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Pediatric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부유림상의학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1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62-322
  • 国内刊号: 1673-5250
  • 发行周期:
  • 邮发: 21000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孙激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TCT标本检测高危HPV E6/E7mRNA及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桐宇;谢榕;Lulu Zhang;郑雄伟;陈刚;何诚;林玉珍;杨琳;李桑

    目的 探讨新柏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标本检测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E6/E7 mRNA可行性及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两种标本处理方法,分别在22例经超薄液基细胞学技术标本检测HPV E6/E7 mRNA及HPV E6/E7 DNA;对108例不同病变程度宫颈癌标本采取超薄液基细胞学技术检测高危HPV(high-risk HPV,HR-HPV)E6/E7 mRNA及高危HPV E6/E7 DNA,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种方法处理标本行Willcoxon配对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HPV E6/E7 mRNA表达率相应增加.新柏液基细胞学技术检测108例标本高危HPV E6/E7 mRNA表达的相对拷贝数为320.554±779.104,高危HPV E6/E7 DNA为1540.963士3575.255,两者秩相关检验,相关系数为1.结论 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标本可行高危HPV E6/E7 mRNA及HPV E6/E7 DNA检测;宫颈癌筛查检测HPV E6/E7 mRNA有一定临床意义.

  •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防治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龚丽霞;廖华;曾蔚越

    目的 探讨益母草注射液(Motherwort injection)联合缩官素在防治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8月至2006年5月在崇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行剖宫产分娩孕妇14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末次月经、超声检查结果等证实与孕周相符,将其随机分为益母草组(n=71)和缩宫素组(n=72).纳入标准:单胎妊娠,孕龄>28孕周,因医学指征或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排除标准:术前48 h内接受抑制宫缩药物治疗者,对益母草注射液或缩官索有变态反应史或不能耐受者(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崇州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I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年龄、孕次,产次、孕龄、高危妊娠率、手术持续时间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分别在术中、术后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官索和单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多个时段内阴道出血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益母草组除术中出血量多于缩宫素组(P<0.05)外,术后各时段阴道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同时,益母草组在术后(24~48)h、(48~72)h阴道出血量呈现接近或偏低趋势.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术后72 h官底高度比较,益母草组平均宫底高度低于缩宫素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尤其在减少产后(24~72)h阴道出血量方面效果优于单用缩宫素.

  • 宫颈癌筛查8463例结果分析

    作者:伍军平;罗新;吴小花

    目的 探讨宫颈癌筛查中不同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官颈癌"三阶梯"筛查方案,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8463例女性个体的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8463例受试者的宫颈细胞学结果≥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检出率为3.06%(259/8463),≥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检出率为0.67%(57/8463).1380例接受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受试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为32.17%(444/1380),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率为27.32%(377/1380),低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low-risk human papmoma virus,LR-HPV)为4.86%(67/1380);HPv-16,-58,-52,-53和-33型等5种常见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分别为33.16%(125/377),21.22%(80/377),20.16%(76/377),10.61%(40/377)和9.55%(36/377).760例接受阴道镜检查的受试者中,阴道镜检查异常检出率为42.50%(323/760).371例接受组织病理学检查者,结果正常为10.24%(38/371);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化生为34.77%(129/371);官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为21.02%(78/371),CINII为13.48%(50/371),CINm为14.82%(55/371),宫颈癌为5.66 oA(21/371).其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44.20%(164/371).其中,高度上皮瘤变(≥CIN Ⅱ)检出率为31.54%(117/371).结论 按照"三阶梯"方案进行宫颈癌筛查,应制定个体化筛查方案.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与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符宗敏;夏晓玲;赵琳;何玲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与静脉滴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10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两组患儿除常规综合治疗方案相同外,治疗组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100 mg/kg,气管内滴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大剂量盐酸氨溴索[30 mg/(kg·d),分4次配10%葡萄糖盐水(glucose and saline,GS)1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仅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100 mg/kg,气管内滴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参数变化,X射线摄片、血气分析及经皮血氧饱和度(trans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TcSO2)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和后遗症及住院时间(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I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如性别、胎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出生体重、发病时间及胸部X射线分级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 治疗组临床表现、体征、X射线摄片结果、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参数、血气指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与静脉滴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显著,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重复应用,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等.

