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

中华妇产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중화부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67X
  • 国内刊号: 11-21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fc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郎景和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低剂量与标准剂量结合雌激素联合不同孕激素应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左宏玲;邓燕;王艳芳;高丽虹;薛薇;朱诗扬;马骁;孙爱军

    目的 观察低剂量结合雌激素(CEE)与标准剂量CEE联合天然黄体酮或地屈孕酮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12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终共有107例完成试验,其中A组(予低剂量CEE+天然黄体酮)35例、B组(予标准剂量CEE+天然黄体酮)37例、C组(予标准剂量CEE+地屈孕酮)35例,以28 d为1个用药周期,共用药12个周期,用药方案均为连续序贯.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腰椎2~4及股骨颈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血清FSH及雌二醇水平.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间各部位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FSH、雌二醇水平均无差异(P均>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1)A组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B组、C组患者腰椎2~4的骨密度均显著增加,B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14±0.15)、(1.18±0.14)g/cm2,C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17±0.16)、(1.19±0.15)g/cm2,分别增加3.0%、2.1%(P均<0.05),C组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显著增加2.9%[治疗前、后分别为(0.91± 0.15)、(0.94±0.16)g/cm2,P=0.029];(2)3组患者的钙、磷、碱性磷酸酶、钙/肌酐比均显著下降(P均<0.05);(3)3组患者的FSH水平均显著降低,雌二醇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 低剂量与标准剂量的绝经激素治疗(MHT)均可升高雌二醇水平,有效预防绝经后的骨丢失,且标准剂量MHT在此基础上还可增加椎骨及股骨颈的骨密度,临床获益更多.

  • 子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阴道放射性损伤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张恺铄;刘孜;汪涛;王娟;苏进;施璠;王蕊华;袁维;李毅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阴道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即体外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并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门诊复查,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子宫颈癌患者共282例,其年龄为(56±9)岁(28~78岁),随访治疗结束后不同时间(包括<1年、1~2年、>2~<5年、≥5年)子宫颈癌患者阴道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及损伤程度;并分析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临床分期[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的临床分期标准]、后装放疗剂量、是否同步化疗对阴道放射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结果282例子宫颈癌患者中,238例患者出现阴道放射性损伤,总发生率为84.4%(238/282);其中,Ⅰ、Ⅱ和Ⅲ度阴道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0.7%(143/282)、29.8%(84/282)和3.9%(11/282), 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75,P<0.05),无Ⅳ度阴道放射性损伤发生.至随访截止时间,随访时间<1年、1~2年、>2~<5年、≥5年的子宫颈癌患者阴道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80.0% (24/30)、87.2%(102/117)、88.2%(60/68)和77.6%(52/67),不同随访时间患者阴道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31,P=0.238).随访时间<1年的患者有30例,其Ⅰ、Ⅱ、Ⅲ度阴道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60.0%(18/30)、20.0%(6/30)、0,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36, P<0.05);随访时间为1~2年的患者有117例,其Ⅰ、Ⅱ、Ⅲ度阴道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4.7% (64/117)、29.9%(35/117)、2.6%(3/117),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98,P<0.05);随访时间为>2~<5年的患者有68例,其Ⅰ、Ⅱ、Ⅲ度阴道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1.5%(35/68)、33.8% (23/68)、2.9%(2/68),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5,P<0.05);随访时间≥5年的患者有67例,其Ⅰ、Ⅱ、Ⅲ度阴道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38.8%(26/67)、29.9%(20/67)、9.0%(6/67),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95,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后装放疗剂量对阴道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有明显影响(χ2=5.344,P=0.021);而患者年龄、BMI、临床分期、是否同步化疗对阴道放射性损伤的发生均无明显影响(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后装放疗剂量为影响阴道放射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结论 子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引起的阴道放射性损伤可能与后装放疗剂量明显相关.

