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地方病学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ndemiology 중국지방병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55
  • 国内刊号: 23-158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30
  • 曾用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孙殿军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2011年云南省非克山病病区扩张型心肌病患病现状调查

    作者:李兆祥;杨林;黄文丽;叶枫;王跃兵;杨鹏

    目的 掌握云南省非克山病病区扩张型心肌病病情现状.方法 2011年8-12月,在云南省的17个县进行非克山病病区扩张型心肌病调查.每个县选取2个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与克山病病区相似的非克山病病区乡(镇),每个乡(镇)选取1个村作为调查点,以村常住人口不少于500人为宜,人数不足者从邻近村补足,检诊率不低于80%.对调查点居民进行临床查体和心电图描记,对疑似扩张型心肌病和类潜在型克山病患者拍摄胸部正位X线片,诊断按照《全国非克山病病区扩张型心肌病病情调查方案》中扩张型心肌病参考诊断标准和类潜在型克山病诊断方法进行.结果 在17个县的34个村共调查了14 545例,检出扩张型心肌病和类潜在型克山病26例,总检出率为17.88/万.其中检出扩张型心肌病1例,检出率为0.69/万;检出类潜在型克山病25例,检出率为17.19/万.检出的26例病例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段>65岁占42.31%(11/26),其中类潜在型克山病占44.00%(11/25),1例扩张型心肌病年龄段在45~ 54岁.共描记心电图14 519例,心电图异常1 180例,异常率为8.13%.共拍摄胸部正位X线片112例,心胸比例≤0.50的104例,0.51~0.55的4例,0.56~0.60的3例,≥0.61的1例.结论 在云南省非克山病病区,扩张型心肌病检出率较低,但能检出类潜在型克山病.

  • 2010-2012年山西省祁县人间布鲁杆菌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武建完;杨红霞

    目的 了解祁县人间布鲁杆菌感染现状.方法 2010-2012年,在祁县选择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疑似患者,涉及牛、羊畜交易,屠宰,养殖,畜产品加工等重点职业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采集静脉血,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血清布鲁杆菌抗体.调查布病发病人群的性别、发病时间、职业、年龄.对部分SAT阳性患者进行血培养,分离布鲁杆菌并利用传统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进行菌型测定.结果 2010-2012年,共检测977人,确诊阳性病例273人,阳性率为27.9%,其中男性[31.6%(232/735)]高于女性[16.9%(41/242),P<0.05].每年的3-8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以从事养殖业者,且年龄在21~ 60岁的人群居多.30例经血培养分离到11株羊3型布鲁杆菌.结论 祁县布病感染与职业有关,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居多,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病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布病的发生.

  • 2009和2012年内蒙古饮茶型氟中毒病情分析

    作者:李振林;张慧敏;赵成祥;李艳红;陈波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病情变化趋势,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方法 2009、201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分别抽取相同的6个监测旗县,每个监测旗县抽取5个病区村,每个监测村抽取10户家庭,检测砖茶氟含量;检查病区村所有8~ 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及所有36~45岁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2012年,在每个监测村,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在采集饮用水源水样各l份,检测水氟含量.结果 2009年监测村砖茶氟含量均值为541.48 mg/kg,氟含量≤300 mg/kg的占17.63%(49/278);2012年砖茶氟含量均值为536.06 mg/kg,氟含量≤300 mg/kg的占11.00%(33/300).水氟超标村数占总数的40.00% (12/30).2009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52.39%(274/523),其中极轻、轻、中、重度病例分别占9.56%(50/523)、19.86%(104/523)、21.03%(110/523)、1.91%(10/523);2012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5.71%(200/560),其中极轻、轻、中、重度病例分别占14.11%(79/560)、11.43% (64/560)、9.64%(54/560)、0.54%(3/560);2012年与2009年相比,中、重度病例所占比例减少,病情有所下降(W=40 696.0,P<0.01).2009年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23.52%(167/710),其中轻、中、重度病例分别占17.32%(123/710)、4.51%(32/710)、1.69% (12/710);2012年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20.12%(103/512),其中轻、中、重度病例分别占17.38%(89/512)、2.54%(13/512)、0.20%(1/512);2012年与2009年比较,中、重度病例减少,病情有所下降(W=12 797.5,P<0.01).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饮茶型氟中毒病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部分地区高氟砖茶危害仍很严重,防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氟中毒 氟骨症 尿
  • 2000-2012年贵州省鼠疫监测及流行趋势分析

