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중화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30/R
  • 国内刊号: 魏均民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orl@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声带息肉的电镜观察

    作者:黄冬雁;杨伟炎;孙建和;韩东一

    目的 探讨声带息肉病变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对手术切除的10例声带息肉和3例正常声带对照(下咽癌行喉全切除见声带未受肿瘤侵犯)行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透射电镜采用常规方法;扫描电镜采用组织消化法,观察弹性纤维的标本用90%甲酸消化,观察胶原纤维的标本用10%NaOH水溶液消化.结果 透射电镜下声带息肉固有层中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器丰富,可见大量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表明成纤维细胞处于功能活跃状态.固有层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提示炎症反应与发病有关.声带息肉中血管数量明显增多.扫描电镜观察,声带息肉中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形态发生改变,纤维排列紊乱.结论 声带息肉中成纤维细胞、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形态改变,这些变化可能是影响声带发声功能的病理学基础.

  • Stathmin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才云;肖自安;曾益慈;杨新明;谢鼎华;夏昆;刘伏友;黄伯云

    目的 观察stathmin基因和蛋白质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tathmin基因与喉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一步认识喉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的38例喉鳞癌患者,术中从肿瘤中心部位取癌组织(实验组),在肿瘤边缘外1.0cm部位取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38例患者的喉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tathm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喉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stathmin基因mRNA在38例喉癌患者的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均呈阳性表达;经半定量分析,stathmin mR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t=9.655,P<0.05).免疫组织化学发现,stathmin蛋白在26例(26/38,68.4%)患者的喉癌组织呈阳性表达,在13例(13/38,34.2%)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呈弱阳性表达;stathmin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x2=8.901,P<0.05).同时发现,stathmin mRNA的表达水平和stathm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Ⅲ期和Ⅳ期喉癌组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病例组(t=6.284,x2=5.810,P<0.05),有颈部淋巴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t=9.350,x2=6.923,P<0.05).结论 stathmin基因和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中晚期喉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早期喉鳞癌,并且与颈淋巴转移有关.stathmin基因与喉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均有密切关系,并可能与喉癌的预后有关.

  • 去甲肾上腺素抑制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γ氨基丁酸门控氯通道电流

    作者:查定军;薛涛;乔莉;卢连军;林颖;王智明;李云庆;邱建华

    目的 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对培养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诱发电流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采用制霉菌素穿孔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NA对GABA诱发电流的作用.结果 大鼠螺旋神经元GABA诱发反应的反转电位为(-0.78±0.05)mV(n=8),与Cl-平衡电位一致.GABA在钳制电位为-50 mV时,可引起内向电流,EC50为(5.2±0.5)μmol/L,Hill系数为1.03(n=26),该电流可被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抑制,NA对该电流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NA可以抑制螺旋神经元GABA-A受体介导的门控氯通道电流,该作用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对听觉的调控有关.

  • 高分辨率CT颅中窝径路定位内耳道的解剖研究

    作者:柯嘉;马芙蓉;王田力;古雅兰

    目的 研究术前高分辨率CT (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个体化测量,利用颧弓根、棘孔与锤骨头三者的距离关系经颅中窝径路定位内耳道及面神经的可行性.方法18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颞骨标本,分为A组10耳,B组8耳,常规行HRCT扫描后进行测量.A组行颅中窝径路手术,比较各解剖实测值与CT测量值之间的关系,建立CT数据模型.B组行颅中窝径路手术时在CT测量值辅助下以颧弓根、棘孔及锤骨头为标志物寻找内耳道.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在各解剖结构测量结果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中锤骨头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距离的CT测量值与解剖实测值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HRCT辅助下行颅中窝手术时,B组利用颧弓根到锤骨头及棘孔到锤骨头的CT测量距离指导手术,在1.5~3.7 mm范围内均可正确定位锤骨头;8耳中除1耳其内耳道-锤骨头连线与颧弓根-锤骨头参考线夹角为15°,余7耳颧弓根、锤骨头、内耳道均位于一条直线上.结论 颞骨HRCT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锤骨头与颧弓根、棘孔、内耳道等解剖结构之间的距离关系.在行颅中窝手术时,可以借助HRCT通过颧弓根及棘孔来定位锤骨头,进而在其他解剖标志点不清时利用锤骨头安全地定位内耳道.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表皮生长因子Ⅲ突变体表达的方法构建及其应用