  • 新辅助化疗对Ⅰb2和Ⅱa2期术后无病理高危因素的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萍萍;李斌;王亚婷;刘双环;张亚男;张蓉;白萍;李晓光;吴令英

    目的 探讨Ⅰb2和Ⅱa2期无术后病理高危因素的子宫颈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子宫广泛性切除术治疗的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患者,排除有术后病理高危因素(包括淋巴结受累、阴道残端受累、宫旁受侵)的患者,将无术后病理危险因素以及有术后病理中危因素[包括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直径≥4 cm、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深间质浸润(DSI,间质浸润深度≥1/2)]的患者纳入本研究.(1)观察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并对不同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本研究中无疾病进展的患者]患者存在的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情况进行比较.(2)观察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3)对接受不同术后辅助治疗方式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82例患者,年龄为(44.4±6.7)岁.(1)282例子宫颈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疗效达CR者42例(14.9%,42/282),PR者138例(48.9%,138/282), SD者102例(36.2%,102/282).新辅助化疗疗效为CR、PR、SD患者的术后肿瘤直径≥4 cm的发生率、LVSI阳性率、DSI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R、SD患者间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69,P=0.000),其中有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的发生率,CR、PR、SD患者分别为0、13.8%、45.1%,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7,P=0.008).(2)282例子宫颈癌患者中,随访期内复发23例,死亡12例;其5年总生存率(OS)为91.7%,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为88.9%.LVSI阳性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LVSI阴性者(P=0.002,P=0.036),有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无术后病理危险因素和仅有1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者(P=0.002).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新辅助化疗疗效、术后肿瘤直径、术后DSI状态对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RFS及5年OS均无明显影响(P>0.05);术后LVSI阳性、有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对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RFS及5年OS均有明显影响(P<0.05);新辅助化疗前肿瘤直径对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RFS有明显影响(P=0.031),而对患者的5年OS无明显影响(P=0.092).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显示,初治肿瘤直径≥6 cm(P=0.022)、有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P=0.001)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R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有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4).(3)282例子宫颈癌患者中,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者107例,接受术后辅助治疗者175例(其中术后行单纯放疗者26例、单纯化疗者46例、同步放化疗者103例).对合并预后危险因素(包括新辅助化疗前肿瘤直径≥6 cm、新辅助化疗疗效、有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患者在接受不同方式的术后辅助治疗后的生存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疗效为SD以及有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者,其术后辅助治疗方式明显影响患者的5年RFS(P<0.05),但未发现对患者5年OS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 在无术后病理高危因素的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中,新辅助化疗敏感(即达到CR、PR)患者有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的发生率低,而有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患者的复发风险明显增加,故应积极治疗,术后辅助化疗或同步放化疗可能有利于减少复发.

  • 生殖系统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陈定宝;张焕;张银华;王颖;宋秋静;杨申淼;崔恒;赵昀;房新志;沈丹华

    目的 探讨生殖系统的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病变(包括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和淋巴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生殖系统出现首发症状的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病变患者共33例.其中,生殖系统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20例,包括髓细胞肉瘤和髓性白血病11例、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9例;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13例.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及临床相关检查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年龄:20例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6~77岁,平均年龄48.5岁,中位年龄56岁.13例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3~62岁,平均年龄45.9岁,中位年龄48岁.(2)临床表现:20例生殖系统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下腹痛、阴道流血,以及肿物等;13例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接触性出血.(3)病史:20例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患者中,8例患者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病史,3例患者妊娠合并髓性白血病病史;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性淋巴瘤(CLL/SLL)患者有卵巢小细胞癌和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术后化疗病史,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有肾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病史.(4)实验室检查:18例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结果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患者中,9例(9/18)血清LDH水平升高.(5)肿瘤部位:20例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患者中,肿瘤位于外阴4例,阴道1例,子宫颈4例,子宫4例,卵巢8例,胎盘2例.(6)临床分期:9例原发性生殖系统NHL患者中,Ⅰ期4例,Ⅲb期1例,Ⅳ期4例.(7)病理类型:20例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患者中,髓细胞肉瘤9例,髓性白血病侵犯胎盘2例,DLBCL 6例,CLL/SLL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各1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1例.(8)免疫组化法检测:髓细胞肉瘤和髓性白血病为CD43、髓性过氧化物酶(MPO)呈阳性表达,NHL为CD20、配对盒基因5抗体(PAX5)呈阳性表达.(9)治疗及预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多采用手术切除辅以化疗.随访期内, 20例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患者中,髓细胞肉瘤或髓性白血病5例死亡,NHL 2例死亡;13例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患者均健在.结论 临床病史、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对于诊断生殖系统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具有重要作用,治疗采用手术治疗辅以化疗.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应与淋巴瘤鉴别,前者的预后良好.

