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중화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30/R
  • 国内刊号: 魏均民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orl@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肺容量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荣刚;叶京英;张玉焕;王杨;曹鑫;张俊波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情严重程度与肺容量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经多道睡眠图监测确诊的53例男性肥胖OSAHS患者,行肺功能检查,测量患者的肺容量指标:大肺活量(maximum vital capacity,VCmax)、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大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及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并进行各肺容量值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MSaO2)及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男性肥胖OSAHS患者的AHI与动态肺容量FVC、MVV和VCmax呈负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533、-0.276和-0.575,P值<0.05或<0.01),LSaO2与FVC、MVV、VCmax呈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299、0.435和0.412,P值<0.05或<0.01),MSaO2与FVC、MVV、VCmax也呈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344、0.474和0.457,P值<0.05或<0.01).OSAHS患者的BMI与AHI呈正相关关系(r=0.728,r2=0530,P<0.01),与LSaO2、MSaO2、FVC、MVV、VCmax呈负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519、-0.583、-0.312、-0.328和-0.331,P值<0.05或<0.01).静态肺容量FRC和TLC与AHI、LSaO2、MSaO2及BMI均无相关关系(P值均>0.05).结论 肥胖、动态肺容量与OSAHS之间存在相关趋势,OSAHS病情严重程度可能与肥胖引起动态肺容量减少有关.

  • 原发于眶外的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4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兴明;高志强;姜鸿;吕威;李五一;亓放;彭培宏

    目的 总结原发于眶外的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2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例原发于眶外的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9例病变局限,发生于上颌骨5例,下颌骨2例,颈部2例,均采取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随访1.5 ~20年无复发,中位随访时间5.0年.4例病变范围广泛,发生于上颌骨并累及眼眶、硬腭或翼腭窝等结构,其中3例采取保守治疗,分别给予单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放疗和糖皮质激素+化疗,分别随访6年、9年和2年,病变无明显进展;另1例接受2次手术,并证实伴有颈淋巴转移,于发病17个月后因颅内受侵死亡.1例因病变包绕颈总动脉,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肿物明显缩小,随访2年,疾病无进展.结论 原发于眶外的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非常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病变局限者可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而病变范围广泛或累及重要结构者,则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 乙状窦缩窄术治疗乙状窦相关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作者:郭平;王武庆

    目的 探讨乙状窦缩窄术对乙状窦相关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乙状窦相关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耳鸣严重程度和磁共振静脉造影成像上的改变,初步评价乙状窦缩窄术对搏动性耳鸣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中女11例,男1例,年龄21~61岁;左侧1例,右侧11例.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12例均有乙状窦外突,3例同时出现乙状窦憩室.10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9例术前显示右侧颈内静脉与静脉窦优势引流,1例为左侧颈内静脉与静脉窦优势引流,患侧乙状窦的横截面积是健侧的2~3倍.12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乳突探查+乙状窦缩窄术.术前耳鸣严重程度评估V级3例,Ⅳ级7例,Ⅲ级2例;术后3个月复查,Ⅰ级11例,Ⅱ级1例.术后4~ 40个月随访耳鸣的治疗效果,11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有效的患者术后磁共振静脉造影乙状窦缩窄程度在46% ~ 83%之间.结论 乙状窦缩窄术对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有效治疗手段.

  • 天花粉蛋白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促进顺铂诱导喉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张铎;路丽明;陈斌;李青;周健;陶磊