    作者:刘昭兵;陈贵春;龚晓俊;黄红武;邹志霆;唐光鹏

    目的 分析2000-2012年贵州省鼠疫疫源地监测结果,掌握该疫源地鼠疫流行现状及趋势.方法 收集2000-2012年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县和顶效区3个县(市、区)鼠疫疫情报告、疫源地调查和动物鼠疫监测等资料,分析贵州省鼠疫疫源活动状态.结果 2000-2003年,兴义市、安龙县发生了人间鼠疫流行,累计有腺鼠疫患者137例,死亡1例;66个村寨发生鼠间鼠疫流行,共检出鼠疫菌54株,鼠疫F1抗原阳性鼠49只,占30.62%(49/160).2004-2012年未发生人间鼠疫.2005和2006年分别在顶效区和兴义市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鼠4只,2007-2012年未检出鼠疫菌和鼠疫F1抗体.2000-2003年为鼠疫流行期,2004-2006年为疫源活动期,2007-2012年为静息期.疫源地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占42.83%(7 966/18 597),鼠疫流行期和疫源活动期的优势鼠种为褐家鼠,构成比为47.22%(1 480/3 134)和35.35%(2071/5 196),鼠疫流行期的鼠密度为5.34%,与疫源活动期(3.27%)和静息期(1.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286.15,P< 0.01).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占56.34%(10 034/17 811);鼠疫流行时印鼠客蚤指数为1.537 9,与活动期(0.959 6)和静息期(0.540 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68,P< 0.01).结论 贵州鼠疫疫源处于静息状态,鼠密度和印鼠客蚤指数低于国家鼠疫控制标准.

  • 2008-2011年内蒙古包头市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现状分析

    作者:董文杰;岳军;解英波

    目的 了解和掌握内蒙古包头市人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08-2011年包头市人间布病监测和疫情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发病率、时间分布、地区分布、职业分布、年龄和性别分布等.结果 4年间共报告2 338例,年均发病率为25.52/10万,年发病率范围为5.37/10万~38.6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发季节为4-8月份,累计报告1 423例,占总病例数的60.86%(1 423/2338).高发地区为达茂旗和固阳县,2个地区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0.66%(1 652/2 338).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75.53%(1 766/2 338).31~60岁组人群发病人数多,占75.02%(1 754/2 338).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男性占75.19%(1 758/2 338).结论 内蒙古包头市人间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布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

  • 2007-2012年云南省居民区鼠疫宿主动物调查及其地理分布

    作者:刘霖;刘正祥;杜春红;洪梅;吴爱国;宋志忠;高子厚

    目的 探讨云南省居民区鼠疫宿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鼠疫的关系.方法 根据云南省不同经纬度、海拔等自然环境条件,在2007年4月至2012年11月,选取云南省17个县(市)的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开展室内鼠和蚤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的调查,运用群落结构指标对居民区鼠类的群落特征和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在调查的17个县(市)室内共捕获小兽39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目4科7属11种.其中,黄胸鼠、大足鼠、褐家鼠为居民区优势种,分别占33.85%(132/390)、20.77%(81/390)和16.92%(66/390).居民区鼠类的经度分布,以黄胸鼠广,东经98°~105°均有分布,其次为褐家鼠、斑胸鼠和小家鼠;室内鼠类纬度分布和垂直分布相似,均以黄胸鼠分布广,北纬21°~<28°和海拔500~<3 500 m均有分布,其构成比随着纬度和海拔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逐渐更替为大足鼠、齐氏姬鼠等鼠种.室内鼠疫宿主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随经纬度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分布格局,分别在东经98°~<101°和北纬23°~<28°形成高峰,而垂直分布显示出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带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的特征,高峰为1 000~<1 500 m和2 000~<2 500 m垂直带.结论 云南居民区鼠疫宿主动物的地理空间分布均表现为聚集型分布,经纬度和海拔等重要环境因素不仅决定着不同疫源地室内鼠疫宿主动物的地理分布格局,也直接影响鼠疫流行和传播的模式.

  • 2013年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效果评价

    作者:张伯友;李达圣;张锐智

    目的 了解贵州省惠水县、贵阳市白云区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儿童氟中毒病情、家庭户改良炉灶及相关健康生活行为的改变,为地氟病可持续性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在贵州省惠水县、贵阳市白云区各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抽取3个村作为调查点.对抽中村全体在校8~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诊断按《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进行;同时抽取10户家庭.对改良炉灶情况及相关健康生活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采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GB 17017-2010)进行病区防治效果判定.结果 惠水县、白云区8~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2.75%(23/836)、2.26%(11/487),且各村检出率均低于30%;改良炉灶合格率、炉灶正确使用率均为100.0%(90/90);玉米正确干燥率均为100.0%(90/90),辣椒正确干燥率分别为98.9%(89/90)、100.0%(90/90).结论 病区防治效果明显,且均已达到控制标准.应继续完善病区综合防治的长效机制,实现基本消除燃煤型地氟病危害目标.

  • 2012年北京市居民碘营养状况与食盐供碘量关系的初步分析

    作者:李阳桦;任海林;王全意;李旭;何战英;杜丹;王小梅;窦相峰;李刚

    目的 了解北京市居民碘营养以及食盐含碘量情况,为制订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在北京市选择朝阳区与大兴区,每个区分别调查120户家庭,收集360名家庭成员的24 h尿液,计算总尿量,并检测尿碘;收集家庭食用盐盐样检测盐碘;同时调查当天家庭食盐使用情况,计算人均日碘摄入量及盐碘对人体碘摄入的贡献率.结果 8~ 10岁儿童、成年女性、成年男性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65.40、138.85、155.65 μg/L;人均日碘摄入量分别为263.54、286.68、328.02 μg/d;居民食盐供碘量对于人体碘营养摄入的贡献率为84.68%.结论 北京市居民人均日碘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总体上是适宜和安全的,其中食盐中碘是膳食摄碘的主要来源.