  • 低分子肝素预防子痫前期的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李博雅;杨慧霞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全球造成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为3%~5%[1].PE的预防是产科学界的热点话题,围绕其发病机制的不同角度,学者们已从抗血小板聚集剂、抗氧化剂、营养、饮食、运动等进行了多项干预性研究[2-3],这为PE的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阿司匹林作为1种抗炎因子,能够阻断血栓素的生成;多项研究分别在正常孕妇及PE孕妇等不同人群中,探索了小剂量阿司匹林对PE的预防作用,认为妊娠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是安全的[4-5];尽管不同指南推荐的人群及应用的剂量不同,但均认为,高危人群至妊娠满12周后,开始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为PE的一级预防措施[3,6-7],但其预防效果有限.事实上,迄今尚没有1种干预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各种类型的PE.

    关键词:
  • 局部晚期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区预防性照射的研究进展

    作者:寿华锋;倪镌;楼寒梅

    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约有85%的子宫颈癌患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对于局部晚期(肿瘤直径>4 cm)子宫颈癌患者,盆腔外放疗+后装腔内放疗,联合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同步化疗,是现今的佳治疗手段,但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70%[2],如何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子宫颈癌的复发,50%发生于治疗后1年内,75%发生于治疗后2年内[2].子宫颈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区转移是其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常规同步放化疗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未控率高达10%~25%[3].由此认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区复发可能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该区的控制率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
  •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风险分析

    作者:何政星;王姝;冷金花;郎景和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之一,育龄期女性的发病率为3%~15%[1],绝经后女性的发病率为2%~5%[2].内异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如浸润、转移、复发等,少数患者可发生恶变.内异症恶变约80%发生在卵巢型内异症[3],有学者将其称为内异症相关性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近年的研究表明,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在流行病学方面与内异症密切相关,且较非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表现出更趋向良性的生物学特性,如期别更早、生存预后更好[4].对内异症高危人群的识别有助于积极预防干预恶变的发生,以及对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本文从流行病学及临床角度对内异症恶变的风险因素及早期诊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宫内节育器异位至直肠肠腔一例

    作者:曹婷婷;王志启;王建六;耿京;王俐;张淼

    患者39岁,因"发现直肠内异物1周"于2016年5月26日入院.患者1年前于外院行人工流产手术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术后未定期随访;术后患者无不适.2个月前于外院超声检查诊断早孕,但宫内未见IUD,遂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同时放置IUD.半月前患者出现腹泻且加重,每日7~8次稀便.1周前于本院行胃、肠镜检查提示:直肠距肛门约12 cm左侧壁见一半环状金属异物,考虑为直肠内异物(IUD?)、直肠阴道瘘?见图1.患者无阴道排气、排便.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月经规律,无痛经,末次月经2016年5月5日,孕7产3,1999年自然流产1次,2001、2015和2016年各行人工流产1次,2000、2004和2013年分别顺产1次.2015年和2016年均于人工流产手术同时放置IUD.入院妇科查体:阴道通畅,穹隆光滑;子宫颈光滑,常大,无触痛;子宫前位,常大,活动,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包块及压痛.直肠指检:距肛门约9 cm处可及直肠前壁突出于肠腔内的异物下缘.入院诊断:IUD异位.

