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중화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30/R
  • 国内刊号: 魏均民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orl@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鼻咽癌细胞株C666-1细胞中酪氨酸激酶受体B的表达与抗失巢凋亡的关系

    作者:温文胜;张哲;XIE Ying;易翔;ZHAO Wei-min;徐志文;唐安洲;HUANG Guang-wu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对鼻咽癌细胞系C666-1失巢凋亡特性的影响和调控.方法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以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培养的C666-1细胞中TrkB以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采用TrkB的抑制剂K252a以及其配体BDNF分别作用于C666-1细胞,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以及悬浮培养后用活细胞计数kit-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和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propidium iodinate,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对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观察TrkB、BDNF、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 threonine kinase,Akt)等蛋白在实验前后的表达变化的情况.结果 培养的C666-1细胞表达TrkB及BDNF.C666-1细胞受K252a作用后在软琼脂中集落细胞数减少,而在BDNF作用下集落细胞数增加.在悬浮培养状态,K252a对C666-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经K252a作用后C666-1细胞的TrkB表达下调,并同时下调磷酸化的Akt蛋白(p-Akt);而BDNF作用后,内源性BDNF表达增强,且TrkB和p-Akt的表达上调.结论 TrkB具有抑制鼻咽癌细胞C666-1失巢凋亡的作用,K252a能够抑制TrkB的表达从而诱导凋亡,是具有潜力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恶性颈动脉体瘤临床治疗及病理分析

    作者:ZHANG Wen-chao;张仑;王旭东;吴延升

    目的 探讨恶性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及预后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2年2月至2006年6月50年间收治的9例恶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9例均行超声检查,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4例,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3例.术前动脉压迫锻炼5例,其余4例肿物较小可触及颈动脉走行者未行压迫锻炼.术式均为动脉体瘤及周围组织扩大切除术,3例阻断颈总动脉,其中1例行人工血管颈动脉重建术,2例结扎颈总动脉.结果 术前诊断"颈动脉体瘤"7例,"转移癌"1例,"颈部肿物待查"1例.8例术后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声嘶3例次,舌偏4例次,Horner综合征3例次,口角左偏1例次,呛咳1例次;术中出血50~1800 ml,输血800~1600 ml,无输血并发症;结扎颈动脉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偏瘫等.术后临床及病理诊断恶性颈动脉体瘤9例,有包膜2例,无包膜7例.颈淋巴转移伴肺转移1例.术后放疗2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14年,中位随访时间6年.生存6例,其中伴有间断头晕及呛咳2例;2例死亡,1例死于颈部复发,1例死于肺癌;1例失访.结论 恶性颈动脉体瘤临床少见,常侵犯颈动脉及颅神经,诊断应以病理学特点结合邻近组织侵犯及发生淋巴或远处转移为准;应及早选择手术治疗行广泛切除,发生转移或复发者预后较差,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能有效.

  • 慢病毒介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沉默抑制喉癌侵袭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鸣;孙亚男;焦慧;TIAN Lin-li;郭彦玲

    目的 探讨siRNA(小干扰RNA)重组慢病毒介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因沉默对喉鳞癌侵袭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RNA干扰技术,将MMP-2基因siRNA的重组慢病毒(MMP-2-RNAi-Lentivirus)转染喉鳞癌Hep-2细胞,并运用蛋白印记法检测Hep-2细胞MMP-2基因的蛋白表达;通过博伊登(Boyden)侵袭小室观察MMP-2-RNAi-Lentivirus转染后喉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构建喉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瘤内注射MMP-2-RNAi-Lentivirns,观察抑瘤效果;透射电镜观察肿瘤形态;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以评估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MMP-2-RNAi-Lentivirus能高效地转染靶细胞,转染效率在90%以上.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转染后的Hep-2细胞中MMP-2蛋白表达阴性.侵袭实验显示,MMP-2-RNAi-Lentivirus转染后的实验组Hep-2细胞中穿过人工基底膜的平均细胞数(x±s,以下同)为(12±4)个,明显少于空载体对照组的(35±6)个(t=14.492,P<0.01).体内实验显示,MMP-2-RNAi-Lentivirus瘤内注射后,裸鼠移植瘤平均重量和平均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抑瘤率为44.2%.透射电镜观察到MMP-2-RNAi-Lentivims治疗组肿瘤细胞侵袭表型降低,治疗组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49.588±6.995)也明显小于对照组(71.434±7.043,t=9.573,P<0.01).结论 siRNA重组慢病毒介导的MMP-2基因沉默能有效地抑制喉癌的侵袭、生长及增殖,为喉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 豚鼠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模型的主要内耳抗原分析