  • 2011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7所村级学校8~12岁小学生氟斑牙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韩东

    为了解宁夏固原市原州区8~12岁小学生氟斑牙病发病及分布情况,作者对2011年该地区7所村级小学学生氟斑牙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原州区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科.1.2 诊断标准: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s法进行.1.3 氟斑牙流行强度的判定:氟斑牙指数为0.4以下时为阴性;指数在0.4~0.6为边缘是许可范围;指数在0.6~1.0为轻微流行;指数在1.0~ 2.0为中等流行;指数在2.0 ~ 3.0为较显著流行;指数在3.0以上为显著流行.

    关键词: 氟斑牙 调查 分析
  • 2009-2012年宁夏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学琴;李丽;靳峰;陈阿丽

    宁夏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主要为饮水型[1].通过多年的防治,特别是随着《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实施,病区防治措施逐步得到落实.根据卫生部《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方案》及《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相关要求,2009-2012年对宁夏9个氟中毒监测县(市、区)连续开展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氟中毒 X线
  • 布鲁杆菌病并发脊柱炎的临床观察及影像学特点

    作者:刘卫华;李福兴;陈哲;刘长民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4].随着布病发病率的升高,布病的临床表现日益多样化,误诊率也明显上升.2009-2013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共收治布病患者约2 000例,其中并发脊柱炎有49例.本研究通过探讨布病的临床特点,以期减少其误诊及误治,现总结报道如下.

  • 2006-2012年湖南省桃源县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褚红梅;刘洋;董艾文

    为及时发现人、动物间鼠疫疫情,掌握疫情动态,为疫情的预测预报、指导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湖南省鼠疫监测实施方案》,2006-2012年作者对湖南省桃源县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时间与监测范围:2006-2012年6-9月份,每月上旬.选择漳江镇为固定监测点,其他乡镇作为流动监测点.1.2 宿主监测:①家鼠:每个监测月份选择50户居民家中有代表性的房间100间,每间房布笼1个,以油条、花生米或肉类为诱饵,连续布放3d,晚放晨收,计算捕获率,并进行鼠种鉴定.②野鼠:每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月份,选择1 ~2种有代表性生境,每种生境布笼100个,用油条、花生米或肉类做诱饵,连续布放3d,计算捕获率,并进行鼠种鉴定.

    关键词: 鼠疫 宿主 媒介 血清学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布鲁杆菌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长民;于慧敏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疾病表现为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以及神经、血液、泌尿生殖、免疫和运动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损害更为突出,约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病变[1].临床表现为骨关节炎、关节周围炎,可形成关节腔积液、变窄,骨质增生,甚至关节融合强直,严重者可出现骨质破坏等.西医治疗慢性布病性关节炎患者效果差,中医治疗主要以清热化湿解毒、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2],但治疗时间较长.作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布病性关节炎,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我国鼠疫耶尔森菌毒力特征研究

    作者:魏柏青;熊浩明;魏荣杰;祁美英;李存香;杨晓艳;靳娟;李翔;张珊瑚

    目的 研究我国各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毒力特征.方法 以1943-2012年我国11块鼠疫自然疫源地不同时间、地区、宿主、媒介体内分离的894株鼠疫菌作为研究对象.将每株菌的37℃24h培养物用灭菌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比浊后稀释为2×101、2×102、2×103、2× 104、2×l05、2× 106、2×107、2×108、2×109个/ml,分别取0.5 ml皮下注射于小白鼠鼠鼷部,每组5只动物,分笼饲养观察14 d,动物死亡后取淋巴、肝、脾、肺、心组织进行细菌培养,以分离出鼠疫菌为特异性死亡,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 894株代表性菌株中,87.36%(781/894)属于强毒菌,4.36%(39/894)为中等毒力株,8.28%(74/894)为弱毒菌;对不同生态型鼠疫菌株进行毒力比较,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青藏高原型、祁连山型鼠疫菌绝大多数属于鼠疫强毒株,分别占94.42%(457/484)、93.10%(27/29).结论 我国各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毒力特征以鼠疫强毒株为主.

