  细菌鉴定:取脑脊液1.5 ml注入肉汤管增菌培养,同时接种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各两块。各取1块分别置35℃孵箱和置37℃含3%~5% CO2的烛缸内。两种环境下培养18~24 h。结果有氧条件下,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均未生长细菌;烛缸内,麦康凯平板上,亦未见细菌生长,血平板上长出灰白色、圆形、凸起,直径为0.5~0.75 mm的小菌落,表面光滑、半透明、无溶血现象。菌落涂片、染色,为革兰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

  • 加强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

    作者:许淑珍;闫东辉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起的感染明显回升。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经感染上结核菌,其中10%的人发展成活动型,每年大约有300万人死亡[1]。我国有4亿以上人口受到结核菌感染,每年至少有113万新结核病发生,死亡人数达25万[2]。结核菌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并呈上升趋势,根据我国25个省市对1 595例耐药性测定者中,结核菌初始耐药率为28.1%,继发耐药率为41.1%,耐3种及4种以上药物的占5.7%(全国结核流行病学抽样调资料汇编)。总之,结核菌感染率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加强结核菌的检测十分必要。实验室在探讨应用简便可靠的方法快速检出结核菌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尚有不足,还存在着标本的收集和处理以及涂片镜检欠规范化,快速培养方法未广泛普及,快速检出的方法还不够完善。实验室应该从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对结核菌的检测,提高阳性率,为结核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一、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1.标本的收集: 收集标本应该使用一次性无菌容器,尽可能避免污染。收集痰标本不能使用蜡盒,因其易导致涂片结果假阳性[3]。咽拭子标本不适于涂片和培养结核菌。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避免污染菌大量繁殖,除血液标本外,其他标本如不能及时送检,应放4℃冰箱保存。(1)痰标本:收集晨痰5~10 ml,连续3 d送检,一般不超过5 d。如果用于培养,好留取下呼吸道咳出的痰。(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洗液:至少收集5 ml,置于无菌容器中,需要注意的是支气管镜不能被自来水污染,自来水中可能会有腐生菌,支气管刷洗液可放入10 ml米氏(Middlebrook)7H9肉汤中,其中含有1%~2%的牛血清白蛋白和0.5%吐温80。(3)胃灌洗液:禁食,晨起时留取标本,收集5~10 ml标本放入无菌容器中,不加防腐剂,在4 h内用碳酸钠调pH 7.0。胃灌洗液标本中易含有腐生分枝杆菌,涂片时可能有假阳性结果。(4)血液:主要是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艾滋病(AIDS)病人的血液标本,主要依靠BACTEC血培养瓶进行培养,一般不要把血液直接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如果血液标本需要运送,则用肝素和聚茴香脑磺酸钠(SPS)抗凝,不能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抗凝。(5)尿液:晨起第1次尿,留取尿前应清洗外生殖器,既可导尿也可留取中段尿。24 h贮存尿和导尿袋中的尿都是不合格的标本,标本量不应少于40 ml。(6)粪便:粪便标本应收集在无菌、无蜡、1次性使用的清洁容器内,不能少于1 g。(7)体液:脑脊液、胸腹水和心包积液应采用无菌方法收集,血性标本应用SPS抗凝,脑脊液和腹膜透析液一般只有少量分枝杆菌,较多的标本量可增加阳性率,脑脊液至少需要2 ml。(8)组织标(淋巴结、皮肤、其他活组织材料):无菌方法取1 g组织放入无菌容器内,加入适量无菌盐水,不加固定剂和防腐剂,福尔马林浸泡的标本不能应用。

  • 微阵列测序——新的高效分子诊断技术

    作者:

    Diamandis EP [Chini Chem(临床化学),2000,(46)10:1523-1525]  核酸测序于198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并由此而成为一项基本技术。该方法可高度准确地描绘DNA序列。自70年代以来,该方法经历了许多重大改进,其中包括长片段(每次分析可至1 000 bp)、更好的准确性(因使用了高通用且耐热的测序酶)、改进热循环程序而提高灵敏度(线性扩增)、完全自动化、较高的速度(因使用了薄层凝胶)、用荧光和其他探针代替了放射性探针。从而使科学家们可以去做15~20年前不可想象的事情,即描绘人类基因组的全序列(~3×109 bp)以及其他生物基因组。过去数年,已经搞清简单以至复杂生物的全部序列,如近的果蝇基因组。目前,已接近完成整个人类基因组计划,标志着在DNA测序方法学上所取得的成就。  我们几近了解人类和生物的全部DNA序列,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下一步将是对人类基因组的全部注释,包括将DNA序列分类为明确的基因结构,再预测和证实其编码的蛋白质及可能的生物学(生理学)功能。此后就可提问,某些基因中的基因组变异(多态性、突变)如何引起或易患某种疾病(病理生理学)。现有很多基因微小改变而引起严重疾病的例子,包括囊性纤维化、各种类型的贫血、早发的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神经退行变病、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综合征等。随着对人类基因组序列认识的增加,对变异相关性疾病也会知之越多。很多研究者和公司已着手鉴定人类基因组内的所有单核苷酸的多态性。  可以期望以测定人类基因组内特定DNA变异来诊断、预后、预防和治疗疾病。将如何达到这些目标呢?目前的测序技术足够完成这些任务吗?能快速而廉价地描绘个体的全部基因组以确定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吗?

