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중화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30/R
  • 国内刊号: 魏均民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orl@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根癌的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高宁;付坤;何巍

    目的 分析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根癌术后缺损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77例舌根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the 14-item 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questionnaires, OHIP-14)和欧洲肿瘤研制组织制定的头颈部生存质量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Head and Neck Module,EORTC-QLQ-H&N35)对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和评估.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每组3个时间点的OHIP-14和EORTC-QLQ-H&N35分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OHIP-14调查显示:生理性疼痛在术后3个月时即可得到明显的缓解,术后12个月和术后3个月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6 ±10.3)分比(39.2 ±10.6)分,t=-0.812,P=0.948];心理不适和心理障碍在术后3个月时得分高,术后12个月时依然无法恢复到术前水平;功能限制在术后12个月得分虽然比术后3个月的得分低,但是依然无法恢复至术前水平.EORTC-QLQ-H&N35调查显示:吞咽、语言和饮食在术后3个月时得分较高,在术后12个月时改善明显;牙齿和张口度在术前和术后得分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根癌,能够恢复患者外形、语言和咀嚼功能的基本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泡沫硬化疗法治疗口咽部静脉畸形的效果分析

    作者:牛传强;姜华;周少毅;申刚;李海波;张靖

    目的 评价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口咽部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21例口咽部静脉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1个月至13岁,中位年龄2.3岁.所有患儿术前均行MRI检查,术中穿刺造影进一步证实.全麻后开口器暴露口咽,经口头皮针穿刺病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确定瘤巢,注入聚多卡醇泡沫至瘤巢完全填充或引流静脉显示.治疗后随访2~2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随访项目包括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1~6次/例,共52次,平均2.5次/例.治愈13例,缓解7例,无缓解1例;术后肿物肿胀13例,发热3例,局部黏膜溃疡2例,拔管困难2例,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吞咽功能受损及心肺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聚多卡醇泡沫硬化疗法治疗口咽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真菌性声带炎24例临床诊疗分析

    作者:洒娜;徐伟;张海燕;吕正华;张俊

    声带真菌感染临床上较少见,且易与声带炎、声带白斑、喉结核等混淆,以往多数报道为声带术后病理发现真菌感染,对声带造成了不必要的损伤.我院门诊2008年5月至2015年8月共诊治24例真菌性声带炎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真菌性声带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关键词:
  • 咽旁间隙血管脂肪瘤一例

    作者:王颖怡;陈文勇;朱任良

    咽旁间隙位于翼内肌、腮腺深部、咽侧壁三者之间,上抵颅底,下达舌骨平面,呈一倒立的锥形体.咽旁间隙肿瘤较少见,约占头颈部肿瘤的0.5%[1].咽旁间隙肿瘤中良性肿瘤多达80%,常见为神经源性肿瘤,血管脂肪瘤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咽旁间隙血管脂肪瘤一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听觉剥夺后中枢交叉模式重组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皮层重构

    作者:魏朝刚;刘玉和;金昕

    听觉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出生后有一快速增长时期,若在这期间没有得到足够的感觉(听觉)刺激,则会对听觉中枢的发育和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在关键期不能解除听觉剥夺的话,听觉及视觉皮层将会发生交叉模式重组和皮层功能重新定位.植入人工耳蜗后,特别是在低龄期的干预,可使听觉传导通路和皮层得到刺激和兴奋,持续的信号输入可使大脑皮层发生重构,适应和重建听觉功能.通过多重感觉模式的协同效果,可使言语和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 多种声导抗测试在婴幼儿中耳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何荣萍;郑芸

    评估婴幼儿中耳功能是区分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传导性听力损失的关键,而声导抗是用于评估中耳功能的常规听力学检测方法.由于婴幼儿耳部解剖、生理、病理的特殊性,成人中耳检测参数不适用于婴幼儿.本文回顾了目前可以用于检测婴幼儿中耳功能的多种声导抗方法,综述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关键词: 声阻抗试验 婴儿
  • 糖尿病患者早期听力损失特点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艳红;刘博