  • 基于改良德尔菲法的鼠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作者:丛显斌;鞠成;徐成;周晓磊;姚晓恒;段天一;张贵军;陈磊;刘振才

    目的 构建鼠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探索我国鼠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和小范围专家会议法初步拟定鼠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德尔菲法,将风险评估指标编制成表格问卷,对专家进行咨询,并对每个指标的必要性、敏感性、可操作性及其相对权值进行评分;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软件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根据鼠疫爆发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7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的鼠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鼠疫的疫源地(5个二级指标)、病原学(2个二级指标)、传染源(4个二级指标)、传播途径(2个二级指标)、人群(1个二级指标)、地理环境(2个二级指标)和疫情动态(1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的专家评分分别为:7.712±1.337、7.763±1.586、7.927±1.366、7.144±2.138、6.652±2.128、5.939±1.991、5.580±2.018;权重分别为:0.158 3、0.159 3、0.162 7、0.146 6、0.136 5、0.121 9、0.114 5.结论 初步建立了鼠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探索出我国鼠疫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 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病原生态学研究及流行病学意义

    作者:代瑞霞;杨晓艳;杨永海;祁美英;熊浩明;靳娟;李存香;魏荣杰;辛有全

    目的 分析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病原生态学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以青海省1975-2009年间从藏系绵羊鼠疫所分离出的14株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FR)分型、宿主及媒介感染谱等研究.结果 14株鼠疫菌株的生物型为古典型,生态型均为青藏高原型.78.57%(11/14)的菌株具有鼠疫菌夹膜抗原(F1)、鼠疫杆菌素Ⅰ(PstⅠ)、毒力抗原因子(VW)、色素沉着因子(Pgm)4种毒力因子.毒力检测结果显示,14株鼠疫菌小致死量(MLD)均在1 000个菌以下,为强毒菌.14株鼠疫菌均携带有3种质粒,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106、45×106、65×106或6×106、45×106、52×106,其中具有分类意义的大质粒有65×106和52×106两种.玉树县、囊谦县、治多县地区分离的菌株携带65×106大质粒,而德令哈地区分离的菌株携带52×106大质粒.鼠疫菌DFR基因分型结果显示,玉树县、治多县分离的菌株均为5型,囊谦县分离的菌株1株为5型、1株为7型,德令哈市分离的菌株为8型.结论 藏系绵羊鼠疫分离的菌株均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藏系绵羊参与鼠疫流行,使青海鼠疫流行演变出许多新的特点.因此,应加强藏系绵羊鼠疫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在旱獭鼠疫流行地区.

  • 中国人间鼠疫流行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作者:鞠成;刘振才;张贵军;姚晓恒;徐成;段天一;陈磊;周晓磊;丛显斌

    目的 探讨人间鼠疫流行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鼠疫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人间鼠疫发病资料来自我国部分省(区)上报数据,气象数据来自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资料年值数据集.整理黄胸鼠、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气象(气温和湿度)和人间鼠疫发病资料,应用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和分区统计分析获得各区县气候数据的年均值,利用Stata 12.0软件进行面板数据回归诊断分析,统计当年或领先1~4年温度、湿度对鼠疫发病的影响.结果 对云南、广西、贵州的黄胸鼠疫源地33个县疫情数据和气象因素面板数据回归诊断分析显示,人间疫情流行与当年的极端高气温(r=-0.022 9,P<0.05)呈负相关,与当年的平均相对湿度(r=0.083 0,P< 0.05)呈正相关,与领先1年的极端低气温(r=-0.019 6,P<0.01)呈负相关,与领先1年的极端高气温(r=-0.019 0,P< 0.05)呈负相关,与领先2年的小相对湿度(r=-0.107 2,P<0.01)呈负相关,与领先3年的平均高气温(r=-0.118 6,P<0.01)呈负相关;与领先4年的气象因素无关(P均> 0.05).对甘肃、青海、四川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发生人间鼠疫疫情的21个县的气象资料与发病起数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显示,人间鼠疫的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不大(P均> 0.05).结论 黄胸鼠疫源地人间鼠疫流行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气温过高或过低均可抑制人间鼠疫流行,湿度是当年鼠疫流行的促进因素,气象因素可作为黄胸鼠疫源地鼠疫风险评估的参考.

  • 重组鼠疫菌F1抗原制备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与现场应用评价

    作者:杜春红;王鹏;张建中;高子厚;尹家祥;张正飞;李寿芹;谭红丽;宋志忠

    目的 表达和纯化重组鼠疫菌F1抗原(rF1),构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GICA),检测和评价该试纸条的现场应用效果.方法 以镍离子金属螯合(Ni-NTA)亲和层析柱和脱盐柱对rF1进行纯化并构建GICA,应用GICA、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3种方法对1份鼠疫菌免疫兔血清和1 685份现场血清样本(包括94份人、939份犬、34份猫、609份鼠和9份旱獭)进行F1抗体检测.结果 rF1得到高效表达并实现较好纯化.GICA、ELISA、IHA 3种方法检测1份鼠疫菌免疫兔血清,结果均为阳性,低检测滴度ELISA法高于GICA法(1∶10×211比1∶10×29),GICA法高于IHA法(1∶10×29比1∶10×28).对1 685份现场血清样本进行检测,GICA法阳性89份(5.28%),IHA法阳性53份(3.15%),ELISA法阳性101份(5.99%);GICA法与IHA法的总符合率为97.3%,与ELISA法的总符合率为97.9%.配对资料x2检验结果显示,GICA法阳性检出率高于IHA法(x2=26.63,P<0.05),但与ELISA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6,P>0.05).结论 rF1表达和纯化成功,用其构建的GICA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与IHA、ELISA法结合应用,能有效提高鼠疫检测的速度和质量.