    关键词:
  • "二孩"时代重视妊娠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杨慧霞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调整,高龄及罹患内、外科疾患的孕妇比例明显增加,各种手术操作导致子宫受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的比例也不断增高,使得人力资源不足的产科医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另外,已有研究显示,曾患有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及早产等产科并发症者,再次妊娠时,上述并发症的再发风险明显增加.所以,"二孩"时代如何在孕前或妊娠早期,及早识别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是当下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 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点

    作者:张多多;朱兰;郎景和

    苗勒管(Müllerian duct)侧方融合障碍是一类较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发育畸形;两条苗勒管未能在中央正常融合,同时其中1条发育不良,发育大者称为单角子宫(unicornuate uterus),而对应的发育不佳的苗勒管终成为残角子宫(rudimentary horn).根据残角子宫是否发育出有子宫内膜覆盖的宫腔可进一步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的残角子宫;而依据残角子宫宫腔是否与单角子宫宫腔相通,又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类.74%~90%的单角子宫都伴有残角子宫的出现,这之中又有约1/4是常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功能性非交通性残角子宫[1],其中1种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就是残角子宫妊娠(rudimentary horn pregnancy,RHP).

    关键词:
  • 重视育龄期女性输卵管疾病的管理预防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发生

    作者:薛凤霞;魏丽坤

    妊娠期子宫破裂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0.14%,不仅会造成胎儿死亡,还会引起孕妇的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瘢痕子宫是子宫破裂的常见原因.常见的妊娠期子宫破裂多见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破裂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瘢痕破裂,而继发于输卵管切除术后的妊娠期子宫角部瘢痕破裂,由于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常被忽视而得不到及时诊治,后果更为严重.本文从输卵管疾病的微创手术技巧以及再妊娠后的妊娠期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减少输卵管切除术后妊娠期子宫角部瘢痕破裂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
  • 学孙子兵法精外科手术

    作者:郎景和

    《孙子兵法》是古老、杰出的兵书,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之兵家秘笈、将帅必读.其富含策略、计谋,内敛政治、哲学.《孙子兵法》为春秋(公元前5世纪)孙武肇启,后世多修,定书于唐.1772年译为法文,1910年有英文版,可谓全世界都来学《孙子兵法》,是绝对的军事战略和战术大成,又影响多种专业,如商业、体育、法律,以至医学.2016年,英国出版一本新书Surgical Philosophy(《外科哲学》),结合医学、外科的现代观念,将其作为外科的实施艺术,颇为有趣.

    关键词:
  • 结构性心脏病孕妇年龄与妊娠结局的分析

    作者:傅勤;林建华

    目的 分析妊娠年龄对结构性心脏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娩的986例妊娠合并结构性心脏病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妊娠年龄分为5组:<20岁组16例(1.6%)、20~24岁组204例(20.7%)、25~29岁组461例(46.8%)、30~34岁组222例(22.5%)、≥35岁组83例(8.4%),分别比较不同年龄组孕妇心血管并发症、产科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986例结构性心脏病孕妇中,82例(8.3%)孕妇发生了≥1种心血管并发症,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0.4%,4/986)、恶性心律失常33例(3.3%,33/986)、心力衰竭52例(5.3%,52/986)、心源性死亡9例(0.9%,9/986).<20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岁组孕妇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5%、11.3%、4.8%、10.4%和14.5%,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5组孕妇的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孕妇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30.4%、24.1%、29.3%、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5~29岁结构性心脏病孕妇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为妊娠及分娩的适年龄;<20岁或≥35岁结构性心脏病孕妇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升高;≥35岁孕妇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