    糖尿病患者早期的听力损失并不易被察觉,全面而完善的听力学检查十分必要.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以高频下降为主.目前,一些针对高频听力损失检查如扩展高频及言语测听的研究逐渐增多,此外,电生理检测技术相关动物实验也在迅速开展.本文将对糖尿病患者早期听力损失特点及在动物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糖尿病 听觉丧失
  • 听神经病:从发现到渐入精准

    作者:王秋菊;Arnold Starr

    听神经病/听神经失同步化(auditory neuropathy/auditory dys-synchrony,AN/AD),又称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是一种特殊的听觉功能障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可以听到声音却不能理解其语义,患者的听觉时域处理功能下降,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的下降.听神经病的诊断标准为毛细胞的功能正常——耳声发射(OAE)和/或耳蜗微音器电位(CM)可引出,而听神经功能异常——听性脑干反应(ABR)异常或全部消失,同时多可伴有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从 Spoendlin[1]和 Hallpike等[2]报道的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和特殊的听力损失的病例到1991年Starr等[3]描述的1例低频听力损失伴有言语交流困难的患者,近40年来历经了从发现到命名以及逐渐阐释其病因、病理机制的发现过程.

    关键词:
  • 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中枢听觉处理障碍指南介绍

    作者:冯艳梅;殷善开

    中枢听觉处理障碍(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CAPD)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是指听觉中枢对听觉信息的处理出现了问题.目前,全球对CAPD尚无统一的定义,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分别发布了CAPD的诊断和干预指南,为临床上CAPD 的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我国CAPD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文献及数据不多,本文将欧美国家的相关指南进行总结比较,以期为我国CAPD的研究及相关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儿童迟发性听力损失:值得重视

    作者:黄丽辉;王雪瑶

    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UNHS)实施以来,先天性听力损失的确诊年龄由17 ~24个月提前到目前的6个月以内[1-2].然而,有的儿童新生儿期通过了听力筛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才发现听力损失,这种类型的听力损失是如何发生的?又怎样才能被尽早发现?这些热点问题已经成为儿童听力保健的新挑战.

    关键词: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第十一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

    作者:方祎;房玉新;金昕;李静;高洁

    2017年12月7—8日,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第十一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厦门亚洲海湾大酒店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共162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刘雁飞、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魏均民出席了会议.

    关键词:
  • 婴幼儿听力损失诊断与干预指南

    作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诊断治疗组

    前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历经20 多年的发展历程,已进入到深化和全面推进阶段,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1-6] .2004 年卫生部颁发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7] ,2010 年专家组对其进行了修订[8] .该规范要求所有筛查未通过的婴儿,应该在出生后3 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及医学评估;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婴儿均应该在6 个月内尽快接受干预服务.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听障婴幼儿大限度获得听觉及言语交流能力以及良好的认知发育.

    关键词:
  • 听神经病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回顾和追踪

    作者:冀飞;王倩;陈艾婷;洪梦迪;李佳楠;赵辉;杨仕明

    目的 分析听神经病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为更好地应用人工耳蜗治疗听神经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以来在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为听神经病并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9例;语后聋5例(植入年龄14.3~38.6岁)、语前聋30例(植入年龄1.1~13.7岁).术后听觉言语评估方法包括:①声场助听听阈测试;②言语识别测试,包括单音节、双音节和句子识别率测试,以及噪声条件下(信噪比为+10 dB)句子识别率测试;③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Mandarin Early Speech Perception test, MESP)、普通话儿童言语理解力测试(Mandarin Pediatric Speech Intelligibility test, MPSI)以及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MAIS)和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 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问卷评估.结果 22例受试者声场下250~4000 Hz纯音平均助听听阈为(41.1 ±11.7)dB HL,其中语前聋患者平均为(39.1 ±10.9)dB HL,语后聋患者平均为(44.9 ±12.3)dB HL.4例语后聋听神经病患者进行了多次言语识别测试,其单音节识别率呈现逐渐提高趋势,而双音节和句子识别得分变异较大,噪声条件下句子识别得分低于30%.30例语前聋听神经病植入者中,4例在开机1~3年后获得了言语识别能力,单音节、双音节和句子识别得分均超过60%,其中1例患者在开机1年后获得噪声条件下句子识别得分.25例语前聋患者MAIS(IT-MAIS)的平均得分为(28.6 ±11.7)分,但个体变异度较大.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可明确改善听神经病患者的纯音听阈,但对语前聋患者言语识别能力的补偿效果并不像听阈所反映的那样乐观,个体差异较大.

