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华高血压

中华高血压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중화고혈압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3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540/R
  • 国内刊号: 谢良地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xyzz@126.com
  • 曾用名: 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福建医科大学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肱动脉血压正常人群测量中心动脉收缩压的意义

    作者:刘严;齐丽彤;马为;杨颖;孟磊;张宝娓;霍勇

    目的 探讨肱动脉血压正常者中测量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的意义.方法 2010年4月至6月期间对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地区常住居民进行调查,从中筛选肱动脉血压正常者823人(男297人,女526人),年龄22~86(55.8±11.7)岁.根据年龄分为5个年龄组:<40(n=60)、40~<50(n=170)、50~<60(n=350)、60~<70(n=133)和≥70岁组(n=110).采用科林HEM-9000AI脉波检测装置检测无创cSBP,测量生化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等指标.结果 cSBP≥140mm Hg的受试者占12.5%.女性40~<50、50~<60、60~<70和≥70岁组,男性40~<50、50~<60和≥70岁组人群中,cSBP≥140 mm Hg者的baPWV高于cSBP<140 mm Hg者(均P<0.05).≥70岁组cSBP≥140 mm Hg者大IMT高于cSBP<140 mm Hg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baPWV、空腹血糖是男性cSBP的独立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13,0.35,-0.13,均P<0.05);baPWV是女性cSBP的独立影响因素(β=0.47,P<0.01).结论 >40岁的肱动脉血压正常者的cSBP≥140 mm Hg时,血管功能损害加重.

  •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作者:章桂铭;张源明;陈玉岚;陈曦;张邱兵;袁庆艳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0例(汉族635例,维吾尔族44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同民族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在年龄、高血压病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白天和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和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 h平均心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颈动脉斑块与年龄、吸烟、LDL-C、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呈正相关(OR分别为1.085、1.803、1.548、1.017、1.028、1.695、1.096,均P<0.05),汉族人群患颈动脉斑块的风险低于维吾尔族(OR=0.615,P<0.05).汉族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年龄、吸烟、LDL-C、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呈正相关(OR分别为1.081、2.157、1.565、1.026、1.026、1.600、1.082,均P<0.05),与24 h平均心率呈负相关(OR=0.971,P<0.05).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年龄、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呈正相关(OR分别为1.088、1.028、1.743、1.108,均P<0.05).在总人群、汉族及维吾尔族人群中,24 h收缩压标准差每增加5.55 mm Hg,颈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分别增加69.5%、60.0%和74.3%(均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两民族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24 h收缩压标准差呈正相关,汉族人群颈动脉斑块风险低于维吾尔族人群.

  • 中国三甲医院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孙佳艺;巢宝华;徐新娟;刘莹;姚桂华;薛莉;周宪梁;周子华;朱建华

    目的 评估三甲医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及分布,分析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病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共入选中国36家三甲医院的心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97 185例.利用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评分量表对入选患者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入选患者年龄(61.2±11.9)岁,收缩压(139.9±19.3)mm Hg.合并存在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厚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6.5%、6.0%、8.7%和44.3%.整体吸烟率为16.7%,其中男性吸烟率为31.1%.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平均发病风险(12.8±12.1)%,男女的平均发病风险分别15.3%和10.3%.62.6%高血压患者合并存在多重脑卒中危险因素,男性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高危、中危、低危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2.9%、22.1%和15.1%;女性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1.4%、21.9%和46.7%.各个危险因素中,未控制的收缩压对本研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评分的贡献高.结论 有效控制血压依然是高血压患者降低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的主要工作目标.

  •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24h收缩压变异性呈杓型关系

    作者:章陈露;郑礼裕;邹文博;莫基斌;余永辉;苏津自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入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603例,按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n=130)、非杓型(n=313)和反杓型组(n=160),根据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将BPV分为八分位组,比较各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LVH检出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PV与LVMI的关系.结果 与杓型组比较,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24hSBPSD降低[(13.1±2.8)、(14.1±3.6)比(16.1±3.2)mm Hg];而LVMI水平[(96.9±22.6)、(103.8±28.6)比(91.2±21.4)g/m2]和LVH检出率(18.8%、33.8%比8.5%)升高(均P<0.05).24hSBPSD第二八分位的LVMI水平和LVH检出率低.随着24hSBPSD八分位升高,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呈上升趋势,而各时间段平均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与24hS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收缩压加权标准差呈正相关,与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nSBP、血肌酐和高血压病程是LVMI的影响因素.结论 杓型组LVH检出率低.非杓型组BPV较低,但LVH检出率却较高,LVH与24 h收缩压变异性呈杓型关系.过小的BPV可能导致LVH发生风险增加.