    作者:LU Ling;谭长强;崔毓桂;DING Gui-peng;居晓斌;李玉瑾;CAI Wen-jun

    目的 探寻导致豚鼠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autoimmune Meniere's disease,AIMD)的主要内耳组织抗原成分.方法 采用同种粗制内耳抗原免疫豚鼠,观察听觉功能、前庭功能及内耳组织形态学方面的变化,判断AIMD模型与非模型动物.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比分析模型动物与非模型动物血清内针对内耳组织抗原不同成分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差异,寻找只针对AIMD模型动物的特异性成分.结果 内耳组织所含抗原成分较多,免疫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显示,AIMD模型与非AIMD模型动物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内耳组织抗原的血清抗体水平升高.听功能检测,非AIMD模型动物听力损失不明显.Western bohting结果显示,AIMD模型动物出现针对相对分子质量为68 000、58 000、42 000及28 000蛋白质成分的反应条带,而非AIMD模型动物则未显示这些条带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结论 可能只有出现针对导致内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抗原成分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才会造成明显的内耳免疫病理损伤和功能障碍.相对分子质量为68 000、58 000、42 000及28 000的内耳组织抗原可能是导致豚鼠自身免疫性膜迷路积水的主要抗原成分.

  • 额窦区域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荣光;袁虎;LEI Lei;王洪田

    目的 探讨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介绍1999-2006年采用内镜+开放进路(眼眉内飞鸟状切口)手术治疗的6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起源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肿瘤的分期与分类、手术方法、放射治疗、预后等相关问题.结果 6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手术后随访时间2~8年,中位随访时间2.5年.除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和恶变,拒绝治疗死亡外,其余5例肿瘤均未复发.3例接受了手术后放疗,其中1例在放疗3年后恶变为中分化鳞癌,1例3年后出现了上颌骨放射性骨髓炎.结论 对于原发或侵犯额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选择内镜+鼻外联合进路手术.由于肿瘤侵犯额窦外侧、上部以及前壁是当前内镜下手术的死角,单纯在内镜下不可能将肿瘤切除干净,开放性切口还是有必要的.为了避免复发,手术中应在直视下力求将肿瘤切除干净,手术后放疗应慎重.

  • 多巴胺对豚鼠听觉传入神经的抑制作用及其频率选择性

    作者:侯志强;YU Li-sheng;李兴启;LIU Jun

    目的 观察多巴胺对听觉传入神经的抑制作用及其频率选择性,为进一步探讨多巴胺在内毛细胞下突触复合体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健康杂色豚鼠40只,随机分为4组,行全耳蜗灌流:①灌流人工外淋巴液组;②灌流10 mmol/L多巴胺组;③灌流30 mmol/L多巴胺组;④灌流50 mmol/L多巴胺组.灌流过程中分别在第0 h、1 h和2 h通过蜗窗记录不同频率刺激声(250、500、1000、2000、4000、8000及16 000 Hz)所引出的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和4000 Hz刺激声所引出的耳蜗微音器电位(CM)的幅值.结果 灌流人工外淋巴液前后各频率CAP阈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灌流多巴胺后大部分频率的CAP阈值提高,与灌流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且随着多巴胺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灌流后各组内不同刺激声频率间的CAP阈移存在差异,灌流30 mmol/L多巴胺时明显,该组中4000 Hz和8000 Hz处阈移大.灌流人工外淋巴液和多巴胺对CM的非线性没有明显影响,灌流前后CM的相对幅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多巴胺对豚鼠听觉传入神经具有抑制性作用,而对外毛细胞无影响;这种抑制作用具有频率选择性,对高频纤维的抑制作用较强,而对低频的抑制作用较弱.

  • 颞浅动脉瘤二例

    作者:袁晖;YANG Bei-bei

    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管病变.文献报道多见于颅内,颅外动脉瘤则多发于腹、颈、髂、股等大动脉,动脉硬化和外伤为主要病因[1].而发生于颈外动脉终末分支-颞浅动脉的动脉瘤则非常罕见.我们近来诊治2例,报道如下.

  • 后筛骨瘤致视力下降一例

    作者:陈枫虹;SHI Jian-bo;许庚;李健祥

    鼻窦骨瘤通常无临床症状,但若肿瘤持续增大,可引起各个方位的压迫症状,向眼眶方向发展时,可将眼球压迫推移,引起眼球突出和复视.本文报道一例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并对鼻内镜手术的技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讨论.

  • 颅面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前颅底未成熟畸胎瘤一例

    作者:CHEN Ze-yu;王正敏

    未成熟畸胎瘤较少见,其生物学行为呈恶性,常发生于睾丸、卵巢,发生于前颅底者少见.我科于2005年1月诊治1例,并经颅面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甲状软骨畸形一例

    作者:王小路;JIA De-ring;高建华;单希征;龙顺波

    患者男,63岁,以发现左侧颈部包块10年,间断憋气1年,加重4个月于2007年2月18日入院.患者自述颈部包块生长缓慢,感冒时增大,引起憋气、胸闷,休息后缓解,4个月前加重,并有吞咽不畅,可进食,"抗生素"治疗后缓解.