  • 双模式干预对婴幼儿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后早期听觉言语发育的影响

    作者:黄美萍;盛海斌;任燕;李蕴;黄治物;吴皓

    目的 探讨双模式干预对婴幼儿单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后早期听觉言语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患儿35例,植入时年龄0.7 ~2.8岁,平均(1.6 ±0.6)岁.根据非植入耳是否佩戴助听器(hearing aids,HA)分为两组:CI+HA组20例,一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佩戴助听器;单CI组15例,仅单侧植入人工耳蜗.采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 Toddler-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IT-MAIS)、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听觉能力分级(Categories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四个问卷分别评估两组患儿在开机后0、0.5、1、3、6、12、18及24个月时的得分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两组患儿各个量表的得分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4个量表得分均随着开机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开机后0、0.5、1、3、6、12及18个月,CI+HA组患儿IT-MAIS量表得分均高于单CI组,其中开机后0.5、1、3、6及12个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评估的各个阶段,CI+HA组CAP量表得分均高于单CI组,其中开机3、6、12、18及24个月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开机1个月之后的各评估时间点,CI+HA组MUSS量表得分均高于单CI组,其中开机12、18及24个月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开机3个月之后的各评估时间点,CI+HA组SIR得分均高于单CI组,其中开机12、18及24个月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单侧植入人工耳蜗后,对侧同时使用助听器有助于患儿早期听觉言语发育,建议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非植入耳同时使用助听器.

  • 同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者言语识别长期效果研究

    作者:王斌;魏朝刚;曹克利;金昕;王轶;王宁宇

    目的 通过比较同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者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远期听觉言语识别得分,探讨同期双侧植入人工耳蜗对听觉及言语识别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同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9例(双侧组),并根据年龄、性别、耳聋时间等因素配对选取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9例(单侧组),收集术前听力学资料,随访术后人工耳蜗使用情况.测试两组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下佩戴人工耳蜗的助听听阈,测试在安静环境和噪声环境下的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率;设置三种不同声源位置的噪声环境模式(分别模拟头影效应、双侧抑噪效应和中枢冗余效应),测试不同噪声模式及不同信噪比下的短句识别率.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安静环境下,相比于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组,双侧人工耳蜗植组的平均助听听阈下降(7.2 ±3.0)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环境下两组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的识别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噪声环境下,双侧植入者的言语识别率明显好于单侧植入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一信噪比(+8 dB)噪声环境下短句测试:头影效应模式,双侧组的识别率明显好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枢冗余模式,双侧组的识别率明显好于单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侧抑噪模式,双侧组的识别率与单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信噪比(+8 dB、+4 dB)噪声环境下短句测试,三种噪声给声模式均表现为信噪比越高,言语识别率越高(P值均<0.01).对比三种噪声给声模式下短句识别率的变化值,头影效应较双侧抑噪和中枢冗余模式受信噪比变化的影响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399和3.875,P值均<0.05);中枢冗余和双侧抑噪效应受信噪比变化的影响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1,P=0.549).结论 同期双侧植入人工耳蜗与单侧植入相比,可以更好地改善助听听阈,显著提高噪声环境下的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及短句的识别率.双耳聆听的三种效应在言语识别能力的发展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共同促进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率的提高.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