  • 经皮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消融阻抗与疗效的关系

    作者:张志辉;杨侃;江风林;袁洪;蒋卫红;唐晓鸿;李静乐;曾丽雄;王晓艳

    目的 观察经皮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RDN)对难治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两年的降压效果及消融阻抗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93例,其中6例因解剖原因排除(肾动脉为双支),45例为手术组,行RDN,48例为对照组,继续药物治疗,记录消融前及消融时30、60、90及120 s平均阻抗的变化,监测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18及24月的血压,术前及术后12月行多排CT肾动脉造影检查,评价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及消融阻抗下降幅度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手术组32例及药物组30例完成2年随访,手术组术后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访1、3、6、12、18、24月平均收缩压分别下降(19.4±4.1)、(22.3±4.4)、(23.2±5.1)、(23.4±4.9)、(24.3±3.8)、(28.3±4.9)mm Hg,平均舒张压分别下降(9.5±1.5)、(10.4±1.6)、(11.4±1.9)、(13.5±1.5)、(13.6±1.4)、(14.1±1.5)mm Hg,与术前基线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24月有近50%的患者收缩压<140 mm Hg.手术组按阻抗降低幅度分为3个亚组,阻抗下降10~20 Ω组及≥20 Ω组的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下降幅度明显超过≤10 Ω组(均P<0.05),10~20 Ω及≥20 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无反应者中4例属于≤10 Ω组.手术组术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排CT肾动脉造影均未见肾动脉夹层及狭窄.结论 RDN能够显著和持久地降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到2年,手术安全有效,术中消融阻抗降低幅度>10 Ω可能与手术疗效相关.

  • 胖Zucker大鼠肠系膜动脉多巴胺D1受体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及其机制

    作者:符金娟;韩愈;王震;关蔚蔚;刘渔凯;杨迪;黄河飞;杨素菲;曾春雨

    目的 观察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性在胖、瘦Zucker大鼠中的差异.方法 取12~14周健康雄性胖、瘦Zucker大鼠(n=12),采用鼠尾动脉无创测压法测定血压;采用离体微血管张力测定系统,观察雄性胖、瘦Zucker大鼠肠系膜三级动脉在内皮完整与去除后,Fenoldopam(1×10-8~3×10-6 mol/L)对苯肾上腺素(PHE,1×10-5 mol/L)预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用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10-7 mol/L)预孵育Zucker大鼠肠系膜动脉30 min,观察Fenoldopam通过多巴胺D1受体舒张血管的特异性.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胖、瘦Zucker大鼠肠系膜组织多巴胺D1受体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与瘦Zucker大鼠相比,胖Zucker大鼠的血压增高.在Fenoldopam 3×10-6mol/L时,瘦Zucker大鼠肠系膜动脉的舒张效应明显强于胖Zucker大鼠[(63.43±13.79)%比(20.75±8.60)%,P<0.01].去内皮前后,胖、瘦Zucker大鼠肠系膜动脉对Fenoldopam的舒张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CH23390可以拮抗Fenoldopam对胖、瘦Zucker大鼠血管的舒张效应.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瘦Zucker大鼠肠系膜组织多巴胺D1受体表达量高于胖Zucker大鼠[(1.26±0.04)%比(0.74±0.06)%,P<0.01].结论 与瘦Zucker大鼠相比,胖Zucker大鼠血压增高;增高的血压可能与肠系膜动脉多巴胺D1受体表达量下降引起的Fenoldopam的血管舒张效应下降有关.

  • 早产增加妇女远期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作者:高新颖;王香锐;边涛;董岩;陶杰;季春鹏;安平;吴寿岭

    目的 探讨早产对妇女远期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197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在开滦医疗集团住院分娩的4430名孕妇资料,根据是否早产分为早产组(n=248)与非早产组(n=4182).观察早产组与非早产组妇女的高血压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早产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结果 随访2~35(15.0±7.6)年,终纳入统计分析3651例.早产组分娩年龄[(28.0±4.8)比(27.4±4.3)岁]、分娩前收缩压[(127.9±22.5)比(121.0±15.4)mm Hg]、分娩前舒张压[(84.2±14.8)比(79.4±11.0)mm Hg]、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病率(26.2%比14.4%)较非早产组高(均P<0.05);孕周[(34.6±2.5)比(39.6±1.2)周]、胎儿体质量[(2.7±0.6)比(3.4±0.4)kg]和胎儿身长[(46.4±5.0)比(49.6±2.7)cm]较非早产组低(均P<0.05).2006-2007年度体检时,早产组年龄[(41.3±8.9)比(39.8±8.1)岁]、收缩压[(126.0±18.2)比(116.4±17.9)mm Hg]、舒张压[(78.0±11.0)比(76.3±10.7)mm Hg]、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36.4%比25.1%)较非早产组高(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早产组远期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非早产组的1.30(95% CI 1.02~1.65)倍.结论 早产妇女远期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早产者;早产是妇女远期高血压患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不同降压药和他汀类药物对波动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作者:林敏华;陈子春;富显果;林宇涵;许双临