  • DNA条形码技术在鼠疫疫区啮齿动物残体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安翠红;陈宝宝;孙养信;范锁平;霍丽霞

    目的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陕西省鼠疫疫区啮齿动物残体进行宿主分类鉴定,分析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外形经形态学鉴定的7个鼠种8个不同部位62份残体样本,提取组织中DNA,经PCR、电泳、测序及结果比对等步骤,分析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序列.将COI基因序列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运行BLAST程序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利用邻接(NJ)法构建COI基因序列的NJ系统树.结果 除3份毛发外,足部、尾巴、皮毛、肌肉、肋骨、耳朵、眼球均扩增出COI基因,扩增产物片段的大小与预期片段的大小相近(700 bp),且条带单一.DNA测序获得了59份残体标本的COI基因,其中长爪沙鼠、黑线仓鼠、子午沙鼠、三趾跳鼠、小毛足鼠、褐家鼠、五趾跳鼠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COI基因与对应宿主所对应的基因均具有高度的同源性(99.0%,98.1%,99.8%,98.9%,99.5%,99.1%,98.3%).NJ法显示,59份残体标本的COI基因构建出7个序列的NJ系统树,同鼠种不同标本聚为一类.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对鼠疫疫区啮齿动物残体进行物种分类鉴定,鉴定结果可靠.

  • 中国鼠疫耶尔森菌染色体结构特征的研究

    作者:梁莹;张志凯;赵宏群;蔡虹;夏连续

    目的 了解中国鼠疫耶尔森菌不同分离株之间的染色体结构差异,探索染色体重排在鼠疫菌中发生的原因及用于菌株遗传特征识别和亲缘关系分析的可能性.方法 以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首株鼠疫菌株CO92(美国)为参考株,以从中国分离出的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4株鼠疫菌株(内蒙古91001、云南剑川D182038、云南玉龙D106004、西藏那曲Z176003)为对比株,根据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http://www.ncbi.nlm.nih.gov/genome)上公布的这5株鼠疫菌的染色体序列及染色体上所有编码基因序列间的相似性,将鼠疫菌染色体人为的划分成多个大的DNA节段(染色体板块),确定这些板块在不同鼠疫菌株间排列方式的差异以及板块之间的断裂区片段的基因组成;根据菌株两两比较所得的重排差异结果,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除Z176003菌株外,CO92、D182038、D106004、91001菌株可被分成44个相对独立的染色体板块,板块内部基因组成和排列高度稳定,板块之间可以相对移动.与参考株CO92菌株比较,D182038、D106004菌株染色体均存在13处重排,Z176003菌株染色体存在14处重排,91001菌株染色体存在37处板块排列顺序的改变.菌株间两两比较,D106004与Z176003菌株之间仅有8处染色体板块排列方式不同,表明二者的亲缘关系为接近.CO92菌株染色体上的相邻板块之间存在43个断裂区,有39个断裂区的DNA片段含有插入序列,其中25个插入序列为IS100.结论 鼠疫菌基因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同菌株间的染色体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染色体重排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其拥有的插入序列密切相关.菌株间染色体的重排差异,能用于菌株遗传特征的识别和亲缘远近关系的分析.

  • 高碘低蛋白对大鼠生长代谢影响及甲状腺病理形态学变化研究

    作者:边建朝;温玉学;蔺新英;杨群;高杰

    目的 建立大鼠高碘低蛋白动物模型,观察高碘低蛋白对大鼠生长代谢的影响及甲状腺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192只断乳1个月Wistar大鼠,雌雄各半,按体质量[(110±10)g]及性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①对照组(NI):正常饲料+自来水;②正常饲料+ 10倍碘组(10HI);③正常饲料+50倍碘组(50HI);④正常饲料+ 100倍碘组(100HI);⑤低蛋白对照组(LC):低蛋白饲料+自来水;;⑥低蛋白饲料+10倍碘组(L10HI);⑦低蛋白饲料+ 50倍碘组(L50HI);⑧低蛋白饲料+100倍碘组(L100HI).每组24只大鼠.NI、LC组大鼠每日摄碘量为4.65 μg/d,10倍、50倍、100倍碘组大鼠每日摄碘量分别为46.50、232.50、465.00μg/d.实验期为6个月,每周称大鼠体质量、记录饮水及饲料消耗情况;分别于实验第60、120、180天,每组取8只大鼠,收集尿液,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并取血清,氯酸法检测血清碘.实验终末,取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HE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情况;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甲状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实验第4、8、16、18、22、24周时,各组大鼠体质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4.26、3.75、4.98、4.09、3.28、3.95,P均<0.05).实验第60、120、180天时,各组大鼠尿碘、血清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5.37、6.03,P均<0.05).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随着碘含量的增加甲状腺滤泡增大、上皮细胞呈扁平状、滤泡腔内充满丰富浓染胶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随着碘含量的增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胶质小泡增多、内质网线粒体出现空泡样变、染色质浓缩、核膜不完整、核碎裂.各组大鼠甲状腺细胞凋亡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9,P<0.01),其中L50HI、L100HI组[(21.50±5.20)‰、(26.70±6.40)‰]分别高于50HI、100HI组[(11.20±4.30)‰、(19.40±4.80)‰,P< 0.01或< 0.05].结论 高碘低蛋白可导致大鼠体格发育迟滞,碘代谢异常,并对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造成损伤.