    作者:杨蓓蓓;张行;陈嘉;曹江;常惠玉

    目的 构建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Ⅲ,EGFRv Ⅲ)的重组质粒,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EGFRv Ⅲ的标准曲线,以定量检测喉鳞癌组织中EGFRv Ⅲ的表达水平.方法以重叠延伸PCR法构建含EGFR第1外显子及第8至部分第9外显子的融合序列.再以融合序列为模板,以高特异性的引物扩增EGFRv Ⅲ的目的片段,构建含有EGFRv Ⅲ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鉴定.将此质粒作为标准品进行梯度稀释,以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建立标准曲线.并以此技术对32例喉鳞癌组织中EGFRvⅢ mRNA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经测序鉴定,含EGFRv Ⅲ的重组质粒标准品构建成功,以不同稀释水平的标准品质粒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所得的标准曲线,可用于EGFRv Ⅲ定量分析.32例喉鳞癌组织中共有5例检测到EGFRv Ⅲ的表达,阳性率为15.6%.除1例癌旁组织中存在极少量的EGFRv Ⅲ表达外,EGFRv Ⅲ均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结论 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研究EGFRv Ⅲ的方法已构建成功,在喉癌组织中的成功运用已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并且较为准确可靠.EGFRv Ⅲ在喉癌组织中有表达,但是阳性率及含量不高,是否能成为喉癌生物治疗的特异性攻击靶点尚待进一步探索.

  • 虚拟耳镜对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手术前后的评估作用

    作者:蒋立新;马玉坤;罗冬;杨宁;李愉宗

    目的 探讨虚拟耳镜对鼓膜完整的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手术前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采用高分辨螺旋CT轴位、斜冠状位颞骨扫描,应用虚拟耳镜软件,对选取的17例颞骨骨折患者和4例鼓膜钝挫伤患者进行图像三维重建.10例砧骨脱位或脱落经完壁式上鼓室进路听骨复位术;11例砧骨长脚断裂或脱位伴面神经麻痹则行听骨链成形术和面神经减压术.有9例患者术后复查虚拟耳镜.结果 17例颞骨骨折外伤性听骨链中断,其中砧骨长脚断裂3例,砧骨脱位9例,砧骨脱落5例;4例鼓膜钝挫伤砧骨脱位2例,砧骨脱落2例.颞骨CT显示骨折线和锤砧骨不规整.虚拟耳镜清楚显示锤砧关节与砧镫关节脱位,砧骨脱落或骨折,可见砧骨长脚与镫骨分离,砧骨体移位.手术证实,砧骨体脱出向后移位并有软组织包裹,砧骨长脚与镫骨之间软组织相连或分离.鼓膜顿挫伤术中见砧骨脱落呈外翻状.手术后3~6个月复查,虚拟耳镜见砧骨脱位者听骨链恢复接近正常,砧骨脱落者听骨连接完整.术后患耳听力明显提高达实用听力水平.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虚拟耳镜观察与手术证实符合率为100%.结论 虚拟耳镜为准确评估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确立个体化手术方案和术后随访提供可靠的直观依据.

  • 夹层法鼓膜成形术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探讨

    作者:王春红;赵守琴;戴海江;夏寅;郑军;赵燕玲;郑雅丽;于子龙;李永新

    目的 探讨夹层法鼓膜成形术远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住院行颞肌筋膜夹层法修补鼓膜穿孔的205例(223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2~65岁,平均34.3岁;病程1个月~25年,平均16.1个月.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干耳时间、手术径路、穿孔部位、穿孔大小、鼓室状况、鼓膜是否有硬化斑.术后随访2年以上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统计方法为Logistic回归.结果 随访2~5年鼓膜愈合212耳,远期鼓膜愈合率为95.1%.其中,鼓膜色泽与形态正常、无其他并发症者186耳,远期手术成功率为83.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OR值显示可能影响手术成功的相关因素依次为:穿孔大小(OR=1.900)、病程(OR=1.003)、干耳时间(OR=0.908).对术前纯音测听检查为传导性聋175耳分析显示:术后气骨导差(听力级)的平均值较术前降低7.0dB.结论 鼓膜穿孔越小、病程越短、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干耳越久,远期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小,对手术成功越有利.鼓膜内陷钙化常为晚期并发症,也是造成修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 外伤性听骨链脱位一例

    作者:殷月慧;王文刚;董文汇;张涛;甘露;逄铭源;王爱香

    患者男,28岁.10d前放鞭炮时不慎炸伤左耳致出血并耳聋.在当地医院清创缝合左耳廓,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外耳道粒细胞肉瘤一例

    作者:王斌;迟放鲁

    患者男,36岁,无诱因出现左耳闷塞感2个月,伴听力下降和耳鸣,之后左耳道出现疼痛,无眩晕,无耳道流脓,于2006年12月就诊于我院门诊.