    目的 研究低剂量顺铂和低浓度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联合作用抑制喉癌细胞(Hep-2细胞株和AMC-HN-8细胞株)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设立不同的实验组,包括低浓度顺铂组(3 μg/ml)、高浓度顺铂组(10 μg/ml)、TCS组(5μg/ml)、TCS和顺铂联合作用组(5μg/mlTCS和3μg/ml顺铂)和阴性对照组;连续5d使用细胞增殖检测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乳酸脱氢酶法检测不同实验组对喉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和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和Hoche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Jun氨基端激酶(JNK),磷酸化JNK、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κB,NF-κB)、p38、磷酸化p38、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κB,I-κB)及磷酸化I-κB的变化.结果 与TCS和低剂量顺铂单独作用相比,TCS和顺铂联合作用可明显抑制喉癌细胞的生长(P值均<0.01),凋亡细胞数量增加;联合作用组的抑制效果与高浓度顺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毒性同TCS和顺铂单独作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毒性低于高浓度顺铂组(P<0.01);Westem blot显示顺铂增强NF-κB转录因子活性,抑制JNK信号通路,TCS组主要激活JNK信号通路而抑制NF-κB,TCS和顺铂联合作用后磷酸化JNK保持高水平抑制NF-κB活性.结论 TCS通过激活JNK信号通路,同时抑制NF-κB转录因子活性,增强顺铂诱导喉癌细胞凋亡比例,从而降低其对细胞的毒性并增强其抗肿瘤疗效,为中药天花粉蛋白联合顺铂应用于喉癌临床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 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的听神经瘤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龚麒麟;周爱东;林昶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中听神经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467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中确诊为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467例突聋患者中确诊听神经瘤9例(9耳),占1.93%;男2例,女7例,年龄28~57岁.其中7例伴有耳鸣,3例伴有眩晕.9例患者中,听力损失轻度2例,中度2例,重度4例,极重度1例;听力曲线类型呈低频下降型1例,中频下降型2例,高频下降型1例,平坦型4例,全聋型1例.8例ABR异常,9例患耳患侧镫骨肌反射均未引出,7例健耳患侧镫骨肌反射未引出.肿瘤大小Koos分级,I级7例,Ⅱ级1例,Ⅳ级1例.7例小肿瘤患者采取观察治疗策略,并短期(3~5 d)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治疗,其中4例听力有所恢复.结论 部分听神经瘤患者的首发症状可表现为突聋,尤其是局限于内听道的小肿瘤.突聋患者应常规行ABR和MRI检查,以免漏诊听神经瘤.针对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小听神经瘤患者,可按突聋给予相应治疗以保护听力.

  • 特发性嗅觉减退患者嗅球体积与嗅沟深度的研究

    作者:张金玲;杭伟;刘钢

    目的 分析特发性嗅觉减退患者嗅球体积、嗅沟深度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特发性嗅觉减退患者(测试组)及无嗅觉减退的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各40例,应用T&T嗅觉测试法检查所有受试者的嗅觉功能,并行嗅球体积、嗅沟深度的MRI检查.1年后测试组来院随访,并行T&T嗅觉检查及MRI嗅球体积及嗅沟深度检查,并与初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测试组左右两侧嗅球体积[分别为(30.31±4.07)、(30.82 ±4.14) mm3]及平均嗅球体积[(30.53 ±4.10) mm3]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分别为(49.56 ±7.19)、(49.84±7.25)、(49.73 ±7.21)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22、8.274、8.231,P值均<0.01).测试组与对照组左右两侧嗅沟深度及平均嗅沟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98、1.017、1.001,P值均>0.05).测试组嗅觉识别阈与嗅球体积呈负相关(r=-0.53,P<0.05),与嗅沟深度无关(r=-0.19,P>0.05).1年后复查,测试组12例嗅觉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恢复,左右两侧嗅球体积及平均嗅球体积略有增大,但与1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31、0.864、0.826,P值均>0.05),28例嗅觉功能和嗅球体积无明显变化.结论 特发性嗅觉减退患者嗅球体积减小,嗅沟深度不变;嗅觉功能与嗅球体积具有相关性,与嗅沟深度无关.随着病程的发展,部分特发性嗅觉减退患者嗅觉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嗅球体积略有增大.

