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 and Bone Mineral Research 중화골질소화골염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1.1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2591
  • 国内刊号: 11-568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东城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迅吾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对成都地区部分中老年妇女筛检效果评价

    作者:黄际远;宋文忠;史克俭;冯峡玉;黄梅;温群芳

    目的 观察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A)对成都地区部分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OP)、低骨量(osteopenia)的筛查效果及不同部位筛查结果的差异.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5 293名年龄40~96岁的成都地区健康女性骨密度.测量部位包括腰椎1-4(L1-4)、左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股骨干和全髋的骨密度.根据公式计算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A)得分,按OSTA≥0、-5<OSTA<0、OSTA≤-5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中、高危险性3个级别或按OSTA≥0、OSTA<0分为低、中高危险2级.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的不同部位T-score进行对比,通过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ROC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进行评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腰椎、股骨颈、全髋OP检出率分别为:26.9%、16.6%、9.5%,低骨量检出率分别为33.6%、44.2%、34.9%.OSTA指数低、中、高危险者分别为:49.4%、43.0%、7.6%,低、中高危险者分别为49.4%和50.6%.腰椎+股骨检测OP、骨密度异常率分别为:31.1%和72.2%,高于腰椎或股骨检出率.OSTA对不同骨骼部位筛查(T-score<-1)灵敏度为61.9%~77.4%,特异度为70.9%~80.2%;对OP筛查(T-score≤-2.5)灵敏度为75.7%~95.6%,特异度为57.0%~62.6%.低、中、高危险性分类中OSTA与T-score一致性Kappa值为0.176~0.398(P<0.001).低、中高危险分类OSTA与T-score一致性提高,Kappa值为0.323~0.488(P<0.001).T-score<-1、≤-2.5不同部位筛查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0.819和0.749~0.887(P<0.001).结论 OSTA对筛查中老年妇女OP具有一定价值;不同部位、不同T-score截断值OSTA筛查效果存在差异.

  • 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新鲜与陈旧骨折椎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冯飞;邓介超;唐海

    目的 总结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新鲜与陈旧骨折椎体的诊断与鉴别要点.方法 分析36例(196个骨折椎体)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骨密度以及X线片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特点.结果 本组患者骨质疏松症较严重,骨密度平均为-3.26,病史平均为13.7个月,多无外伤或仅轻微外伤史,疼痛特点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或突然加重,X线特点为多椎体高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显示模糊.新鲜骨折椎体139个(包括急性骨折椎体82个、亚急性骨折椎体40个和隐性骨折椎体17个),临床表现为突然加重或进行性加重的疼痛,10个(7.2%)椎体棘突压痛、叩击痛定位准确,X线片可见骨折线;MRI上T1WI、T2WI、抑脂像(即STIR)表现为异常信号.陈旧骨折椎体57个(包括49个已愈合椎体和8个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椎体),已愈合椎体不再出现临床症状,X线片显示压缩程度较严重,前缘及两侧多有骨质增生或椎体终板硬化.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椎体引起的疼痛与体位变化有关,腰背部疼痛弥散,X线可见椎体内出现低密度透亮裂隙,MRI上T1WI为极低信号,T2WI上为明显高信号透亮带,周围有低信号带包绕.结论 有外伤史,伤后疼痛,棘突叩压痛且与影像检查发现的骨折相符时,应高度考虑新鲜骨折;X线片、MRI检查有清晰骨折线可确认新鲜骨折;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或X线检查发现椎体形态改变时应行MRI检查,鉴别新鲜或陈旧骨折;对于陈旧骨折,需确认骨折是否愈合.

  • 50岁以上男性不同部位骨密度变化特征及骨质疏松检出率

    作者:刘敏燕;裴育;张颖;成晓玲;李楠;舒画;韩晓菲;龚燕平;卢艳慧;李春霖

    目的 探讨50岁以上男性骨密度(BMD)的变化特征及骨质疏松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年度查体50岁以上男性的一般资料及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的BMD,根据年龄和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组,比较组间BMD特点、不同测量部位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结果 全髋及股骨颈BMD随增龄而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全髋及股骨颈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36,r=-0.30; P<0.05),腰椎BMD与年龄呈正相关(r= 0.14,P<0.05).该人群骨质疏松总检出率为10.08%,低骨量检出率为43.21%;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均随增龄而增加(P<0.01);股骨颈部位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与总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股骨颈部位骨质疏松、低骨量检出率低于股骨颈部位总检出率.70岁以上者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显著高于70岁以下者(14.88% 比1.99%;47.75%比35.56%,P<0.01).结论 50岁以上男性全髋及股骨颈BMD随增龄而下降.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随增龄而增加.股骨颈部位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与总检出率接近,测量双侧股骨颈BMD有助于提高骨质疏松检出率.