  • 咽旁间隙畸胎瘤并癌变一例

    作者:唐海红;孙广滨;张速勤;刘锋;郑宏良;郑建明;肖欣

    患者女,56岁,因打鼾2年伴说话含糊20d以右咽旁间隙肿瘤于2005年3月2日收入长海医院.患者于2年前睡眠打鼾,但无憋气,无白天嗜睡等症状,一直未予重视.

  •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及副鼻畸形伴筛窦骨瘤一例

    作者:王学海;李学忠;蔡晓岚

    患者男,22岁,出生后发现外鼻孔呈3孔畸形,不能经鼻呼吸,喂养困难,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无嗅觉;右眼先天性发育异常,角膜浑浊,白斑覆盖(图1),对光反射不存在,左眼视力正常;患者双耳听力可.2007年3月来我院就诊.

  • 右耳Lermoyez综合征和左耳梅尼埃病一例

    作者:张青;许珉;张晓彤;张全安;田鹏

    Lermoyez综合征是耳科临床少见疾病,至今病因不清,近期我们发现1例左耳梅尼埃病失聪后15年,右耳发生Lermoyez综合征的特殊病例,报道如下.

  • 鼻咽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游龙贵;张小安;张克辉;杨明福;王富华;王心涛

    目的 回顾性总结鼻咽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 19例鼻咽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分泌物送涂片并行细菌和真菌培养,组织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并作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敏感抗真菌药物(酮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或结合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鼻咽部真菌感染诊断成立,其中10例患者为单独发生,其余9例分别合并外耳道、鼻腔鼻窦、扁桃体、口腔、喉部感染.经菌种鉴定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8例)、黑曲菌(4例),其余为隐球菌3例、放线菌1例、假热带念珠菌2例、酵母菌1例.采用敏感抗真菌药物,13例结合局部手术治疗后皆获得治愈.18例随访1~2年未见复发;1例患者出现复发,重新治疗3周后痊愈,又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鼻咽部分泌物涂片或真菌培养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及早确诊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治疗并结合局部处理,疗效可靠.

    关键词: 鼻咽炎 真菌病
  • 鼻内镜基本技术——解剖参考标志的选择和作用

    作者:周兵;韩德民

    鼻内镜手术中使用的内镜,既是有强照明作用的器械,又是具有获得清晰放大图像的观察设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器械的特点,镜下所见的图像或解剖结构仅仅是一个放大的局部,和通常解剖习惯不同,同时,经观察窗操作或者通过观察监视器处理,所获得的也仅仅是一维或二维的图像,缺乏立体感,因此无法参照宏观解剖结构关系特点来判断术中所处的位置,而且只能依靠周围解剖结构关系判断,这是内镜手术的特点.

  • 老问题新挑战——再谈慢性鼻-鼻窦炎

    作者:董震

    慢性鼻-鼻窦炎是鼻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近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Health statistics)发布的国家健康访问调查(NationalHealth Interview Survey,2004)资料[1],美国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位鼻-鼻窦炎患者,每年约有58亿美元用于鼻-鼻窦炎患者的诊治,这些患者并因此每年累计有7300万天的活动受限,抗生素的应用居美国临床治疗处方的前5位.

  • 全国慢性鼻-鼻窦炎诊治专家论坛

    作者: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学组

    对EPOS 2007的认识以及对海口标准修订的意见和建议董震(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本刊副总编,论坛主持人) 关于对海口标准的修改,近几年进行了几次讨论.

  • 全国慢性鼻-鼻窦炎诊治专家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史剑波;魏均民;文卫平;董震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主办、香港宏志公司协办的全国慢性鼻-鼻窦炎诊治专家论坛于2007年11月23-24日在桂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专家和编辑部魏均民主任、金昕编辑如席了会议(图1).

  • 欧洲鼻-鼻窦炎鼻息肉诊疗意见书2007(摘译)

    作者:Wytske Fokkens;Valerie Lund;Joaquim Mullol;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Group;史剑波;陈枫虹;文卫平;赖银妍;徐睿;郑静;王德云;许庚

    目的与目标本意见书是对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出循证性建议:①更新鼻-鼻窦炎和鼻息肉的部分概念;②对现有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循证性系统评估;③提供临床诊断和阶梯性治疗的详细步骤和处理策略;④规范疗效评估方法.