  • 前庭窗下缘与耳蜗底转骨内膜毗邻关系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愈彬;刘漪;司瑜;张志钢

    目的 通过对前庭窗下缘与耳蜗底转骨内膜间毗邻关系的解剖测量,探索困难镫骨手术中前庭窗下方鼓岬磨钻、开窗的安全范围.方法 14个成人颞骨标本,采用组织学切片的方法,在前庭窗下缘前、中、后的三个垂直切面上对前庭窗下缘与耳蜗底转骨内膜不同部位间的距离、骨内膜高度及对应的鼓岬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前庭窗后端下方鼓岬厚,平均约1.1 mm,该处耳蜗骨内膜深在,平均高度仅约0.2 mm,但该处前庭窗下缘距离下方耳蜗骨内膜仅0.3 mm.结论 磨除鼓岬部分骨质的相对安全部位是前庭窗后端下方,磨钻方向须保持向外下.

  • γδ T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文婷;张革化;黎景佳;常利红;王凯;杨钦泰

    目的 观察γδ T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CRS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CRS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息肉组织(25例)、CRS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患者下鼻甲黏膜(13例)及对照组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黏膜(16例)中γδ T细胞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嗜酸粒细胞浸润型CRSwNP中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比较各组间γδ T细胞表达差异,分析嗜酸粒细胞浸润型CRSwNP中γδ T细胞表达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CRSwNP组和CRSsNP组中yδT细胞阳性率分别为88.0%、84.6%,均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13,P<0.01;x2=6.564,P<0.05).CRSwNP组与CRSsNP组相比,γδ T细胞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6,P>0.05).CRSwNP组中γδ T细胞表达程度高于CRSsNP组和对照组(U值分别为596、296,P值均<0.01),CRSsNP组γδ T细胞表达程度高于对照组(U=216,P<0.05).CRSwNP组中γδT细胞表达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趋势(r=0.579,P<0.05).结论 γδ T细胞在CRS中表达增高,并可能促进鼻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可能在CRS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 梨状窝外侧壁癌的治疗体会

    作者:宋西成;张庆泉;王丽;孙岩;张华;陈秀梅;王强;柳忠禄;宋轶鹏

    目的 探讨梨状窝外侧壁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09年6月77例梨状窝外侧壁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02年UICC分期标准,Ⅰ期8例,Ⅱ期10例,Ⅲ期32例,Ⅳ期27例.将病例分成两组,一组单纯行放射治疗(R组)17例,另一组为手术+放疗(SR组)60例,放射剂量50 ~ 75 Gy.SR组根据病变情况分别采取舌骨区和咽侧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术后通过局部拉拢缝合、带状肌肌筋膜瓣、胸大肌肌皮瓣、联合裂层皮片或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等方式行组织缺损修复和咽喉功能重建.结果 R组17例放疗结束后15例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消失;1例N3患者颈部淋巴结缩小,局部未控制,7个月后死于全身转移;1例N2患者,放疗满疗程后颈部肿物显著缩小,PET-CT和穿刺活检未发现癌变,半年后肿物再次长大,并于11个月后死于颈部大出血.SR组所有修复组织及修复材料成活,术后伤口感染2例,发生咽瘘2例.全组患者保留了全部喉功能.SR组全部病例术后12 ~30 d恢复经口进食,平均恢复进食时间15.6 d.全组病例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和41.4%;Ⅰ期+Ⅱ期病例SR组和R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53.0%和66.7%、50.0%,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1,P=0.884);Ⅲ期+Ⅳ期病例SR组和R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43.7%和16.4%、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96,P=0.000);全部病例SR组和R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45.8%和41.5%、24.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4,P=0.031).结论 梨状窝外侧壁癌多在黏膜表面或黏膜下弥漫生长,浸润生长者容易侵犯甲状软骨板向外扩展.早期病例放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晚期病例具备手术适应证者应采取手术+放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对手术患者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和修复方式,可彻底切除肿瘤,并能保留重建较好的咽喉功能.