    目的 探讨不同降压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对波动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HUVEC为研究对象,分为以下几种处理:①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对照);②以5.5/30.5 mmol/L波动高糖干预细胞,每24 h交替更换一次(波动高糖);③分别以3种浓度(0.2、1.0、5.0 μmol/L)的硝苯地平、缬沙坦、氟伐他汀、卡托普利先与细胞孵育1h后再加入波动高糖(5.5/30.5 mmol/L)培养基,分别于干预后48、72、120和16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和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波动高糖+药物).结果 早期凋亡率结果显示,除波动高糖+氟伐他汀[(22.6±11.2)%]外,波动高糖+硝苯地平[(7.5±3.9)%]、波动高糖+缬沙坦[(8.0±3.1)%]、波动高糖+卡托普利[(6.4±3.9)%]早期凋亡率低于波动高糖组[(13.1±5.9)%](均P<0.01);在波动高糖+氟伐他汀组中,随着药物剂量的加大,细胞早期凋亡率逐渐增大,其中大剂量组(5 μmol/L)明显高于波动高糖组(P<0.01).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除波动高糖+大剂量氟伐他汀组(0.38±0.25)外,波动高糖+硝苯地平(2.06±0.91)、波动高糖+缬沙坦(1.97±0.89)、波动高糖+卡托普利(1.56±0.72)、波动高糖+0.2 μmol/L氟伐他汀(1.60±0.58)、波动高糖+1μmol/L氟伐他汀(1.49±0.70)组细胞存活率高于波动高糖组(1.00±0.35,均P<0.01).细胞凋亡率与存活率多因素析因分析显示,干预方式与药物剂量、干预方式与干预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均P<0.01).结论 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和缬沙坦3种药物可有效抑制波动高糖诱导的HUVEC凋亡并改善其增殖;大剂量氟伐他汀则促进其凋亡并抑制其增殖.

  • 免疫系统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统帅;牟建军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激活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就固有免疫系统的激活、抗原呈递及T细胞的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
  • 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雌激素、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

    作者:马孝湘;陈晓平;程幼夫;刘玉萍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雌激素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408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1、2、3级高血压组,每组136例.同时入选同期体检正常血压的绝经后女性150名为对照组.采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雌激素,高压液相离子交换色谱层析法测定HbA1c,同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比较各组雌激素和HbA1c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着血压的升高,雌激素水平降低,而HbA1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1、2、3级高血压组雌激素[(219.7±64.4)、(161.2±57.2)、(87.8±47.2)比(298.8±70.3) pmol/L]较低,而HbA1c[(5.3±0.5)%、(5.6±0.6)%、(6.0士0.4)%比(5.0±0.7)%]较高(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雌激素与收缩压、舒张压和HbA1c呈负相关(分别r=-0.641、-0.487和-0.773,均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雌激素和HbA1c是平均动脉压独立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下降,HbA1c水平升高;雌激素和HbA1c是平均动脉压独立的影响因素.

  •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作者:马建林;马立宁;张银环;张家明;李大主;林劲;刘时武;王圣;苏哲坦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UAP患者48例和UAP合并高血压患者56例,另选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住院老年人48名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AP组vWF、GMP-140、Fbg、PAI-1水平低于UAP合并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分别(60.0±15.1)%比(68.8±16.3)%、(48.1±13.0)%;(14.4±3.5)比(16.8±3.9)、(12.3±2.9) μg/L;(4.7±1.1)比(5.3±1.1)、(3.6±0.9)g/L; (460±97)比(501±95)、(389±88)AU/L,均P<0.05];UAP组ATⅢ、t-PA水平高于UAP合并高血压组,低于对照组[(192.9±42.1)比(178.0±44.2)、(244.1±48.9)mg/L; (210±49)比(186±44)、(285±90)U/L,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PTS各分子标志物密切相关.结论 UAP合并高血压患者较单纯UAP患者体内存在更明显的PTS,高血压是加重UAP患者体内PTS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关系