  • 地理信息系统在青海省人间鼠疫空间分布中的应用

    作者:唐新元;王梅;王虎;王祖郧;陈洪舰;靳娟;熊浩明;张爱萍;徐倩

    目的 建立鼠疫防治地理信息系统,探讨青海省人间鼠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流行态势,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青海省鼠疫防治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青海省1958-2009年间的人间鼠疫病例建库,对人间鼠疫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检索,对鼠疫病例的的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制图,分析青海省历年人间鼠疫的流行特征.结果 1958-2009年,除7个年份(1972、1984、1999、2000、2002、2007、2008年)没有发生人间鼠疫外,其他年份均有人间鼠疫疫情发生;人间鼠疫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青海省黄南州、果洛州、玉树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及西宁市和海东地区的26个县(市);共发生人间鼠疫疫情197起,发病464例,死亡239例,病死率为51.51%(239/464).结论 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直观地显示出鼠疫在青海省流行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图例的形式展示了鼠疫的高发地区及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的防治决策提供了明确的科学依据.

  • 鼠疫菌素及特异基因的研究概述

    作者:王梅;唐新元;王祖郧

    鼠疫菌素(Pesticin,Pst)是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产生的一种细菌素,是鼠疫菌在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并具有抑制在分类学上关系密切的一些菌株生长作用的活性多肽[1-2],它的作用受鼠疫菌素受体(Psn)制约.Pst是一种重要蛋白质,曾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鼠疫专家委员会列为鼠疫菌的4种毒力决定因子之一[3],Pst Ⅰ检测是检查鼠疫菌毒力强弱的指标之一[1,4],对Pst Ⅰ敏感是田鼠型鼠疫菌的重要特征[5].

  • 砷化物致癌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远;刘起展

    砷化物是人类确定的致癌物,但由于其致癌实验动物模型一直未能成功建立,导致其致癌机制研究长期滞后,因此,砷化物所致细胞恶性转化和DNA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已广泛用于其致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1].已有研究发现,不同剂量水平砷化物所致细胞增殖和恶性转化及DNA损伤和细胞凋亡呈双向效应,即低剂量水平(< 5.0 μmol/L)砷化物主要引起细胞增殖和恶性转化;而在高剂量水平(≥5.0 μmol/L)则主要引起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凋亡,从而提示不同剂量水平砷化物致癌的分子机制可能不同.

  • 氟中毒对心脏损伤机理的研究

    作者:杨霞;郝先辉;高继萍;王裕;刘茂林;皇甫冰;宋国华;阎小艳

    氟是具有潜在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可能具有人体必需功能的元素.适量的氟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对预防龋齿、维持机体的钙磷代谢、保持神经冲动的传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但机体长期过量的摄入氟会引起慢性氟中毒[2].氟中毒是全身性疾病,不仅仅表现在牙齿和骨骼的损伤,还表现在对肝、肾等实质性器官的损害[3-5],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许多非骨相氟毒性的研究,由于氟中毒损伤的具体机制还未阐明,为了进一步研究的需要,作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心脏氟中毒损伤的机制综述如下.

  • 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在急、慢性布鲁杆菌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高庆峰;赵冬梅;郭菲;李艳丽;张柠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在急、慢性布鲁杆菌病(布病)中的变化,为 辅助诊断布病和急、慢性布病鉴别提供参考.方法 35例急性布病(急性组)、62例慢性布病(慢性组)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样标本来自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检验科.采用细胞流术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19+、CD3+/CD4+、CD3+/CD8+)、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慢性组CD3+升高(%:74.71±6.79、70.61±8.99比65.00±7.50;F=12.40,P< 0.05),其中急性组高于慢性组(P<0.05);CD19+、CD3+/CD4+降低(%:7.79±3.93、9.94±4.53比11.50±3.25;30.56±6.38、35.56±8.22比39.00±4.00;F值分别为18.62、13.03,P均<0.05),其中急性组低于慢性组(P均<0.05);CD3+/CD8+急性组高于对照组和慢性组(%:34.06±835比29.50±7.25、28.72±8.30;F=12.06,P<0.05).急、慢性组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34.29±10.91、39.12±12.08比30.84±6.45;F=13.78,P<0.05),但急性组低于慢性组(P<0.05).与对照比较,急、慢性组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mg/L:27.43、15.87比0.60;H=19.42,P<0.05),其中急性组高于慢性组(P<0.05);C-反应蛋白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4,P<0.01),与对照组比较,急、慢性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升高(65.7%、61.3%比3.3%,x2值分别为27.54、23.16,P均<0.01).结论 急、慢性布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均发生不同的改变,在辅助诊断布病和急、慢性布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复方中药对慢性氟中毒大鼠氟骨症治疗效果的显微CT观察