  • 老年髋部骨折与不同体位静态平衡功能的关系

    作者:林华;刘畅畅;朱秀芬;陈新;黄淑纾

    目的 探讨静态平衡功能对老年髋部骨折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骨病中心就诊体检、年龄>60岁的受试者进行8种静态体位平衡功能测定,收集受试者髋部骨折病史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测试内容为8种静态体位下的稳定性指数、体重分布指数、姿势摆动频谱以及跌倒指数等.共纳入141名受试者,女性117名,男性24名;平均年龄(71.40±6.81)岁;按有无髋部骨折史分为髋部骨折组(A组65人),无髋部骨折组(B组76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睁眼自然站立体位的体重分布指数(OR=8.458,P=0.004)及闭眼头向前倾体位的0.35~0.50 Hz 频率强度(OR=6.883,P=0.009)与老年髋部骨折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睁眼自然站立体位的体重分布指数及闭眼头向前倾体位0.35~0.50 Hz 频率强度与老年髋部骨折相关,有可能成为老年髋部骨折的早期预估以及骨折后康复治疗的评价指标.

  • 健康体检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

    作者:王天宝;嵇兴梅;都健;刘玉苓;杨晶;敖娜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20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体检者 (NAFLD组)及130名无脂肪肝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25OHD水平,比较2组各测量指标的差异.按照维生素D缺乏标准将所有受试者分为25OHD<10 ng/mL组和25OHD≥10 ng/mL组,比较2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NAFLD发病情况及胰岛素抵抗指数间的差异.用t检验或者卡方检验比较2组间各指标间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NAFLD组收缩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25OHD缺乏多见于老年人和NAFLD患者,25OHD缺乏人群BMI及HOMA-IR明显高于25OHD≥10 ng/mL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AFLD组25OHD与BMI(r=-0.306,P<0.01)、HOMA-IR(r=-0.480,P<0.01)呈负相关,经偏回归校正后,25OHD与HOMA-IR仍然相关.结论 血清低25OHD水平与NAFLD相关.

  • 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易感基因定位

    作者:王锦玉;谢辉;周后德;伍贤平;罗湘杭;廖二元

    目的 本研究对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骨质硬化症家系进行了研究,以确定本家系骨质硬化症的致病基因.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BMD).提取11个家系成员及18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DNA,用基因测序排除已知与骨质硬化症相关的11个基因的突变后,做全基因组扫描、精细基因定位及单倍型分析确定致病基因候选区.采用TRAP染色试剂盒行骨活检标本破骨细胞染色.结果该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家系无已知与骨质硬化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全基因组扫描、精细基因定位及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19q13.2~q13.3的D19S197~D19S545之间的8.36 cm范围为致病基因候选区,连锁分析大LOD值Zmax=2.907(θ= 0时).骨活检标本的TRAP染色结果显示,与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相比,骨质硬化患者髂嵴破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该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家系患者破骨细胞减少,19号染色体q13.2~q13.3有骨质硬化症易感基因存在,为尚未报道的常染色体隐性骨质硬化症特色类型.

  • 鲑鱼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2周多中心开放标记性观察研究

    作者:薛庆云;纪泉;张良;文良元;盛正妍;李毅中;郑明;林玉芬;姜文学;贾世孔;白雪松;王炳强;肖克明;路青林;芮钢;潘伟明;杨连梓;马雄君;何荣新;马楚平;欧阳跃平;徐福祥;张建中;张春

    目的 了解鲑鱼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骨折愈合的影响,评价治疗的安全性与依从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非干预、上市后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患者,均接受鲑鱼降钙素注射或鼻喷剂治疗并且观察随访12周.分别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SF-36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后急性疼痛缓解的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统计分析手术后12周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全国21个研究中心、共计32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完成试验患者317例,占总人数的96.9%,其中男性92例,女性235例,年龄53~96岁.给药前基线VAS均值 为(83.6±17.3) 分,给药后第1周VAS均值下降至 (55.6±23.1) 分,第4周下降至 (19.1±19.9) 分.生活质量评分:基线总分均值为 (79.3±29.0)分,给药后第2周为(92.0±16.6)分,给药后第4周为(106.9±17.0)分,与基线相比升高27.7分(P<0.001);给药后第12周为 (126.8±16.7)分,与基线相比升高47.8分(P<0.001).手术后12周患者骨折愈合率为89.9%.2例患者(0.6%)发生与鲑鱼降钙素有关的轻度不良事件.结论 鲑鱼降钙素可有效控制骨折部位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未见对骨折愈合明显的不利影响.