    作者:杨春伟;刘星;王晓涛;刘秀荣;张景义;李秋云;闫秀纵;周艳茹;刘业强

    目的 研究不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关系.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90 532人作为观察队列.研究人群按血清总胆红素四分位水平(1.0~9.7,9.8~12.2,12.3~15.1,15.2~40.0 μmol/L)分组,随访38~53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脑梗死事件情况.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四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影响.结果 随访期间共发生1106例脑梗死事件,血清总胆红素四分位分组总的脑梗死事件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52%、1.21%、1.38%、1.70% (P<0.05).Cox分析校正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后,与第2分位组比较,第1分位组发生脑梗死事件的HR为1.21(95% CI 1.02~1.44).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在1.0~9.7μmol/L为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动脉血压的新定义及动脉血压对血液流动的推动作用

    作者:陈贺中

    动脉血压(血压)是人体四大生命指征中为重要的生命指征,而血压定义的准确性又是研究血压与高血压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41%,每年死亡350万人,其中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相关.据估算,2012年我国有高血压患者2.66亿,但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低于40%和10%[1].至今,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治疗.笔者认为:高血压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突破口,就是对血压的正确定义及血压对血液流动的推动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
  • 餐后低血压

    作者:童迪夷;方宁远

    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2h内收缩压下降≥20 mm Hg(1 mm Hg=0.133 kPa),可引起嗜睡、黑蒙、跌倒、晕厥及心绞痛等心脑缺血症状.一项研究表明,PPH在住院老年患者中很常见[1],其危害性并不亚于高血压,它不仅可降低生活质量,还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关键词:
  • 病例149:73岁男性气喘并右心增大

    作者:黄鹤龄;王叶舟;曾向军;谢良地;徐国焱;黄映芳;陈丹

    男性,73岁,以“咳嗽、咳痰1月余,气喘20d”入院(2013年6月21日入院).1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痰少,呈黄色脓性,不易咳出,无胸闷、气喘、发热,先后服用“头孢拉定、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好转,痰转白色黏液痰.20 d前出现气喘,双下肢轻度水肿,无咳嗽、发热不适,7d前气喘加重,予利尿等处理后气喘缓解.既往史:慢性支气管炎30年,高血压30年,血压控制好.8年前“急性脑梗死”,恢复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持续性心房颤动8年,以美托洛尔缓释片、华法林等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波动于2.0~2.5,反流性食管炎8年.无吸烟史.查体: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1.45 kg/m2,神志清楚,发育良好,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7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P2>A2,各心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

    关键词:
  • 体质量和脂肪分布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

    作者:Chandra A;Neeland IJ;Berry JD;Ayers CR;Rohatgi A;Das S;Khera A;McGuire DK;de Lemos JA

    流行病学已经充分证实了肥胖与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然而许多肥胖患者血压却是正常的.脂肪组织的分布差异可能解释肥胖在临床和生物学上表现的异质性[1].在过量的皮下脂肪存在时,可导致三酰甘油在其他部位如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肌肉和肝脏中储存.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的代谢相对缓慢,然而VAT被认为与细胞因子的过量生成以及胰岛素抵抗相关[1].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是否受特定部位脂肪组织积累的影响仍然不清楚.该研究假设VAT而不是SAT或整体的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生相关[2].

    关键词:
  • >60岁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是<140/90还是<150/90 mm Hg

    作者:王文

    戴伦(滁州市全椒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滁州239500)笔者同意> 60岁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是<150/90mm Hg.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性行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program,SHEP)、瑞典老年高血压患者研究(Swedish trial in ol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STOP-hypertension,STOP)2、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Europe,Syst-Eur)、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China,Syst-China)、老龄人群认知功能障碍与预后研究(study on cognition and prognosis in the elderly,SCOPE)、老老年高血压试验(hypertension in the very elderly trial,HYVET)等诸多研究结果均证实,血压降到更低将导致危险事件的增加.

    关键词:
  •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疫控制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作者:吴云涛;吴寿岭

    过去30年,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NCD)已经成为危害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NCD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60%.NCD具有致病因素作用时间长,患病率、死亡率高,但可以有效预防的特点.

    关键词: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降压治疗中如何应对醛固酮逃逸现象?

    作者:牟建军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inhibitors,RASI)已经成为治疗高血压患者主要的基础用药,但研究发现,长期应用RASI,即使是高剂量RASI,也不能完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AS),维持血浆醛固酮的低水平.这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应用过程中,血浆醛固酮水平在短期内下降,长期治疗后仍可增高的现象即是醛固酮逃逸.如何认识和应对醛固酮逃逸现象值得重视.