  • 趋化因子受体3 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嗜酸粒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朱新华;廖兵;王心悦;刘轲;刘月辉

    目的 构建趋化因子受体3(chemokine receptor 3,CCR3)基因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了解其对嗜酸粒细胞的作用.方法 针对小鼠CCR3基因序列,设计出RNAi的靶序列,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MluⅠ、Sac Ⅰ、EcoR Ⅰ、HindⅢ、BamH Ⅰ和Xho Ⅰ进行酶切后的pLVX-shRNA2-m载体连接产生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慢病毒载体.应用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嗜酸粒细胞中CCR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shRNA-mCCR3慢病毒载体,经测序与设计合成的靶向链完全一致.荧光显微镜下观察293T细胞感染效率大于90%,病毒滴度为4×108 TU/ml;对嗜酸粒细胞CCR3基因沉默效率为86.7%.结论 成功构建CCR3基因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为后续感染嗜酸粒细胞,探索其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软腭前移术后气道结构变化的研究

    作者:董佳佳;叶京英;张俊波;曹鑫;檀俊龙

    目的 研究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H-UPPP)与H-UPPP联合软腭前移术(transpalatal advancement pharyngoplasty,PA)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后上气道结构的变化特点,比较两种术式对上呼吸道结构改变的差异,筛选与疗效相关的结构改变指标.方法 回顾性选取43例经单纯H-UPPP术(17例)或H-UPPP联合PA手术治疗(26例)的患者.手术前后行多道睡眠监测及平静呼气末上气道CT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不同区域的径线、截面积与气道单位容积等指标.分别比较各组手术前后CT测量值的改变量,对比不同术式的两组患者结构改变量的差异.分析手术前后病情程度改变和结构指标改变量的相关性.结果 H-UPPP联合PA组和单纯H-UPPP组手术前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降低值平均(x-±s,下同)分别为(67.5±l8.9)次/h和(38.7±42.0)次/h,硬腭长度减小值分别为(4.50±3.72) mm和(0.06±0.22)mm,硬腭水平前后径增加值分别为(3.5±4.3)mm和(-1.7±4.4)mm,腭咽区气道小前后径增加值分别为(1.2±2.2)mm和(-1.2±2.3)mm,联合手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5.55、3.90、-3.49,P值<0.05或<0.01).单纯H-UPPP组舌咽区气道小左右径增加值(13.1±9.1)mm较H-UPPP联合PA组(4.9±9.6)mm大(t=2.80,P<0.01).术后较术前AHI降低百分比与手术前后硬腭长度减小值、硬腭水平气道前后径增加值、腭咽区气道小前后径增加值及腭咽区气道小截面积增加值呈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407、0.351、0.381、0.312,P值<0.05或<0.01).结论 H-UPPP联合PA术较单纯行H-UPPP术对AHI的降低作用更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更有效扩大腭咽区气道的前后径实现的.腭咽区气道面积和径线的增加与手术疗效相关.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实时CT研究

    作者:闫智强;孙建军;陈曦;张燕群;袁伟;王洪洪;余蕾蕾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清醒及药物诱导睡眠状态下实时CT扫描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经多道睡眠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行清醒及药物诱导睡眠呼吸暂停发作状态下上气道256层螺旋CT扫描,所获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多平面重建及容积测量、咽腔小截面积值、相应径线及咽腔容积测量).比较同一患者清醒和睡眠状态下上气道大小的动态变化,通过咽腔各参数的测量反映上气道阻塞情况,并定位阻塞部位.结果 本组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实时CT检查,软腭后区及舌后区气道为常见阻塞区域.单一软腭后区阻塞或狭窄者29例,软腭后区+舌后区阻塞或狭窄者19例,软腭后区+会厌后区阻塞或狭窄者6例,软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阻塞或狭窄者7例,软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均未见阻塞或狭窄1例.本研究中未发现单一舌后区及会厌后区阻塞或狭窄者.单一区域阻塞或狭窄者占46.8%(29/62),多区域阻塞或狭窄者占51.6%(32/62).根据Friedman腭舌关系分型,I~Ⅳ型舌后区和(或)会厌后区气道阻塞或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0,P<0.005).对比清醒状态和睡眠呼吸暂停发作状态下各解剖区域(软腭后区、舌后区及会厌后区)小截面积、气道容积、小前后径及左右径等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 应用药物诱导睡眠下的实时CT技术可获得上气道阻塞或狭窄的解剖和病理变化的活体信息,为OSAHS的定位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提供相对客观的形态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内镜下鼻腔腺样囊性癌切除术后复发二例