  • 微创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稳定爆裂骨折

    作者:张嘉;蔡思逸;李强

    目的 探讨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稳定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12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PKP临床资料数据库中225例连续病例中接受单一节段椎体PKP手术的179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79例患者中43例(女36例,男7例)为脊柱稳定爆裂骨折(A组),136例(女108例,男28例)为椎体压缩骨折(B组).评估A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Beck指数以及骨水泥渗漏和神经系统合并症;比较A组与B组VAS术后2 d及3个月的缓解率、骨水泥渗漏率以及神经系统合并症.结果 A组术前VAS为5~10分,平均(8.65±0.98)分;手术椎体后凸角为11~36°,平均(20.8±5.76)°;Beck指数为0.32~0.81,平均(0.623±0.06);术后VAS为0~4分,平均(2.46±1.09);椎体后凸角为8~38°,平均(23.18±9.83)°;Beck指数为0.46~0.87,平均(0.6±0.11).A组中16例(34.9%)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2%)术后5周再次外伤后出现神经症状,行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平均随访13.4个月,再发椎体骨折13例(30.2%),再次行PKP者8例(18.6%).末次随访32例患者的VAS评分为0~4分,平均(1.49± 1.18)分.A组与B组VAS评分、术后2 d及3个月缓解率、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脊椎稳定爆裂骨折采用PKP治疗,术后早期临床效果与治疗压缩骨折相当,骨水泥渗漏率与压缩骨折相似,但存在一定的神经损伤风险.建立更为准确的安全标准是PKP在椎体爆裂骨折中应用的关键.

  • 神经精神因素对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盛彤;谢培凤;王新祥;郭翔宇;商学征;龚雁冰;王颖

    既往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着重于骨量的局部调控,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及其广泛的外周神经突触与内分泌激素共同调控骨的重建和平衡,提示骨代谢是整体意义上的调控.交感神经系统在骨量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骨组织的效应器是成骨细胞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中枢神经系统、瘦素和血清素均通过抑制或兴奋外周交感神经发挥对骨代谢的调控.

  • 低氧对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影响

    作者:张学翠;金小岚;刘东方

    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参与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任何抑制成骨细胞生成和分化,促进其凋亡的因素均可使骨形成降低,骨再建失衡,导致骨量丢失.本文概述低氧对成骨细胞骨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 应用骨形态计量学观察粗聚焦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黄海明;李晓林;蒋梁华;刘葛君;陈晓峰;陆长春

    目的 应用骨形态计量学观察粗聚焦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体重为(280±2.5)g 的6月龄雌性清洁级SD大鼠双卵巢去势,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后行双侧胫骨近端截骨并予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左侧胫骨用能量密度0.26 mj/mm2,频率60次/min,脉冲2 000次的高能震波治疗1次(治疗组),右侧胫骨不予震波治疗(对照组).随后行组织学观察、骨组织不脱钙切片观察与测定.结果 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震波治疗后2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炎性反应强,胶原形成相对多,成熟胶原多,形成的骨小梁较多;4周时治疗组成熟骨小梁较多,软骨性骨痂逐渐为骨性骨痂替代,大量类骨质形成.骨组织不脱钙切片观察与测定发现,震波治疗后8周治疗组大鼠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Tb.N)、骨小梁厚度(Tb.Th)、活跃成骨细胞表面(Ob.S/BS)、纠正骨矿化沉积率(jMAR)等参数均高于对照组,而骨小梁骨间距(Tb.S)、矿化延迟时间(Mlt) 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粗聚焦高能震波能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形成,改善骨形态,提高局部骨密度,达到防止骨量丢失的作用.同时可增加骨矿化沉积率,缩短矿化延迟时间,抑制骨转换,可能成为局部治疗和预防人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新选择.