  • 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一例

    作者:林泼水;LIANG Zhen-yuan;洪育明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eroin spongiform leukoence-phalopathy,HSLE)又称海洛因中毒白质脑病.1982年荷兰Wohers等[1]首次发现.

  • 组织工程技术在声带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胡蓉;XU Wen

    声带所特有的精细结构及功能是发音的基础,声带固有层细胞外基质成分是维持其正常振动的基础.声带损伤后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及分布发生变化,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导致不可逆瘢痕的产生,引起发音甚至呼吸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皮肤试验在变应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承耀;张罗;HAN De-min

    随着变应性疾病患病率的升高及其诊疗方法的普及,皮肤试验,特别是皮肤点刺试验和皮内试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般认为,皮肤试验不仅用于诊断IgE介导的变应性疾病,对随后的治疗也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 鼻内镜下生物胶点状粘贴治疗自发性鼻出血

    作者:方瑜;LI Yong

    目的 探讨基于鼻腔黏膜下小血管壁的解剖结构,选用含有外源性胶原蛋白、凝血酶的医用耳脑胶,治疗自发性鼻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58例自发性鼻出血患者鼻内镜下行单层可吸收性网状止血纱布+生物胶瞬间点状贴粘止血,统计1次治愈率、分析再出血原因.结果 全部病例定期随访1~3个月.首次就诊手术154例(43.02%),近期经传统方法止血后再出血治疗204例(56.98%).1次手术治愈率75.42%(270/358),2次治愈率17.88%(64/358),3次为6.70%(24/358).平均(x±s)住院日(3.5±0.5)d.本组病例术中即刻封闭止血的时间基本相同(3~5 s).1次手术治愈率与是否首次就诊手术、有无鼻黏膜多处损伤有关.结论 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生物胶粘贴术止血迅速、创伤小,对于自发性鼻出血安全有效.

  • 经皮低位切口鼻内镜下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

    作者:房居高;韩德民;NI Xin;李平栋;冯凌;陈晓红

    目的 探讨及总结经皮低位切口鼻内镜下治疗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肿瘤的可行性及手术疗效.方法 2005年7月至2007年9月期间治疗的36例患者中,女34例,男2例;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32岁.甲状腺瘤3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甲状腺癌2例,甲状旁腺囊腺瘤1例.用鼻内镜经上胸部切口,局部牵拉形成操作腔,鼻内镜下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32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例,甲状腺叶切除2例,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1例.结果 36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喉返神经麻痹.随访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无肿瘤复发.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经胸骨鼻内镜下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肿瘤手术,操作简便,颈部无瘢痕.

  • 颞骨切除术

    作者:杨伟炎;赵辉

    颞骨是侧颅底的主要结构,进出颅内主要血管(颈内静脉,颈内动脉)神经(颅神经Ⅴ~Ⅺ)由其中或边缘通过,是大脑颞叶之依托,更是外耳、中耳与内耳结构附着与隐藏之所在,一直为耳神经侧颅底外科所重视.颈静脉球瘤外科所涉及的范围已有文详述,现就颞骨相关恶性病变外科治疗作一介绍.

  • 侧颅底外科的现状与挑战

    作者:吴皓

    侧颅底区域解剖复杂,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病理类型繁杂,曾被认为是手术禁区.近三十年来,在数代耳科医师的不懈努力下,侧颅底外科逐步被纳入耳科手术范畴,大部分侧颅底区域的病变已能通过合理的手术进路得到安全切除,现代微创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耳神经及侧颅底外科作为一个亚专业在世界范围内日渐成熟.

  • 鼻窦炎的命名和分型现状

    作者:ZHANG Luo;周兵;HAN De-mim

    鼻窦炎(sinusitis)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之一.在美国,鼻窦炎每年发病人数达3100万,仅急诊科和救护车就产生58亿美元的直接医疗损耗,是常见的慢性疾病[1].