    作者:温树信;王斌全;李丽娟;孟晓敏

    例1 患者男,59岁,因右侧鼻塞进行性加重伴同侧面部不适4个月入我院.入院查体:右侧下鼻甲肿胀,呈暗红色,中鼻道饱满,鼻腔窄,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右上颌窦压痛(+).鼻窦CT示:右侧下鼻甲肥大,右侧上颌窦炎、筛窦炎.入院诊断为:右侧鼻-鼻窦炎,鼻肿瘤不排外.完善术前准备,入院后第3天全麻下行内镜鼻窦手术.术中见下鼻甲肿大,收缩性差,肿物突出于中鼻道,侵及上颌窦内壁下部,与肿胀的下鼻甲相延续,表面光滑.切除下鼻甲与中鼻道部分组织送冰冻病理,结果提示恶性肿瘤,进一步确诊需要待石蜡切片.内镜下分块切尽肿瘤,切除范围包括下鼻甲、筛窦、部分中鼻甲及上颌窦内侧壁.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为腺样囊性癌,术后诊断为鼻腔腺样囊性癌(T3 N0M0).术后8个月发现鼻底后部黏膜隆起,取病理提示腺样囊性癌.之后行上颌骨部分切除,并术后放疗66 Gy,患者19个月后因局部复发及肿瘤肺部转移死亡.

    关键词:
  • 中耳胆脂瘤上鼓室前隐窝受累情况分析

    作者:王春华;吴秀云;刘朝兵

    随着耳显微外科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大量中耳胆脂瘤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获得康复,但同样伴随发生的是许多患者术后胆脂瘤复发.究其原因,除了胆脂瘤本身特性所致外,手术暴露不充分,病变清除不彻底,尤其是上鼓室前隐窝的病变残留而导致复发,因此掌握上鼓室前隐窝的解剖很重要.我科近年来手术治疗中耳胆脂瘤215耳,全部病例上鼓室均受累,其中159耳胆脂瘤侵犯上鼓室前隐窝,特分析如下.

    关键词:
  • 上颌窦放线菌混合感染一例

    作者:李嘉

    患者女,50岁,农民.因间歇性左鼻涕中带血10年,伴左鼻隐痛1年于2011年11月28日入院.5年前患者曾被诊断为"右上颌窦真菌感染"于鼻内镜下行鼻窦开放术,术后鼻部症状一度好转,但数月后又复发.曾陆续进行鼻腔冲洗、抗炎、抗真菌、应用黏液溶解促排剂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迁延不愈.入院检查:鼻腔通畅,呈内镜术后改变,左钩突缺如,筛窦开放良好,上颌窦口约1.0 cm×0.8 cm,见黏稠分泌物自窦口溢出.鼻窦CT示前次术后左上颌窦窦口开放良好,左上颌窦内有不规则软组织影,其内见空气影,近窦口区有棉絮状局部高密度区,未见骨质破坏,余鼻窦未见异常(图1a、b).入院后患者在全麻下用70°鼻内镜行左上颌窦口扩大、病灶清除术,术中见窦内黏膜水肿,部分肉芽样增生,腔内为黄褐色粪块样赘生物占据,周围有不完全脓痂样物包裹.