  • 同种不同株型阴沟肠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

    作者:邵海枫;王卫萍;张小卫;李珍大

      阴沟肠杆菌是临床感染的常见菌,属于耐药性较强的菌。我们从一例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痰中分离到2株同种不同株型的阴沟肠杆菌,其生化表型及耐药表型均显示差异,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标本分离:患者清晨痰标本,分别接种血琼脂和嗜血杆菌巧克力琼脂,置CO2孵箱35℃培养24 h,长出灰白色扁平菌落,为革兰阴性杆菌。  2.方法:生物梅里埃VITEK 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纸片扩散法补充部分药敏试验。

  • 影响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分离培养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慧;周峰;宁波;熊礼宽

    笔者多年从事沙眼衣原体分离培养研究,取得点滴经验如下。  标本采集:同时采集患者宫颈及尿道标本或间隔1周连续多个宫颈标本,用细头拭子需插入宫颈口3~5 cm,旋转1周(5~10 s)取出;男性患者在症状出现7~8 d后,采集尿道(3~5 cm)拭子,以不含精液为好。标本采集前应避免使用避孕药及抗生素。  标本培养:初次分离培养细胞系以McCoy敏感。培养基以RPMI-1640、DMEM好,其中加入庆大霉素、制霉菌素或万古霉素,勿用青霉素,因其影响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质合成,阻止始体向原体转变,不能形成感染性原体。10%新生牛血清有助于包涵体形成,培养液中尚需加入放线菌酮(终浓度为1 μg/ml),抑制宿主细胞的核酸、蛋白质合成,以便有充足的营养和大分子前身物质供衣原体利用。

  • 结核病及其实验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王苏民

     结核病是当今全球范围对人类具威胁性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单病因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高的疾病,是发展中国家的头号传染性杀手,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结核病的严峻形势  由于结核病的生物学特性和社会因素,加之近20年来各国对结核病的忽视,造成结核病疫情呈全球性的回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结核病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约20亿)已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如不采取措施,今后10年内还将有3亿人受结核菌感染。全球现有结核病人2 000万,如不控制今后10年还将有9 000万人发病。结核病的死亡达历史高水平,全球每天有8 000人死于结核病,每年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1]。

  • 就“Mycobacterium”一词中文译名的商榷

    作者:熊礼宽;杨应周

    科学出版社编的《细菌名称》(1996年,第2版,346页)和《中国防痨杂志》将“Mycobacterium”一词译为“分枝杆菌”;而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1979年,914页)和《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译为“分支杆菌”。由于不同的杂志采用不同的名词,这样给作者和编者带来一定的麻烦。为了统一这一名词,笔者建议采用“分支杆菌”。  首先,“mycobacteria”一词在“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中解释为“any of a genus of nonmotobile aerobic bacteria that are difficult to stain and include numerous saprophytes and the organisms causing tuberculosis and leprosy。即“任何一种普通染色不易着色、不能运动的需氧菌,包括各种腐生菌和结核病及麻风病的病原体”。  再者,从该细菌的形态观察,该类细菌多数呈短小的杆菌,偶尔呈弯曲的杆菌、有时两条分支杆菌相互粘附一起呈“V、Y”型排列,多条粘附一起呈束状排列,化疗后还可见到似链球菌样、呈串珠状排列。在繁殖过程中,可见分支状(电镜照片略)。  另外,从字面意义上讲,枝为树枝,具有立体结构,支为河流分支,只具有平面结构。且“支”有同“枝”之义。故笔者建议用“支”比用“枝”好。

  • 关于采纳分枝杆菌或分支杆菌不同译名的建议

    作者:

      细菌菌名在公开发表的杂志和书刊上的统一使用,十分重要。因为同一细菌不同译名会使人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细菌,尤其对非专业人员,更是如此。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不管译为分枝杆菌或分支杆菌其英文名称均为Mycobacterium或Mycobacteria(复数),在中文期刊上采纳不同的译名“枝”或“支”是不妥的,因“枝”和“支”的发音相同,但含义稍有不同。“枝”是指植物的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而“支”是有撑持的意义,如把帐篷支起来或支持你的意见或支配等,但作为量词使用时,也有分支的意义,如附属于总体的支流、分店等。所以从意义上,“枝”和“支”均可采纳,但以“枝”为好。笔者经收集1979~1999年部分与细菌名称有关的书刊13种,见表1。

中华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