    作者:郭生琼;喻茂娟;申惠鹏;袁筑华;王丹;成锦芳

    目的 采用显微CT技术评价复方中药方剂对慢性氟中毒大鼠氟骨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断乳2周的纯系Wistar大鼠88只,体质量(91.1±10.0)g,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氟组、高氟组、高氟低钙低蛋白组,分别为16、24、24、24只大鼠.中氟组、高氟组、高氟低钙低蛋白组染氟剂量分别为50、100、100 mg/kg,高氟低钙低蛋白组饲料中蛋白质与钙的含量为中氟组和高氟组的1/2.染氟6个月后,每组采用股动脉放血法处死8只大鼠;3个染氟组剩余16只大鼠又分为两小组,一组为持续染氟对照组,另一组模拟氟中毒病区实际情况在持续染氟的基础上用复方中药进行治疗,每天每只大鼠按100 g体质量给药194 mg,每周灌服6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60d收集大鼠24h尿样.大鼠连续灌服90 d,股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分离四肢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大鼠尿氟;高温灰化-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骨氟;显微CT技术检测大鼠四肢骨的骨矿物质密度(BMD)、组织骨密度(TMD)、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各向异性(a1/a3)、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D)、骨小梁与全部骨组织体积比(BV/TV)、骨表面积与体积比(BS/BV)、骨小梁数目(Tb.N).结果 复方中药治疗后60d,高氟低钙低蛋白治疗组尿氟[(11.01±3.67)mg/L]低于高氟低钙低蛋白对照组[(34.32±9.50)mg/L,t=3.13,P< 0.05].复方中药治疗后90d,高氟治疗组骨氟[(275.38±171.65) mg/kg]低于高氟对照组[(701.67±178.16)mg/kg,t=5.42,P< 0.05],高氟低钙低蛋白治疗组骨氟[(313.26±124.51)mg/kg]低于高氟低钙低蛋白对照组[(794.66±261.35) mg/kg,t=3.25,P<0.05].复方中药治疗后90d,各组大鼠Tb.Th、Tb.Sp、a1/a3、Conn.D、BV/TV、BS/BV、Tb.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85、2.681、3.039、27.231、2.595、2.854、5.050,P均<0.05).其中中氟治疗组大鼠Tb.Th、Tb.Sp[(0.04±0.01)、(0.03±0.01)mm]高于中氟对照组[(0.02±0.00)、(0.02±0.00)mm,P均<0.05],a1/a3、Conn.D、BV/TV、Tb.N[(0.77±0.61),(510.91±304.99)mm-3,(0.42±0.06),(13.58±2.48) mm-1]低于中氟对照组[(1.11±0.01),(2 403.69±124.02)mm-3,(0.46±0.03),(18.12±0.69)mm-1,P均<0.05];高氟治疗组大鼠BV/TV(0.44±0.04)低于高氟对照组(0.49±0.00,P<0.05),Tb.Th[(0.04±0.01)mm]高于高氟对照组[(0.03±0.00)mm,P< 0.05].结论 复方中药对大鼠氟骨症存在一定的治疗效果.

  • 高铝高氟骨变形患者骨质改变的显微CT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李福成;高凯;丛旭滋;颜书林