  • 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γ-谷氨酰转移酶含量变化及其关系

    作者:赵智勇;徐玉华;吴奇中;陈华英;贾淑华;焦德清;侯晓华;谭芬华;母方;户建华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与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γ-GT)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60例为研究埘象,纳入UCB组.将其按照血清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水平分为轻度UCB组[(220.6~256.5)μmol/L,n=22],中度UCB组[(256.6~342.0)μmol/L,n=30]及重度UCB组(>342.0 μmol/L,n=8).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牛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85.5 μmol/L)30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UCB组及对照组均排除先天畸形、感染、窒息等新生儿.UCB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和重度UCB组新生儿性别、孕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出生体重及日龄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UCB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γ-谷氨酰转移酶含量.结果 UCB组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平均值为(17.54±4.57)μg/L,γ-谷氨酰转移酶平均值为(108.19±21.53)U/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23±1.64)μg/L,(62.02±14.78)U/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γ-谷氨酰转移酶呈正相关(r=0.7832,P<0.001);γ-谷氨酰转移酶与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呈较弱正相关(γ=0.2923,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呈较弱正相关(r=0.3145,P<0.01).结论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γ-谷氨酰转移酶可早期敏感判断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导致的脑损害,可作为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干预的合理指标.若未开展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γ-谷氨酰转移酶亦不失为其重要参考指标.

  • 原花青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Caspase-3和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雪坤;尚慧玲;张四友;李光仪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对官颈癌HeLa细胞Caspase-3和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按照不同终浓度原花青素(0,37.5μmol/L,75.0 μmol/L,150.0μmol/L,300.0μmo/L和600.0 μmol/L)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分别纳入对照组(空白对照),37.5μmol/L PC组,75.0μmol/L PC组,150.0μmol/L PC组,300.0 μmol/L PC组和600.0 μmol/L PC组.继续培养24 h,收集细胞进行实验.采用RT-PCR检测Caspase-3 mRNA和Survivin mRNA表达变化.采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caspase-3相对活性.结果 随着原花青索浓度增加,Caspase-3 mRN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加,而Survivin mRNA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减少;随着处理官颈癌HeLa细胞原花青素浓度升高,caspase-3相对活性逐渐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原花青素为600.0/μmol/L 时,活性大.结论 原花青素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Caspase-3 mRN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及caspase-3活性,并且可剂量依赖性减少Survivin mRNA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

  • DAPK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作者:李俊华;詹飞;陈明

    目的 检测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DAPK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和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检测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elear cell,PBMC)和白血病细胞株HL-60(研究组)的DAPK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DAPK1基因mRNA表达.结果 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DAPKl基因启动子CpG岛CG位点呈无或低甲基化状态(甲基化率≤10%),DAPK1基因mRNA表达正常.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DAPK1基因启动子表现呈高甲基化状态(甲基化率为60%~90%),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DAPKl基因mRNA表达呈缺失状态.结论 DAPKl基因启动子在白血病HL一60细胞株呈高甲基化状态,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存在关联.

  • 子宫内膜腺癌中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天美;丁秀文;张璐;董萍萍;韩爱丽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癌(adenocarcinoma endometrium)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protein,AQP)1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之间的关系,明确水通道蛋白1在子宫内膜病变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在烟台山医院妇科确诊的55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子宫内膜腺癌标本,纳入AC组,包括50例接受手术切除患者的子宫内膜腺癌标本及5例接受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放弃手术治疗)标本(均为Ⅲ期以上患者).同时,选择同期因手术和诊断性刮宫标本(病理学诊断为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31例,纳入EIN组;选择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标本15例,纳入对照组.AC组、EIN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分布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研究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结果 水通道蛋白1主要表达于各组织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内皮细胞.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的进展,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与血管密度均逐渐增高,AC组分别与EIN组和对照组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1,P<0.001).AC组标本中,当子宫内膜腺癌组织标本病理学分级为G2/G3、肌层浸润深度>1/2、临床分期为Ⅱ,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时,水通道蛋白1呈高表达,与病理学分级为Gl、肌层浸润深度≤1/2、临床分期<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标本的水通道蛋白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C组标本中,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与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652,P<0.001).在AC组、EIN组和对照组组织标本中,水通道蛋白1总表达水平与CD34特异性标记染色的微血管密度同样呈显著正相关(r=0.689,P<0.001).结论 水通道蛋白1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和感音神经性耳聋1例

    作者:黄建琪

    患儿女性,11岁.以"发热、腮部肿痛1周,腹痛、呕吐4 d"于2010-05-01人院.病史采集:1周前出现发热,T为39℃,伴双侧腮部肿痛,于外院诊治(具体不详)后,T恢复正常,腮部肿痛好转.4 d前出现腹痛(中上腹明显),伴进食后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无咖啡样物),无腹泻,4月30日再次外院就诊,予"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利巴韦林"静脉滴注3 d后,腹痛无好转,仍呕吐,纳差.

  •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急性肾损伤抢救成功1例

    作者:石海鹏;张晶敏;王国恩

    患者女性,35岁.因"停经7+个月,腹痛12 h"于2010-08-30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史采集:LMP为2010-01-22.妊娠约50 d时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不治自愈.否认孕早期放射线及毒物接触史.孕4+个月出现胎动伴腹渐隆,未定期产前检查.12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伴小腹坠涨,呈进行性加重.