  • 听神经瘤手术的听力保存技术

    作者:杨仕明;于丽玫;YU Li-ming;韩东一

    目的 探索听神经瘤切除术中保留术前残余听力的可能性,以及评价术中动态听力监测和耳内镜技术对听力保护的效果.方法 2003年至2007年7月共收治听神经瘤手术患者138例,对术前有残余听力18例(18耳)施行术中连续听力监测.男6例,女12例;左12耳,右6耳;年龄14~64岁;15例为单发的听神经鞘瘤,3例为神经纤维瘤病Ⅱ型.MRI测得肿瘤大直径在12~33 min,中位数19.5 min.均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10耳辅以耳内镜下手术.18例均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及耳蜗电图术中连续听力监测;术中常规监测面神经功能.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2.5年,以后一次听力结果为准.术前及术后听力评价标准采用1995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分级法.结果 手术全切16例,大部分切除2例(均为神经纤维瘤病Ⅱ型).无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无脑脊液漏,无皮下血肿等术后并发症.18例术前均无面神经麻痹,术中面神经均得以保存,解剖结构连续完整.术后7 d面神经功能Ⅰ~Ⅱ级占50.0%(9/18);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Ⅰ~Ⅱ级占88.9%(16/18).18耳中11耳术后听力得以保存(61.1%),术后听力A级4耳,B级4耳,C级2耳,D级1耳.术前肿瘤>20 min者共5耳仅2耳保存听力,<20 mm者共13耳术后听力保存9耳(69.2%).耳内镜辅助下手术10耳,听力保存8耳(80.0%).术中监测发现,手术过程中当磨钻内耳道后唇、内耳道口附近处牵拉或电凝止血,尤其是夹持内听动脉、处理内耳道处肿瘤及夹持或电凝肿瘤表面内层蛛网膜血管时,对ABR和耳蜗电图波形影响很大.结论 对术前有良好听力的听神经瘤患者应在术中辅以实时动态听力监测,并结合术中耳内镜技术进行听力保护,术后能够获得较好的听力保存效果.听神经瘤表面蛛网膜的保留及其血供状况对保留听力起重要作用,而内听动脉的损伤是术后听觉丧失的主要原因.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颈静脉球瘤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JIN Jian;吴皓;WANG Zhao-yan;黄琦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球囊阻断试验及供血动脉栓塞在颈静脉球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颈静脉球瘤术前接受了DSA检查,其中10例DSA术中行球囊阻断试验及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结果 所有14例患者DSA检查均发现肿瘤富含血管,5例显示颈内动脉受压变细.术中发现咽升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14例患者中10例接受了球囊阻断试验,8例能耐受,2例不能耐受;并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肿瘤血供明显减少.DSA术及球囊阻断试验、供血动脉栓塞术后无1例出现脑血管意外并发症.10例患者颈静脉球瘤切除术中结扎切除了患侧颈内动脉,术后有2例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接受术前供血动脉栓塞的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少于未行血管栓塞术者.结论 DSA、球囊阻断试验及供血动脉栓塞术可提高颈静脉球瘤的手术安全性.

  • 三例颈静脉孔脊索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黄琦;吴皓;WANG Zhao-yan;杨军;CHEN Li;贾欢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脊索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颈静脉孔区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有关文献.3例患者均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面肌变性>90%.采用颞下窝径路肿瘤切除术1例,岩枕径路肿瘤切除术2例.术中未行面神经修复1例,取游离耳大神经面神经桥接术1例,面-舌下神经吻合术1例.结果 3例患者均为肿瘤一次性全切除,经6个月至1年随访,均无复发,2例行面神经修复的患者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1例Ⅲ级,1例Ⅳ级,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颈静脉孔脊索瘤临床表现复杂,影像学检查可以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确诊尚需术后病理检查.应根据病变部位及肿瘤大小选择手术径路.经典的颞下窝径路可充分暴露视野、达到肿瘤全切除的目的.

  •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海波;ZHANG Hua;韩月臣;樊忠;LI Jian-feng;樊兆民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治疗结果以及少见特殊病理类型肿瘤的临床特征,分析术前评估、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技术与经验对全切肿瘤及预防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2007年4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31例颈静脉球瘤和11例特殊病理类型肿瘤.术前均进行系统的颞骨影像学检查,并根据情况选择血管造影和肿瘤供血血管栓塞.颈静脉球瘤的切除选择颞下窝A入路或联合耳蜗迷路入路,特殊病理类型肿瘤选择颞下窝A型入路、扩大乳突切除或乳突颈侧入路.结果 42例肿瘤分类均为Fisch分型c类以上,均已侵犯后颅窝.31例颈静脉球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1例特殊类型肿瘤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其中5例为CT及MRI检查偶然发现.本组肿瘤的全切率为81%(34/42).面神经的处理方式包括永久性面神经向前移位19例,保留面神经骨桥16例,神经间位移植4例,面-副神经吻合2例和而-舌下神经吻合1例.结论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取决于术前评估的结果,肿瘤的侵犯范围、特点、而神经及颈内动脉受累的情况是评估的重要内容.颞下窝A型入路可满足大多数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切除要求.对于可能需要牺牲颈内动脉的病例,术前必须进行球囊栓塞试验.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