  • 盐酸羟甲唑啉对慢性鼻窦炎离体钩突黏膜纤毛细胞纤毛摆动频率的短期影响

    作者:宋晓红;张罗;韩德民;王奎吉;王鸿;张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盐酸羟甲唑啉对体外培养的人钩突黏膜纤毛细胞纤毛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观察在加有羟乙基哌嗪乙磺酸[4-(2-hydroxyethyl)-1-piperazineethanesulfonic acid,HEPES]的Hank平衡盐溶液(Hank balanced salt solution,HBSS)、0.25、0.50、1.00和2.00g/L的盐酸羟甲唑啉作用下,体外培养人鼻腔纤毛细胞的纤毛摆动频率(ciliarybeat frequency,CBF),并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① CBF在HBSS中20 min内无显著性变化(F=0.098,P=1.00);②0.25g/L盐酸羟甲唑啉组在20 min内与加药前CBF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4,P=1.00);③0.50g/L盐酸羟甲唑啉组与1.00g/L盐酸羟甲唑啉组类似,CBF轻微升高,并在1~2min内达到高峰,保持3~4min后,CBF开始缓慢下降,在测量后达到低值,但0.50g/L盐酸羟甲唑啉组与加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4,P=0.05);1.00g/L盐酸羟唑啉组较加药前CBF降低,加药16 min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0);④2.00g/L盐酸羟甲唑啉组CBF在初3min保持稳定,然后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P=0.00);⑤各组在加药后的大增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P=0.50);加药后的大下降值在1.00和2.00g/L的CB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4,P=0.00).结论 0.25~2.00g/L的盐酸羟甲唑啉对体外培养的人鼻腔纤毛细胞的纤毛运动存在一定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0.50g/L盐酸羟甲唑啉可能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 上颌窦自然开口开放方式对上颌窦纤毛传输途径的影响

    作者:许成利;左可军;许庚

    目的 对比全面开放和保留上颌窦下缘两种上颌窦自然开口开放方式对手术后上颌窦纤毛传输途径的影响,探讨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中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恰当位置.方法设立3个观察组,观察示踪剂从上颌窦内向鼻腔的传出途径的差别.①正常对照组30例;②实验A组30例:ESS手术中全面开放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③实验B组30例:ESS手术中采用上颌窦自然开口前缘和(或)后缘扩大、完整保留下缘.两个实验组均为慢性鼻-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后12个月以上、窦口开放良好的病例.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上颌窦内示踪剂均从自然开口下缘引流出,并直接进入中鼻道,其中下缘后份是核心区域;②全面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组(实验A组)30例中,从下缘引流者4例(13.3%),从后缘和(或)上缘弥散进入筛窦者17例(56.7%),示踪剂堆积于上颌窦内和(或)在窦内呈旋转性传输运动,但不能引流出上颌窦者9例(30.0%);③保留上领窦自然开口下缘组(实验B组),全部通过下缘直接进入中鼻道(30/30,100%),无改变引流途径的病例.结论 ①上颌窦自然开口下缘是上颌窦纤毛传输的主要途径;②保留下缘的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后,上颌窦纤毛传输途径与正常人无差别;③全面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后,上颌窦纤毛传输途径发生改变,只有少数从自然开口下缘直接进入中鼻道,多数从上缘和(或)后缘弥散进入筛窦,部分积滞于上颌窦内难以排出.

  • 额下入路颅脑术后并发额窦炎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李树华;石洪金;董卫东;邹连贵;吴大海

    目的 探讨额下入路颅脑手术后并发额窦炎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额下入路颅脑手术后出现额窦炎的患者共33例,其中7例合并额窦脓肿,4例前额皮肤破溃瘘道.传统鼻外进路额窦手术23例,术后放置鼻额引流扩张管3个月以上;鼻内镜下额窦手术9例,鼻内镜和鼻外联合进路额窦手术1例,引流扩张管在出院前或出院后1个月内拔除.两种术式均需彻底清除额窦内骨蜡异物和炎性肉芽组织.复习颅脑手术病历结合鼻窦CT影像和额窦手术所见探讨并发额窦炎的原因.结果 33例患者均有颅脑术中开放额窦,将额窦黏膜下推或刮除,并以骨蜡填塞额窦的记录,其中5例有发生额窦炎后重新刮除额窦内黏膜并再次以骨蜡彻底封闭额窦的病史.所有患者均在拔除硅胶鼻额引流扩张管后随访半年以上.除2例鼻外进路手术的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鼻额引流扩张管脱落,经2次手术外,余31例均为1次手术.33例中30例治愈,3例好转.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相同.无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 额下入路颅脑术后并发额窦炎与颅脑术中额窦处理不当、额窦内骨蜡异物存留有关,此类额窦炎易形成额窦脓肿、瘘道等严重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清除额窦内骨蜡异物、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开放额隐窝引流为主.传统鼻外进路额窦外科和鼻内镜额窦外科都可以达到治疗目的,但鼻内镜额窦外科具有微创、不必长期佩戴扩张管等优点.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