  • 保妇康栓致寒战发热1例

    作者:曹幼红;王芳

    患者女性,61岁.因"阴道流液伴下腹痛1+个月"于2011-03-01人院.病史采集:8年前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除术.1+个月前出现阴道流液,无血性物质,伴下腹痛(钝痛).平素月经、婚育史无特殊.否认药物过敏史.妇科查体:外阴未见异常;阴道通畅,顶端光滑,充血,白色白带.

  • 脊柱结核误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作者:张红专;赵琳

    患儿男性,2岁,因"行走障碍10 d"入院.病史采集:患儿人院前10 d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障碍,初尚可扶站、扶行,后进行性加重,无法行走,无大、小便失禁.患儿有3次头部外伤史(具体不详).入院查体:T为37.6℃,HR为120次/min,R为30次/rain,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颌下可触及数个呈黄豆大小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可,心,肺(一),腹稍胀,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肌力Ⅳ~Ⅴ级,肌张力低.腹壁反射减弱,提睾反射消失,膝反射亢进,双下肢痛觉消失,Babinski征(+).

  • 新生儿气胸误诊为重症肺不张1例

    作者:汪浩文;许东宝;黄玮;祝选姣;胡海英;方学刚;胡磊

    患儿男性,生后40 min.因"窒息后40 min伴青紫"于2010-01-28入院.病史采集:G1P1,妊龄为40+1孕周,自然分娩,出生体重为3300 g,羊水呈胎粪样,Apgar评分1 min为5分,予窒息复苏术后,Apgar评分5 min仍为5分,携氧由外院急转入本院.入院查体:T为35.3℃,P为90次/min,R为(6~7)次/min,体重为3300 g,BP为57 mm Hg/31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不清,抽泣样呼吸,针刺不哭.

  • 陈旧性异位妊娠误诊3例

    作者:李倩;效小莉

    患者1 女性,36岁.因"终止妊娠术后阴道出血伴下腹胀痛60+d"于2008-02-18入院.病史采集:2007-12-18因早孕在当地医院行终止妊娠术,术后10 d仍因阴道出血再次行清宫术,清宫术后仍间断阴道出血.2008-02-18本院超声检查示:子宫后方囊性包块(8.63 cm×5.59 cm),CA125为41.42 U/mL,(较正常值升高).

  • 抑郁症与妇产科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丽;张理;蔡桂凤

    根据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较男性更易罹患抑郁症,尤其在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如月经期、流产、妊娠分娩和围绝经期等.此时均伴随着女性体内激素的剧烈变化,为妇女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抑郁症在女性一生的不同阶段,亦有其不同的特点及临床表现.本文聚焦抑郁症与妇产科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糖尿病妇女的孕前保健

    作者:速存梅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至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妊娠期间发生或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由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药物及化学制剂、感染等所致).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七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个体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孕妇患糖尿病可致流产、早产和先天畸形等一系列的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通过孕前医学检查和咨询指导,可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预防先天畸形儿发生.

  • 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决策

    作者:周开宇;李一飞

    大多数胎儿心律失常是心脏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良性过程,呈一过性,预后良好.但持续性胎儿心律失常,可致脑损伤等继发性损害,甚至出现胎儿心力衰竭、早产及死亡.对胎儿心律失常及时的产前干预.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患胎预后,因此,对心律失常患胎应进行及时恰当的临床决策.胎儿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有价值的方法,并可进行胎儿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综合检测,指导及评价经胎盘转运药物治疗胎儿心律失常.

  •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在宫颈癌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金平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作为一种功能显像技术,能更有效地诊断宫颈癌病变,减少漏诊,可用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及疗效和复发监测.现就其在宫颈癌诊断、治疗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680例研究

    作者:郑远华

    本研究对1989年12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确诊的68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行剖宫产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较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及分组选择1989年12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于分娩前及剖宫产术中确诊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并行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切除术的6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研究组.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凝血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朱玲玲;舒桂华;徐翔;严语;经纬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ll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生期窒息而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新生儿HIE可致患儿不同程度缺氧和酸中毒,进而致广泛血管内皮及组织器官损伤,激活凝血酶系统,形成高凝血状态,导致微血栓形成,发生不同程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微血栓形成可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者可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 子痫前期的预测

    作者:漆洪波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指妊娠第20孕周后出现的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妊娠期特发性全身性疾病,在初次妊娠中的发病率为9.4%,经产妇为5.7%.P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 重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规范化诊治

    作者:王晓东;孙琴;张丽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为妊娠特有疾病,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临床上以皮肤瘙痒,生化以肝内胆汁淤积的血液学指标异常,病程上以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异常在产后迅速消失或恢复正常为特征.ICP的主要危害是增加早产、羊水胎粪污染及围生儿死亡率,难以预测的胎儿缺氧可能导致死胎、产时胎儿窘迫,甚至死产,因担心死胎发生而使医源性早产率和剖宫产率升高.与子痫前期一样,ICP研究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为丰富的文献研究资料,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仍不清楚,临床诊疗也不尽规范.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