  • 孕期及产后血脂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徐冬;梁琤;陈璐;吴晓东;贺晶

    目的 探讨生理妊娠过程中孕期及产后血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5020例健康单胎(4774例,95.10%)及双胎(246例,4.90%)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单胎及双胎孕妇分别又分为高龄组(分娩年龄≥35岁)及适龄组(分娩年龄<35岁),分析各组孕妇孕中期(24~28周)、孕晚期(32~41周)及产后(产后3 d内)血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的变化趋势,并比较单胎与双胎、高龄与适龄组孕妇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1)无论单胎及双胎孕妇、适龄及高龄组孕妇孕中期、孕晚期及产后的中位血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均高于非孕期正常妇女(P均<0.05).(2)各组孕妇孕晚期的血脂水平均高于其孕中期(P均<0.05).各组孕妇孕中期、孕晚期血脂水平的95% CI分别为:单胎适龄组三酰甘油水平为1.07~4.13、1.52~7.21 mmol/L,胆固醇水平为2.77~12.11、4.44~9.36 mmol/L;单胎高龄组三酰甘油水平为1.28~4.61、1.70~7.80 mmol/L,胆固醇水平为4.35~8.40、4.46~9.35 mmol/L;双胎适龄组三酰甘油水平为1.39~7.16、1.90~9.29 mmol/L,胆固醇水平为4.99~12.16、4.52~10.07 mmol/L;双胎高龄组三酰甘油水平为1.61~5.32、1.94~9.29 mmol/L,胆固醇水平为5.24~8.10、4.53~8.86 mmol/L.(3)与孕晚期比较,各组孕妇产后的血脂水平均迅速下降(P均<0.05).各组孕妇产后血脂水平的95% CI分别为:单胎适龄组三酰甘油水平为0.90~5.64 mmol/L,胆固醇水平为4.70~8.52 mmol/L;单胎高龄组三酰甘油水平为0.87~5.43 mmol/L,胆固醇水平为4.68~9.04 mmol/L;双胎适龄组三酰甘油水平为1.20~8.21 mmol/L,胆固醇水平为4.66~8.45 mmol/L;双胎高龄组三酰甘油水平为1.32~6.61 mmol/L,胆固醇水平为5.01~7.94 mmol/L.(4)无论适龄组还是高龄组,双胎孕妇在孕中期及孕晚期的血脂水平均高于单胎孕妇(P均<0.05).适龄组双胎孕妇与单胎孕妇的产后血脂水平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酰甘油:P=0.982;胆固醇:P=0.759).高龄组双胎孕妇的产后血脂水平均高于单胎孕妇(三酰甘油:P=0.000;胆固醇:P=0.000).结论 非孕期正常妇女的血脂水平标准并不适合于评估孕产妇血脂水平的高低.无论单胎及双胎孕妇,孕期血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水平均随孕周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产后迅速下降.孕妇年龄和双胎是孕期生理性血脂水平增高的影响因素.

  • 子宫下段防波堤样缝合术在前置胎盘手术止血中的应用

    作者:赵茵;朱剑文;吴迪;王乾华;路思思;刘晓夏;邹丽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防波堤样缝合术应用于前置胎盘手术止血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的前置胎盘产妇47例,针对胎盘剥离部位的出血,优先采用子宫下段后壁防波堤样缝合术止血方法;并对子宫前壁薄弱、失去正常形态者,同时实施前壁编织状缝合成形术;部分产妇配合宫旁血管缝扎、肌壁血窦压迫缝合、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及引流等综合止血措施.对产妇及新生儿的结局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47例前置胎盘产妇,合并胎盘植入、穿透、膀胱侵犯者30例(63.8%,30/47),合并胎盘粘连者17例(36.2%, 17/47),有剖宫产史者34例(72.3%,34/47);其子宫颈管长度为(2.8±0.9)cm;其终止妊娠的孕周为(36.1±1.5)周.采用子宫下段后壁防波堤样缝合1道止血者19例(40.4%,19/47),后壁防波堤样缝合2~3道止血者16例(34.0%,16/47);后壁防波堤样缝合配合子宫下段前壁编织状缝合者12例(25.5%, 12/47).行宫旁血管缝扎术10例(21.3%,10/47),宫腔球囊压迫子宫下段及内口处渗血面17例(36.2%, 17/47).47例产妇术中的出血量为700(500~1200)ml,多者为2500 ml,术中出血≥1000 ml者18例(38.3%,18/47);输血量为450(228~675)ml;术后第1天的恶露量(150±63)ml,术后住院时间为(4.7±1.0)d.无产褥感染和晚期产后出血者;术后随访半年无出现远期并发症者.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2817±492)g;1分钟Apgar评分为(7.8±1.1)分,5分钟评分为(8.9±0.8)分;转新生儿ICU者16例(34.0%,16/47),无新生儿死亡.结论 子宫下段后壁防波堤样缝合术是快速、安全的前置胎盘手术止血方法之一.子宫下段前壁编织样缝合成形术可有效止血、恢复子宫下段正常形态;多种止血方法的联合应用可减少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率,改善母儿预后.

中华妇产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