    关键词: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致脑出血1例

    作者:张洁;吴剑敏;徐国焱;谢良地;吴可贵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4岁,以“反复头晕6年,视物模糊2月”为主诉入院.6年前无诱因反复头晕,无视物旋转,无发作性肢体无力,无阵发性面色苍白或潮红、心悸、出冷汗,无夜尿多,未重视;因突发意识不清、左侧肢体无力,于当地医院测血压20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查颅脑CT诊断“急性脑出血”,经治疗后无遗留言语或肢体活动障碍.规律治疗“高血压”,血压多控制在140~160/80~90 mm Hg.2月来血压波动大,高210/110 mm Hg,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次/d;琥珀酸美托洛尔47.5 mg,1次/d;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1次/d”,有时血压降至160/90 mm Hg,感头晕加重伴视物模糊,遂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既往无吸烟、饮酒史,无高血压家族史.入院查体血压240/100 mm Hg,心率70次/min,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7 kg/m2,神志清楚,外观正常,无皮肤紫纹、多毛,双肺呼吸音清,心尖抬举样搏动,心律齐,主动脉第一、二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下肢无水肿.

  • 线粒体融合蛋白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Kah Yong Goh;Lufang Zhou;练桂丽

    心血管疾病(CVD)发生是一种多因素综合症候群,在全球范围内,是威胁生命的头号杀手,并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稳定上升趋势.虽然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进步,但是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部分原因归究于对其病理机制理解不清.心脏的首要功能是为器官供血,这就需要持续而大量的ATP能量供应.因此线粒体在心肌细胞中广泛丰富分布.正常的线粒体功能的维持依赖于其完整性和相互作用,并且受到线粒体融合蛋白和分裂蛋白的调控.该文简要综述了线粒体融合蛋白及其改变,特别是线粒体融合蛋白2异常在CV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了解CVD中线粒体融合蛋白的作用对于增进知识以及发展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 回首β受体阻滞剂50年

    作者:王长远

    β受体阻滞剂50年的发展和临床应用代表着人类药物治疗学的重要进展之一.没有任何一类人工合成药物像β受体阻滞剂一样在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如此广泛的作用.根据对不同受体的作用,β受体阻滞剂可分为3类:①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同时阻断β1和β2受体,如普萘洛尔等;②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对β2受体影响小或几乎无影响,如比索洛尔等;③阻断α1和β受体,如卡维地洛.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关键词:
  • 合并有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降压治疗

    作者:陈沛;刘立军;吕继成

    1 病例患者,男性,55岁,“发现水肿、蛋白尿3月”入院,患糖尿病16年,平时应用胰岛素降糖.发现高血压3年,血压高17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服用氨氯地平5 mg/d、替米沙坦40 mg/d和美托洛尔25 mg 2次/d治疗,血压控制于140~150/70 mm Hg;因头晕1月,CT检查提示腔隙性脑梗死.入院查体:血压150/90 mm Hg,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辅助检查:尿常规,红细胞2~4/HP;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2343 mg/g;24 h尿蛋白定量5.6g;血肌酐128 μmol/L,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54 mL/(min· 1.73 m2);

    关键词:
  • 清晨血压理念:注重“质”的高血压疾病管理新趋势

    作者:霍勇;林金秀;王继光;王拥军

    美国《2014成人高血压循证管理指南》即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NC)专家组成员第8次报告(JNC8)化繁为简,制定了简单易行的指南:>60岁普通老年患者起始和目标血压值为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其他所有患者群,包括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患者为140/90 mm Hg.该指南的颁布,对于解决实际工作中高血压管理中“量”的问题,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高血压疾病管理中“质”的问题,即如何使患者血压在24 h内始终处于达标状态,成为关注的焦点.借鉴JNC8指南简易可行的思维方式,基于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普遍偏低的现实,以清晨血压管理作为“突破口”,实现24 h内血压始终处于达标状态,降压“质”的改善应当是高血压管理的方向.

    关键词:
  • 降压治疗,积极适度

    作者:郭艺芳

    JAMA Intern Med杂志于2014年6月16日在线发表一项研究(systolic blood pressure levels among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ARCS),其主要内容如下:研究者自1987-1989年间共纳入448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受试者来自于“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人群).据其基线收缩压水平分为3组,即升高组(收缩压> 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标准组(120~139 mm Hg)与降低组(收缩压< 120 mm Hg).研究终点为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死亡].随访21.8年(中位数时间)后,共计发生1622次心血管事件.

    关键词:
中华高血压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