  • 膜铁转运蛋白1突变斑马鱼骨形态及骨钙素的变化

    作者:陈斌;李光飞;阎一林;王晗;林华;徐又佳

    目的 观察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1,FPN1)突变斑马鱼(铁过载动物模型)骨发育及骨量变化,初步了解铁过载状况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受精后36和48 h的突变体(weh)和野生型(WT)斑马鱼进行邻联茴香胺血液染色,观察weh及WT血红蛋白量的变化,比较铁过载状况;对受精后第14天的weh和WT进行阿尔辛蓝/茜素红染色,比较骨形态差异;分别提取受精后第5天和第7天的weh和WT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骨钙素(BGP)的基因表达,比较骨代谢差异.结果 邻联茴香胺血液染色后,与WT相比,weh在受精后36 h未能着色,48 h后轻微着色;对受精后第14天斑马鱼进行阿尔辛蓝/茜素红染色并与WT比较结果显示,weh茜素红着色较浅且肋骨及尾鳍未发育;与WT相比,受精后第5天和第7天weh骨钙素表达量较低(P<0.05).结论 FPN1突变斑马鱼体内铁代谢异常,同时骨量减低,骨发育迟缓.

  • 皮质骨骨单位形态研究

    作者:孟志超;曹永平;刘恒;王瑞;杨昕

    目的 观察并测量肋骨内外侧皮质骨中骨单位的二维形态,探讨形态差异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成年猎犬10只,取左侧第9肋骨标本制备骨磨片,数字摄像下观察肋骨内外侧皮质骨中骨单位的形态特点和群落密度,测量骨单位的面积、周长、长径、短径,计算骨单位的圆形度,比较肋骨内外侧皮质骨中骨单位的形态差异.结果 肋骨外侧皮质骨中骨单位形态相对一致,骨单位群落密度高.肋骨内侧皮质骨中骨单位形态差异性大,群落密度低,较多的骨单位矿化程度低.肋骨外侧皮质骨中骨单位的面积、周长、长径、短径均小于内侧皮质骨中骨单位的相应数值(P<0.05).外侧皮质骨骨单位圆形度大于内侧(P<0.05),即二维结构更接近圆形.结论 肋骨骨单位形态在内外侧皮质骨中存在的差异可能与肋骨内外侧皮质骨所受应力性质不同有关,不同的应力性质可能通过影响骨代谢和骨重塑的活性造成骨单位的形态差异.

  • 雷洛昔芬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雌激素受体α表达水平的调节

    作者:刘立朝;樊继援

    目的 探讨雷洛昔分对雌激素受体α(ER-α) mRNA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50只3.5月龄雌性Wistar大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双侧卵巢切除(OVX)组(O组);双侧卵巢切除+雌激素治疗组(E组);双侧卵巢切除+雷洛昔芬低剂量组(1.0 mg/100 g体质量RL组);双侧卵巢切除+雷洛昔芬高剂量组(10 mg/100 g体质量RH组).采用灌胃给药.12周后处死动物,提取胫骨骨组织总RNA,以β-actin为内参,RT-PCR扩增检测OVX大鼠ER-α mRNA表达水平,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BMD.结果 手术后12周与O 组比较,E组、RL组股骨BM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S组比较,O组、RH组股骨BM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组、E组和RL组大鼠骨组织ER-α mRNA表达水平较O组明显增高(P<0.01),术后S组、E组和RL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洛昔芬可能通过上调ER-α mRNA基因表达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

  • 女性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合并骨密度异常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田冀雯;徐又佳;吴绍花;张弘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是由下丘脑病变导致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青春期无第二性征出现,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受阻[1].发病率在男性约1/10 000,女性约1/50 000,男∶女为5∶ 1.

  • 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 Ⅰ、Aoa Ⅰ、Taq Ⅰ、Fok Ⅰ和Cdx-2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邢丹;马信龙;马剑雄;王杰;陈阳;杨阳;朱少文;马宝意;冯睿;贾浩波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 Ⅰ、Apa Ⅰ、Taq Ⅰ、Fok Ⅰ和Cdx-2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收集VDR基因Bsm Ⅰ、Apa Ⅰ、Taq Ⅰ、Fok Ⅰ和Cdx-2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2年11月.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8篇文献、10项符合既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研究,共计4 222名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VDR基因Bsm Ⅰ、Apa Ⅰ、Taq Ⅰ、Fok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特征、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与椎体骨折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1项研究报道了Cdx-2位点多态性与椎体骨折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具有G等位基因的人群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比具有A等位基因的人群高0.337倍 [OR=1.337,95% CI(1.015,1.762),P=0.039].结论 基于现有证据,高加索人群中VDR基因Bsm Ⅰ、ApaⅠ、TaqⅠ、Fok Ⅰ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尚无明显相关性.虽然Cdx-2位点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椎体骨折的保护性基因,但目前证据尚不充分.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