    目的 分析高铝高氟骨变形患者骨质改变的显微CT检查结果.方法 在贵州省水城县农村勺米乡与纸厂乡结合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以骨变形儿童、青年、中年氟骨症患者作为病例组观察对象,同时以病区非骨变形儿童、青年,以及非病区儿童作为对照.通过矫形手术和病因学检查获得髂前上棘和胫骨上段骨组织,进行不脱钙树脂包埋.采用显微CT检查扫描树脂包埋的骨组织,用ABA专用骨骼分析软件INVEON reseach workplace和Micview三维重建处理软件分析相关参数.结果 ①髂前上棘松质骨:病区骨变形儿童与病区非骨变形儿童比较,骨小梁相对体积(0.337%比0.229%)、绝对厚度(μm:139比133)、单位长度内骨小梁的数量(个/mm:2.44比1.72)、骨小梁密织度(个/mm:2.22比1.54)和骨矿密度(mg/cm3:1 033比918)均有增高趋势,而骨小梁相对骨面积(mm2/mm3:14.5比15.1)、空间间距(μm:0.274比0.567)有降低趋势.病区骨变形青年与病区非骨变形青年比较,骨小梁相对体积较低(0.217%比0.437%),相对面积增加(mm2/mm3:16.9比11.6),绝对厚度降低(μm:118比172),单位长度内的骨小梁数量减少(个/mm:1.83比2.54),空间间距增大(μm:0.427比0.222),但骨小梁密织度增加(个/mm:4.61比1.54),骨矿密度下降(mg/cm3:977比1 108),呈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骨矿减少,骨小梁交叉数量增多的细疏结构.②胫骨上段骨组织:病区骨变形儿童与非病区儿童比较,胫骨上段密质骨骨小梁相对体积增高(0.435%比0.206%),骨小梁相对面积(mm2/mm3:12.3比12.4)、绝对厚度(μm:188比161)改变不明显,单位长度内的骨小梁数量增加(个/mm:2.43比1.28),空间间距减小(μm:0.238比0.621),骨小梁密织度减少(个/mm:2.40比3.48),骨矿密度增加(mg/cm3:1 047比952),呈骨小梁增粗、数量增加和骨矿增多的粗密结构.病区中年氟骨症患者与非病区儿童比较,骨小梁相对体积(0.346%比0.206%)和面积(mm2/mm3:13.8比12.4)增加,绝对厚度减少(μm:144比161),单位长度内的骨小梁数量增加(个/mm:1.98比1.28),空间间距减小(μm:0.318比0.621),骨小梁密织度减少(个/mm:2.60比3.48).结论 铝氟联合作用在不同发育阶段人体骨组织的效应不同,高铝高氟负荷性作用于发育前的儿童,表现为骨小梁粗大密集,呈骨量增加和骨矿沉积增多的骨硬化影像;骨变形青年表现为骨量减少的骨质疏松、骨矿沉积减少.中年氟骨症患者骨量略增多、骨小梁数量增多、骨小梁呈细密结构.

  •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水中碘化物

    作者:曹静;姚协祯;王国强;董建;于浩;邵华

    目的 建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饮用水中碘化物的方法.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2006)的原理,优化改进试剂浓度及用量比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色分析操作步骤,代替国家标准方法中人工比色分析的操作步骤检测饮用水中碘化物,观察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并与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比较检验.结果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饮用水含碘量,标准曲线佳线性范围:水碘低浓度(0~< 50 μg/L)时,相关系数为0.999 1,检出限为0.4 itμg/L;高浓度(50 ~ 500μg/L)时,相关系数为0.999 3,检出限为4.0 μg/L;变异系数为2.2%~4.2%,回收率为98.6%~ 103.5%,该方法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1.70,P均>0.05).结论 成功建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饮用水中碘化物的方法,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能满足水质分析质量要求.

  • 建立新的鼠疫发现与检出技术预防鼠疫流行

    作者:海荣

    鼠疫是一种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的烈性传染病,虽然自然形式的鼠疫造成的人类感染目前已经降到相当低的水平,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印度发生的震惊世界的苏拉特鼠疫事件,说明即使在现代卫生条件下,鼠疫这种古老的灾难仍然可能侵入大城市,引起严重流行并造成重大的社会动荡和经济损失,其严重性决不逊于任何一种新发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从苏拉特事件后,与全世界对鼠疫控制所采取的策略一致,我国鼠疫控制工作的重点,也从消灭鼠疫或进一步降低这种疾病在自然界的存在水平,转变为防止大规模鼠疫流行事件上.

  • 2010-2013年青海省玉树市地震灾后重建鼠疫防控工作总结分析

    作者:宋成玺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市(2013年10月玉树县撤县设市)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玉树市处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为鼠疫危害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发生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和青海省卫生厅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灾后鼠疫防控措施,并在玉树市灾区开展了鼠疫防控工作,现将青海省玉树市震后及恢复重建4年来鼠疫防控工作总结如下.

    关键词: 鼠疫 流行病学 分析
  • 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形势及主要任务

    作者:雷正龙;严俊;张树彬;申红梅;高彦辉;孙殿军

    目前,我国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流行,维护病区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我国地方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治工作需要,国务院办公厅分别于2004年10月、2012年1月转发了《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

  • 2000-2013年山东省地市级尿碘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能力验证情况分析

    作者:黄居梅;刘源;王欣;翟丽屏;郭瑞娟;杨芳;孙国栋

    目的 分析山东省地市级尿碘实验室外质量控制(简称质控)考核结果及网络运行情况,评价其持续检测能力,为碘缺乏病流行病学监测和防治决策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质量保障.方法 对2000-2013年山东省地市级尿碘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采用Z比评分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3年山东省参加质控的地市级实验室结果反馈率均为100.0%,实验室合格率分别为100.0%(14/14)、100.0%(14/14)、92.9%(13/14)、100.0% (14/14)、92.9% (13/14)、100.0% (14/14)、100.0% (14/14)、100.0% (14/14)、92.9% (13/14)、100.0%(17/17)、100.0%(17/17)、94.1%(16/17)、100.0%(17/17)、100.0%(17/17).Z间分值总合格率为100.0%(214/214),Z内分值总合格率为98.1%(211/214).结论 山东省地市级尿碘实验室检测能力持续稳定,能为碘缺乏病监测和防治提供实验室检测保障.

中华地方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