    关键词:
  • 下鼻甲来源的下鼻道息肉一例

    作者:浦诗磊;郑春泉

    患者女,24岁,因发现右鼻腔新生物3个月于2012年8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现右鼻腔经前鼻孔脱出新生物一枚,后重新回纳鼻腔,无鼻塞、脓涕、鼻痒、喷嚏、鼻出血、嗅觉减退.前鼻镜及硬性鼻咽镜检查见右侧总鼻道内新生物,中鼻道、后鼻孔均未见异常.鼻窦CT平扫+冠状位重建示:右鼻腔软组织增生.予局部取组织活检,病理示:黏膜慢性炎,伴息肉样变,部分区域表面见坏死渗出.入院后第2天全麻内镜下行肿物切除术,手术中见右侧下鼻道息肉样物,蒂部在下鼻甲外侧(图1),沿根蒂部完整去除肿物.肿物大小约2.5 cm× 1.5 cm ×O.5 cm,表面光滑.部分见出血、坏死,切面呈半透明状、有出血.创面予射频烧灼止血,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组织被覆复层柱状上皮、黏膜下间质明显疏松水肿,毛细血管广泛扩张、充血,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图2),病理诊断为鼻息肉.术后半年随访未见复发.

    关键词:
  • 口腔上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章文博;彭歆

    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淋巴转移是口腔鳞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以舌癌、口底癌为代表的口腔鳞癌具有很强的颈淋巴转移(包括隐匿性转移)倾向.与之相比,口腔上颌鳞癌颈淋巴转移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口腔上颌鳞癌的颈部处理原则尚存在争议.本文将近年来关于口腔上颌鳞癌颈淋巴转移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发生于上颌各部位口腔鳞癌的颈淋巴转移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其转移和颈部复发的因素,提出口腔上颌鳞癌的颈部处理原则.

    关键词:
  • 复合舌骨瓣悬吊修复额侧部分喉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欧阳电;杨安奎;张诠;陈文宽;宋明;李浩;刘巍巍;刘学奎;陈艳峰

    目的 报道用复合舌骨瓣悬吊修复额侧部分喉缺损,并且探讨术后喉功能和肿瘤预后情况.方法 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运用该技术治疗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在术后24 h内进行鼻饲营养,进食糊状物、喝水和拔出鼻饲营养管的中位数时间分别是2.6,5.5和6.3d.未发生误吸和吸人性肺炎等严重不良事件.发声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呼吸功能良好,无喉狭窄发生.第2例患者术后8个月声门旁间隙复发因而进行了喉全切除,其余病例均无瘤生存至今.中位生存时间是29.5个月(14 ~ 47个月).结论 复合舌骨瓣悬吊术可以一期修复额侧喉软骨和喉黏膜缺损,可以重建喉的吞咽、呼吸和发音功能.

  • 同期双耳鼓膜成形术2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辉兵;于飞;单希征;张峰;赵龙珠;龙顺波;马丽涛;韩东一

    目的 探讨同期行双侧鼓膜成形术的可行性,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 对22例双侧鼓膜穿孔患者,同期行双耳内植法鼓膜成形术,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的纯音听阈,观察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和并发症情况.40例同期行单耳鼓膜成形术患者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至3年.结果 22例患者(44耳)术后听力平均提高18 dB,鼓膜穿孔愈合41耳(93.2%).双耳组术后耳闷堵塞感7例(12耳),对照组3例(3耳),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x2 =4.5374,P =0.0332).两组术后听力提高、鼓膜愈合率及其他不适症状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 同期行双耳鼓膜成形术是可行的,但应告知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双耳堵塞不适感.

  • 9例先天性岩尖部胆脂瘤临床分析

    作者:叶放蕾;高佩;陈蓓;王乐;王晓东;赵堃

    目的 探讨先天性岩尖部胆脂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先天性岩尖部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2例患者早期出现患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进行性加重,4例出现反复性患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无自觉听力下降;3例先出现听力下降,后出现面神经麻痹.术前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听力下降,7例伴有耳鸣、4例伴有眩晕.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可见岩尖部骨质破坏,MRI检查可见岩尖部占位病变;面神经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检查提示中、重度神经源性改变.8例患者在全麻下行颅中窝进路岩尖部胆脂瘤切除术,1例行颅中窝-迷路联合入路手术.术中见4例面神经水平段裸露、水肿;3例面神经受压变细,行面神经减压术;2例面神经迷路段被病变侵蚀断裂,行端端吻合术.术中彻底切除胆脂瘤病灶,术后随访6~32个月,未见复发.3例患者术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先天性岩尖部胆脂瘤患者早期可表现为患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术前CT、MRI及面神经功能检查对临床诊断、术式选择及术中面神经处理有重要意义.

  • 改良Nagata法耳廓再造术治疗小耳畸形

    作者:康深松;张栋益;刘宏建;谢峰;李磊;马腾霄;张正文

    目的 在Nagata法的基础上探索改进一种耳廓再造的方法.方法 对90例小耳畸形患者(101耳)进行了二期法耳廓再造.手术分两期进行,两次手术间隔6个月.Ⅰ期采用Nagata法,应用自体肋软骨雕刻成三维支架行耳廓再造,包括自体肋软骨切取、耳支架雕刻成形、残耳的修整,将雕刻的三维耳支架埋置于乳突区皮瓣下、耳垂转位衔接于再造耳的下方等.Ⅱ期采用两瓣法耳颅角成形术,于再造耳的耳轮外缘外侧0.5 cm处设计切口,掀起再造耳,并在耳支架深面携带较厚的耳后筋膜:将Ⅰ期手术预留埋植的肋软骨作为耳后支撑支架,调节支架位置与角度,使再造耳的形态、位置、轴向等接近于健耳,并使颅耳角较对侧稍大;在再造耳廓的上方及下方乳突区各设计一个任意皮瓣,分别向颅耳沟旋转移转,将两皮瓣对位缝合,覆盖支撑软骨;皮瓣两侧创面分别植皮.结果 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效果,90例患者(101耳)中96耳手术效果满意,5例患者基本满意.5只再造耳出现皮瓣尖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痊愈,对手术结果无影响;2耳出现耳轮处软骨支架外露,通过转移局部皮瓣覆盖后痊愈,术后结果基本满意;4耳Ⅱ期术后出现耳颅角回缩.随访67例患者,时间3~24个月,再造耳三维立体轮廓清晰,颅耳角维持在20°~ 30°,形态稳定,效果满意.结论 该改良Nagata法耳廓再造术是一种较为实用、简单易行的方法.

  •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主客观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禹潭;曹金红;梁耕田;李艳妮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主客观评分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159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Lund-Mackay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59例患者VAS总平均分为(16.380±5.809)分,整体不适感为(5.070±1.361)分,VAS总评分与整体不适感评分间具有相关性(r=0.710,P<0.01).Lund-Kennedy总平均分为(3.724±1.107)分,Lund-Mackay总平均分为(5.983±2.984)分,Lund-Kennedy评分与Lund-Mackay评分呈正相关趋势(r=0.513,P<0.01).VAS评分与Lund-Kennedy评分呈正相关趋势(r=0.417,P<0.05);VAS评分与Iund-Mackay评分不具有相关性(r=0.113,P>0.05);整体不适感评分与Lund-Kennedy评分及Lund-Mackay评分不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309、0.022,P值均>0.05).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主客观评分间有时具有矛盾性.

  • 2012北京听力论坛纪要

    作者:程晓华;黄丽辉

    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联合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承办的"2012北京听力论坛"于2012年9月28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肩负历史重任,开启新的征程".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湖南等14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5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自2007年12月召开第一届北京听力论坛以来,越来越多热爱听力学事业的同道汇聚北京,共同研究该领域热点问题,探讨听力学的发展.

    关键词: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